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惧主要表现为对结果的平衡乐观信心反思对吗,勇者不惧主要表现为对结果的平衡、乐观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6 0
  1.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20条,要有意思。
  2. 一定要人间清醒的感触句子
  3. 什么是君子
  4. 君子的孔子君子论
  5. 文言文形容人没有教养
  6. 儒家思想礼的表现,儒家思想有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
  7. 孔子的介绍
  8.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建立怎样的伦理观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

勇者不惧主要表现为对结果的平衡乐观信心反思对吗,勇者不惧主要表现为对结果的平衡、乐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西方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西方的智慧。古希腊的智慧结晶为《荷马史诗》,它要人成为英雄。所谓英雄具有如下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中世纪的智慧表达于《新约全书》,它要人成为圣人。作为圣人的美德就是:信仰、希望和博爱。近代的智慧见于卢梭等人的著作,它要人成为公民,也就是自由人。一个公民的基本美德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不同时代的智慧铸造了西方人的民族精神。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道禅(佛)的思想当中。儒家主要是主张仁爱天下。它要人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而爱天下大众,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的箴言。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规范。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归自然,让人性得到自由成长。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却生根、开花和结果。佛教宣扬的悲智双运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禅(佛)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考和言说,从而陶冶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对它任何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批判地对待中华民族精神。所谓批判就是区分,也就是说要判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在发扬传统的同时,也应该面向世界。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准备。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

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含义 意义 典例爱国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民族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团结统一 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 “四海之内皆兄弟”“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土尔扈特东归、郑成功***等 爱好和平 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干戈为玉帛”、礼仪之邦、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 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不畏强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等 自强不息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20条,要有意思。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3000字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篇一

 《发挥心理健康 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组成部分。认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两者互为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出发,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贯穿其中,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成分的健康发展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是心理的调节中枢,是行动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一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形成,它就对一个人的整个个性品质起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密切,同属于意识范畴,都是以人脑为器官,以客观现实为源泉,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以感知为基础的。思想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究其根源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而心理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某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思想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一22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多,它贯穿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转型和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大学生对生活的现实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大学生往往对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对未来踌躇满志。但一接触现实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时,就容易产生不客观、不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生活热情和积极性、猜疑他人、孤独忧郁、生硬固执等状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杜会对生活的现实的、科学的态度就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我国,能考人大学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都是学习尖子。但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在班里非常一般。有的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在中下水平。对他们来说,这是很难受的。进人大学的新环境后,远离父母、家乡,教学方式、生活环境等都不同于中学,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病态反应:对战胜困难毫无信心、心慌失眠、多虑、有的沉默寡言、有的破罐破摔,甚至有的寻死觅活、***轻生。从调查情况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心理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作为对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为掌上明珠,考上大学以后更是家中的皇帝。一些不良的 家庭教育 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如过分依赖、受不得***、经不起挫折、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一点不顺心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意志薄弱,承受力差、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容易产生挫折感。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将?勇敢?作为君子?三道?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者不惧?、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使他们能在即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发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教育方式一般是主动介入,***用集体教育的方式,自上而下,强制灌输,受教育者往往缺少平等和尊重体验,有被命令感和被迫服从感。心理健康教育则着眼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 自我评价 ,使受教育者学会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取个别交谈和咨询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健康的心理世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势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方式。如果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座谈方式代替 报告 方式,以谈心方式代替训导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人,并乐意接受其教育。

 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过去单一?说教者?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角度和立场,尽快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价值的权利,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服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无原则的接纳和包容,当学生的价值观明显违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时候,当学生做出一个可能给社会、他人或其本人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价值选择的时候,教育者就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干预,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持续进行影响,使其思想向社***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水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实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有时面对同一客观事实,不同的主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但以下三方面的规律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所共同存在的:第一、客观******会导致主观心理反应;第二、负性******会导致负性心理反应;第三、良性******会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所以说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本质上是和实际问题密切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其行为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动机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去创造和改变客观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因此,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交往困难、贫困生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无价值感、社交恐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久不能摆脱,就会影响他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决这些心理和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正确认知;二是要把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实问题解决了,就会缓解压力,稳定情绪,化解矛盾,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解决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困难和问题,尽量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势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唐书怡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探讨[J]时代教育

 [2]杨作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1999.2

 [3]张明成为合格的教师[J]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6-6

 [3]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6-7?

 [4]祝敏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安顺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2008年4月

 [5]杨世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6]颜农秋关于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J]探索与争鸣

 [7]赵展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

大学心理健康毕业论文3000字篇二

 《大学生 人际交往 障碍原因及改进方法》

 摘要: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如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本文从人际交往的定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外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以有利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心理适应,相互的心理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现今,人际交往障碍却成为当代很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绊脚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如果顺利,大学生便心情舒畅;一旦交往受挫,便心情郁闷,身心受损,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但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一、引起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一)认知引起的交往障碍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增多, 经验 和阅历逐渐丰富,非常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腻烦说教。他们渴望成才,自尊心极强。但不能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调适能力也很欠缺。因此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过于理想化的追求,缺乏科学的社会认知,容易偏离实际水平,产生主观偏差或障碍,主要表现有:

 (1)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凭直觉把与人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作为对他人的评价,并在日后的交往中占主导印象地位,以此来决定与他人的关系及亲密程度。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刻板印象:是指对于某一类人或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刻板的看法。在角色认知过程中,按照预想的类型赋予习惯性、特征化的评价。这种以个性代替共性、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的做***阻碍交往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抛弃传统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状况及实际情况考察具体人、具体事,以免产生误解。

 (4)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情感、意志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定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感受和品质,通俗的说就是?以已推人?、?以已之心,度人之腹?,往往会带来对方的排斥与反感。

 (二)社会因素引起的交往障碍

 社会因素主要指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是全面的教育。但我国的教育制度以应试教育为主,缺乏素质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也以此为导向,这种教育制度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学校层面,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抑制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学校在教育上往往偏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心理的沟通疏导。其次,高等学校教育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而人际交往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交往面狭窄,缺少经验和交谈技巧

 第一,大学交往以寝室为中心。他们多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且满足于这种现状,不愿主动去接纳、开拓外界的精彩生活。交往的狭隘性使很多大学生跟其他非同寝室的同学的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交往面也越来越狭窄。第二,一些大学生缺乏交谈技巧,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说?不?,导致事情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说话欠思量,以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第三,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往往是理论上的教育,缺乏实践的平台。高校或因为不重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或因为场地有限,或因为本身和社会上一些企业、机构的联系少,很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过度依赖网络引起的交往障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互联网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网络的介入,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网络普及后,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参加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会逐渐减少,造成热衷于各种?网事?,对近距离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的情况。特别是家庭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更成为一种束缚和负担。许多大学生宁愿在网吧不分昼夜地上网,也不愿意回家探望父母。还有些人除了要生活费外,和父母无话可说。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联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需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系。网络的介入可能导致亲情的疏离。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疏于现实交往,将所有心事都交给了网友,缺乏现实交往的动机,导致其现实人际交往的勇气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培养。

 (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和 文化 生活的极大丰富,大大减少了社会个体对他人的需求和援助,这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从人的价值观角度看,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难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淡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一切凭关系?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二、逾越人际交往障碍,学会正确与人交往

 大学生要有意识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就学习人际交际的技巧,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度过快乐的校园生活,更有助于今后的生活、工作取得成功。

 (1)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正确的交往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是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二是诚信原则。诚信历来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抱着诚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三是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协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四是互助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交往技巧

 大学生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不当观念,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为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做到:

 1.注意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和行为规范,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大,具有认识效应、即时效应和长久效应,往往是根据对方的仪表、举止、言谈、风度、气质等形成的。因此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出现在交往对象面前是十分重要的。

 2.要把对方放在首位。关注对方的需要、兴趣和感受。交往的话题和形式应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和经验,合乎其心理需要和兴趣。要学会倾听,仔细耐心地倾听能让对方感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有价值,此乃人际交往中的法宝。同时,交谈要注意建设性和有效性,大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能从谈话中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将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3.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要做到会用清楚、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谈话内容不枯燥,能吸引对方;尊重他人意见,避免评论和争论;即使批评他人,要在肯定之后提出,而且以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为前提。

 4.保持适当距离。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无形的距离,而且此距离由它适当的限度,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3)充分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方法与技巧,但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果不进行实践那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要经常与人交往,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和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还要注意对交往的对象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避免造成心理有失落感。要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需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开始.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确实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已经发生了,不能改变。大学生只有寻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变人际交往障碍。根据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做的调查,北京高校中,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大学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按照这个标准,我不属于贫困和特困大学生,但我家庭确实很贫困。根据我所看的接近20篇文献分析,我是有轻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也有 文章 中谈到的问题。首先我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过高,期望交往的都是知心朋友,大家志同道合,这有些理想化,不利于我的人际交往。因此我要纠正这种想法。其次我生活主要以寝室为中心,在寝室这种小的交往圈子里面生活。这就造成了我交往面狭窄。解决途径是我应当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寝室以外的人沟通交流,拓宽交际面。再次,我的人际交往技巧匮乏,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一定的多看一些社交礼仪,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努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参考文献:

 [1].兰静,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才智,2012(21):第203页.

 [2].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5):第31-33页.

 [3].徐晓霞,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心因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4):第60-62页.

