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书法作品图片,正法眼藏书法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03 0
  1. 铁佛寺的人文历史
  2. 共学《道德经》第38天
  3.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
  4. 法的词语有哪些

1. 有尾的四字成语

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尾生抱柱 wěi shēng bào zhù 尾生之信 wěi shēng zhī xìn 尾大难掉 wěi dà nán diào 狗尾续貂 gǒu wěi xù diāo 虎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 曳尾涂中 yè wěi tú zhōng 狗尾貂续 gǒu wěi diāo xù 摇尾涂中 yáo wěi tú zhōng 首尾两端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摇尾乞怜 yáo wěi qǐ lián 琐尾流离 suǒ wěi liú lí 巷尾街头 xiàng wěi jiē tóu 衔尾相随 xián wěi xiāng suí 鱼尾雁行 yú wěi yàn xíng 曳尾泥涂 yè wěi ní tú 麈尾之诲 zhǔ wěi zhī huì 首尾相应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矫尾厉角 jiǎo wěi lì jiǎo 首尾相连 shǒu wěi xiāng lián 摆尾摇头 bǎi wěi yáo tóu 倦尾赤色 juàn wěi chì sè 摇尾求食 yáo wěi qiú shí 露尾藏头 lù wěi cáng tóu 首尾共济 shǒu wěi gòng jì 楚尾吴头 chǔ wěi wú tóu 首尾相继 shǒu wěi xiāng jì 首尾相援 shǒu wěi xiāng yuán 首尾相卫 shǒu wěi xiāng wèi 狐狸尾巴 hú li wěi ba 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临深履尾 lín shēn lǚ wěi 藏头露尾 cáng tóu lù wěi 畏首畏尾 wèi shǒ wèi wěi 彻头彻尾 chè tóu chè wěi 跋胡疐尾 bá hú zhì wěi 春冰虎尾 chūn bīng hǔ wěi 龙头蛇尾 lóng tóu shé wěi 摇头摆尾 yáo tóu bǎi wěi 狗续貂尾 gǒu xù diāo wěi 大头小尾 dà tóu xiǎo wěi 贪蛇忘尾 tān shé wàng wěi 街头巷尾 jiē tóu xiàng wěi 蚕头燕尾 cán tóu yàn wěi 银钩虿尾 yín gōu chài wěi 有头有尾 yǒu tóu yǒu wěi 吴头楚尾 wú tóu chǔ wěi 有头无尾 yǒu tóu wú wěi 雄鸡断尾 xióng jī duàn wěi 无头无尾 wú tóu wú wěi 道头知尾 dào tóu zhī wěi 道头会尾 dào tóu huì wěi 刀头燕尾 dāo tóu yàn wěi 年头月尾 nián tóu yuè wěi 蛇头蝎尾 shé tóu xiē wěi 从头到尾 cóng tóu dào wěi 摇头麰尾 yáo tóu móu wěi 从头至尾 cóng tóu zhì wěi 鲂鱼赪尾 fáng yú chēng wěi 掐头去尾 qiā tóu qù wěi 依头顺尾 yī tóu shùn wěi 彻首彻尾 chè shǒu chè wěi 针头线尾 zhēn tóu xiàn wěi 从头彻尾 cóng tóu chè wěi 斩头去尾 zhǎn tóu qù wěi 畏头畏尾 wèi tóu wèi wěi 流离琐尾 liú lí suǒ wěi 鲂鱼頳尾 fáng yú chēng wěi 少头缺尾 shǎo tóu quē wěi 蝇随骥尾 yíng suí jì wěi 通首至尾 tōng shǒu zhì wěi 眉尖眼尾 méi jiān yǎn wěi 眉头眼尾 méi tóu yǎn wěi 改头换尾 gǎi tóu huàn wěi。

2. 第四个字是尾的成语有哪些

蚕头燕尾cán tóu yàn wěi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正法眼藏书法作品图片,正法眼藏书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意思: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意思: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彻头彻尾chè tóu chè wěi

出处:宋·朱熹《答胡季随书》:“近日学者说得太高了,意思都不确实,不曾见理会得一书一事,彻头彻尾。”

意思: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春冰虎尾chūn bīng hǔ wěi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意思: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大头小尾dà tóu xiǎo wěi

出处:

意思: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改头换尾gǎi tóu huàn wěi

出处:唐·彦惾《唐***沙门法琳别传》下卷:“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

意思: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意思: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街头巷尾jiē tóu xiàng wěi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一:“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意思:指大街小巷。

