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袍玉带是现在的什么官位_蟒袍玉带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27 0
  1. 烟台的故事传说
  2. 郑州城皇庙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3. 潮州各乡镇过元宵节的特色习俗急需!!!
  4. 戏曲相关的成语,俗语,诗歌历史故事等,还有相关知识
  5. 金石缘的内容提要
  6. 带冈的四字成语

(1)高冠博带

释义

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蟒袍玉带是现在的什么官位_蟒袍玉带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2)凤冠霞帔

释义

指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出处

《潇湘雨》(元·杨显之)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典故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金兀术南侵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3)衣冠辐凑

释义

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达官显贵集聚一处。

出处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杨炯):“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4)衣冠云集

释义

达官显贵们集聚在一起。

出处

《玉合记·还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济楚)

释义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漂亮。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6)衣冠济济

释义

济济:庄重恭敬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庄重。

出处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唐?张昭):“衣冠济济,钟磬洋洋。令仪克盛,嘉会有章。”

(7)短褐不完

释义

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8)怒发冲冠

释义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9)作嫁衣裳

释义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出处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10)束发封帛

释义

指妇女忠贞不渝。

出处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典故

贾直言因为出事而被贬到岭南,临行前与妻子诀别,希望她不要为他守寡,遇到合适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着泪而不回答,就用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再用丝帛包起来,对贾直言说:“非君手不解。”贾直言被贬20年后才回,董氏的头发已经坠地很长。

11)两袖清风

释义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出处

  《送杨季梅》 (元·魏初)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次韵吴江道中》(元·陈基)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典故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12)同袍同泽

释义

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3)布衣之交

释义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汉·刘向):“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没有杀一个与他的小妾相爱的门客,而是给他准备了许多礼物,把他推荐给卫国国君,对他说:“我们是布衣之交,希望卫国能给你伟大前程。”后来卫国准备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齐国,该门客极力劝阻,避免了一场战争。

(14)披襟解带

释义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典故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15)遗簪坠屦

释义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出处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典故

南北朝时期,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琼到延州去拜访他,回去时,孝宽把他的马及辔勒要送给韦琼。韦琼笑着说:“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坚决不受

(16)屐齿之折

释义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出处

《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典故

东晋时期,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向东晋王朝发起进攻。谢安奉命率8万大军迎战,他指挥有方,经常大胜。一次他同客人下棋,谢玄拿着前方捷报给谢安。谢安看后默不做声,下完棋后客人问谢玄得知大胜。谢安内心十分欢喜,过门槛时不觉屐齿都折断了。

(17)一衣带水

释义

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

出处

《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 谓仆射 高熲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典故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颎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取了高颎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18)广袖高髻

释义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

出处

《童谣》(汉)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19)披裘负薪

释义

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

《论衡·书虚》(汉·王充)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之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于姓名!’遂去不顾。”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20)绨袍之义

释义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出处

《咏史》(唐·高适)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典故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衣衫褴褛 衣冠楚楚 衣冠齐楚 衣香鬓影

烟台的故事传说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1

 随着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辉,照亮世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因而,新人越来越喜欢举行传统的各种婚俗礼仪,用来纪念那幸福的一刻。为此,我们结合现代社会的时尚策划了纯中式的婚俗礼仪,一是让新人有个独有特色的婚礼,二是传承中华古典礼貌礼仪。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幸福和浪漫与其说是一种意境和情趣,不如说是一种感觉。每次一想到幸福和浪漫这几个字眼,就会不由的想起《诗经》里一句很美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感情最好的诠释。

 我们将真挚的感情沉淀为实在的生活,彼此盟誓要互敬互爱、分担忧愁、分享快乐;承诺要互相勉励、互相规劝、互相批评;包容对方的个性与习惯,理解对方不一样的想法,彼此不再分你是男的我是女的,以后一齐称为——夫妻。

 一、真心之恋

 色系:象征着喜庆的红配合象征富贵的**、彰显华丽的紫色及抢眼热情的粉红色,整个设计以中式传统的元素,加时尚唯美的个性装饰。

 仪式:仪式分为“感情”、“友情”、“亲情”3个主题,透过现场的声、光、影相配的风格,配合婚礼仪式的创意环节,打造出一场隆重、喜庆、热闹的时尚婚礼。

 道具:专业的各种灯光配合合理的唯美设计,使整个仪式的舞台格外隆重,清晰高质的音响使整个现场更加震撼。

 人员:司仪、现场督导、工作人员、摄像师

 二、现场布置说明

 婚礼的形式:时尚中式婚礼

 婚礼构思:忙碌的现代人,每一天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但对于新人的这场婚礼,我们以现代时尚元素与中式传统婚礼相结合,立志打造中式婚礼新纪元。

 三、舞台

 1、背景:结合新人的酒店,我们***用的是巨幅喷绘设计,喷绘的资料是各种各样的时尚喜字!相当于是一个巨幅文化墙!同时舞台加以鲜花装饰,使时代气息略为显现!

 2、摆设:舞台喷绘前摆放一个亭子,体现时尚中式婚礼的意境!舞台上同时摆放一个古筝,在中式婚礼仪式音乐中可谓是点睛之笔。

 3、路引:对于路引的设计,我们遵循整场婚礼的构思,抛开传统的中式婚礼当中的路引,我们将***用花树担当路引的重任。

 4、拱门:行架搭建的拱门,进行红色沙曼与金色沙曼包装,再以红色鲜花装饰,使拱门看起来更为大气、喜庆。

 5、展区:结合本场中式婚礼中的一些时尚元素,在新人迎宾处我们将***用红色的玫瑰花装扮,其中加以金色沙曼点缀,利用新人的凤冠霞帔婚纱照片融入其中,使整个展区大气漂亮!

 6、中式礼仪:在整个时尚中式婚礼中同时增加一些中式婚礼的代表性环节,例如:坐花轿骑枣红马、合卺之礼、结发锦囊、拜天地父母、唢呐、舞蹈等。仪式过程中更是神奇的出现神秘的月老!为整个仪式增添光彩!!婚礼中为了增加舞台效果,个性安排了专业的舞台灯光,更为体现婚礼的构思与主题。

 四、仪式亮点

 1、新人出场时新娘做花轿、新娘骑枣红马到来,司仪(女)拌媒婆为新人开道,并送上最美的祝福。

 2、新人进行传统的合卺之礼,三碰两换,喝象征结为一体的夫妻交杯酒。

 3、新人彼此削下各自的发髻,进行传统的结发之礼,象征着新人从此结发为妻,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4、此环节为本场婚礼的最大亮点。婚礼进行到***,此时,月老仿佛从天而降,为两位新人牵上红线证婚,永不分离。

 5、婚礼仪式中,舞台的一侧会有一位弹奏古筝的美女为本场婚礼谱写美丽的乐章。

 五、仪式流程

 1、开场前大厅的投影上播放着新人的古装婚纱照电子相册:青梅竹马、花好月圆、佳偶天成、凤冠霞帔、洞房花烛等,用这种的形式描述着彼此的感情故事,从相识到相亲再到相爱,一路走来的幸福甜蜜弥漫在整个大厅。

 2、司仪致开场辞(3分钟)宣布婚礼仪式正式开始,(全场熄灯)背景喜庆中式婚礼音乐想起,大型灯光秀开始(2分钟),灯光秀完毕后,舞台一侧有一位优雅的美女弹奏古筝,司仪旁白,点燃一段幸福感情的开始。

 3、新人在幸福的大门处,跳过扫把,象征摒弃旧恶,开启新的幸福完美的生活,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4、随后新娘在新郎的搀扶下踏过“传”“宗”“接”“代”四个米袋,寓意着从此以后新娘将继承着延续香火的.重任。

 5、跨过米袋后,新人开始步入婚礼的殿堂。新人走在红地毯上,前方有2位唢呐在前开道并新人吹响幸福的号角。

 6、新人来到舞台,进行三拜九叩之礼。拜天拜地,最后进行神圣的夫妻对拜仪式。

 7、新人进行合卺之礼和结发仪式。新人各执红葫芦的一半,满酒三碰两换合卺,期间司仪旁白祝福词,之后合起葫芦用红线系上珍藏。然后新人彼此削下一点各自的发髻放入锦囊,进行传统的结发之礼,象征着新人从此结发为妻,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8、结为夫妻以后,突然舞台中间出现一阵神秘的烟雾,证婚人月老腾云驾雾而来,为新人见证并送上祝福后,为新人牵上了永不分离的红线。

 9、请双方父母登台,新人为双方父母敬上孝敬茶。(此环节可另行设计,具体形式待定)

 10、主持人宣布婚礼仪式正式礼成,新人携手走下舞台,奔向完美的明天。此时,漂亮的舞蹈演员,跳着欢快喜庆的舞蹈依次站在红地毯的两侧,为新人和所有的来宾献上祝福。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2

 一、婚礼前一个月

 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

 二、提前二周

 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

 三、提前一周

 1、婚礼现场布置

 新中式婚礼的现场布置可以红色为主色,可以仿古代婚礼喜堂为主背景,凸显中式婚礼的隆重性。布置婚礼现场之前必须提前调查酒店婚宴举行厅的颜色,是否与红色不大搭,量清酒店的大厅高度、厅长、厅宽,舞台长度宽度,问清酒店进场费灯相关费用。

 2、请帖

 新中式请帖的图案一定要选择吉祥图文,如果是龙凤图案要选用贴别版本可以与传统的中式区别,可以古朴中带些新意。例如:***用水墨画的笔触,带些夸张的韵味;如果是***用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制作。还有***用中国结、盘花纽、流苏等中国特色的元素来成为中式婚礼的请帖的设计元素。如果试着和经典的西式请柬搭配,相信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3、司仪