 [4].汪汉荣,龙健飞与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02):第98-100页.

 [5].王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矛盾破解与和谐构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第109-111页.

 [6].何伟与王琳,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及解决途径.中国成人教育,2007(23):第72-73页.

 [7].董鹏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解决途径.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03):第17-22页.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82,83页.

 [9].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12-114页.

 [10].喻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文教资料,2006(22):第21-22页.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 学心 理健 康毕 业论 文?

一定要人间清醒的感触句子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

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5、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今译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主动询问别人而得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为政篇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今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今译

孔子说:“[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取的方法, 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这样去了解, ] 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时时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译

孔子说:“君子能[ 在道义上] 团结人但不[ 以私情而] 互相勾结;小人蒃于拢勾结而不[ 在道义上] 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 那就危险了。”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今译

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今译

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 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人民便服了;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了。”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 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 大车上没有輗, 小车上没有軏, 它靠什么行走呢?”

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今译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就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而不去做, 就是没有勇气。”

八佾篇第三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译

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规格的乐舞, 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 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2、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今译

孔子说:“《关雎》篇,[它的主题表现了] 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3、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今译

鲁哀公问宰我, 祭祀土地神的神主[要用什么木料做牌位] 。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树, 商朝用柏树, 周朝用栗子树。[用栗的意思是] 说: 让老百姓战栗。”孔子听了以后, [批评宰我] 说:“已求做过的事不用再说了, 已完成的事不必再劝谏了, 已过去的事不要再去责备追究了。”

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今译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 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今译

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 不能长久过穷困生活, 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 有智慧的人才能蒃于利用仁德。”

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今译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 小人关心的是实惠。”

4、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

孔子说: “不担忧没有官职地位, 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 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

孔子说: “君子懂得义, 小人只知道利。”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今译

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今译

孔子说:“君子要谨慎地说话, 而要敏捷地行动。”

公治长篇第五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今译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 “〔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 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 何必再谴责他呢?” 孔子又说: “开始时, 我对于人, 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这个人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今译

子贡问道: “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 孔子说:“〔他〕聪敏,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所以称他为‘文’。”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 斯可矣。”

今译

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 说:“考虑两次, 就可以了。”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译

孔子说: “品德好呀, 颜回啊! 一竹筒子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学乐善〕的快乐。品德好呀, 颜回啊!”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今译

孔子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 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胜过〔内在的〕质朴, 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把文***与质朴配合恰当, 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能生存, 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不过是由于侥幸而避免了祸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译

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今译

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 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 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 有仁德的人长寿。”

6、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今译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 是最高尚了! 人民缺少这种道德已很久了。”

述而篇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今译

孔子说:“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 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 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译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 学习永不满足, 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

孔子说: “〔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 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 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 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今译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 我就去干;不用我, 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子路〔在一旁插言〕说: “〔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去作战〕, 那么, 您要和谁在一起呢?”孔子说: “赤手空要和老虎搏斗, 没有船要趟水过大河, 〔这样做〕死了都不知后悔的人, 我不和他在一起。〔我要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 严肃认真, 善于筹划谋略而能争取成功的人。”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译

孔子说:“吃粗粮, 喝冷水,弯着胳膊垫着当枕头, 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 对于我,〔那些富贵〕如同〔天上的〕浮云。”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今译

叶公向子路问到孔子, 子路没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 他的为人啊, 发愤时, 竟忘记吃饭;快乐时, 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如此而已。”

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译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 而是爱好古代文化, 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译

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长处, 而跟从〔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今译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历史文献, 行为规范, 忠诚老实, 讲究信用。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今译

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今译

孔子温厚而又严肃,有威严而不凶猛,恭谨而又安详。

泰伯篇第八

1、曾子有疾,召门***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今译

曾子病危,召集他的***们来,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无毁伤之处]。《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就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就好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会免于毁伤了。***们!”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今译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今译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有气节而不动摇屈服。这是君子一类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今译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今译

孔子说:“对老百姓,可以使他们顺着当政者所指点的路线去走,而不可以使他们都知道为什么这样走。”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今译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7、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今译

孔子说:“多么崇高伟大啊!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却不去谋取个人的私利啊。”

什么是君子

一定要人间清醒的感触句子篇一

1.包容世间万物,各得其所。

2.长夜绵绵,送给你俏丽的容颜,愿你在夏日的夜晚不再孤单;霓虹闪闪,送给你温暖的港湾,愿你一生有我的陪伴;祝福甜甜,送给你一句真诚的感言,愿你的生命更加斑斓。晚安

3.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未奋斗过的自己。

4.睡去昨天的疲惫,忘却昨天的烦恼,睁开今天的双眼,打开今天的美好。

5.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6.目光放远一点,你就不伤心了。

7.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8.有志青年先谋生而后爱。

9.当你决定放弃时,不要忘了你出发的目的。

10.脏的人多了,干净的人反而变成了一种错。

11.你是你人生的作者,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12.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谈一场恋爱,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每天只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情,那么你要青春有什么用。

13.我们总是陷入,年少无知的年轮深处。

14.无效社交摧毁有趣灵魂。

15.人可以在金钱上贫穷,但绝不能在精神上贫乏。你可以一无所有,但是绝不可以一无是处

16.阳光下灿烂,黑暗下耀眼;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17.最黑暗时候,亦是最接近黎明之时。

18.维系关系的秘诀就是各玩各的,别较真。

19.你对人情世故的每一分通透, 对爱来爱去的每一分豁达,都是用失望换来的。

20.虽然很多人说自己是人间清醒,但未必真的清醒,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着的人!

一定要人间清醒的感触句子篇二

21.别总是沉迷于幻想,毕竟你还生活在现实中。

22.如果不能控制生活,就要被生活所控制。

23.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者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

24.懂得与人分享,让自己也幸福。

25.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没有齐备,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

26.一束阳光,一片风景,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出去走走吧。

27.苦都吃了还没长记性,你带脑子爱人了吗?

28.保持乐观,好好生活。

29.不要去试图窥探结局,别人的或者你自己的。

30.最靠谱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

31.在生活的万般刁难下,留住半分可爱和温柔,你就是胜利者。

32.人总是把自己心智的边界当作是世界的边界。

33.你的遇事慌乱、抱怨、一脸苦相、不敢扛事儿、推脱、找借口、逻辑不清、没有反馈、不拘小节、不动脑、不走心的举动都会出卖你,阳光、沉稳、乐观、抗击打、思路清晰、勇于奉献、耐得住寂寞、不怕犯错、有进步、打鸡血的每一天会成就连自己都惊讶的未来。

34.我的青春不是用来浪费时间的。

35.有的人遇见了就是***了。

36.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论长短,那是一种内耗。

37.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38.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39.敏感的小孩被弄丢一次就会质疑所有人的爱。

40.别让未来的自己讨厌现在的你。

一定要人间清醒的感触句子篇三

41.耐得住寂寞,才能看见繁华。

42.一切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

43.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44.在人生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

45.我用手记忆了你的样貌,用耳记忆了你的声音,用唇记忆了你的味道,用眼睛记住了你的点点滴滴,用心记忆了你的一切,宝贝!我爱你,晚安!

46.丢掉所谓的包袱,让自己快乐起来!

47.管理好思绪,才能摆脱情绪的阴霾。

48.有些奇迹,不***生,也具有全部的意义。

49.世界上最亮的光芒,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你努力时的模样。

50.有一天你将破茧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很辛苦,有时候还会觉得灰心,面对汹涌而来的现实觉得自己渺小无力,但这也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做好你现在能做的,然后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51.纵然世间暗淡,仍有一点点星光作伴。

52.睡眼惺忪迎接黎明,刷牙洗脸手要轻。阳光给我好心情,享受清新好空气。一杯热饮好甜蜜,家有人伴好温馨。新的一天,新期待,美好生活常伴您!

53.一定要爱着些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54.手掌就这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

55.我们现在比赛,谁先梦见周公!如果我赢了,你让我亲一下!如果你赢了,我让你亲一下!加油快睡吧!明天早上短信公布比赛结果,明晚见面“颁奖”。

56.旧账重提是因为它从未被妥善解决。

57.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

58.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么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

59.幸福是你感受到的,而不是你得到的。

60.人生只有一次,你怎么舍得不发光啊!

