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遁世是什么意思

2.逸叟的诗词逸叟的诗词是什么

3.东晋高僧竺道壹简介,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

4.葛洪是谁,他有什么成就

遁世是什么意思

遁世隐居的高人有谁-遁隐于世

遁世的意思是独自隐居,避开俗世。

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如其不幸,而至逃入玄门遁世不悔。如唐典之隐,昆陵之休之治涞园,此岂其所甚愿哉!

遁,汉语二级字,读作dùn,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义为迁移、离去,引申有逃跑、隐匿、回避、欺骗等意义。《易》卦名多将“遁”写作“遯”,“遯”音义同“遁”。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必世后仁》:子曰:必世而后仁,盖言天下大乱,人失其性,凶恶不可告诏。三十年后,此辈老殆尽,后生可教而渐成美俗也。

描写遁世的句子

1、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2、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

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4、遁世隐居代表你对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投射和幻想,但因为根本就没有另一个世界,于是你一切的努力都将白费。你们并不需要去修道院或喜马拉雅山,你们不用从这里遁逃,你们必须在这里开悟。

逸叟的诗词逸叟的诗词是什么

逸叟的诗词有:《偶谈时事再叠逸叟韵》《与逸叟慎图诸君分题夜咏既成复叠前韵》。

逸叟的诗词有:《与逸叟慎图诸君分题夜咏既成复叠前韵》《次韵和王逸叟感怀》。注音是:一_ㄙㄡˇ。结构是:逸(半包围结构)叟(上下结构)。拼音是:yìsǒu。

逸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遁世隐居的老人。

二、引证解释

⒈遁世隐居的老人。引元卢挚《朱履曲·访立轩上人》曲:“恰数点空林雨后,笑多情逸叟风流。”清顾禄《桐桥倚棹录·第宅》:“_王人鉴_不茹荤血,面削形癯,见者知为枯_逸叟也。”清李调元《樵夫笑士赋》:“反不如山林有王佐,看渭滨逸叟之垂纶。”

三、网络解释

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叟元卢挚《朱履曲·访立轩上人》曲:“恰数点空林雨后,笑多情逸叟风流。”清顾禄《桐桥倚棹录·第宅》:“_王人鉴_不茹荤血,面削形癯,见者知为枯禅逸叟也。”清李调元《樵夫笑士赋》:“反不如山林有王佐,看渭滨逸叟之垂纶。”

关于逸叟的诗句

逸叟真成陶令隐有垂鳞逸叟

关于逸叟的成语

奔逸绝尘北叟失马_伦逸_安安逸逸高情逸态黄童白叟路叟之忧田父野叟

关于逸叟的词语

田父野叟北叟失马田夫野叟童叟无欺奔逸绝尘以劳击逸_伦逸_路叟之忧以逸待劳畸流逸客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逸叟的详细信息

东晋高僧竺道壹简介,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

简介 人物名称

竺道壹(晋吴虎丘东寺)

所属类别

高僧、历史人物、佛教

详细介绍 人物介绍

竺道壹,本姓陆,为吴地人。少年时出家为僧,言行一致,守志不移,且有学问,却韬光隐智,把自己的才华掩盖起来而不炫露,使外不知,只有与他相、处的时间久了,才知道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王殉兄弟等名土对道壹深加敬事。东晋太和(公元366年一371年)年间,来到京城,住瓦官寺,跟从高僧竺法汰学习佛经,几年之内,他就对佛经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道壹讲述演说法义时,倾倒了整个京城。法汰还有个弟子名叫昙一,也是风雅而有操行之人,当时的人们称昙一为“大一”,称道壹为“小一”,他们两人在名声和德行方面受到社会舆论的推崇,东晋简文皇帝对他们也是非常敬重。

待简文帝和法汰法师都了以后,道壹离开京城,住在虎丘山,学徒们苦留不住,只好让丹阳尹请道壹回京城,道壹回答说:“我听说大道理行于天下,上古圣人治理国家时的盛世,对遁世隐居的人并不夺其性情,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志愿生活。大晋朝光明远照,以德覆盖内外,崇尚佛法,。使佛教弘扬光大。所以偏远地区的信徒们,不远万里,披着粗麻布的衣服,拿着锡杖,来到晋朝。他们都割舍了自己所爱好的东西,舍弃了自己的欲望,一心向佛。

从上古以来,有道行的人都是隐居;志存慈救的人,都是游历四方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地方。无论到哪里,都以弘扬佛法为要务,虽一样,把我这样的人编入名册、户籍,恐怕那些为修行间道而云游四方的僧人,就会远望圣世,长往而不返,有亏于盛明之风,也有悖于原本的宗旨。而且边疆地区的人和隐逸之士,与帝王和官府本不相关。望您认真考虑而定。”于是道壹便隐居在山中。

