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直道而行-君子直道而行,逆流而上
1.孔子的论语讲述了那些仁义道德的故事
2.与清华有关的诗句
3.为什么君子斗不过小人呢?
4.节约粮食的文言文
5.关于孔子的介绍
6.带有行字的文言文
孔子的论语讲述了那些仁义道德的故事
道德思想
明·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里的孔子画像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15]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愿望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经济思想
明·王圻《三才图会》之孔子像1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教育思想
明·王圻《三才图会》之孔子像2
①“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
②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16]
人生观
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⑵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与清华有关的诗句
1. 关于清华的诗句
关于清华的诗句 1. 关于清华的诗句
1、青溪水木最清华 清 王士祯 《秦淮杂诗》2、秋色正清华 唐 杜牧 《题白苹洲》3、天阵清华野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4、天清华林苑 唐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5、清华两辉映 唐 张九龄 《胜,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欢,遂赋诗焉,以咏其》6、月色清华 宋 谢逸 《采桑子·冰霜林里争先发》7、料唤赏、清华池馆 宋 吴文英 《花犯·小娉婷》8、问清华姓字 宋 陈允平 《八声甘州·两台帘对卷》9、奏罢清华梦 宋 刘辰翁 《八声甘州·记前朝》10、香心淡染清华 宋 张炎 《清平乐·黑云飞起》11、零露凝清华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12、徒爱清华秋 唐 张籍 《城南》13、清华公子笑相邀 唐 曹唐 《萧史携弄玉上升》14、梦绕清华宴地深 唐 李山甫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15、方与清华宫 唐 李沇 《醮词》16、清华远袭人 唐 张友正 《春草凝露》17、长爱清华入诗句 唐 李建勋 《雪有作》18、人境独清华 元 许有壬 《望月婆罗门引 偕王仁甫左丞、贾伯坚左司,》19、山深水木清华 元 元好问 《清平乐·村墟潇洒》20、貌丽清华乘凤翼 元 侯善渊 《益寿美金花》21、轩外清华混物鲜 元 侯善渊 《仙乡子》22、晃乾坤、清华光* 元 侯善渊 《红窗*》23、别有清华选 宋 陆文圭 《念奴娇 送幕职》24、水石清华 宋 无名氏 《喜迁莺·万缘多暇》25、天质自清华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26、堂前水竹湛清华 宋 黄庭坚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27、清华昔共学 当代 钱钟书 《赠郑海夫[朝宗]》28、大地清华 近代 王国维 《人月圆 梅》29、方今清华秩 清 曾国藩 《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30、遍历清华地 宋 陈棣 《沈德和使君生辰四首》31、浓霜轻雪妒清华 宋 陈宓 《赋梅堂闲吟》32、自是清华选 宋 李流谦 《寄张珍甫殿院五首》33、且扶尧日度清华 宋 李新 《送李才儒》34、清华自合论闲客 宋 林逋 《深居杂兴六首》35、强扶衰朽践清华 宋 刘克庄 《忆昔二首》36、清华临於至鉴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7、清华晚遍更 宋 卫宗武 《挽常蒲端明二首》38、非才遍历清华地 宋 夏竦 《偶成》39、皎皎流清华 宋 张耒 《寓陈杂诗十首》40、渐凉山水倍清华 宋 张镃 《行次德清》。
2. 名人歌颂清华大学句子
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
