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权旁落典故_大权旁落打一国名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16 0
  1.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生平事迹简介
  2. 战国七雄简史,一文了解战国七雄
  3. 朝代歌有哪些
  4. 求五代十国时期的史料

法兰克和法兰西是一个意思。在德语中法国拼写为Frankreich。毋庸置疑的是法兰克人也是一支日耳曼民族。而法语则是属于罗曼语系统,为拉丁语演变而来,和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同源。法国人自称高卢人,高卢人却是属于凯尔特民族,凯撒征服高卢后,高卢人罗马化,使用拉丁语,为法语之前身。金发的日耳曼人取代黑发罗马人成为欧洲帝国的主宰后,高卢亦被日耳曼人(法兰克、西哥特、勃艮第)征服。查理曼帝国分裂后,莱茵河以西的那部分日耳曼征服者被高卢罗马人同化,放弃日耳曼语言,成为现代法兰西人来源的一支。历史上北方的金发法兰西人以巴黎为中心长期居于统治地位,是日耳曼人后裔,南方黑发的普罗旺斯人留有更多的高卢罗马人特征,南北法兰西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以后才有更多的融合。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部分居民则仍使用凯尔特语言。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生平事迹简介

唐朝末年,皇帝大权旁落,各地藩镇坐大,发展到最后产生了朱温、李克用等超级强人;唐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后梁。

后梁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随后的50多年里,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此外还有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等10个***,合称十国;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五代十国。

大权旁落典故_大权旁落打一国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代十国***更迭频仍,兵荒马乱成了常态,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宋朝。

宋朝虽然比不得汉唐时期的恢弘,但天下算是重归一统,局势稳定了对老百姓自然是好事;古典***《水浒传》就在“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开头,引用了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的《观盛花吟》一诗: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邵雍生活在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三朝期间,到了宋神宗时期已经成为名扬天下的名儒,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感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接下来作者又用四句小诗来具体描述: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这首小诗非常精巧,“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说的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一一对应环环相扣;“都来十五帝”指得是后梁太祖朱温、庶人朱友珪、末帝朱友贞,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等五代帝王,但实际上只有14位,如果加上还没继位就被权臣废黜的后汉湘阴公刘赟,勉强也算15个;“播乱五十秋”自然就是概指五代延绵54年了。

五代终结者赵匡胤的出现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水浒传》作者认为是“感得天道循环”,因为他“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宋史》记载“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虽然意思相似,但不代表确实有发生,只能说史官为了凸显皇帝的神圣,下了一番功夫。

《水浒传》中称赵匡胤为“太祖武德皇帝”,庙号“太祖”一致,谥号则跟正史中的“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无涉,只能说是强调了赵匡胤军事武功的一面;“上界霹雳大仙下降”更是无稽之谈,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称这是“为天罡地煞先作映衬”,也算能解释了。

随后一段“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概括了赵匡胤统一天下的历程,但“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值得商榷,毕竟开国皇帝里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守成皇帝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也可以说与赵匡胤一较高下;“一条杆棒打天下”就更是无稽之谈,行军打仗可不是逞匹夫之勇,只能是为了引出后面梁山好汉的“风风火火走天下”了。

接着还有“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基本上符合事实,前面说北宋,最后一句连上了南宋,但400年还是夸张了不少。

但赵匡胤确实改变了五代十国纷乱的格局,因此邵雍在诗里说:“一旦云开复见天”,也就是百姓再见天日之意。

《水浒传》中还有一段,称西岳华山处士陈抟处士听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后,特别开心,骑驴都掉下来了,原因是:“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实际上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赵匡胤是在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后,从他的幼子后周恭帝手里夺得的天下;其次陈抟此人《宋史》有传,但没有关于他跟赵匡胤交往的记载,只有后周世宗和宋太宗赵光义召见他的记录;当然,民间传说里陈抟已是半神状态,各种稀奇古怪都有,但不足为凭了。

说起来,作为一个还不错的开国皇帝,大家愿意把高帽子给赵匡胤戴上,也是很明显了。

战国七雄简史,一文了解战国七雄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年10月17日),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1505年,史称"伊凡大帝"。

