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定省的故事-晨昏定省!
1.孝的基本内涵和现代意义
2.要带解释的三个成语和成语的典故 还有一句名言
3.甘旨是什么
4.尊敬长辈的成语故事?
孝的基本内涵和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历史发展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亦不改变对父母的孝道,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
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要带解释的三个成语和成语的典故 还有一句名言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 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缺有间 《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 说。”张守节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间多矣,而无说黄帝之语。”后因以“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 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晨昏定省 同“昏定晨省”。旧时指朝夕服侍慰问双亲。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晨参暮省 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晨参暮礼 早晚参拜。
晨提夕命 犹言朝夕教诲。
晨兢夕厉 谓终日勤勉谨慎。
晨钟暮鼓 ①语本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 挂情”。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②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晚节不终 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节操。
荆钗布裙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
荆棘铜驼 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索靖有远量,知天下将乱, 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铜驼”喻世乱荒凉。
荆棘满途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克己奉公 同“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削木为吏 犹言刻木为吏。
削足适履 比喻不恰当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勉强凑合。
削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削株掘根 犹斩草除根。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削趾适屦 见“削足适履”。
削发披缁 剃去头发,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削铁如泥 形容刀剑锋利。
削铁无声 形容刀剑锋利。
剗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 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剗恶锄奸 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剗旧谋新 犹除旧图新。
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剔蝎撩蜂 喻惹事生非。
刚正不阿 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
刚戾自用 见“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倔强固执,自以为是。本作“刚戾自用”,后多作“刚愎自用”。
刚毅木讷 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
剖心坼肝 见“剖心析肝”。
剖心析肝 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析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心泣血 见“剖肝泣血”。
剖玄析微 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剖肝泣血 亦作“剖心泣血”。形容心意至诚,复极悲苦。
剖肝沥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析肝胆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剖幽析微 犹剖玄析微。
剖蚌求珠 亦作“剖蚌得珠”。破开蚌壳而取其珠。喻求获良才或珍品。
剖蚌得珠 见“剖蚌求珠”。
剖毫析芒 谓分析判别得至细至精。
剖腹藏珠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语本《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
剜肉生疮 犹剜肉成疮。
剜肉成疮 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 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剜肉做疮 犹剜肉成疮。
剜肉补疮 亦作“剜肉医疮”。语本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 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因以“剜肉补疮”或“剜肉医疮”比喻用有害的手段救眼前之急,不暇顾及后果。
剜肉医疮 见“剜肉补疮”。
剥极必复 见“剥极将复”。
剥极则复 见“剥极将复”。
剥极将复 亦作“剥极则复”。亦作“剥极必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 阴极而阳复。后以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剥肤及髓 喻盘剥深重。
剥茧抽丝 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剪草除根 犹斩草除根。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剪发披缁 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剪发被褐 见“剪发披缁”。
剩水残山 语本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 残山碣石开。”剩水,指人工池塘;残山,指假山。后多以“剩水残山”指山河残破的景象。
賸水残山 谓零散的山水;残破的河山。常指经外来势力蹂躏的土地、景 物。
剩馥残膏 女子妆后所剩的脂粉。指闺中之作。
创巨痛仍 亦作“创钜痛仍”。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
创钜痛仍 见“创巨痛仍”。
创巨痛深 语本《礼记·三年问》:“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荀子·礼论》钜作“巨”,愈作“愈”。后以“创巨痛深”谓创伤重,痛苦深。
创钜痛仍 见“创巨痛仍”。
创剧痛深 谓创伤大、痛苦深。
创业垂统 开创基业,传之子孙。
创意造言 犹立意遣词。
割肉补疮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割肚牵肠 犹牵肠挂肚。形容思念之切。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 量。鸡,也写作“鸡”。
剸繁决剧 亦作“剸繁治剧”。谓裁处繁剧的政务。
剸繁治剧 见“剸繁决剧”。
尊刂足适履 犹削足适履。
划一不二 ①一律;一致。谓不二价。②谓言行一致。③引申为刻板。
划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 “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劈荆斩棘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劈风斩浪 冲破风浪。
刿心怵目 见“刿目怵心”。
刿心刳肺 形容费尽心思,刻意为之。
刿心刳腹 见“刿心刳肺”。
刿心鉥肾 同“刿鉥心腑”。
刿目怵心 犹触目惊心。
刿目鉥心 犹言呕心沥血。
刿鉥心腑 形容穷思苦索,刻意为之。
刿鉥肝肾 见“刿鉥心腑”。
剑及履及 见“剑及屦及”。
