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什么意思,国将不国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09 0
  1. 汲汲于“大一统”学科体制中求名分,儒学能有多
  2. 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3. 精的四字成语有什么不同
  4. "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哪首诗?可否提供整首诗?
  5. 长此以往的意思
  6. 叠词有哪些?
  7.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8. 大宋王朝,除了金庸小说里的窝囊,还有你意想不到的繁华与创造!

abcA式成语

 abcA式成语,在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成语,成语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成语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是它的特色,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abcA式成语。

abcA式成语1

 ABCA的成语有数不胜数、精益求精、闻所未闻、为所欲为、忍无可忍、难乎其难、天外有天、痛定思痛、玄之又玄、贼喊捉贼、年复一年、节中长节、衣锦褧衣、豆萁燃豆、日甚一日、微乎其微、头上安头、亲上做亲等。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什么意思,国将不国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数不胜数

 [shǔ:bù:shèng:shǔ]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我们决不能像旧学校那样,用~的,九分无用一分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

 郁达夫《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二、忍无可忍

 [rěn:wú:kě:rěn]

 要忍受也没法儿忍受。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三、举不胜举

 [:jǔ:bù:shèng:jǔ:]

 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四、防不胜防

 [:fáng:bù:shèng:fáng:]

 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七回:“这种小人,真是防不胜防。”

  五、国将不国

 [:guó:jiāng:bù:guó:]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庄寿香号称名臣,听说在和议开始时,他主张把台湾赠英……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了呢!”

abcA式成语2

 [jīng:yì:qiú:jīng]

 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

  闻所未闻

 [wén:suǒ:wèi:wén]

 闻:听到。听到从来没有听到的事情。也作“闻所不闻”。

  为所欲为

 [wéi:suǒ:yù:wéi]

 为:做。欲:想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玄之又玄

 [xuán:zhī:yòu:xuán]

 玄:玄妙。原为道家语,指道的'微妙无形。后泛指事理深奥玄妙,难以捉摸理解

  忍无可忍

 [rěn:wú:kě:rěn]

 忍受到再也没法忍受的地步。指再也不能忍受下去。

  难乎其难

 [nán:hū:qí:nán]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十分困难。

  贼喊捉贼

 [zéi:hǎn:zhuō:zéi]

 比喻坏人为了逃脱罪责,转移目标,迷惑大家,反指别人是坏人。

  痛定思痛

 [tòng:dìng:sī:tòng]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回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天外有天

 [tiān:wài:yǒu:tiān]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年复一年

 [nián:fù:yī:nián]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梦中说梦

 [mèng:zhōng:shuō:mèng]

 在梦里做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无、不存在的事或言论虚妄。

  床上安床

 [chuáng:shàng:ān:chuáng]

 比喻事物重复,多此一举。也作“床上施床”、“床下安床”。

  见所未见

 [jiàn:suǒ:wèi:jiàn]

 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

  话中有话

 [huà:zhōng:yǒu:huà]

 指言语中含有未明说的另外的意思。

  屋下架屋

 [wū:xià:jià:wū]

 比喻重复他人的所作所为而无所创新。也作“屋上架屋”。

  日复一日

 [rì:fù:yī:rì]

 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时间长、日子久或时光流逝。

  日甚一日

 [rì:shèn:yī:rì]

 甚:加深,胜似。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

  神乎其神

 [shén:hū:qí:shén]

 神:神奇。乎:文言助词,表示感叹。其:这样,那样。形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

  将门有将

 [jiàng:mén:yǒu:jiàng]

 谓将帅家门出将帅。

abcA式成语3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头上着头:犹言头上安头。

 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神乎其神: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

 射人先射马: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舍命不舍财:情愿丢掉生命也要保住钱财。比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日甚一日:一天比一天厉害。

 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仁者能仁: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日慎一日: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亲上成亲: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亲上做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欺人自欺: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亲上加亲: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形容关系十分紧密

 难乎其难:非常困难。

 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

 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瞒上不瞒下: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不使上级知道。

 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可望不可即: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

 举不胜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见物不见人: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将门有将: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见所不见:见“见所未见”。

 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话中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汲汲于“大一统”学科体制中求名分,儒学能有多

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kāi guó gōng chén

[成语解释]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典故出处]吴晗《朱元璋传》:“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

[ 近义词 ]开国元勋

[成语举例]以后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吴晗《朱元璋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同“开国元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汲汲于“大一统”学科体制中求名分,儒学能有多大出息?

持续多年的国学一级学科旧议未平,设立儒学一级学科的新议又起。

据凤凰国学,6月11日,在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复性书院举行的“中国儒学学科建设暨儒学教材编纂”座谈会上,与会学者联合倡议在中国高等院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并发表《关于设置和建设儒学学科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申论儒学应设一级学科的理由,认为关系民德优劣、文化兴亡、国家治乱、民族盛衰,“是迎接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和学术支撑,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重要表现”。可谓言简意赅,义正辞严

其中关于儒学与国学的关系有这样一段话:“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之大全,儒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之主干。设立儒学一级学科,可以极大地推动国学门类建设。”这话***暗藏,却又呼之欲出:作为国学主干的儒学如设为一级学科,那么涵摄儒学而为“传统学术之大全”的国学又岂是区区一级学科所能安置?必要高于一级学科才行。比一级学科还要高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大学科门类。

2011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共划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倡议》之于国学,其志或在令其跻于其中,而使学科门类13+1=14乎?若然,则真可谓一箭双雕,格局大变矣!

