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梁山好汉基本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2.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

3.宋江的人物性格

4.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简介200字左右

5.水浒中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什么是梁山好汉基本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晁盖犯的弥天大罪-晁盖犯的弥天大罪是哪件事

忠和义是梁山好汉基本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下面以宋江为例,作详细解说: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反观中国文学史,同一个文学形象受到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本也不稀奇,可像宋江这样让大家大褒大贬、毁之誉之的人,还是很少见的。相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说明宋江这一形象的不寻常。同时也体现出,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与否,并不决定于读者感情上是否喜爱,而在于“它是否概括了那个历史时代的某一阶层或某一集团的真实生活、性格和真实的精神面貌”,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便从忠义角度分析宋江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这一点上无疑与曹操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然而他既无曹操那样的魅力才华,更无曹操那样智勇双全。也使得许多读者怀疑他对梁山泊的作用,认为他是一个无勇无谋、胆小怕事、奸诈虚伪的领导。然而从整个文本出发,宋江在作品中具有无比的重要性,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最引人争议的无疑就是宋江的忠与义了。“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无疑是中国人心目中全忠全义的化身。然而《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内涵是复杂的。全传本《水浒传》第55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百八人”。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但“忠”字又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富济贫”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的强调,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然而“忠义”毕竟还是以儒家论理道德为基础,既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又有符合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愿望和意志的一面。这正是它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原因。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臣义士,尤其是宋江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先看宋江第一次出场时给人的的初步印象,作者这样介绍他: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岔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仁爱宽厚、轻财重义是宋江性格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他受众人拥护的原因之一。

这个介绍很全面,又很概括。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供职于统治阶级阵营,为人又仗义豪侠,喜好结交江湖上好汉。这就勾勒出了宋江形象的草图,定下了他性格的基调。以后,宋江的性格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他的一切言行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忠义是宋江的主体性格,但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慈悲仁爱,救苦救难,却又偶尔表现出残忍狠毒,不择手段;他颇富政治远见,极具雄才大略,有时却有显得目光短视,昏庸糊涂;他善于听言纳谏,从善如流,有时却又刚愎自用,拒绝良策;一方面,他以扫除社会黑暗势力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以尽忠国君为最高行为准则;一方面,他创建了梁山事业,另一方面,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是那么真实、自然,它们造就了宋江这个特定的艺术形象。

分析宋江这个人物,我们大体上可以从宋江上梁山前、上梁山后、受招安后三个阶段讨论其性格发展。上梁山之前,宋江是“义”字当头的英雄。《水浒传》第十八回他明知晁盖截取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冒险私放晁盖。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其当时情况:

宋江听到晁盖犯事的情况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拔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可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於人。”拔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拔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

这段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个一般的宋江,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他处置得如此得体、周到,而且并没有让这些人产生怀疑,看得出宋江处事老辣,非寻常人。这种处置带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他是一个押司,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处事周全,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玩弄权术。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官吏,法在他观念里边是根深蒂固的,可一旦跟义发生了矛盾以后,他为了救自己的朋友、兄弟,宋江知法犯法,而置国家的法度于不顾,置个人性命安危于不顾,义压倒了法,压倒对朝廷的忠。

上粱山之后,宋江凭借个人组织与军事才能,以其忠义双全的人格魅力成为梁山的领袖。他关怀兄弟,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梁山实时其最无奈之举,他宁愿被抓坐牢也不想再上梁山背叛朝廷。可见“忠”的观念仍支配着他的行动。先看其临行前的一段描写,其父叮嘱他:“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迫过。倘或他们下山劫持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叫人骂做不忠不孝”。于是当梁山的刘唐、花荣果然来救宋江时,宋江立刻就急了,忙说:“这个不是你们第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我不如了。”说着就把刀放在喉咙下要自刎。花荣要给宋江打开枷锁说话,宋江却说“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到了聚义厅,拒绝晁盖援救,同样也振振有词说:“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都到刺配入狱的分儿上了,他口口声声还讲的是忠孝一套,可见封建的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多么的根深蒂固。然众多好汉被动员上梁山,背后的主谋恐怕非宋江莫属。

