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篇起笔便用春、江、花、月、夜这些景象勾勒出一副美妙图画,在诗中起什么

2.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运用什么手法

3.春江花月夜问题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怎样理解?

5.顶真的国语词典顶真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6.赞美春江花月夜的佳句

1、诗篇起笔便用春、江、花、月、夜这些景象勾勒出一副美妙图画,在诗中起什么

顶针续麻的句子有哪些?-顶针续麻诗句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运用什么手法

这两句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原文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两句写了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就这两句诗用到的修辞手法来说主要有:设问、顶针、互文等。

春江花月夜问题

一全诗

1 运用了什么手法

2 描绘了哪些意象

3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全诗虚实结合,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宇宙,因为人生短暂,自然过渡到游子思妇间的相思之情。

2、描绘的意象主要有春江、花林、芳甸、白沙,最主要的是月。

3、作者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从江畔何人初见月 到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三句话 的 意象 写作手法 翻译 和表达的感情

意象:月,江。

手法:拟人、反问。

翻译: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情感:人的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整个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表达作者对人生的肯定的乐观积极地情绪。

从江畔何人初见月 到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三句话所反映的哲理 100-200字左右

诗人感叹的是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说的是,初见月之人早已逝去,今人看的还是那轮千古的江月。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体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整个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而宇宙的永恒只是单调的重复。)作者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绝望,可谓“哀而不伤”。张若虚用他的《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聆听到了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这是多么美好的哲理,让我们的人生少了杞人忧天的哀伤,多了几分乐观自信的昂扬。

自己做的,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怎样理解?

意思是: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段落原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扩展资料: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顶真的国语词典顶真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顶真的国语词典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称为「顶真」。如唐李白〈白云歌〉中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就是顶真的修辞法。也作「联珠」。

顶真的国语词典是: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称为「顶真」。如唐李白〈白云歌〉中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就是顶真的修辞法。也作「联珠」。结构是:顶(左右结构)真(上下结构)。注音是:ㄉ一ㄥˇㄓㄣ。拼音是:dǐngzhēn。

顶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顶真dǐngzhēn。(1)认真。(2)一种修辞手法,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下面句子的开头,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也作顶针,又叫连珠。

二、引证解释

⒈认真。引《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兄弟倘若随随便便,不去顶真,不特自己对不住自己,并且辜负上头的一番美意。”闻一多《<烙印>序》:“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他们遇事替咱老张掩盖三分,双方都有好处,决不会过于顶真。”⒉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八篇:“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多见于歌曲如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的《白云歌》:‘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参见“顶真续麻”。引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⒊一个挨一个。谓世代相传。引《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_氏自_宾、_成、_枝、_质、_书、__,至于_盈,顶真七代卿相,贵盛无比。”

三、网络解释

顶真(修辞手法)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顶真(汉语词汇)顶真有认真的意思,表示人们做事认真。另外一个含义是一个挨一个,由此出现修辞手法顶真,同“顶针”。

关于顶真的近义词

蝉联联珠

关于顶真的诗词

《题玉庭观·江南绝顶真境界》

关于顶真的诗句

江南绝顶真境界九华峰顶真仙宅九华峰顶真仙宅

关于顶真的成语

脱帽露顶顶门壮户真赃真贼真刀真枪画里真真顶头风真心真意磨踵灭顶

关于顶真的词语

顶门壮户顶头风顶盔掼甲磨踵灭顶乌云压顶脱帽露顶

关于顶真的造句

1、顶真,又称“顶针”、“联珠”、“连珠”、“蝉联”、“连环”、“继踵”、“顶针续麻”,是修辞学上的常用辞格之一。

2、原来这联不仅将重言叠字,回环顶真,拆字象形据为一体,而且意境高雅,环环相扣,加之前两字为地名,后一风字繁体乃是凡鸟二字象形,所以难度极大。

3、据悉,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被请出后将移至特制的恒温恒湿密封盒里保存,并将在栖霞寺法堂供奉一个月。

4、绣,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

5、风险投资者是更加顶真,你需要更进一步。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顶真的详细信息

赞美春江花月夜的佳句

1.春江花月夜经典名句

春江花月夜 名句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那些句子可以表现出来.

没太看懂楼主的意思,如果下面的不是楼主要的,就请楼主详细说一下你想表现什么《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映月忽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

3.用一段话描写《春江花月夜》

春的降水蜿蜒流淌直入大海,那海中的明月伴随着海潮的上涨升入了半空,月下的波光于水面上闪烁了千万里,哪儿的春江不因为月光而明亮呢?缠绵的见水悠然宛转地从花草缤纷的原野上安静流过,那花上林间的月光呵,就像风中飞泻的流光一般动人,连着江畔的沙滩也因为这洁净的光辉而不可分辨。

江与天连成一色不染纤尘,孤月在深蓝的夜空中显得更加清冷。谁最县在江畔看到那初升的明月,又是谁最县得到江月洒下的清辉?人生代代相传没有断绝的一日,江月也只是年年相似而已。不知这皎白的月亮都在照耀着什么人,只能看见长江那淘淘的江水片刻不息地奔涌而去。

临别的游子将如那天边的白云一样缓缓飘逝,又有谁承受得了那青枫浦上送别的离愁?在这样的月夜中,多少游子乘坐那小小的孤舟漂泊江中;又有多少思念夫君的女子独立于明月高楼上,摇望那无处可寻的人影啊!

楼上的月光游移徘徊,照亮了离人的梳妆镜台,倍觉寂寞。我伸手欲把它挥走,它却流连在帘幕上,即使卷起那垂帘,也无法赶走这一室的银辉。互相遥望却不得见,想要一听你声音的愁苦在我心里翻腾,恨不能化为清风随着这美丽的月色一同追逐你的身影。

鸿雁飞得再远,也无法逾越这圣洁的月光,我给你的书信又要如何送达呢?只能寄望于水中嬉戏的鱼龙,看它们静静地在水面激起波纹。昨夜我在幽静的水潭边梦见了落花,可惜春天都过半了却依然不见你回来。这春日也仿佛要随着江水流尽了呀,那江潭上的月色也将要落下了。

我看着朦胧的月光渐渐隐藏到浮起的海雾之中,那遥远的感觉令我想起与你海角天涯不能相见的苦楚。不知今夜有多少人是乘着这幽静的月光回来的呢?就让我的相思随着这渐次消失的落月洒满这江畔的古树,一同等待着你的归来吧……

4.用优美的语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前8句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

如潮的波浪涨满了浩瀚的春江,壮丽的 天水之际,升起了圆月的光芒。

万里长空映射着波光的荡漾, 万里长空映射着波光的荡漾,

无论何时 何地,都能见到月光的辉煌。

江水流过花草的芬芳,芬芳中糅合着雪珠的光亮。

空气中流淌着月色似水,白沙上连接着明月如霜。

月色如霜,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朦胧间似乎看不分明。

5.春江花月夜 经典句

春江花月夜(原文)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

6.春江花月夜前十句描写的意象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