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有术打一个数,分合有术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02 0
  1.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
  2. 《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插画风格及方法

不同类型、风格的插画作品,其实都需要有其相对应的美术基本功,比如:

—写实类作品最需要的是对造型、光影的描写塑造,以及对人体和场景的把握和理解;

—海报、封面设计类作品最需要对画面构成的把握、颜色的搭配的熟练运用;

分合有术打一个数,分合有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似简单的儿童插画及绘本(如几米),除了需要对颜色搭配、画面构成有所把握外,对人体、场景也要有一定的研究,否则很难设计出夸张可爱又不失合理的人物来。这两年比较热门的绘本作者-高木直子,也都是美术专科出身,经过了多年美术训练的。

虽然每个风格对美术基础的要求都各有侧重,但是就像绘本类作品一样,掌握综合全面的美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写实类的作品如果对画面构成没有研究,那么出来的作品就没有重点、甚至没有气势。所以,如果没有对美术基础的扎实训练,不能掌握全面的美术知识,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熟稳定的风格,是很难的。

以擦为例,如今的他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固定风格的同时,又可以根据题材、要求不同而创作其他的风格,就是因为他掌握了扎实、全面的美术基本功。

先说软件

用的大多数是AI.还有painter,这两个软件是用得最多的.

一般分为欧美的.韩国的,日本的.这三个大方向多.细分的话有好多啊.唯美的.写实的,抽象的等等好多

画插画没有捷径,如果想学插画~那一定要有绘画基础~~多画!多用点心!楼上说的很好,我再补充下,画插画要用到数位板和软件相结合,建议使用painter只要是喜欢插画的朋友,大部分都有自己动笔创作的冲动吧~而一旦开始画画了,往往会比较羡慕那些性格作者,也想要创造出自己的插画风格,然后发出如上般的豪言壮语。

对于很多喜欢插画创作的朋友来说,这里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如果是某些清新的,或者另类的风格是不怎么需要基础训练的,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和无限扩散的“感觉”就可以创作出来,其实不管是写实插画还是唯美作品风格,都是每个作者经过长期的积累而慢慢演化出来的,就算是那些另类风格的作者,在他们拥有自己风格之前,更是需要磨练出非常扎实的美术功底的。

风格上当然是找自己最合适和最擅长的了,如果没有特别擅长的,就找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模仿一下。如果是想做商业插画,以此谋生的话,建议你还是稍微地调查一下当前的市场,大家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插画。至于要用什么方法其实很多种的,不一定要用软件啊,还是要看你欣赏或者是擅长的是什么。总之插画这个东西,你若是真的有兴趣,真的有恒心画下去,总是会好的,不是说一定要什么风格和方法,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哦

怎么做好插画?

画出流畅的线条。

正如我们学写字都是从一笔一划开始的,插画也是由一丝丝线条所组成的。因此,练好线条可以说是画师的基本功,好的线条能够如行云流水一般、力度均匀且没有中断。

_

用线条描绘出的眼睛

线条练久了,就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素描画,通过线条来进行写实或抽象创作。线条用的越细腻,功底也就越扎实。

_

从草稿图到线稿图。

对线稿做好着色。

有了前期的线稿,整张插画就相当于搭好了框架,只有完成了后期着色,插画才算是真正完成。

_

着色前后对比鲜明。

相比基础的线条,着色的难度会更高一些,一方面要考验画师对不同配色的理解程度,还要根据场景中光源位置,用渐变的色彩还原真实的光影,让整张插画看起来真实自然,无违和感。

_

日漫中常见的平涂着色。

在插画的着色中,大致可分为平涂与厚涂。其中平涂风格多见于日系动漫,着色对线条的掩盖并不明显。而厚涂则更倾向于油画风格,着色会对线条形成明显覆盖。

_

厚涂着色较深,立体感更强。

对于线条功底较弱的朋友,可以尝试通过厚涂来“掩盖”自己前期的不足,但需要注意厚涂涂不好,画面会看起来很“脏”,影响整体视觉效果。

_

日呆们着色常用的软件SAI。

在着色方面,理论上任何工具都可实现,画师们常用的软件有PS和SAI、Painter等。相对于PS,后者的功能虽然没有那么全面,但界面简洁,操作方便,着色完全够用。只要熟悉了软件的功能和界面,大家按自己的习惯使用就好。