然而宋江上了梁山后,却和晁盖一起积极斗争。晁盖后,他便接任了整个山寨的头领。作为梁山的第三任寨主,宋江一改当初一任寨主王伦的不仁不义、二寨主晁盖的有义无忠,独立推行了“全忠全义”的路线。他虽然武不如晁盖,文不如吴用,社会地位不如柴进,却能使“众虎同心归水泊”,就因为他“义胆包天,忠肝盖地”。“义”,是他连接李逵一流人物思想的纽带,“忠”,是他沟通关胜一流人物思想的桥。“义”,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础,“忠”,是他结英雄于水泊的目的。其中,《水浒传》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这一阶段宋江的忠君意识表现得也非常强烈。他把粱山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宋江还宣扬“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个阶段是宋江性格转变的关键时期,梁山事业的辉煌使得朝廷恐慌,这也正是宋江接受招安、得到朝廷认可的资本,在“全忠仗义”、“替天行道”双重旗子招引之下,义渐渐向忠倾斜。

受招安后,宋江改“替天行道” 的大旗为“顺天护国”,成为朝廷的忠臣,他平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脚踏实地地实践“一心报答赵官家”的愿望和理想。征方腊是《水浒传》写得最惨烈的。征剿结束时,108位英雄,的,亡的亡,伤的伤,残的残,出家的出家,所剩无几,而宋江对待俘虏的方腊将领更是残暴不堪。期间在遭到迫害后,有一段最引人感慨的描写。当时宋江对李逵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你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云消雾散了,宋江的悲剧不但是宋江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梁山众英雄的悲剧。宋江一方面是忠君报国、行侠仗义的英雄,是伦理道德的楷模,另一方面他也是助纣为虐,充当屠杀梁山英雄的刽子手,他是“忠义”思想扭曲的矛盾体。

忠与义看似完全对立,水火不容,但又矛盾地统一在宋江的性格里。评价宋江这一形象,应注意他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以及他所从事的职业。这对他以后的生活道路的形成,对他的思想性格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宋江出身寒微,作为下层小吏,他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刻体验,他仗义疏财、富有正义感,私放晁盖即本于兄弟之情,更是对晁盖的义举的赞赏与钦佩。何况官小位卑,无人赏识,难以施展才华,又让他彷徨困惑。另一方面,宋江是刀笔纯熟、精通权谋的小吏,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弄权术。第三十四回他用离间计逼迫秦明上梁山。最重要的是,宋江曾说自幼攻读经史,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忠恕、信义、孝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除了忠孝思想,宋江还有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或者说有功名思想“为国家出力”、名留青史、封妻荫子是他从没改变的愿望。而宋江作为忠义的化身,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正因为如此,使得宋江成为作品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某种角度看,也是对当时时代的反反映。

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

1.自愿上梁山。如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三阮等人,因智取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案发后,只有上梁山落草。

2.逼上梁山。如林冲,被高太尉逼得走投无路,只有上梁山落草。

3.骗上梁山。梁山需要某类人材,采取种种手段,将这个人骗上梁山,如卢俊义、徐宁、萧让等,事己至此,只有上梁山落草。

4.暂时上梁山入伙。官府派来围剿梁山或梁山主动攻打官府,兵败被俘的军官,被宋江忠义感动,权且入伙,等待朝廷日后招安。如关胜、呼延灼、单巡珪、魏定国等人,损兵折将,自己被俘,命该如此,只好上梁山落草。

5.集体上梁山。自己占山为王,与官府作对,由于势力太小,不能与官府抗衡,只得另寻大树,如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等伙“强人”,无奈之下,只有率部集体上奔梁山落草。

6.集体投诚上梁山。原想与梁山抗争,不料势力不济,战败后只好集体投诚上梁山落草,如芒砀山“强人”樊瑞等人。

7.慕名而上梁山。久闻梁山和山东及时雨宋江大名,慕名而投奔梁山落草。如石勇、焦挺等人.