当时,若耶山有位僧人名帛道猷,他俗家姓冯,是山阴县人,少年时就写的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很出名。帛道献性情率直、朴实,喜好山水,他一吟一诵,都寄情玄言。过去,在一次讲经时,帛道猷曾与道壹相识,他给道壹写信说:“能够优游于山林之间,纵心于佛家和儒家的经书,触动兴致而作诗,在高高的山峰上采药,服下草药治疗疾病,这是多么快乐啊!但是,因不能和您一起享受这种快乐,我常耿耿于怀。”因有诗曰:

连峰数千里,修林常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 下,故有上皇民。

道壹收到这封信后,也有心前往,于是来到耶溪,与道猷相会,住在山林中。他们纵情于尘世之外,以经书自娱自乐。

过了没多久,太守王荟在城西建起嘉祥寺,因道壹的风范和德行高尚,请道壹为僧主。道壹带着佛家弟子必须的六物(即大衣、中衣、下衣、铁钵、坐具、水囊)来到嘉祥寺,并为寺院造金牒千像。因道壹博通佛家内外经典,而且戒律之行清严,所以四方僧尼,都来向他问学,当时的人们称道壹为“管理九州僧众修持事务的都维那”。后来道壹又暂住虎丘山,丁东晋安帝隆安(公元397年一40l年)年间因病而卒,后葬于山南,终年71岁。

道壹有个弟子道宝,本姓张,也是吴地人。聪慧素成,尤其擅于讲经。张彭祖、王秀琰等人都很推重他,并成为莫逆之交。

《高僧传》记载

竺道壹(晋吴虎丘东寺)[《高僧传》卷五]

竺道壹姓陆。吴人也。少出家贞正有学业。而晦迹隐智。人莫能知。与之久处方悟其神出。琅琊王兄弟深加敬事。晋太和中出都止瓦官寺。从汰公受学。数年之中。思彻渊深讲倾都邑。汰有弟子昙一。亦雅有风操。时人呼昙一为大一。道一为小壹。名德相继为时论所宗。晋简文皇帝深所知重。及帝崩汰。壹乃还东止虎丘山。学徒苦留不止。乃令丹阳尹移壹还都。壹答移曰。盖闻大道之行嘉遁得肆其志。唐虞之盛逸民不夺其性。弘方由于有外。致远待而不践。大晋光熙德被无外。崇礼佛法弘长弥大。是以殊域之人不远万里。被褐振锡洋溢天邑。皆割爱弃欲。洗心清玄遐期旷世。故道深常隐志存慈救。故游不滞方自东徂西。唯道是务。虽万物惑其日计。而识者悟其岁功。今若责其属籍同役编户。恐游方之士望崖于圣世。轻举之徒长往而不反。亏盛明之风。谬主相之旨。且荒服之宾。无关天台。幽薮之人。不书王府。幸以时审翔而后集也。壹于是闲居幽阜晦影穷谷。时若耶山有帛道猷者。本姓冯。山阴人。少以篇牍著称。性率素好丘壑。一吟一咏有濠上之风。与道壹经有讲筵之遇。后与壹书云。始得优游山林之下。纵心孔释之书。触兴为诗陵峰采药服饵蠲疴乐有余也。但不与足下同日。以此为恨耳。因有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壹既得书有契心抱。乃东适耶溪。与道猷相会定于林下。于是纵情尘外以经书自娱。顷之郡守琅琊王荟。于邑西起嘉祥寺。以壹之风德高远。请居僧首。壹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金牒千像。壹既博通内外。又律行清严。故四远僧尼咸依附谘禀。时人号曰九州都维那。后暂往吴之虎丘山。以晋隆安中遇疾而卒。即葬于山南。春秋七十有一矣。孙绰为之赞曰。驰词说言。因缘不虚。惟兹壹公。绰然有余。譬若春圃。载芬载誉。条被猗蔚。枝[干-乞+余]森疏。壹弟子道宝。姓张亦吴人。聪慧夙成尤善席上。张彭祖王秀琰皆见推重。并着莫逆之交焉。

葛洪是谁,他有什么成就

葛洪是东晋时期的人。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这本书是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比如天花、恙虫等病症的症状和诊治的医书。葛洪不仅医术高明,对炼丹也颇有心得。他的师父郑隐知道世道要乱的时候就带着书籍和弟子前往霍山隐居避世了,只有葛洪留在了丹阳。

人物生平:

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及第。授昆山尉,给搬家钱6万,他以此修葺宣诏亭;倍支俸米,他谢绝了,退还公库。任江淮督府僚佐时,上奏“条边十事”:“一择将帅,二擢偏裨,三公赏罚,四明牒报,五严教阅,六汰冗兵,七厚边储,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据形势”。

端平二年(1235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大学士。召赴行在,仍旧职充万寿观使兼侍读,寻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守本官致仕。返归故里,创设义塾,延师育人。然忧国之念,无时或忘,临终尚问北边消息。

端平四年(1237年)卒。帝辍视朝一日,谥端献,赠太师,封信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