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玉说香菱“可知三昧,你已得了”他所说的“三昧”指的是什么?

2.三昧是什么意思

3.徐再思《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4.三昧的造句 三昧的造句是什么

5.有修养的四字成语

宝玉说香菱“可知三昧,你已得了”他所说的“三昧”指的是什么?

此中三昧-此中三昧两心知

奥妙;诀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长沙 僧 怀素 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 王荆公 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 唐 、 宋 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三昧是什么意思

三昧的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

释义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出处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示例自命“毕竟是书生”的孙淑彦先生就是深谙此中三昧的读书人,他的淘是从揭阳淘到汕头,随着屐踪所及,更淘到广州等地。

用法三昧是佛教用语,来自于梵文Samādhi,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

造句

1、高人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岂得以口头三昧为高人乎!当年予师秘授试金石一方,善识人之高低身份。

2、你若具备了虔敬心,便能持守三昧耶,你也就能在十六生世之内获得解脱。

3、若借佛语,可称之为“妙胜义”、“三昧”、“究竟”、“无上上等慧”,是天人合一的一种高级精神境界。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

 折桂令·春情一般指蟾宫曲·春情,《蟾宫曲·春情》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一首曲。该曲连用叠韵,而又婉转流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刻画相思的诗文历代何止万千,然贵在自创新意,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谓入木三分,极富个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徐再思《折桂令·春情》翻译赏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作者简介]

 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散曲作品多写自然景物及闺情。风格清丽,注重技巧。令人任讷将其散曲与贯云石(与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一百余首。

 [注解]

 馀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何之:到哪里去了。

 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赏析:

 作者,元代徐再思。 徐再思 , 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人。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后人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侯,最难相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折桂令·春情》创作背景

 徐再思在故国沦陷后,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从一开始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的江南风光让作者作者陶醉其间。并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下此曲。

 《折桂令·春情》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

 “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身、心、气的描写,将**“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三昧的造句 三昧的造句是什么

三昧的造句有:他虽年过花甲,却如此容光焕发,这个中三昧,连他自己一下也说不清。天霖普化,三昧,净身,静法慈悲,去苦热恼,净世甘露降。

三昧的造句有:天霖普化,三昧,净身,静法慈悲,去苦热恼,净世甘露降!说真的,因为电视剧里展示得清晰,我还真有点“浅得此中三昧”。 拼音是:sān mèi。 结构是:三(独体结构)昧(左右结构)。 注音是:ㄙㄢㄇㄟ_。

三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三昧sānmèi。(1)佛教用语,梵文Samādhi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二、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引《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晋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宋叶适《法明寺教藏序》:“_妙真、普济_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绩而嗣忠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明刘元卿《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_三毒为三昧,_六贼为六神,_烦恼作菩提,_无明为大智。”⒉奥妙;诀窍。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王荆公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_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秦牧《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唐、宋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⒊指三昧真火。引《封神演义》第八回:“太一真人动了心中三昧,_芦仙亦显神通。”

三、国语词典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成实论.卷一二》:「今当论三昧。问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处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词语翻译英语Samadhi(Buddhistterm)_德语Samadhi(Sprachw)_法语Samadhi

四、网络解释

三昧三昧:佛教用语三昧:舞台广播剧三昧: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关于三昧的诗词

《题三昧泉》《柳梢青·明彻口头三昧》《苏幕遮·闭玄关通三昧》

关于三昧的诗句

唯有山生三昧观由来转物得三昧以此三法为三昧

关于三昧的成语

夙兴昧旦得其三昧此中三昧谩天昧地昧地谩天素昧生平暧昧不明拾金不昧

关于三昧的词语

此中三昧诗家三昧天造草昧祸来神昧素昧生平游戏三昧得其三昧暧昧不明谩天昧地夙兴昧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昧的详细信息

有修养的四字成语

1. 有关修养的四字成语

八窗玲珑: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德薄才鲜: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涤私愧贪:涤:清除;私:私心;愧:惭愧;贪:贪心。清除私心,对贪心感到惭愧。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2. 有关修养的四字成语

八窗玲珑: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

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

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德薄才鲜: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涤私愧贪:涤:清除;私:私心;愧:惭愧;贪:贪心。清除私心,对贪心感到惭愧。

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3. 形容讲文明,有修养的四字词语

先人后己、礼贤下士、彬彬有礼、拾金不昧、高风亮节

一、先人后己

白话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朝代:西汉

作者:戴圣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翻译:孔子说,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

二、礼贤下士

白话释义: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

朝代:北宋

作者: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翻译:从头到尾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曾带领李巡、张参在幕府

三、彬彬有礼

白话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处:《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四、拾金不昧

白话释义:拾到金钱财物不隐藏起来(据为己有)

朝代:清

作者:李绿园

出处:《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翻译:把家人名分扯倒;又上表其拾金不昧

五、高风亮节

白话释义: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

朝代:近代

作者:老舍

出处:《四世同堂》二十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