宋江的人物性格

宋江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便事先请宋太公到县衙状告自己忤逆不孝,从而脱离父子关系。体现宋江的孝。

私放晃盖,怒杀阎婆惜,表现了他的“义”。

宋江私放晁盖

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了。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还是放走晁盖。

怒杀阎婆惜

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

宋江(?~1124),字公明,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简介200字左右

宋江私放晁天王:晁盖打劫了生辰纲以后,官府四处捉拿嫌犯,白胜由于受刑不过而供出了晁盖等人,官府准备立刻去捉拿晁盖,宋江得知后,及时报告给晁盖,晁盖才得以做好准备,逃脱官府的缉捕。

晁盖,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

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

扩展资料

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

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晁盖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宋江

水浒中宋江是个怎样的人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那么怎么来看宋江呢?通过重读《水浒传》,想着通过书中关于宋江的描写来解读宋江这个人物。

一、宋江的初步印象

给晁盖等人报信,是宋江的第一次出场。刚出场对宋江有一番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士”、“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私放晁盖,实际上是他的工作了。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於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那么对于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种做法会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是同样会损坏他在江湖和民间的声誉;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为什么这样说?这需要从他的实际情况来说。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这样那样的影响。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仗义疏财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基于他的职业特点,他能够做出私放晁盖的事情来极为不易。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够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三个绰号所代表的他的为人和性格,私放晁盖的举动无疑让宋江的形象一开始就很高大的立在了人们的面前。

以上是他为人的初步印象,下面看他处事的初步印象。

宋江听到晁盖犯事的情况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拔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可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於人。”拔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拔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

这段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个一般的宋江,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他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且在应对之中,他处置得如此得体、周到,既准确的体现了自己公人的身份,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并没有让这些人产生怀疑,看得出宋江处事老辣,非寻常人。他通风报信之后临危更是不慌不忙。知县看了文书,“大惊,对宋江道:‘这是太师府遣干办来立等要回话的勾当!这一干贼便可差人去捉!’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既给晁盖腾出了时间,也告诉知县要想得周到,是为了捉住这几个人。这种处置带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他是一个押司,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处事周全,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玩弄权术。

晁盖上了梁山之后,派刘唐送去百两黄灿灿的金子,以谢他的救命之恩。宋江只象征性地留下一块,其余全让刘唐悉数带回,并嘱咐道: “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你在放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来取。”这绝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怕日后受到牵连,因为在前报信救下晁盖七人,就是担着身家性命干系的。这个细节和前面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希望晁盖他们不要出什么闪失。而且让刘唐连朱仝等人的都不用留下,从侧面又表现了宋江的处事周密细致,他考虑到惊动的人越多,事情越容易出现漏洞。

写宋江怒杀阎婆惜,实际上是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开始。其实,按照宋江的性格和其平时的为人,在阎婆惜红杏出墙后,他已经有所知觉,实际上在和阎婆惜的关系中,他本无太多的欲望,已经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或者如果当时阎婆惜把招文袋当时拿出来还给宋江,他也不会作出的决定。阎婆惜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要挟宋江,其实也正是他很了解宋江的日常的为人和性格。可是这次不是,和犯了株连九族的贼寇有干系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的。这时的宋江只是着急,也没有动的心思,所以阎婆惜提出的几个条件他都答应了,只不过那一百金无法当场兑现,偏偏阎婆惜不依不饶,争夺开始,宋江拿刀子在手也只是威胁,直到阎婆惜喊道:“黑三郎也!”这才提起了宋江杀阎婆惜的念头。待到的时候,宋江的手法也很利落,而且后面又补一刀,能够看得出宋江的果断。这是他处事周全圆滑性格的另一面。宋江出来,告诉阎婆“你女儿忒无礼,被我杀了!”的细节很有意思,看得出宋江后的慌乱的不安。小说的写人,真实一笔不闲,句句精彩。

对于宋江,这初步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尽管其貌不扬,但是他的确是江湖中人和老百姓喜欢的那种人,真正不妄“及时雨”的名号。

有人说,宋江在上梁山之前还是个英雄豪杰,上了梁上之后就彻底变成了一个一心要招安的假头领了。这话带着很浓的感彩,而且笔者本人也很不喜欢上山之后的宋江。宋江从坚决不上梁山到最后不得已上了梁山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理性的分析这个过程,就能够理解宋江作出这些来有他的必然性。

