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文言文翻译,披裘负薪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7-06 0
  1. 帮我归纳高中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好像有一百八十个~
  2.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个实词及18个虚词的用法
  3. 高中文言文实词与成语
  4. 披裘负薪文言文阅读答案
  5. 楚丘先生文言文
  6. 文言文实词有哪些

高考语文6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披裘负薪文言文翻译,披裘负薪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

推导提示:“***”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虎威 虚情***意 ***痴不颠 ***道伐虢 ***公济私 不***思索天***其年 弄虚作***

四二、间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成语助记:挑拨离间 间不容发 疏不间亲 伯仲之间

四三、见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成语助记:一见如故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弃于人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见贤思齐 见义勇为 见异思迁 一见钟情 远见卓识 相形见绌 小巫见大巫 捉襟见肘 刍荛之见 图穷匕见 瑕瑜互见 百闻不如一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四、解

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成语助记: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解衣衣人 解骖推食 解民倒悬不解之缘 难解难分 马不解鞍 妙语解颐 宽衣解带 不求甚解 大惑不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四五、就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实就虚 按部就班 将计就计 慷慨就义 删繁就简 半推半就 另谋高就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四六、举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成语助记:不识抬举 举国上下 举案齐眉 举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手投足举贤任能 举一反三 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纲举目张 轻举妄动 一举成名 以言举人 不识抬举

四七、绝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成语助记:冠缨索绝 韦编三绝 络绎不绝 与世隔绝 悲痛欲绝 绝裾而去惨绝人寰 冠绝一时 风华绝代 空前绝后 赞不绝口 悲痛欲绝 络绎不绝 拍案叫绝 深恶痛绝

四八、堪

推导提示:“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成语助记: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言 不堪其忧

四九、克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成语助记:克敌制胜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尽职守 攻无不克 相生相克

五○、类

推导提示:“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成语助记:物以类聚 触类旁通 连类比物 画虎类犬 刻鹘类鹜 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五一、怜

推导提示:“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成语助记:怜香惜玉 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 我见犹怜 摇尾乞怜

五二、弥

推导提示:“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弥”,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成语助记:弥天大谎 旷日弥久 弥留之际 弥缝其阙 须弥芥子 欲盖弥彰 历久弥坚 弥天大罪 仰之弥高

五三、莫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成语助记:莫名其妙 高深莫测 莫须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莫衷一是 概莫能外 讳莫如深 一筹莫展 岁聿其莫

五四、乃

推导提示:“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一是连词“于是,就”。

成语助记:何其相似乃尔 胜败乃兵家常事

五五、内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成语助记:内外交攻 五内俱焚 色厉内荏

五六、期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成语助记:不期而遇 遥遥无期 贵不期骄 不期修古

五七、奇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成语助记:奇闻逸事 千奇百怪 奇耻大辱 奇文共赏 不足为奇 飞将数奇

五八、迁

推导提示:“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职”正是换一个地方为官。

成语助记:见异思迁 安土重迁 迁客骚人 乔迁之喜 孟母三迁 时过境迁 一日九迁

五九、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成语助记:不情之请 请君入瓮 负荆请罪 束緼请火 另请高明

六○、穷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帮我归纳高中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好像有一百八十个~

1. 文言文《楚丘先生》

这里并不存在逼仕的问题,而是作者在对无可奈何的命运的感伤! 庾信对当权者说他“老”有否辩解,这成为理解其入仕心态的关键。

而对赋中“拉虎捭熊,予犹稚童”一句的理解大为举足轻重。此句真如有的阐释者所说是他在向统治者证明自己力犹能仕吗?这里又要翻看前文所说“楚丘先生见孟尝君”的典故了,乍一看,好像庾信犹如楚丘先生,在力驳统治者对其不能为官的判断。

但我认为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庾信此番前来不是为了求官!仔细比较庾信与楚丘先生的不同,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楚丘先生真的有七十岁了,而庾信要年轻得多;二,楚丘先生明确表示自己年老,不能胜任年轻力壮的人所做的事了:“意者将使我投石超距乎?追车赴马乎?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则死矣,何暇老哉!”这是以体力上的衰弱与心智上的茂盛形成对比。

