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成语故事-家徒四壁成语故事图片
1.四字成语壁什么如什么成语
2.四年级上册的全部成语故事?
3.来源于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4.民间的成语故事
5.搜集几个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壁什么如什么成语
1.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四面都是壁字,打一成语——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
jiā tú sì bì
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形容家境贫穷得什么也没有。一般作定语、谓语、补语。
正音壁;不能读作“pì”。
辨形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词一贫如洗
反义词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辨析~和“一贫如洗”;都形容非常穷困;一无所有。但~偏重在“家”;“一贫如洗”偏重在“人”。
例句
(1)毒品害得许多人~;一文不名。
(2)解放前;城市贫民穷得~;而且就连这“四壁\"也并不是他的。
英译a house empty of all furniture
成语故事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贿赂卓文君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转达他的感情。结果,当天晚上,卓文君就离家出走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
他们生活得十分艰困,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一间酒店。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女儿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
2. 关于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悬崖峭壁、
断壁残垣、
铜墙铁壁、
坚壁清野、
颓垣断壁、
飞檐走壁、
面壁磨砖、
杜门面壁、
留军壁邺、
居徒四壁、
篱壁间物、
壁里安柱、
尺壁寸阴、
孔壁古文、
颓壁残垣、
穿壁引光、
凿壁偷光、
油壁香车、
墙风壁耳、
高壁深堑、
壁立千仞、
匡衡凿壁、
壁垒森严、
家徒四壁、
凿壁悬梁、
萧然四壁、
作壁上观、
向壁虚造、
家徒壁立、
呵壁问天
3. 壁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壁里安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原文释曰:“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倾,他必朽之。
壁立千仞
晋·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壁垒森严
明·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壁间蛇影
据汉应劭《风俗通·怪神》所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记述。
4. 关于壁的四字词语,壁在词前对不起,不够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傍人篱壁 比喻依赖别人。
壁垒森严 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壁立千仞 形容岩石高耸。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东南半壁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断壁残璋 壁: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象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壁。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断壁颓垣 颓垣:倒了的矮墙。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断垣残壁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扶墙摸壁 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
呵壁问天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坚壁清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面壁功深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破壁飞去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森严壁垒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铁壁铜墙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四年级上册的全部成语故事?
Ⅰ 人教版四年级到六年级课本的成语故事的重点人物(就是主角)及成语的解释(既寓意)
入木三分、守株待兔、亡羊补牢、胸有成竹、买椟还珠、邯郸学步、揠苗助长、舍本逐末 鹏程万里
Ⅱ 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5.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6.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7.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8.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案,常遇到一些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9.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10.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Ⅲ 四年级上册语文比喻做事心里已经有了全盘计划是成语故事什么
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Ⅳ 适合给小学三四年级讲的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自相矛盾,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铁杵成针,闻鸡起舞亡羊补牢,盲人摸象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Ⅳ 四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什么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呼风唤雨的世纪
Ⅵ 四年级上册所有的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1、九一生
jiǔ sǐ yī shēng
解释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无一生,未足悔恨。”
2、七手八脚
qī shǒu bā jiǎo
解释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3、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4、三朋四友
sān péng sì yǒu
解释泛指各种朋友。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5、一干二净
yī gān èr jìng
解释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Ⅶ 一至四年级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惊弓之鸟,南辕北辙,刻舟求剑,胸有成竹,杏林春满
Ⅷ 四年级的全部名人名言和出外处,成语故事
1、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举凡写关于书籍作用的文章的人都会用到。而许多名言辞典中也可以查到这句话。但如果查遍《高尔基全集》,恐怕没人查得到与这句话一模一样的话来。
查《世界名言大词典》“读书与书籍”小节,可以查到如下的最为相关的名言以及出处:
每—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论青年》(注1)
找到《高尔基论青年》一书,“高尔基谈自己的少年时代”一节,得到证实。(注2)
这个例子表明,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是经某高明之手,将高尔基的一段讲演录“升华”而来。但是,高尔基的原话只是讲了他的个人感受,是个特例;而改造过的名言却上升为人类,成了普遍真理。这种无端的修饰或润色,除了有拔高名人之嫌,更在逻辑上犯了以偏概全的过错。
2、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这句话,可能是流传最广,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句“名言”,由于把书和药进行类比,非常有说服力,因此好多文章借此多有生发,论述得头头是道。但是它的出处在哪里呢?如果在图书馆查工具书,许多辞典没有出处;有的说它是出自刘向;少数说出自《说苑》;更少数(注3)则指明是出自《说苑·建本》。
但是,如果找来《说苑》的《建本篇》翻看一遍,其中近似的话只有:
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於学问以修其性。(注4)
今本《孟子》里也查不出“莫知以学愈愚”的话。查《说苑校证》此句的夹注:
卢曰:“今见《外书·性善辨》。”承周按,今《外书》伪也,窃此文耳。(注5)
查《中国文化史词典》“孟子外书”条:
……东汉赵歧《孟子题辞》曰:“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另据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说:“昔尝闻前辈有云:‘亲见馆阁中有《孟子外书》四篇,曰《性善辨》,曰《文说》,曰《学经》,曰《为政》。’”此书在宋代似尚存在,其亡佚当在宋以后,今本系明人伪造。(注6)
看来,“以学愈愚”的原始出处在今天无法确证是《孟子》,那么归于刘向也似乎说得过去,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呢?
