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翻译_帝悯之,即遣使者送还陇山翻译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02 0
  1. 饮食部·卷五原文_翻译及赏析
  2. 翻译越王勾践世家看勾践怎样称霸
  3. 诸葛亮传的传记翻译
  4. 谁能帮我把《新唐书》中有关“颉利可汗”的文言文传记翻译成现代汉语呀?

翻译:

慕容楷、慕容绍(两人都是慕容垂的侄子)对慕容垂说:“苻坚骄傲自大太过分了,叔父建立复兴的大业,就在这次行动了!”慕容垂说:“对。要不是你们,我与谁一块成就大事呢!”

(晋武帝)下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人共领八万将士抵挡前秦军;派遣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琰,谢安的儿子。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翻译_帝悯之,即遣使者送还陇山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算。”然后就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就让张玄再次去询问。

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墅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作赌注。谢安的棋艺通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成了他的敌手而不能取胜。

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

太元八年,冬,十月,前秦的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这天,攻下寿阳,活捉了东晋的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让参军河南人郭褒担任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了郧城。胡彬听说寿阳被攻陷,退守硖石,苻融率军进攻。

苻融派人骑马向秦王苻坚报告说:“敌人兵力少很容易擒获,只是担心他们逃跑,应该赶快前去攻打!”苻坚于是把大军留在项城,带领轻装的八千骑兵,昼夜行军在寿阳与苻融会合。

苻坚派尚书朱序(东晋大臣,兵败被俘降前秦,淝水战后,复归东晋)来劝说谢石等人,认为:“强弱之势不同,不如赶快投降。”

朱序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的百万大军全部来到,你们实在难以与他们为敌。如今乘各路大军还没有到齐,应该尽快攻击他们;如果打败他的前锋,就削弱了他们的士气,可以就此彻底打败他们。”

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很害怕,想不交战而使秦军疲乏力衰。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离洛涧不到十里,梁成抢先占据洛河,布成阵势,等待刘牢之。

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苻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

秦兵紧靠着淝水列阵,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淝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

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淝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

苻坚说:“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对,于是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渡过淝水攻击秦军。苻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

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大声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朱序趁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向东晋的大军)奔来。缴获秦王苻坚乘坐的云母车。又攻下了寿阳,活捉淮南太守郭褒。

苻坚被流矢射中,单骑逃到至淮北,饿极了,有个百姓给他进献稀饭和煮熟的猪腿,苻坚吃完,赏赐他帛十匹、绵十斤。

这时,各路军队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率领的三万人马得以保全,苻坚率领千余人马到他那里去。世子宝(慕容垂第四子)对慕容垂说:“咱们的家国倾覆了,天命人心都归于我们的君主,但时机和运气还没有到来,所以我们晦暂时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

如今秦主苻坚兵败,他把他自身交给我们,这是上天借给我们这个便利来恢复燕国的国运,这个时机不能失去,希望你不要因为苻坚对你的微小恩惠而忘记国家大事!”

慕容垂说:“我过去被太傅慕容评不容,无处安身,为逃命来到前秦,秦的国君把我当国士对待,恩惠礼遇都很周到。后来又被王猛出卖,无法表明自己的清白,秦主苻坚却能明察,这样的大恩怎么能够忘记呢!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氐族命运必定更加衰弱,我一定以怀柔之策招集关东兵民,来复兴氐族先前的大业,而关西应该不是我们所有的。”

慕容垂的亲党大多劝说慕容垂杀掉苻坚,慕容垂都没有听从,把全部兵马都交给了苻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兵郧城,听说苻坚被打败,把他的部众抛下不管自己逃跑了;到了荥阳,慕容德又劝说慕容暐起兵来复兴燕国,慕容暐不听。

谢安收到驿马送来的战报,知道秦兵已经被打败

原文: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

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

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

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

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

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

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饮食部·卷五原文_翻译及赏析

1. 《汉书.张汤传》的全文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张汤及其子张安世、其孙张延寿的事迹。张汤,少时对断狱有兴趣,后为吏治狱果然见长。官至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编次律令。用法严刻,并以《春秋》古义文饰,以君主意志为准则。又协助武帝推行兴利政策,权势显赫一时。后为朱买臣等排陷而***。张安世,以“谨慎周密”著称,尸位保官,与乃父作风不同。昭、宣时,颇受重用,宫至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内治产业,家富于财。张延寿,承父之业,安然不败。《史记》将张汤列于《酷吏传》,《汉书》则立专传,因其子孙贵盛之故。司马迂对张汤极为厌恶,《平准书》有“汤死,而民不思”之语。班固则变换口吻了,说什么“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所言“推贤扬善”实缺乏根据;所评张安世“保国持宠”,“满而不溢”,实是公然宣扬保官守禄哲学,可叹!