对画面做好分层。

线稿着色后,接下来就是分层了。就像我们使用PS做效果都要对进行分层,在插画的创作上也一样。根据甲方的要求,分层的层级与方式会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插画分层越复杂,能够拿到的酬劳也越多。

_

立绘上半身分层。

分层对于画师的构图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动画、游戏行业的甲方,往往要求人物立绘更换较多的姿势和着装,这其中就要通过分层方式来实现。除了立绘,插画背景也是常常需要更换的地方。同时包含立绘分层与场景分层的插画,其价位通常都在10K以上,但需要画师有足够的功底才行。

_

***服饰的分层。

与大家常见的PSD文件不同,画师们通常会将高精度、分层多的插画保存为PSB。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PSB可以存储大于2G的源文件,最高也支持长和宽30万像素的,如果甲方需要做大尺寸的广告宣传画、易拉宝等,就需要给他们PSB文件了。

_

分层合并展示的整体效果。

线条、着色、分层,可以说是一名插画师必须做好的三件事,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从简单的机械劳动中脱离出来,变身成为一名创意美术***

Painter超强插画或概念画构图技巧

布局地位非常重要!一幅插画或概念绘画作品(ConceptPainting)如果没有很好的布局,其任何细节之处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现。而对于环境概念作品(EnvironmentConceptpainting)布局可能会相当困难,因为其所需关注的焦点不会像人物作品那样明显。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创造吸引人的、完美展现作品的布局以及一些布局的技巧。首先我会介绍几个拜占庭式布局iconiccomposition和形式布局的成功的范例以及什么是三分法和黄金分割定律thegoldenrule的概念。我们将展开讨论如何成功的创作一幅作品,并针对艺术家选择布局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来组织场景的原因做出解释

三分法(Theruleofthirds)

三分法是由黄金分割定律(thegoldenrule)而来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三分法针对摄像比例(photographicproportions)作了些微改动。我认为正是因为其前身非常简单,所以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这里我们以实例来说明究竟什么是三分法。

你应该注意到主要的焦点大都直接位于“黄金分割点”(“goldenmeans”)上。而其他物体则安排在收敛线的附近(如飞鸟),但不是直接在上面,以免抢了焦点的风头。

这些线互相交叉形成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定点。注意所有这些“热点”(hotspots)都是偏离画面中心位置的。

两个最好的“权力点”(powerpoints)是右上点和右下点,因为当人欣赏一幅画时,其视线从左下角进入,然后穿过画面中心,最后停在右边的“黄金点”位置——“趣味中心点”(CenterOfInterest)上。

视线之所以从左下方进入是因为我们的读书习惯是从左向右。这个心理学现象很多年前就被证实了。下次参观陈列古代耶稣***题材的绘画作品theOldMasterspaintings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时,你可以观察一下在“黄金分割”位置上有多少兴趣中心(CenterOfInterest)。

应格外小心的是不要把两个同等重要的兴趣中心直接放在两个黄金分割点上,尤其是位于画面的两侧。

这会混淆观察者的视线,使其在两个兴趣中心之间游离不定,最后厌倦而离开。

黄金分割定律和三分法:神圣的比例

将画面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分成三部分时,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一个“黄金分割点”(GoldenMean),或者说是放置焦点的最佳位置。黄金分割定律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同时又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认为在布局上存在着一个达到最佳审美效果的平衡。经过进一步发展,定义了所谓的“权力点”(powerpoints),权力点被放置在黄金分割定律中线条交叉的地方。被安置在权力点上的主要对象则进一步被称为焦点。

黄金分割定律通常可以用来确定画面比例。读了下文你会发现大部分图像都***用了相似的尺寸,并且都形成一个“黄金矩形”(GoldenRectangle)。在今天你可以到处发现黄金矩形的存在:***、电话卡、书籍封面,都遵循了这个比例。这个黄金分割率TheGoldenRatio(长边与短边之比)也存在于许多自然现象中。人鼻子的长度与下巴底部到鼻子底部之间的距离之比就符合黄金分割率。甲壳类动物的螺旋形生长也遵循了这个比率。这个神圣的比例是一种内在的美学标准指引着我们的审美观。

