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是谁说的-兵贵神速是谁说的游戏
1.贵兵典故介绍贵兵是什么意思?
2.《三国志·魏书·郭嘉》
3.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古文!
4.《郭嘉谏曹操击乌桓》全文翻译
5.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贵兵典故介绍贵兵是什么意思?
郭嘉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军师,郭嘉一直觉得自己很自信,不慌不忙。曹操成功统一北方郭嘉也功不可没。只是他嫉妒人才,让郭嘉英年早逝。失去郭嘉的曹操也在赤壁战场上一败涂地。这个习语是郭嘉说的。郭嘉总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针见血。这种风格的人也是曹操最喜欢的。
今天的三国习语故事来自《三国志郭嘉传》。这件事发生在狄咸建安十二年,涉及的人物是曹操和郭嘉。如下所示:
易,曰:“兵贵神速。今日千里攻人,壕多不胜数,难以取笑。如果你闻到他们,你必须做好准备。不如重辎重,轻兵和路,掩之。”毛奈偷偷泄露了的事,直指单于庭。鲁祖听到毛的到来,就不敢打了。大破,伐塔盾而王已下。哥哥商去了辽东。
这段话的大意是:曹操的军队到达黟县后,郭嘉对曹操说:“打仗的时候行动要快,这是可贵的。现在,我们正在千里之外进攻敌人,携带大量军需物资,无法加快行军速度。敌人一旦知道我军来了,就会提前做好准备。不如留下军需,轻装前进,出其不意,发动奇袭。”
曹操同意了郭嘉的意见,亲自带领清启秘密通过楼龙塞,直指单于老巢。乌丸的军队突然发现曹骏出现在自己面前,惊慌失措,急忙投入战斗。结果被曹操打败了。可汗塔敦和他的许多将军被杀,袁尚和他的兄弟逃到辽东。
本文要说的习语,就来自郭嘉和曹操的这句话,叫做“兵贵神速”,意思是战斗中快速的行动是有价值的。这个习语最早是郭嘉杜撰出来的,但很明显是受《孙子兵法》中“当兵的一听就慢,好久不见”这句话的影响。
官渡之战后,袁绍与曹操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曹操逐渐掌握了中原争霸的主动权。随着狄咸建安七年袁绍之,袁集团发生内讧,实力渐弱,也使得曹操加快了统一中原的步伐,通过几年的征战,将袁尚、申远等人驱赶到辽东。
然而,袁尚和申远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与乌丸可汗塔敦勾结,企图对曹操发动反攻。与此同时,住在荆州的刘备也向刘表建议,乘势向豫州等曹操兵力空虚的地方发起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犹豫是否冒险北上。作为曹操的谋士,才华横溢的郭章丘认为刘表军事能力低劣,不会听从刘备的建议。他坚持认为,只有尽快消灭袁的残余势力,才能彻底稳定中原局势。这个建议被曹操采纳,乌丸北伐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前,郭嘉发起了习语“兵贵神速”,并向曹操提出了迅速消灭袁残部和五万的主张,最终使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中原地区归曹操所有。
如今,这个习语已成为兵法的关键。不仅一些弱国经常使用这种战术来扭转战局,就连超级强大的美军也不时使用这种战术来赢得战争。
《三国志·魏书·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傅子曰: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傅子曰: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案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此盖事之偶合。
从破袁绍,绍,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阳亭侯。傅子曰: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魏书载太祖表曰:“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谥曰贞侯。子奕嗣。魏书称奕通达见理。奕字伯益,见王昶家诫。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世语曰:嘉孙敞,字泰中,有才识,位散骑常侍。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古文!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军事家、左仆射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605—617)末年,李靖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这时,反隋暴政的农民斗争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皇朝的腐朽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参见李渊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参见李渊攻取长安之战),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参见洛阳、虎牢之战)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安辑萧铣。
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俘虏甚多。于是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这时,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逗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唐高祖高兴地对公卿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用,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
武德四年(621)正月,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得到了唐高祖的重视,二月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孝恭行军长史。高祖又以为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
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同时,他见巴、蜀之地归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年九月,唐高祖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攻势(参见唐平萧铣之战)。
