1.假如宋江当了皇帝,金兵南下攻打中原,梁山好汉打得过金国吗?

2.江山是什么意思啊

3.为什么说曹操比汉武帝更强

4.秦始皇当初打下的疆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到底有多大?

5.为清朝打下半壁江山,被乾隆誉为定国第一人的是谁?

假如宋江当了皇帝,金兵南下攻打中原,梁山好汉打得过金国吗?

打下的半壁江山-打下半壁江山是什么意思

宋江对北宋的贡献是剿灭方腊,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得以延续赵宋王朝的国祚。宋高宗赵构能够在江南站稳脚跟,得益于岳飞的战绩战功,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杀岳飞后,同样是销毁记载岳飞战绩、战功的原始资料,岳飞的战绩、战功在正史中和宋江一样,记载的少之又少含糊不清。岳飞的战功事迹的考证,主要依靠岳柯(岳飞之孙)的著作;宋江及梁山军的战绩战功,也主要依靠《东都事略》《三朝北盟汇编》《中兴姓氏奸邪录》《宣和逸事》等史书笔记的记载。

宋朝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差,原因之一是领兵权和练兵权的分离,原因之二是打仗时文官领兵、皇帝遥控指挥。宋江的梁山军以军人、山贼、农民、渔民等等组成,领兵的主要将领多半是北宋的职业军人,这些人练兵、带兵、打仗都有一套。梁山起义总爆发于1119年,梁山军的将士们在一起训练、在一起打仗,在战争中成长壮大,他们的战斗力“非同寻常”的强悍。《宋史?候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宋江梁山军绝不是某些史学家所说的“万把人”,北宋京东路有禁军七万,还有地方部队(厢军)五、六万,十几万官军竟然不敢和梁山军对抗,足以说明梁山军的规模庞大(十万之众),战斗力强悍之至。1120年10月方腊起兵于睦州,同年12月童贯、谭稹率兵15万前往镇压。奇怪的是,童贯用了3个月时间,到了1121年2月,童贯非但没有把方腊镇压下去,反而丢失杭州、秀州(今台州)、楚州等地,童贯大军龟缩在润州(镇江)。

《东都事略》:“冬十月戊辰。。。。。。方腊陷睦州,婺、杭、歙等州。。。。。。十二月丁亥以童贯、谭稹讨方腊。。。。。。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

1121年3月,征讨方腊的战事突然有了转机,因为在一个月前,宋江梁山军被海州知府张叔夜诏安了,10万梁山军经过整编聚集8万精兵,在东京汴梁接受皇家检阅之后,正式开赴江南前线。同时,童贯讨伐方腊的15万官军,一下子增加到20多万,那么增加的七八万官军从哪里来的?这些新增的官军就是8万梁山军。宋江领导的梁山军成为镇压方腊的主力,梁山军兵分两路势如破竹,童贯的宋庭官军跟在梁山军的屁股后面摘桃子。6月梁山军攻破帮源洞(上苑洞)活捉了方腊,7月将方腊押送到汴梁,8月方腊在东京问斩。

北宋大臣诗人李若水《捕盗偶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骄横,士女骈观犹骇愕。”

南宋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引《中兴姓氏奸邪录》载:“宣和二年,方腊反睦州,陷台温、婺、处、杭、秀等州,东南震动。以(童)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兴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

南宋李埴《皇宋十朝刚要》卷十八:“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上苑洞。”

《三朝北盟会编》又引《林泉野记》载:“宣和二年,方腊反于睦州。。。。。。腊败走,入清溪洞,光世遣谍察知其要险难易,与杨可世遣宋江并进,擒其伪将相,送阙下。”

宋江梁山军征讨方腊之后,非但没有损失惨重,反而收编了方腊10万人马,童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不但不给宋江梁山军报功,反而了放下武器被宋江收编的七万名方腊起义军。《宋史?童贯传》有相关的记载,也记载了宋江被的事情,只是宋江被害的时间被篡改。宋江被宋朝的时间,是1121年10月,宋江被后,梁山军除少部分人马编入官军外,大部分被遣散回家。北宋末年战斗力最强的梁山军,从此再也没有了。三年之后,童贯带领15万大军攻辽,被虚弱不堪的辽国打的大败。五年之后,金兵围攻东京汴梁,北宋没有可用之兵,梁山的杨志跟随种师中,在驰援太原的榆次战役中战,金兵攻占东京汴梁,俘获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折可存墓志铭》节选:“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折可存是北宋延安经略府的麾下,征讨方腊时的官职是“统制”(正师级),方腊被斩首后,朝廷御批捉拿宋江,具体执行者就是折可存。宋江具体是怎么的没有交代,宋江到底是起兵反抗战,还是折可存按朝廷御批赐毒酒而,无法考证了。

宋江有没有推翻北宋的心思,由于史料太少我们只能推断。宋江剿灭方腊时,梁山军不但没有“伤亡惨重”,反而收编方腊起义军近10万,拥兵十六、七万的宋江,必定是朝廷所畏忌的。不管宋江有没有重新造反之心,童贯的做法是屠杀了被宋江收编的7万起义军,断绝了方腊旧部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而作为官军副元帅兼先锋官的宋江,对童贯屠杀方腊起义投降人员没有强力阻止:一是因为童贯的官大,二是宋江可能没有重新造反之心。

