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之功_金石之药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3 0
  1. 金石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2. 让皇帝们趋之若鹜的金石丹药,究竟有多大的魔力?
  3. 宁安如梦里金石散是什么
  4. 什么是五石散
  5. 金石散是什么

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石药指金石类药物。古代一些养生家误以锻炼金石类药物,服食以求长生,结果常因药物中毒而羁病殒命,此类金石药物称为“石药”。

《证类本草》中详细描述了石药。

金石之功_金石之药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味苦,寒,无毒。主折伤内损,瘀血,止烦闷欲死者,酒消服之,南方俚人,以敷毒箭镞,及深山大蝮中人,速取病者当顶上十字厘之。令皮断出血,以药末疮上,并敷所伤处,其毒必攻上,下泄之,当出黄汁数升,则闷解。俚人重之,带于腰,以防毒箭。亦主恶疮,热毒痈肿,赤白游, 蚀等疮。北人呼肿名之曰游,并水和敷之。出贺州石上山内,似碎石、 砂之类,土人以竹筒盛之。

金石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金石药”是中药中专指矿物性原料含重金属成分的原料等,如青礞石、龙骨、轻粉、铅丹密陀僧、朱砂等,使用时需格外小心,以免引起中毒!

“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是代赭石、青黛等。

“银石”估计也是矿物质类的药材吧,楼主刚刚也是百度百科里找的,然后找了些文献,《银石丹丝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120例临床观察》 没什么结果,望楼主***纳

让皇帝们趋之若鹜的金石丹药,究竟有多大的魔力?

1. 金和美石之属。《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 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 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镂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 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 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弦金石造歌以被之。”

6. 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 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铿锵叶平上。”

8. 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 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宁安如梦里金石散是什么

很多人想长生不老,那么生在帝王家的皇帝们就更加了,他们想世世代代享受这荣华富贵和这花花江山,所以炼丹求仙成神仙,这是中国古代众多帝王的终极梦想。就连一世英明的唐太宗在晚年的时候也在研究这个金石丹药,说明它这个东西对人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试问有哪一个人不想长生不老哪,估计没有吧,在这种美好愿望的驱使下,有供应就有需求,所以有些人就开始炼丹药。神秘的东方炼丹术,不仅酝酿了后来影响世界的火药,它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科学技术。

其实炼制丹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尝试的,也不是门可以公开的技术,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复杂的东西。要将黄金和丹砂炼制成长生不老的东西,这过程是超级复杂的,我们现在的人学过化学,想想这个提炼过程就很复杂,更何况古代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它经常会被一些道士说的很是神秘。

从炼制丹药开始到现在,促进了很多化学物质的发现,这对于化学方面的研究也是一种贡献。但是,这材料往往具有剧毒,很多人在服用了丹药之后,就会出现幻觉,严重一点,还会死去,这有点跟现在的人服用一些毒品有点像。很多皇帝就是因为服用了大量毒药而失去了性命,比如清雍正帝和唐朝的几个帝王。

其实还有些草木也可以炼制成丹药治病,但是要炼制什么成仙的,就要用我刚才说的那种方法,炼制不当的话就有剧毒,危害人的性命。而古代的很多皇帝为了长生不老,就花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炼制这个东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哪里是能服用一些什么丹药,就可以破除的。

什么是五石散

特效药。根据查询《宁安如梦》剧情显示,金石散是谢危认为具有特效药效的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谢危的离魂症。《宁安如梦》是由朱锐斌执导,白鹿、张凌赫,主演的古装爱情剧。该剧改编自时镜的***《坤宁》,讲述了姜雪宁历经坎坷当上皇后,却遭遇宫变、被逼***,重生后立志揭开当年真相,改写人生结局的故事。

金石散是什么

五石散又称寒食散,其药方托始于***,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关于寒食散中的“五石”,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1.由来: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求仙药之事,起于秦始皇。汉武帝时,信奉方士李少君、栾大等,烧炼金石一类矿物,物为石药。寒食散与成仙无关,服之者多称去病强身,实际上为济其。西汉时名医淳于意诊籍(病历记录)中,曾提到医治因服五色散而发疽之事。三国魏时清谈家、驸马何晏是寒食散的提倡者。当时,贵族中人相继服用,一时成为风气。

2.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服此药后,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称寒食散。

3.不良后果:服此药致瘫而死者,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学者皇甫谧则因服散而成残疾。其风自魏晋至唐,历五六百年而未中断。

4.曹歙、皇甫谧、靳邵、范曲、释道弘等,对寒食散深有研究,对药理学产生影响。唐初孙思邈《千金方》中录散方甚多,但深斥其祸。其后孟诜、薛曜又推挹乳石之功备至,故唐人用乳石、硫磺之类,也颇常见。降及明代,则演变为红铅。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引晋皇甫谧曰:“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必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余亦豫焉。”

金石散的概念如下

金石散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扩展资料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其学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

北宋仁宗朝,刘敞提出古器研究方法,并著《先秦古器图碑》(已佚)著录图像铭文,金石学始具雏形。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为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吕大临《考古图》,其后又有宋人所著《宣和博古图》、《集古录》、《金石录》、《隶释》等,金石研究渐盛。

清乾嘉以降,金石学达到鼎盛,《西清古鉴》等著作推动了古器物研究,《考工创物小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攈古录金文》、《愙斋集古录》、《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古泉汇》、《金石索》等的鉴别及考释水平大为提高,研究范围扩大至镜鉴、兵符、砖瓦、封泥等专门领域。

在关于金石学的著作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资料,甚至有的书籍还辑录了一些器物的图像以及其名称和用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未对器物的形制、划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没能进行断代研究,故而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发展

金石散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金石学和考古学成为独立研究的部门,是宋代学术的一大成就。宋代金石学、考古学发端于宋真宗时期对古铜器的研究。1000年(咸平三年),乾州获得古铜鼎一件,方形四足,上有古文21字,真宗命儒臣考证,验其款识,认为是“史信父甗”。

把古代器物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还是宋仁宗以后的事。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