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辅而行者也的而的意思_相辅而行相辅相成区别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7-03 0
  1. ?相辅而行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问 说(节选)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
  3.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文言文释义
  4. 关于君子好学的文言文

『壹』 疯狂猜成语中有十二个而字和十一个立字是什么成语

三十而立

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

相辅而行者也的而的意思_相辅而行相辅相成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贰』 什么什么而上四字成语

“拾级而上”意为“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一拥而上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一哄而上拼音: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蜂拥而上拼音:fēng yōng ér shàng

释义: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例句: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杀下山寨

拾级而上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

释义: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叁』 疯狂猜成语图上有个而字和许多e

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来 jiàn

解源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对说话、写文章、事情和人的所作所为等的理解。一般作宾语、定语、独立成分。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辨析~和“不言而喻”;都形容很明显;无须多说或多看。但“不言而喻”偏重于人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偏重于极容易看明白。

例句

(1)这道理~;谁都能看明白。

(2)这个道理~;谁都能弄明白。

『肆』 有哪个成语中有“比”这个字,而且比的意思是靠近

比翼双飞

『伍』 测视力一个而字那个的成语猜图是什么答案

成语是显而易抄见袭

拼音:xiǎn ér yì jiàn

解释:显,明显。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写文章等。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谜语:放大

同韵词:发上冲冠、断恶修善、鳌头独占、谈空说幻、水米无干、看菜吃饭、不屑置辩、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他乡异县、自靖自献

『陆』 哪些成语中带"为"字,而且意思是被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为裘为箕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柒』 什么成语里含有之字而且之的意思是和

之成语 :

