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蔻年华之后是什么

2.豆蔻和及笄分别多少岁

3.女子十五岁被称为什麽年华?

4.及笄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之后是什么

及笄年华出自哪里-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之后是指少女十三岁。

1、十五岁(女)是及笄之年。“笄”,是结发而用笄穿过头发,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岁。

2、十六岁(女)是破瓜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3、二十岁(女)是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形容女子年轻,正值美好的年华。

4、二十四岁(女)是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5、三十岁(女)是半老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扩展资料

成年人的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

待年: 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

怨女:怨女是指结婚年龄到了而未有婚配的女子 ,是对女子未婚群体的一种称呼。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基本意思为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表示没有未结婚的男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豆蔻和及笄分别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女子十三岁,及笄之年是女子十五岁。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代指少女青春年华刚好。少女被称为豆蔻年华,还有一种解释是说,豆蔻在花朵含苞待放的时期,非常的饱满俏丽,就像是十二三岁的少女。古人常用各种物体表示年纪。

“及笄年华”意思是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若已许配,就束发戴簪,若未许配,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古代年龄的称谓介绍:

1、幼年时期的称谓

首先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有许多称谓,一般常用的有“孩提”“襁褓”“赤子”等。如果特指出生那天,古人会用“初度”指代。孩子出生两三日后一般父母会做东请亲朋好友吃饭,也叫作“汤饼宴”。所以两三天的婴儿也被称为“汤饼之期”。

2、童年、青年时期的称谓

等孩童长到了7、8岁就开始进入换牙期,这段时间可以叫“龆(tiao而声通髫)龀”,意思就是垂髫换齿之年。有些地方则叫“始龀”“童龀”“龀”的意思就是换牙或是童齿,意为刚刚开始换牙的儿童。

女子十五岁被称为什麽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百度百科-特殊称谓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出处:

1、《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2、《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4、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5、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及笄造句

1、破门而入的显然是个少女,瞧来及笄年华,一头乱发活像逃难十年。脸蛋倒是清秀,却被过多的粗鲁给掩盖,要她手上有把大刀,旁人定会猜她是否在梁山落草。

2、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3、江裘心知苏樱的目的,却又不敢说不,只因他相府三女早已及笄,若是隐瞒,就得以欺君之罪论处了。

4、听闻你女儿南平郡主已经及笄年华了,可有如意郎君啊。

5、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的期望。夫妻结发,则代表了爱侣们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憧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及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