——宋代诗人吴可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北宋诗人梅尧臣平淡名言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葛彷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南宋诗人戴复古非情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清代诗人袁枚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平淡的名言而平淡无奇的城市,是一面平静的湖水。
轻轻淹没期求。——女作家,原名励婕安妮宝贝痛痛快快地爱上一个钟头,抵得上平平淡淡地活上一辈子。
——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贝恩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的是诗篇,而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巴法利·尼克斯只要人们习惯于平淡无奇的言语,一个稍微激烈的思想在那里便成了粗野。
——福卜拉斯亡使一个伟大的声音沉寂之后,他生前平淡无奇的话,都成了至理名言。——白朗宁平淡名言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我这一生大起大落,艰难坎坷多于顺利幸福。所以,我对生与一直抱着极平淡的态度。
——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婚姻是一把伞。有了它,风雨烈曰时自然舒适无比,但平平淡淡的天气里,多了一把伞难免是累。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恋爱就像口香糖,时间长了会平淡无味,觉得平淡了就想放弃,而无论丢在什么地方,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平淡的名言空不是拒绝,也不是虚无,更不是万念俱灰,空是一种超烦恼的心声,它是一种生活的平静,平淡,平安,也是一种内心的快乐。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延参法师生活看起来最如此的庸俗,如此的易于满足日常平淡的事物,然而它总是在暗地里念念不忘某些更高的要求,而且去寻找满足这些要求的手段。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人,昔日的理想与抱负已被时间打磨的快要彻底消失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归于平凡。——著名网络作家辰东《遮天》生活中只有5%的比较精彩,也只有5%的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
而人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着,忍受着5%的痛苦,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平淡名言今天我又被结婚了..我居然可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分身做了那么多事。算了,就当作是种娱乐精神吧!吃好每顿饭,睡好每一觉,过好每一天,真的发现,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是福气。
——演员、歌手、模特张馨予我想我是一个不懂得在现实中表达感情的人。我把自己的感情都错放在一个又一个的角色里,谈情说爱,七情六欲,都是电视剧和**里头的感情世界,回到现实中,我只是一个渴望有细水长流、平淡恬静的爱情的人。
——香港著名歌手、演员刘德华小徒弟问我,师父啊你给我说说人生吧。我告诉他说,好吧,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
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历史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只要不被生活的烦恼笼罩,活着就是微笑。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延参法师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
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平淡的名言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
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
