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马角典故-乌头马角是什么意思
1.古诗词鉴赏的有效路径
2.有关马的成语和典故
3.我亦飘零久:顾贞观吴兆骞与纳兰容若
4.带马字的成语故事
5.谁有关于马的资料?
古诗词鉴赏的有效路径
曹茂昌老师的《(金缕曲)二首》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于“文本细读”中化解语言障碍。
在古诗词教学中,把握“细读”的方法与尺度,对其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发掘,见微知著,以使学生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此二词用典较多,这正是学生理解词意的障碍所在。曹老师把消除语言障碍和鉴赏整合起来,实际是在文本细读中化解语言障碍。他抓住了“牛衣”“乌头马角”“薄命长辞”“蒲柳”等词语,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来辨析、印证,帮助学生解读出这些典故背后隐含的深意。
二、以“主问题”贯穿课堂教学活动。
曹老师在“设计说明”里提出了“设计主问题”这一观念。对学生而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的。因此,主问题的设计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含量。曹老师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中,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在这一过程中生成两个“主问题”,它们又各有两小问,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前一问帮助学生厘清二词的主要内容,后一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二词的情感内涵。
三、借“诗评词话”组织鉴赏古诗词。
诗评词话是古典诗词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也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得较多的'方式是将诗评词话安排在新课导入环节,以此作为诗词鉴赏的切入点;也有较多是将它作为探究环节中的突破口,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曹老师没有采用上述方式,而是引述了陈廷焯《白雨斋诗话》中的评语作为课堂总结,以此概括二词的“内容和艺术魅力”;同时又以卢元骏和纳兰性德的评述,总结了两首《金缕曲》“以词代书”,用语平常而具别样深情的特点。
就以上三个方面,我还想谈点儿个人看法。
关于古诗词文本细读,我认为仅仅抓住几个典故似乎还不够。作品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字词值得细致玩味,例如开篇破空而来的“便归来”三字,既表达出万重苦恨之深,不能归来,这是终身之苦;便得归来,亦是终身之苦。同时,这三字也寄托了词人对遭受流徙之苦的友人的无限牵挂与竭力鼓励,令人由衷慨叹昔人交谊之重。其他如“冰与雪,周旋久”“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等词句,甚至是词前小序,均值得品读再三。
关于主问题设计,我认为那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在教学中能显现“一以当十”的力量。曹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质量较高,能起到张目举纲的作用,但是否能担当“主问题”之大任,还有待斟酌。若能将二词中“归来”“归日”之多重意味融于其中,把情感之深与构思之妙结合进去,才有可能成为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探究文本、吃透文本的“主问题”。
关于诗评词话的引入,我感觉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其价值发挥似不充分。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借助相关的诗评词话,对某些具有深刻意蕴的字词解读作出佐证,包括“证实”与“证伪”,在“以诗解诗”“以诗证诗”的过程中,真切地发现作者的“本意”,这样或许更能帮助学生读懂词人内心那份幽微难言的情感。
有关马的成语和典故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2.老马识途?
我亦飘零久:顾贞观吴兆骞与纳兰容若
清顺治十六年,一个囚犯被带出牢房,由两个小吏押着,将要流放到宁古塔。这件事惊动了整个大清文坛,因为将要流放的这个人叫——吴兆骞。
吴兆骞现在说出来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在当时却是有名的才子。大凡才子,便多狂傲,吴兆骞也不例外,是个彻头彻尾的狂人。吴兆骞究竟有多狂,说两件事大家感受下就知道了。
吴兆骞字汉槎,幼时在私塾里读书时,常常把同学的帽子偷偷拿来,往里面撒尿,他的老师计青辚得知后责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吴兆骞一脸傲然地说:“帽子戴在这些俗人的脑袋上,还不如让我拿来撒尿(居俗人头,何如盛溺?)?”计青辚听完后深感吴兆骞绝非池中之物,却也很担心他的狂傲总有一天会给他招来灾祸,长叹道:“子异时必有盛名,然当不免于祸。”
明末清初文人的文人都喜欢结社,主要作用是一起谈论诗文或是针砭时政,如《桃花扇》中侯方域加入了“复社”,而明亡后这种社团便有些遗民味道了,一些明朝遗民聚在一起,以忧愤之时来表达自己的家国之痛。不过吴兆骞加入的是个新社,由宋德宜等结成的“慎交社”。吴兆骞在慎交社中结束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顾贞观等人。在一次社团集会上吴兆骞对当时也是才名正盛的汪琬引了一段古语道:“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由上面两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以吴兆骞狂傲耿介的性格,得罪的人想必也不会少。那些被吴兆骞看不起且不放在心上的小人物,却深深地把这份蔑视记在了心里。于是顺治十四年终于爆发了震惊朝野的“丁酉科场案”,吴兆骞被仇家诬陷入狱,于顺治十六年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
