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理力争对不对-力理据争与据理力争
1.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
2.铁腕防控员与柔情阿姨
3.模拟法庭观后感
4.“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争执、争辩、论辩的礼仪
为什么称梅汝璈为中国第一大法官
梅汝璈(1904—1973),字亚轩,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 以理据争 为国争光,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朱桥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间在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项目,入读斯坦福大学,1926年获得文学士学位,进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学习,192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归国后曾任教多所大学,曾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的助手;1946年,并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中国代表法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审判日本对亚太地区引发大规模战争和伤害所应负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代表、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故事:
梅汝璈(公元1904~1973年),江西省南昌县人。自幼聪颖好学,12岁便自江西省立模范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1922年毕业后赴美,入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四年后获硕士学位;旋即进芝加哥大学深造,二年后获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应聘到山西大学法学院任教授。
他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在强调“法制”与“法治”重要性的同时,经常以清华人“耻不如人”的精神勉励学生。他谆谆告诫他的学生:“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的建立,都与外国人利用中国的‘庚子赔款’有关,其用意是培养崇洋媚外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明耻’,‘耻’中国的科学文化不如西方列强国家,‘耻’我们的大学现在还不如西方的大学,我们要发奋图强以雪耻。”
后来,他相继在天津南开大学、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任教。他温文尔雅,戴着副金丝边眼镜,俨然是个学者,但思想进步,气质不凡,作风严谨,办事坚决果敢,民主、法律、民族意识极强,终因其突出的法律水平和法学风格,而成为中国法学界驰名中外的法学专家。
1945年7月,根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决定设立逺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美、英、苏、加、法、新、荷、马、菲、澳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在日本东京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中国是受降国之一,国民政府接到驻日盟军统帅总部的通知后,立即指示外交部和司法部官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精英,组成具有强大实力的参审班子。其中,参审的法官、检察官和顾问是三个最重要的人选,由行政院提交选拔名单,最后由选定42岁的复旦大学教授梅汝璈为中国法官、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向哲浚为检察官、44岁的武汉大学法律系教授吴学义担任顾问。梅、吴俩曾经担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的助手,参与和英、美、苏三国分别在1943~1945年签订《中美平等新约》、《中英平等新约》、《中苏友好条约》的谈判,有丰富的国际外交经验,通晓英美诸国法律。
1946年5月初,各国法官、检察官、顾问、律师以及有关人员聚集东京后,正式开庭前,召开预备会议,讨论法官座次安排问题。
按照惯例,庭长应居中坐首位,庭长是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的,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韦伯法官担任,他应坐在中间 各国法官没有争议。但是,庭长右手的第一把交椅、左手的第二把交椅,该让谁坐呢?发生了争执。
美国军事法官克莱墨尔抢先发言:“庭长右边往下第一把交椅,应归我们美利坚合众国。”英国帕特里克紧接着说:“我们英国法官应当坐庭长左面的第二把交椅。”苏联法官柴杨诺夫激动地反诘:“难道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官就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听了这些各执一词、互不退让的话后,梅汝璈和在座的所有法官都明白,座次表示着该法官所属国在审判中的地位,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应该当仁不让。可是,当时的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四强”之一,国力却不强,徒有虚名,应该怎么说呢?他想了想,态度平和地说:“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的国家,我还须请示本国政府。”
在座的人都对梅汝璈的话感到惊异。韦伯说:“要是一个座次问题都得请示政府,何时才能讨论出结果来?”
梅汝璈那是运用“以退为进”的论辨技巧,先以低调应对,见大家神色惊讶、不知所措时,他立即转换为攻势,神情郑重地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另外,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签字的顺序排列,最为合适。”
大多数法官表示赞同,但仍有一些人反对。英国法官帕特里克说:“那就是说,让你们中国法官坐法庭的第二把交椅?这怎么行!”