这时,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满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依从其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着三峡,冲破惊涛骇浪,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十月即抵夷陵城(湖北宜昌)下。
这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士弘,铣之健将,士卒骁勇,今新失荆门,尽兵出战,此是救败之师,恐不可当也,宜且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李靖的避其兵锋,挫其锐气,然后一战可擒的战术是很正确的,但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即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文士弘获胜以后,即纵兵四出抢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获。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遂不失时机,迅即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军队一时难以收拢,措手不及,结果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被杀及溺水而者将近一万人,获得舟舰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后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李靖首先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却让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说:“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孝恭营中投降。
唐军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遂开门投降唐军。李靖率军进入城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这时,诸将都以为萧铣将帅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李靖立即出面劝止,晓以大义,说:“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守,非计之善也”。李靖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确比诸将更高一筹。他这一做法颇得人心,由是江、汉纷纷望风归降。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唐朝的政策宽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战而降。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梁,战功卓著,唐高祖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
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唐高祖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这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高祖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郭嘉谏曹操击乌桓》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
曹操打算讨伐袁尚和在北方三郡的乌丸,部下大多担心刘表派刘备袭击许都来讨伐太祖,郭嘉说:“曹公虽然威震天下,胡人依仗路远,必定不加防备。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攻击他们,可以攻破消灭他们的。
现今四个州的百姓,只是因为我闪的威势依附,恩德没有施加。胡人一旦有所动静,百姓就会全部响应,使蹋顿产生野心,促成收复失地的计划,恐怕青州,冀州就不会被我们所控制了。
到了易地,郭嘉进言说:“兵贵神速。如今从千里之外袭击敌人,辎重过多,不能马上给予好处,况且他们听到我们出征的消息后,必定进行作战准备;不如留下辎重,趁他们没有意料袭击他们。”
太祖于是秘密从卢龙要塞出发,直接向单于所在的地方行进,胡人突然听到太祖来到,惊惶恐怖间战斗。太祖取得巨大的胜利,把蹋顿等身份尊贵的胡人等斩杀。袁尚和兄长袁熙逃到辽东。
原文: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舍而南征,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出处:出自西汉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却说曹丕闯入袁绍宅中看到两个妇人在啼哭,就按剑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其中年龄大点的妇人答道:“妾是袁将军之妻刘氏。”曹丕又问:“那个女人是谁?”刘氏说:“她是袁熙之妻甄氏。因为袁熙逃奔幽州去了,甄氏嫌远不肯随行,所以留在家中。”
曹丕拖着那个女人到了近前,看到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倾城之色。于是就对刘氏说:“我是曹丞相的长子曹丕,特地前来保护你们全家,你们不要担心害怕。”说完按剑坐到大堂上。
却说曹操统领众军将进入冀州城,将要过城门时,许攸纵马靠到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直呼曹操的乳名问:“阿瞒,如果你不是得到我的帮助,怎么能进入这扇大门?”曹操只是大笑,众将听到这话后,却都愤愤不平。
曹操来到袁绍府门下,问道:“有没有人曾进入过此门?”守将说:“您的世子正在里面。”曹操召唤出曹丕责备。刘氏出来叩拜说:“不是靠世子不能保全我全家性命,我愿意将甄氏送给世子执箕帚。”曹操让唤出甄氏叩拜,曹操看了看说道:“这真是我的儿媳!”于是命令曹丕纳甄氏为妻。
曹操占领了冀州后,亲自前往袁绍的墓前吊祭,叩拜并且哭得很悲痛。他对众文武说:“我和本初在幼年就是过命的好友,不想成为了对手。当初我和他共同起兵讨伐董卓时,本初问我:‘如果我们这次起兵不成功,你将来怎么办?’我反问他:‘你先说说你怎么办?’本初说:‘我的目标是向南占据黄河之险,向北阻击燕代以及沙漠以北的夷狄,然后向南发展争雄天下,有谁能阻挡得住我的脚步?’我回答他说:‘我从来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是网罗天下智力为我所用,用大道去驾驭他们,我就会无往而不胜。’这话好象就在昨天,而现在本初命已经丧亡,我怎么不能为这而痛苦流涕!”众人也都叹息不已。
曹操把金帛粮米等赏赐给袁绍的妻子刘氏,传下一道命令:“河北居民连年遭受兵革之苦,免除掉今年的全部租赋。”一面写表申奏朝廷,曹操兼领了冀州牧。
有一天,许褚骑马出东门,正迎面碰到许攸。许攸用手点指许褚问:“你们如果没有了我,还能这么轻松出入这扇大门吗?”许褚大怒道:“我们出生入,血染征袍,才夺得了这座城池,你怎么敢这样夸口!”许攸骂道:“你们都是一群匹夫,哪里值得说道!”
