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带给后人的精彩(2)

2.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军师,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和姜子牙你会选择哪个呢?

3.刘备在运筹帷幄远远逊于诸葛亮,但他在用人方面远远高于诸葛亮

4.中国千古第一智囊是谁

5.描写英雄的词语10个

6.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带给后人的精彩(2)

际遇风云的诸葛亮-际遇风云是什么生肖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李白被流放夜郎,在白帝城得知大赦的消息。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淋漓尽致地表达他重获自由的欣喜之情。就在李白到达这里500多年前。刘备兵败猇亭,退守白帝城,却是忧愤不已沮丧之极。

公元223年的春天,临终前的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你的才能远胜曹丕十倍,一定能安邦治国,完成我兴复汉室的愿望。你要辅佐刘禅,但 “如其不才” 你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人。刘备的托孤之言让诸葛亮泪如雨下。臣尽 “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 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承诺就这样最终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刘备后诸葛亮花了五年时间发展生产,恢复国力,重新与东吴结盟,平定南中的叛乱。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诸葛亮开始率领大军一次又一次翻越秦岭,向曹魏发起攻击,就是要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

当蜀汉大军集结汉中,准备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分兵五千,出子午谷,十日内便可直抵长安城下。诸葛亮则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他选择最远的一条线路,也就是出祁山,夺取陇右三郡,再相机进攻关中。结果因为马谡失守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许多人认为因为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诸葛亮失去了“北定中原饮马河洛” 最为有利的一次机会。也有人因此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说他 “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这样的说法,似乎更是印证了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的评价。

陈寿认为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个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很多论者据此分析,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比较欠缺。而五次北伐最终劳而无功则是明证。“奇谋为短”,是指欠缺出奇制胜的谋略。那么如果真如陈寿评价的那样,诸葛亮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个智计百出、稳操胜券的诸葛亮吗?那个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的主角,不是手摇羽毛扇的诸葛亮又是谁呢!

可以看出,这些经典的情节并非罗贯中凭空虚构的。三国之后,人们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在历代文人和民间艺人的共同作用下,赋予孔明的传奇色彩越来越浓重。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根据这些野史传闻特别是《三国志平话》的相关情节对史实进行移植或者是重构。即使纯粹虚构的情节,也编排得大致符合情理,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法,达到了美化和神化诸葛亮的艺术目的。

清代批评家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有三绝。其中他称诸葛亮为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是为智绝。毛宗岗把小说中的诸葛亮概括为智慧绝顶之人。既准确又深得人心。但是,离开小说,回归 历史 。诸葛亮还是那个靠锦囊妙计,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吗?诸葛亮的智慧又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公元207年,屯兵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结识了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孔明。二人见面,有一段精彩对话,后人称为“隆中对”或者”草庐对”。其中,诸葛亮清晰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并且制定出具体战略。那就是首先夺取荆州,再取益州,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待时机成熟,从荆、益两州分兵北伐,天下响应。“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历史 上,魏蜀吴三国鼎立,并非势均力敌。尤其是曹魏和蜀汉之间的实力对比相距甚远。曹魏占据的经济最为发达的中原地区,户籍人口超过440万。而蜀汉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只占据益州一地,户籍人口不足百万两国军力对比更是悬殊。既然如此,诸葛亮却始终坚持北伐的军事战略,其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就在诸葛亮去世三十多年后,有人对他屡次北伐却不能建功的原因依然不能释怀。当时,东吴一个名叫张俨的官员与晋臣袁准在洛阳有过一番讨论。 历史 上的这次对话非常有名,被后人称作七问七答。张俨问道 “以诸葛亮的杰出才能,为什么总是劳而无功?” 袁准回答 “诸葛亮以持重为本,而在军事上的应变,则非所长,故不敢用其短。”袁准说,诸葛亮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他屡次北伐最终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曹魏、蜀汉两国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袁准也说道了,蜀军的长处轻锐,但是缺乏良将。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反映的就是蜀汉的人才、军事力量、国力都要弱于曹魏。后世有论者认为,当时相对弱小的蜀汉应该闭关守险。如果坚守这样的方略,蜀汉不仅江山稳固,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同享太平。

诸葛亮屡次北伐,连年用兵的做法显然是穷兵黩武。将蜀汉本就不强的国力消耗殆尽。建兴5年即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在奏表的结尾,诸葛亮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就要告别陛下出师北伐,我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道奏表就是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如果我们要探究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机,《出师表》应该是最好的切入点。“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应该说这就是他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诸葛亮后半生一切活动的精神。

《后出师表》不仅因为有 “鞠躬尽瘁,而后已” 的名句而名垂青史,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在表中明确提出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的政治主张。也正是这种拥戴正统、匡复汉祚的春秋大义,高度契合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最高政治伦理以至于九百多年后南宋诗人陆游感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至今保存在南阳武侯祠中的《前后出师表》相传是抗金名将岳飞手书。公元1138年,岳飞在北上抗金途中夜宿武侯祠。那一晚秋雨绵绵,寒风萧萧岳飞夜不能寐。他起身掌灯,遍观祠内先贤文辞。当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心驰神往,泪如雨下。不禁挥笔抄写起来

南宋名臣文天祥抗元被俘,在押解北上途中,他难掩激愤之情,写下了《怀孔明》: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襟。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在他那首流传千古的《正气歌》中说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所说的正气是传统 社会 的道德基础。“时穷节乃见”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说,是文天祥将诸葛亮和《出师表》提升到中华民族灵魂的高度。