梅汝璈正言回敬:“怎么不行!?首先,这个法庭的使命是审判日本战犯。众所周知,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军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坚持了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不仅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而且阻滞了日本南进攻击美英盟军的步伐。请问,这个贡献如何?该不该排在前面?再者,如果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所以,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座次,实属顺理成章。”
梅汝璈说到这里,略一停顿,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那我们不妨找一台体重测量器来,以体重的大小排座,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嘛!”梅汝璈这几句恢谐之言,使各国法官忍俊不禁,有人甚至拍手叫妙,大家感到轻松了许多。
庭长韦伯也笑了笑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祗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汝璈回答说:“若不以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列,那还是按体重排列为好。这样,纵使我被置于末座也心安理得,并可以由此对我的国家有所交待。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调派一名比我肥胖的来替换我呀!”各国法官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笑是笑了,但庭长韦伯仍未最后拍板。他怕是不能自己作主。
事情的进展果然并非设想中的那么顺利。
下午举行法庭开庭预演。庭长韦伯宣布入场顺序是:美、英、苏、中、法、加……。被点到的前几名法官,一个个立即喜滋滋地依次入队排列。甬道里的新闻记者们都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和摄影机。
“什么?竟然这样安排!”梅汝璈怒不可遏地脱下身上的黑色丝质法袍,扔到一边,拒绝参加“彩排”。他知道,如果预演时不据理力争,次日开庭的顺序就这样排定了。
记者们均为这一突发情况所震惊。庭长韦伯猝不及防,顿时语塞:“这……”
梅汝璈义正辞严地大声说:“对法庭这种既不按国名字母排序,又不按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签字顺序排序的不公道行为,中国法官提出强烈抗议!”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的法官当即表示支持梅汝璈的抗议。
庭长韦伯走到梅汝璈身边,低声劝道:“梅法官,最高统帅要英美居中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他们对英美法律程序熟悉一些,这也纯粹是为了工作着想,并无歧视中国的意思。”梅汝璈立即回答:“尊敬的庭长先生,我想提醒您的是,这是国际法庭,不是英美法庭,我看不出有英美当主角的必要。”
韦伯无奈,祗好把麦克阿瑟搬出来:“这是最高统帅的意思。如果因为你拒绝这个安排,而使中美陷入不愉快的境地,那,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你的政府也未必会同意你这种行为。”
梅汝璈根本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去从,他凭着对正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坚持己见:“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国军民伤亡逾两千万,财产损失逾两千亿美元,击毙击伤日军达一百三十多万,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正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现在可好,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国际法庭里,她应具有的席位竟被降到曾向日本投降的英国之下,这本身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不相信我国政府会同意这个安排。同时,我也怀疑最高统帅会做出如此出格的安排!我上午已提出了建议,同仁中并无很多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
韦伯只好召开紧急磋商会议,对提议进行表决。开庭预演推迟了半个多小时。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终于按照日本投降书中受降国的签字顺序(美、中、英、苏、加……)排定。
梅汝璈因有爱国之心,才有此正义之举,在十分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最终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为祖国争了口气。国内新闻媒介立即插发了这一重大新闻,有的报纸还及时刊出套红“号外”。
参考:梅汝璈百度百科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铁腕防控员与柔情阿姨
“我X!你们这些人烦不烦啊?我X!”穿着白色短袖t恤的年轻男子横着眉,冷着眼,暴躁地对着手机里因网络缓慢怎么也出不来的通行码爆了两次粗口。
他虽然面对着手机,但是他不是在骂手机,确切地说,他是在骂我和我身边的两个已经退休的老阿姨。
再一次到医院门口进行疫情防控值班,和我搭班的是两个60多岁的阿姨,她们是这道大门防控的主力军,我只是辅助。具体工作很简单:这道门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只进不出。所有进入的患者必须戴口罩,扫安康码。
我们只是很久才轮到一次值班,阿姨们每天都值。
“小伙子,看你模样挺帅气,怎么讲话还骂骂咧咧的!你以为我们想这样?事情总得有人做不是?这也是为了大家好!我们一天天的站在这里喉咙都要喊破了,让你花个一分钟扫个码还这样不配合,年轻人,讲点道理好哇?”
