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骏图题词具体

2.<<八骏图>>的作者是谁?为八骏图写一段解说词?

3.八骏马的名言是什么

4.形容千里马文言文

八骏图题词具体

四荒八极踏欲遍什么意思-四荒八极的意思

穆王八骏天马驹, 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 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 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 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 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 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 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 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 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 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 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 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 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 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八骏图>>的作者是谁?为八骏图写一段解说词?

作者 徐悲鸿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八骏马的名言是什么

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还有明成祖喜爱的八匹骏马,刻于明长陵,被后世誉为长陵八骏;亦有徐悲鸿的画作《八骏图》。

周穆王之八匹骏马。一说《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皆因其毛色为名。另说《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则以其行迹而名。民间传统木雕、砖刻上常见有八骏图案。

八骏图的诗词

作者 白居易

年代 唐

内容 穆王八骏天马驹,

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

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

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

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

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

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

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

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

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

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

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

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

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

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

君莫爱。

形容千里马文言文

1. 求千里马文言文解释

郭槐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谴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为能市马,马今至(YE)!'于是,不期年,千里之 至者三.” 郭槐先生说:“我听说以前有个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求购一世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没得到。

有人对他说:‘请让我去替你找’。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得到了一世千里马,马已经了,那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马的头,拿回来给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所想找的,是活的马,怎么会是马呢?还花了五百两黄金!’那人回答说:‘马尚且用了五百两来买,更何况活马?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真的想买马,一定会来献马的!’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文言文及翻译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

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

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

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 形容千里马的词语

苍蝇附骥:骥:千里马。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可以很快地到达千里之外。比喻依靠别人的声望而成名。

苍蝇附骥尾:骥:千里马。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可以很快地到达千里之外。比喻依靠别人的声望而成名。

道远知骥:骥:千里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附骥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附人骥尾:骥:千里马。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

骥伏盐车: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令骥捕鼠:驱使千里马去追捕老鼠。比喻任用有才能的人承担他所不能胜任的工作。

牛骥同槽: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同“牛骥同皂”。

牛骥同皁: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同槽”。

千金买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驱骥捕鼠:驱使千里马去追捕老鼠。比喻任用有才能的人承担他所不能胜任的工作。

吾家千里驹:千里驹:日行千里的马。我家的千里马。夸赞自家优秀的子侄。

燕昭市骏: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以附骥尾:骥:千里马。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随着千里马跑至远方。比喻因沾别人光而成名。

蝇附骥尾:骥:千里马。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4. 关于马的文言文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别的灾难。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②、祗:同“只”,只是。

辱:屈辱,埋没。 ③、骈:成双成对。

槽枥:原指养兽的食器,这里指养马的处所。 ④、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以,把,介词。称,称颂,称道。

⑤、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⑥、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石。

⑦、食:同“饲”,喂养。 ⑧、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⑨、是:这,指示代词。

⑩、能:才能。 ⑾、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⑿、且:将。

欲:想要,要。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⒀、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⒁、策:驾驭。

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⒂、尽其材:全发挥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⒃、鸣之:吆喝它。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⒄、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⒅、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⒆、其:语气助词,加强肯定语气。

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 描述千里马的诗词

《八骏图》

唐代 白居易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6. 古文《千里马以伯乐为知己》全文翻译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出处:唐代韩愈《杂说四·马说》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扩展资料: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