自知之明、

求之不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燃眉之急、

无价之宝、

持之以恒、

泰然处之、

切肤之痛、

不速之客、

当之无愧、

莫逆之交、

言之凿凿、

天府之国、

神来之笔、

普天之下、

一技之长、

用武之地、

君子之交、

缓兵之计、

置之度外、

不解之缘、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犊、

堂而皇之、

肺腑之言、

失之交臂、

一以贯之、

顷刻之间、

甘之如饴

『捌』 而字有什么成语

包含“而”的成语共有853个

1)哀而不伤

2)安枕而卧

3)昂然而入

4)拔地而起

5)白头而新

6)败兴而归

7)半济而击

8)半涂而罢

9)半涂而废

10)半途而废

11)包而不办

12)抱才而困

13)备而不用

14)背道而驰

15)背道而行

16)倍道而进

17)倍道而行

18)比而不党

19)比肩而立

20)比肩而事

21)比屋而封

22)毙而后已

23)避而不谈

24)并日而食

25)博而不精

26)博而寡要

27)不辞而别

28)不得而知

29)不德而功

30)不恶而严

31)不寒而栗

32)不欢而散

33)不教而杀

34)不教而诛

35)不矜而庄

36)不胫而走

37)不劳而成

38)不劳而获

39)不劳而食

40)不了而了

41)不令而信

42)不谋而合

43)不谋而同

44)不平而鸣

45)不期而会

46)不期而然

47)不期而同

48)不期而遇

49)不勤而获

50)不宣而战

51)不言而信

52)不言而谕

53)不言而喻

54)不药而愈

55)不一而足

56)不壹而三

57)不壹而足

58)不翼而飞

59)不约而同

60)不战而溃

61)不战而胜

62)擦肩而过

63)操券而取

)侧目而视

65)侧足而立

66)察察而明

67)冁然而笑

68)长驱而入

69)倡而不和

70)称柴而爨

71)称量而出

72)趁虚而入

73)瞠目而视

74)乘隙而入

75)乘虚而入

76)秤薪而爨

77)冲口而出

78)冲口而发

79)础泣而雨

80)础润而雨

81)触而即发

82)触类而长

83)触类而通

84)传檄而定

85)垂拱而治

86)垂裳而治

87)垂手而得

88)垂涕而道

89)从风而服

90)从风而靡

91)从天而降

92)从天而下

93)从一而终

94)促膝而谈

95)脆而不坚

96)存而不论

***)存而不议

98)大败而逃

99)大而化之

100)大而无当

101)待贾而沽

102)待价而沽

103)待时而动

104)待时而举

105)戴头而来

106)戴星而出

107)旦旦而伐

108)淡而不厌

109)淡而无味

110)当刑而王

111)倒屣而迎

112)道而不径

113)得而复失

114)登高而招

115)等而上之

116)等而下之

117)抵掌而谈

118)抵足而眠

119)抵足而卧

120)鼎足而居

121)鼎足而立

122)鼎足而三

123)动而若静

124)斗而铸兵

125)斗而铸锥

126)笃而论之

127)断而敢行

128)夺眶而出

129)夺门而出

130)掇而不跂

131)而今而后

132)而立之年

133)犯而不校

134)犯而勿校

135)泛泛而谈

136)废然而反

137)废然而返

138)废书而叹

139)分而治之

140)焚林而猎

141)焚林而狩

142)焚林而畋

143)焚薮而田

144)奋袂而起

145)蜂拥而来

146)蜂拥而起

147)蜂拥而上

148)蜂拥而至

149)否极而泰

150)否终而泰

151)肤寸而合

152)伏而唂天

153)伏而咶天

154)扶摇而上

155)怫然而怒

156)拂袖而归

157)拂袖而起

158)拂袖而去

159)拂衣而去

160)浮而不实

161)富而不骄

162)富而好礼

163)富而无骄

1)改而更张

165)盖地而来

166)高而不危

167)高枕而卧

168)恭而敬之

169)恭而有礼

170)拱手而降

171)拱手而取

172)股战而栗

173)鼓腹而游

174)鼓噪而进

175)鼓噪而起

176)顾而言他

177)刮目而视

178)挂冠而归

179)挂冠而去

180)观机而动

181)观机而作

182)观衅而动

183)广而言之

184)贵而贱目

185)滚滚而来

186)国而忘家

187)过而能改

188)含而不露

189)含屈而死

190)罕譬而喻

191)好谋而成

192)合而为一

193)合二而一

194)和而不唱

195)和而不同

196)和衣而睡

1***)和衣而卧

198)赫然而怒

199)虎而冠者

200)华而不实

201)华而失实

202)画地而趋

203)缓辔而行

204)诲而不倦

205)惠而不费

206)货而不售

207)霍然而愈

208)讥而不征

209)击壤而歌

210)饥而忘食

211)鸡鸣而起

212)积而能散

213)赍志而没

214)赍志而殁

215)及锋而试

216)及瓜而代

217)极而言之

218)几而不征

219)计日而待

220)计日而俟

221)继世而理

222)继踵而至

223)戛然而止

224)兼程而进

225)兼而有之

226)简而言之

227)简能而任

228)见机而行

229)见机而作

230)见几而作

231)接踵而来

232)接踵而至

233)揭竿而起

234)结绳而治

235)竭泽而渔

236)解颜而笑

237)仅此而已

238)尽辞而死

239)尽欢而散

240)尽力而为

241)尽心而已

242)敬而远之

243)究而言之

244)久而不匮

245)久而久之

246)具体而微

247)据梧而瞑

248)聚而歼之

249)聚族而居

250)卷席而居

251)卷席而葬

252)绝裾而去

253)绝裙而去

254)崛地而起

255)谲而不正

256)凯旋而归

257)侃侃而谈

258)侃侃而言

259)可想而知

260)渴而穿井

261)渴而掘井

262)溘然而去

263)溘然而逝

2)叩马而谏

265)夸夸而谈

266)款款而谈

267)喟然而叹

268)捆载而归

269)稇载而归

270)困而不学

271)困而学之

272)扩而充之

273)劳而不获

274)劳而不怨

275)劳而少功

276)劳而无功

277)老而弥笃

278)老而弥坚

279)老而益壮

280)乐而不荒

281)乐而不厌

282)乐而不*

283)乐而忘返

284)乐而忘归

285)乐而忘死

286)乐而忘忧

287)类是而非

288)历阶而上

289)联袂而至

290)联翩而至

291)廉而不刿

292)量才而为

293)量腹而食

