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虎苍蝇一网打尽:朱元璋铁腕治贪的做法靠谱不?

2.古代贪官连赈灾钱都贪,为什么没有一个贪官贪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3.明朝是怎么灭亡?具体原因是什么?

4.包拯为何深受百姓爱戴?

老虎苍蝇一网打尽:朱元璋铁腕治贪的做法靠谱不?

面对官官相护我该怎么办-官官相护老百姓怎么办

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朱元璋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在一手抓与民休息,一手抓屠杀功臣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猛治吏。朱元璋信奉:吾处乱世,不得不用重典。在武官不惜后,朱元璋在贪字上下足了工夫。

一是立法。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改设都察院后,马上出台的《大明律》明确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八十贯则处以绞刑。受财不枉法,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贪赃钞六十两以上官吏,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实草等酷刑。为了反腐惩贪,除了严刑峻法,朱元璋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明朝的县、卫附近许多地方都设有土地庙(不要误会,这里的土地庙绝对不是土地爷的福地),这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剥皮行刑的刑场,当时就叫皮场庙。假如你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乡村,你经常可以看到,剥下的腐败官员人皮,被填满杂草后,悬挂在官府公堂,以示警戒。官员在此办公,心惊肉跳。我们且看朱元璋的刑罚,除凌迟之外,还有裸置铁床,沃以沸汤;有铁刷,以铁帚扫去皮肉;有枭令,以钩钩脊悬之;有称竿,缚之竿杪,似半悬而称之;有抽肠,亦挂架上,以钩钩入谷道而出;有剥皮,剥贪吏之皮,置公座之侧,令代者见而儆惩。此外,还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去势等酷刑。

与此同时,为了杜绝当时的财务混乱现状,他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将汉字中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在进行钱粮等财务登记时改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这一举措对于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成为我国历史上金额大写字的首创。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将陌、阡二字改写为佰、仟,并在财务往来中一直沿用至今。

二是普法。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把很多 *** 处理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的案例,编成四本书,分别是《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他要求每家每户必须有一本《大诰》,目的是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大诰》公开颁布当年,朱元璋亲临午门为其造势,还亲自对群臣讲解《大明律诰》的 立法宗旨。在民间,朱元璋令人组织讲读大会,聘请专人讲授,万众聆听,当时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 *** 发动十九万人搞普法教育,可以说规模空前。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朱元璋煞费苦心颁布了一份反腐教材,叫做《醒贪简要录》,由 *** 统一出版,当成红头文件赐给官吏,每人一册。朱元璋亲自作序,他在序中写道:四民之中士最贵,民最苦,最苦者是什么哩?每当春耕之时,鸡鸣而起,驱牛柄犁而耕。禾苗即种,又要耕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等到秋收,交官之外,所剩无几,要是遇上水灾虫灾,则全家遑遑,毫无希望。今居官者不念民苦,甚至刻剥而虐待他们,真是太没有心肝了。今颁书于中外,望做官的懂得体恤吾民!在书中,朱元璋详细记载了大明帝国各级官吏的品级、俸禄,折合稻谷是多少,然后,再折合成平均亩产是多少,农民需种多少亩田才能产出,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七品县令月薪七点五石大米,年薪为九十石,需要七十多亩地、五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一千多里地。每次诛杀重大贪污犯,朱元璋都命令官员到刑场观斩,还要刑部将其罪行印发到各衙门,广为张贴,以示教育。

三是执法。朱元璋深知官场官官相护的道理,为了下言上达,他广开言路,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百姓若有冤屈,在地方 *** 无法讨回公道,就可击此鼓鸣冤、直接申诉,由他亲自审理。为此,朱元璋还打破只有朝廷大员才能早朝的规矩,规定所有的官员,不论品级、隶属,均可参加早朝,上殿倡言国事,如有隐情,还可申请单独召见。

为打消老百姓害怕遭到打击报复的顾虑,朱元璋准许百姓密封奏事,就是直接给他写密信。此外,他还广设检校,对各级司吏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即可随时举报,哪怕是深更半夜,朱元璋也会闻讯起来接见。因此,有的贪官晚上受贿,第二天早晨就有纪检委上门了,动作之神速,让人惊叹。这样,就连在远离京师的偏僻之地,郡县之贪官污吏也提心吊胆,不敢稍有松懈,日夜担心被人举报。

