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有归全文-天命归一
1.四川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呢文言文
3.《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四川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1.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2.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重点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天津市的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查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中考考纲规定,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来自课外,这在心理上给学生是一种压力,导致做题时紧张,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得分不高。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文言文的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在课本中出现过,虚词的考查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
所以可以这么说,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我们学生能对课内的文言文有了较好的掌握,有迁移能力,那么,就可以说,中考文言文阅读无非是对课本内文言文的考查。鉴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实际的文言文复习中,采取了“一读二看三迁移”的复习方法,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减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当然,这三个步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所谓“一读”,就是整体阅读所考查的文言文语段,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由于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有情节有人物的文言文,就可以减少一定的数量,可以说是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迁移,如“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我们 就可以进行迁移,句子中的“甚”在我们课本中也出现过,如“可爱者甚蕃”;又如“晦”在“晦明变化者,山间之四时”也有出现,整篇文章通过这样一迁移,我们就能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二看”是指在读完以后,还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就不妨到题目中去寻找一些信息,所以,我们的看就是看题目。
在题目中寻找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信息。当然,在题目中发现了这样的词语,我们同样是需要进行迁移的。
“三迁移”指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运用课内的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题目,可以说是迁移的汇总。 能否做好文言文语段,关键在于能否了解文章的内容,只要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那么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并非是高深莫测的。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 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
3.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定要短小精湛、最好有重点词翻译、跪谢、文言片段阅读训练 1、请阅读下列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
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于宣城。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旧唐书 ﹒李白传》)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家:安家 B 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 辟:征召 C 白衣宫锦袍 衣:穿 D 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坐:连坐,受牵连 (2)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筠徵赴阙,荐之于朝 A 因 B 之 因利乘便 顷之成十余章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C 以 D于 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 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3)翻译下列文段。
①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②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附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
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
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
(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
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
(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
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在了宣城。
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播。 2、阅读下列文言文段,按要求答题。
(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遂解带写诚,厚相接纳。及魏武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谴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县。
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欺弱,风化肃然也。又自以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加从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墓。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粮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虽不忿。”信矣。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A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 C 登高而招。
4. 中考考哪些文言文序号 册数 课目 课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课标篇目
3 七上 25 咏雪
4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5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夸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课标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标篇目