我们看电视剧经常会看到某某犯了案,惹了圣怒,皇帝怒道:“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那人便面如灰,被拖下庭去。让当时人谈之色变的“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宁古塔在今牡丹江一代,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靠日本海。《宁古塔山水记》中言:“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宁古塔在当时是著名的不毛之地,常年冰雪封冻,生长着大片针叶林,几乎不能生长任何作物。 所以,一般来说流放宁古塔基本上就等于判了刑,就算在路上侥幸不,在那等苦寒之地也挨不了多久,更不要说像吴兆骞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了。
吴兆骞离京时,京城内外众多文人纷纷以诗送其出关,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吴伟业的《悲歌赠吴季子》,这首诗字字含泪,句句含悲。 因为这一次送别,很可能便成为诀别,与吴兆骞私交甚厚的吴伟业岂能不悲?于是他在诗的末尾写下了:“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的血泪控诉之言。
吴兆骞被流放之时,他的至交好友顾贞观也来为他送行。相比于其他人的诗词相送,顾贞观只是郑重地对吴兆骞许下了“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诺言。男儿一诺千金,九不悔,顾贞观和吴兆骞都以为这一天会来的很快,可谁知这一等,便等了二十年。
吴兆骞流放后,顾贞观四处奔走想要营救好友,可奈何苦无门路,自己又功业无成,营救之事也只能是个空谈。一直到了康熙十五年,顾贞观经徐元文推荐,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首辅纳兰明珠府上做塾师,并与明珠之子纳兰容若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这件事才有了转机。
顾贞观结识纳兰容若之后便对他说起了营救顾贞观的事情,只是纳兰容若虽生于权宦之家,却无心于政治,更不想去触碰这些俗事,所以并没有立即答应顾贞观。是年冬,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之中想到了还在宁古塔风雪之中周旋的吴兆骞,不禁大为悲痛,写下了《金缕曲》二首,其词如下:
(其一)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 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容若见到这两首词,不禁为之泣下,道:“河梁生别之诗,山阳友之传,得此而三!”河梁生别说的是苏武和李陵分别之时李陵做“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句,山阳友说的是范巨卿和张元伯的故事。这两个典故都是非常有名的,纳兰若容既然认为顾贞观的《金缕曲》可以和两者并称,可见此时顾贞观的一片诚挚之心终于打动了纳兰若容,容若便于此时开始为营救吴兆骞而奔波。
据说当时顾贞观找到纳兰明珠之时,纳兰明珠倒了一大碗酒对顾贞观说:“你若是满饮此杯,我便为你救吴汉槎”,向来滴酒不沾的顾贞观接过碗来一饮而尽。纳兰明珠笑道:“刚才是和你说笑的,难道你不喝这杯酒我就不为你救吴汉槎了吗?”
经过纳兰容若、徐乾学、顾贞观等人的不断奔走,筹金两千两,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年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被放还。
吴兆骞归来后,到纳兰明珠府上致谢,这时吴兆骞正与顾贞观正因事生隙。于是纳兰明珠便把他带到自己的书房里,书房里写着“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字,吴兆骞见之大恸,声泪俱下。
是啊,普通人都不愿意因事去求人,更何况是顾贞观这等傲气的人呢?摧眉折腰事权贵,对有些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能忍受的屈辱。
可惜的是吴兆骞归来后三年便溘然长逝了,二十年的宁古塔流放生涯燃尽了他所有的生命,本该功成名就的一代才子如此结束了一生,如何能不让人叹息,当真是“魑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
顾贞观为救吴兆骞奔走二十年,不惜求遍自己能求到的所有人,放下了尊严和名利,为了当年的一个承诺尽半生之力,而纳兰若容只因好友的两首词便能竭心尽力地去营救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两段友情,同样感人至深,至后来吴兆骞和容若相继逝世,又不知顾贞观该如何消受,世间生离别之事,不禁令人唏嘘。
带马字的成语故事
1、犬马之劳成语故事: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宗说:“陛下赐给臣的诗,应镌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头一起埋到黄泉之下。”太宗为之动情。第二天,太宗对宰相说:“赵普是国家的功臣,我从前和他一起交游,现在头发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不应再用军国重务来烦劳他,我为他选了个好地方,让他养尊处优,借着赠诗表达我的慰问惜别之情,赵普感激泪下,我也伤感地为之流下了眼泪。”宰相告诉太宗:“赵普昨天来到中书省,手持御制诗歌,对臣涕泣说,我这一辈子来日无多,无从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愿来世再为国家效犬马之劳。臣昨天听了赵普的话,对照今天陛下的圣意,君臣名分能够如此善始善终,可谓两全其美了。”。
成语解释: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2、汗马功劳成语故事: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成语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3、老马识途成语故事: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解释: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4、指鹿为马成语故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5、马到成功成语故事: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谁有关于马的资料?