下面的图形说明的是如何运用黄金分割定律在给白画面划分空间。基本原理就是把一条线分成两部分,最小部分与最大部分之比等于最大部分与整条线的长度之比。换言之就是A/B=B/(A+B)。这个比率约是1/1.618。说实话,我始终搞不清楚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我刚开始绘画时,遵循这个比率安排版面非常管用。现在我仍然这样做。

刚开始,你可能会发现对于每一幅作品的版面安排该比率都适用。先以该比率大体安排好画面可以时刻提醒何处该放置重点对象,有助于实现成功的布局。

“隐含格式”(ImpliedForms)是隐含的线条(ImpliedLines)的***,保持画面紧凑不松散。如果显露出来,它们会使眼睛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停留在画面上。下文将以实例介绍多种不同的隐含格式和布局方式。

隐含格式:环形

环形由连续的“曲线”组成,其环形的运动轨迹将视线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在自然界及人类创造物中有许多的圆环形物体。运用到布局上时,可以一种很明显的方式,也可只稍稍提一下。

上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环形格式的应用。注意观察龙体形成的圆环是如何将你的视线引向焦点的。

隐含格式:辐射状

辐射状由“线条”在中心交汇处的结点及由中心向外的辐射组成。在自然界中辐射状物体随处可见。人造的辐射状物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车轮轮辐。

当视线触及辐射状时会产生两种结果:或者被吸引到画面区或者被引到画面以外。所以使用辐射状时一定要小心使视线不被引到画面以外。

隐含格式:十字形

“反作用力”(OpposingForce)的使用给画面增添一种和谐有凝聚力的感觉。十字形中水平线起“制动器”(stopper)的作用,垂直线则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摩天大楼的窗户就呈十字形从而引起你对该建筑物的关注。另外十字形还有宗教上的意义,巧妙地运用能使画面带上深远神秘的色彩。

下面的这幅作品中,HongKuang就巧妙地运用了十字形的布局。或许有人认为是“L”形布局。我们从以人物身体为中***平穿过的粗线条就可断定是“十字形”。阴暗的面部表情、作品主题以及创作者运用象征性布局的能力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幅作品中DarylMandryk将十字形布局和拜占庭式布局成功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创作英雄主义题材或连环画时常用的布局方式。像Brom和Frazetta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就经常在作品中***用该方式。

隐含格式:连环形

环形布局的一种!我再次选择这种布局类型来增强作品的动感。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视线是如何随着连续的环形穿过画面到达焦点的。这幅作品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实际上我同时用了两种布局方式:环形布局和拜占庭式布局(iconiccomposition)。

#p#副标题#e#

隐含格式:三角形或金字塔形

这种格式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表现在稳固性上,同时还有高度和力度上的优势。埃及金字塔存在了上千年,而其他形状的坚实的建筑物早已化为废墟。下面这幅作品的形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其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布局、显而易见。它的创作始于一个三角形,很简单的一个抽象布局。我只是让所有的东西从那里开始流动很快它的形状就形成了。

隐含格式:“L”形或矩形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框架”,可以用来强调重要的形象。很多情况下是“框中有框”。

画面右边悬垂的树枝形成了一个“矩形”,突出了画面主要要刻画的对象。通过该方式就可以使“兴趣中心”跃然纸上,很容易被观察到。

隐含格式:拜占庭式

一些艺术理论主张作品最重要的信息应该放在靠近画面中心的位置。这可能使一些同学感到迷惑不解,因为它和“黄金分割规则”的许多理论相冲突。一般的拜占庭式布局都是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拜占庭式布局或“形式细分”(FormalSubdivision)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主题的贵族或宗教意义上的主旨。早期经常使用这种布局风格,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布局。通常拜占庭式布局被用来表达象征性的主题,如英雄主义或宗教方面的