面对年轻小伙子狂躁的粗口,阿姨的火气蹭地上来了,带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教训起人来可真有气势!虽然六十多岁,说话依然中气十足,面对小伙子的粗暴无理据理力争,横眉冷对,义正言辞。
T恤男毫无愧色,“妈的,真是神经病!”再次爆着粗口,并带着手机里已经显示出来的安康码横冲直撞地往里走去。
爆粗口不犯罪,只能说是素质低下,解决办法只能是口头教育,既教育不了,也不愿也做不到不顾形象,和他一样破口大骂,只好忍气吞声。
“小伙子哎,做人要厚道!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阿姨对着T恤男远走的背影愤怒又无奈地喊到。
“阿姨,别跟这种低素质的人生气,犯不着,别把自己气坏了。”
“没事儿,这种事儿每天多了去了,这大门口就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看多了就没啥好气的了。前几天一个老太太,比我年长不了几岁,站在这里足足骂了十五分钟,什么话难听她就骂什么。还是遵守规则的人多,这种人也就少数。”阿姨爽朗豁达地笑着,完全忘记了刚才T恤男给她带来的愤怒。
“哎,哎……这里不能出去,说了不能出去,怎么还闯呢!”就在我和阿姨说话的时候,保安大叔大喊着,追着一个黄发女子跑了过来。
为了防止有些患者及家属从这个只能进不能出的大门出来,医院在大门里面另设了一道关卡,由一名保安专门在那里值班,旁边还竖了一块大大的牌子,上写“此门只进不出”几个醒目的大字。
但是总会有人喜欢挑战规定。
这道大门口可以停放电瓶车,门口还有很多小吃店。在规定了这个门只进不出之后,大家要想去拿自己的车子或者去吃门口的小吃就要从另一个门出去绕一大圈。为了少走那一段长长的路,很多人即使知道规定也还是想办法去违反。
“我又不是从这个门出去,我就是把东西放到电瓶车里而已,干嘛这么较真啊?”黄发女子反抗得理直气壮。
不一会儿,我看到阿姨把黄发女子给拉了回来。“年纪轻轻地怎么就骗人呢?你明明就是要骑电瓶车走的还说放东西?”阿姨的强硬让女子不得不屈服。
“我有急事就走一下,出都出来了,真是的!”女子一边往里走着一边埋怨道。
“姑娘哎,你看看那边都在看着呢,我放你一个走,其他人也会跟着效仿的,我跟人怎么解释?你说是不?”
我一直在观察着这个有趣的阿姨,越观察我就越对她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她总是扯着嗓子不断地对进来的人说,“进来要扫安康码,一人一码!”像一个循环播放的扩音器。她耐心地指导年龄大的人如何扫码,她也热情地给咨询的人回答问题,对违反规定的人她毫不留情面,对辱骂她的人他也坚决回击教训。
其实这份工作没人监督,她完全可以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在椅子上看看手机聊聊天也未尝不可,通行码出不来绿码有那就进就是了,偶尔一两个人非要从这个门出去那出去就是了……如果这样,来往的人也会皆大欢喜。可是,她偏不!她总是站着去看大家的通行码扫出来没有,她不怕麻烦,不怕费口舌,更不怕被人辱骂。
而这种泾渭分明,不打马虎眼,该一是一该二是二的工作作风不是因为她因为这份工作获得了多少报酬,或者会得到怎样的认可和提拔,只是生在骨头眼里的那份认真和责任感。
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也聊天。她跟我说头疼的时候要按哪个穴位,痛经要按哪个穴位,咽炎要按哪个穴位……然后,我跟她说我颈椎痛,是不是也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一下。
“来,坐在椅子上,阿姨给你揉一揉!”阿姨边说着边把椅子拉到我身边,让我背对着她坐下。
“哎呦,不要不要,阿姨您已经那么累了,我哪能在这里让您帮我按摩啊?真不用的!”我充满感激地推脱着。
“你来试试阿姨的手艺,也让我显摆一下,来来来,就这样坐好。”阿姨一边爽朗地笑着,一边把我按在了椅子上。
阿姨那双手往我脖子上那么一放,一揉,一捏,一按,瞬间,我一直沉重的头仿佛瞬间清醒了许多,一直仿佛有什么堵着一样的脖颈也舒畅起来。
“阿姨!您这手法真是比按摩店里的还好,我感觉头和脖子都不重了哎!”