流离琐尾liú lí suǒ wěi

出处:《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意思: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掐头去尾qiā tóu qù wěi

出处:

意思: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

少头缺尾shǎo tóu quē wěi

出处:

意思: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贪蛇忘尾tān shé wàng wěi

出处: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意思: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畏首畏尾wèi shǒ wèi wěi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意思: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3. 正开头重结尾的四字成语

正理平治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正言厉色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颜厉色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正之旗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正直无私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

正本澄源 犹正本清源。

正大堂皇 犹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正大堂煌 犹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正儿巴经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摆”。

正法眼藏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迦叶。

正法直度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正冠李下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4. 尾字四字成语.

尾字四字成语. :

街头巷尾、

彻头彻尾、

尾大不掉、

摇头摆尾、

畏首畏尾、

藏头露尾、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摇尾乞怜、

摇尾求食、

大头小尾、

蝇随骥尾、

眉尖眼尾、

倦尾赤色、

衔尾相随、

首尾相援、

虎头鼠尾、

年头月尾、

麈尾之诲、

末尾三稍、

断尾雄鸡、

首尾相救、

雄鸡断尾、

首尾共济、

掐头去尾、

道头会尾、

泥涂曳尾、

以附骥尾、

首尾相赴、

耗子尾巴、

尾生抱柱、

虎尾春冰、

凤头豹尾、

狗尾续貂、

跋胡痜尾、

贪蛇忘尾、

依头顺尾、

首尾受敌、

跋胡疐尾、

少头没尾、

街头市尾、

蛛丝煤尾、

狐狸尾巴、

银钩虿尾、

乞怜摇尾、

蛇头蝎尾、

蚕头燕尾、

摇头掉尾、

首尾不应、

尾生之信、

矫尾厉角、

吴头楚尾

曳尾涂中、

鲂鱼赪尾、

首尾夹攻、

少头无尾、

首尾贯通、

曳尾泥涂、

琐尾流离、

首尾相接

5. 重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重成语 :

语重心长、

郑重其事

重见天日、

卷土重来、

久别重逢、

德高望重

重于泰山、

如释重负、

拈轻怕重、

重蹈覆辙、

罪孽深重、

重峦叠嶂、

安土重迁、

山重水复、

老成持重、

重整旗鼓、

尊师重道

避重就轻、

重修旧好、

重男轻女、

举足轻重、

破镜重圆、

重操旧业、

顾虑重重、

恩重如山、

旧地重游、

重温旧梦、

轻重缓急、

任重道远、

忍辱负重

6. 人什么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彻头彻尾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大头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改头换尾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街头巷尾 指大街小巷。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掐头去尾 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

少头缺尾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贪蛇忘尾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铁佛寺的人文历史

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宇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论,二、四、六分明”,指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共学《道德经》第38天

铁佛寺,原名***寺,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713—714年)。在***寺东廊,名广福观音院,立观音像;西南隅有智者院,供奉普贤造像。因***寺屡遭火灾,佛像屡造屡毁,相传到唐天宝元年(774年),鉴真***三次东渡日本未成,曾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经越州(今绍兴)、余杭来湖州讲经授戒。***寺***们向他谈及***寺常遭火灾,佛像每每补毁之事。鉴真 ***提出铸一尊铁之观音。因为条件尚不具备,未果。到宋天圣三年(1025年),方始承鉴真宿愿,铸成铁观音像。从那以后,观音院里佛灯长明,香火极盛。当时苏杭二州都有成批的香客前来敬香朝拜。元末广福观音院毁于兵乱,仅存铁观音像。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院基地造泰定仓,移寺于今址;改名铁佛禅寺。宣德八年(1433年),僧昙壁又铸大铁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尊,创慈云阁,寺院又呈兴旺景象。但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又遭兵毁,正法眼藏被焚,仅存铁观音和三尊大佛立在露天。同遭风吹雨打日晒,三尊大佛上出现了锈点,唯铁观音不蚀不锈。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观音殿;光绪初年(1875年)又重建铁佛殿。铁观音和三尊佛像,又开始承受人间香火。民国七年(1918年)为鉴真***传授幽冥戒时再至扬州请来正法眼藏(法卷)。民国三十年(1941年)僧恒森接法卷为铁佛寺四十代主持。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重修,铁佛殿增塑阿傩,迦叶两尊佛像和十八罗汉塑像。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重视保护文物古迹,1963年铁佛寺即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铁佛寺成湖州镇蔬菜大队的耐火厂,前殿成了制砖车间,后殿变为粉碎车间。铁观音和三尊大佛,先被抛于野外,后被锤子砸、铁锯锯,又抬到炉上熔炼。结果,三尊佛像被毁,铁观音因铸造时,在铁水中加入13种稀有金属元素如钛、锰、铬、硅、铜、银、铝等,所以砸而不碎,炼而不化,无法毁掉而幸,但已失去一手指。