10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课标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峡 郦道元 课标篇目
12 八上 27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3 八下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14 八下 23 *马说 韩愈 略读课文 课标篇目
15 八下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课标篇目
16 八下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课标篇目
17 八下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课标篇目
18 八下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课标篇目
19 九上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0 九上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1 九上 24 *出师表 诸葛亮 略读课文 课标篇目
22 九下 18 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 课标篇目
23 九下 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课标篇目
24 九下 21 曹刿论战 《左传》 课标篇目
25 九下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课标篇目
26 九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7 九下 17 公输
5. 做阅读的题目语文阅读题的解答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
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语文新课标语)因此,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类型,那么,如何答好这类具有开放性特点的 阅读题呢? 一、把握试题的真信息 阅读一篇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无锡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一是“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联系上下文,看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往往不能兼顾全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二、揣摩选文的话外音 例文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
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 *** 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 ”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考题要求写出寓意,有创见者加分。(河北省中考题) 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的试题,要有创见,我们不能只注重寓言的表面意义,那就是“要实现理想,就要有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否则便会一事无成。”
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河流乙的做法有无可取之处呢? “把握时机,蓄势待发”、“不揪蛮干,提高效率”、“减少无谓的牺牲”等等,不正是新时代一种可贵的人才素质吗?我们要融入世界地球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光靠传统的“持之以恒”能否奏效,是否有待于思考呢?读出了话外音,也就拓宽了思路,才会有创见。 三、遵循试题的思想性 诚然,不能为了鼓励学生有创见,而忽略了试题本身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新课标语) 泰州市的中考试题中节选了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选文第一段说“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而第三段中作者又说“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 谈谈对作者后一句话的看法。
出题者的用意显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也有可能把考生导入误区。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清代的皇帝是好的,而忽略了 作者的前提。
考生要从作者的论述中挖掘其思想性,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认识清朝皇帝的本来面目。 四、领会试题的规律性 不同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阅读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人物、情节、环境),散文有“神形”阅读法,议论文有“三论”阅读法(论点、论据、论证)等等。
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需要我们在答题时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要做到这一点,得依靠平时的课堂教学积累。
我们在答题时要充分把握文章的体裁特点,寻找最佳切入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当然,不少考题还要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涉及历史、文学、政治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功夫在题外”,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这对课外阅读题的解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评价机制,往往带有许多创新思维的因素。学生答题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渗透进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创新,而且是阅读理念的创新。
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高。
6. 四川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
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
(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呢文言文
1. 什么是文言文呢
简单说,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定义: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
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人的口语,我们是听不到了,甲骨文,从甲骨文算起,这样的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概述: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
“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五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你吃饭了吗?”。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结构: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