在这幅画上我***用了自由画法(libertyofdrawing)来展示拜占庭式布局中空间的分割。这是许多插画艺术家创作插图时常用的技巧,来显示空间划分及作品的焦点。著名插画家AndrewLoomis将这个技巧发挥到极致,其著作《创意插图》(“CreativeIllustration”)对此有更深层次的讲解。

注意,焦点稍稍偏离了中心位置,而所有的收敛线都导向兴趣中心点。另外,注意人物头部是如何直接落在延展线的菱形上的。还有一点是我选择该布局方式来进一步强化人物的帝王气魄和英雄主义气概。

在这里TongWu堪称完美的运用了拜占庭式布局!再次观察人物是如何落在画面中心附近位置的。对该作品我已经将空间进一步的进行了划分,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这样你就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将画中各事物进行平衡的。

最后的技巧、小贴士

当开始创作作品时,你会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处理空间分割。一天下来,这些布局方式就成了开始创作的指针和起点。一旦能够自如的布局一个场景,你就可以抛开形式布局的限制自由发挥了。

大多数环境设计艺术家都从事于***界,这就意味着有时需要利用环境作为舞台制作一些**场景或“难忘的场面”。

你会想到利用所掌握的布局方面的知识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在任何环境概念创作(EnvironmentConceptPainting)中唯一要记住的就是要有一个明确而有吸引力的焦点。

如果没有让观众视线得到休息的地方,该作品就缺乏影响力,不会引起观众持久的兴趣。概念艺术家ConceptArtist的工作就是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东西。他们的工作是每一样产品的第一步,因此必须创造出活力四射的形象来振奋其他的队员,令他们愿意继续接下来的工作。下面的**技巧cinematictricks可供概念艺术家们选择来令作品变得更加充满***与活力。

倾斜的镜头

动感布局Dynamiccomposition

有时为给布局多增加一点戏剧化的效果你所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将镜头倾斜一下。右边这幅作品就是简单的将镜头倾斜一下,观众就立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当你尝试在环境中加入动作的描述的时候,这个方式很管用。

一些在这一行最出色的概念艺术家都使用这个技巧。看一下Episode1、2、和Episode3中RyanChurch的任何一幅作品就知道了。

使用***效果将视线引向焦点

引导视线

当今许多概念艺术家包括我自己都将***法作为创造***活力的布局的工具,使其富于动感,很容易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焦点上来。

下面幅作品中,你会注意到画面上许多物体都能将观众引到“***”中去。另外,我将镜头倾斜了一点来增加画面的动感。

#p#副标题#e#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

捭阖之术的读音为:bǎi hé zhī shù

意思是战国时纵横家分化、拉拢的游说之术。

资料扩展

什么是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

纵横即竖和横;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理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

不过,纵横有其特殊含义,是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的谋毠。

战国时有七国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作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使其服从秦国而个个击破谓连横。

因此,这成语用“纵横”(合纵和连横)两大策略指称国际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捭阖的本义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

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捭阖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的开始和结束的规律。

阖[hé]汉字

阖,汉字,读音为:hé。本义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通常与其反义词捭联系在一起。理解为形容词时,是总共的意思,如《汉书·武帝纪》记载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人生捭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为了能够生存而分化或者拉拢有实力的人

人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én shēng,一指人出生,人类产生;二指人的一生;三指人的生存和生活;四指从广义来看,人生指人的生存及人的生活,生存是基础,生活是动态发展。

捭阖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ǎi hé,意思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

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作品结尾时又再一次强调:“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一部《三国演义》,一定意义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正是“分合说”这八个字。

《三国演义》中的“所谓天下大势”,就是指国家政治递嬗的运动趋向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说明这一思想,作者不仅举出了大量史实为证:“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而且通过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斗争,形象地揭示了分争带来的社会灾难,展现了三国归晋、天下一统的又一次“分久必合”的社会政治轨迹。

“合久必分”与“分久必合”,既是作者对这段历史的基本总结,又是作者结构这部宏篇巨制的理论框架,它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整体构思中,而且体现在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中。因此,有人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应该说是有一定根据的。回答题主的“分合说”话题,给予其正确评价,也是很有意义的。