剑及屦及 亦作“剑及履及”。《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 袂而起,屦及於窒皇,剑及於寝门之外,车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言楚王急欲出兵为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窒皇,捧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以“剑及屦及”、“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剑拔弩张 ①语本《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 拔刃张弩。”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②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③谓诗词中表现的豪情壮志过于显露。
剑首一吷 见“剑头一吷”。
剑气箫心 犹剑胆琴心。
剑戟森森 比喻人的内心险刻可畏。
剑态箫心 见“剑气箫心”。
剑头一吷 《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 夬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於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成玄英疏:“吹剑环,声则微小……吹剑首声,曾无足可闻也。”后遂以“剑头一吷”喻微小,无足轻重。
剑胆琴心 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后以“剑胆琴心”比喻刚柔相济,任侠儒雅。
刘郎前度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归 来已是晋代。后刘等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刘郎前度”。
刘毅答诏 《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 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衅稔恶盈 犹言罪大恶极。
劚山觅玉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力小任重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力不从心 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
力不胜任 能力小,担负不了。语本《易·系辞下》:“子曰:‘德薄而 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力争上游 ①比喻努力争取有利形势。②比喻力争先进。
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力挽狂澜 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面。语本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 而东之,回狂澜於既倒。”
力透纸背 ①形容写字、画画笔力遒劲。语本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 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巧之极矣。”②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力倍功半 犹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力排众议 竭力反驳、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力钧势敌 同“力均势敌”。
力竭声嘶 力气用尽,嗓子喊哑。
力尽筋疲 气力用尽,十分疲乏。
力敌势均 同“力均势敌”。
功成不居 《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原意为任 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亦作“功成弗居”。
功成弗居 见“功成不居”。
功成名就 见“功成名遂”。
功成名遂 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
功成身退 语本《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本作“功 遂身退”。后以“功成身退”谓大功告成之后,自身隐退,不再作官。
功成骨枯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 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功名利禄 名利地位。
功名富贵 指升官发财。
功败垂成 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功遂身退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功盖天下 功劳天下第一。
功德无量 原为佛教语。后亦用以称颂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 的事情。
功德圆满 ①原为佛教语。指法令、善事等完满结束。②泛指祭祀、打醮 等事圆满完成。③指某件事情已经结束或完成。
功亏一篑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堆九仞高的山, 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加人一等 《礼记·檀弓上》:“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 夫子曰:‘献子加於人一等矣。’”后以“加人一等”指超过常人。
加枝添叶 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加油加醋 为了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转述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 容。
加油添醋 同“加油加醋”。
加油添酱 见“加油添醋”。
加官进禄 晋升官位,增加俸禄。
加官进爵 晋升官阶爵位。
加减乘除 本指算术中四种基本运算法则,借喻万事万物的消长变化。
加膝坠泉 见“加膝坠渊”。
加膝坠渊 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坠,古作“队”。语出《礼记·檀弓下》: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劫后馀生 谓大灾大难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劫富济贫 夺取富人财产救济贫苦者。在封建社会里是农民起义的一种斗 争形式或口号。
助人下石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助人为乐 以帮助他人为快乐。
助天为虐 谓天灾之外,又加上人祸,使灾害更加严重。
助纣为虐 犹助桀为虐。纣,殷末暴君。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助桀为虐 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桀,夏末暴君。
助桀为恶 同“助桀为虐”。
助桀为暴 同“助桀为虐”。
劬劳之恩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勉为其难 勉强做力所不及的事。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前进。
勇冠三军 勇敢为全军之首。形容勇猛过人。
勇猛精进 ①本为佛教语,指奋勉修行。②指刻苦修习,猛进不已。
动人心弦 形容使人十分激动。
动人心魄 形容使人感动或震惊。
动心忍性 《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赵岐 注:“所以惊动其心,坚忍其性,使不违仁。”后多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动地惊天 惊天动地。形容令人十分震动。
动辄得咎 谓做事往往获罪或受到责怪。咎,罪过,过失。
动魄惊心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劳心焦思 苦思苦想。
劳民动众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劳民费财 亦作“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 既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
劳而无功 谓徒劳而没有功效。
劳形苦心 身体疲乏,精神耗损。
劳身焦思 形容身体和精神都很辛劳。
劳苦功高 谓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劳师动众 原指大规模兴兵打仗,后亦指动用很多人力去做某件事,多含 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劳师糜饷 谓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劳筋苦骨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劳燕分飞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 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劳燕分飞”比喻别离。劳,伯劳,鸟名。