294)量力而动

295)量力而为

296)量力而行

2***)列鼎而食

298)趔趄而行

299)临事而惧

300)笼而统之

301)落荒而逃

302)落荒而走

303)满车而归

304)满而不溢

305)满载而归

306)忙而不乱

307)没而不朽

308)扪虱而谈

309)扪虱而言

310)迷而不反

311)迷而不返

312)迷而知反

313)迷而知返

314)秘而不露

315)秘而不泄

316)秘而不宣

317)秘而不言

318)密而不宣

319)面壁而已

320)面墙而立

321)苗而不秀

322)敏而好古

323)敏而好学

324)鸣琴而治

325)殁而不朽

326)殁而无朽

327)默而识之

328)谋而后动

329)木猴而冠

330)目逆而送

331)沐猴而冠

332)慕名而来

333)泥而不滓

334)逆流而上

335)逆天而行

336)涅而不渝

337)涅而不淄

338)涅而不缁

339)怒目而视

340)拍案而起

341)哌哌而泣

342)翩跹而舞

343)贫而乐道

344)品而第之

345)平心而论

346)破壳而出

347)破门而出

348)破门而入

349)匍匐而行

350)企而望归

351)企足而待

352)谦尊而光

353)嗛而未发

354)强而后可

355)强而示弱

356)墙面而立

357)跷足而待

358)翘足而待

359)锲而不舍

360)轻而易举

361)倾巢而出

362)倾城而出

363)倾耳而听

3)穷而后工

365)曲肱而枕

366)屈指而数

367)取而代之

368)取瑟而歌

369)去而之他

370)群而不党

371)染化而迁

372)攘臂而起

373)绕道而行

374)柔而不犯

375)如此而已

376)如丘而止

377)如是而已

378)如斯而已

379)如响而应

380)蠕蠕而动

381)洒泪而别

382)三命而俯

383)三十而立

384)三思而行

385)扫地而尽

386)扫兴而回

387)铩羽而归

388)铩羽而逃

389)歃血而盟

390)善刀而藏

391)善贾而沽

392)审势而行

393)生而知之

394)失而复得

395)施而不费

396)施施而行

3***)什袭而藏

398)食而不化

399)食言而肥

400)豕而负涂

401)拭目而待

402)拭目而观

403)适可而止

404)疏而不漏

405)述而不作

406)顺非而泽

407)顺风而唿

408)顺流而下

409)顺时而动

410)说说而已

411)死而不悔

412)死而不僵

413)死而不朽

414)死而复生

415)死而复苏

416)死而后已

417)死而后止

418)死而无憾

419)死而无悔

420)死而无怨

421)似非而是

422)似是而非

423)肆口而食

424)素位而行

425)溯流而上

426)随风而靡

427)随机而变

428)随寓而安

429)随遇而安

430)随踵而至

431)泰而不骄

432)泰极而否

433)贪而无信

434)谈笑而道

435)探口而出

436)堂而皇之

437)陶然而醉

438)腾空而起

439)恬而不怪

440)听而不闻

441)挺而走险

442)挺身而出

443)挺身而斗

444)铤而走险

445)同年而校

446)同年而语

447)同盘而食

448)同日而道

449)同日而论

450)同日而言

451)同日而语

452)同舟而济

453)统而言之

454)投传而去

455)投袂而起

456)推而广之

457)脱口而出

458)脱颖而出

459)唾手而得

460)莞尔而笑

461)莞然而笑

462)妄尘而拜

463)望尘而拜

4)望而却步

465)望而生畏

466)望风而遁

467)望风而降

468)望风而溃

469)望风而靡

470)望风而逃

471)望风而走

472)望屋而食

473)望洋而叹

474)危而不持

475)危而后济

476)威而不勐

477)为而不恃

478)娓娓而谈

479)畏而爱之

480)畏影而走

481)温润而泽

482)闻风而动

483)闻风而起

484)闻风而逃

485)闻风而兴

486)闻风而至

487)闻义而徙

488)卧而治之

489)无德而称

490)无根而固

491)无功而返

492)无功而禄

493)无疾而终

494)无胫而来

495)无胫而行

496)无胫而至

4***)无胫而走

498)无为而成

499)无为而治

500)无翼而飞

501)毋翼而飞

502)析骨而炊

503)析骸而爨

504)膝行而进

505)膝行而前

506)习而不察

507)席地而坐

508)席卷而逃

509)系而不食

510)弦而鼓之

511)显而易见

512)乡乡而饱

513)相待而成

514)相辅而成

515)相辅而行

516)相机而动

517)相机而行

518)相机而言

519)相继而至

520)相时而动

521)相提而论

522)相须而行

523)向明而治

524)向若而叹

525)向天而唾

526)向隅而泣

527)笑而不答

528)信步而行

529)信而好古

530)信而有征

531)信而有徵

532)信而有证

533)形而上学

534)秀而不实

535)虚而不淈

536)虚一而静

537)悬而未决

538)悬悬而望

539)学优而仕

540)谑而不虐

541)谑而近虐

542)循次而进

543)循墙而走

544)哑然而笑

545)言而不信

546)言而无信

547)言而有信

548)奄然而逝

549)掩鼻而过

550)掩耳而走

551)掩口而笑

552)掩面而泣

553)扬长而去

554)徉长而去

555)仰天而笑

556)要而论之

557)要而言之

558)夜而忘寐

559)夜而忘寝

560)一蹴而成

561)一蹴而得

562)一蹴而几

563)一蹴而就

5)一蹴而至

565)一概而论

566)一概而言

567)一鼓而擒

568)一鼓而下

569)一呵而就

570)一轰而散

571)一哄而集

572)一哄而起

573)一哄而散

574)一哄而上

575)一閧而散

576)一唿而集

577)一褱而论

578)一挥而成

579)一挥而就

580)一览而尽

581)一日而白

582)一扫而光

583)一扫而尽

584)一扫而空

585)一往而深

586)一望而知

587)一洗而空

588)一言而定

589)一言而喻

590)一饮而尽

591)一拥而入

592)一拥而上

593)倚闾而望

594)倚门而望

595)易地而处

596)易子而教

5***)易子而食

598)因机而变

599)因人而施

600)因人而异

601)因势而动

602)夤缘而上

603)引而不发

604)引而申之

605)引而伸之

606)引颈而望