一定要成功的励志句子

一定要成功的励志句子

1、 回头看看你发誓取得的目标,然后评判你到底要有多成功。才能配得上你的誓言。

2、 成功没有诀窍它是筹备,苦干以及在失败中汲取教训的结果。

3、 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4、 努力的去争取成功,但不要一定有太高的期望成功。

5、 成功的麻烦在于你必须再去寻找一个目标。

6、 成功太慢也是失败。

7、 可能完整成功的巨大,只有在友人之间能力产生。

8、 有很多想做的事,一件也没成功。

9、 努力不代表会成功,但不努力永远都不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末尾。勇于末尾,才干找到成功的路。

11、 追求成功没有错,但把成功与幸福划上等号就是错。

12、 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13、 向往成功的桂冠,就别空费每一天。

14、 你用你的演技,成功的把我我颓废。

15、 努力就会成功,坚持以确保胜利。

16、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17、 没办法,离婚没有成功。

18、 坚持住自己的坚持,因为成功就在拐弯处。

19、 因为所有成功者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大家都希望浇他冷水。

20、 一个人要有太多惨痛的经历,才会有最后的成功。

21、 动感课堂我自主,给了我期望,让我看到成功的曙光。

22、 成功99%是心态,1%是能力。

23、 技术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人能否成功靠的是心态。

24、 成功,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的全力以赴。

25、 成功需要才气、锐气、朝气、灵气,当然最好再来点运气。

26、 依照心灵的声音去做,让潜意识引导你的成功。

27、 成功的因素,多半是因为别人都放弃了,而你却坚持了下去。

28、 成功的人虚怀若谷,并且无所畏惧。

29、 想要成功,需先付出你的努力。

30、 成功的捷径,莫过于毫不犹豫踏上最艰难的道路。

31、 胜利的途径可以不同,成功的模式却完整能够***。

32、 成功的人要有远大的梦想,但要有合理的目标。

33、 把信念揉进每件小事,成功便多了许多基石。

34、 最终会明白,平衡的两端分别是成功和幸福。

35、 真正的成功,是使自己成功,也让对手成功。

36、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请记得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

37、 有付出就有希望,有行动就会成功。

38、 永远成功的秘密,就是每天淘汰自己。

39、 活在现在,认真做好现在,现在就成功。

40、 成功者看未来,失败者看过去。

41、 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42、 每一块美玉都离不开雕琢,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磨练。

43、 全力以赴,你就会成功。

44、 许多的成功都源于时机正确,许多的失败都源于时机错误。

45、 很难说,到底你与成功的距离有多近。

46、 成功者总能坚持与忍耐,是因为坚韧是他们的天性。

47、 所有的胜利,与驯服自己的成功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48、 生活在于体验,体验累计经验等于成功。

49、 把绊脚石,变成成功的基石。

50、 不必努力去做一个成功者,尽力去成为一个有价值者。

51、 ***是成功的保障,***是成功必备的条件。

52、 成功行销就是永不放弃,放弃者不可能成功。

53、 生命因困难而变得绚丽,因拼搏而变得成功。

54、 人不疯很难成功,不信去问爱迪生。

55、 奋斗是成功之基,是幸福之源。

56、 成功是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57、 一个人成功,他完全是靠别人。

58、 原来我一直是的小三,成功力带着失败。

59、 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0、 正确地做正确的事,这是真正的成功者。

61、 质朴最不容易受骗,连成功也骗不了它。

62、 男人容易被女人的容貌迷惑,女人容易被男人的成功迷惑。

63、 等我不在在乎你时,恭喜你,已经成功的脱离我的世界了。

、 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65、 成功者怎样做,我就怎样做。

66、 避孕的效果:不成功,便成仁。

67、 大胆的试验,成功的一半。

68、 张小娴说,一个成功女人背后,一定会有一群男人。

69、 当一个人没有成功的时候,装也装出成功的样子。

70、 把成功作为一种永恒的追求,就会走出失败。

71、 我知道如果一门心思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72、 不是我想要成功,而是我一定要成功。

73、 仿效成功人士,寻求他的指点。

74、 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

75、 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

76、 成功之人去找找环境,若环境不合他,便去改造它。

77、 只要努力,成功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78、 做自己能做的事易成功。

79、 如果你不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你就不会成功。

80、 越是成功人士,越得强迫,否则怎么成功?

81、 自信有能力,就会有能力;决心成功,往往会真正成功。

82、 今年我十七,成功考上中国大学,社会系。

83、 我这辈子尝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正是我成功的原因。

84、 要成功,先研究成功学。

85、 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

86、 一个人不是在***成功,就是在***失败。

87、 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88、 天下没有廉价的成功。

89、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90、 成功有个副作用,就是认为从前的做法相同适应于将来。

91、 成功的三要素:一、坚持;二、不要脸;三、坚持不要脸。

92、 恭喜柯南君!终于在第集成功升入小学二年级!

93、 失败是成功之母,骄傲是失败之母,则骄傲是成功的外婆。

94、 我又失败了,你怎么成功了,我还是你妈。

95、 所谓的成功,就是不停地经历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

96、 大多数失败的人,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 天赋之手若不举起勤奋的利斧,也劈不开成功的道路。

98、 一腔热血备中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99、 别只看到别人成功的结果,也要经常思考别人成功的原因。

100、 与人相处有道,是成功最大的帮助。

101、 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成功之路也。

102、 一个成功的女人就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男人。

103、 参与就有愉悦,自信就能成功。

104、 我经历了失败、失败再失败,但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105、 不要被失败吓到,不要被成功冲昏脑筋。

106、 乐观的面对,积极的向上,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107、 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108、 想要成功的人,少了一样东西是做不到的,那就是信念。

109、 成功是一架梯子,是需要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110、 适当时机会做正确反应,这就是成功要诀。

111、 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

112、 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113、 想要成功就得有全力以赴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114、 成功不是永恒,失败不是命运。

115、 成功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要把它做好。

116、 别想挑战我的极限,我的极限一挑战就成功。

117、 我们盼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

118、 因为有缘我们相聚,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119、 你用一百分的努力与成功做交换,没有不成交的。

120、 若不能在所做之事中找到快乐,人便难以成功。

121、 传说每个成功的奥特曼身后都有一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122、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向大小决定了你成功的概率。

123、 坚持就是成功,胜利就是放屁,放屁就是给力。

124、 成功的人,就是那种能用别人扔向他的石头来铺设路基的人。

125、 要获得成功,就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126、 机会是对勤奋者的恩赐,成功是给勤奋者的专利。

127、 成功者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真正动手去做了。

128、 为成功播下***,为辉煌洒下汗水。

129、 天天禅语与时竞争、接受考验,才会成功。

130、 做勤劳的小蜜蜂吧,你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31、 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132、 成功的人,往往是具有一定准备的人。

133、 一次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堆积出来的。

134、 我成功了,因为我努力过。

135、 成功便是站起来比倒下多一次。

136、 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137、 对成功抱有信心,就近乎成功。

138、 要不断地感谢顾客,因为是顾客让你成功的。

139、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然会得到成功。

140、 每个人成功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带着梦想上路的。

141、 成功的人永远有梦,每一个梦就是一个理想。

142、 容易成功和难于成功同样能***人的愿望。

143、 唯一的成功之路在明天,不在昨天。

144、 大功告成,并非成功之日。

145、 现在的失败,是在为以后的成功铺路。

146、 你们会成功的,我对你们非常有信心。

147、 成功没有秘诀,但坚持是过程。

148、 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

149、 有句话说,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功就有多大的等待。

150、 成功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失败之母。

151、 张建成]人生最艰巨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152、 希望是忧愁的最佳音乐,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53、 放弃意味着选择,放弃的正确,才是选择的成功。

154、 我减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你看,我三个下巴都尖了。

155、 一个人不可能靠着运气而成功,而是要付出努力的代价。

156、 只有对心灵力量有信心的人,才能到达成功。

157、 你有成功的光芒,人就忘你手段的黑暗。

158、 严重的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159、 成功时,多一份漠然;徘徊时,多一份信心。

160、 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161、 成功的给予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也是一门高尚的艺术。

162、 莫找托言失利,只找理由成功。

163、 权衡一个人成功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

1、 成功就象戴***牙吃肉:别人看着很香,自己觉得没味儿。

165、 成功是一座高峰,努力便是登云梯。

166、 优雅地迎接成功,勇敢地面对挫折。

167、 现实社会,只要做好自己,才会成功。

168、 经常磨快自己的锯子,以加快成功的步伐。

169、 动机越直接,越简单,目标就越明确,最后也就容易成功。

170、 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171、 做事的成功靠潜心谋算,切勿马虎侥幸。

172、 有我们艰难的跋涉,有我们成功后的喜悦。

173、 男人可以不辉煌,可以不成功,但绝不可没有事业心。

174、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充满爱心的人,就会是成功的人。

175、 坚持等于成功,放权者绝不成功。

176、 成功是因为自已,失败也是因为自已。

177、 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

178、 做一件事情要是走火入魔了就成功了一半。 ()

179、 为了赢得成功,你对成功的欲望必须超过你对失败的恐惧。

180、 一个成功的男人就是领着别人的老婆旅游。

181、 侵泡过眼泪的微笑最美丽,体味过挫折的成功最可贵。

182、 轻而易举的成功,是事业的大忌。

183、 人都不是注定的成功者,也没有一直是失败者。

184、 有些人想成功,有些人渴望成功,有些人努力实现成功。

185、 成功不成功只一字之差:主动与被动。

186、 成功者并非比你聪明,而是他比你会问更好的问题。

187、 我成功,因为我未曾踌躇。

188、 当人们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后,就会忘记你手段背后的黑暗。

189、 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智慧,而是毅力。

190、 自古成功在尝试。

191、 在泥泞上留下的脚印越深刻,在艰苦中获得的成功最动人。

192、 学习者不必须成功,但成功者必须是擅长学习的人。

193、 只有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194、 一个人一辈子成功不成功就看追悼会了。