1***8年后,省、地***先后拨款由原嘉兴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施工进行重修。铁观音造像重新耸立于大殿之上,失手修复,历劫再造,佛相重现。观音殿上有李碧岩撰、沙孟海书的一副抱联,文曰:“铁佛成像,经六朝妙手,当灾无损慈容神***;匠师造型,运三昧丰姿,阅世欣看艺术巧功。”极好地概括了铁观音像虽经千年沧桑仍然奕奕生辉的艰难历程。

修复后的铁佛寺,充实了几件珍贵的文物。将原天宁寺旧址保存的唐会昌三年(843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天宁万寿禅寺》巨碑迁入寺内保护。《天宁万寿禅寺》巨碑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悦项受住持释淳明所托书此额,屡书不就,偶于僧厨文桌上书之,遒媚斐伟,遂以桌面立为匾额,后又勒石置于山门。

中国佛教协会***

共学《道德经》第38天2022年3月25日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不居其薄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而***取朴实敦厚。

注释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开始、开端。

(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10)华:虚华。

(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

(12)薄:指礼之衰薄。

例说梁武帝与达摩谈禅

施政的理念。对人的生命极为珍惜和尊重。他下诏规定,凡是***案件,***不服允许上诉申辩,必须经他亲自审阅批准后,才准行刑,任何人都没有***权。这就减少和避免了许多冤***错案。据说,每当他审阅这些***案件时,心情非常沉重、满怀慈悲、怜悯之情,甚至涕泣、关爱生命、溢于言表。

 梁武帝信佛做的最为惊人的事就是他不顾大权旁落、不顾社稷安危、不顾朝臣反对,四次舍身同泰寺(即现在南京鸡鸣寺)甚么叫舍身?就是不仅舍弃皇帝的权威和尊严,不当皇帝,而且舍弃自己的肉身,去庙里当和尚(应该说是最彻底的舍弃了)。他的这个惊人之举,确实给满朝的大臣出了个难题,从古到今,那有舍弃千万人梦寐以求的皇帝不当,去做和尚的呢?好在朝里做官的都不是俗人,官做得越大,脑子越灵、城府越深,越是工于心计:这皇帝老儿不当皇帝当和尚到底安的甚么心?如果是退位或禅让他又没有公开宣布接班人呀!看来他皇帝还是要当的,也许可能是对大臣们的考验?我宣布不当皇帝,看你们怎样表演?如有异心,不就露馅么?于是那些素以“谨慎”著称,老谋深算的大臣就想出了个万全之策,既然陛下的肉身已舍给同泰寺了,但为了国泰民安,天下苍生幸福,只好用钱来向同泰寺赎回来,这样做不仅梁武帝有面子,同泰寺也乐意,因为拿到这笔钱可以更好地发展佛教事业。说实话,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真实用心是甚么?这是个千古奇谜,古今多少聪明人都猜不出谜底,我们当然无能让古人说话,所以只好存疑,唯一希望,看来只有梁武帝自己知道了。

 因为梁武帝按照佛教经典理念治国,***取了许多关注民生、为民谋福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一片团结,祥和局面,这片祥云甚至飘到了海外。正如宋代圆悟克勤在《碧岩录》第一卷中说的:“达摩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而来”意思是说,达摩在印度了解到大乘佛教在东土传播的盛况,甚为高兴,于是渡海东来了。