伊凡三世是使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国最终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彼尔姆、特维尔这几个俄罗斯公国,这几个公国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们多次征服过并向莫斯科公国臣服。 蒙古人的金帐汗国(1219-1502年)不久由于内斗而分裂成几个小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昔班尼国、克里米亚汗国),伊凡三世于是在1480年停止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金帐汗国统治,并在1502年灭掉了金帐汗国。

1472年11月份,莫斯科大公国第二次庆祝伊凡大公的婚礼。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伊凡七岁那年,父亲瓦西里二世在诸罗斯城邦的大公女儿中,选中了特维尔大公的女儿玛丽娅作为伊凡未来的妻子。特维尔大公没有表示反对,因为这桩婚姻象征着莫斯科大公国和特维尔公国的和解。在伊凡即位后发兵攻打喀山汗国那年,玛丽娅突然暴病身亡。伊凡本打算在战事结束后,在罗斯诸城邦中找一个妻子,但罗马天主教教廷出人意料地遣使来莫斯科,提出和索菲娅公主联姻。

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者 *** 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灭亡。拜占庭末代皇帝的弟弟带着自己的女儿索菲娅,逃往罗马天主教教廷避难。面对扩张势头咄咄逼人的土耳其,意大利首先感到焦虑,因为在夺取君士坦丁堡、灭掉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之后,土耳其人攻占了巴尔干半岛,直接威胁着意大利各国的东部边界。

罗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想通过联姻这种方式,以拯救***教文明的名义,说服莫斯科大公国在北线向信仰 *** 教的土耳其发动战争,以减缓欧洲所面对的土耳其的威胁。此外,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以莫斯科为首的罗斯诸城邦成为东正教的最后支柱,而罗马天主教教廷一直试图将已经分裂达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二为一,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统一的***教会。所以把索菲娅公主嫁到莫斯科大公国,巩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的莫斯科之间的联系,将为两教合并打下基础。

很快就传来了伊凡三世对教皇提议的回信。伊凡三世表示同意这桩婚事,但伊凡三世派来的特使提出一个条件: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所生子女,不得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索菲娅公主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口答应下来。据史书记载,索菲娅公主为人非常聪明,同时有很强的政治野心。在继续留在罗马教庭,寄人篱下和远嫁不为人知的莫斯科大公国,实现政治抱负之间,索菲娅公主选择了后者。在当时的欧洲人心目中,罗斯诸城邦虽然也信仰***教,但那里经济落后,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居民属于半开化的野蛮人,比起鞑靼人来,文明程度高不了多少。所以很多人都惊讶于索菲娅公主的决定。

远在莫斯科的伊凡三世也在热切地等待索菲娅公主的到来。迎娶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的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着莫斯科大公国成为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莫斯科大公国至少在名义上从此可以成为罗斯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将由大公而变成各个城邦 *** 起来的国君,而罗斯诸城邦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入莫斯科版图。至于西斯科特四世希望莫斯科大公国以拯救***教文明的名义,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则这个想法实在过于天真。

对莫斯科大公国来讲,首要的战略目标是统一罗斯诸城邦,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而不是以拯救宗教的名义,贸然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此外莫斯科大公国在当时也不具备和土耳其交战的能力,至少要首先征服南方草原上的克里木汗国和哥萨克人,在当时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旅途,索菲亚公主抵达莫斯科。11月份,在莫斯科举行了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的盛大婚礼。

在索菲娅加入莫斯科大公国以后,莫斯科大公国名正言顺地称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的继承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的双头鹰国徽也就成为俄罗斯的国徽,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象征。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俄罗斯就是第三个罗马帝国"的说法,这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成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主要方面。

伊凡三世不满足于"莫斯科大公"这个称号,但又不想自称"国王",伊凡三世在今后的正式文件中,他完整的自称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

索菲娅公主嫁入莫斯科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书籍,都是在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灭亡前夕从君士坦丁堡抢运出来的。一方面,这批书籍对俄罗斯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莫斯科大公国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帝国的观点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自从索菲娅来了以后,莫斯科大公国的宫廷制度就按照拜占庭帝国的标准作了改革,从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各种规章礼仪日渐完整,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宫廷内举行的各种仪式也要求进退有节,因而更加庄严更加隆重,体现出大国风度。