许褚大怒,拔剑杀掉许攸,提头去见曹操,说:“许攸十分傲慢无礼,我已经杀掉,请丞相定罪。”曹操说:“子远和我有老交情,他只是好开个玩笑罢了,你怎么一时冲动杀了他!”曹操狠狠训斥了许褚,命人厚葬了许攸。
曹操派人四处寻访冀州贤士。有人推荐说:“骑都尉崔琰(音yǎn,掩),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他曾经多次向袁绍献计,袁绍根本不听,所以一直推托有病在家闲居。”曹操立即征召崔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官,对崔琰说:“昨天我看了本州的户籍册,共计有三十万人口,真是个大州。”崔琰说:“现在天下分崩,九州撕裂,二袁兄弟间相互争斗,冀州的老百姓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丞相不着急救百姓于水火,却先去计算户籍,这难道对得起本州百姓对明公的企盼吗?”曹操听到这话后,立刻收住笑容后向崔琰致歉,待崔琰为上宾。
曹操平定了冀州后,派人打探袁谭的消息。袁谭领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得知袁尚败退到中山后,就率军追击。袁尚无心恋战,到幽州投奔了袁熙。袁谭收降了袁尚的全部人马,想要复夺冀州。
曹操派人征召,袁谭不到。曹操大怒,写书信断绝婚事,亲自统领大军征伐,直奔平原。袁谭听说曹操军马杀来,急忙派人向刘表求救,刘表请来刘备商议。刘备说:“现在曹操已经攻破了冀州,兵势正盛。袁氏兄弟马上就要被曹操所擒,援救他没有一点用处。况且曹操常常有偷窥荆襄的意图,我们只能养兵自卫,不要轻易出动。”刘表问:“那我找个什么理由谢绝他?”刘备说:“可各写一封书信给袁氏兄弟,以和解的名义婉言谢绝。”刘表听了刘备的话后,派人送书信给袁谭。信中说:“君子有了难处,不应该向有仇的国家求救。前段时间我听说你已经屈膝降曹,那是忘记了先人的仇冤,也背弃手足的情谊,更是我们袁刘同盟的耻辱。当年冀州在你弟弟手中时,你就应该同心协力抗拒曹操。等到击败曹操后,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不比现在投降曹操要强得多吗?我劝你还是先兄弟间和解,共拒曹军。”
又写一封书信给袁尚说:“袁谭天生性急认理。你们应当先除掉曹操,以报父亲之恨。等到击败曹操后再去理论,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如果迷途不知返,那么到头也会是一条胡同。”袁谭得到刘表的书信后,知道刘表没有发兵的意思,又料定不能抵敌曹操,只好放弃了平原,退保南皮。
曹操追击到南皮。当时天气已是寒冬,河道全部结冰,运粮的船只不能行进。曹操命令本地老百姓敲冰拽船,百姓们听说后四处逃散。曹操大怒,下令捕捉斩杀,百姓们听说后都到曹营自首。曹操说:“我如果不杀你们,就是号令不行;如果杀掉你们,我又于心不忍。你们快快去到山中躲藏,不要被我的军士擒获。”百姓都流泪而逃。
袁谭领兵出城后和曹军对战。两阵对圆,曹操出阵用马鞭指着袁谭骂道:“我用厚恩对待你,你怎么生出来异心?”袁谭也骂道:“你进犯我的境界,占领我的城池,抢夺我的妻子,倒反过来说我有异心!”曹操大怒,命令徐晃出马。袁谭派彭安接战。两马相交不到数合,徐晃斩彭安于马下。袁谭军马败退进入南皮城中,曹操派军兵四面围住。
袁谭十分惊慌,派辛评见曹操谈条件投降。曹操说:“袁谭这小子反复无常,我已经不相信他了。你的弟弟辛毗我已经重用,你也可以留在这里。”辛评说:“丞相说得不对。我早就听说过主贵臣荣、主忧臣辱的道理。我跟随袁氏很久了,坚决不会背叛!”曹操知道不能留住,就打发辛评回去。
辛评回去见到袁谭,说曹操不准投降。袁谭斥责道:“你的兄弟已经投降了曹操,你是不是也怀有二心了?”辛评听完这话句气满填胸,立刻昏绝在地上。袁谭忙命人扶起,不一会辛评就气绝而,袁谭也很后悔。郭图对袁谭说:“明天可以驱赶百姓在前面,我们军兵随后,和曹操决一战。”袁谭听从其计。
