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银、铜、铁、玉、石、成语世界

2.金鼓喧阗的意思

3.击鼓与鸣金是什么意思?

4.在古时候,鸣金一定要收兵吗?对方呢

金、银、铜、铁、玉、石、成语世界

击鼓鸣金的金是什么-击鼓鸣金的金是什么意思

金:

暗度金针 阿娇金屋 百二金瓯 百忍成金 避世金马

避世金门 摆袖却金 敝帚千金 弊帚千金 成城断金

错彩镂金 辞金蹈海 蹙金结绣 重金兼紫 重金袭汤

炊金馔玉 谗口铄金 寸土尺金 床头金尽 诚至金开

钿合金钗 点金成铁 堆金叠玉 堆金迭玉 点金乏术

堆金积玉 断金零粉 东箭南金 带金佩紫 点金无术

点金作铁 大马金刀 点石成金 盗嫂受金 点石为金

点铁成金 屙金溺银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浮光跃金 分金掰两

封金挂印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管鲍分金 钩金舆羽

宫邻金虎 固若金汤 狗续金貂 辉煌金碧 浑金白玉

怀金垂紫 浑金璞玉 挥金如土 黄金时代 黄金时间

黄金世界 横金拖玉 怀金拖紫 黄金铸象 火眼金睛

金榜挂名 金篦刮目 金碧辉煌 金璧辉煌 金碧辉映

金榜题名 金碧荧煌 金镳玉络 金镳玉辔 金波玉液

金翅擘海 金钗换酒 金城千里 金钗十二 金城石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金城汤池 金蝉脱壳 金钗细合 金丹换骨

金貂换酒 金貂取酒 金貂贳酒 金断觿决 金风送爽

金风玉露 金光盖地 金闺国士 金龟换酒 金谷酒数

金鼓连天 击鼓鸣金 金刚怒目 金刚努目 金鼓齐鸣

金匮石室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金鼓喧阗

银:

此地无银三百两 屙金溺银 火树银花 怀银纡紫 火烛银花

金紫银青 铁画银钩 银钩虿尾 银钩铁画 银钩玉唾

银河倒泻 银花火树 银屏金屋 银山铁壁 瑶台银阙

银样蜡枪头 银样镴枪头 衣紫腰银 珠箔银屏

铜:

荆棘铜驼 破铜烂铁 铁板铜琶 铁壁铜墙 铁壁铜山

铁板铜弦 铜城铁壁 铁绰铜琶 铜唇铁舌 铜臭熏天

铁打铜铸 铜打铁铸 铜壶滴漏 铜筋铁骨 铜筋铁肋

铜浇铁铸 铜琶铁板 铜盘重肉 铜墙铁壁 铜山金穴

铜山铁壁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驼草莽 铜驼荆棘 铜头铁臂

铜头铁额 铜围铁马 铜心铁胆 铁狱铜笼 铜铸铁浇

铁:

尺兵寸铁 寸兵尺铁 趁热打铁 乘热打铁 寸铁

寸铁在手 点金成铁 点金作铁 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

点铁成金 打铁趁热 钉嘴铁舌 钢筋铁骨 钢浇铁铸

恨铁不成钢 金戈铁甲 金戈铁马 金戈铁骑 嚼铁咀金

截铁斩钉 冷面寒铁 磨穿铁鞋 磨穿铁砚 买铁思金

南山铁案 破铜烂铁 蕤宾铁响 入铁主簿 手无寸铁

身无寸铁 铁案如山 铁板不易 铁板钉钉 铁板歌喉

铁棒磨成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铁板铜琶 铁壁铜墙 铁壁铜山

铁板铜弦 铁笔无私 铁板一块 铁杵成针 铁窗风味

铁杵磨成针 铁肠石心 铜城铁壁 汤池铁城 铁绰铜琶

铜唇铁舌 铁打铜铸 铜打铁铸 铁打心肠 铁郭金城

铁画银钩 铜筋铁骨 铜筋铁肋 铜浇铁铸 铁马金戈

铁面枪牙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铜琶铁板 踏破铁鞋

铜墙铁壁 铁树花开 铁树开花 铁树开华 铜山铁壁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铁桶江山 铜头铁臂 铜头铁额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铁网珊瑚 铜围铁马 铁心木肠 铁心石肠