2. 谁会翻译文言文呢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知
宇内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3. “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中怎么说“你在干什么呢”用文言文来说就是“汝于何?”。“你”在文言文中的用词有很多,不过最多的用法就是“汝”,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何”常常用来表示做什么,什么事情之类的。所以这句话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就是“汝于何?”。
扩展资料:
文言文常用的句子翻译:
1、哀莫大于心一-心:指心像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一一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 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一一加诸膝: 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一一喜 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一一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 *** 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1、特点上的不同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
2、概念上的不同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百度百科-文言文
百度百科-白话文
4. 谁会翻译文言文呢蜀书五
逵催 ◎诸葛亮传第五斋
字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献帝春秋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按崔氏谱: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臣松之以为魏略此言,谓诸葛亮为公威计者可也,若谓兼为己言,可谓未达其心矣。老氏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馀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岂其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谓“鹍鹏已翔於辽廓,而罗者犹视於薮泽”者矣。公威名建,在魏亦贵达。斋
庶见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魏略曰: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古
裕
5. 这篇文言文什么意思呢<;截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截竿入城>;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 ,但乐于助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我看清楚题了,只不过想让你了解得更多一些
6. 谁有文言文啊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7. 文言文大全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解释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缘溪行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渔人甚异之。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生活状况:④精神状态:2、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一词多义中①晋太元中 ②中无杂树志 ①寻向所志 ②处处志之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闻 ①村中闻有此人 ②具言所闻舍 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设酒杀鸡作食五、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古: 今:2、豁然开朗 古: 今: 3、阡陌交通 古: 今: 六、通假字找出下句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七、成语从本文总结出几个成语,并解释。(至少四个) 陋室铭 刘禹锡一、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孔子云:何陋之有?二、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2、文章的点题句: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引用孔子的话又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6、《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____的写法。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爱莲说 周敦颐一、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世人盛爱牡丹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课文研读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核舟记 魏学洢一、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为宫室 以至鸟兽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佛印居右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钩画了了 其色墨 其色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7、技亦灵怪矣哉。
三、课文研读1、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具、人物。
2、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超编辑的《虞初新志》。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 术的卓越成就。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
8. 文言文 译文我小时候,在养晦堂西边的一间屋里读书。低着头读书,遇到问题就抬起头来思考;如果想不通,往往站起来,绕着屋子走来走去。屋里有个直径约一尺宽的洼地,一天一天渐渐扩大。每当踏到洼地,脚常被绊倒而苦恼;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
有一天,父亲来到屋里,看到洼地就笑着说:「一个房间都没管好,将来凭什么来处理天下国家的大事呢?」就命令小仆人拿土来把洼地填平。