庾信始终在“貌老”上做文章,强调的是形态上的衰老:“拉虎捭熊,予犹稚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进而道出未老先衰的缘由;三,楚丘先生有明确的求官目的,“将使我深计远谋乎?定犹豫而决嫌疑乎?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吾乃始壮耳,何老之有!”而庾信一直在强调“心之忧矣,为我生民”,这其实也正是庾信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叙说。综合这三点,我认为庾信并不是在驳其年老以求得官职,而是借题发挥,坦陈了自己的怨言和抱负。

2. 楚丘先生的译文

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

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

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3. "昔者楚丘先生.所以亡天下也."的译文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被裘带索(1),往见孟尝君,欲趋而不能进(2).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3),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4),将我老乎(5)?噫将使我追车赴马乎(6)?投石超距乎(7)?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8)?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9)?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10),何老之有(11)?”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12). (1)被通“披”,穿;带索,系腰带. (2)趋,小步紧走;能,及. (3)春秋,年龄. (4)这里是表不平的感叹,下文两处通“抑”,表转折. (5)将,以为,动词. (6)赴,追赶. (7)超,跳高;距,跳远. (8)暇,形容词作动词,有空闲;老,形作动,变老. (9)当,应对. (10)壮,形容词作动词,处在壮年,三十岁(《礼记·曲礼》). (11)之,宾语“老”前置于动词“有”的标志.有何老. (12)逡(qūn)巡,迟疑;避席,从席地而坐到起立致礼.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楚丘 (1).古地名.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春秋·隐公七年》:“ 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 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曹县 东南三十里.杜 注以为 卫 地,误.” (2).古地名.春秋 卫 地.《左传·闵公二年》:“ 僖 之元年,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 ,封 卫 於 楚丘 .” 杨伯峻 注.楚丘 ,卫 地,在今河南省 滑县东,卫文公迁都楚丘,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后用为迁移之典.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 (3).复姓.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4. 文言文《楚丘先生》相关题目

楚丘先生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节选自刘向〈刘向新序 ? 杂事第五》 (注释)超距:比远.何暇:何止,不只.逡巡:原意为脚步不定的样子.这里形容孟尝君内心不安.1、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开始孟尝认为他老了 没有什么见教 后来听了楚丘先生的话感到羞愧万分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分)①春秋高矣(年纪)②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派)3、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请你谈谈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2分)最初孟尝君是轻视丘楚先生,后来变为一种尴尬,惭愧.4、读了这篇小短文后,请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学生从不能以貌取人的角度回答即可 5、下列加点字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B )(2分)A.春秋高矣 B.孟尝君逡巡避席 C.黄发之言 D.决嫌疑而定犹豫乎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D )(2分)A.楚丘先生想快走却来不及进去,反而被孟尝君占先相迎.B.楚丘先生认为自己在那些力能胜任的领域,不但没有老,反而正处壮年,大有可为.C.孟尝君听了楚丘先生一番话,对问题的理解比原来更加全面了.D.全文着重分析了秦穆公和商纣王失败的原因.7、说说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以引证作结,证明***用老人的话,可以使国家安定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5. 文言文《楚丘先生》

这里并不存在逼仕的问题,而是作者在对无可奈何的命运的感伤!

庾信对当权者说他“老”有否辩解,这成为理解其入仕心态的关键。而对赋中“拉虎捭熊,予犹稚童”一句的理解大为举足轻重。此句真如有的阐释者所说是他在向统治者证明自己力犹能仕吗?这里又要翻看前文所说“楚丘先生见孟尝君”的典故了,乍一看,好像庾信犹如楚丘先生,在力驳统治者对其不能为官的判断。但我认为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庾信此番前来不是为了求官!仔细比较庾信与楚丘先生的不同,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楚丘先生真的有七十岁了,而庾信要年轻得多;二,楚丘先生明确表示自己年老,不能胜任年轻力壮的人所做的事了:“意者将使我投石超距乎?追车赴马乎?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则死矣,何暇老哉!”这是以体力上的衰弱与心智上的茂盛形成对比。庾信始终在“貌老”上做文章,强调的是形态上的衰老:“拉虎捭熊,予犹稚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进而道出未老先衰的缘由;三,楚丘先生有明确的求官目的,“将使我深计远谋乎?定犹豫而决嫌疑乎?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吾乃始壮耳,何老之有!”而庾信一直在强调“心之忧矣,为我生民”,这其实也正是庾信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叙说。综合这三点,我认为庾信并不是在驳其年老以求得官职,而是借题发挥,坦陈了自己的怨言和抱负。