蜀汉政权与强大的曹魏、东吴对峙并立长达40年之久。如若褪去诸葛亮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的七彩光环,还原 历史 真实的话,他的政权稳固,民心所向的根源是什么?在这一方面,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又在哪里?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诸葛亮入蜀之后,革除了以往都江堰工程维修主要由民间自行承担的做法。专设堰官,并且成立一支1200人的巡堰队伍,将整个灌区的维护、浚修以及防洪监管一并纳入到国家管辖范围之内。公元223年9月。诸葛亮颁布了这样一道法令:按九里堤捍护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筑浚告尔居民,勿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这是中国治水史上第一部防洪律法。也是诸葛亮入蜀以来颁布的众多律法之一。“有犯治以严法”逐渐成为百姓与官员无不遵晓的国家意志。因此,张俨与袁准讨论诸葛亮治蜀得失的时候袁准称赞他“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总结诸葛亮平生功业时也有评价“行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史称称晋武帝。司马炎对诸葛亮向来钦佩。在向曾经追随诸葛亮北伐的谋臣樊建询问这位汉丞相治理国家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里时,樊建非常确定地回答,那就是“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当马谡违反军令,失守街亭。诸葛亮没有因为对马谡的栽培赏识而徇私枉法。不仅是“挥泪斩马谡”,而且上书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主动将街亭战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

临刑之前,马谡留下一封遗书。他说,“谡虽,无恨于黄壤也” ,我马谡虽无恨,虽无怨。秉公执法,绝无私念,惟有公正,才能做到赏罚分明。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东晋著名史家习凿齿由衷感叹“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自秦汉以来,没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善用法治。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个章回。刘备来到卧龙岗的诸葛草庐,抬头便见中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待不多时,孔明从睡梦中醒来。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罗贯中笔下的寥寥数语。一个仙风道骨儒雅自信的诸葛孔明就跃然纸上。不过,根据东晋人裴启的《语林》记述,诸葛亮的形象是“乘素舆著葛巾执白扇,指挥三军,众军皆随其进止。”与小说相比,真实 历史 中的诸葛亮显然要简单朴素得多。

早在《三国志》问世之前,陈寿就已经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表晋武帝司马炎时他说,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直到诸葛亮去世后,百姓还在追念他。至今梁益二州的百姓赞叹,追述他的话还能传到耳朵里。

1700多年,过去巴蜀大地还能时常看见白巾缠头的农人。如果追问缘由的话,很多人会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是为丞相诸葛亮戴孝,因此子孙相沿,直到今天。

成都武侯祠闻名天下。当人们慕名而至是才会发现,武侯祠大门上的匾额题字,却并非武侯祠,而是汉昭烈庙。本该具有一千七百多年 历史 的刘备庙,在百姓口中不知何年何月竟成了家喻户晓的武侯祠。民国年间,还有人为此赋诗:

门额大书昭烈庙,

世人都道武侯祠。

由来名位输功烈,

丞相功高百代思。

成都武侯祠实际上是一个君臣合祀的庙。“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诗人李白用鱼水的关系来形容刘备和诸葛亮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刘备礼贤下士的气度,诸葛亮一诺千金,士为知己者的气概,是无数后来者心向往之。君臣合祀也正是这种美好意愿最恰当的体现。

武侯祠西侧就是刘备的惠陵。这是诸葛亮亲自为刘备选择的风水宝地。中国历代帝王都把宫殿、陵墓的营建视为头等大事,而且往往极尽奢华。而在诸葛亮治下,蜀汉的惠陵成为中国封建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小者之一。

修建在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则更是朴素。因为诸葛亮在临终前曾遗命“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需器物”,诸葛亮在这里下葬之后,连坟垄都没有。据说是当地百姓自发捧土添坟,才有了这隆起的墓冢。三十年后曹魏镇西将军钟会在征蜀途中曾专程到诸葛亮墓前祭拜,并且下令任何人不得在此砍伐树木。这两株汉桂守护着武侯墓已经一千七百多年了,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花开时节,十里飘香。后人撰写的对联今天读起来依然令人动容“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公元234年的秋天,渭河之滨的五丈原,诸葛亮与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这里已经对峙长达百天。无论诸葛亮如何挑战。畏蜀如虎的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连年征战,事无巨细的操劳,诸葛亮终于倒下了,享年五十四岁。

倘若以成败而论,诸葛亮终究没能达成他的理想,使得后人为之扼腕叹息。但是,从27岁初出茅庐,近三十年励精图治,呕心沥血。诸葛亮不仅开创了蜀汉的 历史 ,也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他的人格和美德更是足以成为后人景仰的千秋楷模。故此,钱穆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理想人格的化身。他说有了一个诸葛亮,全部三国 历史 就光明了,一切都变成有色彩,有意义。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五百多年后,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扶助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事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他来到武侯祠为自己,也为后人,写下了一篇悲凉的千古绝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六年后诗人又辗转夔州,看到白帝城的先主庙与武侯祠毗邻而建相依相伴由此怀想二人君臣际遇同心一体终成三分霸业,感慨之余再留诗篇: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军师,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和姜子牙你会选择哪个呢?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为自己出谋划策、制定战略规划的军师,而得到一个“平天下”的军师简直就是万幸。

姜子牙、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都是拥有“王佐之才”人物,其实仔细看这四人都精通各家学说,可以说属于“杂家”。但是四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际遇都不同。

一、“百家宗师”姜子牙

姜子牙精通兵、法、道、纵横之术。商末周初,姜子牙出山辅佐周文王,被其尊为“太公望”,姜子牙让姬昌积善修德;对外联络对商纣不满的诸侯;对内修养民生,发展生产,暗地里操练兵马。使天下诸侯大半转向拥戴姬昌,周文王后继续辅佐周武王趁商军主力被拖在东夷出兵攻灭商朝,因功封为齐侯以稳定东方。

《淮南子》中记载有一个故事:周公与姜子牙曾经有对话,周公问:你怎么治理齐国?姜子牙表示要重用德望高有才能的人,周公说这样会有被取代的危险;姜子牙又问周公怎么治理鲁国?周公表示重用亲近宗亲,姜子牙说这样鲁国会很快弱小的。不管这故事怎样,后来鲁国确实越来越弱,受到各国欺压;而齐国却也被田氏取代。

