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急的历史故事,相煎何急是哪个历史人物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7 0
  1. 历史人物的成语
  2. 历史人物曹植简介
  3. 下列成语都与某个历史人物相关,请选出直接相关的一个,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4. 历史成语(成语中有人物的名字)
  5.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并写出其历史人物
  6. 夏朝到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小故事或历史典故,不少于20个。要有50字的详细介

望梅止渴—曹 操 三顾茅庐—刘 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 指鹿为马—赵 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 颇 图穷匕见—荆 轲 卧薪尝胆—勾 践

七步之才—曹 植 闻鸡起舞—祖 逖 江郎才尽—江 淹 胸有成竹—文与可

相煎何急的历史故事,相煎何急是哪个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字千金—吕不韦 毛遂自荐—毛 遂 志在四方—毛 遂 洛阳纸贵—左 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 曾参—曾 参 陈陈相因—司马迁 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发冲冠—蔺相如 双管齐下—张 璪 囊萤照读—车 胤 墨守陈规—墨 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 背水一战—韩 信 纸上谈兵—赵 括 磨杵成针—李 白

乐不思蜀—刘 禅 围魏救赵—孙 膑 暗渡陈仓—韩 信 凿壁偷光—匡 衡

破釜沉舟—项 羽 刮目相看—吕 蒙 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木粪土—孔 子

相煎何急—曹 植 投笔从戎—班 超 紫气东来—老 子 始终不渝—魏 征

历史人物的成语

相煎何急(曹丕和曹植

扑朔迷离(花木兰)

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

闻鸡起舞(晋代祖逖和刘琨)

指鹿为马(太监赵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历史人物曹植简介

项羽

拔山扛鼎 才敌万人

取而代之 披坚执锐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亘古未有 衣锦还乡

妇人之仁 付之一

一决雌雄 平凡天下

楚河汉界 单枪匹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卷土重来 江东父老

赵括

纸上谈兵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相如 廉颇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怒发冲冠

曹植

嫉贤妒能 才华横溢

七步成诗 才高八斗 相煎何急

下列成语都与某个历史人物相关,请选出直接相关的一个,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历史人物曹植简介

提起曹植就一定会想起他的的七步诗,《七步诗》表达了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七步诗》总共六句,经过后世删改,现今只留下四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为劝诫兄弟和睦的经典名句。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历史人物曹植的简介吧。

历史人物曹植简介1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一才子,还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自小就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为此,曹操对脱口成章的曹植喜爱有加,常常带在身边。

公元217年,曹植趁曹操外出,借着酒兴私自乘坐王室的车马在宫内游玩。曹操知晓后愤怒不已,对曹植的信任和宠爱渐渐失去。同年十月,曹操立曹丕为世子,曹植开始了苦闷的后半生。曹丕称帝以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招他入宫,让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曹植知道曹丕故意刁难,只好在极度悲愤中应声成《七步诗》。从此,曹植的生活一直被防范和限制,并且迁封过多次。

公元232年,曹植在忧郁中病逝,葬在东阿县的鱼山。 在诗词歌赋方面,曹植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为典范。同时,曹植也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并且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后人也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历史人物曹植简介2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七步诗的由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心知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七步诗》总共六句,经过后世删改,现今只留下四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为劝诫兄弟和睦的经典名句。

历史成语(成语中有人物的名字)

(C)相煎何急

(A)扑朔迷离

(B)图穷匕见

(C)闻鸡起舞

(A)指鹿为马

(D)卧薪长胆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并写出其历史人物

望梅止渴—曹 操 三顾茅庐—刘 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 指鹿为马—赵 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 颇 图穷匕见—荆 轲 卧薪尝胆—勾 践

七步之才—曹 植 闻鸡起舞—祖 逖 江郎才尽—江 淹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字千金—吕不韦 毛遂自荐—毛 遂 志在四方—毛 遂 洛阳纸贵—左 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 曾参—曾 参 陈陈相因—司马迁 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发冲冠—蔺相如 双管齐下—张 璪 囊萤照读—车 胤 墨守陈规—墨 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 背水一战—韩 信 纸上谈兵—赵 括 磨杵成针—李 白

乐不思蜀—刘 禅 围魏救赵—孙 膑 暗渡陈仓—韩 信 凿壁偷光—匡 衡

破釜沉舟—项 羽 刮目相看—吕 蒙 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木粪土—孔 子

相煎何急—曹 植 投笔从戎—班 超 紫气东来—老 子 始终不渝—魏 征

老马识途—管 仲 出人头地—苏 轼 脱颖而出—毛 遂 士别三日—吕 蒙

方寸已乱—徐 庶 白驹过隙—宋太祖 下笔成章—曹 植 东山再起—谢 安

髀肉复生—刘 备 叹为观止—季 札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 瑜

项羽

拔山扛鼎 才敌万人

取而代之 披坚执锐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亘古未有 衣锦还乡

妇人之仁 付之一炬

一决雌雄 平凡天下

楚河汉界 单枪匹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卷土重来 江东父老

赵括

纸上谈兵

诸葛亮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相如 廉颇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怒发冲冠

曹植

嫉贤妒能 才华横溢

七步成诗 才高八斗 相煎何急

生花妙笔:李白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李白后来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这些佳作,流传千古,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滥芋充数:南郭先生

望梅止渴

典故

典故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足智多谋,善于解决用兵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有一年夏天,他带领一支大军,经过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对行军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他把向导叫来,问他附近有没有水源,向导作了否定的回答。曹操不甘心,下令队伍原地休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

过了好一会,派了去的人全都提着空桶回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

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们挥汗挖土,但过了好长时间,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况很严重,如在这里久留,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坚持下去。他灵机一动,站到一个高处,大声说道:"有水啦!有水啦!"

将士们听说有水,全都从地上爬起来。曹操指着前面说:"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结的梅子又大又多,它那甘美的酸汁可以解渴,咱们快上那儿去吧!"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象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

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队伍带出这个没有水的地方,来到有水源的地方。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精神焕发地继续行军。

夏朝到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小故事或历史典故,不少于20个。要有50字的详细介

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初出茅庐—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图穷匕见—荆轲卧薪尝胆—勾践

七步之才—曹植闻鸡起舞—祖逖江郎才尽—江淹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字千金—吕不韦毛遂自荐—毛遂志在四方—毛遂洛阳纸贵—左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曾参—曾参陈陈相因—司马迁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发冲冠—蔺相如双管齐下—张璪囊萤照读—车胤墨守陈规—墨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背水一战—韩信纸上谈兵—赵括磨杵成针—李白

乐不思蜀—刘禅围魏救赵—孙膑暗渡陈仓—韩信凿壁偷光—匡衡

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黄袍加身—赵匡胤朽木粪土—孔子

相煎何急—曹植投笔从戎—班超紫气东来—老子始终不渝—魏征

老马识途—管仲出人头地—苏轼脱颖而出—毛遂士别三日—吕蒙

方寸已乱—徐庶白驹过隙—宋太祖下笔成章—曹植东山再起—谢安

髀肉复生—刘备叹为观止—季札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後。’”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 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 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 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 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难兄难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 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 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後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馀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彼此互相影响。

颊上三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 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劳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 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鹤唳华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