195、 成功的人,往往不会估计路途中的诱惑,眼中只有一个目标。

196、 我要尝试,尝试,再尝试。阻碍是我成功路上的弯路。

1***、 成功不在于有无天资,而在与无理想。

198、 普通人用眼睛看待事物,成功者用眼光看待事物。

199、 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在生活中获得你想要的那部分成功。

200、 你成功。我成功。大家都要成功。

记得一定要幸福

依旧会一不小心就想起你,依旧会和朋友聊起曾经的我们,依旧会关心你现在过的如何,心里却再也没有任何涟漪。

原来,时间久了,从前的故事久了,感情久了,悲伤久了,也就渐渐不痛了。

我也曾努力过,努力的想要一直和你走下去,可是,当有些伤害掩盖了心里那最后一点喜欢的时候,对你再也没有了最初的感觉。有时候,也责怪过自己的倔强与偏执,如果曾经不那么倔强早点放手是不是就会少点悲伤。

我们的爱情到最后剩下的只有所谓的回忆与感伤,谁的对谁的错,真的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那些过去的,只能是过去。

那些所谓的回忆忘不掉,就如同生活依旧要继续无法停止一样。一起走过的街道,再次踏上有了别样的心情,不是难过,不是怀念,而是释然。

那些年,对你的依赖,渐渐变成了坚强的借口,没有了你,我开始一个人生活,没有了所谓的依赖,我开始习惯坚强,习惯一个人。慢慢的,一个人久了也就真的久了,久到提起你的时候有点熟悉又陌生。

后来时间久了,回忆久了,那些伤害随着时间也渐渐没有了最初的疼痛,留下的浅浅痕迹只能证明我的生命里曾有过你。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圈,有人进来,有人出去,有人站在圈外观看,有人站在圈内相伴,而自己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闯进圈内,谁又会退到圈外,唯一能做的只有继续生活,那怕你的退出让我难过得要死,也只能选择明天。

日子总是一天一天过去,那些从前以为过不去的,也成为了回忆。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我依旧偶尔会提起你,却少了苦涩。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否会在闲下来的时候想起我。可是,如果很久、很久以后你还能想起我,那么,请你记得一定要幸福。

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

茫茫人海,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很多,和你相识的人也不计其数。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屈指可数那么几个,除了亲人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人。

这种人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也像亲人一样,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这种人就是朋友。

朋友就是你高兴时想见的人,烦恼时想找的人。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打个滚儿,是可以一起沉溺于某种音乐遐思,是可以一起徘徊于书海畅游,朋友是有悲伤陪你一起掉眼泪,有欢乐和你一起傻傻的笑

朋友不是先来的人或者认识最久的人,而是那个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走的人。最值得珍惜的,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此刻你所拥有的。经历了太多,不败的只有朋友,用什么来诠释这种特别的东西,我想,是永恒。

人生短短几十载,眨眼间便过,抓住的,抓不住的,溜走的,留下的,一些些,都是感动,都是满足,虽曾不满意这些,但经历了太多,也便欣然,留住身边的,便是最好的。

打不走的才是朋友,吵不散的才是真爱。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为他想想,设身处地帮助他们,毕竟来世间一遭,你我有缘才会相识,下辈子不会再相见了。

不要做自私的人,不然活的很累,不要去计较太多,其实,若计较,那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还有最重要的东西,一颗真心,别人与你相交的真心。

好朋友就像星星。你不一定每天都能看见他们,但你知道,他们会一直在那里。真心的对待每个对我好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之恩,以心相报。

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柔情;朋友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

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要心心相惜。不一定要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不一定要天天见面,但一定要放在心里。

君子的孔子君子论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义: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

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释义: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三、看利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相反。

五、看言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六、看气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七、看志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释义: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

八、看追求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释义:君子恋念仁义道德,小人恋念田宅乡土;君子恋念法令制度,小人恋念小恩小惠。

九、看人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文言文形容人没有教养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礼记·缁衣》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所以君子不徒用语言,说话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孔安国注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1]也可以说,君子能够坚持原则,而小人则结党营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对于某个人的意见,既有赞成,也有反对;同而不和,则是一味赞同,没有主见,因人而取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做事,以义为准则,只问此事当做不当做;小人做事,则以利为准则,总是计较做此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胸怀坦荡,没有自己的私利;小人做事,则以私利为准则,所以总是患得患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君子总是善于帮助他人,看到他人成功,君子总是感到高兴;小人则嫉贤妒能,唯恐他人超过自己,唯恐他人过上好日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君子在自己的志向不能得到实现时,仍然能够固守自己的志向;小人一旦身处困境,则有可能胡作非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做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成功,也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做事,总是依赖他人,如果不成功,也总是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何谓知?樊迟问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知是明白事理,是知晓他人。明白事理、知晓他人也是智慧的表现,所以,知也就是智。孔子对子路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这也是智慧的表现。现实之中,每个人可能都会被人误解,不因他人的误解而郁闷、惆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才是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君子首先应当是一个仁者,君子需要知,也需要智,但君子作为一个仁者与作为一个智者,还是有差异的。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朱熹注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2]

君子以行仁义为事业,也需要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

君子还要做到中庸。孔子很强调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程颢、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3]过与不及都不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孔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中庸》借孔子之言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是恰到好处。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并没有一定的法则,而是需要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运用。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权”。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权”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通过权衡而***取的一种最优化的、适中的措施。因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所以,“权”最为难得,与“权”相关的中庸,也最为难得。《中庸》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不可能”,并非不可能做到中庸,而是要做到中庸,实在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才显得更为可贵。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君子的交友的方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君子做事情的方法.这种方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方法。

这句话出自易经,意思是: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应该像大地一样,气势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何晏的解释是:“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4]而程颐的解释则是:“‘君子固穷’者,固守其穷也。”[5]刘宝楠赞成程颐的说法:“‘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6]刘宝楠引用《荀子·宥坐》和《周易·困卦》为证。“君子固穷”为孔子周游列国在陈绝粮时回答子路的话。《荀子·宥坐》篇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述。孔子告诉子路:“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周易·困卦·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综合考虑,程颐的解释显得更为准确。“君子固穷”,并非君子本来就穷困,天生就穷困,而是“君子穷亦固”。君子处于穷困的条件下,还能够固守自己的志向,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还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

子贡曾经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贫而乐”,并非君子必定贫,也非贫本身有什么可乐,而是身处贫困而不改其乐。孔子自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乐在其中”,颜渊“不改其乐”,孔、颜所乐者何也?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也不改变志向,虽贫还能保持快乐,而是为自己虽处贫、处穷、处逆,然却不改志向而乐,而是提倡在居穷、处逆之时,仍须具有一种精神,仍然应当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身处贫困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改,这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在儒家看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成人。孔子自述其人生道路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当然需要人格修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就力求向他看齐;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就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思想或行为,从而告诫自己不应当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是一种基本的修养方法,所以孔子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君子以为仁行义为己任,而为仁行义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行义不需要他人命令,甚至也不需要他人鼓励。在孔子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仅仅是知,好才会有兴趣,才会自觉追求,而乐之者则以这种追求为满足、为快乐。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以仁为快乐的人并不多见。“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怎样才能使人们以行仁为快乐,像好色那样好德呢?孔子发现与礼经常混而难分的诗、乐等艺术,具有陶冶人的性情,使人乐于为仁的作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包咸注曰:“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7]要成为一个仁人君子,首先应当学诗。

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于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人们“游于艺”,亦即泛历各种艺事。此艺虽然也具有内在品德的因素,但无疑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非常明显地注重于培养人的外在文***。

为什么要注重外在的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在诸***中,孔子最赏识颜渊,但孔子并不认为颜渊就是理想的君子。只是赞叹颜渊的好学和不二过,感叹:“贤哉回也!”在孔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当具备多种因素和品质。子路问成人,孔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理想的君子应当有知、有廉、有勇、有艺、有乐。其中艺与乐明显地偏重于人的外在文饰。由于质毕竟是根本。孔子强调,首先要注重内在精神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学诗为开始,立足于人伦规范。人伦规范当然还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然而个体修养的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的真正完成,却不是礼,不是人伦规范,而是乐。君子“立于礼”而“成于乐”。“成”即是完成、成就、成全。“成于乐”,意味着人格的最后完成、最终完善,是依靠乐、依靠艺术来实现的。

理解了孔子的“成于乐”,才能理解孔子何以会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孔子请子路、曾点、冉求、公西华各言其志。子路、冉求、公西华所言均局限于事功,唯曾点所言,突破事功而上升到精神境界的高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浴乎沂”、“咏而归”,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非普通人所不可为,然而,能为此者,体现出一种人格精神,这是一种突破事功之后的人格精神,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完善、完美的精神境界。 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己任。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何谓义?孔子没有明言。《中庸》曰:“义者,宜也。”董仲舒曰:“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春秋繁露·仁义法》)韩愈曰:“行而宜之之为义”。(《原道》)义所考究的是行为本身的正当性,是不计后果的正义性,是当下意义的无条件的“应当”,所以要“见义勇为”。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君子的精神追求就是行仁行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做事的基本价值尺度就是义,就是只问行为本身正当与否。

孔子不否认人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但孔子强调人对于利益的追求一定要符合正当性的要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不可求”之事,也就是不义之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违背义的事情,即使再有利也不应当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追求富与贵,无可非议,但不能因为追求富贵而伤害仁义。所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君子的精神追求是担道行义,在孔子看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曰:“古之贤人也。”又问:“怨乎?”对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君子无所怨,君子应当把维护自己的精神追求,当成最高的追求,甚至可以为此而不惜牺牲一切。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也可以做到死而无憾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也就是说,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标准界定.