6. 英语翻译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

翻译: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吗.孟尝君是连鸡鸣狗盗的人才都用的人,也会置自己于如此尴尬的境地.看来人们是常常容易因轻视他人而犯很多错误的啊!人们应该时刻警记:轻视他人,自己吃亏啊.即便是敌人,蔑视即可,轻视不得啊。

7. "昔者楚丘先生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被裘带索(1),往见孟尝君,欲趋而不能进(2)。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3),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4),将我老乎(5)?噫将使我追车赴马乎(6)?投石超距乎(7)?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8)?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9)?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10),何老之有(11)?”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12)。

(1)被通“披”,穿;带索,系腰带。

(2)趋,小步紧走;能,及。

(3)春秋,年龄。

(4)这里是表不平的感叹,下文两处通“抑”,表转折。

(5)将,以为,动词。

(6)赴,追赶。

(7)超,跳高;距,跳远。

(8)暇,形容词作动词,有空闲;老,形作动,变老。

(9)当,应对。

(10)壮,形容词作动词,处在壮年,三十岁(《礼记·曲礼》)。

(11)之,宾语“老”前置于动词“有”的标志。有何老。

(12)逡(qūn)巡,迟疑;避席,从席地而坐到起立致礼。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楚丘 (1).古地名。 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春秋·隐公七年》:“ 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 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 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曹县 东南三十里。 杜 注以为 卫 地,误。” (2).古地名。 春秋 卫 地。《左传·闵公二年》:“ 僖 之元年, 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 ,封 卫 於 楚丘 。” 杨伯峻 注。 楚丘 , 卫 地,在今河南省 滑县东,卫文公迁都楚丘,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后用为迁移之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 (3).复姓。 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8. 《新序·昔者楚丘先生章》翻译

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

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

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20个实词及18个虚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6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

推导提示:“***”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虎威 虚情***意 ***痴不颠 ***道伐虢 ***公济私 不***思索天***其年 弄虚作***

四二、间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成语助记:挑拨离间 间不容发 疏不间亲 伯仲之间

四三、见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成语助记:一见如故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弃于人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见贤思齐 见义勇为 见异思迁 一见钟情 远见卓识 相形见绌 小巫见大巫 捉襟见肘 刍荛之见 图穷匕见 瑕瑜互见 百闻不如一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四四、解

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成语助记: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解衣衣人 解骖推食 解民倒悬不解之缘 难解难分 马不解鞍 妙语解颐 宽衣解带 不求甚解 大惑不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四五、就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实就虚 按部就班 将计就计 慷慨就义 删繁就简 半推半就 另谋高就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四六、举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成语助记:不识抬举 举国上下 举案齐眉 举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手投足举贤任能 举一反三 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纲举目张 轻举妄动 一举成名 以言举人 不识抬举

四七、绝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成语助记:冠缨索绝 韦编三绝 络绎不绝 与世隔绝 悲痛欲绝 绝裾而去惨绝人寰 冠绝一时 风华绝代 空前绝后 赞不绝口 悲痛欲绝 络绎不绝 拍案叫绝 深恶痛绝

四八、堪

推导提示:“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成语助记: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言 不堪其忧

四九、克

推导提示: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成语助记:克敌制胜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尽职守 攻无不克 相生相克

五○、类

推导提示:“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成语助记:物以类聚 触类旁通 连类比物 画虎类犬 刻鹘类鹜 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五一、怜

推导提示:“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成语助记:怜香惜玉 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 我见犹怜 摇尾乞怜

五二、弥

推导提示:“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弥”,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成语助记:弥天大谎 旷日弥久 弥留之际 弥缝其阙 须弥芥子 欲盖弥彰 历久弥坚 弥天大罪 仰之弥高

五三、莫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成语助记:莫名其妙 高深莫测 莫须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莫衷一是 概莫能外 讳莫如深 一筹莫展 岁聿其莫

五四、乃

推导提示:“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一是连词“于是,就”。

成语助记:何其相似乃尔 胜败乃兵家常事

五五、内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成语助记:内外交攻 五内俱焚 色厉内荏

五六、期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成语助记:不期而遇 遥遥无期 贵不期骄 不期修古