Ⅸ 四年级下册所有的古诗,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无)
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篙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圆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记蛱蝶飞.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不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成语故事(无)
寓言(无)
Ⅹ 四年级本册书中成语故事有哪些是上册的。
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千军万马(千载难逢)、万紫千红(万水千山) 一目十行 一心一意 一五一十 一刀两断 一言为定 一字千金 一朝一夕 一字之师 一叶知秋 一路平安 一路顺风 一箭双雕 三心二意 三长两短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五颜六色 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谷丰登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万众一心 成千上万 万古流芳 万紫千红 五马分尸 万人空巷 万马奔腾 一言九鼎 五十步笑百步 接二连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九一生、百炼成钢、百孔千疮、千方百计、千夫所指、千头万绪、万变不离其宗、亿万斯年 一丝一毫、一毛不拔、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三三两两、三言两语、九牛一毛 七零八落、横七竖八、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杂七杂八、七折八扣、五花八门、五光十色、千头万绪 说三道四、不三不四、低三下四、丢三落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欺三瞒四、调三窝四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表里如一 不值一文 不屑一顾 不堪一击 不可一世 不拘一格 沧海一粟 一毛不拔 参差不一 一知半解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二话不说 不二法门 独一无二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二龙戏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说一不二 一清二白 一石二鸟 一穷二白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头六臂 三足鼎立 三思而行 三顾茅庐 挑三拣四 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孟母三迁 入木三分 日上三竿 岁寒三友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四脚朝天 四海为家 颠三倒四 低三下四 狼烟四起 名扬四海 家徒四壁 四大皆空 四海升平 说三道四 四面楚歌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三番五次 五谷丰登 五花大绑 五马分尸 五体投地 五脏六腑 五毒俱全 五大三粗 五彩缤纷 三五成群 三山五岳 六神无主 六亲不认 五脏六腑 六合之内 六亲无靠 六月飞霜 三头六臂 五音六律 五颜六色 六道轮回 三宫六院 六出奇计 六尘不染 七情六欲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七窍生烟 八面玲珑 八仙过海 八方呼应 八珍玉食 八面威风 半斤八两 八拜之交 才高八斗 胡说八道 七拼八凑 耳听八方 八百孤寒 八面圆通 七拉八扯 七老八十 八方支援 九一生 九牛一毛 愁肠九转 含笑九泉 九泉之下 九天揽月 三跪九叩 九九归一 九烈三贞 九霄云外 九五之尊 十病九痛 十拿九稳 十全十美 八九不离十 十年寒窗 神气十足 十万火急 十寒一暴 十恶不赦 十里长亭 十面埋伏 目下十行 十恶五逆 百步穿杨 百川归海 百读不厌 百发百中 百废待兴 百感交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百年不遇 百炼成钢 百密一疏 百年不遇 百思不解 百年大计 百顺百依 百战百胜 百折不挠 成千上万 白发千丈 千人一面 各有千秋 流芳千古 名垂千古 千补百衲 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 千疮百孔 千锤百炼 千差万别 千差万错 千乘万骑 决胜千里 感慨万千 碧空万里 包罗万象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不远万里 成千上万 光芒万丈 千呼万唤 千山万水 千难万险 排除万难 惊恐万状 万紫千红 千丝万缕
来源于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1. 举例:一个成语、它的故事来源和本故事的文言文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 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坚固没有了。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最快最快,再锋利没有了。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誉之曰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③。”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④:“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伺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注释]
①鬻(yù)——卖。
②誉——赞美。
③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
④或曰——有的人说。
示 例 *** 《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吗?