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无疑,于丹女士对于君子的论述是十分全面和精到的,我当然是十分的认同.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在论语的基础上,给与了君子的概念更为深广的含义,而且,如果我们一味的固守于论语对于君子的界定,可能会不利于我们后人更好的传承先人所留给我们的优质的财富. 儒家思想中确实包含某些束缚人性的因素,这种因素,主要表现在“礼”的层面。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礼对人有约束作用,但这种约束作用,却是十分必要的,孔子对于礼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孔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复礼”,就是恢复周代所确立的一系列礼仪法度。确立礼仪法度也可以有别的路向,比如实行严刑峻法,这是法家的立场,也是法家的基本主张。在韩非看来,用人不得为非的具体方法,就是严明的法纪和残酷的手段。

孔子反对这种做法。在孔子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齐之以刑,也许可以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但却使民众没有羞耻之心。所以,依靠此法,并不能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还得依靠道德的力量。并且外在的礼仪规范,本来就是根基于人的内在精神结构的,本来就是根基于人本有的仁爱之心的。所以,孔子虽以“复礼”为己任,但孔子更是把力量用在“兴仁”上。只有“兴仁”,才可以“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所在,也是孔子的高明所在。

由“礼”而引出“仁”。表面看来,“仁”是服务于“礼”的,但“仁”却是“礼”的基础,所以,“仁”比“礼”更为根本。由“仁”而引出“艺”与“乐”。“艺”与“乐”应当为“仁”服务,甚至也应当为“礼”服务。后世儒家所倡导的“文以载道”,即是这种主张。但“艺”与“乐”并非只是为“仁”服务的,并非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它也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甚至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儒家学说的基本用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就社会方面而言,是要为社会生活确立一种规范,以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个人方面而言,是要为个人确立一种安身立命的观念,以获得身心性命的寄托。“仁”与“礼”的结合,为保证社会正常秩序奠定了基础,“仁”与“艺”、与“乐”的结合,给个体生命带来了乐趣,也为个体精神家园的确立提供了可能。孔子的思想并不只是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为某一时代问题提出了某种具体的方略,而在于它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一种对策。只有将“礼”与“仁”结合起来,才能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只有将“仁”与“艺”、与“乐”结合起来,才能为个体精神家园确立一种安顿。只有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安顿均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孔子思想具有这样一种理论价值,这一理论价值,还是很有意义的。

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对人而言总是外在的,人们遵守行为规范不是出于内在的自觉,而是出于外在的强迫。

现代法律社会的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来管理“小人”。人们都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防止与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犯罪,但人们仍然只能乞求于法律。因为除了法律之外,仍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应当检讨我们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而不应当把人只当做“小人”,应当真正把人当做人,应当懂得尊重人,应当更重视和强调“养”而不是“教”,应当更强调内在精神的培养,更强调人格的自我完善,应当将人当成君子,应当***取办法使更多的人成为君子。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现代社会需要新型的君子,现代社会呼吁新型君子的诞生。就此而言,孔子的君子论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礼的表现,儒家思想有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

1. 形容一个人没教养的文言文

一、《诗经·鄘风·相鼠》——春秋·传为尹吉甫***集、孔子编订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译文:

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

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二、行为不通世俗,玩劣怕读文章。——清·曹雪芹《红楼梦》

释义:活动不合乎世俗的礼仪,性格顽固恶劣不喜欢读书。

三、眼晴长在 *** 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清·文映江《咏针》

释义:写穿衣服的人,无感恩之心,眼睛只看衣服,不管做衣服人的人的辛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诗经·鄘风·相鼠是一首讽刺诗,其讽刺的对象,说法不一。前人对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郑笺从之;《鲁诗》则认为是妻谏夫,班固《白虎通义·谏诤篇》承此说。

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此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

搜狗百科-诗经·鄘风·相鼠

2. 用文言文说一个人没素质怎么说

圣人有言,吾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非能皆效圣贤,但于童稚时,或闻道于师长、或受教于父母,亦能初识礼仪。今有一人,冠冕其外而糟糠其理,俗且鄙也。

其但食粟麦而未入泮学耶?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 在文言文中表示有修养或者修养及高的词有哪些

文言文提升修养的经典句子1、大仪斡运。

天回地游。四气鳞次。

寒暑环周。星火既夕。

忽焉素秋。凉风振落。

熠耀宵流。2、吉士思秋。

实感物化。日与月与。

荏苒代谢。逝者如斯。

曾无日夜。嗟尔庶士。

胡宁自舍。3、仁道不遐。

德輶如羽。求焉斯至。

众鲜克举。大猷玄漠。

将抽厥绪。先民有作。

贻我高矩。4、虽有淑姿。

放心纵逸。出般于游。

居多暇日。如彼梓材。

弗勤丹漆。虽劳朴斵。

终负素质。5、养由矫矢。

兽与于林。蒲芦萦缴。

神感飞禽。末伎之妙。

动物应心。研精躭道。

安有幽深。6、安心恬荡。

栖志浮云。体之以质。

彪之以文。如彼南亩。

力耒既勤。藨蓘致功。

必有丰殷。7、水积成川。

载澜载清。土积成山。

歊蒸郁冥。山不让尘。

川不辞盈。勉尔含弘。

以隆德声。8、高以下基。

洪由纤起。川广自源。

成人在始。累微以着。

乃物之理。纆牵之长。

实累千里。9、复礼终朝。

天下归仁。若金受砺。

若泥在钧。进德修业。

辉光日新。隰朋仰慕。

予亦何人。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49、运筹帷幄之中,决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感悟人生)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孔子的介绍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历史传承中经过磨练、积淀,成为我们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

1.儒家提出一系列道德范畴、命题、思想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宝库。儒家文化属人伦文化,它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蕴含量十分丰富,每个字都能写一篇大文章。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如“仁”,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体现的是过度的“慈”,很容易丢掉传统的“孝”,所以,当今更需要强调“孝”。此外,“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孔子的学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体现出对务实和理性精神的崇尚。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但都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真正推行的是“政德合一”,宗教在中国从来没有占据过主导地位;不像西方搞的是“政教合一”,有时教权比王权还要大。在中国正是由于信奉儒家思想,抑制了宗教的作用。直到现在,全世界有60多亿人,信教的有48亿人,不信教的绝大多数在中国,这和受儒家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很大关系。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在他们看来,与其信鬼神,不如信明君,“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明君能带来太平盛世;明君不多,就去信清官,清官率先垂范,弥补君王过失,杀陈世美,救秦香莲;清官不多,就去信侠客,侠客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大的侠客就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老百姓实在没办法,才去求神拜佛,而且求的神,也多是希望能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神,这些神和人还有血缘关系,人们缺水了就信龙王爷,缺钱了就信财神爷等,信神是无可奈何,也是权且手段,达到虔诚、迷信程度的人是少数。

3.“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历来十分重视老百姓的作用,认为百姓是国家安宁的根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贵”就是作用重大,即“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之义。重视老百姓的作用,首先要重视老百姓的生计。所以,儒家思想历来强调君子要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怀,把个人安身立命与百姓福祉联系起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要安民、养民、利民、惠民、富民,同时还要“教民”;要“解民于倒悬”,“厝天下于衽席之上”。为此,就要修身,要“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做事本领,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前提是英雄史观。中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这是儒家思想的民本主义所不能比拟的,但注重民生、为民造福的社会责任感是相通的。

4.“天人合一”的生态***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儒佛道三家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崇尚“道法自然”,复归于朴,是倒退性的返回自然;佛教提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消除“分别心”,强调众生平等。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万物犹如同胞手足,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道即人道;人应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人的生命活动要融入天地生生不息的大化之中;孟子的“乘势待时”,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王夫子的天人“交相胜,还相用”,体现了和谐生态***观和天道人道相融观,为我们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人口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思维背景。

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儒家思想强调做人应有理想信念。其理想人格是智、仁、勇,认为是“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人有了理想信念,就能专心致志、刻苦学习,耐得住寂寞和贫困,做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使穷困潦倒,“饭疏食,饮水,曲弘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耳”。人有理想信念,就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孟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就能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能鼓舞人们矢志不渝、终身坚守,“朝闻道,夕死可也”,面对恶势力,不惜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儒家重视理想信念作用,在我们今天仍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求实务实、自主自信的同时,会出现轻视理论思维、淡化理想信念的倾向,现实中“有奶便是娘”的实惠思想,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跟着感觉走”的认知方式,甚至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都是其负面效应。因此,我们不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使人们立身处世要有志气、正气、骨气。

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大同”。这个社会“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同”理想是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回忆,是对当时阶级剥削、压迫的反抗,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鼓舞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历代农民起义领袖的“均贫富”口号就是以“大同”理想作为旗帜招揽人心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的“天下为公”等深受“大同”理想的启发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建国初,许多中国人,包括不少党和国家***,就是用传统的“大同”思想来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提出的“小康”一词,也是从传统的“大同”社会的描述中来的。现在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对海内外中华儿女具有巨大鼓舞、凝聚作用,这已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大政治优势。