当天夜里袁谭驱赶南皮百姓,都持刀拿枪强迫服从命令。第二天天明打开四门,军兵在后,驱赶百姓在前,喊杀声震天,一起杀奔曹营,两军一场混战。从早晨杀到正午还是胜负未分,遍地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曹操看到不能速胜,就下马上山,亲自击鼓。将士们看到后,都奋力向前冲杀,袁谭的军兵大败,老百姓被杀者不计其数。曹洪奋力冲入敌阵,正迎着袁谭,就举刀乱砍,袁谭被曹洪砍杀在阵中。郭图看到阵脚大乱,急忙指挥军士退往城中。乐进看到后拈弓搭箭,一箭射倒郭图在城壕中,人马都亡。
曹领领兵攻入南皮后安抚百姓。忽然有一彪军马赶到,正是袁熙部将焦触、张南,曹操率军迎击。两将却是前来投降的,曹操封为列侯。又有黑山贼寇张燕,带领军马十万前来投降,曹操封张燕为平北将军。
曹操下令将袁谭的首级号令全城,敢有哭拜的立斩。首级悬挂在北门,却有一人布冠衰衣,跪在首级下大哭。左右捉到来见曹操,曹操问他姓名,这人是青州别驾王修,因为劝谏袁谭被驱逐,现在听说袁谭已,前来哭拜。
曹操问:“你知道我下的军令吗?”王修说:“我知道。”曹操问:“难道你不怕吗?”王修说:“我一生效力于袁谭,主人了却不去哭祭,是不义之举。畏忘义,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世上!如果能让我收葬袁谭遗体,我虽被杀无恨。”曹操说:“河北义士怎么这么多啊!可惜了袁氏不能使用!如果能使用起来,我怎么敢正视河北!”于是命令王修收葬袁谭遗体,待王修为上宾,封为司金中郎将。
曹操问王修:“现在袁尚已经投奔了袁熙,有什么计策攻取呢?”王修一声不吭。曹操说:“真是忠臣啊。”曹操就向郭嘉问计。郭嘉说:“可派袁氏降将焦触、张南等前往攻击。”曹操采纳郭嘉之计,随即命令焦触、张南、吕旷、吕翔、马延、张顗,各自带领本部军兵,分三路进攻幽州,一面派李典、乐进会合张燕军马后,攻打并州高干。
且说袁尚、袁熙得知曹军马上来到,料定难以抵挡,于是就弃城领兵连夜奔逃,投奔辽西乌桓去了。幽州刺史叫乌桓触,聚集了幽州众官,歃血为盟,共同商议是助袁还是助曹的问题。乌桓触先说:“我知道曹丞相是当世英雄,现在我们这就去投降,有不遵守将令的立斩。”依次歃血,轮到别驾韩珩(音héng,横)那儿,韩珩把剑扔到地上大呼道:“我受袁公父子厚恩,现在主人败亡,我能力不足以挽救大局,已是十分不义的做法。如果再去投降曹操,我坚决不干!”众人都大惊失色。乌桓触说:“如果想成就大事,就应当先立大义。事情成与不成,不少一人。韩珩既有如此之志,那只好悉听自便,但是我的将令不可违抗。”命令左右推出韩珩斩杀。乌桓触出城迎接三路军马,投降了曹操。曹操大喜,加封乌桓触为镇北将军。
忽然探马来报告:“乐进、李典、张燕攻打并州,高干守住了壶关口,不能攻下。”曹操亲自领兵前往,三将出来迎接,说壶关口非常难攻。曹操聚集众将共商破高干之计。荀攸说:“如果想攻破高干,必须使用诈降计才可以。”曹操当即采纳,召来降将吕旷、吕翔,附耳低声如此如此。
吕旷等人带领军数十名军兵直抵关下,大叫道:“我们是袁家旧将,不得已才投降曹操。但曹操为人奸诈,从不信任我们,我们赶回来扶保旧主。速速开关接纳。”高干不信,只是让两将到关上讲话。两将卸甲弃马而入,对高干说:“曹军新到,可乘其军心未稳今夜前去劫寨,我们愿意当先开路。”高于大喜,当夜就命二吕当先,率领万余军马前去。快要赶到曹营时,背后却是喊杀声大震,伏兵四起。高干知道上当中计,急忙赶回壶关城,乐进、李典早已夺下了壶关,高干只好夺路而逃,投奔了单于。
曹操领兵守住关口,派人追击高干。高干到了匈奴单于界上,正碰到北番左贤王。高干下马拜伏在地上,说曹操吞并了他的疆土,现在想进犯王驾地面,乞求救援,同力克复后以保全北方。左贤王说:“我和曹操无冤无仇,他怎么会侵犯我的领土?你是想让和曹操结怨啊!”说完斥退高干。
高干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刘表。走到上洛时,被都尉王琰所杀,将首级送到曹操那儿,曹操加封王琰为列侯。