后来我又踩到填平的地面,脚像踢到什么东西似的吓了一跳,好象地面忽然隆起来一样;低头看地面,已经填得平平坦坦了。一会儿又走到那里还是有这样的感觉;时间久了就又习惯了。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脚本来踩在平地上,不能适应凹陷的地方;等到日子久了,踩在洼地上就好象踩在平地一样。假使久了又踩到平地,反而觉得有阻碍而不习惯。因此君子作学问最重要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谨慎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上诸葛氏集表》原文鉴赏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 1,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2。臣寿等言 3:臣前在著作郎 4,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 5、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 6,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 7。亮毗佐危国 8,负阻不宾 9,然犹存录其言 10,耻善有遗 11,诚是大晋光明至德 12泽被无疆 13,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14。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 15,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亮少有逸群之才 16,英霸之器 17,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18,时人异焉 19。遭汉末扰乱 20,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21,躬耕于野 22,不求闻达 23。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24,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25。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 26,厚相结纳 27。及魏武帝南征荆州 28,刘琮举州委质 29,而备失势众寡 30,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 31,求援吴会 32。权既宿服仰备 33,又睹亮奇雅 34,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35,乘胜克捷 36,江南悉平 37。后备又西取益州 38。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39。备称尊号 40,拜亮为丞相 41,录尚书事 42。及备殂没 43,嗣子幼弱 44,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 45;立法施度,整理戎旅 46;工械技巧,物究其极 47;科教严明 48,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 49,人怀自厉 50,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51。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 52,进欲龙骧虎视 53,苞括四海 54;退欲跨陵边疆 55,震荡宇内 56。又自以为无身之日 57,则未有能蹈涉中原 58、抗衡上国者 59,是以用兵不戢 60,屡耀其武 61。然亮才于治戎为长 62,奇谋为短 63,理民之斡,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64,加众寡不侔 65,攻守异体 66,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 67,管仲举王子城父 68,皆忖己之长 69,未能兼有故也 70。亮之器能政理 71,抑亦管、萧之亚匹也 72,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 73,大义不及邪 74?盖在命有归 75,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 76,亮帅众出武功 77,分兵屯田 78,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 79。黎庶追思 80,以为口实 81。至今梁、益之民 82,咨述亮者 83,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 84,郑人之歌子产 85,无以远譬也 86。孟轲有云 86:“以逸道使民 88,虽劳不怨;以生道 89,虽不忿。”信矣 90!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 91,而过于丁宁周至 92。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 93,周公圣人也 94,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 95,周公之诰烦而悉 96。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97。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98。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 99,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100。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 101,荡然无忌102,故虽敌国诽谤之言103,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104,所以明大通之道也105。谨录写上诣著作106。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罪罪107。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108,平阳侯相臣陈寿上109。
注释 1右:上文。古代书写是直行,由右至左,故上文在右。2凡:总共。3臣寿等:称“寿等”,因为整理编订《诸葛亮集》的不止陈寿一人。4前在著作郎:据《晋书·陈寿传》载:陈寿编辑《诸葛氏集》时,官职为佐著作郎,后文又提及将《诸葛氏集》上交著作,故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一认为“在”为“佐”字之误。5侍中:本是皇帝左右傧赞威仪的近臣,这里是加官。兼:兼。中书监:中书省掌管重要文件,主持中书省的长官是监,副职是令。晋武帝时,中书兼统秘书、著作,晋惠帝以后,始置秘书监,兼统著作省。荀勖(xu 畜):字公曾,以侍中兼领中书监,封爵济北侯。《晋书》有传。6和峤(jiao 桥):字子舆,中书令,封爵关内侯。《晋书》有传。7定:整理。故事:旧事,指有关诸葛亮言论政令的史料。8毗(pi 皮)佐:辅佐。危国:垂亡之国。指刘禅统治时期的蜀汉。4负阻:仗恃险阻。不宾:不臣服。指不向魏国投降。10存录:保留整理。11遗:遗失,即指未得记录。以美好的言行不得记录为羞耻。12诚:确实。至德:极高的恩德。13泽:恩惠。补:复盖。无疆:指无所不到。疆,边。14伦:此。15随类相从:同类的归在一起。16逸群:超群。17英霸:英雄,英武。18伟:魁梧。19时人:指与诸葛亮同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异焉:特别看重他。20汉末扰乱:指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朝廷失去统治能力,军阀割据,连年混战。21叔父玄: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玄初为袁术所委任的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而朝廷又另派人代玄,玄便往荆州(当时行政中心在襄阳)投靠刘表。诸葛亮小时,父亲诸葛圭去,即跟随诸葛玄。当时北方董卓、袁术、袁绍、吕布等军阀混战,而荆州地区较为安定,所以说是避难荆州。22躬:亲自。23闻达:有名声,显达。24左将军:将军名号。《三国志·蜀书·先生传》载,刘备在小沛(今江苏沛县)被吕布打败,往依曹操,曹操向汉献帝表荐他为左将军。以:认为。殊量:特殊的识度。25顾:看望,造访。26解带:解去衣带。古人习欲以束带见客为有礼貌。这里是不拘于礼节俗套,推心置腹地对待。写:即泻,倾倒的意思。写诚:倾吐真心话。27结纳:定交并结合在一起。28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于平定北方之后南征荆州。29举州:全州。委质:即投降。曹操南征荆州,正逢刘表去,小儿子刘琮主持荆州事务,投降曹操。30失势:即形势极为不利的意思。众:军队。31身使:亲自出使。32吴会:吴及会稽两郡,泛指江东地区。这里指东吴孙权政权。33宿:素常。服:佩服。仰:尊敬。34奇:突出。雅:闲雅。35大破其军:指赤壁之战,大败曹军。36克捷:连打胜仗。37江南:指长江南岸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区。悉:全部。38益州:指四川、云南一带地区。39军师将军:刘备所置的特殊官名。40称尊号:指称皇帝。41拜:以一定礼节授与官职。42录尚书事: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43殂没:亡。44嗣子:继位的嫡子,指刘禅。幼弱:年纪小,身体弱。45南越:指南中(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贵二省)的诸郡。46戎旅:军队。47极:顶端。48科教:法令条规。49至于:达到。容:包藏,隐匿。奸:违法的行为。50自厉:自勉。51风化:风习教化。肃:庄重。