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中考冲刺文言文总结

2.24篇中考文言文课内内容理解

3.让,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我要啦,落下了残疾,落字拼音怎么读

4.找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较简单的文言文

5.响遏行云的主要内容

语文中考冲刺文言文总结

响遏行云全文-响遏行云阅读理解答案

1. 中考语文必考19篇文言文的总结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编辑本段](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薛谭乃射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编辑本段](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编辑本段](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编辑本段](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

2. 语文考试总结200字

语文考试总结这次考试考了91分,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一是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二是准备不充分。我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没有引起重视,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三是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失败了怎么办?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

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期中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

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3.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重点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天津市的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查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中考考纲规定,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来自课外,这在心理上给学生是一种压力,导致做题时紧张,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得分不高。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文言文的材料虽然来自课外,但它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如文言实词的考查均在课本中出现过,虚词的考查也规定了一定的数量。

所以可以这么说,要做好中考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我们学生能对课内的文言文有了较好的掌握,有迁移能力,那么,就可以说,中考文言文阅读无非是对课本内文言文的考查。鉴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实际的文言文复习中,采取了“一读二看三迁移”的复习方法,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减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当然,这三个步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所谓“一读”,就是整体阅读所考查的文言文语段,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由于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有情节有人物的文言文,就可以减少一定的数量,可以说是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迁移,如“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我们 就可以进行迁移,句子中的“甚”在我们课本中也出现过,如“可爱者甚蕃”;又如“晦”在“晦明变化者,山间之四时”也有出现,整篇文章通过这样一迁移,我们就能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二看”是指在读完以后,还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就不妨到题目中去寻找一些信息,所以,我们的看就是看题目。

在题目中寻找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信息。当然,在题目中发现了这样的词语,我们同样是需要进行迁移的。

“三迁移”指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运用课内的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题目,可以说是迁移的汇总。 能否做好文言文语段,关键在于能否了解文章的内容,只要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那么中考文言文阅读也并非是高深莫测的。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

4.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战争治国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本文借论述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失利,深入论证“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2,《曹刿论战》 《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出师表》 诸葛亮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

本文说理从一般到个别,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于安乐”的主张。

二,写景抒怀篇

1,《三峡》 郦道元

通过对三峡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

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岳阳楼记》 范仲淹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醉翁亭记》 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借月夜赏景,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累,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

7,《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作者通过写众山之小,侧面烘托了西山之高,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消极遁世”的情趣。

三,托物言志篇

1,《陋室铭》 刘禹锡

本文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或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2,《爱莲说》 周敦颐

本文借助莲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恶浊世风。

3,《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阐明事理篇

1,《墨池记》 曾巩

本文由物及人,由人及理,阐明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勤奋;要想具有高尚的品德,更要努力培养。

2,《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热情鼓励马君则要刻苦读书,意在说明:“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五,其他篇

1,《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本文是苏辙19岁考中进士后写给当朝大臣韩琦的一封信,阐明了为文与养气的关系,以独到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才华,主旨在于期望韩琦的接见,得到重视与提携。

2,《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全文笔锋含蓄,言辞委婉,谈古论今,名送实留。作者韩愈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藩镇割据,面对怀才不遇的董生,既表达了同情鼓励之意,又寄予了接受规劝、免去河北、报效朝廷的期望。

3,《论语》六则

孔子的这六则言论分别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等篇,主要是谈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5. 语文中考总结

中考过去了,回顾那一段备考的日子,我只能说,我们 中学初三语文老师与全区所有的初三语文教师一样,相当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了。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中考语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成绩已成过去。

中考,留给我们的只有反思,这一年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复习备考工作的。一、全体初三语文备课组教师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以教研促教学,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是中考成功的保证。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组有四位老师,其中有两位是从初一跟上来的,对这届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了解,有一位是初二接手的,有一位是初三接手的。在这个团体当中,有第一次教初三的年轻老师,有相对有些教毕业班经验的老师,大家团结协作,从上初三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想方设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并把中考意识贯穿在平日的教学中,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中考复习工作是中考成功的关键。好比是万米长跑,总复习便是最后的百米冲刺阶段,尤为关键。

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如何梳理、巩固初中三年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并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中考能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在总复习阶段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1、注意导向,紧跟最新中考方向,制定好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详实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复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保证复习落到实处。

在总复习全面展开之前,我们全体语文备课组的老师都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及《中考指南》中的考试说明,根据最新中考趋向,再借鉴上一届的宝贵经验,讨论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复习内容、复习方法、所用课时、选用资料、批改、反馈要求等项一一明确,并将计划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便于参照执行。复习内容所用课时总110复习方法选用资料批改反馈字音字形字义6逐册复习、听写、练习;困难生再参加字词竞赛。