并州平定后,曹操商议西攻乌桓。曹洪等说:“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后远投沙漠。我们现在领兵向西深入出击,如果刘备、刘表乘虚袭击许昌,我们恐怕来不及救应。我们建议回师不进为上策。”郭嘉说:“大家所说的都不对。主公虽然威震天下,但沙漠的人倚仗地处边远,必定不加防备。乘其无备猛然一击,必定可破。况且袁绍对乌桓有恩,袁尚和袁熙兄弟尚在,不能不除。刘表只是坐谈之客,自知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重用怕不能制约,不重用那么刘备也没有机会施展才能。虽然是虚国远征,但是我们却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曹操说:“奉孝的话说得太对了。”
曹操率领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北方进发。但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曹操这时有回军之意,向郭嘉问计。郭嘉因水土不服,卧病在车上。
曹操落泪道:“因我想平定沙漠之地,让先生远涉艰辛,以致于染病,我心中惴惴不安!”郭嘉说:“我感念丞相大恩,虽然赴不能报答万分之一。”曹操问:“我看到北地崎岖难行,想要回军,你看怎么样?”郭嘉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千里袭人,辎重多了影响行军速度,不如轻兵兼道而出,攻其不备。但必须有熟悉地理的作为向导才行。”
曹操留下郭嘉在易州养病,寻找向导官引路。有人推荐袁绍旧将田畴,曹操召来询问。田畴说:“这些道路夏季有水,水浅不能通车马,深了不能渡舟楫,最难通过。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过白檀险地,直插柳城,攻其不备,蹋顿一战可擒。”曹操听从田畴的话,加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为向导官,在前面引路,张辽紧随,曹操亲自押阵,倍道轻骑前进。
田畴带领张辽到达白狼山后,正遇上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人的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操,曹操亲自勒马登高观望,看到蹋顿的军兵没有队形,参差不整,只是凭借勇猛乱打乱冲。曹操对张辽说:“敌兵不整,训练不足,可以合围攻击。”
曹操把令旗交给张辽。张辽带领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的阵形果然大乱。张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其余众军士全部投降,袁熙、袁尚看到形势不妙,早带领着数千骑兵投奔辽东去了。
曹操收军进入柳城,再封田畴为柳亭侯,负责守卫柳城。田畴流泪说道:“我本是个负义逃窜之人,背叛了主公袁氏,蒙丞相厚恩活命,已经很是万幸了。怎么能靠出卖卢龙要塞来邀功请赏!我不敢受此侯爵。”曹操很感动,拜田畴为议郎。
曹操抚慰单于等人,收得骏马上万匹,即日回兵。这时天气寒冷又干旱,二百里范围之内没有水源,军中粮食缺乏,只好靠宰杀战马度日。凿地深入下去三四十丈,才掘得井水。曹操回到易州后,重赏先前劝谏不要进兵的将领,对众将说:“我前番冒着危险远征,侥幸得以成功。虽然能够得胜,这都是老天所佑,以后绝不能这样。诸君的劝谏,是万安之计,所以重赏大家,以后尽管直谏。”
曹操到达易州时,郭嘉已经去几天,灵柩停放在公馆中。曹操前往拜祭,大哭道:“奉孝已,这是老天要丧我!”回顾众官员说:“诸君年龄都和我差不多,唯独奉孝最为年轻,我早想托付给他身后之事。不想他英年夭亡,使我肝肠崩裂!”
