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把子有什么讲究?

2.开封市人称两个人关系“换帖”是什么意思,怎么来得这个叫法

3.砀山拜把子的仪式和流程

4.两醉汉歃血为盟结义,血流不止报警求助,割得越深义气越重吗?

5.古代为什么不结义叫作拜把子,为什么要烧黄纸?

拜把子有什么讲究?

歃血为盟拜把子-歃血为盟拜把子下一句

通常,古人在义结金兰的时候,都是要互相交换谱帖的,俗称“换帖子”。

就是拿一张红纸,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生辰、籍贯以及祖孙三代的姓名。写完之后,便在天地牌位前,根据自己的年龄排名,从大到小,依次焚香礼拜,敬告天地,同饮血酒、然后,再一起宣誓:从此抛头颅、洒热血,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

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宗亲者不结拜;姻亲者不结拜;有辈分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历史

从各种书籍及影视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的结拜方式多为豪爽、放荡不羁,而女性的结拜方式却多为温婉、含蓄。大多数都是互相交换一些自己喜爱的、或日常佩戴的私物。比如:香包、首饰、手帕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结拜典范。

比如说,从《后汉书》中所引申出来的“杵臼交”,就专门用来称赞那些不掺杂任何金钱利益的友情。还有,就是历史上被人称赞的“管鲍交”,管仲和鲍叔的友情真的是令人心生向往。尤其是那一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真的是叫人赞叹不已。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令人羡慕、向往的友谊。比如:忘年之交、生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总角之交、金石之交、布衣之交等等。这些令人向往的感情,都为世人所称道。

说到结拜,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三国演义》之中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齐聚一堂,在张飞家的后院中摆下天地祠牌,上启天皇,下承后土,义结金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人歃血为盟,只为报效国家,安定黎民百姓,还人间一个太平盛世。

开封市人称两个人关系“换帖”是什么意思,怎么来得这个叫法

亦称“结盟”、“结义”。俗称“拜把子”。旧时汉族交际民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相好的朋友结为异姓兄弟。起源甚早,是人们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小团体。通常为数人,也有多至十余人者。结认形式大多采取同饮血酒、叩头换帖、对天盟誓等形式,以誓言约束、维护结义关系。明、清以后,由于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共创江山、生不渝故事的影响,结拜之风盛行,自市井百姓至文人官吏间皆极盛行,美称曰“义结金兰”。其义出于《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渐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所换之帖称“金兰谱”或“兰谱”,其上写结拜人某某等因交情日笃,友谊深厚,自愿结为异姓兄弟(或姊妹),载明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三代父祖、曾祖的姓名、出身、官事等,结拜的年、月、日,结拜人并签名盖章或按指纹。在祭祀各人祖先后,彼此换帖,然后便以兄弟相称,不仅二人来往如兄弟,双方家庭也如到亲来往,称呼如家人,谓之“干亲”。此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小生产者团结互助的需求。江湖盗匪之流,往往也利用之,以联结部众。其特别强调之点在“有难同当、不福同享”。彼此之间的关系,则是“盟兄盟弟”或称“契兄契弟”,俗称“换帖弟兄”、“拜把子弟兄”。此俗今渐消亡。《太平御览》卷四0七引《吴录》:“张温英才环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唐冯贽《云仙杂记》:“戴宏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薄简,焚香告祖考,号为兰薄。”《红楼梦》第六六回:“不想柳二弟从那过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兄弟。”

砀山拜把子的仪式和流程

身为砀山人,这个必须要懂。其实有2个方法,先说第一个,比较复杂的。

首先,大家一起洗澡,换了新衣服之后面朝北方,一起下跪,没人三炷香。三叩首,然后不求同年同月。。。。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然后歃血为盟,端来一碗白酒,每个人滴一滴血,然后轮流喝完。这个仪式就完成了。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大家一起洗澡的时候,故意丢下几块香皂,如果他们都愿意去捡,那么你们自然就是拜把子了

两醉汉歃血为盟结义,血流不止报警求助,割得越深义气越重吗?

虽然他受伤了,但我还是笑了,也不怪我幸灾乐祸,要怪就怪这两人太过于儿戏。

所谓“歃血为盟”,指的是古代两股势力结成盟好时,为了表示诚意,以牲口血涂抹在多用公鸡血,因为公鸡至阳至刚,可以辟邪嘴边,这样讲出来的话就代表承诺,相当于“发誓”。

后来小说与电视剧中把“歃血为盟”演变为“割血结义”,只不过为了渲染小说情节或者电视剧情节,使结义场景显得更加豪气干云,更加义气深重,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可那毕竟是虚构!

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自古结义金兰,哪有把“自残”当成“义气”的道理。

今天你能“割血结义”,明天是不是就该“断臂为亲”了呢?

两醉汉“歃血为盟”险酿大祸

12月25日,天桥岭森林公安局青松派出所接到一名群众报警,对方称自己在家跟朋友喝酒时受伤,需要民警提供帮助。

喝酒怎么会受伤了呢?起初警方还以为两人打架呢?哪知男子弱弱地说道:没有打架,我俩歃血为盟呢!