张汤,杜陵人也(1)。父为长安丞(2),出,汤为儿守舍(3)。还,鼠盗肉,父怒,答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4),传爱书(5),讯鞠论报(6),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7),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8)。

(1)杜陵:县名。在今西安市东南。(2)长安丞:长安县丞。长安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3)为儿:言其尚幼小。(4)劾(hé):审讯。掠治:拷打。(5)传爱(yuan)书:录口供以成文书。(6)讯鞫(jū,又读jú)论报:意谓以逼供的记录写成判决书。(7)具狱:意谓审判已了,可以定罪用刑。磔(zhé):一种分尸的酷刑。(8)书狱:意谓练习办案。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阳侯为诸卿时(1),尝系长安,汤倾身事之(2)。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3),以汤为无害(4),言大府(5),调茂陵尉(6),治方中(7)。

(1)周阳侯:田蚡之弟,名胜。蚡、胜,皆景帝王皇后之同母弟。诸卿:即九卿。(2)倾身:豁出性命之意。(3)宁成:见本书《酷吏传》。(4)无害:意谓最有才干。(5)大府:丞相府。(6)茂陵尉:茂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县尉。(7)治方中:掌治豫建茂陵事宜。方中:指陵园工程。

武安侯为丞相(1),征汤为史(2),荐补侍御史(3)。治陈皇后巫蛊狱(4),深竟党与(5),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6)。与赵禹共定诸律令(7),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8),已而禹至少府(8),汤为廷尉(10),两人交欢,兄事禹(11)。禹志在奉公孤立(12),而汤舞知(智)以御人(13)。始为小吏,乾(干)没(14),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15)。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道与之(16)。

本文来自易文言-文言文在线翻译

2. 文言文外科医生在线翻译

外科医生①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②。一裨将阵回③,中流矢④,深入膜内⑤,延使治⑥。乃持并州剪⑦,剪去矢管⑧,跪而请谢⑨。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⑩。”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⑾。”

〔注释〕

①选自《雪涛***》。作者江盈科,明代人。

②善:这里有精通的意思

③裨将:副将。 阵回:从阵地回来。

④中:受到。 流矢:飞箭。

⑤膜:这里指皮肉。

⑥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延,请。

⑦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

⑧矢管:箭杆。

⑨请谢:请求赏钱。

⑩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还在肉里,必须赶快治疗。簇,箭头。亟,赶快。

⑾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并,一起。责,要求。

〔指要〕

这个医生太差劲了!只把露在外面的箭杆剪下来,留在伤者皮肉里的箭头却不管了。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求实效。

[古文选读]外科医生

原文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③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摘自《雪涛***》,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

①裨(pí)将:偏将,副将。②并州剪:并州产的剪刀,指名贵的剪刀。③簇:箭头。

练习

一、解释加点词:

1.自称善外科( )

2.乃持并州剪( )

3.跪而请谢( )

4.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延使治。

2.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三、这位外科医生,以为“外科”是治疗 ,而“内科”是治疗 。

四、文***意提到“并州剪”的目的是:

指南

谢,在古文中有多重释义,常见的有:①道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②感谢,酬谢。如:常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③衰亡,凋落。如:形谢则神灭。(范缜《神灭论》)④表示敬意,可译为“告”。如: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参考答案

一、1.擅长,善于 2.于是,就 3.酬谢,酬劳 4.立即

二、1.请(他)来治疗。2.这是内科医生的事情,没想到也要我来治疗。

三、表皮外面的病 表皮里面的病

四、通过细节描写,与外科医生的医疗作风、技术水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ng>

参考资料:

/doc/2004-08/25/29826/

3. 张安世传翻译

张安世表字子儒,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

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哪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

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

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

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的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

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张安世担任光禄勋,有个郎官喝醉了酒,在殿上小便,主事禀告要按法律处理,张安世说:“凭什么知道他不是弄翻了浆水(浆,酒的一种,略带酸味)呢?为什么要把小过失弄成大罪过呢!”张安世因父子都被封为侯爵,所在权位十分兴盛,就辞去俸禄。

皇上又下诏给都内署,另外收藏张氏没有标出名目的铜钱以百万计。张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

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

到了秋天去世了。天子赠送的谥号为“敬侯”。

(班固)在“赞”中说道:安世奉行为官之道,功劳达到了一定高度而不骄傲。

4. 《汉书张安世传》翻译

原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

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

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译文: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日没有外出过。

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

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

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

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

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

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

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

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5. 翻译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炎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事先***取措施,防止灾祸)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心情极度不安的状态)。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译文: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回报所陈述之事已经知道。

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在烤焦了头发烧伤了额头(只会效死力的人)之上。”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6. 文言文翻译亲爱的同学们

同砚可以指同学

《汉书·张安世传》:“ 彭祖 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 砚 ”。

同砚席可以代表同学

《北史·元晖传》:“ 周文 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唐 刘禹锡 《谢柳子厚寄迭石砚》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离羣。“

同门可以指同一个老师教的同学

《汉书·儒林传·孟喜》:“同门 梁丘贺 疏通证明之。” 颜师古 注:“同门,同师学者也。”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独喜同门旧,皆为列郡臣。”

同窗:在一起读书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书》:“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 潘叔度 舍傍书室……同窗者,乃 叔度 之弟 景愈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 “不能”为副词,修饰“视事”,中间不可断句,排除B;“及”为动词,“比得上”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后断句,排除C;“归”为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印”,“归”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2)C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错,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3)C “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错,原文为“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张安世只是请求让儿子延寿出京补职,并未提出具体职位,是皇帝任命延寿为北地太守.(4)①幸:皇帝到某地,出行;诏:下诏;识:记得;具:详细.句子翻译为: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惮:害怕;内:内心;密于光焉:状语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答案:(1)A(2)C(3)C(4)①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②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参考译文: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8. 求助翻译文言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翻译越王勾践世家看勾践怎样称霸