二、宋江被逼上梁山

私放晁盖事件,因为宋江的处理并没有影响到宋江的生活。可是往往事情会祸起萧墙,宋江的问题出在女人的身上。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杀了人,之后虽然被雷横和朱仝私自放了,毕竟宋江没了立脚的地方,自然要逃亡。在三个可去的地方中,他选择了柴进。在柴进的庄上一呆就是半年,因为想家,又不能够明目张胆的回家去暂时寄居在了孔太公庄上。遇到武松之后,武松前去二龙山,宋江投清风寨花荣处去。这一段时间宋江是躲避官司,他并没有任何多的行为,这是一段闲的时间。应该说躲避官司的时候,宋江压根没有动过造反的心思,除了想家想父亲,更多的是琢磨着如何赶快把官司了结。

临和武松分别的时候,宋江给武松有一番话语:“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夥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这段话不是两个人依依惜别的时候随便说的应景的话语,而是宋江的肺腑之言,可谓言由心生。从内心深处来讲,宋江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可是他从没有接受过这些所谓的英雄好汉的生存方式。对于宋江来说,好汉被逼无奈造起反来,终究不过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不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够放弃为朝廷尽忠的信念。即使这种回归主流生活的希望很渺茫,也要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这个目标。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青史上留得好名。这是宋江认定的大事业,也是他招安思想的基础。他不但一开始就把这个思想就灌输给武松,同时也授意武松在自己追求“正果”的时候,也要撺掇鲁智深投降。

因为在清风山救了刘知寨的夫人,给宋江留下了隐患。到了清风寨,闹出事情来,看着宋江事实上就已经是造反了,可当他看到石勇带来的信,急急要回家去为父亲奔丧,谁都拦不住,这是“孝义黑三郎”的举动。可是急急奔丧的宋江却发现是父亲想他赶紧回家来而设的,看到家里安好,放下了心,谁知旧官司依然要找上身,被刺配江州。

临出发。宋太公教诲宋江:“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是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你可宽心守耐。我自使四郎来望你。盘缠,有便人常常寄来。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痔你入夥,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这段话传达出几个信息:一是宋江的孝和宋太公的疼爱是同样的,这是强烈的亲情;二是宋江的招安思想基础不但来自职业,同样也来自家教。

宋江不想让梁山泊的人知道,可是不可能不知道。他阻拦刘唐公人,甚至用自杀来要挟,能够看得出他把后路留得很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所犯的事情好几件都是可以杀头的罪,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他所要追求的东西,很固执的。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是不能够忽略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在于宋江题反诗而引来杀身之祸,重要性在于宋江在题反诗前的那些自省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宋江追求的不是江湖上的虚名,他是学吏出身,想求得是朝廷的功名和利禄,可是他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因为不仅仅是混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个刀笔小吏,而且连着个刀笔小吏都保留不了,成了一个负罪在身的配军。他在江湖道上的确是盛名,可也是这江湖上的盛名让他作出了违背朝廷法律的举动,也正是这江湖上的虚名让他的命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唯一让他能够聊以的也只能是这江湖上的虚名。不知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就涌出了这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写完还不过瘾,又加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

不说这是写的好坏,但看其中所表达的内容。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自负是个人才;“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得不到重用也就罢了却落了一个刺配江州的苦命,牢骚是一点点升级;“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相信宋江写这两句的时候是咬牙切齿的,报仇的心思在酒醉的情况下脱离理智的约束流露了出来,虽然报仇的对象好像不太对头。“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四句更像是酒喝高了以后的豪情万丈,尽管是酒的作用,可是气势却不可一世,而且还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黄文炳读的透彻,宋江因为这首诗招来了杀身之祸,虽然装疯却逃不过严刑逼供。梁山上的人靠劫法场救出了宋江,并且宋江和晁盖一帮人杀了不少官兵,闹了两座州城,恰好应了他写的两句诗:“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

