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瓜苦蒂下一句是什么

2.墨子里的“甘瓜苦蒂”后面是什么?

3.“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什么意思

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甘瓜苦蒂下一句是什么

甘瓜苦蒂下一句诗是什么-甘瓜苦蒂

“甘瓜苦蒂”的下一句是“天下物无全美也”。

拼音gān guā kǔ dì。

基本释义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都有好、坏两方面。

出处《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示例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美枣生荆棘。”

语法构词方式是连动式;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反义词十全十美:形容十分完美,没有缺陷。其结构为主谓式,多用于书面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甘瓜蒂苦,天下物无全美也”的内涵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告诫人们凡事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因为世上本无完美之物、完美之事和完美之人。努力了就不要再后悔。这句话还告诫人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对待荣誉和得失。苦中有甜,甜中也有苦。遇苦要坚强,遇甜要珍惜。

人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上天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任何获得都要以放弃为代价。没有减就没有加,没有失就没有得。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里的“甘瓜苦蒂”后面是什么?

甘瓜苦蒂,后面是天下物无全美。

释义: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意思:甜瓜之蒂味苦,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什么意思

意思是:瓜虽甜,但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枣树上却有刺儿。

是汉代无名氏《甘瓜抱苦蒂》:“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意思是:瓜虽甜,但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枣树上却有刺儿。利益旁边是一把刀,贪婪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

诗中的 “抱” :孵卵成雏叫“抱”。这里的“抱”与下句的“生”,互文而同意。蒂(读帝):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荆棘:丛生的多刺植物。

诗中的?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与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都是一个哲理,同时也说明了做任何事情痛苦与快乐并存着,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

扩展资料:

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

中西方也如出一辙地强调接纳“不完美”:西方古代哲学认为人在尘世的存在是不完美的——断臂维纳斯 因其揭示了“美之为美并不在于它是完美的”的哲理而成为世界经典艺术名作;“完美是美好的敌人。”

出自法国18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之口;而丘吉尔则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的意思是: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此句出自《墨子》。

《墨子》简介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关于《墨子》的佚失情况,一种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另一种说法是南宋时佚失10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佚失的。批评儒家的礼乐和天命观念。揭示出“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人之言也”,肯定了“强力从事”的命题。但同时主张“明鬼”、“天志”,反映了墨家思想的内在矛盾。汉代以后,墨学几成绝学,直到清代,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