姜子牙在齐国以法治国,任人唯才是举,为后来齐国称霸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鬼谷

相传鬼谷子叫王诩道号玄微子,是老学五派之一。开创鬼谷,善谋略,精通兵、法、道、纵横各家学说。最牛的老师,当代“大教育家”,可以说他是四人中唯一没有在朝堂留下什么建树却有超大名望的人,因为他有搅动天下风云的弟子,为秦连横戏耍山东六国的张仪;合纵六国使秦国十几年不敢东出的苏秦;为魏国开疆称霸的庞涓;打消魏国称霸野心,擒杀庞涓的齐国军师孙膑。个个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

三、“鞠躬尽瘁,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时史料等已经记载的比较详细了,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辅佐刘备,“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本来计划一步步的实现,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先是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被曹操孙权联军两面夹击最终战沙场,荆州也被两家瓜分。

而益州和汉中虽然有“沃野千里”之称,但是群山环绕,出川的道路地势险要,作为争霸天下的粮仓为荆州军提供后勤补给可以,但是以此称霸天下却略有不足。

而刘备为了夺回荆州进攻孙权,结果被陆逊诱敌深入火烧连营击败,自己也在白帝城。

此时的蜀国可以分为三派,最先跟随刘备的一派;荆州的为一派;再加上益州本土势力一派。一个小小的益州要被三派瓜分利益,也难怪益州派动不动就想着投降。也难怪诸葛亮要总览大权并刻意打压益州本土势力。据《三国志》记载:蜀国共有兵力十万三千人,而当时蜀国总共才九十余万户人口,也怪不得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说益州疲弊。

所以诸葛亮必须总揽大权,出兵北伐。既转移内部矛盾,又能配合东吴打乱魏国的发展节奏,拖延魏国发展步伐。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内政才能,和理财手段,以一州之力供养三派势力和十万大军的情况下还有余力北伐。

四、“赛诸葛”刘伯温

相对于其他三人,刘伯温所处的环境很尴尬。刘伯温不像李善长他们一样很早就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跟老朱时候,老朱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实力了,所以他没什么资历,还是在与陈友谅决战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才得到徐达等几个人的尊敬。

而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骨子里还是不自信。疑心病很重,你刘伯温跟个“神仙”一样,事事料敌于先,那我想些什么事情是不是都会被你给料到了。打天下的时候可以容忍这种情况,但是坐天下的时候就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而刘伯温在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被封了个御史中丞,属于谏臣,刘伯温有着读书人的清高,所以与朱元璋越走越远。可是打天下和坐天下时是不一样的,老朱又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搞的刘伯温很是胆战心惊,赶紧辞职走人。所以刘伯温的才干大多体现在打天下时,在内政方面没有多少事迹,属于四人中最纯粹的军师。

据上,很难说他们四人谁强谁弱,姜子牙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非常适合当宰相;鬼谷子因为没有怎么在朝堂走动,但是教出的徒弟个个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让他培养人才绝对是个很好的选择;诸葛亮因为内部和外部的恶劣环境,有打压益州势力,用人荆州派为先的举动;刘伯温是四人中唯一从战乱到大一统的人,他的经历是其他三人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他也是最难评价的,或者说最特殊的。

刘备在运筹帷幄远远逊于诸葛亮,但他在用人方面远远高于诸葛亮

这里是易中天先生讲解的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在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当中,诸葛亮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刘备呢?这个我们就要稍微地讲一下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尤其是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的。从陈寿的《三国志》那里我们得知,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有这样一个描述,陈寿在写《三国志》之前为诸葛亮编了一个文集,他把诸葛亮的文集上交给皇帝的时候写了一篇表文叫做《上诸葛亮集表》,在这个表文里面陈寿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诸葛亮是一个少年天才,也是一个帅哥,身高一米八四而且容貌甚伟,不仅仅是个子高,当时人都觉得他很特别。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个孤儿,从小跟着叔父诸葛玄生长成人,诸葛玄来到荆州以后诸葛亮也来到了荆州,住在隆中。诸葛亮到了隆中以后过的是一个耕读生活,所谓耕读生活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后来诸葛亮在自己的《出师表》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那么这句话,苟全性命、不求闻达恐怕是有点套话的意思,那你不求闻达你最后出山干什么呢?“躬耕于南阳”,这个事情看起来是真的,但是这个事情它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靠种地来谋生,但是根据诸葛亮的家世来看倒不至于是一个普通农民,因此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在当时也是一种雅兴,是一种雅事,后来我们看嵇康,嵇康是打铁的,你说他就是个铁匠吗?他不是,用现在的话说是玩儿酷。当然诸葛亮到底是谋生还是雅兴现在我们弄不清楚了,但是我可以肯定一条,不管是出于哪一个原因,诸葛亮种地的时候一定是分认真,因为诸葛亮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我非常敬佩他的,就是做事情一丝不苟,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他当了丞相以后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我怀疑这是他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读书却很马虎,《三国志》的说法是“观其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朋友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字字推敲,诸葛亮拿来一看,一目十行,观其大略,相当于后来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其实是会读书,观其大略就是能够掌握精髓,不求甚解就是善于抓住要害,这叫做会读书,而且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不是做学问的,读书就应该像诸葛亮和陶渊明说的那样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要去咬文嚼字,不要去抠那些很小很细的小问题,这正如一个要得天下的人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大气的人。

除了耕田和读书以外,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抱膝长啸,一个是好为梁父吟。“长啸”是什么呢?长啸我估计是种导引之术,就是一口气从丹田提上来,从喉管里发出去;那么“梁父吟”呢?梁父吟原来是一种葬歌,葬礼上唱的歌,是比较悲凉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一个身长八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山林之间,坐在一块石头上,两个手抱住自己的膝盖,望着那山林,一声长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我觉得在诸葛亮的啸和他的歌里面,体现了他博大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悲悯情怀,慷慨悲凉,它体现了诸葛亮对世事人生的深度关切。这就是典型的国士了,而且是无双国士,国士的特点是什么?我在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时候讲过: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在隐居隆中时,他读书交友、静观天下之变,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诸葛亮已经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的抱膝长啸里,易中天先生读出了诸葛亮悲天悯人的情怀,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会安心待在隆中,他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就能成就大事吗?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否有成就事业的能力和条件呢?