势不可遏 犹势不可当。
势不可当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语本《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 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势不两立 谓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势不两存 见“势不两立”。
势合形离 谓总体结构完整而其各部分形体又自相独立。
势如破竹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 迎刃而解。”后因以“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势均力敌 谓双方力量相当,不相上下。
势钧力敌 见“势均力敌”。
势穷力屈 形势窘迫,力量衰竭。
势穷力竭 同“势穷力屈”。
势穷力蹙 同“势穷力屈”。
勤能补拙 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语本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 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戮力同心 齐心合力。
励兵秣马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 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励精求治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励精图治 同“励精求治”。
劝百讽一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 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颜师古注:“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少也。”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后以“劝百讽一”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善戒恶 见“劝善惩恶”。
劝善黜恶 见“劝善惩恶”。
劝善惩恶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
去天尺五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去太去甚 见“去泰去甚”。
去末归本 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
去本就末 谓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见“去本就末”。
去邪归正 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去危就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去故纳新 犹言去旧迎新。
去泰去甚 去其过甚。谓事宜适中。语本《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去粗取精 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去暗投明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去伪存真 排除虚假的、保留真实的。
丢人现眼 丢脸;出丑。
丢三忘四 见“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 见“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 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
丢卒保车 原为棋术用语。后多用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丢盔抛甲 见“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 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亦比喻事情的失败。
丢盔弃甲 见“丢盔卸甲”。
丢魂失魄 ①形容非常惊慌。②谓没头脑,无主见。
丢魂丢魄 见“丢魂失魄”。
丢魂丧胆 形容非常惊慌。
参回斗转 谓夜深。参,参星;斗,北斗星。
参辰日月 见“参辰卯酉”。
参辰卯酉 ①参、辰,二星名。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 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因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②犹是非曲直。
参差不齐 不一致;不整齐。
参差错落 交错不齐。
参前倚衡 ①《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②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场合。
参天两地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参天贰地 见“参天两地”。
参伍错综 交互错杂。语本《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又作别论 见“又当别论”。
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又弱一个 又丧亡一个。旧多用为悼人去世之语。
又当别论 应当另外作出评价。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原属营垒回击。
反正拨乱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反正还淳 见“反朴还淳”。
反老还童 ①由衰老恢复青春。道家传说却老术的一种。②今以形容老年 健壮。参见“返老还童”。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 报复。
反求诸己 犹反躬自问。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反风灭火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 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反客为主 ①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②喻变被动为主动。③比喻变次要的 为主要的。
反唇相稽 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
反唇相讥 见“反{辰月}相讥”。
反唇相讥 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躬自问 反问自己。
反复无常 见“反覆无常”。
反裘负刍 ①反穿皮衣,背着柴。②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反裘指毛 朝里。亦以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
反裘负薪 见“反裘负刍”。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 本末。
反经合道 见“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覆无常 变化不定。
反骄破满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水不收 谓水已泼出,不能收回。用指事成定局,无可改变。
反面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语本宋苏轼《前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而代之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取青妃白 见“取青媲白”。
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取长弃短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取长补短 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语本《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 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甘旨是什么
问题一:甘旨之费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生活费。
费,费用;甘,甜的。旨,美的。甘旨,代指甜美的食物,又特指养亲的食物。
故,甘旨之费,有给父母的养老费、生活费的意思。
例子:古代小说中会用,比如隋唐演义中讲,“碎银三十两,寄秦母(畅琼的母亲)为甘旨之费。”
问题二:甘旨无缺是什么意思 晨昏定省,甘旨无缺
早晚对父母问安、服侍,使父母不缺少甘美的食物。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孝心。