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国学大师,诗人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当我的生命里只能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我愿将这个故事说出来,这个故事平淡无奇,平铺直叙,既没有曲折,也没有高潮,也就是寻找,相识,分开,就如同走在路上看见一盏红绿灯一样稀松平常,但若驻足,你会发现,它永远闪着黄灯。
我就一直看着这盏信号灯,在灯下等了很久,始终不知道黄灯结束以后将要亮起的是红色还是绿色,一直等成了一个红绿色盲。——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韩寒《1988》最深最和平的快乐,就是静观土地与人世,慢慢品位出它的没与和谐。
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在我,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
让那永不醒觉的人自生自灭好了,如果他们抱怨,我们把耳朵塞起来。因为,他们不肯对人生对世界,对生命,有一丝一毫感激的心。
我喜欢把快乐当做一种传染病,每天。
3. 关于清华的诗词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
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扩展资料: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创作背景
王安国认为,此诗当作于元和二年(807年)春。柳宗元于永贞元年(805年)冬,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获罪,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的闲官,寄居在龙兴寺,因而与和尚巽上人相识。
巽上人是龙兴寺僧人,里贯不详,他对佛经的阐释有过人之处,是“楚之南”首屈一指的高僧,颇受当时学佛的士大夫的尊崇。当时柳宗元与其朝夕相处,交往非常密切。在佛学方面,巽上人对柳宗元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首诗是巽上人送茶叶给柳宗元以后,柳宗元写给他的答谢诗。
百度百科-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4. 有关清华的诗词
有清华二字的诗句:
清华水木,浴火凤麟。——《清华赋》
青溪水木最清华——周必大《记金陵登览》
秋色正清华——杜牧 《题白苹州》
清华公子笑相邀——曹唐 《萧史携弄玉上升》
梦绕清华宴地深——李山甫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方与清华宫——李沇 《醮词》
长爱清华入诗句——李建勋 《雪有作》
天阵清华野——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清华两辉映——张九龄 《胜,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欢,遂赋诗焉,以咏其》
月色清华——谢逸 《采桑子·冰霜林里争先发》
料唤赏、清华池馆——吴文英 《花犯·小娉婷》
问清华姓字——陈允平 《八声甘州·两台帘对卷》
徒爱清华秋——张籍 《城南》
山深水木清华——元好问 《清平乐·村墟潇洒》
天质自清华——苏轼 《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
5. 描写清华大学的句子
清华大学百年赋 王步高 上苑清华,坐京师西北,倚燕山而望玉泉塔影,邻颐和而近圆明故垣。
康熙造熙春以贻皇子,咸丰更清华而为新藩。今之清华也,方六千余亩,黉宇崔巍,中西合璧;亭台隽秀,今古相间。
工字厅临漪榭,续前清民国之古风雅韵;主体楼科技园,展信息时代之华彩新颜。秀木森森,栖黄莺丹凤;芳草萋萋,缀锦簇花团。
湖光秀丽,寻荷塘月色之踪迹;园景旖旎,摘亚洲校园之桂冠。二校门玉立亭亭,兴毁之间识沧桑巨变;万泉河流水潺潺,涨落之际涵世纪风烟。
宣统辛亥,迁“庚子赔款”游美肄业馆于斯,乃建校之始也。十七年间,校名迭更,曰学堂,曰学校,曰大学,所不变者,“清华”之名也。
国学院名著中外,四导师博通古今。沉潜坚毅,信古疑古释古;洞幽秉持,道深学深法深。
涵泳千载,诗词证史开新路;训证万有,金石钩玄传希音。七十学子,立雪程门求真谛;半百才俊,勤学梦笔得金针。
梅贻琦长校,博采众议,“教授治校”开新政; 注重通识,文理经纬育棣昆。严门槛,足后劲,闻风景从,天下英才近悦而远造;敬教授,重学术,见贤思齐,鸿儒名宿接踵而连桡。
抗日军兴,初迁长沙,临时大学,合南开北大共建;兵燹近迫,再徙昆明,西南联大,与菁英赤子同袍。灾难铸就辉煌,三校师生刚毅坚卓,心系国难,励精图治,共挽天河。
铁皮房里,夺秒争分,轰炸间隙攻书授课;茅草棚中,焚膏继晷,风雨晨昏切磋琢磨。忍饥学子,未尝释卷;清寒教授,不辍弦歌。