 一场婚礼举办的好坏,司仪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所以新人在选择司仪时一定要选择有经验,主持过中式婚礼的司仪。一定要将婚礼当天的流程尽早的交给司仪,让他将流程书面化,主持词也书面化,也方面新人对婚礼的每个环节做详细的了解,一面婚礼当天手忙脚乱。

 4、新人着装

 新人着装:新娘可以选择凤冠霞帔,新郎可以选择穿长袍。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头戴凤冠,肩披红色霞帔。像这样的中式婚礼礼服可以去礼服店定做或是影楼租借。

 5、回礼

 新人们可以选择一些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小物件,例如:青花瓷的小对杯,包装精美的筷子、可爱喜庆的小泥人对偶,这些都是可以传达一些吉祥美好寓意的小物件,既有纪念意义,又使亲朋们喜欢。

 四、婚礼当日

 8:00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

 9: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

 9:3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

 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

 11:08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

 13:30婚宴结束

 五、新人入洞房

 新娘提示:

 1、车辆依然需要在都市中,可能新娘新郎家距离较远,一般都是将新娘接到离婚宴地点不远的地方,再换乘花轿。

 2、既然是中式婚礼,就一定要做到:“地道”。服装,化妆,场景,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吻合,切不可亦中亦西,不伦不类,失去传统婚礼的风***。

 3、懂得中式的婚庆主持人不多,而且此类婚礼讲究甚多,礼仪繁琐,您若想***取这种形式的婚礼,别忘了请专业的婚庆公司为您策划。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3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一、跨火盆和射箭

 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二、拜堂和交杯酒

 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三、同心结发和谢媒

 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四、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五、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1、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2、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3、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4

 开场:华堂异彩披锦绣,良辰美景笙歌奏,今日举杯邀亲友,钟情燕尔配佳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长辈尊亲,大家中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在这幸福美好的日子里如约来到这喜庆的殿堂,来共同见证一场人间盛典、情感的盛宴!此刻古城食府是欢声笑语、张灯结彩。良辰已到,恭请执礼者各执其礼,执事者各执其事,观礼者助兴围观,乐手笙箫鼓乐齐奏祥瑞之声!

 请新人:大家请看现在花轿已到古城食府大门前:恭请新贵人新嫁娘下轿——(督导调度新郎新娘从候场出走到花门下就位,新郎手中牵红绸的一端,另一端交给新娘,新娘头顶红盖头,注意将中央金色装饰顶在嘴顶端。新娘右手牵红绸,左手执苹果)

 入场:一条红丝绸,两人牵绣球,月老定三生,牵手踏绣球——新人驾到!

 铺毡,传袋:都说新娘下轿进门,不踩土地不踏空,是家道兴旺永昌荣!有请府全体女眷接新娘,铺毡传袋!(音乐开始为新人铺毡,6块全铺好,提前先铺好5块,新娘面前预一块)未进花堂先传袋,祈福传宗又接代,有请新人高升!一代传十代,十代传百代,是千秋又万代。(督导注意,先放行新郎,手牵红绸,等红绸快拉直状态时放两礼仪陪新娘踩毯行进,走过3块铺垫)

 手握苹果跨马鞍:(舞台前方设象征性马鞍)玉马鞍前迎新娘,手握苹果求吉祥。新人迈步跨马鞍,平平安安配鸳鸯。

 迈火盆:舞台前方设象征性火盆)玉凤抬足迈盆火,凶神恶煞两边躲。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迈火盆——男左女右,喜神驾到,新人就位,奏乐鸣炮!(鸣炮奏乐曲播放)(主持人说到奏乐鸣炮时施放2枚中号礼花)

 拜天地:朋友们,天圆地方,人海茫茫。梧桐凤凰,儿女情长!有缘携手在一起,多亏了天地成全造美意。,恭请_氏子孙__先生携新婚佳偶_府__**,怀虔诚之心,行恭敬之礼,面对龙凤双喜婚神,参拜天地谢姻缘!:新人跪,有请一叩首:诗题红叶天授意,谢天赐良缘;有请再叩首:蓝田种玉地作媒,谢地造美眷;有请三叩首,结发成婚由海盟,谢天地成全!(一拜天赐良缘定今生;二拜地造美眷配鸾凤;三拜天地成全山海盟)天地礼毕,掌声请起!

 挑盖头(三挑):秤杆金秤杆亮,秤杆一抬挑吉祥(督导注意,说完此话后立刻将秤杆递到主持人手中)来新郎,用这秤杆上十六颗如意星,挑出花堂的璀璨之星,挑出自己的幸福之星!左一挑吉祥富贵,右一挑称心如意,中间一挑挑出个金玉满堂!上头梳妆":今天新娘进家门,婆家长嫂迎新人。上头梳妆配成婚,梳出荣华万代春。(督导注意;梳子准备好),一梳银二梳金,三梳进门亲又亲。(一梳喜二梳甜,三梳添丁在来年。一梳旺二梳昌,三梳贤惠敬爹娘。)

 结发今生环节(锁同心锁):古人云,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是血脉的延续,是生命的象征。从先秦到隋唐,夫妻结发就已成为婚礼上的正礼仪式。我们今天的两位新人就将用这古老的仪式来表达从此生命结合在一起的神圣,请新人“结发今生”(督导注意:听到此话立即将头发交给新人)

 唐《子夜歌》云:侬既剪云鬟,郎也分发丝。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新人共用红线掺绑彼此事先剪下的2缕头发。道具准备:托盘、***发、红绳、锦盒、同心锁,钥匙)

 朋友们,感情的缠绵象乌黑的发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中的红线是生命的轨迹,缠绕在一起,永远不分离!结发就是一辈子心相牵来人相守,结发就是一辈子情盟缘定到白头!(说到此,礼仪端上锦盒。新人将***发放在锦盒里,最后用同心锁锁住锦盒)

 来吧,就把这一生的牵挂,圣洁的原配合髻,珍藏在这心形的锦盒之中,再锁是一把同心锁,将这一世的情缘锁住,让这生命交融的爱,永不分开!

 夫妻对拜:请新人相隔两步相对而立。龙飞凤舞结良辰,夫妻对拜喜盈门,新人跪—_(督导注意,请新人相向而立的时候提前将黄毯铺好),白头偕老夫妻恩爱,有请一拜;比翼齐飞事业添彩,有请二拜;早生贵子幸福康泰,有请三拜。新人起!良缘必有宿命,大礼本自天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喝交杯酒:一个葫芦分中间,一根红线两人牵,一朝同饮合卺酒,一生意世永缠绵。(督导注意,听到此句立刻用托盘托上合卺酒),新人挽起双手,幸福从此开头。同干共饮交杯酒,真情真爱心中留,有请干杯!共祝新人痴心情浓,血脉相融,爱满苍穹!

 新人同撒吉祥:有请新人用早生贵子吉祥果,撒出吉祥,撒出安康,撒出一生幸福的时光。新郎来撒个龙凤呈祥,新娘撒个比翼鸳鸯,新人一起来,撒个地久天长。

 抱新娘入洞房:这正是,以真心换真情,共渡良辰和美景,今日喜鹊开金屏,前程锦绣鸾凤鸣!一对鸳鸯,大礼观成!来,新郎,抱起你美丽的新娘,锦绣前程更辉煌,有请新人入洞房!

关于中式主题的婚礼活动策划方案5

 一、请帖

 中式婚礼请帖的设计最重要是要选定主题和概念,图案方面当然有众多的吉祥图纹可以选用,但龙凤图案一定要选用特别的版本以区别与传统的中式。水墨画的笔触有着夸张的韵味,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制作。建议新人不妨***购些中国结、盘花钮、流苏、古钱、玉佩等中国特色的配件,试着和经典的西式请柬搭配,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二、桌卡

 可以将来宾名单书写在扇子上作为桌卡,迎宾牌用竹帘来制作,餐巾用盘花钮来装饰。***做路引,瓦罐用作花器,祝福卡象新年的许愿条一样直接挂在桃花树上,还可以将两人的姓氏或者名字刻印成婚礼印章作为主题LOGO使用,甚至以电脑灯投影于现场营造华丽大气的气氛。

 三、布置

 在婚宴场地布置上需要强调主题和细节,诗词歌赋、昆曲越剧,有很多传统文化都可以大做文章,”黄金甲”的富丽堂皇,”青花瓷”的意境悠远,皮影的拙朴,绣品的精美,蓝印花的凝练,找到适合新人自己风格的一定不难。

 现代中式婚礼应该有着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文化,选择传统的吉祥器物以及中国特有的图纹作为素材,以简约、精炼、大胆的现代手法演绎,制作执行时运用高科技的材料和工艺。这样一场婚礼有着现代大气的时尚场面,却让每个来宾都体会着团圆美满的吉祥氛围。

 四、回礼

 中式婚礼的回礼可以***用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的小物件:青花瓷的杯子,象征着一辈子不变色的幸福;一双包装精美的筷子,传达的是快快乐乐和天生一对永不分离的好口彩;无锡的大阿福泥人是很可爱的礼物,刻上两人的姓氏印章便有了独特的魅力。

 五、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六、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七、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