607)引领而望

608)饮弹而亡

609)饮恨而死

610)饮恨而终

611)应际而生

612)应刃而解

613)应时而生

614)应弦而倒

615)应运而出

616)应运而起

617)应运而生

618)迎刃而解

619)迎刃而理

620)迎刃而判

621)颖脱而出

622)勇而无谋

623)尤而效之

624)油然而生

625)鱼贯而出

626)鱼贯而进

627)鱼贯而前

628)鱼贯而入

629)鱼贯而行

630)鱼烂而亡

631)逾庖而宴

632)欲盖而彰

633)援笔而就

634)源源而来

635)韫椟而藏

636)韫匵而藏

637)杂沓而至

638)载誉而归

639)凿坏而遁

0)凿坯而遁

1)择地而蹈

2)择肥而噬

3)择交而友

4)择邻而居

5)择木而处

6)择木而栖

7)择人而事

8)择善而从

9)择善而行

650)择主而事

651)折而族之

652)枕干而寝

653)枕善而居

654)振旅而归

655)知而不言

656)知而不争

657)知而故犯

658)知难而进

659)知难而退

660)知难而行

661)执而不化

662)执一而论

663)直道而行

6)直而不肆

665)直而不挺

666)扺掌而谈

667)指日而待

668)治丝而棼

669)炙手而热

670)质而不俚

671)质而不野

672)置而不问

673)中道而废

674)中途而废

675)终而复始

676)重而无基

677)周而不比

678)周而复始

679)卓而出群

680)自郐而下

681)自然而然

682)自上而下

683)自下而上

684)自崖而反

685)总而言之

686)遵而不失

687)遵而勿失

688)坐而待毙

689)坐而待弊

690)坐而待旦

691)坐而待曙

692)坐而论道

693)***而情不专

694)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69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696)兵在精而不在多

6***)伯仁由我而死

698)不得其门而入

699)不得已而求其次

700)不得已而为之

701)不得已而用之

70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703)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704)不患寡而患不均

705)不可同年而语

706)不可同日而语

707)不期然而然

708)不幸而言中

709)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710)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711)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712)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71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714)塍蛇无足而飞

715)出污泥而不染

716)出淤泥而不染

717)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718)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719)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720)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721)对屠门而大嚼

722)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

723)二而一

724)反其道而行之

725)反其意而用之

726)放之四海而皆准

727)放诸四海而皆准

728)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729)赴东海而死

730)敢怒而不敢言

731)敢怨而不敢言

73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733)功者难成而易败

73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735)顾左右而言他

73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37)过屠门而大嚼

738)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739)好色而恶心

740)何乐而不为

74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742)虎而冠

743)虎生而文炳

7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745)敬鬼神而远之

746)久而不闻其香

7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4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749)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750)可望而不可及

751)可望而不可即

752)可一而不可再

753)口惠而实不至

754)来而不往非礼也

755)老而不死是为贼

756)良马见鞭影而行

757)***之外,存而不论

758)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759)明鼓而攻之

760)鸣鼓而攻之

761)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762)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76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7)皮不存而毛焉附

76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66)起死人而肉白骨

767)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768)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769)牵一发而动全身