朱元璋深知,官员下乡往往会倚势欺人,趁机盘剥,即使官员本人廉洁清正,也会给百姓增加接待的负担,因此,朱元璋禁止官员擅自下乡扰民,凡擅自下乡扰民的官员,将其逮赴至京,斩首于市。朱元璋疾恶如仇,即使是亲属犯法,也一视同仁,绝不姑息。在他眼里,大明律法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既没有亲疏之别,也没有等级之分。

下面来看朱元璋上演的反腐三部曲。

一是在处理小案时,突出一个快字。

名案解析:朱亮祖案。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开国大将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朱是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他放纵军士胡作非为,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本来像朱亮祖这样的人是没人敢管的,但偏偏碰上了一个性格耿直的县令道同,此人是蒙古族,以至孝闻名。道同执法严明,严惩地痞恶霸。朱亮祖到广州后,很快与恶霸沆瀣一气,把广州搞得乌烟瘴气。番禺城中有一群流氓地痞,欺行霸市。有一天,道同布好眼线,一举将他们抓获,又从他们口中得知其为首者,一并抓来枷在大街上示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一些漏网之鱼找到朱亮祖,求他出面搭救。朱亮祖本身就是流氓,他对朱元璋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的,不敢把地方 *** 怎么样,就让人将道同召至府上,设酒食款待,席间委婉地请道同放人。以道同的脾气,自然不同意,他历数了这些人的罪恶,然后对朱亮祖说:大人以侯爵之尊,出镇南疆,应当抚慰百姓,除霸安民,不要受小人蛊惑。一席话将朱亮祖弄得哑口无言。

朱亮祖见道同一个七品县令竟然不买他的账,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第二天早晨,朱亮祖亲自带人砸开枷锁镣铐,将那些地痞恶霸抢走释放。老朱依然余怒难息,没过几天,他借地方官员拜见的机会,诬陷道同礼节不周,对其进行了严厉责打。朱亮祖有个罗姓爱妾,其兄弟天天带着一群恶奴在街上游荡,寻衅滋事,掠人田宅,抢 *** 女成了家常便饭。百姓告发罗氏兄弟的状纸堆满了道同的书案,一些人更是拦轿哭诉。道同十分棘手,知道只要自己一动手,朱亮祖便会出面干涉,但想到受害百姓,就决心再与朱亮祖斗一次。经过周密调查,道同秘密逮捕了罗氏兄弟,将其关入县衙,并派人严加看守,没想到朱亮祖这次更绝,直接调集军队冲进县衙将罗氏兄弟抢走了。道同仰天长叹,他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斗不过朱亮祖的,但已经没有退路了。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道同连夜写好奏章,派人秘密送往京城。不料,朱亮祖有个很聪明的幕僚,他说:按道同的脾气,他会冒上疏的。大人,不如先发制人。朱亮祖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弹劾道同傲慢无礼,立刻让人拟好奏章,派人快马送往南京。结果,朱亮祖的奏章率先送到朱元璋处,朱元璋非常吃惊,在奏章中加了目无官长的罪名,当即批了斩立决,派使者去广东执行。朱亮祖派人买通了使者,弃船登陆,乘六百里快马,昼夜兼程,迅速赶到广州,将道同斩首。几天后,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道同奏章字字血声声泪,朱元璋恍然大悟,方知受了朱亮祖的蒙蔽,于是,立刻派人追回诛杀道同的上谕,并调道同入京。但一切都晚了,使者回来称,道同已。朱元璋怎么想,都不大对劲儿,照常理推算,前道命令应当能够追回,他知道一定是朱亮祖从中作祟,便再次派人赴广东捉拿朱亮祖父子进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九月初三,朱亮祖父子被押到南京。朱元璋满脸怒气,朱亮祖双腿一软,就跪了下去,膝行向前,不住地以头撞地,请求宽恕。朱元璋怒火中烧,命武士对其进行鞭打。武士们早就从朱元璋的表情读出结果,于是,加重了鞭打力度,不一会儿,朱亮祖父子气绝身亡。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快刀斩乱麻的风格体现无疑。

二是在处理中案时,突出一个狠字。

名案解析:空印案。

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过程可表述为:当时朝廷规定,户部(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须每年审核各地方 *** 例行上报的财务报表,且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合,立即作废重报。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折腾,就便宜行事,在进京时携带多份盖好了本地公章的空白报表,以便在与户部反复核对数字后,即可重新填制。 308