诚然,“分合说”主要是从国家***形式的变迁去探讨社会政治运动轨迹和历史发展规律,而对于社会制度的看法,基本上信守着“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表现为一种僵化的封闭的思维模式,说它有历史循环论倾向也未尝不可。这种思维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又周而复始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培育与熏陶,同时也与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周期性的政治震荡的实际经验相联系。然而,仅仅看到《三国演义》思维的封闭性是不够的,“分合说”的具体内容也不尽是保守的。当我们细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分合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政治的深刻认识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思想。

《三国演义》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始,首先探讨了造成社会分裂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汉末三分,“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因为桓、灵二帝政治***,“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后张让、赵忠、封諝、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显然,汉末的社会***与分裂并非是“合久”的缘故,而是封建统治者废贤失政所引起,不是历史的循环,而是人们自己的“创造”。这样,“合久必分”的真实涵义就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由天命安排的盛衰之理,而是由人事所决定的政治运动规律。所谓“合久必分”,应当理解为社会在长期安定的环境中,统治者容易堕落腐化、不思进取,从而带来社会政治的***,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与国家分裂。这是《三国演义》的实际描写,所给予读者的鲜明印象和基本结论。

探讨“合久必分”的社会原因,仅仅是作品构思的起点,《三国演义》所集中描写的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而这些斗争均指向一个目标——“分久必合”。因此作品在结束时这样总结道:“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这里所说的“天下大势”与开篇所说的“天下大势”是有显著区别的。开篇所说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落脚点在“合久 必分”;这里所说的“天下大势”是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落脚点在 “分久必合”。如果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对汉末社会***原因的分析,那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则是对三国时期近百年历史的总结,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一种概括。

当桓、灵二帝朝政***造成国家***以至分裂之后,那些乱世英雄们纷纷拥兵自重,怀横扫***之心,立平定四海之志,“家家欲为帝王,***欲为公侯”。孙坚私藏传国玉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孙权事实上已南面称孤道寡,他们都做着统一天下的美梦。尽管作者对于到底该由谁来统一天下有自己的情感倾向,但从未反对过任何谋求国家统一的行动。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钟会、邓艾的袭蜀,杜预、王浚的伐吴等等,都受到作者的肯定性描写。即使对于“奸雄”曹操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等统一北方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作者也是予以赞扬的。至于描写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也无否定他南征的意思,而是批评和嘲笑他的骄横和轻敌。尽管汉末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但作者并不赞成这种分裂。“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作品结束时的这最后两句诗充分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作品的感情基调。

作者笔下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是统一论者,而非分裂论者。

曹操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己任,在破荆州、下江陵、进逼东吴的长江战船上,他这样表白过自己的理想:“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刘备更是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招贤纳士,发展力量,谋求统一大业。诸葛亮隆中对策虽指明天下三分的发展趋势,但立足点不在三分而在一统。他说:“将军即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至于孙权,尽管力不从心,却也从未以划江自守为满足。赤壁战之后,孙权更加器重鲁肃,一次劳军时,孙权听说鲁肃来到,便下马立等,后又并辔而行,以此显耀鲁肃,鲁肃却说:“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孙权听了“抚掌大笑”,因为鲁肃道出了他心中的隐秘。

《三国演义》歌颂这些谋求统一的英雄,而对于“守户之犬”刘璋,“虚名无实”的刘表,“冢中枯骨”的袁术,“干大事而惜身, 见小利而亡命”的袁绍等,作者则给予了有力的嘲讽,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他们没有统一天下的大志。《三国演义》不仅赞成统一,反对分裂,而且主张由仁德者来完成国家的统一。作品细致地描写刘备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形象地说明了施行仁政、争取民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三国归晋同样说明了仁政对于暴政的胜利。蜀国灭亡,是因为“后主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吴国灭亡,是因为“吴国孙皓,不修德政,酷溺酒色,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而晋帝司马炎却能任贤授能,礼贤下士,其礼待羊祜即是典型例证。由此可见,“分久必合”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循环,而是仁政战胜暴政的必然结果,是对原有社会政治秩序的改善和重组,是对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进步思想的肯定与颂扬。