战时高校之表率,杰才簇拥而嵯峨。外著民主堡垒之称号,内树学术自由之楷模。
寒来暑往,星霜八易,山河光复,重返熙春。建国之初,院系调整;四院皆出,工科仅存。
蒋南翔掌序,拨乱探津:因材施教,又红又专;顶风开拓,斩棘披荆。厚基础,重实践,欲其今朝出类拔萃;双肩挑,高素质,求彼异日领袖群伦。
“”“”,深创巨痛;国运遭劫,桂折椒焚。开放改革,老木逢春;文理管院复建,工艺美院入并,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世界名校雄姿初呈。
教学科研双飞比翼,清华面貌月异日新。 古之大学者,以弘道济世为本,明德至善为宗。
清末以降,西风东渐,全盘西化,如潮汹汹;清华始于留美预科,而立足华夏,力主中西兼容,古今贯通。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寡言务实,“行胜于言”作校风。君子自励,犹天道运行不息,无一暴十寒之弊;学者育人,如江河奔腾不止,有前波后浪之涌。
君子接物,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气度雍容。荟天下之英才,为师为友;集八方之俊彦,共辱共荣。
而潜心治学,朴实无华,不尚标榜,言必有中;亦躬行实证之结合,重团队,善协同。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为学与为人并重。
胸怀大志兼切实苦干,才华出众亦笃实谦恭。长于用脑且善于动手,脱心志于俗谛桎梏之中;养健全之人格,直道而行,外圆内充。
诚如斯也,则崇德修学,勉为君子,异日出膺大任,可挽狂澜于既倒,堪作中流之砥峰。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维我清华,潮流引领;才子巨匠,灿若河星。曹禺吴晗洪深若诚,中华艺苑之魁首。
王国维冯友兰诚为当代大儒,金岳霖张岱年可称哲学泰斗。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民国文海之巨舟。
吴雨僧钱钟书学贯中西,陈寅恪季羡林人中骅骝。数物理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成就卓越,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邓稼先亦彪炳千秋。
论数学熊庆来杨武之筚路蓝缕,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丘成桐更誉满全球。王大珩堪称光学之父,侯德榜摘取化工冕旒。
张奚若先生拟定国号,梁思成张仃国徽最优。杨振宁李政道为诺奖得主,姚期智拔图灵奖头筹。
光耀教席,硕德名师;不拘一格,清芬挺秀。回眸百载,清华已名著中外,造就俊才万千,推动中华崛起,功莫大焉。
清华校友,两院院士,几近五百;弹星功臣,亦过其半;最高科技奖,已彰四贤;治国政要,多出斯园。喜吾清华,诚为院士之摇篮,大师之渊薮。
百年已矣,万世期焉,展望宇内,天外有天。报国兴华,当著先鞭。
行成于思,知行合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吾校生命之源泉。后之来者当自我激励,批判创新;追求境界,攀峰闯关;耻落群雄后,敢为天下先;培育众多道德楷模、思想巨人、科学领军、文化大师、治国栋梁、创业中坚。
伟哉,清华!壮哉,清华!瞻念未来,鹏程万里,当再接再厉,成世界文化高地之愿景可期而见矣。吁嘻!慨当以慷,宁不额首顶礼而歌曰: 水木清华,地集灵氛。
百年风雨,强国志伸。民主科学,求实求真。
自强不息,人文日新。厚德载物,取义怀仁。
坚毅秉持,正意诚心。追求卓越,耻不如人。
国学津逮,织锦传薪。理工探骊,傲视寰尘。
培育栋梁,辉耀乾坤。英才济济,麟凤振振。
世界一流,期许殷殷。
6. 描写清华大学的句子
清华大学百年赋
王步高
上苑清华,坐京师西北,倚燕山而望玉泉塔影,邻颐和而近圆明故垣。康熙造熙春以贻皇子,咸丰更清华而为新藩。今之清华也,方六千余亩,黉宇崔巍,中西合璧;亭台隽秀,今古相间。工字厅临漪榭,续前清民国之古风雅韵;主体楼科技园,展信息时代之华彩新颜。秀木森森,栖黄莺丹凤;芳草萋萋,缀锦簇花团。湖光秀丽,寻荷塘月色之踪迹;园景旖旎,摘亚洲校园之桂冠。二校门玉立亭亭,兴毁之间识沧桑巨变;万泉河流水潺潺,涨落之际涵世纪风烟。
宣统辛亥,迁“庚子赔款”游美肄业馆于斯,乃建校之始也。十七年间,校名迭更,曰学堂,曰学校,曰大学,所不变者,“清华”之名也。国学院名著中外,四导师博通古今。沉潜坚毅,信古疑古释古;洞幽秉持,道深学深法深。涵泳千载,诗词证史开新路;训证万有,金石钩玄传希音。七十学子,立雪程门求真谛;半百才俊,勤学梦笔得金针。梅贻琦长校,博采众议,“教授治校”开新政; 注重通识,文理经纬育棣昆。严门槛,足后劲,闻风景从,天下英才近悦而远造;敬教授,重学术,见贤思齐,鸿儒名宿接踵而连桡。抗日军兴,初迁长沙,临时大学,合南开北大共建;兵燹近迫,再徙昆明,西南联大,与菁英赤子同袍。灾难铸就辉煌,三校师生刚毅坚卓,心系国难,励精图治,共挽天河。铁皮房里,夺秒争分,轰炸间隙攻书授课;茅草棚中,焚膏继晷,风雨晨昏切磋琢磨。忍饥学子,未尝释卷;清寒教授,不辍弦歌。战时高校之表率,杰才簇拥而嵯峨。外著民主堡垒之称号,内树学术自由之楷模。寒来暑往,星霜八易,山河光复,重返熙春。建国之初,院系调整;四院皆出,工科仅存。蒋南翔掌序,拨乱探津:因材施教,又红又专;顶风开拓,斩棘披荆。厚基础,重实践,欲其今朝出类拔萃;双肩挑,高素质,求彼异日领袖群伦。“”“”,深创巨痛;国运遭劫,桂折椒焚。开放改革,老木逢春;文理管院复建,工艺美院入并,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世界名校雄姿初呈。教学科研双飞比翼,清华面貌月异日新。
