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大罪一悔便消-弥天大罪一悔便消出自哪里
1.邪*消减的福报还能补回来吗
2.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3.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
4.该如何正确看待受持佛号,忏悔可以消罪?
5.诽谤正法的罪能忏悔消除吗 如果能 我该如何做
邪*消减的福报还能补回来吗
真心改过永不再犯就是真忏悔,天大的罪恶,一悔便消。世界第一大善人,就是大恶之人能回头向善。你如果真心改过,天地鬼神都会原谅你的。如果力所能及的多做善事,孝养父母,帮助别人认识邪*的危害,那么命运就会转变,甚至比之前更好,建议你读读《了凡四训》,人生中荣华富贵,都是求的到的,命里没有也是可以通过积德行善感召来得。去看看吧,对人生,生活都是启迪,那是真理。
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在于「业」是不是已经净了,「情」是不是已经空了。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就好像上午所说的,众生因为背觉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所以业障愈来愈深,而佛能超脱一切五欲尘劳,不再造业。众生因为业重的缘故,所以凡是想成佛了道的,必须先要忏悔自己的罪业,如果不生忏悔心就想成佛,这就犹如「煮沙成饭」,虽然煮到恒河沙那么多的劫,也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忏」,是忏其前愆;对以往所犯的罪业生大惭愧心。「悔」,是悔其后过 -- 立定主意,改过自新,永远不再犯错,正如袁了凡居士所说: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如果我们不勤忏悔,那么,我们所造的罪业,就会使我们堕落,不知「伊于胡底,莫知所止」了。
凡是佛教徒都会记得,在皈依时,把自己的姓名报上后,便忏悔说: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坏三宝,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
现在,为了重新唤回大家的记忆,我且把这段《忏悔文》,很简单地向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直至现在,所作的罪业,真是不可胜数。第一,是毁谤佛、法、僧三宝,其中又以毁谤「僧宝」的罪为最大,因为僧人是代表佛陀来传扬佛法的,所以,谤僧的罪是「不通忏悔」的。
什么叫「阐提」?这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信不具」或「无善根」;譬如你对这种人说法,他不欢喜听,甚至于就干脆的说:「我不信」;你说,这是不是把自己的善根都给断送了呢?「谤大乘经」,就是诽谤大乘经典;譬如有人说佛经的道理是假的,或者说大乘经是魔王所说的等等,这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行。
至于「般若」也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智慧」。般若,又分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三种,可是无论哪一种都好,若是断学(不去学),就会愚痴。愚痴的果报,是会沦为畜生道。弑害父母」,这一句包含了杀阿罗汉和杀圣人的罪;譬如,提婆达多杀四果阿罗汉,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其次,「出佛身血」,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过,可是有许多人误解了,以为这只是指佛在世时,用刀割截佛陀的身体,才算是犯了这条罪行。其实在佛灭度后,凡是有毁坏佛像者,都算在内;譬如故意去剥落佛像的金漆、损毁佛像等都是。虽然,这不是损害佛的肉体,可是,这个罪却和用刀宰割佛的真身一样。
「污僧伽蓝」,是指亵渎了寺门梵寺;譬如,在寺庙上住的在家夫妇,若在庙内做出不正当的事,吃肉杀生等等。至于「破他梵行」,是引诱本来清净不染的出家人破犯戒律,这也是「不通忏悔」的。「焚毁塔寺」的意义很明显,就是说焚烧及毁坏寺门佛刹;譬如,昔日冯玉祥火烧白马寺和少林寺等。「盗用僧物」,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常住的财物,这种人心里所存的,都是一些邪知邪见,自以为是,常常说著无因果的曲调,于是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这样又怎能不堕落呢?
最后,要说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了,「恶友」,在儒家称为「损友」,好像时下的「阿飞」,以及的人物等,我们都不应该与之为伍,因为这都是恶友之类。有些人交上了这些损友,就渐入歧途,不听师长的劝告,为非作歹,黑白不分,冠履倒置,你说多么可怜!