52素志:一贯的意图。53龙骧虎视:象龙一样昂首前进,象虎一样张目怒视。形容出兵远征的气势。54苞:同“包”。四海:指全国。55跨陵:占据、侵扰。56宇内:指国内。57无身之日:指后。58蹈涉:进军北伐。59抗衡:对抗。上国:指曹魏。60戢(ji辑):收敛。61耀:显扬。62于:以。治戎:治兵。指军队的管理和训练。63奇谋:出奇制胜。64值:遇、逢。人杰:指与诸葛亮相对阵的司马懿。65侔:相等。66攻守异体:攻与守是不同的两回事。67萧何荐韩信: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做大将军,称韩信“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68管仲举王子城父:春秋时齐相管仲向齐桓公举荐王子城父,称王子城父“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事见《管子·小匡》。69忖:揣度。70兼有:指政治、军事才能都县备。71器能:才干。政理:政治作为。72发语词,无义。亚:次。匹:敌,相当。73陵迟:哀微。74大义:指诸葛亮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不及:未能达到。75盖:或许。76青龙二年:魏明帝青龙二年,即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77武功:今陕西武功县。78屯田:用军队开垦荒地,蓄积粮食。79卒:。80黎庶:老百姓。81口实:作为谈话的资料。82梁·益:今陕西汉中及四川、云南一带。83咨述:赞叹传说。84召(shao 邵)公:姬奭(shi 释)。周成王时,召公与周公共同执政,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周公管理,陕以西召公管理。召公管理陕西,得到群众爱戴。据说有一棵甘棠树,召公常在树下处理案件,召公后,大家都不忍砍伐这棵甘棠树,作《甘棠》一诗,歌颂召公。事见《史记·燕召公世家》。85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据《史记·循吏列传》载: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后百姓老少都很悲痛,说:“子产去我乎,民将安归?” 86无以:无用,用不着的意思。远譬:遥相比拟。87孟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孟子》。以下所引选自《孟子·尽心上》。88逸道:使人安乐之道。89生道:使人生存之道。90信:果真如此。91怪:怀疑。92丁宁:反复述说。周至:详尽、周到。93咎繇(gao yao 高谣)或作“皋陶”,舜的臣子。《尚书》中有《皋陶谟》记他与禹在舜帝面前陈述意见。谟,计谋。94周公:姬旦,成王的叔父,辅佐成王。《尚书》有《大诰》,记载管叔、蔡叔、武庚、淮夷叛乱时,周公征讨叛乱,通告天下的话。95略而雅:简单略而能抓住大方向。96烦而悉:繁富而详尽。97群下:群臣。矢:陈说。誓:约束。矢誓,指陈述征讨叛乱的决心和各种规定。以上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因谈话的对象不同,语言的深浅繁简也就自然不同。98指:意旨。不得:不能。及:追求。远:深奥。99经事综物:指规划、处理具体事物。100补:益。101陛下:指晋武帝司马炎。迈踪古圣:远追古代的圣王。102荡然:形容度量宽阔的样子。无忌:不须忌讳。103敌国:蜀与魏曾为敌对之国。诽谤之言:指诸葛亮的文章中有诋毁魏国的言论。104咸:都。肆:陈列。革:改动。讳:避忌。105大通之道:犹言殊途同归,比喻真理有共通性。106诣:到。上诣,上交到。著作:指著作省。107这是表文结尾的程式,表示文中所言不一定妥当,对皇上十分敬畏。108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即晋武帝泰始十年二月一日,274年。109陈寿以佐著作郎出为平阳侯相。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今译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第七 综核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远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 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 以上二十四篇,共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陈寿等上言:当初臣下任著作郎时,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奏,派我整理已故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言论政令。诸葛亮辅佐垂危的蜀汉,依仗蜀地险要的地势拒不臣服,然而仍要保留整理他的言论,以这样好的言论不被留传为羞耻,这确实是大晋朝的光明至德了,这种恩惠遍及全国,无所不到,自古以来是没有与之相比的。于是臣下就删除重复的文字,将同类的内容归在一起,共有二十四篇,篇名在上。
诸葛亮年青时具有超群的才能和英雄气概,他身长八尺,外貌非常英俊,当时的崔州平、徐庶等人就特别重视他。遭遇东汉末年的大乱,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自己耕田隐居,不求扬名天下。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气度不凡,便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早以知道刘备是雄姿杰出的人物,于是推诚相待毫无拘束地向刘备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二人结成深厚的友谊。等到魏武帝曹操南征荆州,刘琮率全州归降,而刘备失去依靠,军队又很少,没有存身之地。这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竟出奇计,亲自出使孙吴,到吴会求援。孙权平素就钦佩尊敬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雍容闲雅的气度,因此非常敬重他,就派遣军队三万人来援助刘备。刘备这才得以与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连打胜仗,将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全部占据。后来刘备又西进攻取益州。益州平定后,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皇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诸曹的政务。等到刘备后,刘禅年少才弱,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亲自处理。这时诸葛亮对外联合孙吴,对内平定南越之乱,修定法律制度,整训军队;制造各种机械,技巧高超,每样都力求精益求精;法律政教严明,赏罚有信用;邪恶的人没有不被惩治的,善良的人没有不被表彰的。达到了官吏中没有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人,人人自勉,要求上进的地步,道不拾遗,强不凌弱,风俗淳厚,教化清静。
在那时,诸葛亮的一贯志愿是:进则出兵征伐,统一全国;退则占据西南,侵扰曹魏,震动天下,又自以为自己后,就没有能进军北伐中原,与曹魏对抗的人了,因此他不停地出兵北伐,屡屡显示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治理整训军队,而不在于出奇制胜,他管理政务的才能,胜于他用兵的谋略。而与他相对敌的人,又正是杰出的英雄,再加上众寡相差不一,进攻与防守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所以诸葛亮虽然连年兴师动众。也未能取得成功。从前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作大将军,管仲向齐桓公荐举王子城父作大司马,都是考虑到自己的才能,没有兼有政治、军事两方面的缘故啊。诸葛亮的才干在于政治和管理,在这方面或许可与管仲、萧何相匹敌,而当时却缺少王子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所以使他的功业衰败,复兴汉室的大业不能实现。这也是天命有归,不可以用人的智慧和力量来争取的啊。
魏明帝青龙二年春天,诸葛亮率军队从武功出发,分兵驻守开荒屯田,为长期驻扎做准备。这年秋天病逝。百姓们追想怀念他,将他生平事迹作为谈话的资料。至今梁、益一带的老百姓中仍有对诸葛亮的赞叹和传说。这些赞叹和传说象在耳边一样,即使是《甘棠》诗对召公的歌咏,郑国人对子产的歌颂,也无法与之相比。孟轲有句话说:“在为百姓求取安乐的前提下役使百姓,百姓虽然劳苦,也不会怨恨;在为百姓求得生存的前提下,那人虽被杀,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确实如此啊!
