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上一句,各从其志,皆得所愿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12 0
  1. 养生贵在守常
  2. 得偿如愿的意思
  3. 历尽千帆是什么意思?
  4. 顺遂无虞 皆得所愿下一句

蓄谋已久得偿所愿的意思得到你想要的、意味着你终于如愿以偿、感觉很幸福。

出处:先秦至汉·佚名《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译文: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蓄谋已久造句

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上一句,各从其志,皆得所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成长是场蓄谋已久的阴谋,错了便是错了。

2、尽情地喊吧,实施你蓄谋已久的逛街大计,确定你垂涎已久的菜谱方针,制裁你拘谨的内心,大喝,今天是妇女节,我的节日,我做主。节日快乐。

3、而是投入大量精力、时间,蓄谋已久的行动。

4、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

5、目前尚不清楚这是一场无聊的区域性武力炫耀,还是蓄谋已久的挑衅。

6、无论它是意外发生的还是蓄谋已久的,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

7、370航班从最新的相关报道显示,这是一起蓄谋已久的且非常诡密的行动,从时间和发生的地点来看,国际形势最为复杂,最不平静,最为混乱。

8、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毁灭的不止清***号称的北洋水师,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被拦腰打折。

9、一场蓄谋已久的神战,恶人各有所求,唯有正义凛然。

养生贵在守常

顺遂无虞皆得所愿,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下一句为“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具体释义

顺遂无虞皆得所愿,意思是希望一切平安,一切都顺顺利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所想。这句话用来表达对友人或爱慕之人的祝愿,指人与人皆为萍水相逢,相逢匆匆,但祝对方身体康健,一切顺利。

2、出处

顺遂无虞,皆得所愿,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原文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关于《黄帝内经》的介绍和创作背景:

1、《黄帝内经》介绍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由多人完成,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该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黄帝内经》创作背景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目前认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得偿如愿的意思

常,属于常用字,基本义有永久的、固定不变的,引申指一般的、普通的,再引申出经常、平常的意思。常用词有:日常、时常、通常、常常、天行有常、日月以为常等等。

常,是常识。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常,是常识。知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别,缘起缘灭,皆是世间常态,娑婆世界,无一是恒常不变。

常,是习惯。每天该做的事情,养成一种定课的习惯,如同吃饭一样重要。除非一日不吃饭,才可不做定课。

常,是位置。天地之间,人有一位,若恒守之,则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常,是因地上的精进恒守,是心地上彻悟,并随时放空,不执着于诸相。

守常—就是遵守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即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话告诉我们关于 养生 的三个要素:一、遵守自然规律,二、饮食要有节制,三、起居要有规律。顺应四时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及情志,使人体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 健康 长寿。

起居有常,这个“常”就是有规律的意思,但也并不是说你每天就几点起、几点睡,固定不变。如冬天你应该几点睡、几点起,春天又该几点睡、几点起,它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大自然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也就是说你的起居要和天地、自然合拍。如果你顺应了这个规律,那恭喜你,你的运气来了。我们经常说祝你好运,这个运气从哪儿来?谁给你带来的?它就是天地运化过程中的节奏和规律,是你顺应了天地之气而自然得来的。跟着它走你就走运了,要是背着它干,你就背运,就倒霉。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昼夜颠倒,日出而睡,逆天而行。正所谓:“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把违背自然之道的生活方式当作日常的习惯,那就离疾病、灾害不远矣。

守常—就是顺应自然

所谓自然,我的理解是宇宙时空里的白天黑夜、万物的生长收藏、四季的寒暑往来、不尽的山川河流,在我们面前的呈现,它不受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始终那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浑然天成、不加任何雕 饰的自然现象。