饮食部·卷五原文_翻译及赏析

饮食部·卷五李昉

○食上

周礼·天官·膳夫》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羞有滋味。)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

又曰:王齐,则玉府供玉食。(郑玄注曰:玉,阳之精,御水气也。郑司农云:食玉犀也。)

又《天官·食医》曰:掌和王之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凡食齐视春时,(饮宜温。)羹齐视夏时,(羹宜热。)酱齐视秋时,(酱宜凉。)饮齐视冬时。(饮宜寒。)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徐,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苽。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又曰: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辨体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割,肆解肉也。烹,煮也。煎和齐以五味。)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侯馈,(先进其中御者。)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膳夫掌之。)

又曰:小宰,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

又曰: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大戴礼》曰:食谷者必智惠而巧。

《礼记·曲礼上》曰: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无流啜(郑玄注曰:流啜,有似贪也。)无咤食,(咤,陟嫁切。)毋齧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饮自得曰固,争自取曰获。)毋刺齿。

又曰: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皆便食也。肴,骨体也。胾,切肉也。食,饭属也。居之左右,明其近也。肴在俎,胾在豆。)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肴胾之外内也。近醯酱者食之主。脍炙皆在豆也。)葱处末,(烝葱也。处醯酱之左,言末者殊加也,在豆。)酒酱处右。(处羹之右,此言若酒若浆耳。两有之,则左酒右浆也。)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亦便食也。屈中曰朐,其俱切。)

又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之。终不食而死。(《风俗通》曰:齐人不食而死也。)

又曰: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助哀戚也。)

又曰: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庶人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

又曰:文王之为太子,朝于王季。日三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在,察也。)食下,问所膳。(问所食者。)命上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未犹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进,为其失饪臭味恶也。退,反其寝也。)

又曰: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羞必知所进,必知亲所食也。)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亲犹自也。养疾者齐,玄冠玄端也。)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者之食,齐和所欲或异。)疾之药,必亲尝之。(试毒也。)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善谓多于前。)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又不及武王一饭再饭。)

又曰: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乌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又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捭,卜麦切。)污尊而抔饮,(污,骅切。抔,步侯切。)蒉桴而土鼓,(蒉,苦对切。)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言其物虽质略,有齐敬之心,则可以荐羞于鬼神。鬼飨德,不飨味也。)

又曰: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三。

又曰: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皆为不利人也。)

又曰:膳、(目诸膳也。)膷、臐、膮、(肜,音香。臐,许云切。膮,许尧切,牛炙;)醢、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醢;豕胾、芥酱、鱼脍;雉、兔、鹑、鷃。(此上大夫之礼,庶羞二十豆也。以公食大夫榔涴校之,则膮、牛炙间不得有醢。醢,衍字也。又以鷃为鴑也。)

《玉藻》曰:侍食于先生,异爵者,后察先饭。(谦也。)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祭者盛王人之馔也。)客餐,主人辞以疏。(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粗也。)

又曰:父命呼,惟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

又曰: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虽见宾客,犹不敢备礼也。侍食则正不祭。)先饭,辨尝羞,饮而俟。(侯君食而后食之,患也。将食,臣先尝,孝也。)若有尝羞者,则俟君之食,然后食,饭饮而俟。(不祭侍食,不敢备礼也。不尝羞膳,宰存也。饭饮,利将食也。)君命之羞,羞近者。(辟贪味也。)命之品尝之,然后惟所欲。(必先遍尝之。)凡尝远食,必顺近食。(从近如也。)君未覆手,不敢飧。(覆手,已循咡,已食也。飧,劝食也。)君既食,又饭飧。(不敢先君饱。)饭飧者,三饭也。(臣劝君食,如是可也。)君既彻,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食于尊前,亲彻也。)凡侑食,不尽食,食于人不饱。(谦也。)

又《学记》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旨,美也。)

又《杂记》曰: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言贵其以礼待己而为之饱也。时人倨慢,若季氏,则不以礼矣。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吾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飧,作而辞曰:'疏食也,不敢以伤吾子。'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又《坊记》曰:故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

《左传》曰: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五鹿,郑地。)乞食于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得土,有天赐。)稽首受而载之。

又曰:楚伐庸,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濮夷无屯聚,见难则散归。)自庐以往,掌黦同食。(往,往伐庸也。振,发也。廪,仓也。同食,上下无异馔也。)

又曰: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田,猎也。翳桑,桑之多荫翳者。首山,在河东浦板县东南。)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宦,学也。)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去家近。)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箪,笥也。)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灵辄为公甲士。)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其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问所居。)不告而退。(不望报也。)遂自亡也。(辄亦去。)

又曰: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杨,不敢过郑。(督杨,郑地。)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为食于郑郊,师逆以至。(声伯戒叔孙以必须所递晋师至乃食。)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使者,豹之介。)而后食。(言其忠也。)

又曰:晋侯合诸侯,杨干乱行,魏绛戮其仆。晋侯以绛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与之礼食,使佐新军。(群臣族会礼食也。)

又曰: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劝戒二子欲共燕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