之前国学一级学科之提法,遭遇最多的批评即内容太多、太不确定,申立者自己也难以有足以服人的合理解释。而《倡议》则改变策略,一方面将各方面条件更合乎标准的儒学别立出来,单独申立一级学科;另一方面则径将“内涵丰富,包罗广泛,涵盖诸科,体系复杂”等原先妨害国学一级学科的因素,作为国学固有特征从正面加以肯定。

于是,原来申立一级学科时的所有劣势,一变而为升格成更大学科门类的优势,而其下所开疆域再也不是区区一个一级学科所能尽,而是由儒学领衔的无数个一级学科,及其随之而来由多级学科支衍派分出来的庞大国学体系。其气魄之宏,格局之大,令人称叹!但称叹之余,也还有几个困惑,陈之于下,质诸高明,幸有以教焉。

第一,“国学”名号之惑。清末以来,国学思潮几度兴衰起伏,都有特殊的时代因缘,其中无不是“国”之色彩浓而“学”之色彩淡。有人说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虽然难听,却也反映几分事实,照见特定时代人们某种尴尬处境和复杂心理。所谓国学,其实常常是“国”之偏执超过“学”之考量,这也是国学长期以来所以备受诟病的原因。这里不想全面考察国学之由来是非,只是由《倡议》中的“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之大全”想到“国将不国”,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诞。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之大全”中的“国学”,“国”自然是“中国”,“学”自然是“传统学术”。既然“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那么“中国现代学术”就肯定不是“国学”。说“中国现代学术”不是“中国传统学术”,这没什么问题,可一旦将“国”字名号专属于“中国传统学术”,则荒诞却又合乎逻辑的事情就发生了:“中国现代学术”被“势不可挡”地沦为“不国”之物!而更荒诞却也同样合乎逻辑的事情是,独称“国”号的“中国传统学术”之“中国”,与无缘“国”号的“中国现代学术”之“中国”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国学”竟引发出“两个中国”的奇观,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却又不得不信的事情。固执地独霸“国”号的“中国传统学术”卫道士们不知曾否料到这一结果?

第二,儒学与传统学术关系之惑。从《倡议》所给出的论证看,倡设儒学一级学科的理由比之前倡设国学一级学科的理由要充足得多,其中强调“儒学已具有自足圆满的经典体系、悠久绵长的发展历史、内涵丰富的思想学术、数量庞大的文献积累、系统完整的信仰体系、日用常行的道德***、淑世济人的实践功能、成果丰硕的教育经验等等,构建了儒学特有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也基本合乎传统儒学实际情况。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国学一级学科争议中提出的诸多问题。

如儒学设为一级学科后,传统学术其他内容构成与儒学的关系及其在学科体制中的地位,即是非常麻烦的问题。特别是,儒学不论是归入现有人文学科门类中,还是归入《倡议》所暗示未来可能成立的“国学”门类中,都难免与人文学科现有门类间无休无止地纠缠,一些学科内容如何切割重组,将是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目前还看不到有关这方面很好的论证。

《倡议》第三条提到“构建完善的儒学学科,应编撰含括儒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如经学、义理、考据、辞章、政事等)在内的系列教材”,其中一、二级学科的配置并不合理。如“考据”,其实是贯穿传统学术各个部类研究的方法,并非一门专门学问;而“经学”则在传统学术分类中本是高于儒学的一大部类,却被置于儒学之下,与本是学问方法的“考据”并列为二级学科,这不古不今的分类不知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呢,还是情急之下的迷乱?令人费解。

的确,儒学本诸六经,但六经之学并非尽是儒学。在传统学术分类中,六经之所以高踞四部之首,并非因为其出自后来拥有独尊地位的儒家,乃因其出自王官,而为先秦诸子所同享共本。马一浮所谓“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有道理的。有学者说“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这样说并非不可;但如果反过来,说经学就是儒学,或只是儒学,那就决然不可。实际上,这一说法多少有以经学尽归儒学的导向,将经学设为儒学下的二级学科,即可能与这一导向有关。这无疑遮蔽了六经出自王官且是先秦诸子共同源头的真相,割裂了诸子与六经的关联,将六经之学完全变成儒门一家之学,这是违背学术史实际的。

总之,设立儒学一级学科所引起的传统学术内部不同部类间及其与现有学科体制间的矛盾冲突,将比国学一级学科更加纷繁激烈。不过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既然号称以传统学术为本,就要了解并且理顺传统学术不同部类间内在关系脉络,令其在各得其所的基础上并育共进,并能实现转型,与其他现代学术门类协调相融。但《倡议》及其他相关论证看,设立儒学一级学科极有可能是志在解纷,而适成新扰。

第三,“三段论”历史观之惑。《倡议》说:“经济不兴则无以聚民心,文化不兴则无以定民志。建国后第一个30年阶级斗争巩固***,第二个30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现在应是进行文化强国建设的第三个阶段,中国人民将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达到和乐盛美的状态!”“和乐盛美”四字充满古典儒家韵致,令人不禁神往遐想,但也禁不住困惑:这一“阶级斗争巩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文化强国建设”的三段论历史观,是否缺失了相当重要的一块?执政党在“第二个三十年”就提出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第三个30年”又被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重申,强调“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

而“三段论”对此似乎不甚措意,仿佛“发展经济”已可穷尽“改革开放”全部意义,下一步只要坚定不移以儒兴“文”、“化成”天下,即可跻人民于“和乐盛美”之境了。然而,如此真的可以吗?儒学在“第一个30年”何以遭遇灭顶之灾?倡议诸公当能体察。那么,“三段论”对此是大而化之化而不见了呢?还是认为只要有“权”(***巩固)、有“钱”(经济发展)即可“斯文在兹”,一切就OK了呢?

