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金刀是怎样的坐姿呢-大马金刀是怎样的坐姿
1.古装剧越来越精致,却让人感觉很假,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一股现代味?
古装剧越来越精致,却让人感觉很假,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一股现代味?
太干净了。什么东西都是很干净的。妆容头发衣着就不说了,连饭馆的碗碟筷,桌子椅子,飘着的布都是崭新崭新的。出行必用马或马车,出手买账必是碎银。个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就算是人设贫穷丑陋无亲无故,但演出来的感觉就是读过剧本的一样,马上要发生什么都准备好了。哎,可能就是日子太好了,那些真实使用过的老物件看不上眼了吧。然后现在的演员能沉浸进角色内心共情的越来越少了吧,反正糊弄糊弄观众,营销哈人设制造点流量鼓动一下粉丝,钱就哗哗地跑到自己口袋里了。
演员只是换了套衣服,懒得思考古人是如何行止坐卧的如果有人看过胡金铨导演的**版《笑傲江湖》,一定会对饰演东厂大太监古今福的刘洵老爷子印象深刻。其中换官服升堂那一段表演,真的让人心旌摇曳。迈方步、转身、落座、撩襟透袖,大马金刀的坐姿,饮茶的身段,还有嘴角笑意和不经意的左右一瞥,身居高位的威仪权势和霸气扑面而来。老爷子是京剧演员出身,后又钻研粤剧。戏曲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都要细琢磨细研究。
这也是当年《红楼梦》和《西游记》多用戏曲和话剧演员的原因。没有长年累月的训练,那种浸*到骨子里的古韵很难体现出来。古代女子看人,不能直愣愣大喇喇地看。也不会大步流星走路,更不会伸直了胳膊指着人家鼻子说话。不经过训练直接进组演古装剧,能演出古味那才是笑话。
编剧没什么文化,基础太差,很多细节看着很难受举个简单例子,前段时间陪家人看那个《大宋宫词》,应该是这个名字。宋人喊隔壁“辽朝人”,辽人则说“宋朝人”。有点常识都应该知道“朝”是朝代,是后人对古代的称呼,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我们可以说宋朝人、唐朝人,但不能说美国人是美朝人吧?你说你整个辽国人、辽人、契丹人甚至真实点喊辽狗,一般老百姓会这么喊,那个大宋宫词里是皇室应该不会直接辽狗,我都能接受啊。
你整个辽朝人,真的不能接受,听着别扭得很。评论区说编剧可能不是没文化,是要迎合观众。我觉得这个细节跟动画片把台词改简单这种迎合不一样,台词把辽人说成辽朝人怎么是迎合呢?纯粹就是业务能力太差了。而且多次出现,全剧组就没人提出来这个问题吗?
主要还是便宜,能流水线生产,迎合观众审美倒是其次怎么讲呢?你觉得妆容、布景、灯光很考究,很精致,其实就像装修的样板间,没什么特点,也跟“古代”无关。这种弄起来反倒很简单,不需要做历史文化方面的功课,不需要请专家顾问,不需要请业内大拿,也不需要抠细节面面俱到,统一的古风化妆/装修模板,直接不用过脑子的套就行了。真正的古装剧、历史剧,例如日本大河剧,甚至国外某些架空杂糅的古装剧,例如权游,都得尽可能的基于历史渊源,最大化的还原各种细节。
大到一座城池,中到武器配饰,小到眉眼妆容,概莫如此。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耗资巨大,耗时巨大,每个人物甚至群众演员,既得化妆化的不一样,又得结合剧情所需,极为考验化妆师的功底,也极为考验各部门的配合以及审美层次的高度一致。最后观众看到的成品,才过瘾,观众的审美和文化水平也跟着提高了。
反观我们的古装剧,乍一看,美美哒,细看都是涤纶袍子、玻璃珠子、塑料片子、泡沫箱子、特效渣子,绿幕再一用,外景费用都省了。一个字,就是快,两个字,就是省钱。反正观众这么多年都是吃这个长大的,也买账,拍正剧收视率不行啊。那这个事情,到底怪观众,还是怪别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