近义词 格格不入、杆格不入
反义词 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灯 谜 类;开封;尺短寸长
2. 30个成语及其来源(文言文),要详细2,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
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
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3,望梅止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
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
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参考资料: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 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 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 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 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偷扔谑歉嫠呷嗣俏艺?谡饫锿抵勇穑克?睦镆患保 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 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 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
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
6. 20条成语典故,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韩非子·说林上》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u)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叔父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少文既高尚,诸子群从皆爱好坟典,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知。
(选自《宋书》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
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名落孙山: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 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再作冯妇: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7. 求22篇文言文成语故事,并附有出处,急要1.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
2.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出自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3.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
4.螳臂当车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汉朝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都有记载
5.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6.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7.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8.点石成金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吕祖。吕祖乃吕洞宾也,相传为道教之祖。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俄顷,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我欲汝之指头也。”吕祖倏不见。(据《广谈助》改写)。9.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叼)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10.刮目相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11.传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集释》12.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之(3)。往见(4)伯乐曰:“臣(5)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6)立(7)于(8)市,人莫与言(9)。愿(10)子还(11)而视之,去而顾(12)之,臣请献一朝之贾(13)。”伯乐乃(14)还而视之,去(15)而顾之(16),一旦(17)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1]13.毛遂自荐14.请君入翁15.盲人识日16.郑人逃暑17.自护其短18.农夫耕田19.打捞铁牛20列子学射 望楼主采纳 楼下不许抄袭
民间的成语故事
民间的成语故事1
傍人门户
古时候,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过年时,用两块桃木板写上神仙的名字挂在门旁,以便压邪,这木板称作“桃符”;
五月初五那天,将艾蒿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方,用来驱赶毒气,称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门上争吵起来。
桃符抬头望着艾人骂道:“你这下X贱的东西,怎么总是在我的头顶上!”
艾人弯下身子说:“你的半截身子已经埋在土里了,还跟我争什么高低呢?”桃符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同艾人争吵不休。
这时,门神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出来调解说:“别吵了,我们都是没用的东西,正靠着别人的门户过日子,哪里还有闲工夫闹这种意气呢?”
桃符和艾人听了门神的话,羞愧地垂下了头,不再争辩了。
卧冰求鲤
西晋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朱氏,然而朱氏不慈爱,对王祥非常的刻薄,还屡屡在他父亲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因此也逐渐失去了父亲的疼爱,总是让他干打扫牛棚等又脏又重的活儿。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当父母生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以便随时起床照顾。汤药必自己先尝。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新鲜鲤鱼。但当时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无法捕捉鱼。王祥就脱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想靠体温暖热融化冰面,以便捕到。等了一会儿,冰化开,从冰洞里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非常欣喜,赶紧拿着(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渐渐地继母的病也好了。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从此,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这是卧冰求鲤的成语故事,也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王祥冬天为继母卧倒在冰上融化冰来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中国历史有二十四孝,而这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
害群之马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
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民间的成语故事21、乘风破浪
成语释义乘:趁着。破:冲开。原意指趁着顺风,冲开浪头。形容船行速度很快。也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成语来源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宗悫的年轻人,从小跟着父亲和叔叔习武练剑,年纪轻轻,就练就一身好功夫。
宗悫的哥哥结婚那天,有十几个盗贼冒充客人,混了进来。当人们举杯庆贺时,那十几个盗贼却已潜入了宗家的库房准备偷盗。正巧宗家的家仆发现了他们。宗悫二话不说,拔佩剑,直奔库房。
宾客们纷纷称赞宗悫机智勇敢。有一个人问宗悫,长大以后干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没过几年,林邑王侵扰边境,皇上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战,皇上应允,并任命他为振武将军。
后来,宗悫为国家屡立战功,被封为洮阳侯,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和抱负。
近义成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反义成语裹足不前、垂头丧气
成语接龙乘风破浪→浪子回头→头破血流→流芳千古→古道热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得志满→满城风雨→雨打风吹
道理升华不要因为前面有困难就停止不前,越有困难,就越应该有奋勇前进、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
2、半途而废
成语释义途:道路。废:停止。原意指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成语来源东汉时,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一天,他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轻视地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呢?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就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一寸一寸积累起来,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读书也是如此,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继续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家。
近义成语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功亏一篑
反义成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成语接龙半途而废→废寝忘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开言路→路绝人稀→稀世之宝
3、得意忘形
成语释义形:形态。形容人因为高兴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态。
成语来源阮籍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常刻苦勤奋,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学问的文人。阮籍心存济世之志,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极为不满,但又不敢明确地表明自己的主张,所以只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对当时的统治者也极为不满。他们两个人的思想抱负是相同的,因此关系也非常密切。
阮籍还有一些比较要好的朋友,如: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人经常聚在一起闲谈、狂饮、作诗、弹琴,人称“竹林七贤”。
在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无常的了,因此《晋书》上说他“当得其意,忽忘形骸”。
近义成语神采奕奕、忘乎所以
反义成语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成语接龙得意忘形→形影相随→随遇而安→安贫乐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行下效
道理升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兴奋和得意。而失去常态,丑相百出。
4、不耻下问
成语释义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成语来源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事情,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去世后,人们授予他“文”的谥号,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为‘文’呢?”