第四,“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之惑。《倡议》称:“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在学科建设中,西方有的我们必有,而西方没有的学科我们不敢有,导致中国传统学科在制度设计上几乎完全被西方学科体系所取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势在必行。”毋庸否认,当下中国学科体制确是近代以来西学影响下长期积淀的产物,说“中国传统学科在制度设计上几乎完全被西方学科体系所取代”,也大体成立,但说“西方有的我们必有,而西方没有的学科我们不敢有”,却与事实不合。

首先,“西方有的我们必有”吗?只要拿我们的学科门类去和西方加以比较,不仅比较名目,也比较其内涵,相信“西方有的我们必有”这句话决不至于说得如此理直气壮。譬如“神学”,我们有吗?又譬如曾被一些学者拿来作为申立国学一级学科参照标杆的“古典学”我们有吗?

其次,“西方没有的学科我们不敢有”吗?答案也显而易见:否也!试问西方有全国普遍公设的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吗?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吗?事实是,从学科建设到学科内涵,在追求和彰显中国特色上,“我们”似乎从来不惮与西方立异;在贯穿学科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上,“我们”更是一向敢于挑战“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

《倡议》把“我们”说得像是一直唯西方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小脚女人。由今上溯六十多年,更继续上溯至于晚清,学科史文献俱在,征诸其实,岂其然也?长期以来,儒学/国学界很多人提到“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莫不痛加诋责,将其视为造成传统学术系统解构和地位沦落的罪魁祸首。这类话语被一传十十传百演绎重复的结果,是似是而非的谬误俨然成了毋庸置疑的真理

话语的发明者及蒙受蛊惑的信从者,似乎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国学”这一概念本身就并非中国固有,而是从日本舶来的。最早引进“国学”概念并倡导研究中国“国学”的章炳麟、、王国维、刘师培等,也正如余英时所郑重指出的,“虽然以‘国学’(或‘国粹’)与西方学术系统做鲜明的对比,却并没有抗拒‘西学’的意思”,“事实上,他们是最先在‘国学’与‘西学’之间寻求会通的人”。其后又有胡适一辈倡导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与章、梁一辈比较,其方法不尽相同,但宗旨基本一致,即都是为了寻求能把“西学”会通接引融入中国的契合点。

因此,援引“西学”并与“国学”会而合之,实际上是他们共同的自觉追求。在他们看来,引进“西学”乃是“使吾国学别添活气”(语)的好事。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因为仅凭中国固有学术已经难以应对世界巨大变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固有学术系统的解散和重构实际上源自中国社会自身内在需求,正当要冲的“西学”不过因天时地利被借为切磋参照的工具而已,非由任何外部力量强加于中国也。

不过,正如余英时所言,晚清以来中国学术转型进程中,当中国学术和教育界已完全接受西方自然科学的系统而将自家原有的一套抛弃的时候,人文研究却依然上承源远流长的原有学术系统,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二水分流”,即使“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已深入中国学术和教育体制之内”后,这一特殊景象也没有实质性变化。他举例说:“一个在西方受过哲学史专业训练的人绝不可能把他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心得和经验原封不动地全部搬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上面,甚至也不可能立即在中国哲学文本中展开工作。他必须另外接受一套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特别是经学和子学,否则他将面对着大量的中国资料而手足无措。”晚清以来中国学术转型进程因此呈现出“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即“中西二学”相助俱盛。余英时还说:“如果上述趋势能延续下去,‘中西二学,盛则俱盛’的局面或将有新的发展,也未可知。”

但令人遗憾的是,恰在进入《倡议》所称“第一个30年”时,“‘中西二学’竟同时进入‘衰则俱衰’的阶段。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国故学同时从中国大陆上消失了。一切有关中国历史、文学、思想之类的研究,以前属于‘国故’范围的,此时则全部收进了苏式的分科系统之中”。

由上可见,“西学”尽管“强势”,但中国原有学术系统的解散和重构却另有因缘,而“西学”不仅不是摧毁传统的“罪魁”,反而与“国学”一道沦为真正“罪魁”灭杀的对象。如此一段痛史,《倡议》却以“阶级斗争巩固***”八字轻松带过,“中西二学”因此蒙受三十年“衰则俱衰”的悲剧却反而归咎于早被隔绝的“西方文化”,其中缘故究竟何在?

第五,“大一统”学科体制规划必要性之惑。说到中国文化传统,其大之最者莫过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任凭“西化”如潮汹涌,也难改变这种“大一统”积习对人们心理和思维模式的顽固支配,可谓已植入血液,演成基因,根深而蒂固。虽然“大一统”***经济在理论上已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但实践中仍底蕴犹存。其他公私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学术教育领域,“大一统”模式依然如故。

就学术而论,一切学术皆须纳入王官体制,正定名分而后合理合法,否则不是被视为异端,就是被放逐边缘。体制外学术犹如“妾身未名”惶惶然若无所归的怨妇,望“名分”如大旱之望云霓。对某些所谓“大陆新儒家”来说,譬如最近力主“中国必须再儒化”的几位,其自我定位也许还可能是一度被休却始终不离不弃悲情苦守渴望破镜重圆的弃妇,如今眼见当年的负心汉貌若回心转意似乎青眼又加时,那种夙愿得偿喜极以泣搔首弄姿趋前感恩媚态百出丑态千露的样子,及一副趁势找回“名分”志在重主正宫的冀求,已是如此昭然若揭于地球人之前。“大一统”体制下奴性人格之扭曲,莫此为甚。