77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71)群起而攻之

7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73)***得而诛之

77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77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76)入宝山而空回

777)入宝山而空手回

778)三过家门而不入

779)三过其门而不入

780)三思而后行

781)山以小陁而大崩

782)山有朽壤而自崩

78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8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85)师心而不蹈迹

786)虱处头而黑

787)石韬玉而山晖

788)时难得而易失

789)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790)时者难得而易失

791)识二五而不知十

792)食而不知其味

79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94)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795)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796)树欲静而风不宁

7***)树欲静而风不停

798)树欲静而风不息

799)树欲静而风不止

800)树欲息而风不停

801)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802)水因地而制流

803)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804)思而不学则殆

80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80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07)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808)听其言而观其行

809)推之四海而皆准

810)外君子而中小人

811)王顾左右而言他

812)望然而去之

813)未可同日而语

814)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815)无往而不胜

81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817)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818)小学而大遗

819)挟天子而令诸侯

820)心有余而力不足

821)心有馀而力不足

822)学而不思则罔

8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24)学而时习之

825)学而优则仕

826)谑而虐

827)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828)言有尽而意无穷

8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830)一而二,二而三

831)一而二,二而一

832)一而光

833)一而再,再而三

834)一发而不可收拾

835)一身而二任

836)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837)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838)有过之而无不及

839)有所恃而不恐

840)有所为而为

841)幼而学,壮而行

842)欲得而甘心

84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844)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845)择其善者而从之

846)知二五而不知十

847)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848)知其不可而为之

849)知一而不知二

850)置之死地而后快

851)置之死地而后生

852)置之死地而后已

853)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玖』 含有“之”字和“而”字的成语有什么

之乎者也、之死靡它、之死不渝、而立之年、脱口而出

『拾』 一个眼睛看一个而字是什么成语

视而不见shìérbùjiàn

[释义]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版。也指不理睬;权看见了当没看见。

[语出] 语出《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正音] 不;必须读作“bú”;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 视若无睹 听而不闻

[反义] 过目不忘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例句]

①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相辅而行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成语:坐享其成

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

典故: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欲使他人干事,彼坐享其成,必误公事。”

举例:人要有勤奋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可有~,好逸恶劳的思想。

成语:坐失良机

拼音:zuò shī liáng jī

典故: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成语:坐收渔利

拼音:zuò shōu yú lì

典故: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坐立不安

拼音:zuò lì bù ān

典故: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举例: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成语:坐井观天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

典故: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举例:我***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成语:做贼心虚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典故: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处: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举例: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弄穿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成语:作威作福

拼音:zuò wēi zuò fú

典故: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出处:《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举例:姜三膘子一辈子是~,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成语:作奸犯科

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典故: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举例: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成语:作恶多端

拼音:zuò è duō duān

典故: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成语:坐以待毙

拼音:zuò yǐ dài bì

典故: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举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大众不会~。

成语:座无虚席

拼音:zuò wú xū xí

典故: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晋书·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成语:坐卧不安

拼音:zuò wò bù ān

典故: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举例:一连数日,神思恍惚,~。(明·冯梦龙《古今***》卷六)

成语:坐怀不乱

拼音:zuò huái bù luàn

典故: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出处:《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举例:***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五十六回)

成语:坐山观虎斗

拼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典故:比喻对双方的斗争***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举例: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

哀兵必败:处于压迫而满怀愁愤的军队必会取胜。

安富尊荣:平安富有,尊贵荣华。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生活,以坚持自己信念为乐。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傲雪欺霜:形容松柏,梅,菊不畏严寒而立。

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动。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嬉笑得缝隙前一闪而过。

白日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暴虎冯(píng,)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殄(tiǎn)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新

兵不血刃:兵器没有沾血,指未经过交锋而取得胜利、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残垣(yuán)断壁:残缺不全得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得凄凉景象。

椎心泣血:捶打胸膛,哭得眼中出血,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收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出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春蚓秋蛇:形容书法拙劣,字写得好像蚯蚓和蛇爬行一样的弯曲难看。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打草惊蛇:比喻***取机密行动时,由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打躬作揖:弯曲作揖,多用来形容恭顺恳求。

待人接物:指跟别人相处。

得鱼忘筌:捕得鱼就忘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地老天荒:形容时代的久远。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洞若观火:看事物十分明白清楚,好像看火一样,比喻观察事物明白透彻。