又曰:魏献子为政,以魏戊为梗杨大夫。梗杨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上魏子也。)其大宗赂以女乐,(讼者之大宗。)魏子将受之。戊谓阎没、汝宽(二人魏子大夫。)曰:"主以不贿闻于诸侯。若受梗杨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于廷。(魏子朝君退,而待于魏子之庭。)馈入,召之。(召大夫食。)比置,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或赐二小人酒,不夕食。(或,他人也。言饥甚也。)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及馈之毕,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足。小人腹饱知足也。言君子之心厌宜亦然。)献子辞梗杨人。

又曰: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有余,示有所先也。泛祭,远散所祭不共。)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工,乐师。《芋鸱》,逸师,刺不敬。)亦不知。

又曰: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与,众也。城祀在往年。)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

又曰:华亥与其妻,必盥而食所质公子者,后食公与夫人。每日必适华氏食公子而后归。

又曰:昔阖庐在国,天有灾厉,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必须军士皆分熟食,不敢先食。分犹遍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所尝,甘珍,非常食。)

又曰:卫侯为虎幄于藉圃,(于藉田之圃新造幄幕,以虎兽为饰。)成,求令名者而与之始食焉。太子请使良夫,(以良夫应为令名。)良夫乘衷甸两牡,(衷甸,一辕,卿车。)紫衣狐裘,(紫衣,君服。)至袒丧不释剑而食。(食而热,故偏袒,亦不敬。)太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

又曰:左师每食击钟。闻钟声,公曰:"夫子将食。"

《诗》曰:民之失德,干糇以愆。(糇,食也。《笺》云:德言过乎。)

又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质,成。)

又《生民》曰:克歧克嶷,以就口食。

《韩诗外传》曰:子夏过曾子,食之。子夏曰:"不为公费乎?"曾子曰:"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少而学,长而志之,一费;事君而轻负,二费;久交中绝,三费。"

《舜典》曰: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王肃注曰:食哉者,所以重之也。)

又《洪范》曰:八政:一曰食。

又曰:惟辟玉食。(孔安国曰:玉食,美食。)

《周书》曰:甘食美衣便长贫。

《尚书大传》曰:八政何以先食?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者也。

《易》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燕乐。(需,饮食之道也。)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又曰:"噬嗑",食也。颐中有物,曰:"噬嗑"。

又曰:山下有雷,颐,君子慎言语,节饮食。

论语》曰: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又曰: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

《史记》曰:张苍尝被刑,王陵救免之。苍常德陵。后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又曰:韩信从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患之,乃晨炊蓐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乃钓城下,一漂母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又曰:景帝居禁中,召条侯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食乎?"条侯免冠谢。

又曰:东方朔,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古史考》曰:始有燔炙,人裹肉烧之,曰炮,故食取名焉。及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于烧石之上而食。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

《战国策》曰: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王。谈卒,辞行。楚王曰:"先生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弗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见于鬼,王难见于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其可得乎?"

《汉书》曰:陆贾劝陈平与太尉绛侯和,以谋诸吕。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千乘,钱五百万,遗贾为饮食资。

又曰:万石君,时赐侯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如在上前。子孙有过,对案不食。

又曰:有司劾窦婴矫先帝诏弃市。婴阳病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婴,复食也。

又曰:昌邑王在丧,诏太官上乘舆,食如故。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也。"

又曰:鲍宣上书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徒欲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哉?"(晋灼曰:高门,殿名也。)

又曰:太师孔光,圣人之后,先师之子,德行纯淑,赐飧十七物。(服虔曰:食具十七动物也。)

《续汉书》曰:灵帝数游于西园,令后宫***女为客舍主。身为商贾,行至客舍,***女下酒,因共饮食。

《东观汉记》曰:光武过邓营禹,进禹炙鱼,上大餐啖。百姓聚观,皆言:"刘公真天人也!"

又曰:汝郁,字叔异,陈国人。年五岁,母疾,不能饮食,郁亦不肯食。宗亲共奇之,因名曰异。

又曰:赵孝,字长平。建武初,天下新定,谷食尚少。孝得谷,炊熟,令弟礼夫妻使出。比还,孝夫妻共茹蔬菜,礼夫妻来归,告言已食,辄独饭之。积久,礼心怪疑,后掩伺见之,亦不肯后出,遂共蔬食。兄弟怡怡,乡里归德。

又曰:梁鸿少孤,以幼童诣太学受业,治《诗》、《礼》、《春秋》。常独止,不与人同食。

又曰:明德皇后既处椒房,太官上饭,累肴膳备副,重加幕覆,辄撤去,谴敕令与诸舍相望也。

谢承《后汉书》曰: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与等辈避西树下,众皆箕踞相对,容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奇之,共与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黍,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与林宗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也。

又曰:董宣为洛阳令,杀胡阳公主奴。帝怒,欲杀宣,后原之。敕令诣太官赐食。宣受诏出,饭尽,覆杯食按上。太官以状闻,上问宣,宣对曰:"臣食不敢遗余,如奉职不敢遗力。"

又曰:帝悯窦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

又曰:赵咨,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由此益知名。

又曰:郅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姑憎之,幽闭室,节其饮食,羸困。妻终无怨言。后伯考怪而问之,时义子朗年数岁,言:"母不病,但苦饥耳。"