古之大学者,以弘道济世为本,明德至善为宗。清末以降,西风东渐,全盘西化,如潮汹汹;清华始于留美预科,而立足华夏,力主中西兼容,古今贯通。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寡言务实,“行胜于言”作校风。君子自励,犹天道运行不息,无一暴十寒之弊;学者育人,如江河奔腾不止,有前波后浪之涌。君子接物,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气度雍容。荟天下之英才,为师为友;集八方之俊彦,共辱共荣。而潜心治学,朴实无华,不尚标榜,言必有中;亦躬行实证之结合,重团队,善协同。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为学与为人并重。胸怀大志兼切实苦干,才华出众亦笃实谦恭。长于用脑且善于动手,脱心志于俗谛桎梏之中;养健全之人格,直道而行,外圆内充。诚如斯也,则崇德修学,勉为君子,异日出膺大任,可挽狂澜于既倒,堪作中流之砥峰。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维我清华,潮流引领;才子巨匠,灿若河星。曹禺吴晗洪深若诚,中华艺苑之魁首。王国维冯友兰诚为当代大儒,金岳霖张岱年可称哲学泰斗。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民国文海之巨舟。吴雨僧钱钟书学贯中西,陈寅恪季羡林人中骅骝。数物理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成就卓越,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邓稼先亦彪炳千秋。论数学熊庆来杨武之筚路蓝缕,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丘成桐更誉满全球。王大珩堪称光学之父,侯德榜摘取化工冕旒。张奚若先生拟定国号,梁思成张仃国徽最优。杨振宁李政道为诺奖得主,姚期智拔图灵奖头筹。光耀教席,硕德名师;不拘一格,清芬挺秀。回眸百载,清华已名著中外,造就俊才万千,推动中华崛起,功莫大焉。清华校友,两院院士,几近五百;弹星功臣,亦过其半;最高科技奖,已彰四贤;治国政要,多出斯园。喜吾清华,诚为院士之摇篮,大师之渊薮。
百年已矣,万世期焉,展望宇内,天外有天。报国兴华,当著先鞭。行成于思,知行合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吾校生命之源泉。后之来者当自我激励,批判创新;追求境界,攀峰闯关;耻落群雄后,敢为天下先;培育众多道德楷模、思想巨人、科学领军、文化大师、治国栋梁、创业中坚。
伟哉,清华!壮哉,清华!瞻念未来,鹏程万里,当再接再厉,成世界文化高地之愿景可期而见矣。吁嘻!慨当以慷,宁不额首顶礼而歌曰:
水木清华,地集灵氛。百年风雨,强国志伸。民主科学,求实求真。自强不息,人文日新。厚德载物,取义怀仁。坚毅秉持,正意诚心。追求卓越,耻不如人。国学津逮,织锦传薪。理工探骊,傲视寰尘。培育栋梁,辉耀乾坤。英才济济,麟凤振振。世界一流,期许殷殷。
7. 描写“清华”的句子
一、不难想像,哥哥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二、清华、北大是我国重点大学,英才辈出。
三、清华、北大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望。
四、昨天,邢老师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五、他曾经在清华大学旁听。
六、他没有考上清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懊丧。
七、小明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感到特别骄傲。
八、清华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九、能上"清华大学"是我朝思暮想的心愿。
十、学英考上了奶奶曾经执教的清华大学,若真的地下有知,奶奶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十一、隔壁的小强考上清华大学,他爷爷得知后大喜过望,马上奖励他一台电脑.
