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懑不平-愤懑不平的意思
1.愤愤不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司马迁怎样通过史记来舒展他内心的愤懑的
3.愤懑的意思愤懑的意思是什么
4.形容遇到不公平的成语?
5.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什么意思
愤愤不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愤愤不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如下:
愤愤不平的近义词:?怒火中烧、怒气满腹、义愤填膺、愤懑不平。
愤愤不平的反义词:随遇而安、四重境界、知足常乐、心服口服、平心静气、心平气和。
愤愤不平的意思: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愤愤不平的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
愤愤不平造句:
1、雷鸣愤愤不平道,哼,才开始就退缩了。
2、想到这里,陆珍又是咒天骂地,愤愤不平,怨恨老天的眼睛瞎了,竟然将一代大地王者附身到一个小小世家的旁系子弟身上,心里时越想越气。
3、龙灵马上撅起小嘴,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表现着自己的不满。
4、这样一个行为怪异言语刻薄的人实在少见,旁观者虽感愤愤不平不以为然可又忍不住想听听他接下去会说出什么话来。
5、就在米洛愤愤不平的骂着这破森林时,一双血红的眼睛在他背后忽隐忽现。
6、就像买了到伦敦的汽车票,结果把我送到了卢顿的郊外,我不免愤愤不平。
7、日本人长谷川弘一说中国人是****,闻者愤愤不平、群起攻之。
8、于是,各色人等都愤愤不平地出来评论,谩骂者有之,诘问者有之,奚落一番的更众,就好像“艺术”是自己家的女眷。
司马迁怎样通过史记来舒展他内心的愤懑的
天汉三年(前98年)司马迁48岁,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像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耻辱”(《论语·学而》)。孟子也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可见知耻在儒家传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道德观念。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中心便是阐述自己的耻辱观,抒发忍辱含诟的愤懑心情。他反复地说自己是“身残处秽”,“大质已亏缺”。身受腐刑给司马迁造成的精神折磨远远超过了肉体的痛苦。他认为“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有不同方式各种程度的受辱,而被处以腐刑则是最大的耻辱。这种耻辱加给司马迁的精神压力极为沉重,他“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士可杀不可辱”,历来多少人因为不肯屈服暴力或不愿交刑之辱而自决自裁,伯夷、叔齐因耻食周粟而饿于首阳山,屈原因政治理想破灭不甘受亡国之辱而投江自沉,项羽垓下兵败因不愿为刘氏阶下囚而自刎于乌江,周亚夫被捕入狱,不甘受辱,绝食五日呕血而,飞将军李广因“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引刀自刭。但司马迁却“就极刑而无愠色”,“忍隐苟活,出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在宁不辱和生而就辱的生与的双趋冲突面前,他没有去,而选择了更为艰难的生。是什么动机促使他做了这样的决择呢?是因为他有一个层次更高的目标和信念,即“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要最终完成《史记》,并“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他认为在《史记》未完成时便伏法受诛,那就得轻如鸿毛。而完成《史记》,传诸后世则可以“偿前辱之责”,即弥补宫刑之辱,实际上,这种雪耻意识乃是一种特殊的报负心理。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他只具有强烈的耻辱感,却没有丝毫的负罪感。在《报任安书》中他说自己是在“舒愤懑”,他解释自己所以为李陵辩护,是因为“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其款款之愚”,“欲以广主上之意”。他同李陵“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慇懃之余欢”,并不是循私情为李陵游说。而对这种“拳之忠”,“明主不晓”,竟下于大理,在当时,他即家贫,不能以钱自赎,又无亲戚朋友相救,所以被判处了残忍的腐刑。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所以感到冤屈愤懑不平。《太史公自序》对于受刑之事,他说:“是余之罪也夫!”这其实正是一句不罪的话。正是这种雪耻平辱的意识,支持他弃就生,忍隐苟话,一心发愤著书,以扬名于后世。