又曰:韩卓,字子助。腊日,奴窃食祭其先,卓义而免之。

又曰:延熹末,党事将作。袁闳遂散发绝代,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

《魏志》曰:典韦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啜,左右相属,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又曰:汉末,中常侍唐衡弟为京兆虎牙都尉,入谒尹。尹欲修主人,敕外为市买。功曹赵息启云:"衡、悺子弟来为虎牙,非德选!不足为特酤买,宜随中舍菜食而已。"

《魏志》曰:文帝为太后弟康起第成,太后至第,请诸家外亲,设下厨无异膳,太后左右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约如此也。

又曰:扈累者,嘉平中,年八十九岁,若六七十者。县官以孤老,日给廪五升。五升不足食,颇行佣作以裨之,粮尽复出,人与不取,食不求美,衣弊缊故。后一二年病亡。

又曰:诸葛亮出斜谷,与司马宣王对垒。宣王见亮使,惟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繁简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二十罚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体毙矣,其能久乎!"

又曰:沐并,字德信,河间人也。少孤苦。袁绍父子时始为吏,名有志介。尝过姊,为杀鸡炊黍,而不留也。正始中,为三府长史。时吴使朱然、诸葛瑾攻围樊城,遣舡兵于岘山东斫材。牂牁人兵作食,有先熟者呼后熟者,言"其食来",后熟者答言"不也"。呼者曰:"欲作沐德信耶?"其名流布播于异域如此。虽自华夏,不知者以为前世人。

《江表传》曰:南阳樊伷为武昌部从事,诱导诸夷叛属刘备孙权召问潘浚,浚曰:"以五千兵往,足擒矣!"权曰:"卿何以轻之?"浚曰:"伷昔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余自起。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权即遣将五千兵往,果平武昌。

《吴志》曰:步骘,字子出。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人客放纵。骘与旌寄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奏征羌。方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今舍去,欲以为高,祗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身自亨大案,肴膳重沓,而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能忍此乎!"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蜀志》曰:汉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帝,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是时与曹公从容,曹公谓先主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食失匕箸。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诸葛亮传的传记翻译

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因卧薪尝胆而名垂千古。被吴国击败后,被迫称臣,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原文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_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柰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_贪,可诱以利,请闲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闲献吴太宰_。_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_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_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践曰:善。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_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_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_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_政。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蚯?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_。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

勾践卒,子王_与立。王_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_立。

王无_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_。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于得晋者何也?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闲不东,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分地,不耕而获之。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闲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柰何其以此王也!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奈何?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无***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_晋楚也;晋楚不_,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_,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囚于楚。朱公曰:***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_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_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_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注释

披:开辟。

陈:陈国.

勒:练。

触战:拼死一战。

间行:化装秘密而行。

见:拜见。

系:囚禁。

振:扶持。

填抚:即镇抚、主持、管理。

属:嘱托、交付。

拊循:安慰,慰问。

赀:通资。巨万:集解曰:万万也。

称:称道,称赞。

中男:次子。

职:常,常理。

市:闹市之中。

溢:通镒。古时金二十两之称。

褐器:褐色器具。

家督:旧时长子管理家事,故称长子为家督。

不肖:此处意指不孝之子。

听:任凭,听任。

慎:千万。

赍:携带。

负郭:靠近城郭。

过:访,探望。

献遗:赠送。用事者:执政者,当权者。

阎:巷门,亦即指里巷。

信:讲信用。

病不宿诫:自己哪一天生病不能预先告知别人。

殊:很。

短长:过或不及。意谓效果无法预料。

间时:适当时机。

某星宿某:天上某星的位置移到了某处。

封三钱之府:封闭储存钱币的仓库。

事弟:弟弟的事情。

儿子:小儿辈,此指范蠡长男。

恤:体恤,怜悯。

论:定罪。

见:知道,觉得。

坚:好车。

良:善马。

三徙:自越徙于齐,又自齐徙于陶。

世传:世人相传。

渐:疏导。

艾安:同_安,谓太平无事,艾,通_,治理。

谁能帮我把《新唐书》中有关“颉利可汗”的文言文传记翻译成现代汉语呀?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圭,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签署)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 ”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见面时),刘备把人支开,和诸葛亮商量说:“现今汉朝倾倒,奸臣偷得权利,天子蒙尘受难.我德行浅薄,不自量力,想要在普天之下伸张大义,可是智慧浅,德术差,于是使得小人猖狂不已,直到今天.然而我的志向仍没打消,您说我能出什么策略呢 ”诸葛亮回答说:“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方的英雄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好几个州郡的人,多得数不清.曹操比起袁绍,名气小多了,人也少多了,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地位转弱为强,这不仅仅是时运而已,而且也是人为的谋划造成的.。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天子,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这种情势,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孙权拥有江东,已经经过三代的经营,地方险要而百姓顺从,当地的贤才能人都被他任用了,这种情势是可以和他结为盟邦而不可以打他的念头.荆州北边据有汉水,沔水,享有南海的全部***,往东可以连结吴,会二郡,往西可以通达巴,蜀二郡;这是个可以用兵的地方,但是负责人(刘表)却不能好好据守住它.这大概是老天用来帮助将军您的,将军您是否有意思把它夺取下来呢 ;?