6.“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最高美德素养,也是准则和方法。“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孔子说,有人问他问题,他就“扣其两端而竭焉”,即摸清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然后综合起来给予回答;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只抓住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忘记另一方面,必然造成危害。儒家是为当官者着想的,认为当一个领导者,要做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和而不流”、“矜而不争”、“欲而不贪”、“乐而不*”、“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惠而不费”等。从气质修养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认为这两种人都有偏激性,应取其“中”,既积极又稳当。对这些要求,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如真能做到,也称得上是有修养、有能力的好干部。

7.儒家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孔子首先是一位教育家,儒家继承孔子的办学传统,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教育主要是由儒家承担的。孔子的“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都是可贵的教育经验总结。之后,孟子提出“教亦多术”,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锲而不舍”,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都成为后世学子的格言,即使现在,对我们的素质教育仍有启发价值。针对我们目前应试教育状况,我们的教育既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也需要继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优良传统。

8.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一,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一,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又如自强不息,儒家和道家、佛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要求人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就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干起事来,“不知老之将至”,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应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精神,***作过发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概括。

中国******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使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也继承、弘扬了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三大作风”,两个“务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丰富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的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毕竟代表的是中国农业社会、封建社会的精神文明。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暴露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落后、被动、挨打,表面看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中国武器不行,进而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造成的,实际上最深层的东西,是文化上、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这和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不能说没有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罪魁祸首。

儒家思想的消极因素及其影响至今也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外化就是“礼”,“礼”是儒家思想的一个特色。“礼”就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举止言行符合了自己的位置要求,就说明懂礼。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国人也不乏儒雅君子,但问题就出在过分上。儒家讲君臣、父子、夫妻为“三纲”,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如果有人违反了礼,就被视为犯上作乱。鲁国的一个陪臣搞了“八佾舞于庭”,即在家庙举办了人规模的乐舞,这本来只有天子才使用的;这个人还祭了泰山,这本也是天子的事。对此,孔子很气愤,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礼”太多,就是繁文缛节、***,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个性,妨碍真理发现和科学发明。由于讲“礼”,领导、长辈说的话,即使错话,也不能越,不能顶,不能改,因而拒绝一针见血的争辩,否则为狂妄、骄傲、“大不敬”。在西方,学生提问不用举手示意,随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属于正常;在中国就不行,孔子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人们平时要“居处恭”,“貌思恭”、“事思敬”。如按这些“礼”来教育,即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青少年,也全被教育成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的谦谦君子;再加上孔子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鲜于仁”,更限制了人们对雄辩和沟通才能的发挥。这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提出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要求背道而驰。

2.过分注重人际关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儒家文化是人伦文化,儒家学说,就是讲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又有记载,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有自然科学味道,但是被排在最后的;其他都属于社会人伦学问,“六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礼,“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君子,就是要“立于礼”,而“成于乐”。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就形成了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放鞭炮的,而外国人拿去是造枪炮的;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而外国人拿去是用来航海的(用来开拓疆土、掠夺殖民地的)。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但不是用在直接生产力上,而是用在制造礼器、神器、酒器上,这从古墓挖掘中就可看出。古代的人才,就是会打仗,会打官司,会搞政治,会对对联,科技被称为“奇技*巧”,科学家被称为“工匠”,不在人才之列,毫无社会地位,蔡伦、张衡、毕升很难与孔、孟、程、朱比肩。而在西方,牛顿、达尔文可以和任何伟人齐名,牛顿下世英国举行了国葬。新中国成立后,鄙薄科技的“遗风”依然存在,“***”中批判知识分子为“臭老九”,现在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想走仕途,成千上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等,都是“轻科技”传统的不同表现。儒家文化过分注重人际,势必影响人们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因为它引导人们,做事首先关心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事情本身,关系不顺,很难办成哪怕是自以为非常正确的事。甚至引导人们把精力投放到与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的人际关系上来。不少人甚至抛开事业,专门搞纯粹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搞好和上级的关系,还能得到专门干事业的人所得不到的好处。直到现在,外国人来中国,就认为,在中国办事,人际成本很高。

3.轻视生产劳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儒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励人们当“劳心者”去“治人”。儒家也倡导人们要努力学习,而学的不是自然科技,是人伦方面的书,“学而优则优”,学好是为了当官、管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学稼”、“学圃”,孔子说,他不如种田、种菜的,樊迟走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如果天下百姓都按照孔子说的去做,大家只能喝西北风了。从历史上看,儒家门下培养出来的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中了举的,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未中举的,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其导向结果,是鄙视生产劳动、鄙视劳动群众,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过分注重道德的作用,缺乏法治精神。儒家文化是道德文化,治理国家,特别强调人们的素质、觉悟和良心,因而把道德看得比法律更根本、更重要。孔子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行政和法律,使人不敢干坏事,但不知羞耻;道德和礼义能使人有羞耻之心,能够自我约束,不想干坏事。儒家排斥法律,甚至把“无讼”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但仅仅靠道德来治国,是软弱无力的,它可以治好人,但治不了坏人;它仅仅有应然义,没有必然义;启发觉悟、良心,加强自律是必要的,但没有他律是不可靠的。过分的以德治国,会带来“人治”。中国历史上有法制,但没有法治,而且仅仅是刑法,是用来治民的,不是用来治官治权的,往往成为袒护达官贵人的工具。就是这点法制往往比不上“真龙天子”随便说的一句话顶用。社会上流行着很浓的“包公情结”和清官热,正说明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盼与法治缺乏的现实之间有巨大反差。

儒家思想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血缘文化、亲情文化、养生文化。上坟、建祠堂、续家谱等活动强化了宗法观念和人情因素,维持秩序主要靠乡规民约、传统道德和风俗习惯。反映这种文化氛围的儒家思想就缺乏西方那种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契约和法治精神。父亲偷东西,儿子应不应该告发,告发违反了孝,不告发违反了法。孔子认为,孝重要,儿子应该包庇父亲,这就是“子为父隐,父为子隐”,进而提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完会违背了法治精神。

由于过分注重道德和忽视法律作用,使得中国历代统治者调控社会的手段较为单调。往往先是道德教育,给人们灌输孔夫子主义;如不见效就用圣旨文件;再不见效,就派军队清剿、镇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宽猛相济、恩威并举、软硬兼施。结果,导致国家调控社会机制缺乏根本性、稳定性、普遍性、长期性,自我消解致乱因素的功能很低,往往是小事化大,大事化得翻了天,官僚机器与致乱集团之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社会缺乏一种长治久安的动态稳定机制,表现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和治乱循改。直到现在,中国法治建设虽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缺少法治精神。百姓中的“臣民”观念、领导干部中的“为民做主”观念、“父母官”观念,仍十分浓厚;《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电视剧仍有很大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屡见不鲜。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任重道远。

5.把“中庸”上升为方***,不利于培养人们的敢闯敢冒、改革创新精神。“中庸”有辩证法,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但又缺乏可操作性。孔子只说,“叩其两端而竭焉”,如何取其中,没有一定的法则,需要当事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于是,人们用起“中庸”来,碰到什么问题,都***取不偏不倚、不阴不阳、不明不暗、不前不后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表现为折中主义,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未能旗帜鲜明,缺乏原则性和斗争性,使人变得骑墙、滑头和见风使舵。孔子感叹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真正的“中庸”在大众中能贯彻的很少了。对用歪“中庸”的人,孔子、孟子十分痛恶,骂他们是“乡愿”,是“德之贼也”。实际上,他们正是从孔子、孟子的“中庸”之道那儿学来的。

“中庸”和敢闯敢冒、改革创新相矛盾。鲁迅说,中国人的中庸,使得变革很难进行;你若要提议在一间黑屋子上开个窗户,大家不同意,你故意说要掀掉屋顶,大家肯定反对,最后,经过折中,大家就同意开窗户了。这个例子说明,为了打破“中庸”思维方式对变革的阻碍,使得革命和改革有时不得不***用矫枉过正的手段,结果是非常的不“中庸”,最容易走向偏激和极端。

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利于理论创新。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他不搞新的创作,只是编辑文献典籍,阐述先贤微言大义,发自内心地喜好古代。特别是对尧、舜、禹,回忆眷恋,赞叹不已,“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郁郁乎文哉”。孔子做学问的形象是“编春秋,删诗书,序易传”。这种学风影响到后人,更难标新立异,严重阻碍理论创新。确实,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孔子的后人很难有所创新,即使有自己的新观点,都要掺和在对前人著作的注释中;有的人自己写了文章,也要冠以古人的名字得以流传。中国古代经史子集汗牛充栋,说,其中的“史”就占百分之七、八十。读书人做的事就是写诗、作画、刻石头,为圣贤经书作注,这样既没有政治风险,同时又高雅,显得有才气。近代康有为想推动变法,打上孔子的旗号,写《孔子改制考》,把孔子说成是改革家。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还带来了尊崇祖训和崇拜圣贤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成为滋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的温床,使得解放思想成为一次次社会变革、改革先导的任务十分繁重。五四运动批判的“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延安整风运动批判的王明教条主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的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改革开放以来克服的“唯书、唯上”,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惯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而克服这一惯性的法宝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一个中心、三个着眼”,即以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7.“重道轻器”的体验性笼统思维,不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思维方式是辨证的,但它是笼统的,显得整体而混纯,经验而直观。儒家的许多文章谈修养、谈人伦、谈社会,不是理性思维,而是道德体验,如孟子讲“吾养我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中庸》讲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事物的探究,不喜欢精确梳理,不喜欢科学实验,不喜欢逻辑概括,不喜欢事必亲躬,喜欢大而化之,向上提升,对关乎天地人的“道”滔滔不绝,对具体的、细微的实在的“器”不屑一顾,这种思维不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