杀了阎婆惜、反了清风寨,宋江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初衷,只有到这时,宋江就才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前面都是各位兄弟劝他上梁山,他百般拒绝,这次他清醒理智得很,自己提出了只有走上梁山的路了。于是在白龙庙二十九人聚义的基础上,梁山泊四十人排了一个座次。宋江,这个梁山泊真正的精神领袖真正地坐在了第二把交椅上。

从他不得不山上的这几件事情的过程可以看出,宋江的上梁山并不是为了造反,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暂时存身,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个出发点和晁盖等人是没有区别的。宋江和晁盖不同的是,宋江有他成熟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晁盖是彻底放弃原来的生活,而宋江不得已的时候放弃只是权宜之计,他从头到尾压根没有想过彻底和原来的生活告别,而只是通过这暂时的放弃来谋求最终的重新拾起。尽管他也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的路,尽管他也对自己在现实中的遭遇不满和牢骚满腹,可是他坚定的意志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决定了最终走向招安是必然的。

客观的讲宋江的招安思想,排除那一点点私心,他的招安思想多多少少还是从兄弟们的前途命运方面有所考虑,也就是说他的招安思想是和他对待兄弟的真诚和仗义分不开的,只是他过多的考虑了将来有个忠义的结果,却忽略了弟兄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忽略了为获得一个忠义的结果将会付出的巨大代价。

宋江正式上了梁山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招安而始终努力着。而这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是为了实现自己招安的设想,要实现招安的设想,又必须要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种种做法,让人感到宋江的虚伪和心计深远,可是就宋江本人来说,非如此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设计,尽管有些事情上让人感觉到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也的确能够看得出为了一个终极的目的,他是如何动用各种手段来实施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种的作为当中感受到宋江超绝的领导才能。

三、宋江对梁山的领导

首先,他给自己找了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够反驳和质疑的理由――那就是宋江做一切都是奉天行事,这个大原则是思想的领导,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在这方面他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刚上山讲述自己的遭遇的时候,重点说了黄文炳对童谣的解释:“‘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尘未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这番话并不是说者无心,听着也总要有意,这番话实际上是在众梁山好汉中给大家一种印象,官府所忌惮的是宋江造反,而不是其他人造反,尽管宋江排座位的时候只坐在了第二,可是从大家的心理上已经有了是宋江带领大家造反的印象。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奇遇,把他成为梁山的第一把交椅、真正的精神领袖说成了是上天已经安排妥当的事情,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是真正的奉天命行事。不是他要这样做,而是上天安排他这样做。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一段也讲的是天数注定,不是天数,就是人算,可是不管怎么样,总是定数。宋江与众头领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大家就只能说:“天地之意,理数所定,谁敢违拗!”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

其次,他带领梁山兄弟打了不少的胜仗,通过战斗更加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功绩。

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攻打大名府、攻占青州、夜袭曾头市等等,宋江的名字随着这一场场漂亮的战斗,被梁山的好汉彻底地接受和服气。在这些战斗中宋江能够知人善任,也能够听取谋士的建议和计谋,懂得什么时候果断的决策和快速的反应,也的确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头领的才能和决断。

再次,他给梁山立了宗旨和规矩。

这个宗旨和规矩主要由两个要点组成,第一是替天行道,尽忠报国;第二是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间阻。第一讲的是主张,第二讲的是兄弟的情义。同时梁山的组织机构就方方面面的健全了。梁山泊总兵都头领、掌管机密军师、掌管钱粮头领、马军五虎将五员、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步军头领、步军将校、四寨水军头领、四店打听声息邀接来宾头领、总探声息头领、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守护中军马饶将、守护中军步军饶将、专管行刑刽子、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掌管监造诸事头领等等,一百零八人有很详细很专业的分工和职责。

宋江和晁盖不同,晁盖领导的梁山泊主要还是打家劫舍,而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并不主张打家劫舍,他主张替天行道,即使他主张的打劫也是有所限制的打劫,只打劫官贪不打劫商人,他的主张和规矩本身就已经把梁山泊当成一个最终要和朝廷合二为一的队伍来管理的。