论者中有人怀疑诸葛亮的言辞缺少文彩,不华丽,而过于啰嗦周到。臣以为咎繇是大贤人,周公是大圣人,但考察《尚书》,咎繇的《皋陶谟》简略而集中;周公的《大诰》繁富而详尽。为什么呢?咎繇是在与舜、禹一起交谈,而周公是在对群臣和百姓发号施令的缘故啊。诸葛亮面对交谈的人,都是一般平民百姓,因此,他的言辞不能简略,意旨不能深奥。然而他说过的话和留下来的文章,都是规划和处理具体事物的,其公正诚实的心意,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是足以使人们了解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对当世有所补益的。
我低头思想着,陛下远追古代圣王,心胸广阔,毫无忌讳,所以即使是蜀汉敌国诸葛亮的一些诽谤的言论,也都保留原文,不因讳忌而有所改动,这足以显明殊途同归的大道了。我谨慎地整理誊录诸葛亮的文章,上交到著作省。臣下陈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罪罪。
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时,平阳侯相臣陈寿奏上。
集评 《魏书·毛修之传》:(崔)浩以其中国旧门,虽不博洽,而犹涉猎书传,每推重之,与共论说,言次遂及陈寿《三国志》,有古良史之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皆扬于王廷之言,微而显,婉而成章,班史以来无及寿者。修之曰:“昔在蜀中,闻长老言,寿为诸葛亮门下书佐,被挞百下,故其论武侯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浩乃与论曰:“承祚之评亮,乃有故义过美之誉,案其迹也,不为负之,非挟恨之矣。”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九《陈寿史皆实录》:《晋书》称陈寿作《三国志》,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又云: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寿为亮传,谓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议者每以此少之。《晋书》好引杂说,故多芜秽,此亦其一也。街亭之败,寿直书马谡违亮节度,为张郃所破,初未尝以私隙咎亮,至谓亮将略非长,则张俨、袁准之论皆然,非寿一人之言也。寿入晋后,撰次亮集表上之,推许甚至,本传特附其目录,并上书表,创史家未有之例,尊亮极矣。评中反复盛称其刑赏之当,则必不以父坐罪为嫌,廖立、李平为亮所废窜,尚能感泣无怨。明达如寿,顾立、平之不若邪?亮六出祁山,终无一胜,则可见为节制之师于进取销钝,自是实录。
卢弼《三国志集解》:弼按:不必论本传,即此表文已可为武侯一篇佳传。宋广汉张栻亦撰武侯传,事虽详备,文则远逊于此也。又按:承祚上表自署平阳侯相,与《华阳国志》合,惟与《晋书》本传云“补阳平令”异,钱大昕亦疑寿传为误。案《晋书·地理志》,平阳郡旧尧都侯国,平阳在汉为曹参封邑,子孙袭封。后汉末张济封平阳侯,晋元帝时,李矩封平阳侯,至晋初何人封平阳侯未详也。
钱钟书《管锥编》卷三,一二三,全晋文卷七一:陈寿《表上诸葛氏集目录》:“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按六朝人似不厚非此品目,亦且以为无损于亮之声价者。《世说·排调》:“郗司空拜北司,王黄六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钟嵘《诗品》下品论王融、刘绘曰:“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譬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未足以贬卧龙”;《魏书·毛修之传》修之谓陈寿谤亮将略非长,崔浩驳谓寿评亮有“过美之誉”,不得为谤。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九《陈寿论》称寿为“良史”,谓张俨、袁准亦评亮不长于应变将略,非寿一人爱憎之私言;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七引《魏书·李苗传》苗读《蜀志》至魏延献策而亮不纳,太息谓“亮无奇计”,佐证寿“奇谋为短”之论。“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按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一、靳荣藩《绿溪语》卷上说此节,皆引《晋书·李密传》张华问:“孔明言教何碎?”