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意思和造句-打草惊蛇的意思和造句怎么写
1.打草惊蛇是历史成语
2.成语故事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是历史成语
打草惊蛇不是历史成语,是现代汉语成语。
成语: 打草惊蛇
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解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举例造句: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拼音代码: dcjs
近义词: 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 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灯谜: 异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英文: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故事: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爱财如命,贪赃枉法,手下纷纷效仿他敲诈民脂民膏。一天,百姓联名写一份状子控告县衙主簿营私舞弊,贪赃受贿,王鲁担心事情闹大,就压下案子,在状子上写道:“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成语故事打草惊蛇
成语故事打草惊蛇如下:
1、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县令叫王鲁,他贪污受贿,恶行累累,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天,当地的百姓们终于忍不住了,联名写了状纸,向上一级官府告发王鲁的罪行。状纸中列举了王鲁的种种罪状,如私吞公款、收受贿赂、欺压百姓等等。
2、这些罪状被上级官府查实后,派了一位官员前来查办王鲁。王鲁得知消息后非常惊恐,他知道自己的罪行严重,如果被查实,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他决定想办法逃脱惩罚。他想到了一个诡计:在衙门里秘密销毁罪证,让查案的官员找不到证据。
3、然而,王鲁的行动却被一个心细的衙役发现了。这个衙役并没有声张,而是偷偷地告诉了查案的官员。查案的官员得知消息后,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将王鲁抓捕归案。
4、当王鲁得知自己的计划已经暴露时,他非常惊慌,不知所措。这时,查案的官员出现了,他拿着一根棍子,在草地上打了一下,蛇便受惊逃跑了。
5、查案的官员对王鲁说:“你现在已经‘打草惊蛇’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你的罪行,你还有什么好说的?”王鲁听后,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只好认罪伏法。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小心,不要露出自己的意图,否则就会让对方有所警觉,导致计划失败。因此,“打草惊蛇”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保持冷静和谨慎。
打草惊蛇造句
1、他的行动过于草率,结果打草惊蛇,让对方警觉起来。
2、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谨慎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3、他的举动引起了别人的怀疑,结果打草惊蛇,导致计划失败。
4、我们在调查这件事时,要小心谨慎,不能打草惊蛇。
5、他打草惊蛇,让对方知道了自己的意图,结果导致了失败。
6、我们在处理这件事时,要沉着冷静,不能打草惊蛇。
7、他打草惊蛇,结果让对方提前做好了准备,导致了失败。
8、我们在行动之前,要仔细研究,不能打草惊蛇。
9、他打草惊蛇,让对方警觉起来,结果自己的计划落空了。
10、我们在侦查时,要小心翼翼,不能打草惊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