“哈哈,是吧!听这话我可真高兴,哈哈!我的那些邻居和朋友们一不舒服都会找我来按按,这手法啊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的值班时间还未结束,阿姨就催促着让我赶快回办公室,“你们事情多,工作忙,赶快回去吧。这里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我们老人家来做就行了。”
走了好远,回头看阿姨又在热心地帮着别人。心里挺遗憾没有和阿姨合张影。
记得给孩子们读过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爷爷总会有办法》,讲述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把一块普通的布料变成了毯子,再变成衬衫,再变成手帕,再变成纽扣送给孙子的故事。最后,孙子把这个爷爷倾注着满心的爱的过程变成了文字,成为了他人生中永恒的温暖记忆。
于是,我把这个春天里普通的一个上午,遇到的一位总是有着爽朗笑声的普通阿姨写进我的文字里,让这份普通也化作我生命中永永远远的温暖记忆。
模拟法庭观后感
模拟法庭观后感 (一)
2013年10月30号,石家庄学院组织我们国培老师到石家庄政法学院开展了“模拟法庭”观摩的活动。
走进教室,就看到威严的国徽挂在墙面的正中,法台及讼诉参与人的各种桌椅均错落有致的摆放整齐,立刻给人以冷峻、严肃的感觉。我们观摩的老师安静的坐在各自的位子上,期待着本次活动的开始。
这时我们的培训班主任老师说:“今天请大家来的目的是观摩一场别开生面的刑事庭牢活动,模拟对象都是石家庄政法学院的同学们,老师们要认真的观摩。”
“现在开庭,宣布法庭纪律”,随着“书记员”的话音落下,模拟庭审拉开帷幕。本次模拟案件是一起故意**案,被告人系一女性,被检察院指控有罪,种种证据并不能相互印证,且证明事实不清,证据没有形成锁链,无法充分证实被告人故意**的罪名,故此被告人无罪。依据这些材料同学们流利的进行着庭审的流程,从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尊重各辩护人的各种要求,请公诉人当庭出示证据并质证,到公诉人收表公诉意见,辩护人收表辩护意见,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再到结合本案,收表看法和宣判,都在有条不紊中结束了。整个过程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跃。观摩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们精彩的模拟表演而鼓掌。
虽然这只是政法学院同学们自己演绎的一段,并不是真实现实的,它也不是专业娴熟的,但它确也是真实、诚恳的模拟现场,真实的人物刻化,真实的语言,真实的内心表露。
这次模拟法庭观摩活动开展的非常好,对我触动很深,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法庭威严的氛围,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树立法律观念,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成长为一名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为依法治国略顺利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
模拟法庭观后感 (二)
2012年4月10日早晨的律师公证课上,我班积极参加组织的学生模拟法庭活动在教学楼三楼阶梯教室顺利举行。虽然本人不是参加出庭的人员,稍许有些遗憾,但对于这场由本班同学精心准备饰演的庭审还是充满积极性的!法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警等都与法院正式开庭无二样。为了这次开庭,我知道他们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看到他们忙碌的背影,我内心顿感敬畏。经民事诉讼法老师协助,同学们多方查找,最终确定了——戴乌云诉殷勤房屋租赁合同一案为模仿的案例。
演出的时间到了,同学们走进模拟法庭,就像真的走上法庭一样,每个同学表露出的神态都非常严肃、庄重、非常投入。从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开始,到审判长宣读审判结果,所有参加表演的同学无一出现差错。现场气氛紧张激烈,案件陈述环环相扣,双方辩护依理据争,我那颗期待的心也随之而有起有落,从低谷到巅峰。那样的氛围、那样的场面、那样的气势叫人觉着肃然起敬。那刻的我犹如身临其境于一场庭审中。整个过程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跃。同学们也为参演人员的精彩表演而鼓掌,虽然这只是同学们自己演绎的一段,它并不是真实现实的,它也不是专业娴熟的,但它确也是真实、诚恳的,真实的模拟现场,真实的人物刻化,真实的语言,真实的内心表露,都诚恳地反映出同学们对待这次模拟法庭的态度,其他观看的同学也非常细致,谨慎的听取他们的对话,言行,并不时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还是认为受益匪浅,亲身体验的感受超脱了课本的范围,各种角色,(m.taiks.com)被同学们表演得活灵活现,把各类人物形象刻化得淋漓尽致。
不过瑕瑜互见,活动中也存在和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1、书记员细节上没有把握好,在开始时没有面向审判长。2、代理人没有具体阐明代理权限。3、原被告双方在没有得到审判长的同意下擅自发言。4、判决书没有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就判决,等等。还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同学参与庭审过程中的态度,大部分同学都是照本宣读,其中辩护人最要注意这一点,模拟法庭辩论注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强调逻辑结构严密、法律知识丰富、法律思维睿智,依靠“以理服人”,我觉得饰演辩护人角色应该脱稿据理力争。还有一点就是在模拟法庭辩论中,当事人在陈述时的语气、手势和眼神都应该有讲究,过于自由散漫不是法律人的风格,少数同学有点像在演小品的感觉,缺少法律人应有的严肃感。当事人也应当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不需要咄咄逼人,更不需要把对方的每一个观点都驳倒,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理有据,抓住对方漏洞给予致命一击,毕竟“事实胜于雄辩”。模拟法庭辩论和辩论赛的辩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更多的是严肃庄重。
