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爱的兼爱下

2.前面是水后面是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3.三国演义里的佳句整理

兼爱的兼爱下

水火之中下一句怎么说-水火之中下一句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1),其说将必无可矣。”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虽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2)?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3):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4),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5)!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6)!而有道肆相教诲(7),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

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尝两而进之(8)。谁以为二士(9),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当使若二士者(10),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有平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将往战,生之权,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使于巴、越、齐、荆,往来及否,未可识也。然即敢问:不识将恶也家室,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11)。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意可以择士,而不可以择君乎?”姑尝两而进之。谁以为二君(12),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曰:“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情也(13)。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疠疫(14),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沟壑中者,既已众矣。不识将择之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兼,此言行拂也。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犹未止也,曰:“兼即仁矣,义矣;虽然,岂可为哉?吾譬兼之不可为也,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故兼者,直愿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

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15),以征有苗。”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焉。

且不唯《禹誓》为然,虽汤说即亦犹是也。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词说于上帝鬼神。即此汤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汤取法焉。

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厎(16)。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17)。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犹未止。曰:“意不忠亲之利,而害为孝乎?”子墨子曰:“姑尝本原之孝子之为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所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先从事爱利人之亲者与?意以天下之孝子为遇,而不足以为正乎?姑尝本原之。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尝有难此而可为者,昔荆灵王好小要,当灵王之身,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故约食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18)。昔者越王句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进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有不可胜数也(19)。当此之时,不鼓而退也,越国之士,可谓颤矣(20)。故焚身为其难为也,然后为之,越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上也。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当文公之时,晋国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练帛之冠,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之朝。故苴服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是故约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难也,然后为而上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乡其上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1)“以水救火”当作“以水救水,以火救火。”

(2)“虽”为“谁”字之误。

(3)“乡”:即“向”。

(4)此句疑“正”字当删,“与”为“兴”字之误。

(5)“与”为“为”字之误。

(6)“毕强”即“毕劼”,“动”为“助”字之误。

(7)“而”疑为“是以”之误。

(8)“进”为“尽”之假借字。

(9)“谁”为“设”字之误。

(10)“当”如“尝”。

(11)“费”通“拂”。

(12)“谁”为“设”字之误。

(13)“泰”通“太”。

(14)疠疫:瘟疫。

(15)“若”疑为“兹”之误。“既”为“即”假借字。“群对诸群”当为“群邦诸辟”。

(16)“厎”即“砥”。

(17)阿:私。

(18)“乡”通“向”。

(19)“有”为“者”字之误。

(20)“颤”读为“惮”。 墨子说道:“仁人的事业,应当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在现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说:“例如大国攻伐小国,大家族侵扰小家族,强大者强迫弱小者,人众者虐待人少者,狡诈者算计愚笨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又如,做国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又都是天下的祸害。又如,现在的贱民拿着兵刃、毒药、水火,用来相互残害,这又是天下的祸害。

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根源。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吗?这是从爱别人利别人产生的?则必然要说不是这样的,必然要说是从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的。辨别一下名目:世上憎恶别人和残害别人的人,是兼(相爱)还是别(相恶)呢?则必然要说是别(相恶)。既然如此,那么这种别相恶可不果然是产生天下大害的原因!所以别(相恶)是不对的。墨子说:“如果以别人为不对,那就必须有东西去替代它,如果说别人不对而又没有东西去替代它,就好像用水救水、用火救火。这种说法将必然是不对的。”所以墨子说:“要用兼(相爱)来取代别(相恶)。”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用兼(相爱)来替换别(相恶)的原因何在呢?回答说:“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象治理自己的国家,谁还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国家呢?为着别国如同为着本国一样。对待别人的都城,象治理自己的都城,谁还会动用自己都城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都城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家族,谁还会动用自己的家族,用以侵扰别人的家族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国家、都城不相互攻伐,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这是天下之害呢?还是天下之利呢?则必然要说是天下之利。

姑且试着推究这些利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这是从憎恶人残害人产生的呢?则必然要说不是的,必然要说是从爱人利人产生的。辨别一下名目:世上爱人利人的,是别(相恶)还是兼(相爱)呢?则必然要说是兼(相爱)。既然如此,那么这种交相兼可不果是产生天下大利的!所以墨子说:“兼是对的。”而且从前我曾说过:“仁人之事,必然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现在我推究由兼(相爱)产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利;我推究由别(相恶)所产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说别(相恶)不对兼(相爱)对,就是出于这个启发。