司马迁决定采取这一意志行动时,是以一个史学家的特质去思考判断的。他考查、分析了两种历史现象,一是想到了许多历史人物身为王侯将相,却也难以避免受刑被囚的事实。像“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绎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这些人都是在汉朝的严刑酷法下被杀受辱的。而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区区史臣,若伏法受诛简直和蝼蚁一般。这样比较之后,他便可以找到一种心理平衡。二是想到许多历史人物,身逢厄运而矢志不屈,终于成就了不朽之业。他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垂名后世的许多名著,都是在受委屈,遭污辱的境遇下创作出来的。他又从古人的事例中汲取了自我激励的力量,坚定了忍辱而生,完成《史记》著述的决心。为了实现这愿望,他“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这一决心的树立是有着理智的思想基础的。而在后人心目中的司马迁却只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恰恰忽略了他还曾是一个受过腐刑的罪臣。
司马迁的耻辱感和雪耻意识成为他创作《史记》的动力,也形成了他写作《史记》的特殊心理。在这种耻辱感和雪耻意识的影响下,他记录和赞扬了许多能够卓有远见、弃小存大或矢志复仇的历史人物。像韩信早年在淮阴忍受屠中少年胯下辱,后来才能拜将封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身为奴隶在所不辞,终于消灭吴国,昭雪了世仇;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鞭荆平王墓;季布“摧刚为柔”终为汉臣;公孙杵臼掩护赵氏孤儿等等,都体现了一种雪耻意识。这种雪耻意识,并非出于一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简单报复心理,在某种意义上说,雪耻比报复更高一层次,反映到《史记》创作中,司马迁没有赞扬李广对霸陵尉的报复行为,反而赏识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不杀屠中少年的胸襟,赞赏那些忍辱负重,成就大业的人物,就司马迁而言,他的雪耻方式就是创作《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一部《史记》虽是写始自三皇五帝以来的历史,虽是要“通古今之变”,但他却大量地写了当代历史,从汉朝的始祖到武帝,他都不是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收集了丰富的资料,以实录的精神记载了汉朝立国一百年间的历史,他批判汉儒,谴责诸侯王的叛乱,惋惜对匈奴用兵“建功不深”,尤其是揭露了高祖的狡诈,武帝的凶残,这些都说明他对汉王朝并不怀好感。那种雪耻意识,使得他不肯趋时苟合地去罗织统治者的功绩掩饰其内部的黑暗、丑恶,而是有勇气“不虚美,不隐恶”,去如实地给统治集团曝光,正由于他有满腔愤懑,怀着一种雪耻意识去创作《史记》,所以才能成就一部光照千古的信史,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愤懑的意思愤懑的意思是什么
愤懑的词语解释是:愤懑fènmèn。(1)气愤;抑郁不平。
愤懑的词语解释是:愤懑fènmèn。(1)气愤;抑郁不平。结构是:愤(左右结构)懑(上下结构)。注音是:ㄈㄣ_ㄇㄣ_。词性是:动词。拼音是:fènmèn。
愤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_终已不得舒愤_以晓左右。”《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_,运开申悲凉。”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宋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_君_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_。”温传昭《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⒉愤慨,气愤。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_。”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生擒汉奸头目二十_口,悉纵之回。此真__才,令人愤_。”柯云路《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丁猛愈来愈愤懑。”
二、国语词典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也作「忿懑」。
三、网络解释
愤懑愤懑,汉语词汇。拼音:fènmèn注音:ㄈㄣ_ㄇㄣ_解释:1、气愤;抑郁不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关于愤懑的近义词
愤慨愤怒气愤怨愤气氛气忿愤恨义愤愤激怫郁
关于愤懑的诗词
《咏怀·夸谈快愤懑》
关于愤懑的诗句
岁月尽能消愤懑愤懑胸须豁岁月尽能消愤懑
关于愤懑的成语
愤世疾邪悲愤欲绝愤不欲生愤不顾身
关于愤懑的词语
愤世疾邪愤然作色满腔悲愤愤不欲生愤气填膺愤世嫉俗愤时疾俗悲愤填膺激起公愤愤懑不平
关于愤懑的造句
1、一个好的公众帐号,不是发泄的愤懑的窗口,而是对面轻淡的江边小坐。
2、反过来,你的伴侣察觉到你的愤懑便也开始为自己辨白.
3、你的报复之意、愤懑之情、挫折之感、嫉妒之心,都会烟消云散。你的希望、抱负、蓝图。
4、青春的愤懑和反叛是一个古老的主题,在不同时代的舞台上不断重演。
5、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愤懑的详细信息
形容遇到不公平的成语?