郑州城皇庙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一、烟台故事·传说:街西神窑

在莱州程郭镇驻地五佛刘家村,有一座山名叫歇山,歇山之上曾有一座歇山王母庙。

相传有一位五台山的和尚某日云游至此,决定在山上修建一座庙宇。

筹化物资时,和尚来到街西头村砖窑,向窑主化砖:待砖烧好之时,我自牵驴前来,只需将驴上的驮篓装满砖即可。

窑主心想,装满驮篓不过区区几块砖,于是约好九九八十一天后和尚前来取砖。

提起街西砖窑,还要先说说窑主。

清乾隆年间街西出了个名人,姓名已不可考。

此人忠厚老实,力大无比,绰号“杉木滚子”。

杉年少时,有一天夜晚去离家15里地的柳林头看戏,等走到时,已是半夜戏也演完。

杉叹了口气,转身正要回家,却见戏台拐角处有一块顶面凹陷的见方山石。

杉一看,此石稍加雕凿可成碓臼,若放在自家过道头,可方便街坊日常使用。

杉就扛起这三百多斤的石头,趿拉着蒲窝子,硬是一口气扛了回来。

稍年长后,杉看到街西西海崖下乱石丛生,一片荒凉,决定在此建一座砖窑。

而那和尚来化砖的那天,正好是杉的砖窑动工的日子。

首窑烧出的砖瓷实敦厚,碰撞声清脆如铃。

“街西砖窑烧出一窑好砖”,大家奔走相告,和尚也从东而来,只见沿路全是和尚带来的毛驴。

当初杉答应和尚要将毛驴身上的驮篓全部装满砖,却没想到和尚带来的毛驴竟不计其数。

杉不动声色,信守承诺,一边招呼伙计为烧窑师傅和和尚上好茶,一边招呼窑工们装砖。

不知装了多少砖,当第一头毛驴已经回到歇山卸下砖时,最后一头毛驴还在窑上装砖呢。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砖出窑,不见坯入窑。

一窑砖就这样装了三天三夜。

等到装完最后一头驴身上的驮篓,杉再去窑中查看,发现窑中的砖竟一块也没少!回头看时,和尚与毛驴已了无踪迹。

一年后,和尚设宴宴请施主,杉再去歇山。

山顶的歇山庙已建成,高大雄伟,飞檐流角。

待席口吉时到来,和尚亲自礼让杉至宴席上座,并向来宾介绍说,歇山庙七七四十九间庙宇所用砖,全部由街西神窑布施。

“街西神窑”也自此成名。

如今,歇山庙虽已不在,但当地十里八乡至今保存着六月初六赶歇山庙会的习俗。

神窑的传说虽颇多神话色彩,然而街西砖窑却是的确存在过的。

现今街西头村海崖下的几块地段,后人叫做东荒、西荒和南荒。

集体劳作前沟壑纵横,遍布水沟,最宽达6米,后被种上菖蒲。

比较大的土沟如东荒的东湾、南荒的三角湾,面积最大的位于西荒的潭潭湾约有5亩,传说这都是街西神窑当年烧砖取土留下的痕迹。

二、烟台故事--烟台山的传说

一般都说,烟台因烟台山而得名,而烟台山又是为防倭寇而设立的烟墩,每当海患出现的时候,就在那里放起狼烟来,借以报警。

其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的事,而当时的烟台只不过是一个不大的渔村,是否需要在这里设置军事哨卡,很得画个问号,而且。

这里地势既不险要,又不高峻,设了军事哨卡,也不一定发挥作用。

倒是那里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古老的文字,在昭示人们:这里原来不叫“烟台”,而叫“燕儿台”。

关于“燕儿台”,有各式各样的传说,都跟燕子有些关系。

站在烟台的制高点——毓璜顶上,俯瞰烟台,便发现她很象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一头拱进了北海碧波之中。

那燕子头,便是烟台山。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烟台山下住着一户渔民。

一家三口,恩爱夫妻外加个胖小子,生活虽说艰难,可也温饱无虑,温馨自在。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渔人出海打鱼,被漫天的巨浪吞噬了性命。

女人痛不欲生,哭瞎了眼睛。

大海铸造了海边女人刚强的性格,瞎妈妈硬是吃糠咽菜把儿子拉扯大了。

儿子不仅出息得模样英俊,而且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海上能使八面风,陆上能开八石弓。

更可贵的是一双火眼金睛,不管是风干浪静,还是浊浪排空,他都能一眼看出来,水底下有没有鱼,有多少鱼,是哪一种鱼。

只要他把***下去,保准网网不会落空。

谁都愿意跟着他出海打鱼,因为船上有他这样一双“神眼”。

小伙子从此没了名字,人们只叫他“神眼”。

老人们都说,神眼其实有两双眼睛,一双是他自己的,在海水中泡大的;还有一双是妈妈的,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有了这样一双眼睛,不光鱼鳖虾蟹逃脱不了,就是披上蟒袍玉带的乌龟,也会让他一眼撕下画皮来。

“神眼”因此得罪了东海龙王。

在诸海龙王之中,东海龙王位置最尊,权势最大。

玉帝封他为“群龙之首”,特赐给他一颗火种。

有了这颗火种,不管是北海龙王、还是西海龙王,都得向东海龙王俯首听命。

这理由很简单,水火不相容。

龙王虽能翻江倒海,戏水作浪,可在烈火面前则一筹莫展

既然把那火种吹得神乎其神,诸龙王也就只能闻火而颤栗,称东海龙王为大哥了。

“神眼”却不买帐。

每天驾着小船,遨游在东海之上。

对龙王那些虾兵蟹将、鱼族子民都是照捕不误。

这且不说,还对东海龙王好大不敬。

龙宫里的那些宝贝,哪个不是珠光宝气?可让“神眼”一看,便鄙夷不屑:“什么宝贝呀?不全是些蛤皮蛸须吗?”

海边的人对龙王崇拜之至,“神眼”不以为然:“他哪里是什么神?哄骗众人的饽饽吃就是了。

哪年春天他不去找山神婆鬼混?他兴妖作怪是老没正经,你们还要给他磕头。”

一双雪亮的眼睛看穿了东海龙王的伪善,东海龙王决心来惩罚这个“神眼”。

他兴风作浪了,搅得周天寒彻。

那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呼啸着向岸上袭来,掀起了一排高似一排的浊浪,排山倒海般地往岸上压过来。

“神眼”的小船哪里抵得住这如此神力,便在风雨中飘摇。

凭着“神眼”的本事,巨浪汹涌倒可以应付,就是那料峭的寒意受不了,“神眼”不由得瑟瑟发抖了。

这情景让一只玉燕儿大动恻隐之心。

这玉燕儿大有一点来历。

它原来在玉皇大帝廊庑之下,不知经过几千几万年,修炼成一个美丽端庄而又妩媚多姿的姑娘。

东海龙王上天述职,一眼瞥见了,就厚着脸皮向玉帝讨要,玉帝自然就赏赐了他。

岂料这玉燕当真冰清玉洁,居然不识抬举,不肯跟那东海龙王做那苟且之事。

东海龙王一怒之下,便将玉燕贬作使女。

玉燕心灵手巧,居然很快在东宫成了女红巧匠。

这且不说,她还因为善解人意,博得了东海龙王的老相好——山神婆的欢心。

山神婆喜欢燕子轻手轻脚的,落地都悄没声的,决不会惊动她与东海龙王的好事。

就硬从龙王那里讨走了燕子姑娘,充当了婢女

然而,东海龙王还是冷酷地弄瞎了她的眼睛。

这不仅因为东海龙王要维护自己“尊长”的脸面,他的风流韵事落入婢女的眼睛总会有人戳脊梁骨的。

还因为他实在让燕子姑娘那双眼睛弄得焦躁不安,以致他搂着山神婆时,眼前都闪着燕子姑娘的俊眼。

东海龙王正搅动腥风血雨要致“神眼”于死地的时候,山神婆带着燕子来了。

失明的燕子凭感觉,知道跟龙王正在恶斗的人,实在太了不起了,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胆量过人。

一会儿浊浪把“神眼”推到了浪巅,“神眼”象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傲然屹立;一会儿,巨浪一下子又把“神眼”压进浪谷,四周的浪山马上就要倾倒,立即就会埋葬“神眼”,可“神眼”却稳操木舵,借着浪坡再次跃上浪尖,燕子姑娘心醉了,她跟“神眼”灵犀相通,越发使“神眼”如同浪中的海燕。

但可惜,东海龙王的凛冽寒气逼住了“神眼”,“神眼”发起抖来——

幸亏,这时山神婆的妖冶令东海龙王春心大作,他迫不及待地要与山神婆幽会了。

机会难得,燕子姑娘急急去看望“神眼”。

两个命运相似的人,用不了好多话语就心心相印了。

“神眼”说:“东海龙王真坏,他把许多大石头埋在浪底下,专门对付打渔的人。

船碎了,人落了海,好喂他的虾兵蟹将。”

燕子说:“他坏我早就知道,只可惜,我的眼睛瞎了,不然,我一定站在这里,告诉过往渔船,一定别触礁石!”

“神眼”感激地握住了燕子姑娘的手:“你的心太好了,我把我的眼睛给你,你会成为来往船只的保护神的。”

燕子姑娘十分作难:“你把眼睛给了我,那你怎么办?不就跟妈妈一样了吗?”

“神眼”说:“我不要紧,反正我快……龙王是不会让我活下去的,他是口里眼里一齐往外冒寒气的。”

“不要紧!”燕子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我去偷!偷他的火种。

火种一点,哼!他再兴风作浪也没用了!”

“那怎么行?龙宫的东西能随便偷?何况还是玉皇大帝赏赐的神物!”