姓氏
马姓系承赵奢 望出陕西扶风
马,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著名姓氏,尤其是中华民族中回族的大姓。
关于马姓的姓源,《姓纂》上是样记载的:“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子孙氏焉。赵奢兴,赵灭,徙咸阳,望出扶风。”
由此看来,马氏固然是颛顼之后 的赢姓后裔,而使他们得以“马”为姓的,则是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赵国的王子赵奢,所以,如果以赵奢为后世马氏的始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据说,赵奢的子孙,最初是以“马服”两个字为姓氏的,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马。这一支马氏,主要在古时的扶风一带繁衍,扶风就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所以后世姓马的人,最早应该也是发源于陕西。
以始姐赵奢的辉煌事迹为开始,在秦汉天下一统以后,马氏很快地在历史上出人头地,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而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光大马氏门楣的最主要人物。据《后汉书》的记载,他在年高62岁的时候,有五溪蛮反叛,他就自请率兵前往讨伐,但是皇帝以他年事已高而不准。于是,他就披甲上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他的这番老当益壮的豪气,终于感动了皇帝,在“矍铄哉!是翁也!”的赞美声中,率师出征,最后在军中,终于以“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的另一项不朽贡献,是把马姓带到了南方,使南方很早就有了马姓人家。马援的这番功绩,是建立在他征平交趾,立铜柱表功的威武不可一世的时期,历来的古籍,对于这一段辉煌的史迹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如此看来,南方的马氏,是早在2000年以前,就由马援带过去的,这些人虽然很少可能本来不姓马,但是在寿冷县定居以后却统统改姓为马,成为了马氏南方的开基始祖。
英文名horse
基本介绍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马 mǎ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历史与种类
商官名。常奉命征伐和射猎。《殷虚马契前编》卷三第三十一第二片:“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可知“马”分左、右、中三队,每队百人。后世马司之官,或从此出。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戌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括号内字为合字。键盘上打不出来。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的卢,的卢!今日防吾!”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紫(马辛)。xin.括号内为合字。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关于马的诗词
关于马的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马的成语
1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3.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5.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6.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7.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8.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9.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10.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11.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2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13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4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15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6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17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18马革裹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在沙场上。
19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20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1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22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23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24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25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26马不停蹄形容不停、飞快的赶路。近义:快马加鞭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倦 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鞭长不及马腹 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荒马乱 兵慌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班马文章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 不识马肝 北叟失马 车尘马足 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 车怠马烦 车烦马毙 持戈试马 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 策马飞舆 车马骈阗 驰马试剑 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 吹牛拍马 车水马龙 车填马隘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 打马虎眼 大马金刀 得马失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代马望北 代马依风 单枪独马 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 二童一马 风吹马耳 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 非驴非马 风马不接 放马后炮 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肥马轻裘 风马云车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风樯阵马 飞鹰走马 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 裹尸马革 高头大马 毁车杀马 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 横戈盘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呼牛呼马 猴年马月 呼牛作马 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 讳树数马 见鞍思马 鸠车竹马 金戈铁马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之马 脱缰之马 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天粟马角 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 舞刀跃马 五花杀马 文君司马 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 乌焉成马 问羊知马 洗兵牧马 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 香车宝马 鲜车健马 鲜车怒马 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 系马埋轮 下马威 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效犬马力 朽索驭马 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 鲜衣怒马 心猿意马 以渴服马 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一马平川 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 倚马七纸 饮马投钱 跃马弯弓 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 意马心猿 一马一鞍 跃马扬鞭 玉堂金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燕昭好马 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止戈散马
獐麇马鹿 招军买马 指鹿为马 指鹿作马 走马到任
阵马风樯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仗马寒蝉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竹马之交 走马章台 竹马之友 蛛丝马迹
马的歇后语,谚语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靠衣裳马靠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英雄汉,河中淹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马大哈。马后炮。马拉松。马前卒。马屁精。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not make him drink.
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