诸葛亮也有能力,他后来平治天下就是他能力的表现。那么他有条件没有呢?有。

第一,诸葛亮有一个好背景。诸葛亮祖上是做官的,他的祖父官还做得很大,他的父亲和叔叔也都担任过地方官,所以他是官宦人家,官宦子弟,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是知道一些的,官场里的关系他也是有一些的。

第二个,诸葛亮有一个关系网。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地区最大的豪族蔡讽的女儿,蔡讽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一个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他这个儿子叫蔡瑁,也是权重一时的人。也就是说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荆州地区重要的官员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所以这个关系网是很了不得的。而这件事情又有一段佳话,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这个人非常欣赏诸葛亮,有一天他就去找诸葛亮跟他说,孩子啊,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是非常有才华,你愿意娶她吗?诸葛亮说愿意啊,黄承彦马上回家就把他女儿装到车上送诸葛亮家里去了。这个事情它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说黄承彦的女儿不丑,黄承彦说家有丑女是谦词,中国人嘛,比方说儿子叫犬子,女儿就叫丑女,你不能当真啊,我家有犬子,说你儿子狗儿子啊,不能当这个真;另一种说法就说是考验一下诸葛亮,看你是重才重德还是重色,诸葛亮经受了考验,重德重才,还是娶了一个漂亮女孩回去了。但是我认为黄承彦的女儿恐怕是丑的,为什么呢?黄承彦是这样说的,他说:“身有丑女,黄头黑色,才堪匹配”,12个字,如果是谦词的话他不会说得这么具体,黄毛丫头,脸皮黑黑的,他不会说这么具体,这是一个证据;第二个证据就是当时这个事情在荆州地区、襄阳地区传为笑谈,最后老百姓还编了两句民谚,叫做“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就说挑老婆可别学诸葛亮,黄阿承他家那个嫁不出去的丑丫头被他娶回去了,所以看来是个丑丫头。

那么如果黄承彦的女儿真的是比较丑的,那么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呢?我们前面讲过,诸葛亮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有才有貌的一个大帅哥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姑娘呢?也有各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诸葛亮高风亮节,重德重才不重貌,不以貌取人,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相反,说诸葛亮看重的是黄承彦的这个关系网,因为黄承彦和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刘表用咱们北方话说叫担儿挑,是连襟,你要从政,你有这么一个关系是极为有利的。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呢?我们现在也不能把诸葛先生请来问问,而且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也不敢唐突古人妄下结论,请电视机跟前的观众朋友们自己判断。

第三个条件,就是诸葛亮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我们不妨称之为荆襄士人集团。就是荆州襄阳地区当时聚集了很多的名士,老一辈的有司马徽、庞德公,年轻的有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都是一时之选,都是人才,这些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而且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而且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会隆重地推出诸葛亮。我们知道刘备认识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集团介绍给刘备的,徐庶、司马徽、庞德公等等这些人都做了宣传推介工作,所以诸葛亮从政的条件非常之好。

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既然有如此之好的从政条件,为什么不出山呢?

*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其中最耀眼的星辰就是诸葛亮。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但有远大的志向,还有成就大业的背景和关系网,但是有一点令人不解,诸葛亮既然如此有条件和能力,那么他为什么隐而不出呢?诸葛亮到底在观望什么呢?

这就要弄清楚诸葛亮的志向,据说诸葛亮和他的几个年轻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你们几个如果从政至少也可以做到一个郡首,就是郡一级的官,大家说那你呢?诸葛亮笑而不言,只是笑,不回答,其实答案早都有了,《三国志》怎么说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什么人,名相,乐毅是什么人,名将,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惊天伟地。所以他的志向是非常大的,他这么大个志向他就必须给自己选个好老板。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的年代,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他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像曹操那样,自己打江山;第二种像周瑜那样,帮别人打江山;第三种就是像那些隐士一样,我谁也不帮在家待着。诸葛亮显然选择的是做一个贤相,做一个名将,做一个平治天下的定鼎之臣,所以他一定要给自己选个好老板。

那么诸葛亮放眼望去,这么多的公司,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老板,选哪个?最方便的是刘表,曹操和孙权他也在招揽人才,——刘备这个时候还没成气候——他决定都不选择,为什么呢?刘表太差、曹操太强、孙权空间太小。刘表的差我们以后再说,这里提一句,就是当时中原的时候中原很多的人才都跑到了荆州,刘表一个都不能用,这样一个根本不会用人的人诸葛亮很快地就把他pass了;曹操呢,曹操太强了,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自己就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诸葛亮过去了以后摆哪个位置啊;那么孙权呢,孙权这边也不行,孙权一文一武两个重臣一个张昭一个周瑜,跟孙家的关系非同一般,那叫升堂拜母,就是张昭和周瑜都是享受了升堂拜母待遇的,升堂拜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了孙权或者孙策,准确说是孙策了,到孙策家里请他们到后堂去拜见孙策的母亲,人了干儿子的,所以诸葛亮如果到了江东地位肯定在张昭和周瑜之下,甚至在鲁肃之下,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的。

因为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我到了这个老板那里,一要见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专用,这个他是很明确的。那么孙权这个地方显然是空间太小。因此对于他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将来能够成就霸业或者帝业的还不成气候的英雄,最好是能够成就帝业,就是将来能做皇帝,退一步不能成就帝业成就霸业,称霸一方也可以,但是现在要不成气候,是个候补皇帝。也就是说这个人要有志向,要有条件,但是志向不明显,甚至不明确,他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有欠缺,所以才需要我诸葛亮去帮助他。也就是说诸葛亮还要求自己到了这个集团以后有大显身手的空间和可能,他是要做事的。那么请大家想想,符合这个条件的是谁呢?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刘备。

*胸怀大志的诸葛亮,密切关注着时势和时局。经过一番对比,他决定既不选择拥有政治优势的曹操,也不选择文韬武略的孙权,而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刘备身上。诸葛亮的这一举动,成为他让人不解的最大谜团,因为此时的刘备还寄人篱下,依附于刘表,这样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为什么会吸引诸葛亮的目光,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呢?