《中考指南》及补充部分资料 及时批改 及时反馈常用标点符号2依据八下附录介绍常用标点符号用法;配套练习巩固;补缺。《中考指南》及补充部分资料修改病句3结合病例介绍常见病句类型;配套练习巩固;针对薄弱环节再加强。

《中考指南》及补充部分资料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运用3介绍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配套练习巩固;针对薄弱环节再加强。《中考指南》及《中考导航》部分题目诗文名句默写4逐册复习、默写,困难生再参加古诗文名句默写比赛《中考指南》及补充部分资料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结合具体题目介绍常见题型及解题原则;配套练习;针对薄弱环节再加强。

《中考指南》及《中考导航》部分题目诗歌鉴赏6明确23首鉴赏对象,平均每课时4首;先介绍一般的鉴赏角度及方法;再结合具体诗歌复习鉴赏点。《中考指南》《中考导航》部分题目及补充部分资料文言文阅读20在考试范围内逐课复习;归类、对比、延伸;练习、补缺。

《中考指南》《中考导航》部分题目及补充部分资料现代文阅读24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各用6课时;改,针对问题加强;注重阅读理解的指导,强调读懂是前提。《中考指南》《中考导航》部分题目写作14通过写作寻找问题,针对问题分层次指导。

通过自我作文升格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中考指南》及补充部分资料机动10 综合模拟15 《中考导航》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语文学科整体水平的保证,因而在复习中注重集思广益,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我们复习中的每一板块的每一项内容都由备课组的老师轮流负责。

负责老师必须于该周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担当备课主讲者,组织大家一同研讨相关内容的复习要点、难点,分析复习方法、策略。如此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将复习内容研究透彻。

集体备课还能让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讨解决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把握正确方向,避免走弯路,少做无用功。3、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讲、练、测结合,注重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拓展延伸,夯实各板块内容的复习。

(1)古诗文这是我们复习的重头戏,大约一册书的古诗文花一周的时间进行复习,共用六周时间。这部分内容就考课内篇目,所以我们狠抓文本,夯实基础,侧重记诵、积累,同时注意拓展、延伸。

取得这一板块的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取得了中考的胜利。这部分内容将以古诗文的名句积累、诗歌赏析和文言语段的阅读的形式考查学生,约占24分。

古诗文的名句积累,除了要狠抓落实上下句的直接默写,还加强对诗文的理解和运用,注重理解分析式和拓展迁移式这两种题型的考查。针对文言语段的阅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课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句式、句读、文段内容及写法特点等内容的复习,同时注重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注重拓展延伸,将文段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每册相关内容由一位教师负责,相关教师于集体备课时间担当主讲者,归结本册复习的重点、难点,同时负责出一份练习卷和一份测试卷。练习卷涵盖每一篇课文,测试卷抓重点,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

6. 求一篇语文试卷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

24篇中考文言文课内内容理解

1. 中考二十四篇文言文有哪些

伤仲永 王安石

孙权劝学 司马光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公输 墨子

口技 林嗣环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马说 韩愈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论语19则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三峡 郦道元

出师表 诸葛亮

2. 中考课内文言文的十六篇都是什么题目

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

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

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四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第五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

3. 中考复习哪22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2.《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于安乐

3.曹刿论战 左传

4.出师表 诸葛亮

5.岳阳楼记 范仲淹

6.醉翁亭记 欧阳修

7.与朱元思书 吴均

8.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9.《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

10.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11.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3.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14.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15.饮酒 (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16.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9.己亥杂诗 龚自珍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21.赤壁 杜牧

22.过零丁洋 文天祥

2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4.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25.使至塞上 王维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木兰诗 乐府民歌

29.观沧海 曹操

30.次北固山下 王湾

3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33.月下独酌 李白

3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5.雁门太守行 李贺

36.卜算子?咏梅 陆游

37.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3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4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4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4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46.长歌行 汉乐府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48.黄鹤楼 崔颢

49.秋词 刘禹锡

5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51.竹里馆 王维

52.滁州西涧 韦应物

53.约客 赵师秀

54.论诗 赵翼

55.过故人庄 孟浩然

56.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57.夜雨寄北 李商隐

5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5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60.观书有感 朱熹

包括古诗词

4. 课内文言文一般考察哪些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六至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中考时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到高分,就必须围绕以上知识点狠下功夫.

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考点一:重点字词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设计考题,要求考生准确进行解释.

考点二:文言句式

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设计考题,或填空,或判断,或翻译.