事实上,学科门类一直以来由国家行政机关统一规划且别以等级的做法很不合理。国学/儒学中人常拿西方学科体制挤对传统学术说事儿,殊不知西方学科及相关课程配置并不由国家行政机关统一规划,其学科由各不同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自主调整,分合重构均习以为常,并不像中国这样成为阻塞学术发展的障碍。

刘泽华等先生批评国学列为一级学科不妥时曾言:“我们对把国学列为一级独立学科持有异议,并不等于反对开展国学研究。学术之发展,植根于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谁也无法去强行规定人们去研究什么,或不研究什么。国学研究更是如此。在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组建国学研究平台或试验班,组建国学学术团体和召开学术会议等,对深化国学研究,颇有裨益,值得提倡。无论是研究机构或大学应该都有这样的学术配置权,这是内部事务,‘户口自主’。”此论甚是!

由国家行政部门主持的“大一统”学科体制规划是否必要及在何种意义上必要,是值得重审的问题。有关国学/儒学一级学科争议的一大好处,就是将重审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逼到人们眼前。学术贵能独立,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理当由学者个人自己选择;什么应该设科什么不应设科则当由学术群体和高等院校自己决定。学术本以问题而发生,世间问题纷纭复杂,广袤宇宙奥秘无限,学者若不争取打破天下一统的学科体制,争取学术独立、研究自由、教育自主,而一味只盯着学科体制中的“名分”,“名分”有限,则无名无分之学难道都死在“名分”之外吗?

笔者支持国学/儒学研究,也不反对国学/儒学教育,甚至对国学/儒学复兴也乐见其成。但以国学/儒学之大,汲汲于僵化教条的大一统体制夹缝里求“名分”,蜗牛角上争雌雄,究竟能有多大出息呢?

更何况,《倡议》中提及意欲“推动儒学教材、儒学知识早日进入国民教育系统”。无论儒学有多好,这种总想借助权力去硬性推广的诉求,都是一种让人心生恐惧之事,也恰恰彰显出倡议者对儒学自身魅力的不自信。

此文撰写之际,曾检索新旧各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适见某儒家中人欢呼儒学一级学科倡设之议,以“扶正”儒学媲美之。再看眼前《目录》,顿时幻为一叠后宫妃嫔花名册,正不知几家欢笑几家愁!

精的四字成语有什么不同

1. 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词语

一鞍一马比喻一夫一妻。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一笔不苟不苟:不苟且。

连一笔都不马虎。一病不起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

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

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一秉大公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步登天登:上。一步跨上青天。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一表非凡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一笔勾倒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断全部取消之意。

同“一笔勾消”。一笔勾绝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消全部取消之意。

亦作“一笔勾销”。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榜尽赐指考生全部被录取。

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一鼻孔通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一笔抹摋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一笔抹倒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笔抹煞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一不拗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一秉虔诚指诚心诚意。一表人才表:指外貌。

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一表人材形容容貌英俊。

表,仪表。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一别如雨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

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一步三摇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一波三折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

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一败涂地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表堂堂形容仪表堂皇。

一波万波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一般无二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一碧无际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

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

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一本万殊本:根源;万:许多;殊:不同。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其实本源同一。

比喻事物万变不离其宗。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一鞭先着 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着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

亦泛指先行。 一鞭先著后以为争先的典实。

亦泛指先行。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

一彼一此一时那样,一时这样。指局势或情况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一饱眼福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份。形容看到了不易见到的美好事物。

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像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一步一个脚印比喻做事踏实。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一钵一瓶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

形容家境贫寒一步一趋步:行走;趋:快走。别人走一步,他也走一步。

形容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鞭一条痕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一棒一条痕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

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

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

2. 第一个字是"一"字的四字成语95个

一败如水 一般无二 一败涂地 一般见识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一悲一喜 一本万利 一本正经一鼻子灰 一笔勾销 一笔勾断 一笔抹倒 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碧万顷 一臂之力 一表非凡一表非俗 一表人才 一表人物 一病不起 一波三折 一步登天 一步一鬼 一步一趋 一差二错一差二误 一场春梦 一长半短 一长两短 一长一短 一唱百和 一倡百和 一唱三叹 一唱一和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成不易 一成一旅 一弛一张 一张一弛 一筹莫展 一酬一酢 一触即发一触即溃 一串骊珠 一床两好 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一寸赤心 一寸丹心 一代风流 一代楷模一代鼎臣 一代宗臣 一箪一瓢 一刀两断 一刀两段 一德一心 一得之功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一点灵犀 一丁不识 一定不易 一定之规 一定不移 一发千钧 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一饭千金一飞冲天 一傅众咻 一概而论 一改故辙 一概而言 一干二净 一干一方 一股脑儿 一鼓而下一鼓作气 一顾倾城 一顾倾人 一官半职 一轨同风 一国三公 一寒如此 一哄而散 一呼百诺一呼百应 一壶千金 一狐之腋 一簧两舌 一挥而就 一己之见 一己之私 一技之长 一家眷属一家一计 一家之论 一家之说 一家之学 一家之言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箭双雕一箭之地 一见钟情 一浆十饼 一阶半级 一介不取 一举成名 一举两便 一举两得 一举千里一举一动 一蹶不振 一决雌雄。

3. 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游戏网名

一把死拿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一败如水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败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般见识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瓣心香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一棒一条痕 比喻做事扎实。

一本万利 本钱小,利润大。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一鼻孔出气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一笔勾销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一笔抹煞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臂之力 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一表人才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一秉至公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一病不起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4. 第一个字是一 第四个字是一的成语