我觉得刘备作为一个候补皇帝是很合格的,第一,他有帝王之分,就是他有成为一个皇帝的可能性,可能性在哪里呢?两点,第一,出身,刘备是刘氏宗室,是皇帝家族的人,当然他这个血缘关系已经非常淡薄了,甚至不大说得清楚,但是他亮出这个招牌以后大家都也还认了,而且细细排起来,当今圣上还得唤他一声叔,叫做刘皇叔,他是皇帝的叔叔呀,那么如果说这个皇帝不中用了,换他叔叔来当比换一个外姓人来当在当时还是要方便一些,说得过去一些,这是一条。第二条呢,刘备的形象好,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帝王之相,不像曹操,孙权形象也好的,这三个人当中形象最差的就是曹操,这也是曹操最后不敢称帝的原因之一,是个次要原因,但是也是个原因,我们今天当然主张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古人不这么看,古人他以貌取人,很讲究形象的。曹操这个人形象不好,望之不似人君,一看上去不像个皇帝样,这个不行,刘备像,孙权也像。

第二,刘备有帝王之志,就是他是想当皇帝的。刘备两个儿子叫什么呢?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什么呢?封禅是中国古代有德帝王祭奠泰山的仪式,这里面有两个条件,或者说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这个祭祀主体只能是皇帝,第二个,还不是一般的皇帝都可以,要有德之君,你无德还没有资格,第三个就是祭奠是要在泰山上做的。就是在泰山顶上祭天叫做“封”,在泰山脚下祭地叫做“禅”,合起来叫封禅,你刘备如果不相当皇帝你把儿子叫封禅干什么?那说明他想当皇帝。

第三点,刘备有帝王之术。刘备这个人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很远很远的后代了,我刚才说了这个血缘关系现在不大搞得清楚,但是这个人和汉高祖确实是很像,也是从小就好逸恶劳,吃喝玩乐,喜欢音乐、狗、马和女人,这个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在什么地方呢?不一样在于刘邦喜欢骂人,开口就骂,刘备不骂人,刘备没有看见过他骂人的记录,也就是说刘备比刘邦做人还要厚道,至少是看起来做人比刘邦厚道,所以他非常得人心。据说他担任平原相的时候他手下有一个老百姓瞧不起他,这个家伙凭什么给我当领导,就买通刺客去谋杀刘备,结果刺客来了以后,刘备按照他接待人才的那种方式又接到了这个刺客,和他一起喝酒,和他一起吃饭,和他一起玩儿,玩完以后刺客说我是来杀你的,不过我看你这个人这么好我不杀了,我告诉你是有人要杀你的。为什么这个刺客不杀他?就是因为刺客看到刘备在这样一个的年代表现确实很好,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当时一个是保卫地方,有别人打过来以后他保卫这个地方,第二个救济穷人,第三个就是所有的那些士人他也不管人家地位高、不管人家地位低,一律平等予以对待,只要对方是个士人,是个人才,他来了以后刘备一定是和他同桌吃饭,一起谈话,平起平坐,很得人心。

第四点,就是刘备有帝王之福。刘备是个有福气的人,在三国的三巨头当中,他和孙权两个都算有福气的。福气最大的是孙权,十八岁的时候就接手了一片现成的基业,他的父亲孙坚、他的哥哥孙策已经帮他把天下打下来了,留下一批忠心耿耿的辅佐他的人,张昭、周瑜啊都是非常忠诚的,而且在整个的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孙权基本上是用不着亲临第一线的,自然有人帮他打,福气最好。刘备他也算个有福气的,为什么说他有福气呢?他刚一出山就得到了关羽和张飞,我们知道不管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难得啊,人才为什么难得呢?因为一个最好的人才,我们要求他既忠诚又能干,而老板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忠诚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忠诚,很难找到又忠诚又能干的,这个刘备刚一出道就来俩,关羽和张飞真是又忠诚又能干,你说是不是福气?

但是他的命运又很坎坷,他的道路又很曲折,他奋斗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根据地,还是没有自己的队伍,还是成不了气候,还是要依附他人。据说有一次他和刘表两个人喝酒,然后中途他上了一趟厕所,回来以后就流泪,刘表说你为什么刘泪啊?刘备说,刚才我上厕所的时候低头看了一下,发现我的两条大腿都长出肥肉来了,我可是长期骑马打仗的人啊,我的腿上只能有肌肉,不能有赘肉,我就想起我现在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一事无成,所以悲从心来。确实是,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四十六岁了,你要知道古人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啊,我们现在46岁那叫正当年,古人三十六岁就要称老夫了,刘备觉得自己真是前途光明我看不见,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啊。

我们知道,刘备他之所以奋斗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成了气候,是两个原因。第一我们讲,他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气、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义,但缺什么呢 ——英雄之地,就是说他缺一个用武之地,这是他缺的第一条。第二,他有帝王之分、有帝王之志、有帝王之术、有帝王之福,他为什么没有成帝王呢——他缺一条成功之路。他这么多年都没有找到自己发展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而这两样东西这个时候都开始有了,因为诸葛亮来了,是诸葛亮让他得到了用武之地,是诸葛亮为他指出了成功之路,所以诸葛亮来到刘备的身边真是刘备的大幸,是曹操的大不幸。当然了,我们不可以夸大个人的作用,后来局势的发展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是诸葛亮一个人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一个人物的出现确实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这就是当时的刘备和诸葛亮,也就是说,刘备像什么呢?像一家正在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有一点资金,有一点经验,也有一点点产品,但是找不到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他缺一个CEO。诸葛亮像一个能干的职业经理人,他就是给人家做总经理的,他自己没有产业,他也不开公司,他需要找到一家好公司。所以这两个人后来见面以后那真是叫做一拍即合,如鱼得水,这才成就了他们这一段君臣际遇,千古流传的佳话。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俩谁找谁?按照《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刘备三顾茅庐,但是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是诸葛亮主动上门,那么我们就要问:究竟是刘备三顾茅庐呢,还是诸葛亮登门自荐呢?如果是刘备三顾茅庐,那么刘备是去了三次才见着,还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呢?