现在我将寻求兴起天下之利的办法而采取它,以兼(相爱)来施政。所以大家都耳聪目明,相互帮助视听,听以大家都用坚强有力的手足相互协助!而有好的方法努力互相教导。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有所奉养而终其天年;幼弱孤童没有父母的,有所依傍而长大其身。现在以兼(相爱)来施政,则其利如此。不知道天下之士听到兼(相爱)之说而加以非议,这是什么缘故呢?

然而天下的士子,非议兼(相爱)的言论还没有中止,说:“兼(相爱)即使是好的,但是,难道可以应用他吗?”墨子说:“如果不可应用,即使我也要批评它,但哪有好的东西不能应用呢?”姑且试着让主张兼和主张别的两种人各尽其见。假设有两个士子,其中一士主张别(相恶),另一士主张兼(相爱)。主张别(相恶)的士子说:“我怎么能看待我朋友的身体,就象我的身体;看待我朋友的双亲,就象我的双亲。”所以他返身看到他朋友饥饿时,即不给他吃;受冻时,即不给他穿;有病时,不服事疗养;亡后,不给葬埋。主张别(相恶)的士子言论如此,行为如此。主张兼(相爱)的士子言论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他说:“我听说作为天下的高士,必须对待朋友之身如自己之身,看待朋友的双亲如自己的双亲。这以后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饥饿时,就给他吃;受冻时,就给他穿;疾病时前去服侍,亡后给予葬埋。主张兼(相爱)的士人的言论如此,行为也如此。这两个士子,言论相非而行为相反吗?假使这两个士子,言出必信,行为必果,他们的言与行就象符节一样符合,没有什么话不能实行。既然如此,那么请问:现在这里有一平原旷野,人们将披甲戴盔前往作战,生之变不可预知;又有国君的大夫出使遥远的巴、越、齐、楚,去后能否回来不可预知。那么请问:他要托庇家室,奉养父母,寄顿自己的妻子,究竟是去拜托那主张兼(相爱)的人呢?还是去拜托那主张别(相恶)的人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的愚夫愚妇,即使反对兼(相爱)的人,也必然要寄托给主张兼(相爱)的人。说话否定兼(相爱),(找人帮忙)却选择兼(相爱)的人,这就是言行相违背。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听到兼(相爱)而非议它的作法,原因在哪里?

然而天下的士子,攻击兼爱的言论还是没有停止,说道:“或许可以用这种理论选择士人,但却不可以用它选择国君吧?”姑且试着让两者各尽其见。假设这里有两个国君,其中一个主张兼的观点,另一个主张别的观点。所以主张别的国君会说:“我怎能对待我的万民之身,就对待自己之身呢?这太不合天下人的情理了。人生在世上并没有多少时间,就好像马车奔驰缝隙那样短暂。”所以他返身看到他的万民挨饿,就不给吃,受冻就不给穿,有疾病就不给疗养,亡后不给葬埋。主张别的国君的言论如此,行为如此。主张兼的国君的言论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他说:“我听说在天下做一位明君,必须先看重万民之身,然后才看重自己之身,这以后才可以在天下做一位明君。”所以他返身看到他的百姓挨饿,就给他吃,受冻就给他穿,生了病就给他疗养,亡后就给予埋葬。主张兼的君主的言论如此,行为如此。既然这样,那么这两个国君,言论相非而行为相反?假使这两个国君,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符合得像符节一样,没有说过的话不能实现。既然如此,那么请问:假如今年有瘟疫,万民大多因劳苦和冻饿而辗转于沟壑之中的,已经很多了。不知道从这两个国君中选择一位,将会跟随那一位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的愚夫愚妇,即使是反对兼爱的人,也必定跟随主张兼的国君了。在言论上反对兼,而在选择时则采用兼,这就是言行相违背。不知道天下的人听到兼的主张而非难它的做法,其原因是什么。