“我不管。

为了你,俺甘心粉身碎骨。”

后来,燕子姑娘果然把火种偷了出来。

东海龙王厌倦了山神婆之后,再次兴妖作怪,正在大逞 *** 时,忽见后方升起了狼烟,烟尘滚滚,遮天蔽日

他的寒意一扫而光。

直到现在,烟台仍旧是中国北方极难得的不冻港,无论寒流如何袭击,仍不见坚冰封海,就因为当初燕子姑娘窃来的这一把火。

这一把火现在仍在烟台山上烧,只是凡人俗眼看不见罢了。

火种被窃,龙王告了御状。

燕子被拿住,要解往天庭问罪。

她对着海边遥喊;“神眼哥哥!永别了!”声音十分凄厉,连塔山都随着一起落泪。

“神眼”出现了。

一见燕子姑娘被铁镣缠身,痛不欲生,忙喊:“等一等!我给你眼睛——”

天兵天将哪里肯等?他们如虎似狼地推搡着燕子姑娘上路。

燕子一下挣开那些天兵天将,张开双臂扑向了自己的心中人。

天兵天将的头头托塔李天王慌忙抛下了宝塔镇压。

这下子可好。

“神眼”和燕子都立即变成了石头。

“神眼”就是今天的芝罘岛,燕子就成了今天的烟台山。

所以烟台山的真名是燕儿台。

燕儿台今天有高大的现代化灯塔,其实,在老辈子,那里就有一明一灭的灯火

那是燕子姑娘在眨眼睛。

潮州各乡镇过元宵节的特色习俗急需!!!

郑州城隍庙全名为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市区商城路东段路北。郑州人都说郑州城隍与别地的城隍不一样,因为郑州城

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所以可以黄袍加身,头戴平顶***。

郑州城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

传说第一次接驾是在明洪武元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巡游天下,这一天从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往郑州来,走到郑州附近的黄河边时天还未亮,却走得人困马乏,朱元璋命令停下来歇息。这时忽报郑州地方官接驾,朱元璋于黑暗中隐约见百米外有一群官员跪拜,随即吩咐:“天太黑,等天明了再起驾。你们先回去吧。”来人诺诺连声,带众人离去。这些人刚离去,突然出现一道光亮,照亮了河边道路。正诧异间,又报郑州知州前来迎驾,一个郑州怎会有两个官?朱元璋心下狐疑,便下旨道:“你们先回去,天明后在城中迎接就是了。”将地方官员打发走后,朱元璋即命启程,跟着光亮行走,一直来到了郑州城隍庙。朱元璋心中明白,先接驾的地方官就是城隍,见天黑路暗,就执火照路,一时龙心大喜,便下旨封郑州城隍为灵佑侯,允许黄袍加身,娶妻纳妾。

另一次接驾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走到郑州,在东门口不知路该如何走,多亏一直跟在其身后保驾的郑州城隍指向引路。乾隆爷甚为感动,当即封其为“引路侯”,责令郑州为城隍重塑金身。接到圣旨,郑州州官就用铁和木头重塑了城隍爷像,穿戴上蟒袍玉带。城隍爷木像身上还暗藏机关,膝盖可以活动,可坐可立,有人烧香时,旁边道士偷按机关,城隍就站了起来,人们便认为是城隍爷显灵了,对城隍爷更笃信无疑。

因为是皇帝封的,所以郑州城隍便娶妻纳妾,有了三位夫人,郑州还另修了三圣庙供奉三位城隍奶奶。三位城隍奶奶的职责各有分工,一个管送子,一个管财禄,一个管健康疾病。据说送子奶奶是郑州杜岭人,是城隍爷正式迎娶的夫人,迎娶时姑娘的父母与村里人都在梦里看到了迎娶的热闹场面:城隍爷头戴王冠,身披黄袍,亲自迎娶。彩旗、乐队开道,众判官紧随花轿,大吹大擂,非常排场。所以杜岭的人到城隍庙不但不烧香磕头,还敢在城隍爷身上摸摸拍拍,因为郑州风俗娘家人可以跟姑爷乱,姑爷不兴恼。

郑州城隍接驾的传说不知是否真实,但朱元璋封侯的事确实存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说“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于是将府城隍封为公,州城隍封为侯,县城隍封为伯,郑州城隍被封为灵佑侯。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令各地仿照同级官府衙门的规模营建城隍庙,供奉木主。于是各地官府纷纷重建或扩建城隍庙,雕木像塑金身。

多次修葺重建的郑州城隍庙

据文献记载,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经历代皇帝加封彰扬,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凡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本来城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是虚无的,无所谓名姓。

宋代以后,城隍被人格化,各地多将本地的忠勇节烈之士奉为城隍神。据研究人员考证,郑州城隍爷是纪信。纪信为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青年时随刘邦起兵反秦,后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中,绝粮断炊,情况危急。纪信挺身救主,扮作刘邦诈降,使刘邦得以趁机逃跑,自己却被项羽焚身而死。其忠烈之举感动世人,后有很多地方将其奉为城隍神。但郑州城隍是否是纪信,还有待商榷,因为郑州人一直认为郑州城隍是文官而非武将,以前的城隍塑像也均为文官模样。

郑州城隍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民国五年(1916年)《郑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重建。城隍庙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约十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又称乐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南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五组建筑,屋顶形式各有差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常见的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全部三种形式,是目前尚存的郑州明清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以建造精致、结构坚实著称。

民间关于城隍的传说

数百年来,郑州城隍庙早已进入了郑州人的生活,初一、十五来上香烧纸,平时有了什么难处或想法,也来给城隍诉说或祈祷许愿,民间更产生很多关于城隍的传说故事,如城隍迎驾、城隍娶亲、城隍庙影壁、城隍金库等。

其中城隍金库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原先的时候,城隍庙四周没有人家,城东北角庙院后边,全是湖泊沙冈,荒草蔓延,野树成林,还散放着一些无主的棺材,城墙上有个石洞,洞里有一条大蟒,偶有过往之人,常被蟒蛇吸到空中再扔下来,摔得皮开血流,因此很少有人敢到那里走动。一天,一拾粪老头走到这里,路过城墙石洞时不由往里扫了几眼,洞内不但无蛇,还放着三串铜钱。他看四处无人,赶紧进去捡起三串铜钱,正要转身出去,却发现洞深处光芒耀眼,堆满金银财宝。他想:这是该我发财。等夜里来用车拉吧。于是看准地形方位,将石门关上,又抓两把青泥糊在门上作个暗记。

夜里兴冲冲来运财宝时,再也找不到石洞石门。他正着急地摸索寻找,南边有两个***说着话走过来:“城隍爷让修补北金库墙的事你办好了吗?”“我已雇人修好了。用青泥补得很结实,还给了他三串钱工钱。”“这人也就三串钱的时运,再多他就承受不起了。”拾粪老头听了就灰心而去。从那以后再无人见到金库的石洞石门。这个故事颇有些命运天定的思想,教导人们要安贫守贱,不可胡思乱想。

城隍庙最能影响郑州人生活的还是每年的庙会和城隍出巡仪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城隍庙主持道人和四街会首都要联合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城隍出巡,为地方官减罪免灾。四乡百姓多持斋诵经,参加活动。

那天一大早,便将城隍木身请入官轿,沿路由60名壮汉轮流抬着。四街会首率领,锣鼓响器开道,全副执事如金瓜钺斧、朝天蹬、半副鸾驾、旗伞等列队随后,四名道士护轿,后边是高跷、狮子、旱船社火队伍,最后是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有扮马童者,有扮囚徒者,有扮地方鬼者,有顶枷戴锁者……沿途十余里,人山人海,填途塞巷。

中午在行宫稍加休息,夜晚继续巡游,更增添了灯笼火把和龙灯,场面更为热烈壮观。那时扮作鬼卒囚徒者多是临时雇用的乞丐或贫苦人家儿童,也有孝子为行孝自愿披带锁链木枷扮作罪犯,替父母免罪。有人曾赋诗记此俗曰:“玉鼎香迎木偶尊,即心即佛信弥真。可怜枷锁横身上,无罪反成有罪人。”庙里寝宫内四壁彩绘便是城隍出巡的宏大场面。(摘自《图文老郑州·老风物》主编孟宪明作者朱淑君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城隍庙内建于清朝的戏楼

戏曲相关的成语,俗语,诗歌历史故事等,还有相关知识

各地元宵习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俗称灯节,可是许多地方不仅十五那一天张灯,也有早在十二日那天开始,闹到十六日那天才落灯而兴尽的。

上灯和开灯

十三日,江苏通州称“上灯”;浙江定海,也是这天开始上灯,直到十八日落灯;福建罗源也从十三起,家家门前设灯,以艳丽互相竞赛;河北、天津更从这一天起,家家门墙之上,必挂一盏方牌玻璃灯,灯上画着三国,水浒***中的人物;江苏宜兴也在这天前二天,架木棚、悬灯彩,先来试灯。

广东海丰在十三日那天,神庙和宗词里,都挂着很多的花灯笼,小孩们在那里打锣敲鼓,非常热闹,这叫“开灯”。普通人家也要备好很多的茶,请亲戚邻居来喝。大家来喝灯茶,即使主人没有请,如果你高兴,也可以随便进去,主人是不会不欢迎的。

广东东莞有“灯头生日,回家接子”的俗行,就是正月十三日灯头生日,凡是新娘子,必须回到夫家,说是到娘家“接子”回夫家,去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今年必须在神明和祖先之前,点一盏纸灯;又在正月初二到十三之内,择一个吉日,在宗词和神堂正中挂一盏很大的八角纸灯,两旁和大门口,都挂莲花灯一对。地主、灶君、井君、床头婆和街头巷尾的土地神前,都安放着一盏凿花纹的小纸灯。专待潮水涨起的时候,就奉祀神明。祭祀完了,由家长拿一柄小刀,在灯上刮下一瓣灯瓣。称为“开灯”。

广东翁源要举行“庆灯”,日子是预先择定的,也有在十三或十四。这一天,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必须先备花灯。这灯是用竹片做骨架,彩色纸张糊制的,缀有宫殿人物。纸灯的中间置油灯一盏,把它用红绳吊到宗词的梁上。同时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意思是“灯”愈闹而“丁”愈旺。另外,还得买许多灯,一种叫“鼓子灯”的,必须送给神庙;一种叫“莲花灯”的,得送给观音。这一天大家要大吃大喝,油席由生子的人家或宗族来备办。开始举杯的时候,大家该说吉利的颂词:“恭喜,多生贵丁!添丁!添丁!”