一物降一物

拼音:yī wù xiáng yī wù

解释:它指有一种事物,即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一报还一报

拼音:yī bào huán yī bào

解释: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出自:《隋唐演义》四十回:一报到头还一报,始知天网不曾疏。“把这厮绑了,五车裂了,可与俺李存孝一报还一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

5. 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是同一个字的成语比如像精益求精

床上安床比喻不必要的重复.防不及防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冠上加冠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话里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将门有将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日甚一日一天比一天厉害.神乎其神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闻所未闻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相门有相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玄之又玄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贼喊捉贼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床上迭床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床上叠床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床上施床比喻多余和重复.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豆萁燃豆比喻兄弟相残.讹以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讹以滋讹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见所不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见所未见”.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难乎其难指非常困难.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欺人自欺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亲上成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亲上做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人不犯我,我不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家.仁者能仁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日慎一日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屋下作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同“屋下架屋”.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一而二,二而一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衣锦褧衣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枝外生枝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6. 第一个字是用字的四字成语

用兵如神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用尽心机 心机:心思。用尽了心思。

用舍行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夏变夷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

用行舍藏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用非其人 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用非所学 所用的不是所学的。指学用不一致。

用管窥天 从管子里看天。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用其所长 使用人的专长。

用天因地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用武之地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用心竭力 用尽心计和力量。

用心良苦 用心:认真思考;良:很。很费心思地反复思考。

用心用意 犹言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用一当十 比喻以寡敌众。

用逸待劳 以逸待劳。谓作战时***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奔走疲惫之后,乘机出击以取胜。

用之不竭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用智铺谋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哪首诗?可否提供整首诗?

1. 精致的精的四字成语

聚精会神、

博大精深、

精诚团结、

励精图治、

精益求精、

精神抖擞、

精兵简政

抖擞精神、

精疲力竭、

精打细算、

养精蓄锐、

精神恍惚、

短小精悍、

无精打***、

精诚所至、

精忠报国、

精妙绝伦、

精雕细刻、

龙马精神、

业精于勤、

精力充沛、

精神焕发、

精妙入神、

精兵强将、

2. 什么四字成语第一字和第四字一样

精益求精

山外有山

人无完人

痛定思痛

防不胜防

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闻所未闻

忍无可忍

话里有话

神乎其神

床上安床 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冠上加冠 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

国将不国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见所未见 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将门有将 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举不胜举 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轮扁斫轮 指精湛的技艺。

梦中说梦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厉害。

损之又损 形容极为谦虚。

头上安头 比喻多余和重复。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为所欲为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屋下架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相门有相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玄之又玄 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少数敌不过多数。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贼喊捉贼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残。

讹以传讹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难乎其难 指非常困难。

欺人自欺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亲上成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人不犯我,我不 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家。

仁者能仁 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日慎一日 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数不胜数 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头上著头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衣锦褧衣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枝外生枝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3. 四字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成语之所以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

4. 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四字词本身是个宽泛概念,注意词的定义就行了: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5.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不同它的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它是比词大而语***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来源: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国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成语之所以一般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

长此以往的意思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湓浦口:湓水进入长江处。浔阳江:九注市北的长江一段。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霓裳羽衣曲》 的简称;六么:本名《录要》,即乐工将曲的要点录出成谱,皆为当年京城流行的曲调。

简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 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 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 使作品更加感人。

叠词有哪些?

解释:长期这样下去。

出自:高阳《清宫外史》上册:“长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个样子,大政受言路的影响,摇摆不定,***一件事不能办。”

语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反义词;

一时半刻?

[ yī shí bàn kè ]?

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出自:元·吴昌龄《张天师》:“吾今用你坛前仗剑等待,休错吾一时半刻。”

释义:我现在要你拿着剑站在法坛前面等着,一定不要错过这短暂的时间。

示例: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恤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很短的时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释: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释义: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2、天长日久?

[ tiān cháng rì jiǔ ]?

解释:时间长,日子久。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但只是天长日久,尽着这么闹,可叫人怎么过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欣欣向荣、津津有味、循循善诱、夸夸其谈、蒸蒸日上等等。

1、欣欣向荣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īn xīn xiàng róng,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出自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2、津津有味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n jīn yǒu wèi解释为 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兴味特别浓厚。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3、循循善诱,循循善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4、夸夸其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uā kuā qí tán,意思是指浮夸空泛地***议论。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5、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盘盘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扩展资料:

1、他不善交际,大智若愚,比夸夸其谈之辈强过百倍。

2、他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3、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师傅面前夸夸其谈。

4、他这人夸夸其谈,难怪在座各位对他嗤之以鼻。

5、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是不行的。

6、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7、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人,没有一个会成功的。

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很令人讨厌。

9、做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华而不实,夸夸其谈。

10、我们提倡多干实事的作风,反对夸夸其谈。

11、他对这个专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却在那里夸夸其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蒸蒸日上

大宋王朝,除了金庸***里的窝囊,还有你意想不到的繁华与创造!