孔子回答:“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近义成语礼贤下士、不矜不伐
反义成语居功自傲、好为人师
成语接龙不耻下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局者迷→迷途知返→返璞归真→真相大白→白手起家→家徒四壁→壁垒森严
道理升华正如孔子所说的“每一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虚心地向地位和学问都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这种精神反而是我们真正值得学习的。
5、爱屋及乌
成语释义及:达到,以及。乌:乌鸦。原意指因为爱一处房子而连带爱那屋上停留的乌鸦。比喻爱某人或某物,而连带喜爱与其相关的人或物。
成语来源周武王率兵攻克商都朝歌,建立周朝。在如何处置商王朝遗留下来的大臣、将士问题上,武王难以决策,便召集大臣商讨。
军师姜子牙说:“如果爱一个人,就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恨一个人,同时也恨他的亲眷随从。纣王荒*无道,他身边的人助纣为虐,大王最好把他们全部杀掉,以斩草除根。
大臣周公认为姜子牙的说法不妥,就进谏说:“纣王的罪过应由他自己承担。眼下纣王已自焚而,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就不要再连累他人,滥杀无辜。周朝始建不久,大王何不施行仁政,放他们一条生路,以安抚人心呢?”
武王认真权衡利弊,认为周公的主张更利于巩固统治,就下旨释放了那些曾经跟随过商纣王的人。
近义成语屋乌之爱
反义成语殃及池鱼
成语接龙爱屋及乌→乌合之众→众寡悬殊→殊途同归→归心似箭→箭在弦上→上天入地→地覆天翻→翻云覆雨→雨过天晴
道理升华我们常常把一些与美好事物相关联的东西也想象成是美好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客观、全面地去观察它、认识它,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大器晚成
成语释义大器:宝贵的器物,比喻卓越的人才。原指成大事者要经过长期磨练,成名往往较晚。也常用于对怀才不遇者的一种宽慰。
成语来源东汉末年的崔琰,先后做过袁绍和曹操的门客。崔琰在袁绍那里做门客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经常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别这样做,以免引起民愤。袁绍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后来,崔琰跟随曹操,经常为曹操出谋划策。在他做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后来,崔琰跟随曹操,经常为曹操出谋划策。在他做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戚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如崔琰所言,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近义成语老有所成、奇葩晚放
反义成语年轻有为、少年得志
成语接龙大器晚成→成败得失→失魂落魄→魄散魂飞→飞蛾扑火→火上浇油→油然而生→生龙活虎→虎虎生威→威风凛凛
7、按图索骥
成语释义索:寻找。骥:良马。原意指照着画像去寻找良马。比喻做事守教条,而不懂变通,也比喻根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成语来源春秋时秦国人孙阳,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叫他伯乐。
据说,孙阳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识马,他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同时在书中配上了各种千里马的插图,作为人们识马的参考。
孙阳的儿子看到父亲的《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撂起来的酒曲块。于是便拿着书,也想到外面去寻好马,好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跟书中描写的千里马很像,接着便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忙着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稍差些。”
孙阳看后,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便幽默地说:“这‘马’爱跳,可没法骑呀!”