问题三:晨昏定省,甘旨无缺是什么意思 早晚对父母问安、服侍,使父母不缺少甘美的食物。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孝心。
问题四:甘旨日以疏的疏字什么意思? “疏”即疏远,全局意思是“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
问题五: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我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求这几诗词的解释 我可以解决自己的衣食,不用感念谁人的恩惠,我的穿着破旧能够看见臂肘,鞋履破烂可以看见脚趾。虽然出门常被嘲笑,但是回家却能睡个安稳的好觉。
问题六:晨昏定省是什么意思 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酰昏定而晨省。”
注意: 冬温而夏“酢倍磷qìng,一读jìng,不是“清”,偏旁是两点水。
问题七:膝下承欢,奉侍甘旨,母贤子孝,名扬梓里是什么意思 三国孝子孟宗的故事 孟宗哭竹冬生笋,是流传中华大地一千多年来的动人故事,已成为富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孝文化的精髓。人们都知道,孟宗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司空,是主管工程的大臣,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是我们孝感人,是在双峰山脚下长大的一代英杰...3517
问题八:甘戈念什么 甘 gān
甜,味道好: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
美好穿甘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甘霖。
自愿,乐意:甘愿。甘拜下风。
姓。
苦
戈 gē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n )戈。倒(do )戈。枕戈待旦。
姓。
供你参考,祝你开心。
问题九:厥夫善贾 文绣虽]充 厥子善养 甘旨虽丰是什么意思? 10分 她的丈夫善于做生意,所以穿的就很华丽;她的儿子善于养殖,所以吃的就很滋润
尊敬长辈的成语故事?
A. 在行为举止上尊敬长辈的古代名人故事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回。
成语出自《宋答史·杨时传》:
“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B. 古代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补充说明: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C. 孝敬老人的成语
孝敬老人的成语有慈乌反哺,菽水承欢,彩衣娱亲,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一、慈乌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读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证
元 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译文是经常谈论马有垂缰,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乌鸦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鸟争奇》:“慈乌反哺,有母子爱。”
译文是慈祥的乌鸦反哺,有母子之间的爱。
5、用法:作宾语,定语
二、菽水承欢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2、读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证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齏盐之分。”
译文是入则孝,出则弟,如何远离白发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欢,甜化盐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立教,贤父爱子之心。
5、近义词有菽水之欢,读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意思是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三、彩衣娱亲
1、意思是指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读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证
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译文是老莱子孝顺奉养双亲,快七十岁,婴儿娱乐,穿着五色彩衣,曾经取浆上堂,跌仆,于是躺在地为小孩蹄,有的美鸟鸟在父母身边。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彩衣娱亲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先告辞啦。
5、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2、读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
译文是不只是将亲戚朋友一概拒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早晚问安,一个头发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虽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
5、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五、寸草春晖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
2、读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证
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是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师今天出了寸草春晖的作文题,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远记得父母之恩。
5、用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
D. 中华孝敬长辈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记载了二十四个中国传统至孝的故事
E. 孝敬老人的成语故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F. 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语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
G. 有空尊重老人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版敬。
成语出权自《宋史·杨时传》:
“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H.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jiaoyou/discuss_1174064795544725910_1
打开上述网址你就可看到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了。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语
爱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费 顾复之恩 藉草枕块 敬恭桑材
敬老尊贤 劳而不怨 南山之寿 寝苫枕块 升堂拜母
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 菽水承欢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显亲杨名 孝子贤孙 仰事俯畜 养生送 义不背亲
白云亲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并茂 承欢膝下
I. 古代孝敬父母的经典成语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经典成语故事有: 涌泉跃鲤、乳姑不怠、哭竹生笋、弃官寻母、尝粪忧心 。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四、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去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五、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几天后父亲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