最后,他设计的梁山泊的发展方向是招安。

宿太尉一节,宋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也没有听取各位好汉的意见,第一次正式的向官方的人表达了梁山招安的思想:“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为被官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他自己在想,也希望大家都这样想。在此之前,书中没有交代宋江和晁盖两人关于招安的看法。那么在这里宋江第一次表现得有些越位,按照平时他为人处世的滴水不露,与此有个反差,这反差说明接受招安的思想对于宋江来说是何其重要。从对待宿太尉前后的态度来看,这个时候,宋江为将来留下了后路,宋江从一开始就已经着手做招安的准备了。同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人员上无论是卢俊义还是关胜他都费了很大的劲,目的只有一个,使招安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一百零八将聚齐了后。成功的当上梁山泊主的宋江把他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兄弟:“宋江自从闹了江州,上山之后,皆托赖众弟兄英雄扶助,立我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员头领,心中甚喜。自从晁盖哥哥归天之后,但引兵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护佑,非人之能。纵有被掳之人,陷於缧,或是中伤回来,且都无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会,端的古往今来,实为罕有。从前兵刃到处,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而后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就行超度横亡、恶、火烧、水溺,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宋江想要告诉大家他之所以能够把这一百零八人聚在一起,除了众多兄弟的扶助,主要是上天保佑,上天的安排使原来的作孽有了解释;大家以前的作为都是有罪孽的,只有早日让朝庭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而后已,才真正能够走向正途。实际上核心意思还是招安。

宋江知道他的这一思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够接受的。于是,他时不时地提出招安的话题来,让不赞成的人慢慢适应。每次说出招安的话题,都引来李逵等人的强烈反对,每次宋江都要针对一些人的想法给予疏解和开导。

最激烈的一次是菊花大会那次,宋江就喝醉了,像那次浔阳楼题反诗一样,乘著酒兴作了一首《满江红》。写完之后,让乐和唱,这首词写的是“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教添白发,须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且不说词的好坏,单是这“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就惹恼了几个好汉兄弟,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招安的思想和兄弟的理想发生了冲突,两种思想正式地把矛盾呈现了出来。酒醒后,宋江和大家有一番说教:“ 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这也是宋江第一次正式而全面的阐述他对招安的认识,告诉弟兄们,皇帝是好皇帝,只是受了蒙蔽,等到一天云开见日,就会知道我们是替天行道。招了安,我们弟兄就有机会忠君报国,青史留名了。这番话大家都没有吭声,后面的几次兄弟们也都不再吭声,

无论是循循善诱,还是靠自己的梁山泊主位置来要求,宋江最终还是将大家的思想集中了起来。

招安的思想被兄弟勉强接受,宋江便开始着手一系列的招安工作。到京城看花灯主要做了招安的前期工作:第一件事情是柴进簪花入禁院,摸了摸情况,抠了四个字“山东宋江”,了解到宋江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第二件事是两会李师师,乘着酒兴写乐府词一首:“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 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这首乐府词寄托了宋江的感怀,也提出了他思想的引子。

听到消息说有招安的消息,宋江就日思夜盼。等到有确实的消息传来,宋江兴奋的又是赏钱又是赏物,并且无限激动的与众人说:“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无论怎么说宋江都是一个沉稳的人物,可是在这里,当招安的事情有点眉目的时候他表现得太急切,说明他招安的心情十分迫切。

第一次招安失败,高太尉三次败在宋江手里,宋江把希望寄托在高俅身上,可是高俅给他的也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最后还是靠了燕青二次到京城多方活动,才最终实现了接受招安的梦想。

招安的事情确定后,宋江有番总结性的讲话:“众弟兄在此,自从王伦开创山寨以来,次后晁天王上山建业,如此兴旺。我自江州得众兄弟相救到此,推我为尊,已经数载。今日喜得朝廷招安,重见天日之面,早晚要去朝京,与国家出力。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於库中公用,其余所得之资,并从均分。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打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

什么重见“天日之面”?原本扬眉吐气的快活,变成了仰人鼻息的恭敬,却成了重见天日之面! 宋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将梁山领到了所谓的“正途”,证明他的领导是成功的,因此他高兴是情理之中的。

在肯定宋江的领导才能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他在实施自己领导才能的时候所采取的一些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可能更多的让人们忽略了他的领导才能转而对他的为人和品质发生疑问。

把卢俊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