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生灵涂炭的意思

2.生灵涂炭啥意思

3.生灵涂炭解释和意思

4.生灵涂炭什么意思

成语生灵涂炭的意思

生灵涂炭的涂什么意思-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的意思是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人民。涂炭:泥淖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处境。出自《尚书·仲虺之诰》。

生灵涂炭的意思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涂炭:烂泥和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也指生物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形容人民处于极端苦难的境地。不能使用在指自然灾难方面。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造句:有些国家内战连年,当然免不了生灵涂炭,民怨四起。

反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出处

《晋书·谯纵传》:“遂使生灵涂炭;神器流离;邦国轸麦秀之哀;宫庙兴黍离之痛。”

《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生灵涂炭啥意思

生灵:指老百姓。涂炭:泥沼和炭火,比喻处境困苦。百姓陷入泥沼,坠入火坑。形容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境地之中。也作“生民涂炭”。

生灵涂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尚书·仲虺之诰》。“生灵涂炭”的原义是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贬义。

十六国时期,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了东晋的一小部分土地。但是,由于连年用兵,百姓负担沉重,加深了境内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建元19年(公元383年)苻坚征调90万大军攻伐东晋。

结果在淝水大败,使国家元气严重受损,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两年后,前秦受到后燕和后秦的攻伐,都城长安被困。苻坚被迫退到五将山,不久被后秦王姚苌的军队活捉,囚禁在一个寺庙里。姚苌威逼苻坚交出玉玺,苻坚不仅坚决拒绝,而且痛骂姚苌。

于是姚苌下令处了苻坚。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苻坚的儿子苻丕,并拥立他即皇帝位。第二年,苻丕大封群臣,王永被加封为左丞相。王永就任后,写了一篇檄文(一种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号召前秦在各地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

讨伐后秦的首领姚苌和后燕的首领慕容垂。檄文中写道:“先帝不幸在贼人控制的地方被害,京师长安成为敌人的巢穴,国家凋败,百姓生活在泥沼、炭火之中,痛苦不堪。各地文武官员见到本檄文后,要马上派兵马前来会师,准备作战。”

生灵涂炭解释和意思

生灵涂炭的原义是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一、生灵涂炭的含义

生灵涂炭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残酷场景。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生灵指的是人民,涂炭则是指被火焚烧的土地。因此,生灵涂炭就是形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极度困苦。

二、生灵涂炭的历史背景

生灵涂炭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民之无主也,如草木之无根也,虽有智者无所用之,其生也何恃哉?此之谓生灵涂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君主的人民就像没有根的草木,即使有智慧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生灵涂炭。

三、生灵涂炭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很少发生,但是“生灵涂炭”这个词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冲突都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同时,这个词语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生灵涂炭的造句

1、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2、洪水过后,整个村庄一片狼藉,生灵涂炭。

3、这场疫情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生灵涂炭。

4、战争让这个国家的人民饱受苦难,生灵涂炭。

5、地震过后,灾区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

6、那场火灾让整个工厂化为灰烬,生灵涂炭。

7、这场经济危机让许多人失业,生灵涂炭。

8、这场瘟疫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生灵涂炭。

9、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生灵涂炭。

10、这场自然灾害让整个地区陷入困境,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什么意思

意思: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拼音:生灵涂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

出处:《晋书·谯纵传》:“遂使生灵涂炭;神器流离;邦国轸麦秀之哀;宫庙兴黍离之痛。”

语法:“生灵涂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人民生活于极端艰苦的困境。

近义词:

一、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殍,人饿后的尸体。到处是饿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亡的悲惨景象。

引证: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三国演义》:“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例句: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二、十室九空 [shí shì jiǔ kōng]

释义: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引证:~,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十四·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