广东阳江的“开灯”日期,更提前到正月初十寻一天的早晨。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就要购备纸灯,悬挂在宗祠或庙堂里,有的人家怕他们出生的婴儿难养大,就得同时把纸灯挂在大树上或路口。家里设宴请客,叫做“请灯酒”,客人应邀入席,要送银制的饰物给新生的孩子,也有送白糖、柿饼道贺的。

龙灯和狮灯

上面说的是从十三日起门前设灯,墙上悬灯,大树上或路口旁挂灯。还有从十三日开始,龙灯和狮灯的活动也同时普遍的展开。

湖北武昌的“弄龙”,从十三到十五,一连要三天。龙灯的长度,从十多节到几十节,每节长度有三四尺到五六尺。过去,两村的龙要互相宴请,就是甲村的龙到乙村去赴宴,那甲村的男女老少都要跟着去,往往一天连吃十几桌,这叫“龙换酒”。

湖南长沙的“灯会”和“玩龙”,更玩得起劲。灯会的举行,从十一到十五,有五天之久;玩龙要一连十一天,从初五到十五。灯会是几百个人各执各式花灯在乡村或城市***。玩龙是先由拿“珠”的人引龙到空地,大舞特舞,把龙结成“兆”字形等吉祥字样。

四川成都的龙灯、狮灯出灯之期,早在正月初九日。龙灯有摆龙、双龙、火龙等三种,摆龙、双龙大都在白天玩,前面用一只红绸扎的元宝来领。火龙在夜里出迎,前面有流星火球来开道,狮灯也是晚上出迎,白天却也出来,有笑头和尚、孙猴子等一起跳。

四川万县也从初六起直到十六止,举行“元宵灯会”,富商们大家比赛各种灯彩。

十四试灯

也有很多地方的灯节、是从正月十四日开始的,比如:山西的若干地区张灯是自十四“试灯”起至十六日止。

绥远归绥,自十四至十六,便要笼旺火、张灯彩。

甘肃临洮,山东淄川、惠民和察哈尔怀来,上元前后,张灯三夜。

河南,限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称为灯节。

河南汲县,这三日,各处搭起牌坊、鳌山,灯棚,或放烟火,或扮演秧歌戏。

河北新河,从十四起,结彩张灯,萧鼓喧腾,路上还点火树。

河北保定,街道上也张满了灯,玩狮的人更多、大家互相争强斗胜。

河北良乡和吴桥的文人,十四要游文庙,走洋桥,放花炮。

安徽省的寿春把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叫作“灯夕”,门前燃灯结彩,庭中敲锣打鼓,大闹”灯夕”,说是没有这一闹,便可能遭到火灾的祸害。

十五正灯

“正灯”,就是灯节的正日。北京昌平称十五日为“正灯”日。河北永平,也说望日上元,通衢张灯,谓之“正灯”。

江苏金坛,元宵大张灯彩,燃放花炮,又打“元宵鼓”。

福建金门,上元祀神。小孩子剪竹纸制灯,上贴人物花鸟,夜深把灯烧去,看火色是红是黑,来卜一年的晴雨。

浙江常山,各乡村都挂出各种灯彩,或出迎龙灯。

湖北黄陂,各村都出灯会,灯牌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等句,随后有高跷、锣鼓、龙灯等。

江苏睢宁,上元灯会,各村鸣锣打鼓,剪彩作狮,一人擎首,一人摆尾,到处舞跃。更有糊纱为龙,中燃红烛,十数人持竿迎龙,***城乡,灯火照耀得像是白天。

上海玩的更精彩,单说***灯,就有18节长,36名英俊男青年,彩裤锦衣,打扮华贵,每人棒着灯脚,在锣鼓声中,舞出很多花样。

贵阳的长龙,眼睛比碗还大,须长三尺,吐出龙舌。龙前有人擎着“宝”,上下舞动,叫“龙抢宝”,龙灯经过,燃放“泥台花”,这叫“接龙”。

浙江绍兴,除了闹灯以外,黄昏燃放花炮。有“连升***”、“金盆闹月”、“穿天老鼠”等。

台湾各地过元宵,也相当热闹,除了“弄龙”、“弄狮”,还有“贯灯脚”的俗行。这天夜里妇女们多去参拜“接生娘娘”,祝生磷儿。有谚文“贯脚灯,生生抛;过脚灯,生生抛。”所以她们多悬灯彩于自家的屋檐下,自己又提了灯在悬着的灯下走过,说如此行动。这年就可生男孩。

姑娘门看中如意郎君,元宵夜间要去愉他家的葱或野菜。男人们要在元宵夜里睡得很迟,说越迟则寿命越长。老翁老妇也有“听香”的俗信,他们先在神前烧香礼拜,然后掷珓,依其方向持杯珓以行,窃听路人言语,或站立人家墙外。听得第一句话,带回神前掷珓,以卜一年凶吉。文人们***在灯下,大家射文虎,这称“灯猜”。

台湾北部,元宵之夜,大家都要出迎火神,他们把火神像放在没顶的轿子里,由两个赤身露腿的青年抬着跑,途经之处,家家放纸炮相迎。

金龙银斗闹元宵

每逢春节或元宵佳节,在广东著名侨乡和台湾籍祖地丰顺县的西南边陲的埔寨区,素有“金龙”、“银斗”闹新春的民间活动。

丰顺县埔寨区烧“金龙”、”银斗”的活动始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相传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第21个孙子叫浊龙,被祖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据说就是现在的埔寨区)。这条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块地方搞得乌烟瘴气。群众忍无可忍,上告老龙王。龙王命其小女儿清风,佩斩龙宝剑赶卦南粤。一日,趁浊龙烂醉如泥时杀了它,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清风把斩下的龙头带回龙宫向父王禀报,留下其余三段,变成现今丰顺县埔寨区的龙身。揭阳、揭西、丰顺三县交界的龙颈(即现在的龙颈水库),揭阳县的龙尾。后来,埔寨区人把这一动人的民间传说,巧妙地通过烧“金龙”、“银斗”的形式流传下来了。

先说烧“银斗”。平展的广场上,溶溶夜晚,只听震耳欲聋的铣炮响了,在锣鼓声中,数百名小伙子挥舞火炬,冒着严寒,上身赤膊沿场飞转。由当地长辈,名人或侨领、侨贤点火之后,只见无数的小火箭射向“银斗”首级。“银斗”倏地一变,展现出“孔雀开屏”的新姿,但见在烟火中显现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银斗”中悠悠飘降夺目四射的“对联”,上面写着“欢度新春(元宵)佳气,祝君万事如意”等词句。“银斗”烧至最高一层,便显示出高挂的花篮,其中各层的火箭这时也万箭齐发,火蛇、银花、金珠铺天盖地而来,真是令人如置身于殊花异卉之中,目不暇接。

烧“银斗”节目告一段落时,在漆黑的夜幕下,“金龙”登场了。在绣球引路下,20多位体格魁梧的青年擎龙火,举着高5米,身长30余米的火龙,恰似从绛雾迷蒙中出来。在一片喜炮声中,后面跟着的五六十位青年,手擎“小龙”、“金鲤”、“龙虾”、“鳌鱼”等,组成一支气势磅礴的队伍。突然,金龙从口中吐出五光十色的金珠,顿时龙身四周发射出五彩缤纷、光芒万丈的变幻珍珠,霎然间,金龙又转吐争妍争奇,仪态姿容递变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异形同的菊花楼空。这人间奇丽的盛景,仿佛把观众都带进蓬莱仙境去了。

潮汕元宵习俗

潮汕一带如当年有产男孩的人家,自农历十一日起,陆续到乡中大宗词堂挂灯。有钱人家的灯屏四至五层,普通人家一至二层。灯屏内容,多是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仙姬送子》、《郭子仪庆寿》、《皤桃会》、〉《凤仪亭》等等。灯屏上各种人物,均用泥塑及各色布料制成,造型殊异,栩栩如生。每座灯屏下面贴着的红纸上写明该户姓名,以让人们观赏比较。从十一日挂灯这一天起,称为“起灯”,实则“起丁”。意即新出生男孩(男丁〕入族的仪式,也是含祝前程光明远大之意,所有起灯的人家,自起灯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大宗祠堂去点灯,直至十八日为止。

元宵节,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红灯,表示迎祥。乡中组织游灯赛会,参加赛会各式花灯,造型不一,精制美观。如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山水书画灯以及款式多样的宫灯,汇成一条火龙,辉煌如同白昼。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描绘当时元宵盛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佳句一样。加上化装“扮景”踩高跷,潮州锣鼓闹元宵,热闹异常。