中国千古第一智囊是谁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的能人之士,例如神机妙算的大明朝军师刘基,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北宋佐国良臣赵普,智士能臣千古奇人的先秦范蠡等,当然我们最熟悉的三国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也是榜上有名。

10、蛟龙出头佐清智囊——范文程

范文程,初为大明生员,后努尔哈赤誓师南下,他沦身为奴。皇太极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见识。守遵化,突围力战,战功显著;行反间,功不可没;劝祥明军,乃得头功。后得皇太极重用,成肱股大臣。

谏言天下,计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抢百姓,乃收民心,废除增加田税,乃快民心,争取汉臣归顺、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为清朝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亚汉之张良,明之刘基。

9、遁迹空门和尚军师——明成祖功臣姚广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壮的历史中,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繁星,但超尘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积极用事,却极为少见,姚广孝就是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风云变幻,在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划兵变,指点江山,又是货真价实的军师。

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在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创业中勋功第一。

8、神机妙算天地间——大明朝军师刘基(刘伯温)

刘基,年青时即学识渊博,“通古今之变”。初时,效力元朝,后因不满其腐朽统治,从而走向反抗,为大明江山创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功勋。

他为官清正,一贯反对贪官污史,主张廉洁奉公。

他性格倔犟,不偎强权,不阿权贵,洁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这样神智过人的人也终难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终。

7、半部论语治理天下——北宋佐国良臣赵普

赵普,北宋佐国良臣,他以孝行感动赵匡胤,以对局势的锐敏观察和果敢应变,导演了黄袍加身的好戏。

他力劝太祖御驾亲征,迅速平定了众多割据政权。从唐末以来的乱世争纷中,他清醒地意识到藩镇之危和穷兵黩武带来的瘾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释兵权堪称最佳注脚。

史称赵普贵为国卿,亲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断大事。从其三落三起,长达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窥忠君佐国之道。

6、少志凌云 相知重臣——中唐谋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

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5、学富五车功盖孔明——东晋王猛

王猛,人称“赛诸葛”,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政治谋略家。东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王猛择主而事,辅苻坚据秦州趁势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枭视群雄,统一北方,堪称“常胜将军”。

在治国上,独展长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

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岁便撒手人间寰。

4、谋取天下如烹小鲜——兴汉三杰之首张良

张良,本韩国壮士,身负家国沦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复故国河山。因其仗义任侠,虚心上进,因而先得优越性世兵法,后广交志士豪杰,并与刘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乱时刻,张良投靠刘邦,可谓目光高远。

张良善谋大计,不为假象所迷。鸿门宴上巧妙策划,进退有据,让项羽无可奈何,刘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间小计,便令项王军臣相疑阵脚自乱。末了,又以奇兵突袭,垓下一战而天下。

3、羽扇纶巾智多巨星——蜀汉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古今中外,闻名遐迩。他是军事战略家,运筹惟帷幄,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无不闪其智慧的光辉。

诸葛亮,又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刘备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献。

2、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杰出谋略家,罕见的智士能臣。初,越王执意伐吴,未听范蠡劝阻,险些丧命。吴国三年,范蠡伴君处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尝便献忠,为范蠡计谋,才保越王不。事君复国兴越,苦身深谋二十年,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仇。

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时,看破“兔狗烹”之局,毅然辞国相、大将军之官,退隐东海之滨,治产业,力经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贾,名扬天下,令同代人望尘莫及,也叫后人难继项背。

范蠡,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精通,于从政,于从商,总是得心应手,堪称千古奇人。

1、百家宗师 千古武圣——军师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僚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这就是被后人奉为神祗的历史巨人—姜子牙。

他追往古而知来今,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为文王、武王之师,倾商立周,兴周盛齐,救民于水火,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堪称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这些能人之士都是中国古代的智囊,他们的才慧非比常人,对于这些智囊我们也只有膜拜了。

描写英雄的词语10个

1.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十个以上

霸王别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盖世英雄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豪言壮语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横槊赋诗 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巾帼英雄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乱世英雄 乱世: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无名英雄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一世之雄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英雄所见略同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英雄入彀 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英雄辈出 英雄层出不穷。

才广妨身 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飞龙乘云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巾国英雄 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

磊落轶荡 轶荡:旷达。心胸坦白,行为无所拘忌。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轶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以度外待之。”

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英雄本色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2.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不少于10个

崭露头角、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一鸣惊人、鹤立鸡群、威风凛凛、彪形大汉、五大三粗、顶天立地、一表人才。

一、崭露头角白话释义: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朝代:唐作者:韩愈出处:·《昌黎集·卷三十二·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翻译:虽然少年;已经从成年人;能够考中进士;特别高峻看到头角二、出类拔萃白话释义: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

拔:超出。萃(cuì):草丛生的样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朝代:春秋作者:孟子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翻译:圣人之于民;也一样;出于其类;超出了其聚集三、名列前茅白话释义:指名次列在前面。

