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的树是指谁-树倒什么散
1.成语树倒猢孙散的典故
2.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
3.树倒猢狲散是谁说的
4.树倒猢狲散是何意?出自于哪?
5.为什么说“树倒猢狲散”,猢狲真的那么不团结吗?
成语树倒猢孙散的典故
成语树倒猢孙散的典故介绍如下:
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斯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斯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便不肯与他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斯,无奈厉德斯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后来,秦桧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今广东新兴)。曹咏在离开京城前往新州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厉德斯托人捎来的一封信。原来,厉德斯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húsūn)散(sàn)》的赋寄给曹咏。
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猢狲,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曹咏看了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很快,“树倒猢狲散”这句话便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传开了
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树倒了,依附此树生活的猢狲也就四散而去了。后来,人们就用“树倒猢狲散”比喻一旦为首的头儿垮了台,追随他的人也只能一哄而散了。猢狲,猴子。
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
树倒猢狲散是一句典故,意思是领袖或者领头人一旦失势,其追随者或者下属就会四散而逃。这句话打一生肖就是猴子。猴子是一种机智、活泼、灵敏的动物,它们常常是森林中的领袖,但是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也会四散而逃。
猴子的特点
猴子是一种聪明、机智、活泼、灵敏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森林中,是森林中的领袖。猴子的智商非常高,能够用工具,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来获取食物。猴子的运动能力也很强,能够在树枝之间跳跃,甚至能够在树枝上行走。
猴子的生活习性
猴子通常生活在森林中,在树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水果、树叶、昆虫等。猴子非常喜欢玩耍,它们会在树上跳跃、荡秋千、玩耍,非常活泼。
猴子的文化意义
猴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猴子是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的是机智、聪明、灵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也是一种吉祥物,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树倒猢狲散是谁说的
树倒猢狲散是谁说的如下:
树倒猢狲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宋代庞元英的《谈薮·七廓转摘奴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们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它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拥护者在其失势时纷纷离去,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权势的瓦解导致跟随者四散。
关于这个成语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南宋时期,奸臣秦桧当权,许多官员都攀附他,希望通过他的提携获得升迁。然而,当秦桧去世后,他的党羽失去了靠山,纷纷散去,再也没有人能够依附他了。
另一种说法是,这个成语是从“树倒猢狲散,运开鹰犬废”演变而来的,原意是指猎鹰和猎狗在失去了主人之后就会失去作用。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去权势,依附他们的人就会失去依靠。
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广泛。它可以用于政治、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例如,当一个政治家失去选民的支持或者失去权力时,他的追随者就会散去;当一个公司破产或者***离职时,员工们也会纷纷离开。
这个成语还可以用于形容某种组织的瓦解或者某个时代的结束,例如“随着清朝的覆灭,原本依附于它的官员们也树倒猢狲散了”。
除了作为成语使用,“树倒猢狲散”还可以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例如,在小说中,当主角失去靠山或者遭遇重大变故时,他的追随者或者亲信就会散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的炎凉。在**中,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用于描绘某个组织的崩溃或者一群人的瓦解。
总之,“树倒猢狲散”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有权势的人失去权势后依附者失去依靠的情景。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持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不要因为攀附权贵而失去了自我。
树倒猢狲散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有权势的人一旦垮台,依附他的人也随即垮台,就像大树倒了,树上的猢狲无处存身只得离散一样。
出处宋·庞元英《谈数》。
南宋奸相秦桧,是我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主张投降,出卖国家利益,害民族英雄岳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唾骂。
秦桧在任职期间,大权在握,陷害忠良,扶植亲信。当时有个名叫曹咏的人,与秦桧沾亲带故,这人又善于投机钻营。秦桧任宰相之后,曹咏就攀龙附凤,阿谀奉迎,秦桧便提携他做了侍郎的官,曹咏飞黄腾达,好不神气。
曹咏的大舅子叫厉德新,在乡里当小小的“里正”,周围人都劝他走走亲戚,不要放过眼前的荣华富贵。厉德新却不屑一顾,他早就痛恨秦桧卖国求荣,对曹咏这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从心底里看不起。
曹咏对厉德新又气又恼,暗中指使地方官吏威胁厉德新,厉德新始终没有屈服。曹咏怀恨在心,却也拿他无法。
秦桧后,全国上下无不拍手称快。秦桧以前犯的罪行被揭露无遗,依附他的人全都垮了台,曹咏被贬新州。
厉德新听说曹咏被贬职,心中高兴,想讽刺讽刺曹咏。他想到以前听说过的故事:据说秦桧还未发迹时,曾当过私塾先生,成天与那些顽皮的孩子打交道,生活很清苦,有一次发牢骚说:“将来我有了钱,一定不做猢狲王。”他把学生比作猢狲,把自己比作猢狲王。厉德新灵机一动,以《树倒猢狲散》为题目,写了一篇赋,派人送给曹咏,曹咏打开一看,原来是讥讽他的:赋中把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之流比作依附大树作威作福的猴子,大树一倒,猴子们就散伙了(树倒猢狲散)。
为什么说“树倒猢狲散”,猢狲真的那么不团结吗?
“树倒猢狲散”这句俗语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倒台后,以前一直依附他的那些人便会纷纷散伙。据说,“树倒猢狲散”最早是指秦桧集团。而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宋高宗时,奸相秦桧在朝廷里结党营私,为所欲为,有很大的权势。当时,有个叫曹咏的侍郎,极善于溜须拍马,深得秦桧的赏识因此官运亨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当了朝中的大官。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因此他更加不可一世。但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是个正直之人,从来就不向他献殷勤,还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打击厉德新,但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后来,秦桧了,“台柱子”倒后,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无情地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
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很是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很快,“树倒猢狲散”这句话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成为一句知名度非常高的俗语。树倒猢狲散,原意是大树上有许多猴子,当大树茂盛的时候,猴子很多,一片繁荣的景象。等到大树倒了以后,猴子都一哄而散。形容官场或家族兴旺时,人气很旺,等到落没以后都各奔东西,互不往来。在领导面前当然不能提这个,人都会由此推及彼,这样会让人误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