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的典故-趾高气扬的典故出自哪里
1.知错能改的名人典故
2.趾高气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3.踌躇满志的近义词
4.趾高气扬的反义词
5.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
知错能改的名人典故
知错能改的名人典故如下:
1、廉颇负荆请罪:战国后期,七雄争霸,赵国常常受秦国的欺侮。赵国大臣蔺相如能言善辩,在完壁归赵和渑池会中,为赵国争得了荣誉,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赵王十分器重他,封他为上卿,同朝名将廉颇为这事很不服气。
这时,旁边的人说:“廉将军,蔺丞相有胆有识,您不可轻视他呀。”廉颇趾高气扬。从此以后,蔺相如与廉颇成为了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同心协力,辅助赵国,使其他国家不再侵犯赵国。
2、沈从文知错就改: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
知错能改的好处:
1、避免犯错:知错能改可以让我们及时止损,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2、提升自我: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及时改正可以让我们提升自我,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赢得信任:当我们知错能改时,别人会更加信任我们,与我们建立更好的关系。
4、减少压力:承认错误并改正可以让我们放下内心的负担,减轻压力。
5、避免后悔:及时改正错误可以让我们在未来不会因为曾经的错误而后悔。
趾高气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80 成语 趾高气扬 注音 ㄓˇ ㄍㄠ ㄑㄧˋ ㄧㄤˊ 汉语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释义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样子显得十分神气。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语本《战国策.齐策三》。
典源 #《战国策.齐策三》1>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
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
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
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2>曰:「君岂受楚3>象床哉?」孟尝君曰:「然。」
公孙戍4>曰:「臣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5>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6>之义。
小国英桀7>之士,皆以国事累8>君,诚说9>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10>,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1>之宝剑一。」
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12>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
输象床,郢13>之登徒14>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
孟尝君曰:「善。
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
曰:「急受之。」
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15>入谏。」
〔注解〕(1)典故或见于《左传.桓公十三年》。
(2)孟尝君:田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齐之公族。
相齐,封于薛,号孟尝君。
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3)楚:古国名。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都郢,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等地,后为秦所灭。
(4)公孙戍:生卒年不详。
孟尝君门人。
(5)齐:古国名。
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山东省一带地方,后为秦国所灭。
(6)存亡继绝:使濒临灭亡者,继续存在。
见「存亡继绝」。
(7)英桀:才智优异出众。
桀,通「杰」。
(8)累:嘱托。
(9)说:通「悦」,音ㄩㄝˋ。
喜爱。
(10)中闺:宫中小门。
闺,上圆下方的小门。
(11)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门下:门下食客。
上文所云「门人」亦同此。
(13)郢:春秋时楚国的都城,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14)登徒:复姓。
(15)疾:通「急」,迅速。
〔参考资料〕《左传.桓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
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
举趾高,心不固矣。」
典故说明 战国时,齐国大臣孟尝君到楚国为相,楚王送他象牙雕塑的床为见面礼,命登徒送去。
登徒觉得象牙床太贵重,要是不小心弄坏了可赔不起,便央求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想办法阻止此事,事成后愿以祖传的宝剑做为答谢。
公孙戍答应帮忙,便去见孟尝君,劝他不要接受楚国的这个礼物,孟尝君问他为什么,他说:「您所到的小国,均敬仰您、信赖您,是听闻您在齐国能解救民生贫困,使即将灭绝者得以存续。
那些国家的杰出人士,都将国事嘱托于您,是因为仰慕您的义气与廉节。
今天若接受楚国这个贵重的礼物,那么其他您尚未造访的国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劝您不要接受这份厚礼。」
孟尝君听了觉得有道理,立即接受他的建议。
公孙戍于是快步离去,但是还没出门就被叫回来。
孟尝君问他:「你要我别收这份礼的建议是很好,但是你为什么走路时把脚抬得那么高?样子显得那么神气?」公孙戍说:「因为我有三件喜事,还外加一支宝剑。」
孟尝君问他说的是什么,他说:「您有门下食客好几百人,都没人敢进谏,只有我敢,这是一喜;再者,我的谏言又获得采纳,这是二喜;进谏后可使您免于过错,这是三喜。
此外,登徒不愿护送象床,他允诺:我如果帮了他的忙,便送我宝剑一把作为答谢。」
孟尝君问他是否收到宝剑,他说还没有。
孟尝君不但要他赶快去把宝剑收下,还在门板上写下:「能使我扬名、阻止我犯错,纵然私下收受宝物的人,都请快来进谏。」
除了《战国策》之外,时间较早的《左传》已有「举趾高」的说法。
《左传.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
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
举趾高,心不固矣。
』」说的是:斗伯比觉得莫敖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显得很骄傲,必定会失败。
不过,在《战国策》中,除了「举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扬」,语义较完整。