索菲娅对宫廷制度的改革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守旧的大臣们***取消极对抗的办法,对很多革新举措拖延或者找各种借口不予执行。索菲娅是一个政治野心很强的人,所以她逐渐认识到,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摆脱"外人"的形象,必须得到莫斯科臣民 的爱戴。而想要做到这一点,第一件事就是:必须为伊凡三世生个儿子。 伊凡三世也有这个愿望,但他只是喜欢男孩而已。

1474年,即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婚后两年,索菲娅公主终于生下了和伊凡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位公主。让反对索菲娅的贵族们感到高兴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索菲娅的两个孩子还是公主。索菲娅不停地祷告,希望能生一个儿子。

最终在1479年3月26日凌晨,索菲娅和伊凡的第一个儿子出世了。伊凡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把孩子叫作瓦西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索菲娅又为伊凡生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这样,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一共生养了十二位子女。 索菲娅对长子瓦西里给予很大希望,她希望瓦西里能够代替伊凡和前妻所生的儿子伊万,成为莫斯科大公。但是伊凡三世从未想到过废黜王储,所以索菲娅决定待机而动。

14***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史称《伊凡三世法典》也称为《14***年法典》用以巩固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权力,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 *** 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俄国国玺上。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 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原配夫人去世后,1473年娶拜占庭的索非亚公主(此时拜占庭帝国已经灭亡,索非亚为亡国皇室旁支)。

1500年,其子瓦西里三世为获取大公权力公然造反,伊凡三世束手无策。

1502年,伊凡三世被迫将大公称号授予瓦西里,大权旁落的伊凡三世在抑郁中死去。

朝代歌有哪些

前言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 历史 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是由多个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构成的,其中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这七个国家的实力最为强大,被称之为战国七雄。

那么,这七个国家他们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强大成为战国七雄?最终各个国家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在说这些国家前,我们不得不提到周朝的建立。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丞相姜尚(姜子牙)的辅佐下,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这个地方,发起了对和商朝军队的终极之战,史称牧野之战。

此战商军被打败,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也点火自焚,周武王取得胜利,自此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史称西周,周武王称天子,成为天下之主。

分封诸侯

周天子为了奖赏有功之臣,把天下之地大大小小划分了七十多块,每一地派往一名功臣或王室成员过去担任国君(国家最高***),对这块儿地区进行统治,这样的一块地区就被称之为一个诸侯国。

诸侯国内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货币、制度等,国内一切决策均由国君做主,不用奏请周天子。但所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按期纳贡,以及保卫王室。

诸侯爵位

由于每个国君的功劳大小不一样,因此每个诸侯国大小也不一样,所以也导致了每个诸侯国的实力不一样。并且,诸侯国的爵位也有高低之分。

诸侯爵位从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诸侯国中,公爵最为尊贵,权利最大,如果某些小诸侯国闹事,可以不用经过周天子奏报,直接对其进行“教育”。但公爵数量很少,西周分封时,仅仅只有三个,就连丞相姜尚也仅仅只是一个侯爵。公爵中有两个是周天子家的王室成员,另外一个叫微子,也称微子启。

微子启原是原商纣王的庶兄,因为微子启贤明,上任商王时就想把王位传递给微子,但商大臣却劝说:“微子并不是嫡出,不应该立为大王”(那时候继承观念很传统:优先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于是帝辛便成功继位。

帝辛继位后,开启了奢侈、娇*、残暴的生活,有大臣进行劝谏,要么被帝辛侮辱,要么被,以致谏言者渐少。微子作为兄长,曾次多次亲谏帝辛,但帝辛却始终不***纳,后来微子便离开了商纣王。在周武王灭商后,微子亲到武王门下表示臣服,并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帝辛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封其公爵,封地为宋。