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朝代:东周鲁国作者:左丘明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翻译:前茅已毫无忧虑四、一鸣惊人白话释义:意思是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朝代:西汉作者:史学家司马迁出处:《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翻译: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五、鹤立鸡群白话释义: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朝代:南朝·宋作者:刘义庆出处:·《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翻译: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嵇绍)突出如野鹤的在鸡群六、威风凛凛白话释义: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朝代:元作者:费唐臣出处:·《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翻译:看到像现在御台威风凛凛;竟敢向翰林院文化融会贯通。七、彪形大汉白话释义: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

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朝代:清作者:·吴趼人出处:《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翻译:两人都是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浓眉毛宽额头;燕的下巴虎的腮帮八、五大三粗白话释义: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这个~的青年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朝代:近代作者:梁斌出处:《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九、顶天立地白话释义: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朝代:宋作者:·释普济出处:《五灯会元·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翻译:你们所有人;个个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十、一表人才白话释义:形容人相貌英俊,风度潇洒。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出处:·《望江亭》:“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去?”翻译:夫人,放着你这一代表人物;哪怕没有符合你心意的的男人。嫁给一个试试吧。

3.十个描写英雄的词语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4.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10个和意思

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英姿焕发;奋不顾身;顶天立地;赴汤蹈火;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慷慨就义;大智大勇;力挽狂澜;光明磊落;身先士卒;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勇往直前;视如归;坚贞不屈 ;无所畏惧;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正气凛然;雄才大略;雄心壮志;文韬武略;志在四方;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德高行远。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1,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2,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中国 *** 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 *** 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置之度外的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表现出了一个 *** 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

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示众”。8月2日,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5.10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败也萧何--萧何

马革裹尸--马援

不入虎穴气吞山河

英伟不凡

功名盖世

气壮山河

英姿勃发

笑傲天涯 万夫不当

气冲牛斗 三过其门而不入--夏禹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斩六将--关羽

刮骨去毒--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东山再起--谢安

击楫中流--祖逖

长风破浪--宗悫

尽忠报国--岳飞

气冲霄汉

气宇轩昂

雄姿英发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虎背熊腰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技艺超群

龙驹凤雏

虎背熊腰

大义凛然

宁不屈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智勇双全

横扫天下

扫清四海

鼎定天下

这些行不,只欠东风--诸葛亮

过五关绞尽脑汁啊,焉得虎子--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

坚壁清野--荀彧

赤膊上阵--许褚

三顾茅庐--刘备

欲擒故纵--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

6.10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舍生取义,披荆斩棘,一马当先,正气凛然,奋不顾身,奋勇当先,身先士卒,坚贞不屈,挺身而出,战无不胜,赴汤蹈火,视如归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盖世无双 雄才大略 雄心壮志 文韬武略 大义凛然 智勇双全 神通广大 劫富济贫 天下无敌 百战不殆 百步穿杨 千锤百炼 志在四方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德高行远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血气方刚 不屈不挠 舍身取义 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宇轩昂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身先士卒 智勇双全 勇往直前 视如归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三过其门而不入--夏禹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

7.十个描写英雄的词语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8.谁能告诉10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舍生取义 披荆斩棘 一马当先 正气凛然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身先士卒 坚贞不屈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赴汤蹈火 视如归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盖世无双 雄才大略 雄心壮志 文韬武略 大义凛然 智勇双全 神通广大 劫富济贫 天下无敌 百战不殆 百步穿杨 千锤百炼 志在四方 高瞻远瞩 深谋远虑 德高行远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血气方刚 不屈不挠 舍身取义 一身正气 刚正不阿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宇轩昂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身先士卒 智勇双全 勇往直前 视如归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昂首阔步 昂首挺胸 百战百胜 碧血丹心 百炼成钢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鼎立天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光明磊落 急中生智 化险为夷 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赴汤蹈火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堂堂正正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面不改色 宁不屈 身先士卒 挺身而出 威震天下 骁勇善战 仰不愧天 一身正气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永垂不朽 永世其芳 勇冠三军 战无不胜 镇定自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三过其门而不入--夏禹 图穷匕见--荆轲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人```列出十位,排座次,说理由,再每个人配一段 一二百字 的简介

十、项羽:

项籍,字羽,中国古代第一猛将,司马迁《史记》中为十二本纪之一,成为中国正史以非帝王身份入本纪的第一人。

项羽少有大志,力能举鼎,自言:“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又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京剧《辕门射戟》中,吕布有一段摇板转二六的唱段,第一句是“将军休要逞刚强,刚强怎比楚霸王。”可见连吕布都敬畏项羽。他仅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事,后拥兵数十万,号称“西楚霸王”,先灭秦,后与刘邦争天下,败于九里山前,终于乌江自刎,却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可称得上既有英雄之气,又有儿女深情,算得上风流人物

九、李牧

他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李牧是赵国人,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经典战例~

八、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建立了影响至今的中央集权体制。铁腕的始皇征民纳税,大兴水利土木。他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与文字。强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国以"秦"()来称呼中国。他是中国第一位声誉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六、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五、

是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连头号鸦片贩子英国商人在如此清廉的钦差大臣面前,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手从来没有被贿赂玷污。在中国政治家中,这种情形是闻所未闻的。”

官场40载,行迹踏遍14省,统兵40万,到头来仍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正如晚年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所述:“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实在令人可钦、可佩!所有这些,正如他故居厅堂悬挂的那幅亲笔所书的格言所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四、李白

也该有个文学界的风流人物了~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凛然傲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文人志士。他的诗歌的豪放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三、岳飞

契丹人有句老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此话印证了女真人战斗力的强大。但如此的神话却被一个叫岳飞的中国人打破了。谁说女真满万不可战,十万金军照样在岳家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而且还是女真人最擅长的野战,而且岳家军每次的参战兵力还远远少于女真人。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岳飞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抗战的,今天的人更难想象,堰城大战两万岳家军击败女真人精锐的辉煌是怎样书写出来的。那是中国人勇敢反抗外来侵略的铮铮铁骨,那是中国人在忍受了近百年异族欺压后发出的强国之音!金朝大将金兀术感叹“从军二十年,未遇如此之劲旅也。”女真人更是在民歌里悲哀的唱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二、孔子