有了自然界,才有了以人类代表的万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既然我们生存在这大自然之中,就要受到大自然界的影响,包括天地、日月、五星。就要时刻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合而为一,从而得到大自然的恩赐。就像《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居住在林立的高楼里,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学习方面的压力,白天无暇抬头看天,晚上更无闲心远眺星星月亮,更不用说到田间地头参与劳作,满脑子都被有形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没有一丝空闲容纳自己对自然时空的想像。试想,没有到大自然广阔天地里生活过的人们,不按自然之性生活的人们,不是一个标准的在天地之间符合天地之道的有无限想象空间、有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自然人。

所以说,回归自然的纯真,回归自然的本源,不强加太多,不妄自菲薄,顺应自然,做一个自然人,做自然之事,成就天地自然之道。

守常—就是守平找平

《黄帝内经·素问》:“秋三月,此为容平”。就是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到一定程度,达到成熟时,就应该及时收获,做到颗粒归仓,并扎紧口袋。如果不及时收获,任其自由生长的话,就会出现减产,影响收成。如小麦到了成熟季节,不及时收割,就会炸满一地。苹果、石榴成熟了不及时***摘,就会瓜熟蒂落或长裂长爆等等。

这里的“平”,就是平口、平实、适可而止、不多不少刚刚好。在我们河南,还总爱说一个字“中”,其背后隐藏的内涵,和“平”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都符合我们古人所说的中庸、中正、平和之意。

结合我们人体而,如何判断一个人的 健康 状况,就是要看这个人的阴阳状态是否平衡、是否协调。身体生病,出现的不适,一定是阴阳失衡,或者是平的状态被打乱所致。只要重新将人体的平衡恢复,找到平衡点,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和合。这样,病灶自然消失。

现在的 养生 ,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臆断、凭着自己的脾气性格去做,而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事,说平常话,而达到不平凡的境界。

养生 不是说你锻炼了、跑步了就叫 养生 ,只要有平和的心境,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豁达态度,随时随处都是 养生 。

所以说守常,就是守平找平。找平,其实是利用动的方式方法,从而使物体达到平的目的。如杂技表演的走钢丝,手里拿的平衡竿或直接用手臂伸开当做平衡竿,就是通过调整竿子在身体两侧的长度或调整手臂的上下幅度,通过这种运动的方法,达到保持身体平衡的目的。还有我们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偏性和作用趋势,从而纠正人体偏阴偏阳的失常状态。 养生 的道理亦是如此。

守常—就是清心少欲

《黄帝内经·素问》:“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大意是,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人们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 养生 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教导人们养心,首要的是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老年人如能做到“清心寡欲”,就能在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诱惑,节制自控,从而保持身心轻松,晚节清白,尽享天年。

如今的人们,个个匆忙劳碌,被世事纷繁所困扰。***攀比,追逐名利。说起话来,唉声叹气,“累呀,真累呀”挂在嘴边。凡事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孑然一身,无牵挂,无揪心,心境澄明,心胸宽广,戒色戒贪,上善若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定心态,活得越简单,你的幸福感就越强。

淡泊者心清,心清则志明。奢糜者心浊,心浊则*乐。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寿。

常言说:“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要学会放下,学会放松。我们日常的 养生 ,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方式,锻炼也好,***也好,学着让自己慢下来,学着达到古人的“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究,与天地终”的至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 养生 , 养生 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以道家经典《清静经》为指导,“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使心神得到清静,身体得到净化,疾病得到康复,生命得以长久。

(中易堂国医馆 翟红斌 文)

历尽千帆是什么意思?

得偿如愿的意思解说如下

得偿所愿出处先秦至汉·佚名《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译文: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出处的不同:如愿以偿出自清朝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顺遂无虞 皆得所愿下一句

历尽千帆的意思是: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

历是经历,尽是指很多尽头,千帆是指千千万万的帆船,历尽千帆原意指某人经历过千千万万的帆船。通常比喻某人经历了多种多样,千千万万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在人生当中对生活经历丰富。

“历尽千帆”这个词不禁让人想起“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词,出自于唐代诗人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整首诗词的是什么意思呢?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词中有一些字词,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解释一下,这样才能更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苹(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苹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没有下一句,“顺遂无虞,皆得所愿”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意思是:“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节选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