十二、这些年,我们县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
十三、因为我在罗家伦离开清华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校务会议主席,就推我再当一次校务会议主席,我也只好再作冯妇了。
十四、这个花园虽然不大,但曲水长流,环抱着翠柏修竹,却显得水木清华,很是玲珑可爱。
十五、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才华。
8. 求一首清华大学校庆的诗
清华赋
清华百年华诞,赋以赠之,用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韵。
景明风和,茂林绿凝,海纳川流,园滋繁英。格物理以致真知,弘教化以明心性。湛湛碧波,水光涵清癯之美;青青子衿,雏凤发朗逸之声。依园而建,枕水而居;清景浮流潜之思,雅致铺熙春之趣。景仰天道之极则,自强不息,俯察地理之妙旨,厚德载物。
昃影漫移,师尹赫赫,春华秋实,岁月更革。百秩屐痕,灿辰星之颖迹;百寻帛锦,隽国士之体格。养气秉正,德偃林草;兴政益民,长天奋翮。
鸣凤阙里,抚琴水滨。华采见而景光开,文心丽而道心萌。宗汉儒之美思,体释教之慈护。撷西技之宜趣,养中古之涵泓。更移清趾,声洽域内,甫畅清流,园果敷荣。耆宿硕儒,布德纲之温雅;君子仁人,标骨格之清贞。
禽鸟戏,修竹深,哲人发其浩咏,风铎扬其远音。陟彼北岑,心随浮云之远;泛舟荷影,情移高士之襟。
集珍芳园,萃华禹邑。清徽映朝日之采,逸景铺夕月之熠。俊乂星驰,名题御台之册;雅议流布,功诸生民之立。
水畔沙外,汀兰岸芷。落英缤而诸脉香,雅士集而俗务理。气凌魏晋,格承清真之归;言拟战代,论合诸子之旨。究古今,来遐迩。树中天之华冠,明治平之模轨。论称芹献,延华夏之正脉;身先国事,抗冥兕之无止。制长缨以牵越,向北溟以遥指。
木秀云根,泉生深谷,江河东去,九派四渎。孕河山之万状,灵神以仰;致千里之远路,骖騑以服。遂乃横楫万里,驰驱远毂。长缨漫抚,效冠军而鹰扬;鸣铗横敲,安华族以清穆。
湛芳芬以羽饰,理陌阡而植稴。嘉禾生兮,秀芳槛兮;歌大招兮,礼轸犯兮。英彦既萃,籍纳夏夷之美;襟抱以启,体涵大邦之范。
清徽量雅,虚冲守澄。往者可识,擎学院之高趣;百代可期,琢禹夏之璜珩。蕴人文之谅采,撷理工之华菁,彰经管之敢粹,弘治道之晴明。同声相应,格韵宛转;劬劳国事,肃肃宵征。
华仗叠翠,重湖清嘉,海内属目,灿照迩遐。时维期颐,宴桃李之葩丽;恭逢盛世,绽秀色之无涯。幽怀曲陈,恭疏四韵;赋以咏志,聊付清笳。
作者:马培国(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委宣传部)
来源:新浪博客,选自“清华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转自清华新闻网()
为什么君子斗不过小人呢?
1、擅长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
对领导尊重是每一个下属应该有的职业素养,说一些领导爱听的话喜欢听的话也是为自己营造较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手段,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某位同事有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的爱好,你就应该特别留意了,起码你在他面前是绝对不能说领导的坏话或是发领导的牢骚了。人
2、喜欢搬弄是非或者造谣生事。
喜欢搬弄是非者或是喜欢造谣生事的人,通常都会是另有目的另有阴谋的,这种人习惯于用这种贬低别人和污水化别人的手段来衬托出自己的优秀,或是设计好让比自己优秀的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失去领导或同事们的信任。如果你发觉身边某些人总习惯用“听说”来造句时,你就要特别留意了。
3、习惯挑拨离间甚至暗箭伤人。
职场有许多人心里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能耐,有一种人总是会制造纷争的事端,采用挑拨和离间计来激发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有时,这种人还会表现出自己的“和事佬”的和善,让你感到他值得信赖。假如你发现身边的某个人在你面前总是告诉你某某同事在讲你什么,你千万要先证实
4、善于撇清责任栽赃其他同事。
明明是自己工作中出现了差错和问题,或是在工作中出现了瑕疵需要厘清责任,当别人都在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补救的时候,有一种人总是会抢在第一时间到领导那里去闪烁其词,甚至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让领导感到自己既忠心耿耿又可以成为领导了解属下工作状况的卧底,目的就是找一个替自己背黑锅的冤大头。
5、擅于落井下石踏着鲜血进步。
如果发现自己的身边有一种人对于同事跌倒和面临挫折时总是幸灾乐祸,总在说意在罪有应得之类的风凉话,或是总是用一种事后诸葛亮的神秘口气告
6、不懂感恩戴德总会翻脸无情。
职场同事大多希望能够遇到欣赏并且可以提携自己的伯乐,同样,也担心遇到你种树他乘凉的“小人”,你全力帮助他事业有成,而他却没有学会感恩戴德和感恩图报,甚至还会翻脸无情来抹黑你打压你,让你会后悔自己的善良真的是用错了对象。因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7.善于阳奉阴违很会见风使舵。
职场“小人”最大的特点是做最艰苦的工作时不太容易见到他,或者是言行不一致,善于做表面功夫给领导看,善于投领导所好,奉承拍领导马屁,整天嘴甜的如同涂了蜂蜜,有亲近领导的特长,有邀功抢功的特长,有善打小报告的特长,有在夸奖你的时候套出你心中的秘密然后背过身去陷害你出卖你的特长。
节约粮食的文言文
1.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有哪些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2.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有哪些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3. 节约粮食的古诗,名人名言(带作者)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关于孔子的介绍
孔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华夏)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思想家,教育家
信仰: 儒学尧舜禹汤老庄周文王周公召公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十翼》
主要领域: 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等
父亲: 叔梁纥
母亲: 颜徵在
妻子: 亓官氏
祖籍: 宋国(河南商丘)
孔门十哲
德行 ? 颜回 ? 闵子骞 ? 冉耕 ? 冉雍
政事 ? 冉有 ? 仲由
言语 ? 宰予 ? 端木赐
文学 ? 言偃 ? 卜商
目录
人物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体系
近世发展
家世家谱
诗文与著作
饮食成就
人物轶事
关于孔子谥号
关于孔子身高
孔子学院
个人影响力
孔庙介绍
名言语录
动漫形象
文化旅游人物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体系
近世发展
家世家谱
诗文与著作
饮食成就
人物轶事
关于孔子谥号关于孔子身高孔子学院个人影响力孔庙介绍名言语录动漫形象文化旅游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个人事迹 孔子的姓氏是孔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孔子画像(39张)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历史记载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孔子讲学图(8张)现葬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畔。 微子启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与自然山水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个人成就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孔子的影视形象(8张)”、“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颜渊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著名的一篇《关雎》。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雕塑(6张)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 影视作品中的孔子