益州地势险阻,拥有千里肥沃的田野,是个富庶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就是凭藉这里而完成帝王的事业.(当地刺史)刘璋个性懦弱,不明事理,(黄巾贼)张鲁横行北方.这地区百姓众多,国家富有,刘璋却不知道好好地抚恤安慰百姓.当地有智慧才能的人(如张松,***等人),很想能遇到贤明的君王.将军您既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守信重义名扬天下,又能够广泛地接纳各地方的英雄好汉,思得贤人好像口渴者急得想喝水一般.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天下局势一旦有了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开向南阳洛阳(中原),将军您自己带领军队从秦川出发,天下百姓谁不是拿着碗饭,提着壶浆,热烈地欢迎将军您的王者之师呢 ;?

果真如此,那么您的霸业就可以完成,而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了后,说:“你讲的好!”于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愈来愈好,一天天地更加亲密.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刘备安慰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般.希望各位不要再有怨言了.”关羽,张飞才停止他们不满的言行.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深深地看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每次想要和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办法,诸葛亮每每搪塞敷衍他,并没有替他出计策.(有一次)刘琦就请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赏,一同登上高楼.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梯子,接着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回答他说:“您难道没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内而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吗 ”刘琦内心觉悟了,暗中***着逃出城外.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过世了,刘琦请求外调得以出城,于是成为江夏太守.

不久刘表过世,刘琮听说曹操北来征伐,就派遣大使请求投降.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件事情,就率领军队往南行走.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随刘备,被曹军打败追赶,还俘掳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和刘备告辞说:“我本来想和将军您共同谋求称王称霸的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现在我的老母亲已经被俘掳了,我的方寸也都乱掉了,对您的大事业没什么帮助.我恳求从此和你告别.”于是徐庶就前去见曹操.刘备率军到了夏口.诸葛亮说:“现在事情很紧急,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权求救.”当时孙权拥军在柴桑,正旁观谁成功谁失败.诸葛亮游说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起兵,占有了整个江东地方,我们刘备也收服众人在汉南聚集大军,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消灭掉大敌,各处大略都已经平定了;因此他攻下了荆州,声势震动全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英雄豪杰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了,所以我们刘备才跑到这里来.将军您算算自己的军力来看如何对待曹操.如果您能够凭着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不如早点和他决裂;如果不能够抵挡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向他北面称臣来事奉他呢 现在将军您表面上***托是要服从的名声,可是实际上您内心的***却又犹豫不定;现在事态紧急你却又不赶快决断,大灾大祸转眼间就要到来了.”孙权说:“***如真的像你说的话,那你们刘备为什么不就去向曹操称臣事奉呢 ”诸葛亮说:“田横,也只不过是一名齐国的壮士罢了,仍然会为了守住道义而***,不辱自己的志节.何况我们刘备,他是堂堂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气才华举世无人能敌,众多士人仰慕他,就像流水归向大海一般.如果事情无法成功的话,这是天意啊,我们刘备又怎能再屈服自己去当曹操的部下呢 ”孙权勃然大怒地说:“我不能拿东吴所有的土地,十万民军队被人家控制.我的计策已经决定了,非得要刘备否则是没法抵抗曹操的.然而你们刘备刚打了败仗,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大敌人呢 ”诸葛亮说:“我们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阪被打数,现在归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合起来还有精兵锐卒一万人.刘琦会合江夏的战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军队,从老远的北方南下,都非常疲倦,听说他为追赶我们刘备,轻快的骑兵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这就是所谓力量强大的箭,到最最末稍时,连鲁国的细绢都穿不透了.所以兵法特别忌讳这个情形说:‘必定会让大将军打败仗’.况且北方人不习惯打水战,又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派遣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我们刘备并力合谋,必定能够打败曹操.曹军战败,必定会回到北方去.这么一来,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强大,天下鼎足而三的态势就会成形了.成功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了.”孙权十分高兴,立刻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三万水军,随着诸葛亮去晋见刘备,一起出力抵抗曹操.曹操在赤壁打了个败仗,率领军队回到建邺.刘备因此收取了江南,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总管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征调这三郡的赋税,来扩充军中的粮饷。

建安十六年(西元211年),益州刺使刘璋派遣***前来迎接刘备,教他去攻打黄巾贼张鲁.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从葭萌回头攻打刘璋,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人率军逆流而上,分别平定沿途的各郡各县,和刘备共同包围了成都.成都平定以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府的事情.刘备到外面去的时候,经常由诸葛亮镇守成都,粮食充足,军队众多.

建安二十六年(西元221年)许多部属都劝刘备称王称号,刘备不答应.诸葛亮说:“从前吴汉,耿弇等人刚劝世祖即位称帝,世祖辞谢推让,前后三,四次.耿纯进言说:‘天下英雄豪杰仰慕您,追随您,就是希望能够封侯封士,如果您还不听从大家的建议,士大夫只好散去,各自回去另求主君了,他们就不想再追随您了.’世祖有感于耿纯的话非常深切中肯,于是就答应了.现在曹氏篡夺了汉朝的君位,天下没了君主.大王您是刘氏的后代,继世兴起.现在登上帝位,才是应该的.士大夫们跟随大王您又久又勤苦,目的也是想立尺寸的功劳而得到封赏,一如耿纯所说的那样.”刘备于是即位称帝.策封诸葛亮为丞相,下诏说:

“朕遭逢家门不幸,奉承天命登上天子的地位,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不敢稍稍懈怠(安逸),总挂念着如何安定百姓的生活,总怕做不到而无法安心啊!丞相诸葛亮,要明白朕的心意哪,不可懈怠!你好好帮助朕不足的地方,帮助我宣扬汉朝累世的德业,来照福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丞相你要好好努力啊!”