 菩提达摩(528或536)简称达摩,亦作“达磨”南印度人,中国佛教禅宗初祖。禅是梵文DbYane的音译“禅那”的略称,原来意译为“思维修”,“弃恶”,后通常译作“静虑”:“定”指心专注一境而不乱。说到禅宗,如果寻根探源,就得从佛教灵山会上,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这个佛教故事讲起。据说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王舍城灵鹫峰上主持***,千万人众,齐聚世尊座下,以求开示。世尊只是扬起手中一枝金色毕钵罗香花,默然无语,大众茫然不知佛意,唯佛十大***之一的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慧眼观看,当即对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并作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以后,世尊携迦叶到多子塔前,命迦叶登上法座,将金缕僧伽梨衣披在迦叶身上。一再嘱咐,汝当护持、传付将来、勿令朽坏。这就是佛教禅宗“衣法双授”的传法典故。摩诃迦叶遂成为西天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代代相传,菩提达摩是西天禅宗的第二十八祖。

 达摩渡海来到中国传播印度佛教禅学,他带了一件棉布袈裟,说是禅宗祖传传法凭证。达摩禅学精髓是将原来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小乘禅”、“大乘禅”的复杂繁难的禅定方法简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修行方法。理入亦称“壁观”或“坐观”,即面壁***,以达到“舍伪归真”、“无自无他”的境界。相传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终日默然,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行入包括“报怨行”(放弃一切反抗心理)、“随缘行”(放弃辨别是非心理)、“无所求行”(放弃一切要求和愿望)、“称法行”(依照佛教教义去行动),认为这样就可达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是在梁普通七年(526年)九月二十一日渡海来到梁朝广州的,当时的广州刺史萧昂也是个佛***,对达摩到来热烈欢迎,并及时奏报梁武帝,梁武帝听说达摩是印度佛国来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要萧昂派人护送达摩来南京。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达摩抵达南京,稍事休息后,梁武帝亲切接见了他,对古印度佛教和禅学共同进行了探讨,许多佛教典籍对此都有记载,现将《五灯会元》中一段话,摘录如下: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达摩与梁武帝论禅这段话,以我对禅学的肤浅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层意思:一是梁武帝问达摩,我自从当了皇帝后,写佛经,造佛寺,培养发展僧人,不可胜计,同时还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净身持戒,敢问有何功德?按照世俗看法,应该是有大功德的。普通信众那怕在佛寺功德箱内投下一文钱,都说有功德,何况梁武帝投入那么多钱财?!出乎常人意料的是达摩竟说:“这些并没有甚么功德”。二是梁武帝大惑不解,于是质疑问道:“何以没有功德?”这就关系到对“功德”这个概念的理解了,达摩说:“这些只是世间的福德,因为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诸事的有漏善只是福德,倘若不能自己内证得自性即是无功德。”因此,布施、念佛、造寺等,虽然都是做善事,都能得到因果福报,但单有福报而无功德。终不可能出离生死苦海,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坛经.忏悔品》中说的:“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又怎能成佛呢?三是梁武帝接著追问:“甚么才算真功德?才能修行成佛?”达摩说:“真正的功德是“净慧智圆、体自空寂”就是说能自见真如自性就是功,能视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滞碍,常见真如本性、本自具有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功德。功德原本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的事上求。一句话:心即是佛、佛在心中。功德是要靠内心修炼、明心见性、方成正果。心若背觉合尘即是众生,心若背尘合觉即是佛,从而达到精神永驻万劫不变的最高境界。四是梁武帝又问:“得道高僧至高无上的真理圣谛,第一义谛的境界是甚么”?达摩说:“境本非境,界亦***,世界本是空廓无相,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五是梁武帝听了茫然不知所云,于是咄咄逼人直问达摩道:“既然无圣,那么现在与朕说话的人是谁?!”他那知在达摩眼里“本来无一物”那里有甚么皇帝?!虽然如此达摩还是菩萨心肠,因势利导,指点迷津的说道:“不识”多么充满禅机智慧的回答呀!意思是说: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来便是空寂、圆融、清静、妙密的无相。《金刚般若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梁武帝如能感悟到这个层次就功德圆满了,可惜梁武帝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达摩此时自知无法度化这位皇帝,于是告别回驿馆。

 达摩在金陵逗留了几天,在“萧寺”墙壁参观了著名书法家萧子云所书的飞白书法“萧”字,他在壁前观摩了半天,深为中国书法的神奇震撼。随后悄然走出城去,来到长江边,只见秋风阵阵,岸边的苇子在风中起伏不定,他随手摘下一根芦苇抛向江中,飞身向江面一纵,双脚恰好落在那根苇杆上,只见那苇杆好似一只小船,乘风破浪的向江北驶去。

 达摩脚踏苇杆,眼望江水,不禁想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临别给他的示偈:“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去年在羊城登岸,今日暗渡长江,果如师父所言了。