正月十五元宵夜、潮汕各地还有所谓“新娘落祠堂”的习俗;凡是乡中当年新婚的新娘,是晚要到宗祠里观灯。新娘事前抹粉打扮,身穿红色大衣,下围长裙,头戴凤冠,珠廉垂面。普通人家则戴“文明帽”(用染色羽毛及色绒扎成半月形),再用二丈多长,中间扎一团大花的红绸,缚戴于“文明帽”,红绸带从两鬓下垂至脚,身穿红色花长衫,窈窈多姿,宛若仙姬。然后由伴娘(一至二人〕护陪到祠堂观灯。

宗祠内面,灯烛辉煌,人们熙熙攘攘,争挤观灯看新娘,新娘来到祠堂,先由伴娘点燃三烛香,让新娘顶香跪拜祖宗,祈求明年得子。拜完祖宗,伴娘偕新娘绕堂一周,逐屏观灯。其后,新娘步出祠堂,婷立祠阶看戏(潮剧),让人们观赏。这时人们蜂拥围观,男性青年尤甚,你推我挤,巴不得挤到新娘面前一饱眼福。新娘看戏只是一种形式,为时不长,旋即由伴娘护送新娘回家。这一习俗,谓之“新娘落桐堂”。

翌日,挂灯的人家,大摆筵席,广清亲朋赴宴庆喜,俗称“吃丁酒”。

十八日挂灯仪式结束,起灯人家把灯从祠里携回家中,以求明年再得子,谓之“谢灯”。

砍石灯会

元宵之夜,古镇殃石历来有灯会之举,届晚街头巷民鼓乐喧天,橹下窗前,张灯结彩,一支支色彩绚丽的迎灯队伍拥上街头。在锣鼓丝竹声中载歌载舞缓缓行进,观灯的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把个殃石镇围得水泄不通,实在是当地最有影响的民俗活动之一

砍石灯会据传始于唐而盛于宋,距个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静态(张灯结彩)与动态(迎灯、游灯)相结合,与历代都城的灯会既相似而又不同。据《陕川图志》等地方书籍记载自夏历正月十三日***竹结棚于通灯中至十八日方息。灯期始为三天后添两天俗以五夜晴明为五谷丰登之兆。迎灯队伍先以火流星开底继而是弹柱火把,彩旗、硬牌、管弦,然后是山水花卉灯、飞禽走兽灯、虫鱼蜂蝶灯、亭台楼阁灯、珠帘伞灯等到最后以火流星殿。真是“人树银花满街舞、萧鼓暄闻到天明”。砍石灯会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展出灯彩的同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有的放焰火,叫作“赛月明”;又作金化坠地,称为“滴滴金”借此宾客。有的以焰硝铁屑杂制作兰惠、梅、菊,木兰、水仙之状,闪烁如生,形成奇观,相对角称作“赛花”。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朱淑贞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日上柳梢儿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言衫袖。”写一个女子追求爱情自由不能得的心情。极其凄楚动人。由此可见灯会历史的悠久。砍石灯会的第三个也是主要的特点,展出的灯彩以***花纹著称于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用针在灯上精心刺出各种图案,或是山水花卉,或是鸟兽虫鱼和人物,或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红楼梦》、《三国志》和《水浒传》等故事,然后在灯中点燃蜡烛,或装上电灯,光线透过针点显出优***真的立体画,瑰丽异常。难怪前人要用“火幅神功传妙态,若比丹青觉更妍”的诗句来赞美它了。

其中以扎骨架和针工最主要,尤其是腕儿功夫极深,只要有一计不合规则就会前功尽弃。一件较复杂的灯彩工艺品往往要花上一年半载,甚至几年才能完成。

殃石灯彩的品种繁多,题材丰富。人物灯有钟馗捉鬼、刘海戏蜡等等。亭台楼阁灯有西湖台、玲玫培等名目;还有以18幅大型画面组成的珠帘伞灯等,如千花万卉争艳,不仅誉满全国。而驰名世界

双狮戏球

泉州花灯

福建泉州的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据《泉州府志》记载,古代泉州花灯已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有的周围灯火缘以练,缀以流苏,鼓鸣于内,钟应以外;有的灯火三层,香闻数里;真可谓音、形,色、香俱备,奇妙无比。

在泉州花灯中最为奇特的是香灯。这种灯呈八角宫灯。不但它的垂练、棱线、流苏等全部用香珠八面,镶有香土塑成的八仙,上下置有两个大香盘,点燃之后,幽香阵阵,真是古色古香。据传这种香灯原是闽南寺庙中供奉用的,后来传到民间发展成为泉州别具一格的花灯。纸招莲花灯则是泉州古老的传统灯品,花瓣用色纸招成。泉州习俗元宵节娘家必须送给新婚的女儿、女婿一封莲花灯,其中一红一白,拌在新人床上。如今闽南人虽不信这种卜示,但元宵送莲花灯的习俗依然保存下来,而且花灯做得更为别致精巧。料丝宫灯也是泉州传统的灯艺后来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由著名刻纸老艺人李尧宝发掘出来。料丝灯用透明玻璃丝作吮上,盖以各种古朴的刻纸图案。灯光透过玻璃丝的折礼形成一道道霓虹灯似的光线,把一幅幅刻纸图案衬托出来宛如浮雕,令人赞叹不已。富有地方喜庆色彩的八结灯也是泉州人民喜爱的花灯。闽南民间喜庆风俗用一根红绳打成回形八结,象征吉祥,八结灯仿此造型。在传统八结灯的基础上,现在泉州人民又创作了大红八结灯。它构思十分新颖,在八结之中各嵌有一种精巧的小圆灯称为团结灯。

灯谜和吃元宵

所谓“灯猜”,就是”灯谜”。

山西洪洞,文人们出游看灯粘诗藏谜,叫做“打灯”。江苏嘉定把藏头诗句和赠送什物,挂在壁上,待人猜中取去。这”灯谜”,又称“弹壁”。江苏高邮,结灯社出各种灯谜,大家猜测,称为“打虎”。江苏仪征,有藏头诗句,任人揣测,中者赠以笔墨笺扇等,称为“灯社”。浙江杭州也是将藏头诗句任人揣测,称谓“猜灯”。广东各地,做成谜语悬赏猜中称“灯信”。山东登州作灯于大街,文人们聚集猜中,称“打独脚虎”。一样是灯谜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元宵民间有特定的食物:江苏武进照例吃“糖圆”。浙江湖州渴宁一带,吃粉圆,称为“灯圆”。江西永丰,以米粉做成丸,称“上元圆”。江苏淮安叫“汤圆”。江苏无锡和靖江叫“团圆”。江苏华亭,当晚欢宴,大家吃油锤珍珠圆子。河北定州则吃油锤粉圆。陕西咸宁称”吃元宵圆”。辽宁沈阳、河北曲周等地那天吃的汤圆,都称“元肖”。四川华阳,把碎米做成圆子。也称”糖圆”。正月十五。这一天吃“元宵圆”,可以说是我国各地的传统食俗。

据说,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周勃、陈乎勘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食品,用各种果饵作馅,外面裹以懦米粉滚成丸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女诗人朱淑贞在《米圆子》诗中赞曰:“轻回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这种糯米丸子在勺中时浮时沉,正如周必大在《平园续稿》中描绘的“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人又改称“元宵圆”。泉州和晋江一帝,“元宵圆”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馅捏成圆粒,然后沾湿,放置在于糯米粉中不断翻滚,反复数次,直到滚成适当的大小为止,其馅的调配以炒熟捣烂的花生为主,加上糖、芝麻,拌以冬爪糖和少量的鲜桔皮丝,甜而不腻,尤为脍炙人口。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失”之嫌。他作赋心虚,便在1913年的元宵节下令将“元宵圆”改称“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圆”的名称。

丰年之庆

农家在元宵,都希望一年能获得好收成。因此,在浙江吴兴菱湖一带就曾流行“烧田蚕”的风俗。当晚,大家拿着精巧灵巧的纸灯,到上元桥去集中,有的放花炮,有的念赞词,祈求今年五谷丰登和养蚕得利。江苏嘉定农家当晚举高高的火炬,遍照田间四隅,称“照田蚕”。江苏武进的田家,用秃帚、老麻黠、竹枝和芦韦做成一丈来长的火炬,在田里燃烧,这称“照田财”。贵州赤水的农家,这天夜里,要举行撵除蝗虫和耗子的俗行,方式是由孩子们点着灯和香枝,插在田间嘴里又歌又唱以后,回到家中,从柴门里面丢出去,关好门。浙江宁波人家拿着竹竿从厨房赶到寝室,又从寝室赶到门外,称“赶蛇曳”,说这样一来,可以使蛇、虫、鼠等不再出现。

四川成都要举行上元要用木头搭起高高的架子,上面交叉的挂上许多纸糊的白果灯。据说,这灯会避除一切瘟疫。

迎紫姑

元宵之天,姑娘们有迎紫姑的俗行。湖北监利,湖南桂阳也都称“迎紫姑”,是欲卜来年的蚕事或别的事情。河北永定称“邀厕姑”。江苏苏州说“接坑姑娘”,不许男人参加。江苏无锡叫“祭扛日娘娘”。福建厦门称“祭娘娘”,这由5岁到16岁的姑娘们,备了花生、柏桔、菜饭和鸡肉到厕所去祭她,各人要做一只很小的布鞋夭祭完了把鞋子焚化,将鞋灰用菜时包好,然后抛到厕儿以供娘娘应用。云南石屏称“七姑娘”,请她的时候要念念有辞。河南桃源请6姑娘是在粪堆的前面。浙江绍兴说请“灰吉姑娘”,这是由小姑娘到灶突的灰间去民用淘箩上覆女人用的包帽代表她,把她请到堂前。淘箩正前方插一只筷子,由两个女孩在旁各用手指临空钩住淘箩,另一个小姑娘跪地问卜。