剿灭方腊之后,宋江梁山军加上收编的方腊起义军,宋江手里有十六、七万军队,并且战斗力非常强悍。而童贯手里的15万官军,战斗力低下根本不是宋江梁山军的对手。假如宋江真的想当皇帝,剿灭方腊之时对童贯的官军“反戈一击”,江南半壁江山就是宋江的了。宋江打败童贯之后,再收编十几万官军,宋江的梁山军就有30万人马。凭借手中的30万人马,和江南的几千万人口,宋江在江南称帝,以北宋军队的低下战斗力,北宋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假如,宋江在江南称帝,再好好的经营几年,时机成熟之时,率军北伐中原灭亡北宋,统一天下不是没有可能的。假如,宋江真的统一天下,象岳飞、韩世忠这样的能人干将,再加入到宋江的体系之中,辽、金、西夏真的还不是对手。在军事天才岳飞的手里,辽、金、西夏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很有可能重现汉唐的强盛辉煌。不过,那样一来,几十年以后出生的蒙古雄鹰成吉思汗,很可能就被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就被改写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是不能逆转的,宋江被北宋了,岳飞被南宋了,他们注定是个悲剧,过去的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江山是什么意思啊

江山的意思: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读音:jiāng shān。

出处:《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近义词:山河、天下。

江山造句如下:

1、半壁江山就因他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

2、父亲十三岁就只身来到城市里,赤手空拳打下这片江山。

3、革命前辈舍生忘,前仆后继,夺得了今天的江山。

4、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

5、他们几乎毁了我们半壁江山。

6、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让人赞叹不已。

7、江山如此多娇,多少人为之倾倒!

8、他年轻时是一个指点江山,壮志凌云的有为青年。

9、他们把南朝半壁江山弄得一塌糊涂,导致内外交困,终于土崩瓦解。

10、父亲十三岁就只身来到城市里,赤手空拳打下这片江山。

为什么说曹操比汉武帝更强

汉武帝的功业更大一些,必竟是汉朝国力最强的时候,而曹操赶上的是乱世

,他为中国的再次统一打下了基础

论才能曹操更高,因为他用很少的本钱打下了大半个中国,而汉武帝靠的是汉帝国的本钱

他们过都很大,汉武帝好大喜功,全国人口减少了一半,而且是个暴君

论名气曹操更大

曹操并不输于汉武帝。汉武帝承继祖上文、景两世休养生息积累下来的厚实底子,才得以一展雄心,逐匈奴于万里之外。而曹操生于乱世,白手起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手段,拼搏一世,打下了半壁江山。比较,其实曹操走过的路更为艰难

。。。。。。。。。。。。。。。。。。。。。。。。。。。。。。。。。。。。。。。。。。。。。。。。。。。。。。。。。。。。。。。。。。。。。。。。。。。。。。。

秦始皇当初打下的疆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到底有多大?

秦始皇当初打下的疆域,放在中国的地图上相当于中国的半壁江山,占了约三分之一的疆域,所以说当初秦始皇有统一天下的雄才伟略。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秦始皇三十三年,百越部族被彻底降服,岭南地区纳入了秦朝版图,它们包括四个郡,从东向西依次是:闽中郡(福建一带)、南海郡(广东地区)、桂林郡(广西东部)、象郡(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其中象郡已经包括了如今越南北部的部分领土,此后到了汉代,中原王朝的统治地区又得到拓展,直到唐宋时期,越南都属于中原王朝管辖。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还有很多蛮荒地区不断骚扰着秦朝的子民,于

是秦始皇派兵去解决这些问题,南面的百越,也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秦始皇派了二十万大军将那里平定,这里也从秦朝时候变成了我们的疆域。北方匈奴不断南下侵犯,秦始皇更是派扶苏和蒙恬大将军镇守北方,并修建长城以此来划定国界,保证了边境的安稳与和平。最后秦朝面对国内叛乱的时候,都只是征召的囚兵和当时的百姓,而镇守边疆的大军依旧守卫边疆。足以看出秦始皇伟大的心胸和眼界,难怪他要称“皇帝”二字。

为清朝打下半壁江山,被乾隆誉为定国第一人的是谁?

多尔衮为清朝打下半壁江山,被乾隆誉为定国第一人。多尔衮为清朝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基础,他用自己的赫赫战功让清朝得以享受万世太平。

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第十四个出生的皇子,从17岁起就开始体验军旅生活,之后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扫除威胁清朝统治的外来民族,为清朝的稳定和平打下基础。因此乾隆曾经评价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乾隆的这句话客观的评价了多尔衮,也显著突出了他一生的功绩。

多尔衮自幼随皇太极四处出征,皇太极发现他的军事才能对他加以提拔,并拉拢多尔衮,希望他日后能为己所用。太极的慧眼识珠也使得多尔衮的才能在日后能够最大程度被挖掘。多尔衮显然也没有辜负皇太极的期望,在大临河之战中,多尔衮亲自上阵,不顾炮火的猛烈攻击。英勇无畏冲锋陷阵,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最终在战争中取得突出功绩。

在皇太极后,面开始有所变化,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在这个时候,多尔衮也是皇位的竞争者之一。但是他并没有为了一己之私登上皇位,而是拥立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当皇帝自己作为摄政王辅佐福临。是最有竞争实力的他,放弃了皇位争夺,才使得清朝能够继续和平稳定的发展。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掌握大权,顺治帝心生不满,在多尔衮后剥夺他的封号,并掘他的墓。直到乾隆时期才为他平反,恢复他的封号,并且给予他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