然而天下的士子,非难兼爱的言论还是没有停止,说道:“兼爱算得上是仁,也算得上是义了。即使如此,难道可以做得到吗?我打个比方,兼爱的行不通,就像提举泰山超越长江、黄河一样。所以兼爱只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难道是做得到的事吗?”墨子说:“提举泰山超越长江、黄河,自古及今,生民以来,还不曾不过。现在至于说兼相爱、交相利,这则是自先圣六王就亲自实行过的。”怎么知道先圣六王亲自实行了呢?墨子说:“我并不和他们处于同一时代,能亲自听到他们的声音,亲眼见到他们的容色,我是从他们书写在简帛上、镂刻在钟鼎石碑上、雕琢在盘盂上,并留给后世子孙的文献中知道这些的。”《泰誓》上说:“文王象太阳,象月亮一样照耀,光辉遍及四方,遍及西周大地。”这就是说文王兼爱天下的广大,好像太阳、月亮兼照天下,而没有偏私。这就是文王的兼爱。即使墨子所说的兼爱,也是从文王那里取法的!

而且不只《泰誓》这样记载,即使大禹的誓言也这样说。大禹说:“你们众位士子,都听从我的话:不是我小子敢横行作乱,而是苗民在蠢动,因而上天对他们降下惩罚。现在我率领众邦的各位君长,去征讨有苗。”大禹征讨有苗,不是为求取和看重富贵,也不是干求福禄,使耳目享受声色之乐,而是为了追求兴起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这就是大禹的兼爱。即使墨子所说的兼爱,也是从大禹那里取法的!

而且并不只《禹誓》这样记载,即使汤的言辞也是如此,汤说:“我小子履,敢用黑色的公牛,祭告于皇天后土说:‘现在天大旱,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缘故得罪了天地。于今有善不敢隐瞒,有罪也不敢宽饶,这一切都鉴察在上帝的心里。万方有罪,由我一人承担;我自己有罪,不要累及万方。’”这说的是商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尚且不惜以身作为牺牲祭品,用言辞向上帝鬼神祷告。这就是商汤的兼爱,即使墨子的兼爱,也是从汤那里取法的。

而且不只大禹的誓言和商汤的言辞是这样,周人的诗也有这类的话。周诗上说:“王道荡荡,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平平,不结党不偏私;君子在王道上引导,小人在后面望着行。”如果以我所说的话不符合道,则古时周文王、周武王为政公平,赏贤罚暴,不偏私父母兄弟。这就是周文王、武王的兼爱,即使墨子所说的兼爱,也是从文王、武王那里取法的。不知道天下的人一听到兼爱就非难,究竟是什么原因。

然而天下的人非难主张兼爱者的言论,还是没有终止,说道:“抑或这不符合双亲之利,而有害于孝道吧?”墨子说:姑且试着推究孝子为双亲考虑的本心,我不知道孝子为双亲考虑,是希望别人爱护和有利他的双亲呢?还是希望憎恶、残害他的双亲呢?按照常理来看,当然希望别人爱护和有利于他的双亲。既然如此,那么怎样从事才能得到这个呢?假若我先从事于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双亲,然后别人报我以爱护和有利于我的双亲呢?还是我先从事于憎恶别人的双亲,然后别人报我以爱护和有利于我的双亲呢?则必然是我先从事于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双亲,然后别人报我以爱护和有利于我的双亲。然则这一交相利的孝子,果真是出于不得已,才先从事于爱护和有利于别人的双亲呢?还是以为天下的孝子都是笨人,完全不值得善待呢?姑且试着探究这一问题。先王的书《大雅》说道:“没有什么话不听用,没有什么德不报答。你投给我桃,我报给你李。”这就是说爱人的必被人爱,而憎恶人的必被人憎恶。不知天下的人,一听到兼爱就非难,究竟原因在哪里。