民警立即赶往事发现场。

进门后,民警发现,家里面到处都是血迹,这名报警男子手臂被刀子割伤,当时血流不止。餐桌上的一个碗里还装着半碗。

另一名男子更惨,身体卷缩在卧室角落奄奄一息,捂住伤口的一大塔卫生纸早已被浸得通红。

民警见状,立即送两名醉汉到附近医院接受治疗。

事发经过令人哭笑不得!

原来,当天晚上王某到李某家喝酒,酒过三巡以后,二人越聊越投机,感觉相见恨晚。

李某提议,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如效仿刘关张桃园结义结为异姓兄弟。王某满口同意。

话音未落,李某掏出一把水果刀,在自己手臂上狠狠割了一刀,鲜血顺着手臂直滴到碗里,不一会就放了半碗。

一刀下去,李某感觉疼痛难忍,顿时酒也清醒了。于是劝说王某,让他不要再割了,表示两人就喝这一碗就够了。

哪知李某越是劝说,王某越是不肯,表示既然是拜把子,就应该同甘共苦,这点苦都不能同担还怎么结拜。

王某越说越豪气干云,在“义气”的驱使下,下手更没轻没重了,这一刀子下去,差点没要了命。

血瞬间流了一地,没一会就缩在卧室角落里奄奄一息,李某当时被吓坏了,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

可笑,可笑,真是可笑,兄弟俩连歃血为盟的真实定义都没弄清楚,就稀里糊涂的差点上了演一出“割腕自杀”……

兄弟结义,主要在于心诚。发誓的目的是表诚心,古人发誓时讲究见证,“歃血”即代表对誓言的见证。

就好像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满园桃花一样。——以满园桃花为见证,承诺“不求同生,但求同”的决心。

这个见证可以是花花草草,可以是神佛雕像,也可以是任何一件信物,但绝不应该是兄弟的鲜血,更不可能是割得越深义气越深……

就好像酒桌子上喝酒一样,拼命灌酒就是义气吗?那简直就是扯淡。

古代为什么不结义叫作拜把子,为什么要烧黄纸?

拜把子也就是结拜(以下称结义),雅称义结金兰,俗称结义、换帖等,是民间同年人结为兄弟般关系的一种形式。它源于三国时代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与共兄弟的故事。后来,人们崇拜之、继而仿效之,即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结为兄弟般的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这是友情的升华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定格,贯穿着儒家“义”的思想,填充于亲情与友情之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

烧黄纸是祭神,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宰 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但必须是奇数,同年人同性结拜,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一般 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是宗亲者不结拜;是姻亲者不结拜;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没通过盟誓仪式者不算正式结拜等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当然现实中尚有部分结拜的青年人,对旧时礼节相对淡薄,仪式一般从简,多以口头盟誓为主,隆重者则在关公神像、“祖师公庙”或其它神明面前按礼仪习俗举行盟誓。要结为盟友的青年人在结拜前一般须经各方家长同意,因为长辈阅历较丰富,比较慎重。

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也有俗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着生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关系来往。

这种原为互相关爱、支持、帮助的结义形式,随着时间、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等因素的变化,其形式、内容、作用也大为不同,构成人与人之间密切而复杂的社会关系。行善者,则可成为一个团结向上、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团体,如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隐蔽驻扎在水口坂里时,党和游击队***与坂里的革命群众歃血为盟。在特殊年代通过这种结义形式,密切党及其游击队同群众的关系,达到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抗击日寇和反对国民党派的目的,其意义显而易见。

结义的盟誓是人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良好初衷,但其最后的结果不是谁人都能预期得到的,因为人的感情也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或淡若平常,甚至反目为仇。一旦到了这种地步,结拜的盟誓也就受到破坏,结盟者常常不欢而散。一般情况要终结当时结义之盟,需要以结义时的形式了结。

现在,人与人之间是获得双赢、共同发展的关系,以朋友间的相处为最佳境界,一般不提倡这种结拜形式。

附:“金兰谱”

男用款式:盖闻室满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臂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某某等编开砚北,烛剪窗西,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堂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之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旧雨春风,历岁月而各坚其志。毋以名利相倾轧,毋以才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谨序。

女用款式:盖闻诗歌伐木,足征求友之殷;易卜断金,早见知交之笃。是以璇闺绣闼,既 声气之互通;蠹间鸡窗,亦观摩之相得。爰联芝谊,籍订兰交,执牛耳之同盟,效雁门而有序。某某等风前待月,花里闭门,或咏絮吟诗,才夸夫道韫;或辑书著史,技擅于班昭。铜钵敲余,话到更阑之候;玉杯对影,邀来明月之辉。气凛风霜,勿效桃花之轻薄;床联风雨,宜矢松柏之坚贞。不以才相先,不以貌相傲,不以形迹之疏而狐疑莫释,不以声名之异而鹤怨频来。数株之栀子同心,九畹之芝兰结契,对神明而永誓,愿休戚之相关。谨序。

注:金兰: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于《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气味的意思)如兰”。后来用于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

结拜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按旧时习惯,男子年满十二岁便有结拜弟兄的权利。届时,有结交的好友两人,便请老人主持结拜仪式,双方互报年龄,喝生鸡血,禀报祖先,对天发誓。仪式之后便成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