1. 形容对人不公平的成语
成语如下:
抱打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不明不暗: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铲迹销声:铲:消除;销:消失。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超乎寻常: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极不公平、极粗鲁或极不正义。
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大人不曲:曲:不公正。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愤恨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愤懑不平: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畸轻畸重:畸:偏。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畸重畸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2. 形容对人不公平的成语
执正持平 童叟无欺 天公地道 公公道道
尸鸠之平 尸鸠之仁 公平无私 打抱不平
陈平分肉 斠若画一 守正不挠 公买公卖
重此抑彼 守正不桡 人眼是秤 公正严明
委委屈屈 疏而不漏 愤懑不平 天道恢恢
守正不阿 称物平施 祁溪之举 超乎寻常
公正不阿 人平不语 公平交易 公正廉明
公道合理 我心如秤 平价和售 愤恨不平
公买公卖 守正不挠 不公不法 抱打不平
3. 对某种行为事件或情况表示非常愤怒认为不公平有哪些哪个四字成语表示
打抱不平:打抱不平,汉语成语,拼音是dǎ bào bù píng,意思是指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
愤愤不平,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 fèn bù píng,意思是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出自《汉书·刘据传》。同“忿忿不平”。
仗义执言,汉语成语,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意思是凭据义理,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扶弱抑强,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ruò yì qiáng,指扶助弱小,压制 *** 。
4. 表示“不公平”的成语有哪些
不公不法、畸轻畸重 、厚此薄彼、 重此抑彼、 执法不公
5. 用来形容不公平成语
形容不公平的四字成语大全
执正持平 童叟无欺 天公地道 公公道道
尸鸠之平 尸鸠之仁 公平无私 打抱不平
陈平分肉 斠若画一 守正不挠 公买公卖
重此抑彼 守正不桡 人眼是秤 公正严明
委委屈屈 疏而不漏 愤懑不平 天道恢恢
守正不阿 称物平施 祁溪之举 超乎寻常
公正不阿 人平不语 公平交易 公正廉明
公道合理 我心如秤 平价和售 愤恨不平
公买公卖 守正不挠 不公不法 抱打不平
6. 形容上天不公平的词语或成语
时不我待
7. 形容做事不公正的成语有哪些
厚此薄彼[ hòu cǐ bó bǐ ]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出自明·袁宏道《广庄·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畸轻畸重[ jī qīng jī zhòng ] 畸:偏。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出自宋·黄六鸿《福惠全书》:“丁与粮无畸轻畸重之弊。”
超乎寻常[ chāo hū xún cháng ] 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的,极不公平、极粗鲁或极不正义的。示例:这件事情的影响~。
不公不法[ bù gōng bù fǎ ] 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出自宋·司马光《与侄贴》:“不可恃赖我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法。”
愤懑不平[ fèn mèn bù píng ] 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出自《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 事例:《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
重此抑彼[ zhòng cǐ yì bǐ ] 重:重视;抑:压制,贬低。 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成语例子:老师对学生不能有重此抑彼的做法
8. 形容“不公平”的词或成语有哪些
形容不公平成语有:
1、厚此薄彼[hòu cǐ bó bǐ]
释义: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出处:明·袁宏道《广庄·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例句:他对待同事一视同仁,从不~,所以威信很高。
2、打抱不平[dǎ bào bù píng]
释义:遇见不公平的 事,支持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例句:他遭受迫害,身陷囹圄,许多人为他~,终于得到申雪。
3、畸轻畸重[jī qīng jī zhòng]
释义:偏轻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人对事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
出处:宋·黄六鸿《福惠全书》:“丁与粮无畸轻畸重之弊。”
例句:不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处理事物就容易产生畸轻畸重的现象。
4、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释义: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例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从不~。
5、怕硬欺软 [ pà yìng qī ruǎn ]
释义: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例句:他是一个怕硬欺软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讨厌他。
9. 表示不公平的成语
不公不法: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不明不暗: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10. 用来形容不公平的成语有哪些
厚此薄彼、欺软怕硬、畸轻畸重、不公不法、扒高踩低
一、厚此薄彼 [ hòu cǐ bó bǐ ]
解释: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出自: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张树声出身淮军,对边军支援,厚此薄彼,已经有许多人说过话。
二、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解释: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
三、畸轻畸重 [ jī qīng jī zhòng ]
解释:畸:偏。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四回:于行政立法两方权力,畸轻畸重,未剂于平,致滋口实。
四、不公不法 [ bù gōng bù fǎ ]
解释: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形容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行为。
出自:宋·司马光《与侄贴》:“不可恃赖我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法。”
翻译:不可以依赖我力量,不公平待人,不遵守法律,搅扰官法。
五、扒高踩低 [ bā gāo cǎi dī ]
解释: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什么意思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终身误》,意思为“感叹现在才相信人间的事情不是十全十美,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使是最后结婚了,还是有不平衡的地方。”
《终身误》原文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
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
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产生的爱情。
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洁。
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齐眉举案: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虽然宝钗对宝玉很好,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到底意难平”。案:有足的小食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红楼梦十二支曲》乃至于《红楼梦》全书有一些情节是表观爱情的,对于那种庸俗低级“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曹雪芹是反对的。
曹雪芹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伦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封建社会末期思想斗争的一种反映。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于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于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
赏析
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象征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征着自由恋爱的“木石前盟”,在小说中都被画上了癞僧的神符,载入了警幻的仙册。这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
封建压迫可以强制人处于他本来不愿意处的地位,可以使软弱的抗争归于失败,但不可能消除已经觉悟到现实环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强烈的反叛。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结果终至于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实际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现了曹雪芹的思想倾向和他对封建传统观念大胆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百度百科-曹雪芹
百度百科-《终身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