而造成空印的原因是,当时的通信、交通工具还不发达,汽车、火车、飞机统统都没有。因此,远的省份来回一趟京城需要一二个月甚至数个月,且不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一旦报表数据有误或是稍有纰漏,又得从头再来。长此以往,各地财务部门苦不堪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就出了这个对各方都有利的空印招数,并为各方所默认接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头,朱元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个官员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的惊天大案。户部对地方 *** 报表的审核,是当时朝廷(朱皇帝)规定的制度。执行制度没有任何借口,必须无条件执行。制度执行中有困难、有弊端,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认定后方可变通,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否则即是违规,违规则必受惩罚。为此,朱元璋震怒了,下令将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一个府、一千多个县的主印官(一把手)共一千三百多人(其中包括监督不力者),不论清贪良莠全部处,副职以下官员打一百棍,充军流放。

古代贪官连赈灾钱都贪,为什么没有一个贪官贪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主要的原因还是贪官不敢拿将士的抚恤金,他们如果拿了这笔钱的话会他会麻烦,甚至可能会因为这笔钱得个杀头的罪名,所以说才不敢贪,而赈灾的钱他们只要不往上报,官官相护的话,还是有可能不被人发现的。

一、贪官喜欢欺负的是百姓

所谓贪官就是从通过自己的权利去拿到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而贪官最喜欢拿的就是老百姓的财产,因为百姓之间直接是受当地官员的控制,而且如果没有向上一级报告的渠道的话,那么百姓就没有翻身的地方,所以说哪怕只是一个县令,如果当地的居民没有任何报告的渠道,那么他也是这一个地方的土皇帝,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不敢去招惹的,只能够像羔羊一样任由他们宰割。

二、贪官只会欺软怕硬

贪官最喜欢是贪污老百姓的钱,因为老百姓软弱所以他们才敢下手,而阵亡的将士则就不一样了,他们每个人都是经过生般的磨练,而且数量众多,如果在军队中有与阵亡将领交往较好的人的话,他们之间的感情绝对是亲如兄弟一般的,连自己兄弟的抚恤金都被人贪污了,那么他肯定是宁也要把这个官员拉下马的。

三、将军在军队中的维护

为一个军队的将领,首先要有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自己的威望,才能够去统治好这一个军队,而能够快速增加自己威望的方式之一就是保护自己手底下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不被其他人偷走,如果一个普通的士兵知道自己的将领连自己阵亡后的抚恤金都保护不了那该有多么寒心啊,更不要提什么威望了,所以说贪官想要拿走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是非常难的。

明朝是怎么灭亡?具体原因是什么?

明朝的灭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明朝末期的崇祯帝软弱无能,虽然有改革之心,但是为人多疑,用人也是很怀疑,因此一些宦官就利用他的心理,杀掉了他身边的能臣,而在这之后,围绕在崇祯帝身边的也只是一些心存祸心的宦官和一些庸臣,也就是朝堂之上无可用之才。

一个君王只能依靠宦官和庸臣该是多么可悲,因此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崇祯帝带着满心的不甘却也只能在万岁山上自杀,因为他没有可用之人,身边的人他也保护不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爆发了很多的农民起义,这和当时的奸臣当道,宦官勾结,官官相护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民众都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没有一条路可走,只能走上起义的道路,可以看出朝廷逼迫农民该有多惨,剥削有多么残酷。这时的农民起义已经非常具有规模,明朝官兵是杀不完的,更何况在军营之中也有很多的压迫,官兵都不知道怎么办,百姓就更不知道怎么办了。他们没办法生产粮食,所以明朝的国库就会空虚。明朝国库空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和下西洋,耗费了非常多的财力和物力,却只是为了展示自己是天府之国。

明朝的科举制度也非常有问题,八股取士这种制度相当僵硬呆板,一点也没有明朝建立之初的蓬勃向上,当时的朱元璋是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才能让这个国家渐渐繁荣起来。但是明朝末年的权力机构已经非常臃肿,有太多的官员,国家养不起。

在农民起义爆发的同时,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他所占领的部落,此时正野心勃勃地想要占领明朝的土地,而李自成所领导的起义军也渐渐攻破了北京,最终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包拯为何深受百姓爱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包拯明断案。

古时候每一个案件的证据都很难收集,因此会出现很多的悬案,而且断案时官官相护,百姓很难得到真正的正义。

而包拯在当时正大光明,清廉为官,帮助百姓断了一件又一件的案子,还给百姓正义,大家自然爱戴保证,而且包拯在职期间一直选贤举能,处处为民,事迹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