诸侯谥号

诸侯国的国君去世后,下一任国君和大臣会根据国君生平记录,商讨出一个谥号,谥号也通常称之为做 “某某公”(比如齐桓公、郑庄公等等)。

阶级等级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除了诸侯国有等级外,人也分等级,诸侯国国君称为诸侯,国君身边的大臣被称之为大夫,大夫身边的门客,以及贵族等这些被称之为士。再往下就是平民,以及最低阶级的奴隶了,那时候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的,只有氏和名,且大多以国名或部落名为氏,如后面秦国创建者秦非子,氏"秦"名"非子",他的氏就是以秦部落名称的。

齐国的诞生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尚,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姜子牙,他是周朝的开国丞相,***周天子灭商建周,公元前1044年,被周武王分封在齐地。

燕国的诞生

燕国的首任国君周武王的弟弟姬奭(shì),他在灭商过程中,姬奭也出力不少,被周武王封在燕地,后又辅佐两代天子,历经四十多年,未使用过一次刑罚,深受百姓拥戴,是一位难得的贤臣。

楚国的诞生

楚国的首任国君是楚部落首领熊绎,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周武王之子)时期,熊绎首领率部族投靠周朝,被封楚地,赐子爵。

此时秦、韩、赵、魏四国还尚未形成,但韩、赵、魏三国的前身晋国却已经诞生了,也被周天子分封的,爵位为侯爵。

秦国的诞生

到了周朝第八任君主周孝王时期(前960—前896年),秦人祖先秦非子因擅长养马而被周孝王褒奖,赐秦地,并赐“嬴”姓,于是秦国开始登上 历史 舞台,但此时秦国只是一个附属国(没有政治权),并不能与诸侯国相提并论。

烽火戏诸侯

到了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时期(前795年?―前771年)。

周幽王有个很漂亮的妃子叫褒姒(sì),整天一副可怜人模样,从未笑过,周幽王用了很多方法也不见效。一旁的太监就建议:“何不用点烽火台来给娘娘试试,那样的话,娘娘看到这些士兵白跑一趟,肯定会笑”,周幽王一听,立马赞成。

于是为博妃子褒姒一笑,周幽王竟让人点燃军事烽火台,烽火戏诸侯,褒姒看到满头大汗的士兵们从大老远跑来,结果还真笑了起来,周幽王大喜,故技重施,多次烽火戏诸侯。后来大诸侯国们不再当回事了,有的诸侯直接不发兵,有的诸侯发兵故意放慢脚步,慢慢吞吞地走,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走不到王室就可以接到回撤的消息。

结果有一天,外部西戎势力真的来犯,此时周幽王赶紧点烽火求救,但大部分诸侯以为又是在开玩笑,根本没有第一时间去救,结果周幽王被西戎杀死,王室也被洗劫一空。等诸侯们真到了的时候,才发现确有其事,于是齐心协力打退了西戎。周幽王死后,其子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

平王东迁

周平王深知,如果继续坐落都城镐京,难免不会经常受到西戎侵扰,为了安全起见,于是决定把周朝的都城向东迁移到洛邑,这样处于天下中心,就很难受到影响了,于是说干就干,公元前770年,平王叫上了几个国家帮忙护送,开始东迁,最终定都洛邑。

因为镐京在西,洛邑在东, 历史 上为了区分周朝这两段时期,就把之前的 历史 称之为西周,接下来的这段 历史 称之为东周。自然而然的,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成为了西周的末代天子。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的影响力大不如以前,大诸侯国们表面虽然以周天子为尊,但都开始了自己的如意算盘,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去吞并小国家,扩充自己的地盘,于是 历史 也进入春秋时代。

秦国封诸侯

在周幽王多次烽火戏诸侯时,虽然大诸侯们纷至沓来,但有个国家却始终冲锋在前,那就是秦国。周平王念其救驾有功,且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出兵护送,任劳任怨。便封秦国为诸侯国。至此秦国便以诸侯国的身份跻入春秋时代,当时的秦襄公便成为了秦国第一个任诸侯国君,这也为秦国以后雄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春秋五霸

进入春秋时代后,各诸侯国通过笼络人才,改革政策,歼灭吞并等方式追求变强,相继出现了当代实力最强的诸侯,首先是称霸的是齐国的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的***下,最终成就霸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春秋史上共出现了五位霸主。