铜心铁胆 铁鞋踏破 铁砚磨穿 铁狱铜笼 铁嘴钢牙

铁证如山 铜铸铁浇 铁中铮铮 吾膝如铁 心如铁石

削铁如泥 削铁无声 咬钉嚼铁 银钩铁画 银山铁壁

眼中有铁 斩钉截铁 斩钉切铁 斩钢截铁 砸锅卖铁

锡:

分茅锡土

金鼓喧阗的意思

金鼓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出自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

与金鼓喧阗相关的成语:鼓吹喧阗、金鼓喧天、语笑喧阗、鼓乐喧天、锣鼓喧天、金鼓连天、擂鼓鸣金、击鼓鸣金、金鼓齐鸣、抛金弃鼓、雀喧鸠聚、人喧马嘶、车马骈阗、马咽车阗、喧嚣一时。

金鼓喧阗详细字义:

金:

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金属:五~。

钱:现~。助学~。

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鼓:

(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喧:声音大:~吵|~嚷|~扰。

阗:(动)〈书〉充满。(名)和阗;县名;在***。今作和田。

以上内容参考:汉语词典-金鼓喧阗

击鼓与鸣金是什么意思?

远在2500年前,已有与行军关联的“金”和“鼓”。在《诗经·小雅》第三章有“钲人伐鼓”一句,古人行军时有“钲”(音征)和“鼓”。这句的意思就是:“掌管鸣钲和击鼓的官员(钲人),这时在击鼓。”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之一。《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曹刿论战》载长勺之战中,齐国、鲁国都是击鼓进攻。击鼓除用以鼓舞士兵进攻外,部队驻扎和行军时也通过鼓声发布号令。《文献通考·乐考十一》载:“军城及野营行军在外,日出没时挝鼓千槌,三百三十槌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首为一叠;三角三鼓而昏明毕。”这里击鼓是报时和警众。

“鸣金”就是“鸣钲”,并不是“鸣锣”。在《说文解字》上没有“锣”字。“锣”字出现很晚,是乐器。后世的“鸣锣开道”是指官府仪仗行进时,在前面敲锣使民众回避、让路,与军事无关。《说文解字》上说:“钲,似铃,柄年上下通。”段玉裁的注解中说它像铃,但没有舌,靠柄上下活动,撞击钲中心壳体,发出响声。也就是一种铙铃,或单个的串铃。在《诗》毛传中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现在用“鼓动”这个成语,也是从这里来的。击鼓前进,鸣钲止步。后来陈奂在《诗》毛传疏文上说,这“钲、鼓”主要用在演习作战上。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用号角、口令,当然比“钲、鼓”更有效了。

在古时候,鸣金一定要收兵吗?对方呢

一般来说鸣金是一定要收兵的,自古以来军法都明文规定鸣金不退兵要受重罚,鸣金不退兵者按军法没有不斩首的。

"鸣金"是我国收兵的代名词。收兵的信号不只是鸣金一种,而且鸣金通常是要配合旗、号来使用的,在战场上基层军官通过多种信号才能确认是否退兵的,比如白天配合狼烟、旗语等,而夜晚则可能通过吊竿灯等信号,而诸如鸣金、鸣镝、响箭、号炮甚至喊话等手段由于适应性比较好而得到广泛使用。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鸣金时金属敲击的声音频率比较能够引起人的注意,进而使鸣金成为了退兵的代名词。

而我方鸣金收兵对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是一起退兵还是举兵掩杀。退兵不一定都是突发情况,其实古代的一般战斗不一定都要分出胜负,我国古代的战争规模都比较大,局部战斗往往是一种试探,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型战役过程中就进行了大小不下几十场交战,双方只是互相试探消耗而已,我国古代交战通常双方将领都熟悉兵法,交战之初一般都有后续准备,战争小说中的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都是这样措施,能个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在我方退兵的时候出现以外情况。所以,是否追击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

“鸣金收兵”出自《荀子·议兵》,原文是:“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如果还想对古代战争了解多点建议你去看看古代的兵书战策,比如《六韬》《武经七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