1. 这些四字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别有深意:别有一种深层的意思。

奇妙无比:奇:神奇;妙:奥妙;无比:难以形容,比拟;奇妙无比:难以比拟的神奇。 花色斑斓:1、形容颜色很多,灿烂多彩 。 2、斑斓就是色彩艳丽,颜色好看,美伦美奂的意思,常说的色彩斑斓就是这个意思。 庞然大物: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断臂悬崖:形容山势险峻。 悬崖:高而陡直的山崖。断壁:绝壁,峭壁。 拔地而起: ①把东西从其他。|拔尖。⑤夺取;攻取:连拔敌人两个据点。 望而生畏: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千峰万仞: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仞。 千峰万仞,从字面上解释,是指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 绵亘蜿蜒: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 浩气长舒:浩然之气使人感到心情舒展。 舒,在这里是,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 浩气是不能拆开解的。 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婷婷玉立:婷婷: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亦作“婷婷玉立”、“玉立亭亭”。 窈窕淑女: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水花四溅:水受到阻挡或撞击时形成的分离主体的水珠四处飞洒。 怦怦直起: Beat up 难以言状:难以描述,无法形容。状的意思则为形容或描述出来。 年过花甲:①年:年龄。 ②过:已过,多。 ③花甲:60岁了。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老人。形容这个人老,年龄大。 ④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 ⑤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这里指超过了60年。 返璞归真: 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 整个成语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长:长远,久远。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 有什么四字成语是有“注释,解释说明”的意思的

依经傍注依照经典及其注释。

指说话有根有据。等因奉此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

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发凡举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

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发凡起例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发凡言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画地成图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可想而知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

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连类引譬引:援引;譬:比方。

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难以理喻喻:明白;理:道理。

很难用道理去说明。旁搜远绍旁:广泛;搜:搜集;绍:继承。

广泛地搜集引证资料,穷本溯源地说明来历,以进行论证。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

《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起例发凡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

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轻敲缓击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如此这般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忘言之契忘言:无需语言说明;契:意气相投。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迹。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

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显微阐幽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着明。

以古喻今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引譬援类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一言而喻喻:明白。一句话就使人了解或说明白。

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

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寓庄于谐谐:风趣;庄:严肃庄重。

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百喙难辞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

既往不咎之意。穿凿傅会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穿凿附会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附会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构会甄释构:组成;会:聚合;甄:审查鉴定;释:解释。

将众说汇集到一起进行比较考核,择善而从。指妥善地进行解说。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

秋风带来了凉意。金风未动蝉先觉金风: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金;觉:察觉。

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

解惑释疑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解疑释惑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解疑释结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开释左右开释:开导解释;左右:用于信札,尊称对方。指用劝慰、开导的话消除对方的忧愁、疑虑和烦恼。

六经注我注:解释;我:自己的观点。牵强地用各种经典着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强作解事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释、议论。随文释义随:顺着;释:解释。

指依据一段话或前后文,对某个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释。 失之穿凿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

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山陬海筮解释山隅和海边。

泛指荒远的地方示例故事铁板注脚注脚:解释字句的文字。指最具权威,不可动摇的注解。

望文生训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小儿强解事强:勉强。小孩子对事物并不理解却强作解释。

比喻对事物并无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却一味以自己的意愿曲解这一事物。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

3. 四字成语 的意思

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穷途末路: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4. 四字成语大全包括意思

床上安床 比喻不必要的重复。

防不及防 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防不胜防 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冠上加冠 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 国将不国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

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话里有话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中有话 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见所未见 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将门有将 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举不胜举 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轮扁斫轮 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梦中说梦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忍无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日复一日 复:再,又。

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

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厉害。

神乎其神 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

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损之又损 形容极为谦虚。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头上安头 比喻多余和重复。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为所欲为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闻所未闻 闻:听到。

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屋下架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相门有相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

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玄之又玄 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

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少数敌不过多数。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贼喊捉贼 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床上迭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床上叠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 床下安床 比喻无谓之重复。

同“床上施床”。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残。

讹以传讹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讹以滋讹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见所不见 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见所未见”。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难乎其难 指非常困难。

年复一年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

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亲上成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亲上做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人不犯我,我不 犯:侵犯。

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家。 仁者能仁 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日慎一日 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

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数不胜数 数:计算。

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天外有天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

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头上著头 犹言头上安头。

比喻多余和重复。 闻所不闻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屋下作屋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同“屋下架屋”。 新益求新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衣锦褧衣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

比喻不炫耀于人。 枝外生枝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

同“节外生枝”。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

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

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

也指旅程遥远。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

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

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

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

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过且过 且:暂且。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而动听的话哄人。

混应滥应 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将错就错 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机就机 利用顺便的机会。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进旅退旅 旅。

5. aabb表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抽抽搭搭 形容抵声哭泣。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匪匪翼翼 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闹。 纷纷攘攘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

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纷纷扬扬 形容雪花飘落。 风风火火 形容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

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

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轰轰烈烈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

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家家户户 每家每户。

指所有的人家。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

也比喻凑合,勉强。 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磊磊落落 一一分明的样子。

也形容胸怀坦荡。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

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 落落穆穆 落落:冷落的样子;穆穆:淡薄的样子。

形容待人冷淡。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夺目,声势显赫。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千千万万 形容为数极多。

卿卿我我 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

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是是非非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

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

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陶陶兀兀 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偷偷摸摸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唯唯诺诺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熙熙攘攘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蝎蝎螫螫 形容人婆婆妈妈,在小事情上过分地表示关心、怜惜。 心心念念 心心:指所有的心思;念念:指所有的念头。

心里老是想着。指想做某件事或得到某种东西。

形形 ***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 *** :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煦煦孑孑 指小仁小义。 洋洋洒洒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悠悠忽忽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鱼鱼雅雅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郁郁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元元本本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

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战战兢兢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铮铮佼佼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巴巴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巴巴劫劫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巴巴结结 ①勉强,凑合。

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白白朱朱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

半半拉拉 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半半路路 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彬彬济济 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波波碌碌 奔走忙碌的样子。