落没的晋国

晋国,这个于公元前1033年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可谓是诸侯国间的长期老大哥。在晋平公及其之前,晋国的实力可谓首屈一指,伐楚败齐,不可一世。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内出现了许多强势家族,其中包括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家族,这六氏长期占据着晋国的六卿职位,互相看不顺眼,恨不得消灭对方。可以说整个国家史就是家族之间的争斗史,经过长期家族争斗吞并,最后就只剩下四大家族了:他们分别是:韩、魏、赵、智,但此时智家最为强大,而此时的晋国君主也大权旁落,逐渐落没。

三家分晋:韩、魏、赵三国的诞生

直到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家联合把最强大的智家给消灭了,三家把智家土地进行了瓜分,此时晋国就被三个家族给统治者,史称三家分晋。到了公元403年,韩、魏、赵三家已经不再满足写家族 历史 了,他们想写国史,于是他们纷纷向天子奏请升为诸侯,此时王室衰微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怎能不答应,于是韩、赵、魏三家正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战国七雄正式形成。

田氏代齐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尚,因为国君姓姜,因此齐国在姜姓国君的统治下被称为“姜齐”。姜齐在第十六任国君齐桓公姜小白执政时期,陈国公子陈完因逃避陈国内乱,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后改氏为田。

田氏一族历经两百多年的时间,通过笼络民心,明争暗斗等方式最终在齐国独揽大权。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姜齐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于岛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承认,封为侯爵,田氏为了安抚齐国民心,仍以“齐”为国号,史称“田齐”。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于是姜子牙的后代到此绝嗣。

战国时代

在赵魏韩三家分晋,以及田氏代齐***后,天下正式进入战国时代。此时周天子已经完全没有了威望,诸侯大多直接称王,甚至有时候周天子行事有时也要看诸侯王的脸色,有时候为了自保还得主动向诸侯国靠近乎儿。

随着大国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天下一统的期望在部分国君心中开始萌芽,特别是秦国,目标明确,几代人都为一统天下的目标而努力着,在秦国最后近10位君主,竟然全是明君,把若小的秦国变成了一等一的强国。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其中有四个旗下门客数千,他们为国家人才输出做了巨大贡献,这四人被誉为战国四公子(又战国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秦灭六国

在秦数代甚至十几代君主的努力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第一强国。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开始执政,登上 历史 舞台,上台就继承了历代先王的意愿,开始了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秦灭韩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弱小,但他却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所以秦国首先拿他开刀了,经过近两年的战争,韩国土地越来越小,最后韩王表示愿意成为秦国附属国。嬴政岂能允许附属国的存在,公元前230年,秦国再次发兵,一举灭韩,韩国灭,韩王安被俘虏。公元前226年,韩王安被处死。

秦灭赵

公元前232年,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是秦灭六国最难啃的一个国家,其实这本来是最应该最先被灭的一个国家。

在此28年前时,也就是公元前260年,在嬴政曾祖父秦昭襄王的时候,白起就曾率秦军和赵军进行决战,史称长平之战。此战白起斩杀赵军45万,致使整个国家几乎瘫痪。正准备白起乘胜追击拿下赵国时,白起却被秦王召了回去,给了赵国喘息之机。

此次嬴政再进攻赵国,又遇上了名将李牧,秦国几年内打了多次都没有攻下来,还数次被李牧打败。最后秦使用反间计,收买了花重金收买赵王宠臣,让他造谣李牧谋反,昏聩的赵王居然相信了,于是李牧被杀,赵国也因此为灭国做了铺垫。

公元前228年,秦国再次发兵攻赵,攻下都城邯郸,赵王无力抵抗,遂投降,赵国亡,最后赵王被流放房龄,最后饿死。其子逃亡代地,于公元前221年被秦灭。

秦灭魏

魏国曾在庞涓统帅军队时,叱咤风云,后来在同门孙膑的斗争中败下阵来,从此以后,魏国基本上走下坡路,人才也不进行重用,比如商鞅,最后商鞅到秦国,开始对秦国进行变法,使秦国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公元前225年,秦国攻打魏国,秦将王贲水淹魏国都城,魏王***投降,魏国灭亡,随后不久魏王***被杀。