以上所说的这种种罪愆,都是非常要不得,但却很容易犯的,那么,若是不幸的已经犯了又怎样呢?也不要灰心,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罪,本来是无形的,如果能真正生出忏悔心,也未尝没有商量之处。
大家切不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啊!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11、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
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
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
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
8、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
9、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
10、孟子:“生于忧患,于安乐。”
1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16、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19、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20、任人须知人,人须容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21、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
23、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24、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25、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其殃。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3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7、生于忧患,于安乐。
8、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3、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5、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0、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24、致虚极,守静笃。
25、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26、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27、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28、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2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1、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3、情生智隔。
34、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3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7、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38、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39、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42、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3、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4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6、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47、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48、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49、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50、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5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3、为之于未有,始之于未乱。
54、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6、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57、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58、“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61、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63、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64、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65、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67、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68、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69、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70、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71、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72、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73、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7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7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76、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77、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8、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7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80、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8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8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83、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84、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85、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86、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87、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88、德不孤,必有邻。
89、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后也是两手空空。
90、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9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92、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93、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9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9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96、“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9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8、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99、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100、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10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02、达者兼善天下;穷者兼善其身。
103、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104、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0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106、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10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108、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41、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3、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6、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8、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9、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中国传统文化
11、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1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12、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13、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1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15、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治家铬言)
16、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文贤文》)
17、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文贤文》)
1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文贤文》)
19、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文贤文》)
2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21、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2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24、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27、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文贤文》)
28、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文贤文》)
2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中国传统文化
30、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51巧伪不如拙诚。
2愚者惊,智者问。
3满招损,谦受益。
4身具德,人必敬。
5微笑是静态的慢跑。
6神明宿於正直之心。
7上天不罪悔过之人。
8宁失之板,毋失之圆。
9力行善事,多积阴德。
10敬亲者,不敢慢於人。
1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12外有馀者,中必不足。
13让步非耻,认错非辱。
14人可欺,鬼神不可欺。
15人虽憎我,我不憎人。
16你不舍财,财则舍你。
17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18存诚之道,不妄语也。
19诚则去伪,敬则去慢。
20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21有福之人,可逢上智。
22心为良田,百世耕不尽。
23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
24忍耐,是无事长久之基。
25明朗的性格比财产重要。
26越感自身苦,越愍同苦人。
27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28世间真实人,造次不离真。
29做事高水准,做人低姿势。
30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31一念之微,已为鬼神所知。
32祖宗积德,子孙必有兴者。
33人有弥天大罪,一悔便消。
34为人不为己,所以才能成己。
35刻薄之人,一言折尽平生福。
36忠臣孝子,顶上神光照数尺。
37因不谦而不问,是一生之耻。
38天道好还,巧者造物之所忌。
39忠孝节义,感天地,动鬼神。
40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
41人怕我瘟神,瘟神还怕忠孝人。
42平日行善之人,冥冥中自有神祐。
43重自心之信义,轻身外之财货。
44对方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
45宁与善人吵架,不与恶人为伍。
46若不锻鍊,虽有秘笈,亦无其用。
47你怎样对待人,人也怎样对待你。
48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终身之耻。
49心通地府,人心邪正,鬼神自知。
50黑心可进衙门,黑心进不得庙门。
该如何正确看待受持佛号,忏悔可以消罪?
这个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为什么念佛或者诵经可以消除业障?
参见下文《净土深义》(法藏法师)
“法华三部里头第三部经是《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经中有这么一句经文:“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各位,累劫的生在你的身上不过是象早晨的霜露,如果罪业是霜是露,它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在端坐念实相,修大乘的空观之后,它就彻底的消灭了,这叫实相忏悔。
实相忏悔靠的是自力,可是弥陀有不可思议的愿力。这不可思议的愿力是如幻如化的,既然众生的罪业也是如幻如化,那么以如幻如化的愿力来消解众生如幻如化的罪业,只要众生一念仰承,刹那投归,那如幻如化的罪业就会暂时的不起现行,他就如幻如化的投入弥陀的本愿海中,他也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净土生而无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累劫以来如梦幻般的生能够刹那即灭。天台家有个比喻:“千年的暗室,光亮在一时。”如果我们把电灯带进千年暗室,刹那间就亮了。虽然是千年的黑暗,但是黑暗是如幻如化的呀!只要你仰承、投归弥陀的深悲大愿,刹那即是光明。所谓“不历僧祗获法身,屈伸臂顷到极乐”,正是指此。弥陀本愿之不可思议就有这层道理在内。我们千万劫来的无明暗室,只要你一念仰承、投归弥陀本愿光明,弥陀依于毕竟空义而起的大悲大用,摄受你那也是依于毕竟空义而得来的凡夫业身,就象以空入空一般,你就如幻如化的往生极乐世界,刹那之间,光明无量。”
第二,我们的罪业到底有多少?是否是“消罪一百劫到一千劫不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干净的呢?
参见《华严经》:「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说到:“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第三,楼主师兄说的“那天再忏悔”是哪一天呢?
《四十二章经》上说:"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我们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要亡,堕入恶道,哪里有什么真的有一个决定好的某一天某一时刻是我们忏悔的时刻呢?
第四,临终前我们能否保持正念念佛,往生西方,如果不能,那决定必落恶道。
“恶人临终,念佛往生者,必其宿有善根,又遇得善知识,所以临终有此侥幸。此乃千万人中之一,岂各人临终,皆有此侥幸哉?《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二者业累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失语;四者狂乱失心;五者或遭水火;六者遭遇豺狼;七者恶友坏其信根;八者饱食过度,昏迷猝;九者阵亡;十者高岩失足。有一于此,便难念佛。纵使好病而,当四大分离之候,亦未免风刀解体,恐怖慞惶,岂暇安心念佛?又或业缘未毕,世念未休,家私未明,后事未办。而且求医问卜,扰乱其心。子哭妻啼,惊惶其耳。方寸之内,一无主张。当此之时,求其从容念佛,望其一心不乱,万无此理。所以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云:“平时劝人念佛,皆说我忙。独至无常一到,极忙也休。”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乘此未老未病,便当屏弃俗缘,干办要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号。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矣,危哉!”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诽谤正法的罪能忏悔消除吗 如果能 我该如何做
读元音老人文集,中有成就秘籍,大白话佛经。阿弥陀佛? 可以忏悔消除的,三界为心,万法为识。但以后就注意了,不能再做恶,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就是了。让过去的过去吧,心里不要总有芥蒂,阿弥陀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