中国历史上有伟大的科技发明,如四***明,但由于“重道轻器”,却不成体系,师傅传授技艺给徒弟,讲的是诀窍、悟性、灵气,而且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婿,因女婿是外人。如遇师徒早逝,很容易失传,留给后人的是结果,无过程与工艺。多少年来,曹冲称象,仅仅作为一个聪明故事在流传,不像西方人,从洗澡体验水的浮力中概括出阿基米德定律。现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劳动力是我们的,产品的设计、品牌、专利是外国的,我们挣的是血汗钱,给中国留下的是***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关键原因是中国缺乏科技创新,高、精、尖核心技术装备是外国的,外国一架波音飞机可抵得上一亿件中国衬衫。2008年,中国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可只有0.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万多件,其中50%以上来自外国公司。现在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的原创能力、集成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更要克服“重道轻器”的思维方式,确立现代科技思维方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中国科技创新,早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但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文化有一个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推进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发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要从观念、思维、制度、政策、行为、环境等方面,自觉克服、改造儒家思想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做到兴利除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建立怎样的***观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也。比者,并也。僧,佛***,而与夫子并。彼且***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无上菩提,而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语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它国,它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孔子墓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编辑本段]孔子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及其再传***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孔子思想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又一成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不学礼,无以立。

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但同时也滋养了消极的因素。前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西方中心论’”的思潮。一些人在所谓改革开放就是要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口号下,宣扬不但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道德、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等等。他们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中华民族的道德遗产,把传统道德统统斥之为封建主义说什么要用“蔚蓝色”的文化洪峰来“冲刷”我们的民族文化,困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已经无可挽回地哀落了,崩溃了.”他们对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则倍加推崇:“个人主义是商品经济的精髓,现在要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要发展个人主义”“要引进个人主义”·‘…·如此云云。面对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否已经过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传统道德是否冲突?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具有传统美的整个中华民族,而且也深深影响着身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将是我们应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目标—能力本位与德行修养的统一

我国封建社会是权本位的社会,权本位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但作为观念的“文化基因”有其相对稳定性,直到现在权本位仍在支配一些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初期,金钱本位支撑与操纵一些人的活动。权本位与金钱本位有时甚至互相勾结,败坏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这两种道德价值观念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但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两种观念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它们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同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据我们对全国10多个省市30所高校2372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4.4%的学生承认自己不同程度地受到官本位影响,有40.9%的学生承认自己受金钱本位的影响。重功利、讲实惠,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价值观念,有的学生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金钱。问卷调查表明在职业选择上多数学生都把“能够获得更多的金钱”作为首选目标,摆在第一位,一些学生坦率地说:“既想拥有知识更想拥有金钱”。

可见帮助大学生确立起能力本位与德行修养的统一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是塑造面向21世纪高素质的能力人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导向。 在确立这一价值取向时,首先要批判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封建家长制、官本位的陈腐观念对现代人的影响,即对自身“文化基因”中的消极面进行改造,如盲目服从和依赖传统的权威,缺乏效率和个人效能感;不敢张扬个人主体性与个性,不敢出头、顺从谦卑,对不同意见和观念严加防范;缺乏主体意识,敬畏、屈从、依附和崇拜权力。儒家***特别是到汉代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后,其主旨都是以皇权为主体,***道德规范中以效忠皇权为最高标准,“忠、孝、节、义”以忠君为第一要义。儒家***的道德规范与一整套严密的宗法等级制度相匹配,造成主尊奴卑、男尊女卑、家长式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形成中国人的权力依附心理,“读书做官”成为文化人发展自我的唯一希望。由于权力决定着人的尊卑荣辱和福祸命运,造成“有权就有一切”的社会心态。权力依附观念使依附者丧失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使人养成逆来顺受、忍辱求全、循规蹈矩的个性。必须要使跨世纪的大学生懂得,把当官视为人生目的和理想,是与我们党的培养目标格格不入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素质要求相背离的。与传统观念中权力依附观念作彻底的决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批判传统的权力依附观念时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儒家***等传统道德不能一概否定。儒家***主要是围绕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展开的,德行修养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曾高度评价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时说,“正心、修身、齐家—那段话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独有的宝贝”。这说明在德行修养方面我们有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例如儒家的尚刚、主动、强调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智、仁、勇三达德思想与道德修养的理论不仅是崇德修德的思想宝库,而且与发展能力有关。其次要批判吸收西方***中的能力本位思想,坚决反对和摒弃“金钱本位”观念。重力轻德与重物质轻精神一致。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形态之本质特征,是“人的能力本位”通过“物本位”或“钱本位”来表现和实现。“个人的一切价值表现为物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①但必须肯定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注重人的能力,资本主义对物质财富的注重,表现为靠个人能力的片面化和物化来促使其效率经济增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能力之重要的佐证,它毕竟赋予人的能力以物的外观。②财富是人的能力之象征,财富掩盖了能力本位,并使人对物产生崇拜,人格价值的物化、客体化,反映出人在内在化创造的同时又被物质世界外在化。金钱拜物教曾使资本主义人欲横流、道德沦丧,造成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危机和生产力的停滞不前。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的凉浆的同时,也饱尝着它所带来的苦果。资本主义的能力本位导致能力的片面化发展,加深了人自身的异化。正是看到了人为物役等社会瘤疾,资本主义社会的有识之士也在设法克服它,所以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开始提升,而对物质方面的兴趣趋于淡薄。因此,资本主义的能力本位我们应当审慎待之,一方面要批判吸收它关于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民主、人的独立人格、人的意志和人的潜能、人的价值的实现等这些以人的能力为基础的***观点的合理的一面,又要批判和克服与消除在张扬人的主体性与能力本位的背后使人异化的金钱拜物教的价值观念。倡导能力本位与德行修养的统一是为了培养出一代既能消弭封建的传统观念权力本位的消极影响,真正从他们父辈们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传统***经济体制下人对组织系统与领导的依赖中走出,又能从由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带来的一些人对物的依赖,从金钱本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努力接近与朝向符合马克思所设想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目标。在能力本位与德行修养的统一的价值目标中,德行是导向,是能力的内在精神动力,能力是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与外在表现。德行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的东西,能力是智力因素的力量外显,这一价值目标体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二、大学生个体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张扬个体主体性与崇尚集体主义的统一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在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人的能力是主体性得以确立的主体根据,人的主体性只有达到个人的主体性,才是真正彻底的。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是由一个个个性丰满充分发挥个体主体性的人所组成.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对人的个体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张扬个体主体性,另一方面要防止个人主义膨胀、崇尚集体主义原则.世纪转换中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他一方面要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张扬个体主体性,努力塑造独一无二的个我,另一方面懂得自己的行为必须要与实现共同目标的集体行为相协调,与促进集体与社会目标的实现相一致,而不是使个我的目标与社会、集体的目标相分离.

据我们从调查中得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强烈要求张扬个体主体性,另一方面漠视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严重、道德意识淡漠。他们崇尚、追求和喜欢做一个“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善于抓住机遇、努力争取成功的人”,认为“人的一生应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奋斗去追求才不算白过”;不少学生在与他人关系上能分清他人的是非对错,分不清自己的是非对错;只要求集体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方便与条件,不考虑如何为集体尽义务和责任。重功利、讲实惠,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价值观念,而在道德责任意识与义务观念方面却很薄弱。可见,处理好张扬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与崇尚集体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13待解决的迫切理论问题。

在确立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时,一方面要克服与消除传统的陈腐价值观对个体主体性的压抑与扼杀,在批判地基础上吸收西方***思想中对个体主体性的肯定与倡扬等合理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批判继承传统道德的精华,诸如道德自觉、独立意志与整体主义的道德价值观等***.克服与西方传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对个体主体性的盲目与过度张扬所导致的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侵害,以达到个体主体性的张扬与崇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正的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

从这一价值原则与标准的构建上首先要使大学生懂得必须自觉克服消解传统的价值观对个体主体性的压抑与扼杀。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道德的最大缺陷就在于主体精神的缺失,尤其是汉朝以后儒家被定为一尊,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人的主体性有极大的抑制和束缚作用,成为束缚人的个性的桎梏。其次要让大学生懂得西方***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相应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是要造就个性丰满、主体意识健全、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对独立和平等自由是市场经济得以形成和运作的先决条件。只有作为生产和经营者个人和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才会有竞争、效率,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也才会有***的合理配置,从而才会有市场经济本身。市场经济需要张扬主体性,西方***思想与市场经济有相应的一面,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思想有不少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但它在总体上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坚持个人本位,具有非理性主义、道德相对主义、非厉史主义的特征,在借鉴与吸收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再次,要使当代大学生懂得传统道德的积极因素也与市场经济有相契合的一面。诸如传统道德中的道德自觉、独立意志、整体主义精神、爱国与民本、和谐的思想可以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弥补西方***思想过于强调情感与本能等非理性色彩和个人本位的倾向,甚至可以弥补***经济体制下由于“左”的路线干扰影响造成的价值观教育内容概念化抽象化之不足。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精神的本质内涵,辨明了***体制下与市场体制下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我们就可恰当批判继承和吸收中西方***思想的合理因素,处理好弘扬主体精神与崇尚集体主义的关系。元典儒学中表现为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有为思想,孔子所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典型代表,强调个体意志的不可动摇性。这一思想在孟子那里发展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种主体的独立意志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相结合,就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成为整个民族精神支柱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和群起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它是在走向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防止个体独立意识、主体精神过分扩张滑向个人主义褊狭、抵御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养料;它是将个体独立意志、主体精神与集体主义有机统一的民族文化背景与心理基础。将个体独立意识作为群体观念、集体主义观念的前提是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的优势所在。

