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怙恶不悛读音

2.成语“怙恶不悛”的“怙”和哪个字读音相同

3.怙恶不悛怎么读

怙恶不悛读音

怙恶不悛的读音及解释-怙恶不悛的读音怎么读音

怙恶不悛读音:hù è bù quān。

怙恶不悛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怙恶不悛(怙:坚持)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出处:语本《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各国同声其罪,视其悔祸之迟速,援赔偿兵费例,罚锾以分劳各国。若必怙恶不悛,然后共灭其国。

典故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

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

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

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说:“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

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不悛’,反而了表示诚意的使者。

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成语“怙恶不悛”的“怙”和哪个字读音相同

拼音:hù è bù quān

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例句: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宋史·王化基传》

怙恶不悛怎么读

怙恶不悛的读音是hùèbùquān。

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如果一开始作恶就及时遏制,不至于累积很多罪恶。如果坚持作恶,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1、怙恶不悛是一种恶,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的态度。这种行为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自己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

2、怙恶不悛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意味着一个人在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这样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而且也违背了人类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

3、怙恶不悛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它会让人们感到不安和不安全,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对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挑战。如果一个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那么他可能会继续犯罪,甚至会变得更加恶劣,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4、怙恶不悛也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它会让人们失去自尊和自信,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真正的认识和悔意。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个人社会形象的败坏,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

5、怙恶不悛被认为是一种恶,因为它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和人类基本价值观,同时也是一种危险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怙恶不悛的适用场景

1、法律领域:在法律领域中,怙恶不悛的人可能会不断犯罪,而且不会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后悔或改正。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他们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

2、社会道德:在社交场合或公共场所,如果有人怙恶不悛,可能会遭到他人的谴责或排斥。

3、个人交往:在个人交往中,如果一个人怙恶不悛,可能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人们通常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可能会带来麻烦或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