梁武帝经过几天静思后,稍有所悟,于是派人来请达摩。来人来到驿馆,不见达摩,说是往江边去了。追到江边,只见达摩双脚踏苇、神定气闲、长袖随风、飘然已到江中,知道来迟一步,追悔莫及,从此留下了“达摩一苇渡江”千古神话。

法的词语有哪些

一诚法师,俗姓周,名云生,公元一九二六年二月出生於湖南宁乡县的一个农家。自幼厌於茹荤,由於家贫,不到十岁就随父亲学习石工与建筑技术。十五六岁时,常随同亲友去附近乌山寺上香礼佛。不久,即拜师,皈依三宝。在皈依师的教诲下,习修念佛法门。一九四八年的一天,在乌山寺大殿拜佛时,看到殿内庄严无比尊尊佛像,像前腊烛明燃,滴滴烛泪顺流而下,顿时心里充满欢喜,於是情不自禁地脱囗诵道:[今来无三字,皈依故佛前,……鸟山寺姻渺,灯光用大千。]在场的人听到之后很是惊讶,认为他凤愿早具,善根具足。其中有位师伯说,这人有禅缘宿根,悟性高,参禅有望成大器。皈依师果然就护云生改修参禅。六月,周云生辞别双亲,投奔湖南长沙县(今望城县)黄金园乡洗心庵,礼明心为师,剃度出家,承临济宗派,法号一诚,字悟圆。此后,随明心学习佛法,习修仪规,尤其潜心於《金刚经》多有体验。

一九五六年夏,听到现代禅宗泰斗虚云卓锡於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的消息,当即前往亲近。冬,由虚云亲任得戒和尚,一诚在广东南华寺受具足戒。此后返回云居山,自觉刻苦修持,认真实践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遗训,勤奋劳作,得到虚云的赞赏。次年,在法缘具备的时候,虚云亲自主持仪式,安排自己的法子、时任真如禅寺方丈的性福为师授予正法眼藏,赐法号衍心,列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同年,虚云又亲自执坛,代自己的法嗣、香港宽本为师,传授临济法券,取法名常妙。从此,师精进猛作,真参实修。与此同时,在真如禅寺的修复重建工程中,师负责图纸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指挥,甚得虚云和性福的赏识。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九年,师除了自己认真修持外,尽一切可能亲近虚云,面命耳提,多得钳锤,深入经藏,研读佛典,在虚云主办、海灯执教的佛学研究苑学习,因而道业日隆。在此期间,师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并受嘱托,参与整理虚云的书信、诗词文稿。到一九五九年五月,已整理出虚云文稿五大本。

一九六六年至二九七六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师被赶出寺门,强行调入云居山垦殖场改作农工。先去深山破竹子,后来又改放牛,更多的时间则是在云居山公路工地上。尽管如此,师仍是不改初衷,克奉操守,独息暗中坚持茹素诵经。一九七八年底,师与体光等道友率先回到云居山只树堂禅寺旧址,劈茅草砍竹子,搭盖茅蓬,恢复出家人生活,并且举行了佛事活动,次年春,和众道友归驻真如禅寺。不久,被推举为本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任知客,师主张先行修复虚云舍利塔,以扩大影响,并赴京请示,得到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肯定。一九八五年秋,升座荣膺真如禅寺方丈。此后尤以重兴祖庭,[继佛续心灯,***是家务]为己任。在主持寺务管埋中,既注重历代祖师遗训的实践,又紧密结合今日的情况,做到动既奉佛法,亦守世间法,对於寺务管理重点抓了僧众的定身心,杜放逸,严戒律。制定了[真如寺常住规约]、[客堂规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带头认真遵循。在师的表率示范下,真如寺僧众认真恢复与光大了虚云主寺时期所形成的道风,每日的早晚功课上殿,每月望朔[布萨诵戒],重视僧从的坐禅习定。新建面积达千馀平方米的新禅堂於一九九零年落成,增加坐长香的僧人,又在原先每日坐四支香的基础上,延长至每曰坐十四支香,以期深入修持。每年举行夏讲冬禅七,不仅寺僧众参,而且有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四众***专程前来。还注意带领僧众进行农耕,以实践首丈祖师遗训。於一九八七年即恢复[真如禅寺僧伽农场],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又学习世间法,***取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僧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因而,真如寺呈现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各项事兴业旺发达的局面。自一九八五年起,师亲自设计与指挥施工完成了虚云纪念堂、西禅堂、方丈寮舆性福、海灯、朗耀诸和尚塔墓;先后、完成了观衡、戒显等历代祖师塔墓的修葺。寺内诸殿堂楼阁修复一新,数百尊佛像得以重塑,且镶金饰彩,无比庄严。他重视肯年僧人的修学,带领他们遵奉[般若堂中学无为-明心见性是指归]之圭旨一深人《金刚经》等经典的学习;教导他们应当把握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刻警惕,做到[不污染];强调[尘尘混如,刹刹达云];要求他们学禅应当首先学会做人,懂得禅法即在平日行劳作之中,学禅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挖土挑水耕田也是修行。师对於他们视性殊,或安排坐长香,或坐香与出坡并举。先后将几名符合条件者送至北京、灵岩山佛学院培养,大胆启用青年僧人充任职事,委以重任。对於众多僧人,每年春夏两季都要组织他们学习唱念。一九八七年,主持举办本寺僧众倍训班。二年后,又专们聘请广州光孝首座和尚本智来寺主持讲经班。一九九二年,主动支持江西省佛教协会来寺举办执事培训班,并亲自主讲[寺院清规]。期间,安排真如寺全体青年僧人前去旁听,以提高学识。为绍隆佛种,续燃传灯,於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一年三次主持传授三坛大戒,受戒衲子上千万。一九***秋,应宣化之邀,作为[中国佛教赴美弘法团]成员,抵美国万佛圣城参加传戒大典,担任尊证和尚。一九九二年,又亲自为青年僧人妙华等人传授正法眼藏,使沩仰宗第十一代传人又添新容。