后来「趾高气扬」这个成语应该就是从《战国策》演变而出,用于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书证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正说话时,便来了两个人,都是趾高气扬的,嚷着叫调桌子打牌。」
02.《花月痕》第一二回:「不想从西廊转过水榭,这过路亭是一道板桥。
他趾高气扬,全不照管,便栽了一交。」
03.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六出:「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04.《聊斋志异.卷六.绛妃》:「尔乃趾高气扬,发无端之踔厉;催蒙振落,动不已之瓓珊。」
05.《醒世姻缘传》第五一回:「他戴一顶绒帽,一顶狐狸皮帽套,一领插青布篮(蓝)布里棉道袍,一双皂靴,撞了人,趾高气扬,作揖拱手,绝无上下。」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多具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得意自满」的表述上。
例 句<01>他那趾高气扬的态度,实在令人看不惯。
<02>你看!那小孩穿着西装,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03>他在奥运得到一块金牌,也难怪人家会显得趾高气扬。
<04>他那种狐假虎威的人在我面前竟敢如此趾高气扬,真是放肆!<05>突来的打击,让他灰头土脸,与平日趾高气扬的样子判若两人。
<06>我最瞧不起那种只会在乡里间趾高气扬,一见到外人却又似缩头乌龟的人。
近义词: 昂首阔步,眉飞色舞,高视阔步,得意忘形,踌躇满志
反义词: 奴颜婢膝,低声下气,低首下心,垂头丧气,垂头拱手 辨识 请参考『辨识80』 参考语词 足高气扬,趾昂气粗
踌躇满志的近义词
踌躇满志的近义词:
1.心满意足
意思:非常满足。
例句:走进大足,心满意足。
2.称心如意
意思:适合心意,愿望能得到满足。
例句:小周创意,称心如意。
3.得意忘形
意思: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例句:他稍微有些得意忘形。
4.怡然自得
意思: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例句:走进佰得,怡然自得。
5.自鸣得意
意思: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例句:但是没有时间自鸣得意。
6.趾高气扬
意思: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例句:她今晚看上去趾高气扬。
7.自命不凡
意思: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骄傲自满。
例句:炫耀当下,自命不凡。
踌躇满志:
拼音:chóu chú mǎn z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
该成语多用来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或十分得意的样子。?中性,多用于书面语。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趾高气扬的反义词
趾高气扬的反义词:奴颜婢膝、卑躬屈膝。趾高气扬指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趾高气扬近反义词
近义词
趾高气昂、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摇尾乞怜、低声下气、心灰意懒、灰心丧气、垂头丧气、不亢不卑、谦虚谨慎、不抗不卑、以礼相待、低三下四、自惭形秽、降尊纡贵、低首下心
趾高气昂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出使楚国,楚王送他珍贵的象床,负责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说孟尝君的门人公孙戍,希望能劝止这项差使。公孙戍说动孟尝君不接受这件宝物。孟尝君见他出门时趾高气扬的样子觉得奇怪,原来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宝剑。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屈瑕的将军,是个专门重视外貌,不学无术的人,只要稍有点成就,就很骄傲、自满。
有一次,他打败了骠悍的绞国,凯旋,从此骄傲自得,从不把其它的朝臣放在眼中。第二年,屈瑕又奉命要去打罗国,有一个叫做斗伯比的将军前往送行。当斗伯比回来时,悄悄的对车夫说:“屈将军这次一定会打败仗;因为我看他走路的样子,脚步一昂一翘的,便知道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用在作战上,而是去吓唬敌人的,这样子怎么能打胜仗呢?”斗伯比说完,沉思了一下,就进宫去见楚王,要楚王立刻派兵去接应。
楚王不相信,回到后宫将这件事告诉了宠妃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的见解很对,应该派兵救援。楚王听了,立即派大军前去,希望能够挽回局势。但是,战事已经发生,屈瑕因为轻敌而不设防,被罗国和卢国两面夹攻,而一败涂地,只好自杀谢罪。从此以后,这件事情就被后人流传着,而屈瑕走路的姿态,也被引申成“趾高气扬”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傲慢自得,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趾高气扬是什么意思
趾高气扬的意思: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基础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详细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示例:但是那种趾高气昂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趾高气扬例句:
1、?目无下尘,趾高气扬,那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列嘉辉。
2、赵太太看到她缩头缩脑、战战兢兢的样子,感到很解恨,她趾高气扬地打道回府。
3、杂志采访时,抱怨同性恋趾高气扬,架子十足,摇尾巴”;抱怨那些不喜欢她的“肥胖”。
4、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
5、左侧是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人在砍头大赛之后狞笑,其中一个还正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整座尸山背后是硝烟滚滚的中华大地和奔流滚滚的长江。
6、那年的玛法大陆,我们从不觉得僵尸洞阴深恐怖,有的只是刷怪,抢地盘!那年的玛法大陆,蜈蚣洞的狗道是那么趾高气扬。
7、心情大好的刘志标走进房间,见到江紫嫣后趾高气扬地说:“我告诉你,那个贝,贝小默,他就是一个暴发户,我随时能灭了他。”
8、听到瘦翻译介绍自己,坂田次朗趾高气扬地挺着啤酒肚,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季凡在旁心想不用你太得意,一会儿有你受的。
9、越往北的大道也越来越宽了,道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一个个趾高气扬,鞭丝帽影的。
10、那是一个身着华服的青年,头发梳得非常整齐,油光可鉴,煞是漂亮,一看便是富家少爷,但此刻却是骂骂咧咧的,口吐唾沫,趾高气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