郭嘉的左右侍从,把郭嘉临终前所写的一封书信呈给曹操说:“郭公临亡,亲笔写此信,嘱咐说:‘丞相如果按照书信中所说去做,那么辽东很快就会平定。’”曹操拆开书信看完,只是点头嗟叹,其他人都不知道信中内容。
第二天,夏侯惇率领众将进来禀报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没有臣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去投奔,必定成为大患。我们看不如乘其没有起兵之时,迅速前往征讨,辽东可得。”曹操笑道:“这事不用麻烦诸公虎威,我们只管坐在这里等待,几天之后,公孙康肯定会送二袁的首级来到。”诸将全都不肯相信。
却说袁熙、袁尚带领数千骑兵投奔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是襄平人,武威将军公孙度的长子。当天得知袁熙、袁尚来投奔后,就召集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说:“袁绍在世时常有吞并辽东之心。现在袁熙和袁尚兵败逃后无处栖身,来这里投奔,是鸠夺鹊巢的意思。如果容纳他们,将来必定要图谋辽东。不如接纳进城中杀掉,把首级献给曹公,曹公必然重待我们。”公孙康说:“我只怕曹操领兵攻击辽东,那样就不如接纳二袁为我助战。”公孙恭说:“可派人前去探听。如果曹军来攻,我们就留下二袁帮忙。如果曹操不来攻打,我们就杀掉二袁,把首级送给曹公。”公孙康采纳后派人去打探消息。
却说袁熙和袁尚来到辽东后,两人秘密商议道:“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以和曹操争衡。现在咱们暂时投奔,以后再杀掉公孙康抢夺他的地盘,等养成气力后再去抗衡中原,可以复夺河北。”商议已定后,两人进城去见公孙康,公孙康留他们在馆驿中住下,只推说有病,并不相见。
不到一天时间,细作回来报告:“曹公兵屯易州,并没有攻击辽东的意思。”公孙康大喜,于是埋伏下刀斧手在壁衣中,派人接二袁进入。相见礼毕后命令武士让二袁到炕上坐。这时天气严寒,袁尚看到床榻上只有炕席没有被褥,就对公孙康说:“大冷的天还是铺上被褥为好。”公孙康眼睛一瞪说道:“你们两个人的脑袋就要独自去旅行万里了!还要被褥有什么用处!”袁尚大惊,公孙康喝斥道:“左右武士还不快快动手!”刀斧手一起冲出,就在炕席上砍下两人的头颅,用木匣盛好,派人送到易州衙去见曹操。
曹操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惇、张辽进入禀告说:“如果不进兵攻击辽东,咱们赶紧兵回许昌吧,时间一长恐怕刘表会生出袭击之心。”曹操说:“我在这里等待二袁首级来到后,立即回兵。”众将全都暗中偷笑,都认为曹丞相是想郭嘉想得脑子出了问题。
忽然有人报告辽东公孙康派人送袁熙和袁尚的首级来到,众将全都大惊。使者呈上书信,曹操大笑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重赏来使后,加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众官问道:“什么事不出奉孝所料?”曹操就拿出郭嘉的遗信让大家观看。信中大意是:“现在我听说袁熙、袁尚去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要动兵去追。公孙康久惧袁氏吞并,二袁去投他必定生疑。如果派兵攻击,他们会合力迎敌,那么很难攻下。如果缓缓等待,公孙康、袁氏自相残杀,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众文武都连连称赞郭嘉神算。曹操再次带领众官员祭祀郭嘉,郭嘉时年仅三十七岁,跟随曹操从征十一年,善于弄险奇谋,从来都是算无遗策。
后人有诗赞曰:
曹操领兵还冀州,派人先扶郭嘉灵柩回许昌安葬。还军沿大海边行进,在苍茫的大海边,曹操登碣石山远望,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观沧海》。诗中曰:
行军途中,程昱等请示说:“北方平定后还兵许昌,我们要早早定下攻略江南之策。”曹操笑道:“我也早有此志。诸君所说,正合我意。”
黄其军
? 作于2018年7月19日(古历六月初七)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