豆蔻年华:旧时谓女子十三,十四岁为豆蔻年华。

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学样。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地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情爱于家人之间的感情。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尔虞我诈: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耳鬓厮磨:拍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分道扬镳:形容分路而行,后来用以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也比喻双方各有造诣。

飞砂走石:砂子在飞,石头在滚动,形容风力迅猛。

放任自流:任凭其自然发掌,不加过问。

风卷残云:风裹走了残留下的稀薄,零碎的云块。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扫得精光。

傅粉施朱:原形容古代男子修饰面容,化装打扮。现多比喻掩盖过失或掩饰事物的本来面目

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故弄玄虚:为掩盖事实真相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贬)

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毫发不爽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怀璧其罪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含情脉脉带有感情而互相凝视

积不相能指一向不和睦

积毁销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真诚相见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主题,不拐弯抹角

开门揖盗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收节支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康庄大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

空头支票空头:有名无实的。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口碑载道载:充满。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口才很好

夸大其词语言夸张,超过事实。形容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老骥伏枥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临渊羡鱼站在水边想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没有实际

洛阳纸贵比喻写文章、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风行一时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指因怕连累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莫衷一是莫:不;衷:折衷。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南腔北调腔:语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难言之隐隐:隐衷。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隐衷

恼羞成怒恼:气恼;羞:羞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奴颜婢膝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的

呕心沥血呕:吐;沥: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偶一为之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朋比为奸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破壁飞去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牵强附会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巧立名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人才辈出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人一己百别人一次就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阮囊羞涩阮孚的囊内只存一钱,以免囊中羞涩。比喻经济困难,手头无钱

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思路贫乏及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少不更事少:年少;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天马行空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醍醐灌顶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万马齐喑喑:哑,失音。旧时形容人民沉默不语。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网开一面比喻***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蔚为大观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息事宁人:一从中调解,使事端平息,彼此相安。二.在***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住所。

下里巴人:泛指普及的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马看花:比喻较长时间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先声夺人:先张到声势以压倒别人,多用于比喻。

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好处。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降龙伏虎:比喻战胜强大的势力。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小天地。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在抛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心安理得:事情做的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辩是非。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文章的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性命交关:关系到人的性命。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也比喻外表好看而质量不好的货物。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的语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只堆砌现成的语句,缺乏创造性。

悲天悯人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北道主人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婢作夫人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不齿于人 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不乏其人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敢后人 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表示不敢懈怠,奋力前进。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才气过人 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才识过人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才子佳人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仓卒主人 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沧浪老人 指隐者、渔父。

察己知人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齿颊挂人 指为人们所称道。

出口伤人 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楚楚动人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楚楚可人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春风风人 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醇酒妇人 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

醇酒美人 指酒色。

从井救人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寸铁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达官贵人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官要人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达士通人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刀下留人 为营救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蹈袭前人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盗怨主人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盗憎主人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东道主人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斗筲之人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独异于人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赌物思人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度外之人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恶语伤人 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佳人 ***: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伐罪吊人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泛泛之人 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飞鸟依人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伏地圣人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俯仰随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俯仰由人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富贵逼人 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富贵骄人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肝胆过人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肝胆照人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拱手让人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姑射神人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后泛指美貌女子。

孤家寡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光可鉴人 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含血喷人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含血潠人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含血噀人 噀,喷。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和蔼近人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后继无人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后继有人 继:继承。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慧业才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同“慧业文人”。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祸福惟人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

祸福由人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瘠己肥人 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济世安人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力于人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手于人 ***: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嫁祸于人 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蒹葭*** 蒹葭:初生的芦苇;***: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见弃于人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借剑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同“借刀”。

金针度人 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迥不犹人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

居停主人 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

局外之人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绝代佳人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色佳人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绝世佳人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旷古一人 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

冷语冰人 冷语:冷冰冰的话。用冷酷的话伤人。

黎丘丈人 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利己损人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两世为人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邻女詈人 比喻各为其主。詈,指“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问 说(节选)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释义: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读音:xiāng fǔ er xing

例句:

1.教育与家庭制度,相辅而行或互相矛盾?