这次模拟法庭达到了预想的效果。1、现场旁听的学生感受了法庭的气氛和审判程序,增加了同学们的法庭常识。2、模拟法庭现场庄严、正义的氛围,吸引了众多观看的同学,使得上座率百分之百,其间无一同学走动或离场。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也赢得全场同学多次阵阵掌声。3、班级对此次活动进行的大量的宣传,除使用海报等基本宣传手段外,还特别请来了应添付老师、梁晓峰老师和朱林老师现场观看并做点评。
通过举办这次模拟法庭,让同学在学习中认真审视自己,让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同学们通过实际表演增强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以及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与高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作品名称:与高司谏书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作品体裁:议论文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1]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可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作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从前汉王朝萧望之和王章,估计当时朝廷中的议论,必然不肯明确地说是杀了贤者。相反必然把石显、王凤说成是忠臣,而萧望之和王章作为不贤之人而遭受罪罚。如今您真把石显、王凤看作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不贤吗?当时也有谏官,他们必定不肯承认是害怕灾祸而不向天子进言,也必定会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而不值得提出意见的。如今您看,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而不可欺骗后代的。如今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们,就不怕后代人的不可欺骗吗?何况现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骗啊。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1]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封信写于1037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了这封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这封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2]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一、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欧阳修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 二、对比叙事,戳其贼貌。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之心,不如说欧阳修在心底潜隐着“猩猩相惜”之意。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更令人激愤不平。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欧文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长透辟的说理风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作者在文中活画出高司谏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三、穷究其理,无可遁形。欧阳修绵长深厚的说理论证风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出奇崛笔力。他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具,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欧阳修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极尽论说家义理、考据风范,让对方无可遁形,真相毕露。 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文正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从语言风格上讲,欧阳修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他的喜怒爱憎情感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3]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因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被贬滁州,又被贬扬州、颍州、开封府。后来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又出任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位,在颍州(今属安徽阜阳)去世,谥号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4]
争执、争辩、论辩的礼仪
争执、争辩、论辩的礼仪
与外界交往,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转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任何独立的、有主见的人都应正视这个问题。
每个人留心自己的周围,就会发现,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是不愉快的,因为它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 ,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对方。
能不能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平和的思想交流呢? 当然能。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口服心服。?
