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腰潘鬓出自哪个典故,沈腰潘鬓指的是谁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7-04 0
  1. 李煜 破阵子“一旦归为辰虏,沈腰潘鬓消磨”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形
  2. 沈腰潘鬓是美男子吗
  3. 唐诗赏析:《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 成语沈腰潘鬓是什么意思成语沈腰潘鬓的意思
  5. 求古代四大美男子?姓名、朝代、典故?!谢谢^_^
  6. 沈约病瘦的诗词典故

沈腰潘鬓的意思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约,潘指潘岳。

一、拼音:shěn yāo pān bìn。

二、单字详细解释:

沈腰潘鬓出自哪个典故,沈腰潘鬓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沈:辽宁沈阳的简称。

2、腰:

(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两手叉~。

(2)裤腰。

(3)指腰包或衣兜。

(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树~、半中~。

(5)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

(6)姓。

3、潘:姓。

4、鬓:鬓角,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

三、出处:南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典故:

1、沈约是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加大帅哥,为古代五大美男子这一。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先后在宋、齐、梁三朝为官。

《梁书沈约传》载:沈约想告老辞职,就找了一个自已已经病老的理由。一次他给铁哥们徐勉写信,信中很扇情的说,自已已经老朽不堪,又体弱多病,近百多天来那皮带是越拉越长,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照此下去,不知自己还能撑多久。后来人们就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2、潘岳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很熟,他还有另一个名字——潘安,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这位爷可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等。

潘安真名潘岳,西晋著名文学家,字花美男潘安,对于潘安在仕途及文学方面的影响,作为吃瓜的民众已经将其选择性忽略,而将他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成为花样美男的代称,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李煜 破阵子“一旦归为辰虏,沈腰潘鬓消磨”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形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下片写亡国俘虏后的愁苦不堪的心境。“一旦归为臣虏”词人从人间仙境坠入痛苦的深渊,由一国之君转瞬成为阶下囚。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前。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国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压根想不到“干戈”会让他成为俘虏。习惯了别人在他面前称臣叩拜,一旦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这天壤之别使得诗人“沈腰潘鬓销磨”。“沈腰”暗喻词人自己像沈约一样,瘦得腰细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却见鬓出银丝、早生华发。词人连用两个典故,来描写其愁苦凄楚的心境,人憔悴消瘦了,鬓发也开始变白了。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被俘后表示乐不思蜀,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而李煜却念念不忘他的家国、山河、宫殿,很容易招致杀身之祸。“最是仓皇辞庙日”描写就要离开祖先和祖先所开创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了,诗人怎能不痛彻心肺呢?“教坊犹奏别离歌”是说在诗人辞庙这最痛苦最难堪的时刻,没有也不可能有老百姓踏足的教坊,还在演奏别离伤情的乐曲。这反映出昔日歌舞升平的生活,更反衬出他仓皇出离时的凄惨悲凉的心境。“垂泪对宫娥”表明不得不开始为它国臣虏的昔日一国之主能与之道别的只有宫娥,而他的文臣武将又在哪里呢?

沈腰潘鬓是美男子吗

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上片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下片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转写归为臣虏之后的处境。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来含蓄表现

唐诗赏析:《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沈腰潘鬓是指美男子。

详细含义:

形容男子姿态、容貌美好。引申含义为年纪轻轻,身体却过早的衰老了,有淡淡的哀愁意味。

沈腰潘鬓其实都是指因人生的不如意导致病愁而使身体渐趋瘦弱和出现白发,但被后世文人引用来描写美男子的身姿形态,风流潇洒,实在皆因潘安,沈约两个人都有着一张老天爷赏饭吃的俏脸吧!

所以有诗云:

沈腰轻减怨更迭,潘鬓一枕华胥梦。

若问前程锦绣否,水月星河绣功名。

典故人物:沈约、潘安。

南唐后主李煜在其所写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一词中,用“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形容自己投降宋朝后,因为整日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使得腰肢如沈约般日渐减瘦、鬓发如潘安般早生斑白。

而让李煜作比的沈腰沈约、潘鬓潘安这两位人物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男子,他们因人生的各种不顺遂导致腰围清减,银丝暗藏,但却凭借相貌不凡,一表人才,使得这种病态情状反倒成了后人眼中的风流倜傥,玉表碧姿。

就像西施捧心迷倒众生一般,因此一向自诩颜值不低的李煜将他们二人拿来自比,从而留下了沈腰潘鬓这一成语典故。

引申:

一阵秋风吹过,感到寒凉的沈约裹了裹袍子,然后眯缝起浑浊的眼睛,呆滞的朝着风吹来的方向望去。目光所及,树叶簌簌的不住飘落,像极了无法抗拒的人生。嗟乎!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谁也没有料到我们八人中的萧衍居然当了皇帝,一统天下。

历经宋齐梁三朝,看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繁华功名,富贵利禄到头来于我恍若一梦之中。好友徐勉前几日说我思虑过多,容易伤神,我回信与他说身体确实轻减了,尤其近百多天来腰间的皮带常常需要紧些,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哎!老了,累了,病了,罢了?