五七、奇

推导提示:“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出“命运不好”之义。

成语助记:奇闻逸事 千奇百怪 奇耻大辱 奇文共赏 不足为奇 飞将数奇

五八、迁

推导提示:“迁”的本义是“变换地方,迁移”。“调职”正是换一个地方为官。

成语助记:见异思迁 安土重迁 迁客骚人 乔迁之喜 孟母三迁 时过境迁 一日九迁

五九、请

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成语助记:不情之请 请君入瓮 负荆请罪 束緼请火 另请高明

六○、穷

推导提示:“穷”的本义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只放得下这些了。。。

高中文言文实词与成语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

推导提示:“***”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虎威 虚情***意 ***痴不颠 ***道伐虢 ***公济私 不***思索天***其年 弄虚作***

披裘负薪文言文阅读答案

(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

1、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2、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3、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4、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5、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6、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7、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8、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9、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10、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3暮4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6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11、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12、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13、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14、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15、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16、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17、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18、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 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19、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0、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21、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22、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3、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24、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25、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26、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1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27、顾

★“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28、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1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29、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30、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31、过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 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32、何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33、恨

★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34、胡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1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35、患

★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薪之患 肘腋之患

36、或

★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37、疾

★“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38、及

★“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39、即

★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40、既

★“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1、***

★“***”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狐***虎威 虚情***意 ***痴不颠 ***道伐虢 ***公济私 不***思索 天***其年 弄虚作***

42、间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挑拨离间 间不容发 疏不间亲 伯仲之间

43、见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一见如故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弃于人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见贤思齐 见义勇为 见异思迁

一见钟情 远见卓识 相形见绌 小巫见大巫 捉襟见肘 刍荛之见 图穷匕见 瑕瑜互见 百闻不如一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4、解

★“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解衣衣人 解骖推食 解民倒悬不解之缘 难解难分 马不解鞍 妙语解颐 宽衣解带 不求甚解 大惑不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45、就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实就虚 按部就班 将计就计 慷慨就义 删繁就简 半推半就 另谋高就 一蹴而就一挥而就

46、举

★“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不识抬举 举国上下 举案齐眉 举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手投足 举贤任能 举一反三 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纲举目张 轻举妄动 一举成名 以言举人 不识抬举

47、绝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冠缨索绝 韦编三绝 络绎不绝 与世隔绝 悲痛欲绝 绝裾而去 惨绝人寰 冠绝一时 风华绝代 空前绝后 赞不绝口 悲痛欲绝 络绎不绝 拍案叫绝 深恶痛绝

48、堪

★“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能够”。

■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言 不堪其忧

49、克

★克的本义是“战胜、攻克”。攻克堡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后又虚化为助动词“能够”。

■克敌制胜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尽职守 攻无不克 相生相克

50、类

★“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类似,像”的地方喽。

■物以类聚 触类旁通 连类比物 画虎类犬 刻鹘类鹜 不伦不类 有教无类

51、怜

★“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怜香惜玉 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 我见犹怜 摇尾乞怜

52、弥

★“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弥”,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弥天大谎 旷日弥久 弥留之际 弥缝其阙 须弥芥子 欲盖弥彰 历久弥坚 弥天大罪 仰之弥高

53、莫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莫名其妙 高深莫测 莫须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些 概莫能外 讳莫如深 一筹莫展 岁聿其莫

楚丘先生文言文

1. 买臣负薪文言文阅读

原文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饮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

译文: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日常就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逢着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就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觉得那东西很奇怪,就上前拿着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罢了!”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这才)惊慌害怕起来。

2. 披裘公者,吴人也

文章出处编辑

黄姬水贫士传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公披羊裘而负薪①者,季子呼公取焉:“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子何子居之高而视③之下,貌之君子④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意译)

披裘公是吴国的人。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睛,将手一甩,说:“你怎么站在高处眼界却如此低下?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询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重外表的人,哪值得我告诉你我的姓名字号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3. 五月披羊裘负薪有什么意思,求求求

夏季披着羊皮袄、背柴草的穷人。

(明)黄姬水《贫士传》载有一“披裘公”的故事: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公披羊裘而负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子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译文: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怎么身在高位而见识低下呢?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见识粗浅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资料参考百度网页链接)

文言文实词有哪些

1. 文言文《楚丘先生》

这里并不存在逼仕的问题,而是作者在对无可奈何的命运的感伤!