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合久必分”与“分久必合”能够概括封建社会政治变迁和***递嬗的现象,尤其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条件下,强调统治者的社会政治责任,批判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无疑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然而,“分合说”主要还是从现象上、形式上看问题,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将政治问题道德化、***化,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不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理解政治的内涵,不从社会制度方面去认识国家***的递嬗,而不适当地强调少数统治者的政治作用,就很难获得对社会政治运动轨迹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找到社***以分合的根本原因,也就难以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正因为如此,人们批评“分合说”有历史循环论倾向也就不奇怪了。

《烧向冰川的天火: 分合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的年代,各种势力起伏消长,错综复杂,分化组合,日新月异。韬略家们运用分合原理,改变形势,改造社会,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分合思想,并进而提炼、总结出不少具体的法则。

所谓分,即分解、分散、分化、瓦解、分裂、分离、切割、分割……实质上,是改变对手的实力、威力、结合力、凝聚力,达到削弱力量、瓦解人心、消磨意志、涣散精神的作用,取得改变性能与状态,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最终目的。三国韬略家们在运用分合原理时,更多地偏重于分的韬略,因为分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这同三国时代竞争激烈,你死我活的特点密切有关。

运用分的韬略,可从实施客体角度,分为三种类型:

一、对待少数民族势力。三国时代的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仍然存在,有时表现得比较突出。曹操集团的主要对手是匈奴与鲜卑,***用的主要办法是以夷制夷、分裂切割、亲而离之,众而分之。

公元216年,曹操借机扣留南单于呼厨泉,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每部设立一名统帅,并派***作司马,加以监督。五部分立,互不统属,分而治之,以弱其势,有效地遇制了南匈奴不断壮大的势力。

曹丕执政初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十分强盛,经常进犯边境,曹魏***派遣田豫出任护乌丸校尉一职,牵招、解儁同时任护鲜卑校尉。当时鲜卑族有几十个部落,田豫设计离间,以挫败、控制、兼并等手法使各个部落互相攻击,成为仇敌,从而减弱了来自北部少数民族的压力。

公元277年,卫瓘用亲而离之的韬略,破坏鲜卑各部的联盟,使日渐强大的鲜卑力量一蹶不振,减轻了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刘备死后的蜀汉***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南征中,杀掉叛乱的首恶,而不问胁从,***用攻心之法,分化敌人的意志。最后稳定南中,北上与曹魏争锋。

东吴对山越***用分化瓦解的韬略,既平定了叛乱,又征集了兵员,增强了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待敌对势力。三国时代的图强争霸充满了腥风血雨,为了有效打击敌手,必然要运用分的韬略以削弱对方,这使得分的韬略得到广泛的使用和长足的发展。

朱儁以围师必阙手法,分散被围的黄巾军斗志,将其击破。王允敏锐地捕获信息,利用董卓属将吕布的不满情绪,实施分化瓦解之术,使吕布杀死董卓,为东汉朝廷除去一大祸害。吕布以步骑不足四千的兵力,承受袁术数万大军的进击,吕布***纳陈珪之计,对袁术联军实行分离切割之术,致使韩暹、杨奉部下同时倒戈,袁术大将张勋败逃,所率大军几乎全部覆灭。曹操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攻灭袁谭、袁尚。郑浑、夏侯渊***用以敌制敌之策,斩杀马超部将梁云。羊祜死后,杜预对吴国君臣实施离间计,因利间斗,使其自相矛盾,以便取乱侮亡。

三、对待异己势力。由于形势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异己力量不得不让其存在下去,但这种存在不是永久性的,一旦机会成熟,必定彻底铲除。如何利用异己势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同时又能加以控制,必要时加以消灭,就成为各个集团颇费心力的问题。对于异己势力,原则上,韬略家们仍然***用分的韬略。

曹操对于异己力量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保留,因为这样做,利大于弊;二是铲除,因为任其发展,尾大不掉,终将形成危害自己的阻力。如攻克雍丘,张超***,翦除袁绍的同盟。孙权为了对付曹操,将荆州借给刘备,为敌树敌。尽管有人提出刘备今后必将为患,宜及早拔除,但孙权迫于当时形势,不敢轻举妄动,反而扶助刘备,保留异己力量的存在。