秦灭楚

公元前225年,秦国攻打完魏国后,继续发兵攻打楚国,秦王让王翦出兵攻楚,王翦说没60万攻不下来,而旁边李信说只需要20万即可拿下,嬴政遂以李信为统帅,出兵20万攻楚,王翦久经沙场,自然知道楚国地广人多,不可能攻下,为了不引火烧身,便自愿告老还乡,果不其然,李信大败而归。

李信败北后,秦王嬴政亲自来到王翦家乡,恳求王翦出山,并许诺让其带兵60万攻楚,王翦遂复出领军进攻,楚军统帅项燕领兵迎击,后作战不利,向淮南败退,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

后昌平君被项燕拥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国。王翦、蒙武率秦军来攻,昌平君兵败身亡,项燕***,楚国灭亡。

具有戏剧性的是,此时项燕未满十岁的孙子项羽,在十几年后又带领起义军,又灭了嬴政所建立的秦朝***。

秦灭燕

燕国见秦灭六国之心已定,燕太子丹便派出荆轲出使秦国去刺杀秦王,希望可以通过这样来逃过灭国之患,结果荆轲因行刺失败,反而惹怒了秦王,秦王变发兵进攻燕国。

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灭齐

公元前221,天下就剩秦国和齐国两个国家,齐国拥有城池70余座,人口众多,期间也几乎不受其他国家战争所影响,按理来说,秦国要想拿下齐国这个老牌大国,需要花下很大功夫。

可是齐国君主和丞相都是昏庸之辈,面对突然进攻的秦国,竟然毫无准备,甚至一时半会凑不出抵御之兵,秦王也答应,只要齐国投降,齐王还可以给个小封地继续统治,天真的齐王于是不战而降,主动投降,结果齐王建一个人被分配到一篇荒郊野岭中为他封地,最后同赵王一样,活活被饿死,齐国灭。

一统华夏

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完成,秦王改王号为帝,由于嬴政是 历史 上第一个皇帝,所以又称始皇帝,后人也称嬴政为秦始皇。

秦始皇建立秦朝,统一了文字,文化,车马轨道,度量衡(长度标准、容量标准、重量标准)等,使华夏所有人民第一次在同一个体制下生活!秦朝***用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所有官员统一由中央分配调往,不再设诸侯国。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君主专权制的朝代!

感谢网友: [一川烟雨映斜阳] [Ace陈浮生] [虫二回头] 对上下文不符处指正,对应的段落已做处理。

若有其他不正确之处,还请广大网友指正!小九万分感谢!!

求五代十国时期的史料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

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迨至后周,匡胤夺权。

赵建北宋,仍都于汴。稳定北方,统一江南。

西夏辽金,觊觎中原。金袭汴京,靖康国难。

高宗南渡,南宋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一统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灭元,建明应天。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康熙宏略,皇舆拓展。***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

辛亥革命,领袖中山。缔造共和,宣统交权。

王朝统治,从此绝断。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24个朝代详情: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皇帝大权旁落。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西晋:

极度短命的西晋王朝(265年-316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上的建树均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仅有的昙花一现的统一时期,因为西晋真正统一全国的时间只有不到25年(公元280年灭吴,公元304年爆发永嘉之乱),几乎给华夏带来了灭顶之灾。

东晋:

东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偏安江南的汉族***,其基本和同时代的北方五胡十六国***同期,从司马睿正式称帝的317年开始,东晋建立,到刘裕废晋自立建立刘宋的420年,东晋灭亡,其陆续存续了一百多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北方胡族在原来属于汉族的中原大地上肆虐,而号称中华正朔的东晋却在一次次的内乱和斗争以及北伐失败中,失去重新收复故土的机会。

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南朝齐:

南朝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驾崩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

南朝梁:

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梁。梁武帝萧衍代齐即位后,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译佛经,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过损害经济,令梁朝国势开始衰弱。后来,东魏叛将侯景投降,梁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见南梁国势衰弱,加上梁武帝出卖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终于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最后被侯景囚禁在皇宫,被活活饿死。这场乱事也是梁朝灭亡的关键。

