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节用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早期萌芽,强本节用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早期萌芽吗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3 0
  1.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ng>

扩展资料:

强本节用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早期萌芽,强本节用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早期萌芽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持续发展三要素

1、环境要素

指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Environmental Impact)。尽管这一原则得到各方人士的认可,然而,往往不同社会群体对于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对于问题有不同的诠释。

2、社会要素

指仍然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并非要人类回到原始社会,尽管那时候的人类对环境的损害是最小的。

3、经济要素

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只有经济上有利可图的发展项目才有可能得到推广,才有可能维持其可持续性;二是经济上在亏损的项目必然要从其他盈利的项目上获取补贴才可能收支平衡正常运转,由此就可能造成此地的环保以彼地更严重的环境损害为代价。

百度百科-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在时间间上的连续,而是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因此,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的。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从宏观看,协调就是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城乡联动发展配套措施,改变农村发展缓慢状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劳动群众知识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防止三大差别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速后进地区的发展,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防止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防止片面发展而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破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改善自然环境,防止只向自然索取、不治理和保护环境而遭到自然的严重报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把我国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注意趋利避害,既要充分发挥扩大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对外开放失度,使我国发展过分依赖外国而严重削弱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五个统筹”,推进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协调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等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发展要周密策划,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谋求当前利益的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形成和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首要是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并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劳动条件,使劳动从作为谋生的手段逐步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显然,这里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要达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虽然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向这一伟大目标迈进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就这样提出问题,对于把握前进方向,对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经济制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一切发展的政策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消除分配不公,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谋取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大多数人作为依靠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强调全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3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展示科学发展观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历史空间”。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都面临的“发展”主题所作出的科学解答。这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是顺应世情、适应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当代价值和科学意蕴,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对世界发展经验的总结、是顺应人类对发展问题历史性探索的进步社会思潮而形。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出发,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在发展中的问题而作出的现实选择,也是新的重大的战略决策。

4坚持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思考社会发展问题所主张的历史观与主体性统一、社会认识论和社会价值观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历史辩证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科学发展观中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以人为本”的新认识,即:指明了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人民群众、发展的标志和尺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以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

5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社会实践发展和要求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表达。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社会实践发展和要求的产物。概括地说,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它吸纳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优秀成果;它是中国***人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

6 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论的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常称自己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是从旧唯物主义中走出来的,又表明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所谓唯物论,就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二字。这个科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把握其固有的内在规律性,把它作为行动的向导。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又反转过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中体现。

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识规律求真知,二是脚踏实地奋力干。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运动的,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反映到人们的思维中,就是主观思维的辩证法运动。列宁把这称之为彻底而全面的辩证法的发展观。***用辩证法理论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揭示了它们的特殊发展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关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只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才能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辩证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它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