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 孔子全身画像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①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②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 影视作品中的孔子
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编辑本段近世发展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子临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编辑本段家世家谱
孔子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 孔子第77代子孙--孔德成
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今济宁市汶上县一带),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
带有行字的文言文
1. “行”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义
1、行走。
先秦·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几个人走在路上,他们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出行。先秦·左丘明《肴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
翻译:所以我将离开这里。3、运行。
先秦·佚名《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翻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
4、传布。唐·韩愈《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
翻译: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5、实行;做。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翻译::君子不贪心就不被外物所役使,就可以走直道。
6、动作;行动;举动。汉·司马迁《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翻译: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7、品行。
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翻译: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8、将;即将。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翻译:羡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感叹自己近垂暮之年,不能有所作为。9、遍;次。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翻译: 有客人来了就没有不摆设酒席的,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
2. 行 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行字在文言文中有3种意思,具体如下:
1、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行走。
白话释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白话释义:感叹自己一生将要将告终。
3、先秦·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行:行为。
白话释义: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行拼音:háng、xíng
释义:
行háng
1、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3、步行的阵列。
4、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5、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6、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7、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xíng
1、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3、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4、从事:进行。
5、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6、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8、可以:不学习不行。
9、能干:你真行。
10、将要:行将毕业。
11、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12、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13、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14、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进行[jìn xíng]
前进。
2、行李[xíng li]
出行时所带的衣箱、铺盖等。
3、行人[xíng rén]
在路上走的人。
4、不行[bù xíng]
不可以;不被允许。
5、行为[xíng wéi]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 带有行字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孤儿行 无名氏)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病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杜甫)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李白)原文: 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孤儿行》 佚名(两汉)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3. 唐·李白原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冯,公果溺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李白(唐代)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4.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