近义成语照本宣科
反义成语不落窠臼
成语接龙按图索骥→骥服盐车→车水马龙→龙争虎斗→斗志昂扬→扬眉吐气→气象万千→千变万化→化腐朽为神奇→奇花异草
道理升华辨别事物的好坏,是我们进一步处理事情的基础。对于好的,我们加以利用,使其发扬光大。对于不好的,我们要彻底摒弃,以绝后患。
8、抱薪救火
成语释义薪:柴草。原意指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会加快祸患的蔓延。
成语来源战国时,魏国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安釐王只好割地求和,但这也未能阻止秦国的侵略。
魏国军队的一位大将段干子为了苟安,便建议把南阳各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之弟。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想用领土、主权换取和平,那是不可能的事,只要你还有国土,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安釐王没有听从苏代的忠言,仍然一味屈膝求和。最后,魏国终于被秦国所灭。
近义成语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成语雪中送炭、釜底抽薪
成语接龙抱薪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远→远走高飞→飞来横祸→祸国殃民→民不聊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败为胜
道理升华做事首先要讲求方法,如果方法不当,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9、唇亡齿寒
成语释义原意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成语来源春秋时,晋献公想派兵攻打虢国。可是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晋献公听罢,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见到这么珍贵的礼物,当时就答应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虞国和虢国相互依存,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使不得啊。”虞公说:“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厚礼,难道咱们借条道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就带着一家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灭了虞国。
近义成语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成语毫不相干、素昧平生
成语接龙唇亡齿寒→寒来暑往→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追本溯源→源远流长→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道理升华不要因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抛弃与自己利害相关的个人和群体的安危,那样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10、才高八斗
成语释义才:才华、学识。形容人文才极高。
成语来源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出身名门,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学甚佳。他的诗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无人能及,实际上则是暗讽世人所有的才学加起来,还不如自己一人。也由于谢灵运的这种态度,让他更不见容于权臣,几经贬谪,后来被杀于广州,时年仅49岁。
近义成语博古通今、学富五车
反义成语才疏学浅、浅见薄识
成语接龙才高八斗→斗怪争奇→奇花异草→草长莺飞→飞短流长→长才广度→度日如年→年高望重→重财轻义→义薄云天
道理升华杰出的才能让我们欣喜,但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才能而又不自大,才会得到别人的佩服。
搜集几个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管中窥豹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马革裹尸
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他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在军中。
画蛇添足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三顾草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画饼充饥
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过河拆桥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画虎类狗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气壮山河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
以卵击石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
之乎者也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
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
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
内助之贤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
千里送鹅毛
出处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
高枕无忧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
曲高和寡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写的文章太深奥,许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满,背后说他为人孤傲。楚王听到,就把他找来问道:“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
赤膊上阵
释义: “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却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故事: 东汉末年,朝败,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
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 [首页] 当务之急
出处《孟子·尽心上》 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 务。 释义 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 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无所不
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一代楷模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意。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 当时正在山西马邑作地方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
马首是瞻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释义: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 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 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千金买邻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他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
灰复燃
西汉时,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他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在监狱里有一个叫田甲的看守,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国被欺负得太过份,就告诉
家徒四壁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
飞鸟惊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
风声鹤唳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
车载斗量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战争,可是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所以,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的帮忙。赵咨一到许都,魏文帝曹丕的态度十分傲慢,因为他瞧不起东吴,于是,他故意问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
一寒如此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没有,他带着伤痛逃到了秦国。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 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魏国立即派中大夫须贾去秦国求和。范 [首页]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
千载难逢
出处:《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
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后,不久地也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
小巫遇见大巫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身边的名将张绂,事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能写诗,还擅长作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陈琳是他的同乡,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绂看过后非常欣赏,便写了封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回信说:“我在河北,几乎与天下隔绝,这里写文章的人少,容易被人注意,
贾人渡河
语文小故事 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
必恭必敬
解释: 非常的恭敬,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
一日三秋 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在当时其实是一则则流传于民间的古代歌谣,其中包括了许多赞美爱情、描述男女间相恋的故事。 诗经里有一篇名为《采葛》的诗,就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这首诗是写一对男女分开之后,心中非常思念对方。全诗的意思是:我日夜思念的那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
奴颜婢膝
南宋时期,南宋与入侵的元兵交战,而且因为宋朝的兵力不足,因此总是打败仗,国家面临了灭亡的危机。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而宰相贾似道则隐瞒敌情。大臣陈仲微知道情况十分严重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做永嘉太守时,经常游山玩水,写诗作赋,深得文帝的赏识。他因此骄傲地说:“天下的文才总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目瞪口呆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被封为齐王,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就找樊哙共商计策。樊哙自鸣得意,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吓得他目瞪口呆,从而保住主公。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
雕栏玉砌
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作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宋太宗借机杀了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