庾信对当权者说他“老”有否辩解,这成为理解其入仕心态的关键。而对赋中“拉虎捭熊,予犹稚童”一句的理解大为举足轻重。此句真如有的阐释者所说是他在向统治者证明自己力犹能仕吗?这里又要翻看前文所说“楚丘先生见孟尝君”的典故了,乍一看,好像庾信犹如楚丘先生,在力驳统治者对其不能为官的判断。但我认为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庾信此番前来不是为了求官!仔细比较庾信与楚丘先生的不同,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楚丘先生真的有七十岁了,而庾信要年轻得多;二,楚丘先生明确表示自己年老,不能胜任年轻力壮的人所做的事了:“意者将使我投石超距乎?追车赴马乎?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则死矣,何暇老哉!”这是以体力上的衰弱与心智上的茂盛形成对比。庾信始终在“貌老”上做文章,强调的是形态上的衰老:“拉虎捭熊,予犹稚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进而道出未老先衰的缘由;三,楚丘先生有明确的求官目的,“将使我深计远谋乎?定犹豫而决嫌疑乎?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吾乃始壮耳,何老之有!”而庾信一直在强调“心之忧矣,为我生民”,这其实也正是庾信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叙说。综合这三点,我认为庾信并不是在驳其年老以求得官职,而是借题发挥,坦陈了自己的怨言和抱负。

2. 文言文《楚丘先生》相关题目

楚丘先生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节选自刘向〈刘向新序 ? 杂事第五》 (注释)超距:比远.何暇:何止,不只.逡巡:原意为脚步不定的样子.这里形容孟尝君内心不安.1、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开始孟尝认为他老了 没有什么见教 后来听了楚丘先生的话感到羞愧万分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1分)①春秋高矣(年纪)②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派)3、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请你谈谈孟尝君前后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2分)最初孟尝君是轻视丘楚先生,后来变为一种尴尬,惭愧.4、读了这篇小短文后,请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学生从不能以貌取人的角度回答即可 5、下列加点字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B )(2分)A.春秋高矣 B.孟尝君逡巡避席 C.黄发之言 D.决嫌疑而定犹豫乎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D )(2分)A.楚丘先生想快走却来不及进去,反而被孟尝君占先相迎.B.楚丘先生认为自己在那些力能胜任的领域,不但没有老,反而正处壮年,大有可为.C.孟尝君听了楚丘先生一番话,对问题的理解比原来更加全面了.D.全文着重分析了秦穆公和商纣王失败的原因.7、说说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以引证作结,证明***用老人的话,可以使国家安定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3. 楚丘先生的译文

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4. "昔者楚丘先生.所以亡天下也."的译文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被裘带索(1),往见孟尝君,欲趋而不能进(2).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3),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4),将我老乎(5)?噫将使我追车赴马乎(6)?投石超距乎(7)?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8)?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9)?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10),何老之有(11)?”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12). (1)被通“披”,穿;带索,系腰带. (2)趋,小步紧走;能,及. (3)春秋,年龄. (4)这里是表不平的感叹,下文两处通“抑”,表转折. (5)将,以为,动词. (6)赴,追赶. (7)超,跳高;距,跳远. (8)暇,形容词作动词,有空闲;老,形作动,变老. (9)当,应对. (10)壮,形容词作动词,处在壮年,三十岁(《礼记·曲礼》). (11)之,宾语“老”前置于动词“有”的标志.有何老. (12)逡(qūn)巡,迟疑;避席,从席地而坐到起立致礼.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楚丘 (1).古地名.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春秋·隐公七年》:“ 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 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曹县 东南三十里.杜 注以为 卫 地,误.” (2).古地名.春秋 卫 地.《左传·闵公二年》:“ 僖 之元年,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 ,封 卫 於 楚丘 .” 杨伯峻 注.楚丘 ,卫 地,在今河南省 滑县东,卫文公迁都楚丘,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后用为迁移之典.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 (3).复姓.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5. < >释文,急

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 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 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虎豹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 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诗曰:“老夫灌 灌,小子蹻蹻。”言老夫欲尽其谋,而少者骄而不受也。秦穆公所以败其师,殷纣所以亡天 下也。 原文

6. "昔者楚丘先生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被裘带索(1),往见孟尝君,欲趋而不能进(2)。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3),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4),将我老乎(5)?噫将使我追车赴马乎(6)?投石超距乎(7)?逐麋鹿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8)?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乎(9)?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10),何老之有(11)?”孟尝君逡巡避席而有愧色(12)。