密答:“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大雅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窃谓《彀梁传》僖公二年:“达心则其言略”,范宁注:“明达之人言则举领要,不言提其耳,则愚者不悟”;即“与凡人言宜碎”也。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八《书〈三国志〉后》恽敬《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卷二《书 后》均足助朱彝尊张目;《野叟曝言》第七八回亦论陈寿“帝蜀不帝魏,有二十四端”,又论寿“表扬诸葛,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赵铭《琴鹤山房遗稿》卷一《读〈晋书〉》第一九首专论寿《蜀书》之纰漏,至云:“蜀人撰蜀书,乃如述荒裔!”则非讥其史德而讥其史学、史识也。
总案 陈寿为晋佐著作郎时,奉命整理诸葛亮的有关资料,编订《诸葛氏集》。本文是《诸葛氏集》编成后,向晋武帝报告全书目录、编辑过程及对诸葛亮评价的一篇表文。全文载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或称“表上诸葛氏集目录”。可惜陈寿编辑整理的《诸葛氏集》已经亡佚,今所传明代杨时伟《诸葛忠武书》十卷,清代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四卷,皆出于后人篡辑,清代严可均《全三国文》也辑有诸葛亮文两卷。诸葛亮是三国时代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贡献重大,为后人敬仰和崇拜,然而赞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如此卓越,未出茅庐而已三分天下,又为什么六出祁山而未能实现其统一天下的宿愿呢?陈寿的表文对此做了较为精致的回答。其一是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的政治才能大大超过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所与对敌,或值人杰。”诸葛亮虽是“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正遇上对手。三是“众寡不侔,攻守异体。”魏强蜀弱,力量相差悬殊,而又是以弱攻强,以小攻大,其难可想而知。四是“天命有归”客观大势所趋。陈寿在这篇表文中对诸葛亮的身世、才华和政绩功勋作了概括叙述和较高的评价,赞扬他的著述“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有补于当世”。文章既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又对诸葛亮做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议论精到,文笔洗炼,感情深致,是一难得的表文。 导航: > 文章辞赋 > 文学评论 > 当前页 更多阅读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三十六计》原文鉴赏
下一篇:《汉魏六朝散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鉴赏
猜你喜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原文与评析 希望与失望 《纤夫村》时培京散文赏析 金珂正《呓语(外一首)》 外国童话《[法国]艾斯卡尔贝·普蕾唐泰娜花》鉴赏 王涛《巫女阿诗玛》 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火龙神器阵法》原文鉴赏 《文彦博·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师酒》李学广散文赏析 周易全集《损第四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绿阴沈沈的解释?绿阴沈沈是什么意思?描写草木的词语 元龙湖海的解释?元龙湖海的典故与出处 中牟驯雉的解释?中牟驯雉的典故与出处 《〔双调〕沉醉东风·七夕》原文注释与赏析 《桃之夭夭》张峪铭散文赏析 《老城浮世绘》杜帝散文赏析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拉法格 《左传》叙战征存兵法谋略 成功,在高旷荒原上突然闯入的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