炳炳烺烺 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声韵之美。

朝朝暮暮 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抽抽噎噎 形容低声哭泣。

出出律律 象声词。 楚楚谡谡 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吹吹打打 指各种乐器的合奏。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种言行或事物,吸引别人注意。

搭搭撒撒 眼皮下垂。引申为没精打***的样子。

大大咧咧 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

颠颠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嘟嘟哝哝 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

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峨峨汤汤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峨洋洋 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

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噩噩浑浑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

指上古之世。 沸沸汤汤 水奔腾汹涌的样子。

纷纷籍籍 纷纷:众多。籍籍:杂乱的。

6. 四字成语加意思10个

朝气蓬勃、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精神焕发、神***飞扬、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忧心忡忡、垂头丧气

一、朝气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释: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自:近代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二、生气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自:近代 徐迟《特写选·序言》:“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气勃勃、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

三、生龙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四、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解释: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译文:学生觉得丹田火热,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五、神***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自:近代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六、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释: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自:近代 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七、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译文:听到征音,使人喜欢做善事和施舍。听到羽音,会让人注意整洁与礼仪

八、仗义疏财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释: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出自: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译文:于是为了帮助我摆脱穷困,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我,他们这样做都是在佛祖那里用福报抵消了恶运。

九、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

十、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出自:梁斌《红旗谱》十三: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

一阵又一阵,一段又一段,从酒楼、茶馆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传入深宫,传到仁宗的耳畔。仁宗不由问宫人:这是何处作乐?当宫人告诉他说这是官方酒楼作乐,仁宗不禁感慨起本人在宫中冷生僻清,艳羡起高墙外面的夜市生存来了……这是形容当时北宋时期百姓的夜生活,出自《北窗炙鞣录》的记述。

01

一说起大宋王朝,大家会想到些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是金庸***。

北宋年间的天龙八部、南宋年间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三部大作都是以两宋时期为大背景。但每当想起,与大侠们的身影一同浮现脑海的似乎只有那种内有朝败不堪、外有强虏虎视眈眈,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孤胆英雄报国无门,唯有山间一声长啸的苍凉。整一个家将不家、国将不国的苦难时期。

堂堂大宋,实在是给人一种如蜀后主刘阿斗一般地扶不起来。所以很多年来,宋王朝是我一直不太喜欢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存在感似乎也一直不如汉唐、明清等朝代。阅读这一段历史,由于******的渲染,宋王朝更加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

当然,除了宋词!

宋朝也从始至终都没能统一中国。所以史学界都按建都地点不同而称之为北宋、南宋。北宋***先后与辽、金及西夏对峙。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徽、钦二帝被俘,成为奴隶,次年覆亡。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庸的***历史背景就是发生在这样的一个王朝末期的多事之秋。

所以,一是处于王朝更迭、二是难挡胡虏入侵,自然,***里的宋朝便不外乎如此羸弱了,不然何以衬托出大侠们的高大呢?

虽然***有它的虚构成分,但是宋朝确实没能在开疆拓土这一面上与其它王朝争衡,它的军功是比较弱的,照理说建立宋朝的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没理由宋朝反而这么弱啊?

这个确实还得由赵匡胤武装夺取后周***,建立北宋说起。

晚唐到五代十国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五代的军阀许多都是一旦兵强马壮就要公然声称要做皇帝的,这在当时已是不足为奇了。即使以赵匡胤本人而论,先从军进而掌握禁军大权,然后夺取帝位,也是如此。

所以赵匡胤即位后,第一步便是要收回兵权,不让历史重演,他一手策划了“杯酒释兵权”这出戏,将军事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中,降低统帅的地位,削弱地方军事力量。赵匡胤的这一系列措施意在防止日后的割据势力坐大,进而威胁到大宋***。他刻意抑制皇权之外军事势力的生长,本无可厚非,有他的理由。但或许赵匡胤没有料到的是,这种“重内轻外”的方针,产生的负面效应亦是可怕的——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削弱,导致日后在外族入侵时抵抗力量的孱弱。

在这方面讲起来,宋朝确实有点弱。

但是,整个宋王朝果真就是如此懦弱不堪、毫无建树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02

其实宋朝有它辉煌的另一面。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它处在中国从中世向近世的转折点,也就是书上说的唐宋之际的社变革时期,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它都可以称之为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德国汉学家库恩在《宋代文化史》中指出,宋朝的建立,使当时的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高级行政官员,使得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其次,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富人阶层,促进了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及居住文化的发展。

因此,库恩认为,宋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的开始。

美国历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第七章中“中国的黄金时代”,对于这个黄金时代有过很精彩的论述:

——“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的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败。但宋朝却是从960年存在一直到1279年,长于三百后的平均朝代寿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在宋朝,作为***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于平民家庭。“如此之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是一个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官员印刷发放的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故事书激增。”

以上两位西方历史学家的论述并没有夸大其词,完全是有史有据的。

03

一个朝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意义,并不单指它当时的文治武功有多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要看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如何,以及这个朝代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宋朝在这两个方面来讲,应该都是无与伦比的。

从国家选才制度上而言,宋朝对于读书人最实质的改革就是科举。

经过五代十国的社会激变,大形势下的贵族政治虽接近崩溃,但残余势力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国家高层官员大多仍旧出身贵族,社会舆论体现的依然的贵族精神。始建于隋朝的科举制度虽然早已向庶民开放,但还是存在门第的限制,而在宋朝,科举才真正发展到只论文章不论门第,这和以往是截然不同的。