抑或认为困难而做不到吗?曾有比这更困难而可做到的。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当灵王在世时,楚国的士人每天吃饭不超过一次,用力扶稳后才能站起,扶着墙壁然后才能走路。所以节食本是他们难于做到的,然而这样做后灵王喜欢,所以没有经过多久时间,民风可以转移。则这无非是为迎合君主之意罢了。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勇猛,训练他的将士三年,认为自己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于是故意放火烧船,擂鼓命将士前进。他的将士前仆后继,倒身于水火之中而的不计其数。当这个时候,如停止擂鼓而撤退的话,越国的将士可以说害怕的了。所以说焚身是很难的事,这以后却做到了。因为越王喜欢它,所以没经过很久时间,民风可以转移,这是为追求迎合君主罢了。从前晋文公喜欢穿粗布衣,当文公在世时,晋国的人士都穿大布的衣和母羊皮的裘,戴厚帛做的帽子,穿粗糙的鞋子,(这身打扮)进可见晋文公,出可在朝廷来往。所以穿粗陋的衣服是难做到的事,然而因为文公喜欢,没过多长时间,民风可以转移,这是为追求迎合君主罢了。所以说节食、焚舟、穿粗衣服,这本是天下最难做的事,然而这样做后可使君主喜欢,因此没过多长时间,民风可以转移,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为追求迎合君主罢了。现在至于兼相爱、交相利,这是有利而容易做到,并且不可胜数的事。我认为只是没有君上的喜欢罢了,只要有君上喜欢,用奖赏称赞来勉励大众,用刑罚来威慑大众,我认为众人对于兼相爱、交相利,会像火一样的向上,水一样的向下,在天下是不可防止得住的。

所以说兼爱是圣王的大道,王公大人因此得到安稳,万民衣食因此得到满足。所以君子最好审察兼爱的启发而努力实行它。做人君的必须仁惠,做人臣的必须忠诚,做人父的必须慈爱,做人子的必须孝敬,做人兄的必须友爱其弟,做人弟的必须敬顺兄长。所以君子假如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诚之臣、慈爱之父、孝敬之子、友爱之兄、敬顺之弟,对于兼爱就不可不去实行。这是圣王的大道,万民最大的利益。

前面是水后面是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水字开头的四字成语都有那些

1、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2、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 《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3、水底捞针shuǐ dǐ lā zhēn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 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4、水火无交shuǐ huǒ wú jiāo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 《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5、水晶灯笼shuǐ jīng dēng lóng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出处 《宋史·刘随传》:“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

6、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水木清华 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2. 水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水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水深火热、

水泄不通、

水落石出、

水 *** 融、

水到渠成、

水中捞月、

水涨船高、

水性杨花、

水土不服、

水里纳瓜、

水大鱼多、

水银泻地、

水阔山高、

水源木本、

水中著盐、

水陆毕陈、

水陆俱备、

水满则溢、

水复山重、

水静鹅飞、

水深鱼聚、

水流花落、

水落归漕、

水木清华、

水陆并进、

水月镜像、

水佩风裳、

水盛胜火、

水火不容、

水过鸭背

3. 带有水字结尾的四字词语成语有哪些

青山绿水、

落花流水、

大禹治水、

流觞曲水、

源头活水、

心如止水、

依山傍水、

一潭水、

高山流水、

如鱼得水、

汤里来,水里去、

千山万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蜻蜓点水、

游山玩水、

竹篮打水、

拖泥带水、

失足落水、

望穿秋水、

以水救水、

连汤带水、

啜菽饮水、

以水投水、

血浓于水、

奇山异水、

真山真水、

蛟龙戏水、

白山黑水、

山鸡映水

污泥浊水、

牛不喝水强按头、

尺山寸水、

拖人下水、

陆无屋,水无舟、

清尘浊水、

残汤剩水、

如人饮水、

黄汤辣水、

桃花潭水、

以水洗水、

黄尘清水、

剩汤腊水、

巴山蜀水、

抽刀断水、

饭蔬饮水、

模山范水、

衣带之水、

众怒如水火、

盗泉之水、

一水两水、

马前泼水、

如鱼似水、

称薪量水、

悲歌易水、

碑沉汉水、

乘高决水、

跋山涉水、

十日一水,五日一

4. 有"水"字的成语或四字常用语有哪些

水 字开头的成语:水菜不交同“水米无干”水长船高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水到渠成比喻顺着自然趋势,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水到鱼行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水滴石穿水不断下滴,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底捞月同“水中捞月”水底捞针比喻希望极少水底摸月同“水中捞月”水底纳瓜同“水里纳瓜”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