三、大学生个体道德理想的目标—追求“自我实现”与关注社会理想的统一

道德理想在道德价值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向往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从这一定义中可以得知,道德理想包括两个层面;个体层面为理想人格,社会层面为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任何个人的道德理想实际上都包含了对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相统一的追求,在理想人格中内含着对社会道德关系的态度,在对向往中体现了自身人格的特质。质言之,追求个人理想与关注社会理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的统一程度体现了具体个人理想层次与境界的高低。

今天的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理想执著追求而对社会道德关系与社会终极目标表现出期望淡漠,呈现出个***格理想与社会道德关系向往的不相协调的状态。重功利讲实惠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价值观念,拜金主义思想也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甚至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理解成“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利益的倾向比较突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要求入党的学生的人党动机是为了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好处”,而为“信仰所动,为了迫求终极关怀者”仅占10.9%。一些学生只信仰自己,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首先重视个人,39%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违法可以存在”,42.4%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必大惊小怪。他们慨叹今天的社会不知出了什么毛病,又搞不懂自己身上究竟出了什么毛病?73.3%的学生对“现在的青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做人”的观点表示赞同。由此可见,在世纪转换的新时期为当代大学生个体构建起道德理想的新的目标参照体系是思想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什么是世纪转换中大学生个体道德理想的新的目标与参照系呢丫它应是追求“自我实现”与关注社会理想的统一。它是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又有利于中国社会共同目标的实现的道德信仰体系。

“自我实现”的理论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最早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德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哥尔德斯坦,他认为人的机体本身存在着尽量实现自身能力的倾向。后来一些人本主义思想家从自然的、心理的或人的本性上来发掘“自我实现”的价值,如尼***将“自我实现”理解为生命的冲动。胡塞尔把“自我实现”理解为意向性生命。舍勒尔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人格的实现。海德格尔认为“自我实现”是人在短暂一生中负载着孤独感走回苦闷的经验世界。萨特认为“自我实现”是自在的自我永不安息、徒劳地向自为.自我的不断挣扎和努力。在马塞尔的著作中,“自我实现”是自己表现自己的创造。弗洛伊德把“自我实现”看作是本能冲动。弗洛姆把“自我实现”看作是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自我追求及人性在经验上的最终实现.在荣格那里,“自我实现”是寻求天性的继续。在马斯洛那里“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都有的需要,这种需要使他们潜在能力得以实现.但又不是人的一般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更高层次动机的策动,主要表现为自我献身于某一事业、号召、使命和所热爱的工作,表现为一种奋不顾身的动机和行为。上述关于“自我实现”的各派理论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泯灭人性的一种***,呼吁合理社会要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的进步要求。尤其是通过不同角度论证了人的潜能和价值是怎样实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智能的开发,有助于更新教育理论观念。但由于这些理论过分强调先天因素,相对忽视了现实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自知”达到个人的“自我实现”,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又不能不成为一种空想。

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并非不讲“自我实现”,在孔子眼里“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境界是仁知并举,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仁、勇三者统一的人就是有知识、有德行、有才能、有独立意志和有功业的人。孔子教诲他的***子路要有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公绰那样廉洁不贪、下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以礼乐熏陶就可以达到“全人”了,可见孔子的“自我实现”看法即理想人格的模式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和意志力量的统一。儒家的“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是使每个人都能自觉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和历史责任。因而儒家`的“自我实现”往往与“以天下为己任”,与“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一致。一方面追求独立的人格理想。一方面对理想社会的道德关系倾注高度的社会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将道德理想中个***格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注很好地统一起来,做到坚持仁义的要求,不为私利而背离社会义务。在儒家的道德理想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义务.“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为社会、为民族、为儒家的道德理想而牺牲生命,是儒家“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之所在。在这种民族精神的培育下,使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爱国爱民,为国家民族无私献身的志士仁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在内忧外患面临亡国危机时总能走出困境,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使中华民族成为唯一的有5000年文明史的民族。

如前所述,我们不能不承认孔子时代的理想人格亦即“自我实现”的根本目标是为满足和实现封建制度的要求,尤其是到了汉代,儒家***成了统治思想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日益将个人与社会、公与私、义与利割裂与对立起来。

可见儒家的“自我实现”的人格理论具有两面性,它的优长是将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与关注社会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缺失与弊端是抑制了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精神生长。

我们所理解的“自我实现”,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潜能的一种过程.“自我实现”与每个人的各种需要相关,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它离不开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关照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制约。“自我实现”并不像马斯洛所说的那样仅仅是高层次的动机,而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意识到自己存在和价值的人都有的动机和行为。“自我实现”并非仅仅是主体人的动机和行为,在主体人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个体的人格理想均与他所处时代的客观世界的现实性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一定要依赖于民族精神的振奋、民族智慧的开发、民族创造力的释放。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必须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每一个体具有科学正确的“自我实现”的理想人格和成就欲望为基础。故此,“自我实现”者的价值目标既是属于个人的,又是有利于社会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奉献。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要依据今天的时代需要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同时要把关注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以及更为长远的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与“自我实现”的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因为我们每个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目标与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以及更加长远的社会理想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衡量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尺度是看这个人对社一会理想目标的价值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一个对民族、国家、社会没有贡献的人是很难谈得上具有很高的自我价值;能对理想社会的实现做出贡献,能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所推进,能为亿万人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这才是个人最高的“自我实现”。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设计,只有根据21世纪我国社会文化情势,与“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相联系,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中人格理想(“自我实现”)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积极因素,但要防止和克服以社会理想来代替“自我实现”,来消溶个我理想;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的“自我实现”理论的积极因素,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反对在“自我实现”的名义下否定集体主义、否定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四、大学生个体成才模式的价值标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

21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高标准,这种高规格、高标准的本质内涵,应是具体体现于个体人才的素质达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较完美的统一。在21世纪,信息和知识将代替金钱和权力而成为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基本***。社会范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知识价值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21世纪的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必然要将需要的重点转移到精神文化生活方面。21世纪的人们在衡量人的价值时.不仅将知识价值放在主导地位,而且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高度结合与统一当作评价人的价值的根本标准。中国大学生在这两种素质的统一上如果达不到应有的规格与标准,中国在21世纪中叶之前要赶上乃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难以实现,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科技进步与道德沦丧日益加剧的二律背反现象。

事实上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现状令人堪忧。由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上存在的种种弊端所致,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严重缺陷。一是表现为世界高新科技与我们的大学生低素质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大学生文化素质低,不仅表现在人文素质低,科学素质同样低;二是大学生人文素质中严重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三是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加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上的困惑、问题与偏差将会更多。解决和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同时要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目标、要求转换为大学生对自我成才规格模式的价值观念,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文化创新的高度把自己塑造成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举的跨世纪人才。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个体成才模式的价值标准。

中国哲学的优势体现在本体论、价值论与知识论是统一的,在孔子眼里智性修养与德性修养是统一的。儒家讲“致广大而尽精微”与讲“明明德”、“止于至善”的人格修养,是包括德智体整个人格的修养的。在西方哲学中知识论与形上本体论、价值论是割裂的。中国文化及其教育理念的优长是对现代教育所存在的片面知识论与过于狭隘的专业技术化可以起到矫正之功用,但它的短缺是不仅缺乏对求知方法尤其是逻辑思维方式的系统教育,也缺少对理性真理的追求,使得中国现代科学知识教育的发育远比西方艰难。由于中西方对教育理念的不同理解,儒家的“智”性文化更近乎经验直觉和常识公理,为一种“实践理性”甚或“工艺理性”,而西方的“智”性文化则更近乎哲学理智和理论真理。由于智性文化的微妙差异,决定了西方文化的智德对立、相互***、相互竞争,导致在开启现代科学知识的启蒙上占有优势;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智德和谐虽然在开启现代科学知识启蒙的可能性方面不如西方传统教育理念,但在克服人类现代科学理性与道德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或两极分化的文化调节方面则具有西方教育理念所不及的特殊优势。质言之,西方教育理念存在科技工具主义和“人类中心论”的偏颇,西方教育理念有着开启现代科技的优长;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有着智德合一与纯智力教育之外其他教育内涵(诸如人的道德培育、人生教育、心理和精神养成)和教育方式(如学院式教育以外的家训家教等)深刻洞见的优长。将中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的优长加以综合创新,极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健全的素质教育。综合创新是对各自缺失的摒弃,对各自优长的创造性组合,使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古今中外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既包括对人的智力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又包括对人的德性、审美、心灵与精神乃至包括体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这就是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化的教育,它可以纠正目前中国教育已经和正在进一步出现的“纯知识型”、“技能型”教育的偏差,使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又避免随之带来的消极后果;既克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短劣又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一代在综合素质上跃入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