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的寓意和讲究_披麻戴孝是迷信吗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5-31 0
  1. 人死了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2. 什么是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意思:旧俗子女为父母居丧,要服重孝,如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绳等,叫披麻戴孝。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披麻戴孝制度:

披麻戴孝的寓意和讲究_披麻戴孝是迷信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 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

扩展资料:

披麻戴孝由来:

从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儿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反哺之情,老婆婆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她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不需你们花什么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埋了就行。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每天看看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直到我闭了眼为止。

不花一文钱就能葬了老娘,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兄弟两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他们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很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这些小家伙总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

当小乌鸦长大后,妈妈飞不动了,就待在家,小乌鸦衔来吃的填在它嘴里。等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它,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猫头鹰却不一样,妈妈老得不中用了,猫头鹰就把妈妈吃掉。

兄弟两越看越内疚,渐渐的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可是,天公不做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为了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安葬那天,他们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

从此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比较穷,穿不起一身黑衣服,就戴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

人死了为什么要披麻戴孝?

这是来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有一位老人家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但是家里的三个儿子天天为老人家的后事吵闹,谁也不愿意多处一分钱。

老人家看到这个情况,很伤心。于是,有一天她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告诉儿子说,她死了之后不需要给她准备棺木,也不需要准备灵堂纸钱,只需要用一个草席把她的失身裹了扔到郊野之外。

儿子因为不需要花钱了就很高兴,但是老人家说她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三个儿子要每天去门口树下看看乌鸦和老鹰。

于是儿子就照办了,每天去看乌鸦和老鹰。他们发现,乌鸦小的时候,老乌鸦到处找食物喂养小乌鸦。等到老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找食物喂养老乌鸦。

而老鹰小时候的情况和乌鸦相同,但是老鹰老了之后,小鹰却没有像小乌鸦一样出去找食物,而且是把老乌鸦给吃掉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三个儿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老母亲,于是赶紧回家找自己的母亲。但是,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不在了,他们再没有机会孝顺自己的母亲了。

所以,后来给母亲举行葬礼的时候,为了纪念老母亲的教导,也为了让母亲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选择了跟乌鸦一样颜色的衣服,并且在身上披上了一层麻衣,因为麻衣的颜色跟乌鸦相似。

就这样,这个习俗慢慢就流传下来了,用来表示对死者的一种孝顺和怀念。

什么是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指当长辈去世之时,子孙后代们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色,用以表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披麻戴孝给死者送行这是一种孝敬死者、尊敬死者体现。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

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扩展资料: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

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

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

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

现在的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

也有左邻右舍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以后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尽吐心曲。

凡死者亲友,都可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有火苗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抖灭。双手插入香米里,跪下叩头四个,站起拱手作揖。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半夜时分,炒一盘鸡蛋,切一盘刀头肉或死者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拿一双筷子倒三盅酒,筷子一头挨着灵桌,一头搭着碗沿。主孝先将酒洒在地上,跪下叩头四个,然后烧纸叫“叫饭”。

撤下盘盅,香主司将一大把香点燃发给奠酒的。死者的晚辈都可以参加,仪式与上香类似,只多一“筛酒”动作。女性只做“拜拜”不作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戴孝

披麻戴孝指当长辈去世之时,子孙后代们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色,用以表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披麻戴孝给死者送行这是一种孝敬死者、尊敬死者体现。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

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扩展资料: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

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

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

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

现在的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老人谢世最讲究哭,男的多嚎啕大哭,声嘶力竭;女的数数答答,如诉如泣。

也有左邻右舍前来“赶哭”的。开场白大都是:“爹呀娘呀,你死得好苦呀……”。以后的内容可以任意发挥,尽吐心曲。

凡死者亲友,都可到灵堂前上香,点香三根,如有火苗不能用嘴吹,要用手抖灭。双手插入香米里,跪下叩头四个,站起拱手作揖。上香时,主孝要陪跪。

半夜时分,炒一盘鸡蛋,切一盘刀头肉或死者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拿一双筷子倒三盅酒,筷子一头挨着灵桌,一头搭着碗沿。主孝先将酒洒在地上,跪下叩头四个,然后烧纸叫“叫饭”。

撤下盘盅,香主司将一大把香点燃发给奠酒的。死者的晚辈都可以参加,仪式与上香类似,只多一“筛酒”动作。女性只做“拜拜”不作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