考点三:句子翻译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中心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一般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中的人物设题,要求考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考点六:感悟作者的情感

品味文章观点哲理

这类题目主要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中.

5. 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365在线答疑网老师”帮你解答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6.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200字左右)24篇左右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义: ③食不给 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

7. 中考语文主要内容

语文中考内容

1、拼音

2、汉字

3、词语

4、标点符号

5、病句

6、修辞

7、仿句

8、口语交际

9、综合性学习及运用

10、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11、名著知识导读

12、默写

13、诗词欣赏

14、课内文言文阅读

15、课外文言文阅读

16、比较阅读

作文部分——

17、记叙文

18、散文

19、小说

20、说明文

21、议论文

22、全命题作文

23、半命题作文

24、材料作文

25、话题作文

26、选题作文

希望对你有用!

8. 中考课外文言文五篇(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浩浩汤汤( tang1 ) B、衔远山( xian2 ) C、互相轩邈( miao3 ) D、泠泠作响( ling2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 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答案: 6、A7、(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8、(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9、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 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 也对。(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0——14题:(岳阳市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11.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13.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

让,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我要啦,落下了残疾,落字拼音怎么读

这里读lào

拼音:?là、lào、luò、luō

简体部首: 艹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2?

释义

◎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

◎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村~。部~。院~。

◎ 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得。~空。

◎ 陷入不利境地:~网。~难(nàn)。

◎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现泛指建筑物完工:~成。

◎ 稀少:疏~。稀稀~~。

◎ 屋檐上的滴水装置(俗称“檐滴水”):“矗不知其几千万~。”

◎ 亡:殂~。

◎ 〔~~〕a.豁达,大方,如“~~大方”;b.孤独,不苟合,如“~~寡合。”

◎ 篱笆:“凿井浚渠,缚~锄园。”

组词

◎?落色?luòsè

[lost-color] 褪色

◎?落纱?luòshā

[winding yarn;spooling] 纺纱工序之一,将纱线绕于简管上定型、去除杂质

◎?落实?luòshí

[be practicable]∶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

◎?落炕?làokàng

[be confined to bed by illness]〈方〉∶重病卧床不起

◎?落色?làosè

[fade in color;discolor] 退色

落下?là xià

掉落。

造句

(1) 泪水顺着她消瘦的脸庞滑落下来。

(2) 老师为生病而落下功课的同学补课。

(3) 太阳落下去了,树林里一片黑暗。

(4) 暴雨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打得人眼都睁不开了。

(5) 风越来越小了,风筝缓缓地飘落下来。

找一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的较简单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 (3)往往以多相夸( )

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 ②平生于书 ( 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 )(书信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 1、(这 )( 做法)2、已( 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 )②秦青弗止(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 (2)这 (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 ,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响遏行云的主要内容

xiǎng è xíng yún

[编辑本段]英语

The noise stops the passing clouds—descriptive of the beautiful musical voice which even stops the passing clouds

[编辑本段]释义

响:声音;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声音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讴:唱歌。 穷:尽。 郊衢:郊外大路旁。 扶节:打着节拍。 悲歌 :唱出雄壮的歌声。

谓:认为

[编辑本段]典故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u),扶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编辑本段]译文

战国时期, 秦国的薛谭向本国人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完全掌握了,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挽留, 第二天,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席问,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歌声振动林木,高入云霄,好像连浮动的白云也在驻足聆听。薛潭便道歉要求回到秦青身边,并且再也不敢说回家了。

出自于《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编辑本段]启发与借鉴

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

近义词 声振林木

[编辑本段]反义词

闷声不响,悄无声息。

[编辑本段]歌曲

[ti:闻笛]

[ar:凤飞飞]

[al:国语怀念老歌3]

[by:慕?br>凤飞飞-闻笛

慕隐编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珑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向飘空

(优美间奏)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珑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向飘空

(好听间奏)

谁家吹笛画楼中

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

清和冷月到帘珑

兴来三弄有桓子

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

余音嘹亮向飘空

[编辑本段]造句

“黄河大合唱”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人们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扩展阅读:

1.小学六年级成语故事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文,词典,成语词典

“响遏行云”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响遏行云”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of singing) to be so sonorous as to stop the passing clouds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353

合作编辑者:

百科ROBOT、jjqp4、坐拥清风明月、寂寞№爱、c673526204、欣芯糖、jessica970305_更多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21170 次

编辑次数:35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12-26

创建者:易绍

最新动态

2009百科年度盘点:

百科消息:

百度百科权威合作

百科分类管理主页

新编辑模块功能介绍

抢词多礼活动热榜排名

历史上的今天

热门词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