落灯和走百病

北京昌平称十六是“残灯”日。这天各地都有“走百病”的俗行。安徽寿春,陕西临渔,山西大同,河北水平、江苏江宁,四川成都,察哈尔蔚州,男女都离家出游,叫“走百病”。云南征凰老少相谐出底还得插香在路旁。吉林民间妇女群步平沙、或相继打滚,说能”脱晦气”。江苏武进,妇女夜里出游,在街上要走过三座桥。江苏通州要到正月十六才算“落灯”。江苏仪征,泰县“落灯”吃面,有谚民“上灯圆子落灯面”。湖北武昌,这天会合全乡的龙灯于伺庙里,将首尾烧掉,龙身保留到明年再用。广东阳江把纸灯焚化。又把所有新年点缀的东西收藏起来。于是这个元宵灯节就完全渡过了。

北京上元花灯今昔

上元节俗称灯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灯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观花灯。北京的上元花灯,源远流长。自清康熙年间至“六七事变”前的二百七十余年,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脯灯期”;二为嘉庆至光绪的“自由放灯期”;三为“以电代烛时期”。

大脯灯期,侣称“故宫灯”。“大踊”,按《史记》云:“天下欢乐大饮酒也”,即皇帝特旨命令天下百姓共同欢聚饮酒。庆贺佳节。大脯灯可分内灯、外灯两种。据《药乡赘笔》记载: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朝廷发瘠主一千两。在后宰门(即今地安门)架高台,命梨园演《目连***》剧目,先是江宁苏浙三处织仓各制献蟒袍玉带,珠凤冠、鱼鳞甲,俱以黄金、白银为之。彩灯花爆,昼夜不绝,这就是古代所称的“大脯”。按上述放灯、演剧的地方就是现在景山寿皇殿北墙外、景山后街。当时街左右有雁翅楼(早已拆除调由内务府在这里设立”官看台”,皇帝亲自登台向穷苦百姓抛钱施花灯。鞭炮昼夜不停、可见当时盛况。这是内灯也就是在内城放灯。另据《清稗类钞》所载:“康熙乙丑元久圣袒命于南海子大放灯火。使臣民纵观,仿大醉之意。”南海子即今南苑。当时,先在南苑行官外约里许方圆,周植拭木(斜埋在地上的木桩调络以红虬,然后在其中建起四个大棚内悬火箱,又在平地树起八杆,上悬旗蠢,官民老少男妇,都允许进去观看。待行宫内撤仗张灯底有宫眷五个人:从里面出来,皆红裳甩衣,被以杂彩,人担两灯,各踞方位,高低盘爵,若垦芒彻无珠光灯趴形成奇观。

自由放灯期,自乾隆末以来,升平日便由放官灯转入商民自由放灯。清宫上元花灯多在圆明园山上举行,有时在宫内或北淳公园内举行,将康熙朝故宫灯与民同乐,改变为***在宫廷内独自观灯,一般商民也由于生活富裕,自己随意放灯。自由放灯可分四种,衙灯、场火、庙灯、铺灯。衙凡是清廷所属各衙门口放灯。这种灯本来在康熙时就有,而且清***拨有专款。自从嘉庆初年以民由拨专款改为捐款,再由各衙门略为补助。每逢节日,便有衙门拿着捐款簿子向各商号、富户捐款。

场火,俗称“捐烟火会”,是各街道有势力而又好出风头的商户,勾结一些地痞流氓,挨家挨户要钱,美其名曰“放盒子钱”,用这笔钱购买大批花炮。在附近广场燃放。自正月十二夜到正月十六,在这五天里通宵烟花自由施放。此时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有的丢孩子,有的失绣鞋,甚至有挤倒踩死的,也有地痞流氓趁机调戏妇女的。当时西城太平湖、二廊庙、花园宫、后坑和东北城的空场地,均有此种场火会。庙灯,是当时各寺庙所悬的灯,如西城的都城隍庙、都土地庙。东城的吕公堂、二郎庙;大兴县的城隍庙、北城的火神庙、关帝庙等处均甚著名。光绪庚干事变以前由于物价上涨,生活费用日高,人民负担过重,各庙收入甚微,乃先后停办。

铺凡是各商店在节日悬挂花灯和放焰火花盒。这种灯儿在清末民国初年最盛,是北京著名的灯火。如各姜店以冰灯及麦芽龙灯著名;灯扇铺和专卖纱灯的商店,各式官灯、桂灯、人物灯等式样齐全。各大铺虽然也以纱灯著称,但门前所挂红色牛角泡子排灯,为这一行业独有;绸缎庄的纱灯,在绘画方面十分细,有整套的《三国志》、《西游记》、《红楼梦》图画,颇似现在的“小人书”。以电代烛时期是从清宣统时期至“七七事变”以前。这一时期,每年只有“庙灯”和”铺灯”。庙灯还是宛平城隍庙、白云观和东华门三处。这三处的灯还是老样子。铺灯则多改用电灯代替蜡烛,尤其是民国初年的“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以及前门大栅栏、二条带完全用电灯加配主体灯架绘制各种花卉、人物制成。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又增加花盒,曾轰动一时。“七七事变”后由于民不聊生,花灯逐渐衰落。

现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元宵灯会不但恢复了,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

塔尔寺灯节

塔尔寺亦称“塔儿寺”,藏语叫“拱本”,意思是十万佛像。它是青藏高原喇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庙之一,座落在青海省惶中县鲁沙尔镇境内,离古城西宁仅二、三十公里。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是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生于公元1357年,本名叫罗桑扎巴。宗喀巴是他***和信徒给他起的尊称,意思是惶水之滨人,据***佛教(即喇嘛教)史料记载和当地传说,宗喀巴生下来地方后来在上面长起一棵菩提树,他的生母就在树旁建了一座小塔。1424年又有人修建了一个较大的塔。1419年宗喀巴在***圆寂后,他的***和信徒为了纪念他,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在这里开始建寺,经过上百年的经营,才发展为今日拥有殿宇、佛塔、僧舍等多余处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六百余顷。整个寺院建筑在林木苍翠的山坡上,依山高低错落,具有高超的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特点。进入大殿,迎面矗立着高达12.5米的大银塔,上面裹着洁白的哈达,殿内供奉着宗喀巴神座,高约一丈,系纯金铸造,是件稀有珍品。1961年国务院颁布塔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塔尔寺素以“酥油花灯”著称。有的称这种酥油灯为“塔尔寺灯”,有的叫称为“乍酥拙花”。塔尔寺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此日也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这天晚上,从***、四川、云南、甘肃、内蒙古以及青海各地来的成千上万的农牧民在万盏灯火下饱览享有盛名的酥油花。酥油花又叫“扒”,也是塔尔寺的“三绝”(绘画堆绣、木刻和油塑)之一。酥油使用晶莹洁白。松软细腻的酥油配上各种颜料,塑成各种珍奇的花朵。人物或其他形象用木架支撑,陈列于讲经殿之前。油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持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有奇花异草,有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有生动逼真的山川图案,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有取材于佛经故事的历史人物等。这些五彩缤纷的酥油花塑雕,在灯火的映衬下与金碧辉煌的四周殿堂相映成辉。前人诗云:“元宵盛***,冷月正

金石缘的内容提要

跟戏曲有关的成语

还有谚语

优质解答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的***、戏曲、**中的感人情节。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或殴斗。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即即世世:诅咒人该死的话。旧时戏曲中常用。

泾渭了然:了然:清楚的样子。也指戏曲用韵清浊分明。同“泾渭分明”。

宽袍大袖: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梨园子弟: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奶油小生:小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白***嫩的男子,指没有阳刚之气的男人。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撒豆成兵: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张筵设戏:张筵:摆酒席。喝酒看戏曲。形容大摆排场,铺张浪费。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自报家门:戏曲演员一出场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指作自我介绍。

中国戏曲

同义词 戏曲(中国传统戏剧)一般指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带冈的四字成语

《金石缘》讲述了江南苏州府有位名叫金桂号彦庵的少年解元,生一子名金玉字云程,一女名元姑。阊门外有富户林旺,其长女爱珠,虽然才貌颇佳,但赋性轻浮;其次女素珠相貌平平,不习读书,以女工为本。林旺见到金玉才貌双全,十分满意,愿将爱珠许配金云。后来金桂入京参加会试,中第二名会魁,殿试名列三甲,选陕西浦城县令,于是携家赴任。

胥门外住着行医者石道全,儿子石有光跟随守备演习武艺,女儿名叫石无瑕。杭州府同知官利图的妻子常氏患病,利图请石道全诊治。利图的妾刁氏平素恃宠,不把夫人放在眼中,听说常氏病渐愈,便设计害死常氏,诬蔑为石道全所为。石无瑕闻知父遭陷害被拘捕之后,决定卖身救父,卖与林爱珠为婢。有一相士为石道全父子相面,称皆得大富贵。石道全于是将他推荐到林旺家相面。虽然爱珠跟无瑕互换了装束,相士仍然认定爱珠命薄而无瑕富贵,爱珠因而忌恨无瑕。金桂在赴任途中被大炉山盗萧化龙掳至山中,得知压寨夫人就是陷于山中的西安知府铁廷贵的妻子,于是给其子铁纯钢充任散席,伺机报仇。金玉与家人落水而逃,漂流上岸后为一道人所救,得仙衣、丹药之赠。金玉与家人沿途乞讨,数载后返回苏州。金玉此时遍身疯癞,无法治愈。林旺夫妇与爱珠为此而思悔亲,林旺情急之下上吊寻死,被救。一家三人合谋让无瑕代爱珠嫁于金玉,而金玉浑然不觉。无瑕请父亲石道全为金玉悉心疗治。一年之后,金玉病愈,恢复了俊美模样。在无瑕的激励与精心服侍下,金玉发愤读书,准备参加科考。