南朝陈:

陈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武帝陈霸先、梁朝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

北魏: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西晋、东晋和五胡十六国已被篡夺后的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386年-534年),历时(国祚、国运)148年。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577年被北周消灭。北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北齐,改元天保,建都邺。

北周: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唐朝: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年-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南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

辽国: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在经济上占据了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上对奚、室韦和阻卜等部落进行了全盘的占领,可谓是实力强大。于是在916年的时候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建国了,便成立了契丹国,自己称为辽太祖。

金国: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西夏: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北宋。它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各个朝代都少不了英雄,北宋自然也不例外,《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这些都是北宋的英雄故事。

元朝:

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算起为268年。

我找百科的资料放这里。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是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这十几个***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十国只是称其大者,事实上还有不少割据***。最著名的如晋、武平、定难等,晋国存在于唐末五代十国前期,是北方最大的割据***,也是后唐的前身;武平是继楚国之后湖南的五代十国地图(12张)割据势力;定难则贯穿于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并成为后来西夏王朝的前身。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后周九年,而后汉仅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后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 朱温

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两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徐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五传至钱俶,于***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 李存勖

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后周取代后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年亡于北宋。

后梁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后朱全忠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唐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923年被后唐所灭。

后唐

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勗继其父晋王李克用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桀燕国)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 石敬瑭

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

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高祖。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汴,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

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948年高租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策动陈桥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前蜀

王建

前蜀是唐朝册立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亦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后蜀

孟知祥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孟知祥因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吞并东川节度,遂据有两川之地。933年二月,后唐封为蜀王。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就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承平日久,孟昶在位后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得十分***。公元965年,宋军攻蜀,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孟昶出降,后蜀灭亡。

杨行密

南吴的创始者杨行密在892年被唐封为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公元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杨渥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徐温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杨隆演继位。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国王位,改元武义。由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杨溥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徐知诰,南吴灭亡。

南唐

李昪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大将徐温。杨渥继承杨行密之后,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旧将。907年,徐温和张颢借此发动兵变,剥夺了杨渥的权力,并在908年将其处死。杨渥死后,张颢企图自立,而徐温想继续立杨氏为后。最终,徐温推杨隆演继位,张颢感到不满,两人遂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徐温杀掉张颢,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 徐温一开始让其子徐知训掌握大权,但徐知训经常***杨氏和部将,918年最终被部下朱瑾所杀。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平定叛乱,遂开始执政。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自此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杨氏和手下部将,逐渐得到民心[7]。937年,徐知诰见时机成熟,便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王室的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跟邻国和好,南唐国力强盛。 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李璟继承皇位。李璟积极用兵,在945年攻灭闽,又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将其灭亡。不久,南楚旧将刘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了对湖南一带的控制,连年用兵使南唐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李璟一直***取联合契丹来压制后周的政策,最终导致双方兵戎相见。957年,后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李煜虽然是一个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吴越

钱镠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902年封为越王,904年,改封吴王,都城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继位。辽国会同十年(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钱弘倧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改立钱弘倧的弟弟钱弘俶继位。公元***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王审知

闽国的建立者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在位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使闽国迅速发展。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残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宗室,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王延曦继承。王延羲一向暴虐,朱文进、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马殷

南楚的创立者马殷在896年被唐封为武安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 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志得意满,纵酒荒*。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南汉

南汉的奠基者是唐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隐率兵平定了岭南,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刘岩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科举制度,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年,刘岩去世,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走下坡路。943年,刘晟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地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刘鋹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中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南平(荆南)

高季兴

荆南的建立者高季兴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江陵。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摆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高从诲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 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的贡品。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高保融继位,继续侍奉中央***。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高继冲年幼,故以高保融之弟高保勖继承。962年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宋军兵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北汉

刘崇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951年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公元954年,刘崇试图趁周世宗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刘承钧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公元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刘继恩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刘继元继位,残忍嗜杀,亦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北汉江河日下。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年卷土重来,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国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