科举之外,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实惠则是传统农业的新发展还有商业革命。

开头文中说过,宋朝初期的全国总人口是三千五百万,此后一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北宋末年,总人口已达到近一亿四千万,人口如此迅猛的增长,说明当时是一个治世,人民得到了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如果当时是乱世,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农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比如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增加。当时人说,在两浙一带,上等水稻田一亩,可以收获稻谷五六石,约为750斤900斤之间,这是相当高的产量了,这些记录都是可查的。

而传统农业的新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导致“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成为宋朝历史上的一抹耀眼的亮色。

费正清和赖肖尔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写道,宋朝经济的***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讲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之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种对历史的解读依然是有理有据的。

如果对宋朝时期的商业活动与唐朝时期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可以从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在《***的作息时间表》一文中,作者写道: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二百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以三百下铜锣声而告结束。这个规矩从九世纪起逐渐松驰下来,到了十二世纪,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里是很常见的,商人们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不再受到限制。”这一细节,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

而以上这么多的文字说明,在张择端的那一幅《清明上河图》面前,都是相形见拙的。这幅长卷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东京开封的街市繁荣景象,当时人民生活状态的那种悠然,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包括因为其庞大的商品流通量,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解决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的巨额货币流通难题,这比欧洲最早纸币的出现(瑞典)早了600年。

再说说科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了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我国享誉世界的四***明,除了东汉时期的造纸术,在宋朝,其余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在技术上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传入西方后,导致了欧洲结束中世纪时代而进入近代文明时代,这项科技成就是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的,因为对于世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在三***明以外,其余的许多科学成就依然非同小可。这在宋朝超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说明,这部巨著涉及到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学等领域,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绝对走在时代前沿的。

到了北宋灭亡,南宋虽偏安一隅,但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还形成了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发达,使偏安于半壁江山的南宋依然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地经济文化交流。南宋首都临安(杭州)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西方学者把它看作9世纪至13世纪中国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拥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的杭州,不仅是南宋的政治中心,也是以济中心、文化中心。

直到南宋灭亡以后,辉煌已经故去很多年了。西方的旅行家仍然对它赞颂备至,马可波罗说,他的故乡——堪称欧洲城市之冠的***,在南宋临安的映衬下显得相形见绌,“不过是一个破旧的村庄罢了”。

我们自己没能感觉到自己的辉煌,而这一切,却都已经被深深地烙印在了西方人的心里。

04

而对于我个人来讲,如今喜欢宋朝的原因在于:宋朝是一个对文人最美好的时代啊!

因为开头说过,宋朝是军人建国,也怕历史重演,所以它重文抑武,很尊重文人。宋太祖赵匡胤为后世君主立下了一个不杀士的规矩,你实在看不惯我,可以贬我到穷苦的地方受罪但不能杀了我,所以宋朝很多的知识分子主要的人生经历就是“旅游”,像苏轼、柳宗元我们都知道。

我觉得苏轼很值得说道说道!

苏轼最感动我的,就是他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下,都心怀一种今天叫“自由”的东西。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各种颠沛流离之中,真正得意的时候没有多少。但它不管贬到哪里,在路上,永远都有一帮大名士去找他玩。你苏轼失意独行万里,哥们儿们都来陪你,只为当年与你一见如故!他这流放的一路上都是被各种文人尊重,那帮大名士,不像今天的人,说你被贬了,你失意了,就都躲着你,那时候古代文人有一种气节,现在这种气节都跑去哪儿了?

所以那个时代是极其崇拜文人的美好时代。

大家都读过苏轼的诗词,豪放派!大气磅礴!失意的环境下能写出这样的诗篇,证明他个人的心胸是很宽广的,而那个时代也不是把文人逼到绝路的时代。

能造就苏轼这样的人,环境肯定相当重要,在一个浪漫的朝代,在一个不杀士的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文人是不会走出绝望的一步的。

苏轼最远被放逐到海南岛,那时候海南岛就是穷山恶水啊!但很感人的是,他的那些朋友,那些文人隐士,都过来看他,用今天的一首李宗盛大哥的歌来讲,就是《漂洋过海来看你》,那是极其令人感动的。

苏轼自已在海南岛困苦的环境下,依然在当地教授了好些学生。在他到来之前,这地方世世代代从没出现过一位进士,而第一位进士,就是他其中一个姓江的学生。如今三亚知名的旅游景点“天涯海角”四个字,就是苏大文豪写的。

虽如此说,在海南的三年放逐,始终给苏轼身体上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宋徽宗后让把他召回了京城,但回来没几天,便去世了。

说苏轼可以说三天三夜啊,就此打住吧!

在北宋苏东坡之后,南宋还有个朱夫子,朱熹被认为是孔孟之后的最伟大的思想家!

05

可能宋朝不像其他历史王朝一样有辉煌的军功,万国来朝!它注重的是更加实在的内在发展、与民休息!而从大历史角度来看,煌煌军功,万国来朝,亦都是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底是开疆拓土重要,还是发展民生实在,这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完的历史课题!

只能说历史本身有它的时代轮回。

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忽视宋朝的原因。

除了军功不盛,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可以称之为繁华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宋朝的GDP在当时就占全世界的50%,明朝是让人感觉那么牛的万国来朝,GDP只有北宋的1/10,南宋的1/6!而宋朝当时综合实力更是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顶峰。

直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GDP才与宋朝持平,但那时已距离宋朝灭亡将尽600年。

后世花了600年才追上了宋朝啊!

虽然终宋一朝,都没能统一全中国,但在我的心中,它都是无愧于堂堂大宋王朝的名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