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水火不避谓不避艰险水火不辞见“水火不避”水火无交谓无财物牵涉。

形容为官清廉。语本《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水火无情谓水灾火灾来势凶猛,毫不留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

旱,通“悍”。喻因祸致福水尽鹅飞①喻利尽交绝。

②比喻民穷财尽水尽山穷同“水穷山尽”水净鹅飞见“水尽鹅飞”水枯石烂极言历时长久水来土掩比喻根据情况设法抵挡水里纳瓜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水流花落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

②比喻时过境迁水流湿,火就燥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

《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

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水流云散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水落归漕喻安稳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水满金山见“水漫金山”水漫金山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后用以形容大水弥漫水米无干见“水米无交”水米无交①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

旧时指官吏为官清廉,无所取于民。②多指互不相涉水明山秀见“水秀山明”水磨工夫喻细致耐心的工夫水母目虾《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

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水木清华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

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

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水穷山尽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水 *** 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彼此结合十分紧密水深火热《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后以“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水剩山残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水石清华见“水木清华”水宿风餐水上住宿,临风野餐。

形容旅途生活艰苦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

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楔不通见“水泄不通”水泄不漏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水泄不通亦作“水楔不通”。

亦作“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水泄不透同“水泄不通”水泄不通见“水泄不通”水泄不通见“水泄不通”水性杨花水性随势而流,杨花随风飘荡。

比喻妇女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一水秀山明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水远山长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水远山遥谓路程遥远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

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水月镜花水中月,镜中花。

比喻虚幻景象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水涨船高见“水长船高”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鱼就不能藏身。

比喻对人对事过于苛察,就不能容众水中捞月比喻白费气力,毫无成果水中著盐喻不着痕迹水中捉月见“水中捞月”水字开头的歇后语:水上浮萍 - 没有根的 水上葫芦 - 沉不了底(比喻总浮在上面,深入不进去) 水上打一棒 - 没有痕迹 水底。

5. 水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水到渠成 比喻顺着自然趋势,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水滴石穿 水不断下滴,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只要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会做成难以想象的事情。语本《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水底捞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针 比喻希望极少 水底摸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纳瓜 同“水里纳瓜” 水调歌头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

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水火不辞 见“水火不避” 水火无交 谓无财物牵涉。

形容为官清廉。语本《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水火无情 谓水灾火灾来势凶猛,毫不留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

旱,通“悍”。喻因祸致福 水尽鹅飞 ①喻利尽交绝。

②比喻民穷财尽 水尽山穷 同“水穷山尽” 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水枯石烂 极言历时长久 水来土掩 比喻根据情况设法抵挡 水里纳瓜 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 水流花落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

②比喻时过境迁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谓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

《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

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流云散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水落归漕 喻安稳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水满金山 见“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后用以形容大水弥漫 水米无干 见“水米无交” 水米无交 ①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

旧时指官吏为官清廉,无所取于民。②多指互不相涉 水明山秀 见“水秀山明” 水磨工夫 喻细致耐心的工夫 水母目虾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

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水木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佩风裳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

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

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水穷山尽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水 *** 融 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彼此结合十分紧密 水深火热 《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后以“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水剩山残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水石清华 见“水木清华” 水宿风餐 水上住宿,临风野餐。

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

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楔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泄不漏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水泄不通 亦作“水楔不通”。

亦作“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水泄不透 同“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 见“水泄不通” 水性杨花 水性随势而流,杨花随风飘荡。

比喻妇女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一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水远山长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水远山遥 谓路程遥远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

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

比喻虚幻景象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涨船高 见“水长船高”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就不能藏身。

比喻对人对事过于苛察,就不能容众 水中捞月 比喻白费气力,毫无成果 水中著盐 喻不着痕迹 水中捉月 见“水中捞月”。

6. 水在前面的成语有哪些

水磨工夫 掺水细磨。

形容工作深入细致,费时很多。 水软山温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水过鸭背 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水来土掩 大水来了,用土堵住。

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水陆毕陈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

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水涨船高 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水土不服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水火不相容 容:容纳。

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水深火热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水清无鱼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水泄不通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

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水尽鹅飞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

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水火无交 没有财物牵涉。

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灾难。

灾难困苦之中。 水米无交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

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水晶灯笼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水秀山明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水 *** 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水底捞针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