我们称之为积极的争辩。
获得积极的争辩的第一要点是避免无益的争辩。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他人相左时,当言行遭人非议时,很多人的第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其实,只要稍稍冷静一点,考虑一下这么几个问题,就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① 如果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 如果败了呢?如果保持沉默呢? 比较一下这三种可能出现的效果。
② 自己辩驳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虚荣心、表现欲或面子上下不来等) ? 如果是后者,大可就此打住。
③ 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 彼此有着深刻的成见吗? 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
对于不可避免的辩论,在它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往?积极争辩?的方向上引导。辩论的目的无非就是寻求真理,或说公理。因此首先要有自己是靠着强有力的依据这一自信心。所谓真理或公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关键看强调哪一点,然后再据理力争。这种道理可以从律师的辩护中看到。这是以自己一方正面出击的策略。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应注意几点。
① 说理明白简单;
② 语气自信果断;
③ 多摆事实。
同时,在言辞交锋中,还有一些针对对方要害处开战的辩论方法:
① 试着归纳复述引出对方结论的大致思路或理由,说明它们是错误的`或有偏颇的;
② 找出对方言谈中的漏洞与失误,予以驳斥;
③ 暴露对方?理据?的根本错误所在;
④ 对比式说明,使对方的错误与自己的正确形成鲜明对比。要想在争辩中取得胜利,除了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与修养。知识面广的人不仅说理材料丰富,而且由于认识水平高,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都要高出一筹。这两点应是辩论人最重要的底蕴。否则,?后院?空虚,必定是表面上穷于应付,极易流于义气用事;若遇上强手,雪上加霜,惨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一位诗人说: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的因素固然重要,因为它是争辩的目的与取胜的保证所在。然而,人又是感情的动物,情与理交织在一起,往往互相左右,难以截然分解。如果在争辩中能考虑到这一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犹如列车通向?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
争辩中运用这种感情攻势主要从两点出发:一是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伤人自尊心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比如尖刻申斥的口气,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貌似汹汹,其实正反映出说话人毫无修养,这时,即使他非常占理,却也争不回对手一点点心悦诚服。相反,还会引起在场每一个人(不仅是被伤害者)的反感。这一切决定了伤人者注定要失败。
其次,是注意保护和鼓励对方的自尊心,这是更高的要求。大致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礼后兵。开口之前,不妨先来一番和风细雨,或谦虚或抱歉,然后再理直气壮地切入正题。
(2)有理不在言多,言多必失。争辩中说话应有所节制,只要点中要害就够了。
(3)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挥,自己一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这才是心怀必胜之念的风度。
(4)同情之心。每一个人的言行都有他自认为足够正当的理由,他的意见、看法虽然不同,但仍要表示理解他这么想、这么做。这样至少在感情上与对方取得了统一,无形中也瓦解了他的一部分斗志。
(5)不揭隐私。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隐私与忌讳,尤其是在争辩的场合,双方带有敌对的意识,对这些更是千倍的敏感,一旦被触动,伤痛之苦简直无法弥补,因此要慎而又慎。
(6)口下留情,适可而止。俗话说,兔子急了都能咬人。眼看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结束对立的场面,给他一个台阶下来,重归于和平。
(7)不要让争辩在争辩中结束。当将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之时,克制更是美德。结束争论,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然地转一个话题。记住:争辩是一事,交情又是一事。人性都是很脆弱的,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只要一两句好话,便可恢复一个人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何乐而不为?
综观以上七点,贯穿其中的要旨只用四个字便可说明,那就是?尊重别人?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