问说文言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求问(好问)?正反对比(对比)

小题4:(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考查,要将词义代入原句,逐句排除。A项“详细的询问”,符合题意,正确;B项“法则过错”翻译不通,错误,同时还可以根据语法规则来判定。“劝善规过”是个并列结构,“劝”为动词,译为“规劝,劝说”,可见,“规”也为动词,而选项译为“法则”,是名词,错误;C项译为“嫉妒他而不愿意询问请教”,通顺,正确;D项“穷究他的不足之处”,正确。

小题2: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是目的连词,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为介词,译为把,拿;B项第一个为对、对于;第二个为比;C项全都译为“就”; D项第一个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表修饰关系。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中心是在谈“问”对求学者的重要性,是文章的观点;《师说》中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是反面例子和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孔子是正面例子,所用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问说》中“古之人”和“三代而下”正反对比论证。可见,两篇文章都是正反对比论证。

小题4:试题分析:(1)关键词为: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飞:意动用法,认为…错误;同:通***字,通“通”。(2)关键词为:所以:……的原因;几:接近,可由“几乎”推测出来;由:原因。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文言文释义

1. 刘开问说文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刘开的作品《问说》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作者: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2. 《问说》全文的观点

问说,即为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

2、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君子之学必好问”,叙述了“问”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本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问。

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到第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第二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三种问的人(贤于已者,不如已者,等于已者)都有收获;②引儒家经典和***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到第六段论述怎样才算好问和问应持什么态度。

第三段举古人好问为典范,并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①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②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

第四、五段转入分析今人的错误表现:

第五段、批判今人“非所问所学”的不良风气。作者先指出今人问的三种不良动机:“快言论”、“试其能”“容其短”。最后以感叹句作结,再以“不能几于古”来古今对比,批评今人。

第六段、推究今人不好问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第七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

扩展资料

写作特点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

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

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很古朴。在句式运用上,两篇文章都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是《师说》和《问说》的共同语言特点。《问说》中有些句子,与《师说》的某些句子,连结构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关于君子好学的文言文

1. “君子之学必好问”出自什么文言文

出自(清)刘开——《问说》

刘开《问说》翻译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2.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3.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阅读答案

原文君子①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②,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④——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学习上有见识的人。

②致疑:提出疑难③奚:哪里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相辅而行()者也③舍()问④其奚()决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3.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知而无罪也B.学而知之C.人不知而不愠D.愚公面山而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5.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1hào②xíng③shě④xī2①一定,必定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④呢3.C.4.①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5.好学还应当勤问。参考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定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放弃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4. 君子之学必好问的阅读答案

原文君子①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②,非

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③决④焉?④——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

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学习上有见识的人。②致疑:提出疑

难③奚:哪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相辅而行()者也③舍()问④其奚()决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之学必好问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

3.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知而无罪也

B.学而知之

C.人不知而不愠

D.愚公面山而居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

5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1hào

②xíng

③shě

④xī

2

①一定,必定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④呢

3.C.

4.

①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

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5.

好学还应当勤问。

参考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定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

了,

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

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

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

细微末节,那么,放弃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5. 君子学必好问的之的用法和含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意思可以不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学习一定要多提问,多存疑”

PS: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指文言文中某一主谓短语本来可以单独成句,但需要它作一句子成分而不是单独成句,因此在此短语的主语谓语之间放一“之”字使它不能单独成句。

比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句子中的“父母爱子”是一主谓短语,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在这里不需要它成为独立的句子,因为它和后面的“则为之计深远”合起来是一个句子,所以在“父母”和“爱子”之间加一“之”字,这个“之”字的作用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1. “君子之学必好问”出自什么文言文

语出清代刘开问说《孟涂文集》原文: 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供处垛肺艹镀讹僧番吉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

2.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

3. 有关做人学习的古文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1.《劝学》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 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

4. 有关做人学习的古文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白话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汉 汉乐府《乐府诗集·长歌行》

白话译文: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 李白《将进酒》

白话译文: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代 佚名《金缕衣》

白话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 朱熹《偶成》

白话译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5. 有没有跟君子小人有关的古文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出自:《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

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出自:《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

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出自《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

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6. 文言文中的君子什么意思

一、称有才德的人。「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

二、称在位的人。

三、竹、莲花、菊花的别名。四、梅、兰、竹,菊称四君子。

五、妻称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诗经、召南)

六、对先人的尊称。

七、指男子。「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八、在上位者。「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滕文公)

九、好学者。「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学而)大致而言,君子一词非只一义。有多种解释,亦颇容易含混。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词具有德性上的意义。「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此似为君子一词在德性上最具体的意义。

7. 有哪些形容品德高尚的君子的文言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希望能帮到你,如有疑问请追问,若满意请***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