形容很难找到。 水落归槽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

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水性杨花 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

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

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水碧山青 碧:青绿色。

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水菜不交 同“水米无干”。 水长船高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水到渠成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水底捞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摸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纳瓜 同“水里纳瓜”。 水调歌头 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

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

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有《元会曲》、《凯歌》、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水火不辞 见“水火不避”。 水火不兼容 容:容纳。

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水火无情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水洁冰清 洁:洁白。清:清净。

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水尽山穷 同“水穷山尽”。 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水枯石烂 极言历时长久。 水阔山高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水里纳瓜 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

水流花落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②比喻时过境迁。

水流花谢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

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水流云散 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水陆杂陈 形容菜肴丰富。

水落归漕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水满金山 见“水漫金山”。 水米无干 见“水米无交”。

水明山秀 见“水秀山明”。 水母目虾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

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水佩风裳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

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水穷山尽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水剩山残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

三国演义里的佳句整理

1. 三国演义中的好词好句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3.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4.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5.赞叹赵云诗: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2. 三国演义名句摘抄大全一到十回

三国演义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2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3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4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

3.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句子,段落,场面8点前回答完加分

句子: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段落: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洲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计诛逆党,李掘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赞,各呈雄才占一方.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胁天子令诸侯,总领貌棱镇中土.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再取川,霸业王图在天府.白帝托孤堪痛楚,呜呼三载逝升遐.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力气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场面: 30楼 张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 乐 此事果有之呼? 诸葛亮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张昭:进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诸葛亮曰:我观取汉上止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不忍夺同宗之基业,顾力辞之~刘综孺子,听信匿言,暗自降曹~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下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张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了,先生自比管乐,管仲项桓公霸诸侯一旷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真乃济世之才也.先生高卧隆中,抱席微坐,旦笑傲风月,今即从事豫州,当为生灵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为得先生之前上能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依畏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将兴,曹室即灭,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视目以待,以为扶高天之云鬓,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天下天下于衽席之上,何此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扶孤子以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也,可豫州得先生反不如起初也,管 乐之事果有之呼,愚直之言,幸悟见怪! 诸葛亮笑答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臂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米粥食之,和药食补之,代其腹胀调和,形体渐安后,在用猛药治之,与猛肉食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矣~若不待气脉缓和,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向日我主兵败于汝南,寄居刘表,兵不满千,将不过关 张 赵而已,此正是病势狂微之季也.新野小县,人民稀少,粮食显薄,豫州不过暂借此容身罢了,岂能真坐首与此,然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等辈心惊胆裂,窃畏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综降曹,吾主实属不知,且又不忍夺同宗之基业也,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缚义子民,扶老挟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席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矣大仁大义也,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呼,夫信久侍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之人,非比夸辩之徒,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则成为天下笑耳罢了.此一番语,说的张昭无一言可答. 怎么样?还没有到八点哦.。

4.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句(摘抄)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

5. 三国演义里的好句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0 13:44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王朗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

6. 《三国演义》中的好词佳句

好词: 1、隐匿拼音:yǐn nì 解释:隐瞒;隐藏。

造句: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浑然却不可以隐藏。 2、妄行出入拼音: wàng xíng chū rù 解释:不遵守规矩,随便出入。

造句:若有妄行出入者,斩立决。 3、焚香拼音: fén xiāng 解释:在萧鼎的经典玄幻小说1中登场,为正道三巨擘之一,地处中土与南疆十万大山之间的狭长通道,离群索居,不问世事。

造句:谋人财害人命,奸贪枉法任你焚香也无盏;忠于党勤于政,清廉正直见佛不拜又何妨。 4、笑容可掬拼音:xiào róng kě jū 解释:掬:双手捧取。

形容笑容满面。造句:他对人总是笑容可掬。

5、旁若无人拼音:páng ruò wú rén 解释: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造句:一位同学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旁若无人地高声唱歌,毫不介意他人的感觉。好句: 1、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4、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5、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7.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好段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刘备诗: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

从此乾坤鼎足成。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

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

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老奸臣。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生能决策扶刘氏,尚遗言保蜀民。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赞叹曹操诗: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