(1)被通“披”,穿;带索,系腰带。

(2)趋,小步紧走;能,及。

(3)春秋,年龄。

(4)这里是表不平的感叹,下文两处通“抑”,表转折。

(5)将,以为,动词。

(6)赴,追赶。

(7)超,跳高;距,跳远。

(8)暇,形容词作动词,有空闲;老,形作动,变老。

(9)当,应对。

(10)壮,形容词作动词,处在壮年,三十岁(《礼记·曲礼》)。

(11)之,宾语“老”前置于动词“有”的标志。有何老。

(12)逡(qūn)巡,迟疑;避席,从席地而坐到起立致礼。当年楚丘先生年纪七十,披着皮衣系衣服的带子是绳子(古有“披裘负薪”成语指隐士高人),想上前但进不去。孟尝君说:“先生老了,年纪大了,能有什么见教的呢?”楚丘先生说:“啊!认为我老了吗?啊!要派我追车赶马吗?投石头比远吗?追逐麋鹿和虎豹搏斗吗?我已经死了啊,岂止是老了啊?啊!要让我以正确的言辞说服诸侯各国吗?辨别嫌疑而排解忧郁吗?我刚刚算壮年啊,那会老了呢?”孟尝君尴尬离开座位起立面露惭愧的表情。有诗说:“老者言辞恳切,小子态度无礼。”说老者想要说尽他的智谋,但年少者却骄傲不接受啊。这是秦穆公的军队失败,商纣王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楚丘 (1).古地名。 春秋 戎州 己氏 之邑。《春秋·隐公七年》:“ 戎 伐 凡伯 于 楚丘 以归。” 杨伯峻 注:“ 楚丘 当为 戎州 己氏 之邑,地界 曹国 与 宋国 之间。据《一统志》, 楚丘城 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西南、曹县 东南三十里。 杜 注以为 卫 地,误。” (2).古地名。 春秋 卫 地。《左传·闵公二年》:“ 僖 之元年, 齐桓公 迁 邢 于 夷仪 ,封 卫 於 楚丘 。” 杨伯峻 注。 楚丘 , 卫 地,在今河南省 滑县东,卫文公迁都楚丘,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后用为迁移之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 (3).复姓。 战国 齐 有 楚丘先生 。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一、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

★“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十二、乘

★“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

★“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

★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门当户对 锐不可当 当仁不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 当机立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务之急 当之无愧 老当益壮首当其冲 安步当车长歌当哭 对酒当歌 豺狼当道 快意当前 螳臂当车 一马当先 旗鼓相当 万夫不当

十九、道

★“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

■道听途说 康庄大道 道不拾遗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主 分道扬镳 安贫乐道 问道于盲 师道尊严 旁门左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筑室道谋 津津乐道 里经叛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文以载道 头头是道 坐而论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得过且过 得不偿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进尺 得不偿失 得陇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应手 得天独厚 得鱼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难得糊涂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满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得而诛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一无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审时度势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风度翩翩 普度众生 金针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宽宏大度 挥霍无度 度长絜大 暗度陈仓

二二、非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文过饰非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习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三、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周而复始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无以复加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二四、负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皇天不负有心人 决一胜负 负弩前驱 不负众望

二五、盖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

■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二六、故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一见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非亲非故 平白无故

二七、顾

推导提示:“顾”基本义:“照顾”。由“照顾”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回头看”等义。“只”“只是”是作为副词用。

成语助记: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顾盼生姿 顾全大局顾影自怜 顾左右而言他

***、固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归

★“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之子于归 归心似箭 反璞归真 殊途同归 物归原主 解甲归田 完璧归赵 宾至如归 铩羽而归 众望所归

三十、国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倾国倾城 共商国是

三一、过

推导提示:“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成语助记:过犹不及 闻过则喜 过江之鲫 文过饰非 白驹过隙 雁过拔毛有过之而无不及 矫枉过正 瞒天过海 秋风过耳 闭门思过

三二、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足挂齿 出何典记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几何

三三、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导提示: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成语助记:胡服骑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成语助记: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内忧外患 患难之交 防患未然 ***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成语助记:多言或中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成语助记:疾恶如仇 积劳成疾 大声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额 眼疾手快讳疾忌医 奋笔疾书 愤世疾俗 衔枚疾走

三八、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成语助记: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噬脐何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九、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既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成语助记:既来之,则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四一、***

推导提示:“***”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成语助记:狐***虎威 虚情***意 ***痴不颠 ***道伐虢 ***公济私 不***思索天***其年 弄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