利图升任杨州知府,路经苏州。利公子爱郎在游玩中,见一处园子分外清幽便闯了进去,他却不知道正是林家的后花园。林爱珠因为看了些*邪之书,情不自抑,便昏昏睡去。利公子见状,稍加引诱,爱珠就春心萌动,二人于是在后园中成就了鸳鸯。林氏夫妇受了爱珠的欺骗,又见利公子是官宦之子,见利忘义,便将女儿爱珠许配给了利公子。金玉进京赶考,得中状元。丞相卢启封要招他为门生。金玉知道了卢丞相是奸邪之人后,便坚决拒绝,因而得罪了卢丞相。这时,盗匪萧化龙作乱,声势颇大,朝廷准备派兵征剿。卢丞相趁机公报私仇,极力推荐金玉挂帅出征,得到了准许。他又怕萧化龙此次打败官军后势力大增,可能会攻进京城。为了投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预先写信派人与萧化龙联络,详细报告了朝廷出兵征剿的事情。金玉委任石有光作先锋,与贼寇交战,不幸被擒。石有光在贼营中见到了金桂和铁纯钢,这才知晓金桂是金玉的父亲。三人便合谋铲除萧化龙。金玉亲自与贼盗交战,在仙衣的保护下,战败了盗贼,准备乘胜追击。盗贼败回山寨后,铁纯刚等人用毒酒毒死了萧化龙及其全部贼党。金桂趁山寨内乱之时,率兵剿灭了盗贼。金玉得以见到了父母和妹妹。家人相聚之后班师回朝。金玉先稳住奸相卢启封,然后在金殿上突然启奏卢丞相与贼寇勾结之事,并有卢丞相的亲笔书信为证。天子大怒,命令卢启封自裁。金玉因此得封镇西侯,妻子得封一品夫人,石有光与铁纯钢得封大将军。

不久,利图任粮道的官职,父子二人贪赃枉法,被江南巡按拘捕讯问,全都死在了狱中。林爱珠本来被丈夫派去打通官节,不想她却借机与门子私通。她被抓后,在公堂上为了还赃,推脱责任,却陷害亲父。林氏夫妇愤怒之下断绝了父女、母女关系,将她赶出府门。爱珠只好由官府发卖。恰巧,无瑕要雇一乳女,爱珠便被卖到了金府。爱珠在府中见到熟人后才知道无瑕正是府上的夫人。无瑕得知后,没有因为爱珠的窘迫而轻视她,反而在生活上更加体贴、关怀她。爱珠看到金玉地位显赫,势利之心复生,企图与金玉恢复旧情,于是她多次找机会接近金玉,加以引诱。金玉得知代婚之事后,十分气愤。经他审问才知,妻子原是医生石道全之女无瑕,并非林家的**,金玉举剑要杀爱珠,因为无瑕苦苦相请,才免爱珠一死。将她逐出境外。然后,金玉郑重参拜岳父母石道全夫妇,并感谢他们救命之恩。后来,金玉的妹妹元姑嫁给了铁纯钢,林家的二**素珠嫁给了石有光。

由于台湾出现寇贼,声势浩大。天子封金玉为靖海公,石有光为大将军,带兵前往台湾讨伐海寇。石有光在前,金玉在后,来到浙江界内。一日,铁嘴先生来见石有光。这铁嘴先生原是一名道士,师父是道家之祖,现在天竺修真练性。铁嘴道士告诉石有光,他的功名还不止一品,并传授了破贼之法,相约在天竺相会。石有光将铁嘴道士之言详细禀告了金玉,金玉立即依计调发兵马,歼灭了寇贼。石有光偶尔遇见了当年传授他武艺的师傅李绍基,现属总兵之职。金玉获胜班师,途经杭州,遇见老管家俞德。他告诉金玉,太夫人等人要往天竺进香还愿。金玉要求第二天一同前往。

林爱珠被金玉逐出境外,流落到杭州,被一妓院收留。起初,爱珠色艺俱佳,闻名而来的嫖客非常多,妓院从她身上赚了数万两银子。三年后,爱珠的身子也坏了,毒气攻心,生了一身梅疮,又得了痨病。妓院见她已没用,便把她赶了出去。她只好沿街乞讨度日。金玉等人进香那天,爱珠看到众人穿着蟒袍玉带,气势非凡,连黄发大脚的粗蠢丫头也穿着绫罗绸缎,联想起当年铁嘴先生看相***的情景,羞愧难当,便撞死在金刚座下。

在寺庙内,铁嘴道人向众人讲述了他们各自的本原来历:金玉是老君座前的守灯仙吏,夫人无瑕是添油仙女,只因二人偶起凡情,被鼠精偷吃灯油,而罚降下界一昼夜,以了宿缘,复归仙界,算来还有七十余年。鼠精乃是林爱珠。回京后,天子封金玉为平定王。其余诸将也都得封***,此后,金玉夫妇子孙兴旺,百年后二人升天为神。

《雨花香》:全书共四十种,每种由一个故事或若干故事组成,其中有揭露贪官污吏的,有表彰济世救贫的,有鞭挞乱施*威的,有描写忠孝仁义的,等等。

《玉蟾记》为清代***,通元子黄石著,道光绿玉山房本,写明代大将军张经之子张昆与十二美人的奇遇,故又名《十二美人玉蟾缘》。

1. 岗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岗不能组四字成语。

岗字组词:站岗 、岗楼 、岗子 、定岗 、查岗 、岗卡 、岗位 、岗哨 、顶岗 、岗地 、换岗 、岗尖zhidao 、门岗 、下岗 拼音:gǎng 部首:山 笔画:7 五笔:MMQU 汉字首尾分解: 山冈 汉字部件分解:山冂乂 笔顺编号: 2522534 笔顺读写: 竖、竖折、竖、竖、横折钩、撇、捺 释义: 1.(—子、—儿)高起的土坡:黄土~儿。 2.(—子、—儿)平面上凸起的一长道:肉~子。

3.守卫的位置:站~|门~|布~。[岗位]守卫、值勤的地方。

回也指职位:工作~。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站岗 [zhàn gǎng] 站在岗位上,执行守卫、警戒任务

2.岗楼 [gǎng lóu] 碉堡的一种,上有枪眼,可以居高临下,从内向外瞭望或射击。 3.岗子 [gǎng zi] 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土~。

4.定岗 [dìng gǎng] 确定工作岗位:每个车间都要~到人。 5.查岗 [chá gǎng] 查哨。

6.岗卡 [gǎng qiǎ] 为收税或警备而设置的检查站或岗哨。 7.岗位 [gǎng wèi] 军警守卫的处所。

答。

2. 四字成语大全带解释

耳熟能详: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近义词:耳闻则诵、熟能生巧

反义词:浅尝辄止、寡闻少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亭亭玉立: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示例:花型小,比起~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近义词:袅袅婷婷、风仪玉立

反义词:其貌不扬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斑驳陆离: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示例: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瓶亦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

3. 有关岭的四字词语

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翻山越岭 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横峰侧岭 形容山势纵横交错,起伏重叠。 巴山度岭 指爬山越岭。 巴山越岭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丛山峻岭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沓冈复岭 指冈峦重沓。 重山复岭 指山峦重叠层接。 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登山越岭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登山陟岭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遝冈复岭 指冈峦重沓。 高山峻岭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link?url=9Twcv6zniALC_y_aSWcH-nY5Z4eVW9ph-mMD-imOh7***RjxkI27ewBqAxkRdvjWKvP4mThBzZ7TEa1GaLzgl09BmaU_rw33xsk56a6kZ_OO

4. 四字成语大全带意思

沾亲带故、

裙带关系、

拖泥带水、

拉家带口、

拾带重还、

巍冠博带、

拖家带口、

连汤带水、

披毛带角、

衣不及带、

缝衣浅带、

携家带口、

连蒙带唬、

局骗拐带、

山河襟带、

连枝带叶、

拖儿带女、

冠袍带履、

拖男带女、

衣带一江、

连蒙带骗、

桑枢韦带、

蝉衫麟带、

衣带之水、

夫人裙带、

带牛佩犊、

夹枪带棒、

连滚带爬、

吴带当风、

安眉带眼

携儿带女、

衣带翩跹、

一衣带水、

带减腰围、

襟飘带舞、

河山带砺、

语带***、

披霜带露、

佩金带紫、

行常带经、

襟吴带楚、

披枷带锁、

带金佩紫、

褒衣博带、

革带移孔、

连蹦带跳、

锦衣玉带、

连根带梢、

布衣韦带、

梨花带雨、

衣带宽松、

峨冠博带、

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轻裘大带、

分钗断带、

蟒袍玉带、

连皮带骨、

以点带面、

被山带河、

散带衡门

5. 四字成语大全带解释

言信行果

注音yánxìnxíngguǒ

典故正直谨严,言信行果。《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

释义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言必信,行必果

相反词言而无信

同韵词东***躲、昆冈之火、敲冰索火、尽其在我、死无葬身之所、淡汝浓抹、探汤蹈火、一牛九锁、一家一火、州官放火。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成语示例而我中国则言信行果,仅成硁硁小人,君子弗尚也。严复《原强》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