当一派实力还不够强大,需要更多的力量予以支持时,决策者则***用合的韬略。

所谓合,是指联合、组合、合并、合力,将部分组合为整体,使分散调整为集中,使离散转化为聚合,使弱小改变为强大。在三国时代,分多合少,即便为合,也是一种被迫的、不平等的,付出巨大代价的。被合者往往失去未合之前的权力、地位,没有生命保障,没有自***。三国时代的合,是一种形势使然,决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这对于主动与被动的双方,均是如此。

袁绍计夺冀州之时,***用的是远交近攻之术,这是一种合的韬略。袁绍联合公孙瓒,让他攻打冀州,对韩馥造成正面压力,然后率军压向冀州,使韩馥走投无路,同时派出说客进行游说,终于迫使韩馥拱手让出冀州.但袁绍并不因此感谢公孙瓒,而将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对准了公孙瓒。与公孙瓒合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一旦达到目的,便兵戎相向。后来,公孙瓒与袁绍打得难解难分时,以和亲方式,化敌为友,不过这种合是十分短暂的,最后,公孙瓒是在袁绍强大的攻势下死去的。

曹操精通合的韬略。张绣曾攻杀曹操爱子、猛将,陈琳曾作檄文痛骂曹操,许攸为袁绍谋臣,逃归曹操,张鲁为一方诸侯投降曹操,刘备为天下英雄,受屈时投靠曹操……曹操均能克制私忿,一概接纳,封以***,许以重禄。这不是曹操的宽宏大量,而是曹操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所使然。一旦阴谋得逞,曹操就会原形毕露,赶尽杀绝,手段残忍,毫不留情。

远交近攻、扩大同盟、化敌为友、网罗人才、与众相得、招降纳叛、笼络人心、裂土分疆……都是合的韬略所演化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在三国时代,得到极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得三国形势强弱时易,复杂多变,难以预料。

分化瓦解,合纵连横,是早在三国时代以前即被运用的韬略。分合即捭阖,“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道之大化。” ( 《鬼谷子·捭阖第一》) 纵横捭阖原为先秦时代纵横家韬略心法,且多用于外交,而三国时代,分合韬略的适用范围则无所不至。

对于分合韬略的经典性论述,除了 《鬼谷子》一书比较集中以外,接下来就数《孙子兵法》 了。孙子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 《军争篇》)其意是用兵作战要靠诡诈来取得胜利和成功,要根据有没有利益,或利益大小而***取行动,要运用兵力的分散和集中营造种种变化。孙子在《虚实篇》中讲到,要使我方集中兵力,“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只有这样,以十击一,以众击寡,才能稳操胜券,战而必胜。这是敌我势均力敌的状态下,战胜敌人的有力措施。

三国时代成功的韬略家们都紧紧把握分合韬略的内在辩证关系,这种内在辩证关系表现为分合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面对黄巾军强大的攻势,东汉朝廷的有识之士建议解除党锢,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事实上,东汉统治层内部由分到合的转变,是农民起义所遇到的最大阻力,正是这一转变,使得整个统治阶级暂时将目标对准起义军,利用其文韬武略方面的优势,最后剿灭了这场大起义。

在三国时代的各大集团中,曹操集团是运用分合韬略最成功的一个集团,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就是同最具潜在的、传统的、无形的、巨大的皇权势力联合的高明韬略,这使曹操在扫荡群雄,兼并北部中国各大势力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有力作用。相反,袁绍则对皇权势力***用分离的韬略,这种表面受益,实际受害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给自己带来了发展不利的因素。

孙刘之合,有曹操赤壁之败,形势鼎足之分。孙刘之分,有蜀汉猇亭之败,刘备白帝之哀。吴蜀再合,有诸葛亮南中之征,北伐之举。曹魏南下攻掠,受制于这种联合; 东吴江山之固,得益于这种联合。

三国时代,分与合的决策,演化成和与战、强与弱的结局,其中的得失利弊,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