师不仅倾心主持真如禅寺,而且为江西佛教的振兴作贡献。一九八六年,先后担任了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会长与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一九八七年,又兼任了九江市佛协副会长。为解决萍乡、抚州、上饶、南昌等地寺庙的恢复,师以花甲之年,为之多方奔走,相继受聘兼任江西本宜丰县洞山普利寺、广丰县博山能禅寺、铅山县崆峒山慈济寺等名誉方丈,为这些曹洞宗祖庭的修复重建出谋献策,乃至规划图纸,指挥施工。书法作品,既有师承,更有创新,自成一体,别具特色,获誉甚高。另一方面,他对佛教文化事业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亲自领导编辑,历三年艰辛完成《云居山新志》的编纂,凡七十馀万字。师十分关心虚云禅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撰稿并支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志哲教授选编的《虚云禅学精华录》(上、下册)出版发行。

一诚法师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市政协常委。2002年9月,一诚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的会长。他以弘法利众为己住,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办法、

想法、

做法、

法宝、

法人、

活法、

刀法、

加法、

法力、

合法、

乘法、

法术、

法律、

宪法、

历法、

无法、

书法、

魔法、

看法、

***、

刑法、

语法、

法郎、

民法、

税法、

法则、

法家、

法治、

司法、

除法、

法规、

法王

说法、

普法、

法眼、

兵法、

法庭、

法式、

手法、

政法

逍遥法外、

无法无天、

约法三章、

知法犯法、

春秋笔法、

不二法门、

如法炮制、

现身说法、

徇私枉法、

以身试法、

绳之以法、

言出法随、

想方设法、

奉公守法、

法不传六耳、

就地正法、

正法眼藏、

贪赃枉法、

法不阿贵、

作法自毙、

严刑峻法、

讲经说法、

徇情枉法、

目无王法、

法家拂士、

法力无边、

不法常可、

目无法纪、

违法乱纪、

执法不阿

约法三章

[yuē fǎ sān zhāng]

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执法如山

[zhí fǎ rú shān]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如法炮制

[rú fǎ páo zhì]

本指按照成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炮(páo)。

逍遥法外

[xiāo yáo fǎ wài]

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绝不允许犯罪分子~。

现身说法

[xiàn shēn shuō fǎ]

本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贪赃枉法

[tān zāng wǎng fǎ]

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利用职权歪曲法律,以满足行贿人违法要求的行为。枉:歪曲,破坏。

无法无天

[wú fǎ wú tiān]

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知法犯法

[zhī fǎ fàn fǎ]

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徇私枉法

[xùn sī wǎng fǎ]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以身试法

[yǐ shēn shì fǎ]

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绳之以法

[shéng zhī yǐ fǎ]

以法律为准绳,给以制裁或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