孔子是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的一个诸侯国里。他希望当时分裂的中国能重视出现统一强大的中央权力,主张上层阶级以礼、仁政、德行来维持统治,全体人应遵从忠于天子、孝顺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条,妇女应对丈夫忠贞服从。但他未能把他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后七百年,汉武帝正式把他的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公元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半人半神的圣人。这种习俗沿袭约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国传统的象征。他的思想对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相当影响。孔子思想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也有过重大影响。

一、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之一,中国创建人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建国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的职务,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表现,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付的政治家!在职期间日理万机,勤俭朴素,鞠躬尽瘁,而后已,他后没有任何的存款,也没有留下一子半女,甚至连骨灰都撒入大海,这样的廉洁是无人能比的,可以说他为中国人民奉献了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忠诚、甚至是他的生命,风流人物第一名,除了总理还能有谁?

2)一两个历史人物,他们有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他们的那些品质值得学习.

要说感人和值得学习,左光斗和史可法当之无愧

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左光斗是非常有名望的大臣,他正直敢谏,又很清廉,很受重用。而且他很有知人之智,提拔和栽培了出身贫寒的士子史可法。

当时,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见史可法,勉励了一番,又把他带到后堂,见过左夫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没有才能。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全靠这个小伙子了。”

打那以后,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里贫穷,左光斗要他住进官府,亲自指点他读书。

左光斗和他的朋友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是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一个很坏的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干尽了坏事。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阉音yān,指太监)。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这一来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是东林党,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牢门外转来转去,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史可法听说左光斗被折磨得快要了,不顾自己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去向狱卒苦苦哀求,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狱卒终于被史可法的诚意感动了,想办法给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当天晚上,史可法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穿着草鞋,背着竹筐,手拿长铲,由狱卒带领着进了牢监。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经被烧得认不清,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来。史可法见了,一阵心酸,走近前去,跪了下来,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断地抽泣。

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但是他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来了。他举起手,用尽力气拨开眼皮,愤怒的眼光像要喷出火来。他骂着说:“蠢才!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来干什么!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还不顾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靠谁干?”

史可法还是抽泣着没完。左光斗狠狠地说:“再不走,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

史可法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史可法又花了一笔钱买通狱卒,把左光斗的尸体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

有其师必有其徒,史可法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成为一名忠诚正直的臣子,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史可法守扬州的故事

明朝末年,清兵南下,史可法主动要求到前方去统率军队。

史可法在南方将士中威信高,他到了扬州,做了督师,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爱戴。大年夜,史可法把将士都打发去休息,独自留在官府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劳,把值班的厨子叫了来,要点酒菜。

厨子回报说:“遵照您的命令,今天厨房里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的菜一点也没有了。”

史可法说:“那就拿点盐和酱下酒吧。”

厨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着几案喝起酒来。史可法的酒量本来很大,来到扬州督师后,就戒酒了。这一天,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点。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国难临头,又想到朝廷这样腐败,心里愁闷,边喝酒边掉热泪,不知不觉多喝了几盅,带着几分醉意伏在几案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清早,扬州文武官员依照惯例到督师衙门议事,只见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大家不禁奇怪,因为督师平常都是起得极早的。后来,有个兵士出来,告诉大家说:“督师昨晚喝了酒,还没醒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说:“督师平日操劳过度,昨夜睡得这么好,真是难得的事。大家别去惊动他,让他再好好休息一会吧。”他还把打更的人找来,要他重复打四更的鼓(打四更鼓,表示天还没亮)。

史可法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侧耳一听,打更人还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叫了进来说:“是谁在那里乱打更鼓,违反我的军令。”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话说了,史可法才没话说,赶快接见官员,处理公事。

打那天起,史可法下决心不再喝酒了。

没多久,清军在多铎带领下,大举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抵抗,打了一些胜仗。可是南明政权内部却起了内讧。驻守武昌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为了跟马士英争权,起兵进攻南京。马士英害怕得要命,急忙将江北四镇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还用弘光帝名义要史可法带兵回南京保护他。

史可法明知道清军压境,不该离开。但是为了平息内争,不得不带兵回南京,刚过长江,知道左良玉已经兵败。他急忙回江北,清兵已经逼近扬州。

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领集中到扬州守卫。但是过了几天,竟没有一个发兵来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清军到了扬州城下,多铎先派人到城里向史可法劝降,一连派了五个人,都被史可法拒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

扬州城危急万分,城里一些胆小的将领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个总兵和一个监军背着史可法,带着本部人马,出城向清军投降。这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员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抵抗清兵,并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务。

他分析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西门。将士们见史可法坚定沉着,都很感动,表示一定要和督师一起,誓抵抗。

多铎命令清兵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奋勇作战,把清兵的进攻一次次打回去。清兵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势越来越危急了。

多铎下了狠心,开始用大炮攻城。他探听到西门防守最严,又是史可法亲自防守,就下令炮手专向西北角轰击。炮弹一颗颗在西门口落下来,城墙渐渐塌下,终于被轰开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挥军民堵缺口,大批清军已经蜂拥着冲进城来。史可法眼看城已经没法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抹。随从的将领们抢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夺了下来。史可法还不愿走,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小东门。这时候,有一批清兵过来,看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员的装束,就吆喝着问他是谁。

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我吧!”

公元1645年四月,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

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竟灭绝人性地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才结束。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大屠杀之后,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进城寻找史可法的遗体。因为尸体太多,天热又都腐烂了,怎么也认不出来,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袍子和用过的笏板,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这就是到现在还保存的史可法“衣冠墓”。

3)古代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找一些古代风流人物的诗文,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

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曹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绝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