诸葛亮以丞相的职衔总管尚书的事务,可以拿着符节督军镇守,处斩***.张飞过世以后,兼领司隶校尉的职务.

章武三年(西元223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死为止!”刘备又下诏教训刘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样!”

建兴元年(西元223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特别允许他)可以开设官府,管理大小事情.不久,又兼领益州刺史的职务.政事不分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这时南方好几郡,同时叛乱;诸葛亮因为刚遭逢到刘备的大丧事,所以不方便立刻派兵去讨伐.他暂时派遣使者出使东吴,趁机和东吴议和,并结为亲家,于是双方成了盟邦.建兴三年(西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武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建兴五年(西元227年),诸葛亮率领各军向北前进,军队屯驻在汉中.出发前,他呈上一道奏疏,名叫做《出师表》:于是军队出发,驻扎在沔阳县.

建兴六年(西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所有的兵力来对抗,诸葛亮亲身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亮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攻陷西县千家,率军回到汉中.诸葛亮斩杀马谡以谢三军.上奏疏说:

“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斧钺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因为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临事小心谨慎,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以及箕谷警戒不严的失误.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而告成的.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

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建兴六年(西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围攻陈仓.曹真来抵抗他.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而班师回去.魏国将军王双率领骑兵来追打诸葛亮,诸葛亮与他作战,打败魏军,斩杀王双.建兴七年(西元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想去攻打陈式.诸葛亮自己出军,到达建威,郭淮退回,于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刘后主下诏书说:

“ ;街亭战败,全是马谡的罪过,而先生你引咎自责,深深地贬损自己,当时朕很难违逆你的心意,所以就勉强地听从了你的意见.前年你宣耀军威,斩杀了魏将王双.今年你再度北征,使得魏将郭淮逃走.你降服了氏,羌蛮族,收复了两郡.威势震动了凶暴的敌人,功勋显扬于天下.如今天下骚扰动汤,首恶尚未斩首示众,你承受着国家的大任,担当着国家的重责,却久久地贬损自己,这并不是表扬大功勋的办法呀!现在恢复你丞相的职位,你就不要推辞了!”

建兴九年(西元231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郃交战,诸葛亮射死张郃.

建兴十二年(西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诸葛亮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着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要能容得下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敛,不须要其它器物来陪葬.刘后主颁的诏令说:

“先生您具备了文才和武略,聪明睿智,忠诚笃实,承受遗命,受托孤主,延续绝世,兴复弱国,矢志想要平定祸乱.于是你整顿六军,年年北伐出征,神勇光明而又显赫,威势震动八极,就快要在汉朝末年建下伟大的功业,和伊尹,周公的伟大勋业并立为三的时候.为什么老天却不肯怜悯怜悯,在事业快要成功的时候,让您得病死去呢 朕因此十分悲伤哀悼,心肝如同割裂一般.

尊崇德行,序次功劳,记载高行,赐给谥号,这是用来光耀后代,记录不朽的功业.现在朕派遣特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赐给你丞相武乡侯的印绶,赐给的谥号是忠武侯.您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应该会喜欢这个尊宠的荣誉!唉---真令人哀痛啊!唉---真令人哀痛啊!”

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刘后主上表说:“臣在成都拥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馀.至于臣在外任职当官,没有收取(聚敛)什么财物,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生计(理财),来增加自己微薄的利益.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馀的币帛,外面有多馀的钱财,因而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诸葛亮天性擅长巧思,改进连弩,木牛,流马,都是出自于他的主意,推演推论兵法,制作《八阵图》,都能够得到兵法的要领.诸葛亮的言论,教谕,书疏,奏议,大多值得阅读,另外编作一本书.

景耀六年(西元263年),春天,刘后主下诏替诸葛亮在沔阳建庙.这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他祭拜诸葛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在诸葛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作到长水校尉.诸葛亮儿子诸葛瞻,继承爵位.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及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有之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远复为瑾后。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董厥者,丞相亮时为府令史,亮称之曰:“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徙为主薄。亮卒后,稍迁至尚书仆射,代陈祗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平台事,而义阳樊建代焉。延熙(二)十四年,以校尉使吴,值孙权病笃,不自见建。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恪对曰:“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后为侍中,守中书令。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好往来。蜀破之明年春,厥、建俱诣京都,同为相国参军,其秋并兼散骑常侍,使蜀使慰劳。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于虚伪***的人不予录用.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