风继续凉着一城,只是花树下的老人恍惚间年轻俊伟了起来,长身玉立,踌躇满志。这便是后世沈约瘦腰典故的出处。

成语沈腰潘鬓是什么意思成语沈腰潘鬓的意思

#能力训练# 导语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赏析:《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欢迎阅读参考!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赏析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里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教坊的音乐是李煜平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求古代四大美男子?姓名、朝代、典故?!谢谢^_^

1、沈腰潘鬓,汉语成语,拼音是shěnyāopānbìn,意思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约,潘指潘岳。

2、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3、潘鬓,亦作“潘_”,潘岳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晋《昭明文选》卷十三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4、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身体过早衰弱。

沈约病瘦的诗词典故

潘安 晋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潘安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苹果来投掷他。于是,民间就有“果掷潘安”的传说。

曹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后世广为传诵,堪称才貌双绝。

沈约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后主、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卫玠 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车上在洛阳的街上游玩。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游玩,不料被无数艳丽女子争相围观,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世说新语》中有“看杀卫玠”的故事,记载的便是这个传说。

  典源出处 《梁书 ·沈约传》:“沈约字休文,曾 “以书陈情于(徐) 勉曰:‘……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此凋竭,归之暮年,牵策行止,努力祗事。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 常须过自束持, 方可(min) 俯。解衣一卧,支体不复相关。上热下冷,月增日笃,取暖则烦,加寒必利,后差(chai) 不及前差,后剧必甚前剧。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沈约曾任东阳太守,谥为隐侯。

  释义用法 沈约因为长年生病,身体日渐消瘦,腰带往里移孔,手臂越来越细。后用此典表现人多病消瘦,或因愁苦而瘦弱。

  用典形式

 沈愁 唐 ·白居易:“莫遣沈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沈腰 五代 ·李煜:“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宋·周邦彦:“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旁人,惊怪消瘦。”宋 ·徐伸:“嗟旧日沈腰,而今潘鬓,怎堪临境?”

 休文瘦 宋·陆游:“半分臂减休文瘦,七尺躯存曼倩饥。”

 衣带缓 宋·杨亿:“髀肉渐生衣带缓,早朝空听汝南鸡。”

 沈约瘦 唐·李商隐:“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沈郎围 清·王夫之:“鸩步偶同神禹迹,蜂腰狂学沈郎围。”

 沈郎瘦 清·项鸿祚:“沈郎瘦已经年,更懒拂冰丝,赋情难遣。”

 沈侯瘦 宋·钱惟演:“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

 带围宽 宋·陆淞:“怅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带围减 明 ·李东阳:“屐齿不辞狂谢朓,带围真减病休文。”

 宽沈带 宋·史达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宽带眼 宋·王安石:“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宋 ·张元干:“羞衾凤空展,塞鸿难托,谁问潜宽旧带眼。”

 移带眼 宋·杨亿:“已是秋来移带眼,可堪玄鬓有霜华。”

 东阳瘦损 宋·侯寘:“红叶不来音信断。疏酒盏,东阳瘦损无人管。”宋 ·周格非:“须知道,东阳瘦损,不为伤春。”

 多病休文 宋·苏轼:“多病休 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多病如削 元·鲜于枢:“风景不殊,溪山信美,处处堪行乐。休文何事,年年多病如削。”

 衣带渐宽 宋·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沈约诗腰 元·黄子行:“消瘦沈约诗腰,夜来堪捻。”

 沈郎多病 宋·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沈郎带宽 宋·毛滂:“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

 沈郎消瘦 宋·卢祖皋:“空赢得,似沈郎消瘦,还欠诗篇。”

 沈郎瘦损 元·陶宗仪:“杜老漂零,沈郎瘦损,此意天应识。”

 带易成宽 宋·孙惟信:“天有尽头,水无西住,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带眼减围 宋·范成大:“羁愁万斛从头数,带眼今秋又减围。”

 带眼销磨 宋·姜夔:“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

 带眼频移 宋·陆游:“节旌落尽归犹远,带眼频移瘦自惊。”明 ·杨慎:“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带惊剩眼 宋·贺铸:“被惜余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带减腰围 宋·辛弃疾:“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衰柳腰肢 清·黄景仁:“长松骨节摧和峤,衰柳腰肢瘦沈 郎。”

 病起东阳 宋·杨亿:“病起东阳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

 消瘦东阳 宋·范成大:“花下酒边非我事,但余消瘦是东阳。”

 消瘦休文 宋·赵鼎:“消瘦休文,顿觉青衫褪。”

 腰围频减 清·黄景仁:“手锸尚随穷阮籍,腰围频减瘦维摩。”

 腰愧休文 明 ·李东阳:“酒防太白狂时换,腰愧休文病后宽。”

 瘦尽东阳 宋·杨亿:“云峰得句怀真赏,瘦尽东阳沈隐侯。”

 瘦损东阳 宋·范成大:“带眼一般官样,只愁瘦损东阳。”

 瘦损腰围 宋·刘翰:“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

 频移带眼 宋·李之仪:“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沈侯不胜衣 宋·陈师道:“李贺固知当得疾,沈侯可更不胜衣。”

 消减东阳带 宋·范成大:“分散西园盖,消减东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