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时候,鸣金一定要收兵吗?对方呢

2.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需要敲击什么?

3.击鼓与鸣金是什么意思?

4.击鼓鸣金的解释

在古时候,鸣金一定要收兵吗?对方呢

击鼓鸣金的拼音-击鼓鸣金中的金指什么

一般来说鸣金是一定要收兵的,自古以来军法都明文规定鸣金不退兵要受重罚,鸣金不退兵者按军法没有不斩首的。

"鸣金"是我国收兵的代名词。收兵的信号不只是鸣金一种,而且鸣金通常是要配合旗、号来使用的,在战场上基层军官通过多种信号才能确认是否退兵的,比如白天配合狼烟、旗语等,而夜晚则可能通过吊竿灯等信号,而诸如鸣金、鸣镝、响箭、号炮甚至喊话等手段由于适应性比较好而得到广泛使用。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鸣金时金属敲击的声音频率比较能够引起人的注意,进而使鸣金成为了退兵的代名词。

而我方鸣金收兵对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是一起退兵还是举兵掩杀。退兵不一定都是突发情况,其实古代的一般战斗不一定都要分出胜负,我国古代的战争规模都比较大,局部战斗往往是一种试探,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型战役过程中就进行了大小不下几十场交战,双方只是互相试探消耗而已,我国古代交战通常双方将领都熟悉兵法,交战之初一般都有后续准备,战争小说中的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都是这样措施,能个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在我方退兵的时候出现以外情况。所以,是否追击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

“鸣金收兵”出自《荀子·议兵》,原文是:“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如果还想对古代战争了解多点建议你去看看古代的兵书战策,比如《六韬》《武经七书》等等。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需要敲击什么?

答案是选:B

古代指挥军队撤退,用敲钲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

古人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总是用击鼓,表示冲锋,以敲钲,表示收兵。

钲的声音是“当——当——当——”,特别清脆,凡是越清脆、尖利的声音,人们听起来,也就越容易辨别。

钲是用铜做的。汉代之前,人们把铜,也叫“金”,古书上经常说“赐金十斤”,其实大多数时候赐的是铜。习惯成自然,所以敲钲也叫“鸣金”。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来指挥战斗。“鸣金”中的“金”就是指军队中作战作信号用的乐器钲。钲,古代乐器,形似钟而狭长,上有柄,用铜制成。成语“鸣金收兵”本意为停止进攻。

钲,击奏体鸣乐器。钲是古代行军的乐器,也称“丁宁”,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钲的形体似铙,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鸣金收兵

击鼓与鸣金是什么意思?

远在2500年前,已有与行军关联的“金”和“鼓”。在《诗经·小雅》第三章有“钲人伐鼓”一句,古人行军时有“钲”(音征)和“鼓”。这句的意思就是:“掌管鸣钲和击鼓的官员(钲人),这时在击鼓。”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之一。《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曹刿论战》载长勺之战中,齐国、鲁国都是击鼓进攻。击鼓除用以鼓舞士兵进攻外,部队驻扎和行军时也通过鼓声发布号令。《文献通考·乐考十一》载:“军城及野营行军在外,日出没时挝鼓千槌,三百三十槌为一通;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首为一叠;三角三鼓而昏明毕。”这里击鼓是报时和警众。

“鸣金”就是“鸣钲”,并不是“鸣锣”。在《说文解字》上没有“锣”字。“锣”字出现很晚,是乐器。后世的“鸣锣开道”是指官府仪仗行进时,在前面敲锣使民众回避、让路,与军事无关。《说文解字》上说:“钲,似铃,柄年上下通。”段玉裁的注解中说它像铃,但没有舌,靠柄上下活动,撞击钲中心壳体,发出响声。也就是一种铙铃,或单个的串铃。在《诗》毛传中说:“钲以静之,鼓以动之。”现在用“鼓动”这个成语,也是从这里来的。击鼓前进,鸣钲止步。后来陈奂在《诗》毛传疏文上说,这“钲、鼓”主要用在演习作战上。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用号角、口令,当然比“钲、鼓”更有效了。

击鼓鸣金的解释

击鼓鸣金的解释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词语分解

击鼓的解释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鸣金的解释 敲锣,古代战争中收兵不战的信号鸣金收兵详细解释.敲击钲、铙等 金属 乐器。后多指敲锣。古代多用以表示军士进退的信号。《孔丛子·问军礼》:“加刑罚,戮於社主之前, 然后 鸣金振旅。”《 水浒传 》第五四回:“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