颉利可汗,当初是莫贺咄设,牙廷在五原之北。

薛举攻陷平凉,与颉利联合。

高祖不安,派光禄卿宇文歆贿赂颉利,要他与薛举断绝关系;隋朝的五原太守张长逊在隋乱时将他所属的五城都依附突厥。

宇文歆劝说颉利并归还五原地。

要求被接纳,于是发兵,以及张长逊的全部人马来与秦王军相合。

太子建成建议废除丰州,并割榆中地。

于是,处罗之子郁射设将他所辖一万帐人处河之南,以灵州为要塞。

颉利又以义成公主为妻,以始毕之子什钵绊为突利可汗。

仍居东。

义成公主,是杨谐之女。

其弟弟善经也依附突厥,与王世充的使者王文素共同劝说颉利“:过去启民兄弟争国,依赖隋得以复位,子孙有国。

现在的天子不是隋文帝的后代,应该扶立正道以报答隋的厚恩。”颉利听从,所以每年都来侵扰。

他倚仗父兄的余荫,兵强马多,十分骄横,轻视中国。

书信中用词傲慢,求请无厌。

皇帝因天下初定,所以委曲求全,多多赐与。

然而不能使其满足。

武德四年(621),颉利率一万人马与苑君璋联合入侵雁门,定襄王李大恩将其击退。

颉利捉住我使者汉阳公瑰、太常卿郑元王寿、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皇帝也扣留了他相当数量的使者。

由此又入侵代州,打败行军总管王孝基,略取河东,侵犯原州,穿越延州要塞,诸将与之战,不能有所俘。

第二年,送还长孙顺德等人请和,献鱼胶为礼,说是用来黏固两国的和好。

皇帝放了他们的使者特勒热寒等,且赐与厚赏。

李大恩上奏:“突厥饥荒,可夺取马邑。”诏命殿中少监独孤晟与大恩共同袭击。

独孤晟误期,李大恩不敢进军,屯兵新城。

颉利亲自带领几万人马与刘黑闼共同包围新城。

李大恩战死,士兵死了几千。

颉利等又进击忻州,被李高迁打败。

刘黑闼用突厥一万人马骚扰山东,又践踏定州。

颉利打得不顺心,又率十五万人马入雁门,围并州,抄掠汾、潞等州,掠取男女五千多人,又分几千人马转掠原、灵等州之间。

这时,太子建成率兵出豳州道,秦王率兵出蒲州道来迎击;李子和领兵去云中,掩杀可汗后部;段德超带兵出夏州,断他的归路。

并州总管襄邑王神符在汾东一战,斩杀俘获五百人,取马二千匹,汾州刺史萧岂页献俘五千。

颉利攻陷大震关,纵兵掳掠弘州,总管宇文歆及灵州杨师道迎战,获马、骆驼几千。

颉利听说秦王将来,就引兵出塞,王师回。

武德六年(623),颉利连同黑闼、君璋等又来骚扰定、匡、原、朔等州,与守将互有胜负。

皇帝派太子建成再度屯守北边陲,秦王屯守并州,防备突厥入侵。

很久后才撤。

不久,突厥又攻破代州的一

屯,进击渭、豳二州,攻取了马邑。

又来请和,还我马邑。

武德七年(624),突厥又攻原、朔二州,入代地,不胜。

又与君璋合攻陇州及阴..城,又分攻并州,秦王世民与齐王元吉屯兵豳州道备战。

君璋与突厥兵出入原、朔、忻、并州等地,掳掠骚扰,多次被各将驱逐。

八月,颉利与突厥举国入寇,从原州连营南下,所到之处都极震恐,秦王、齐王前往讨伐。

当初,关中雨涝,粮运阻绝,秦王等扎营豳州,可汗率万余骑兵掩杀过来,列阵五龙坂,派几百骑兵出来挑战,王师大恐。

秦王带领一百多人马驰往可汗阵前,大声说:“国家没有背负突厥的地方,为什么背约深入我国?我,就是秦王,来与可汗单独一决雌雄。

***若一定要以兵马相攻,我才一百多人,白白增加战死者,于事无益。”颉利笑而不答。

秦王又驰到突利处说:“你过去曾与我有盟约,有急难,相互助。

今日不念当日的香火之情了吗?能出来与我一决胜负吗?”突利也不回答。

秦王将渡沟水,颉利见他兵少,又听见他香火之情的话,暗中疑忌突利,于是派使者来说:“秦王别恼,我本不打算交战,只是想与王商议事情罢了。”说后退兵。

秦王用离间计,突利心向秦王,不愿再战。

颉利也失去强力不能战,就派突利和夹毕特勒思摩入朝请和,皇帝同意。

突利依附秦王愿结为兄弟。

皇帝见思摩,叫人引他上御座。

思摩跪拜辞谢,皇帝说:“我见你,就像见到了颉利。”思摩才就座。

突厥年年侵扰边陲,有人劝说皇帝:“突厥多次入寇,是因为这里有府库及好女子。

如果我们离开长安,那好战之心就会停止了。”皇帝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翻越南山,到樊、邓一带去巡察,准备迁都。

众大臣均赞成迁都,独秦王说:“夷狄自古就是中国的边患,没听说过周、汉因此而迁都的。

希望能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将可汗擒来。”皇帝这才打消迁都的念头。

颉利已言和,又因雨多,弓箭都松弛坏了,也就解围而去。

皇帝召集群臣询问备边的办法,将作大匠于筠提出在五原、灵武黄河边设置水军防守,中书侍郎温彦博说“:魏曾筑长堑遏止匈奴,此法现也可用。”皇帝派桑显和去边境大道外挖堑,又召江南船工大造战舰。

颉利派使者来,希望能开放北楼关便于贸易,皇帝不能拒绝。

当初皇帝统领天下伊始,撤消十二军,崇尚文治。

至此,因为突厥之患,重新置军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