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_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18 0
  1. 卫之贤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啊。谢谢
  2. 戚的拼音和组词和偏旁和部首
  3. 《礼记》礼记·明堂位
  4. 哪一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5. 六代乐舞的六舞
  6. 有关斧头的成语
  7. 戚的组词和拼音和部首

戚的意思是:1、亲戚~谊(亲戚关系)。~友(亲戚朋友)。2、姓。3、忧愁;悲哀哀~。休~相关。4、古代兵器,像斧。

戚(拼音:qī)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商代 ,古字形像边缘带齿的斧钺,本义是斧钺,古兵器名。***借指亲近、亲戚。又借用来表示悲伤、忧愁,后也写作“慽”或“戚心”,这两个字也与“戚”通用表示亲戚。现代汉字整理时,“慽”或“戚心”均作为戚的异体字被淘汰。

“戚”原为象形字。甲骨文“戚”字像边缘带齿状装饰的斧钺,商代金文也是如此。《礼记》载:“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意思是拿着红色的盾、玉制的戚跳舞--可见这是一种比一般斧钺更华丽的戚,是作为一种高规格的礼器使用的。

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_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文见于西周戚姬簋。字形由“尗(shū)”和“戈”构成,这个“戚”字以“戈”为形旁,“尗”为声旁,是形声字。

有论文显示,戚姬簋释文为“戚姬乍宝?。?。”从使用上看,西周“妇人称姓”,这个金文用在姓字“姬”前,应是此妇的氏名,不能提供释“戚”的证据。据古文字字形,“戚”中所从似不为“尗”,故宜存疑。

卫之贤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啊。谢谢

戚字开头组词

带戚字的组词(戚组词、戚怎么 组词) 悲戚、亲戚、外戚、忧戚、国戚、哀戚、四戚、戚戚、干戚、戚然、戚懿、贵戚、戚扬、玉戚、戚族、内戚、戚谊、戚里、伊戚、戚党、凄戚、戚友、戚言、戚畹、姻戚、右戚、长戚、戚意、欢戚、黄戚。

戚(拼音:qī)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商代? ,古字形像边缘带齿的斧钺,本义是斧钺,古兵器名。***借指亲近、亲戚。又借用来表示悲伤、忧愁,后也写作“慽”或“戚心”,这两个字也与“戚”通用表示亲戚。

现代汉字整理时,“慽”和“戚心”均作为“戚”的异体字被淘汰

“戚”原为象形字。甲骨文“戚”字像边缘带齿状装饰的斧钺,商代金文也是如此。《礼记》载:“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意思是拿着红色的盾、玉制的戚跳舞——可见这是一种比一般斧钺更华丽的戚,是作为一种高规格的礼器使用的。

《大雅》曰:干戈戚扬。传云:戚,斧也。扬,钺也。依毛传戚小于戉,扬乃得戉名。《左传》:戚钺秬鬯,文公受之。戚钺亦分二物,许则浑言之耳。戚之引伸之义为促迫,而古书用戚者,俗多改为蹙。试思亲戚亦取切近为言,非有异义也。

戚的拼音和组词和偏旁和部首

《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简,居限反,字从竹。或作“蕳”,是草名,非也。泠音零,字从水,亦作“伶”。 [疏]“《简兮》三章,章六句”至“王者”。○正义曰:作《简兮》诗者,刺不能用贤也。卫之贤者仕於伶官之贱职,其德皆可以承事王者,堪为王臣,故刺之。伶官者,乐官之总名。经言“公庭方舞”,即此仕於伶官在舞职者也。《周礼》掌舞之官有舞师、籥师、旄人、韎师也。《舞师》云“凡野舞,则皆教之”,不教国子。下传曰“教国子弟”,则非舞师也。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则不教《万》舞。经言“公庭《万》舞”,则非籥师也。旄人、韎师皆教夷乐,非《万》舞,又不教国子,且夷狄之乐,诸侯所无,非贤者所得为也。唯《大司乐》云“以乐教国子”,《乐师》云“以教国子小舞”。其用人则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此乃天子之官也。诸侯之礼,亡其官属,不可得而知。《燕礼》注云“乐正于天子为乐师也”,则诸侯有乐正之属乎?首章传曰:“非但在四方,亲在宗庙、公庭。”二章传曰:“祭有畀韗胞翟阍寺者,惠下之道。”《礼记》云“翟者,乐吏之贱者也”,则此贤者身在舞位,在贱吏之列,必非乐正也。又刺卫不用贤,而笺云“择人”。择人则君所置用,又非府史也。若府史,则官长所自辟除,非君所择也。《祭统》曰:“尸饮九,以散爵献士。”下言祭之末,乃赐之一爵,又非士也,盖为乐正之属。祭庙、教国子皆在舞位,则为舞人也,若周官旄人舞者众寡无数,韎师舞者十有六人之类也。周官司乐、乐师,其下无舞人,此盖诸侯官而有之。然则此非府史,而言乐吏者,以贱,故以吏言之。故韗胞阍寺悉非府史,皆以吏言之也。言“皆可以”者,见不用者非一,或在其馀贱职,故言“皆”也。时周室卑微,非能用贤,而言“可以承事王者”,见硕人德大,堪为王臣,而卫不用,非要周室所能任也。“仕於伶官”,首章是也。二章言“多才多艺”,卒章言“宜为王臣”,是可以承事王者之事也。○笺“伶官”至“为伶官”。○《正义》曰:《左传》锺仪对晋侯曰:“伶人也。”“使与之琴,操南音。”《周语》曰:“周景王锺成,伶人告和。”《鲁语》云:“伶萧咏歌及《鹿鸣》之三。”此云“仕於伶官”,以“伶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吕氏春秋》及《律历志》云“黄帝使伶伦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断雨节间而吹之,为黄锺之宫”。《周语》“景王铸无射,而问於伶州鸠”。是伶氏世掌乐官。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简,大也。方,四方也。将,行也。以干羽为《万》舞,用之宗庙山川,故言於四方。笺云:简,择。将,且也。择兮择兮者,为且祭祀当《万》舞也。《万》舞,干舞也。○为,于伪反。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教国子弟,以日中为期。笺云:“在前上处”者,在前列上头也。《周礼》:“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合舞。”○胥,思徐反。版音板。舍音释,下篇“舍軷”同。***音菜。硕人俣俣,公庭《万》舞。硕人,大德也。俣俣,容貌大也。《万》舞,非但在四方,亲在宗庙、公庭。○俣,疑矩反。《韩诗》在扈扈云“美貌”。 [疏]“简兮”至“万舞”。○毛以为,言卫不用贤。有大德之人兮,大德之人兮,祭山川之时,乃使之於四方,行在《万》舞之位。又至於日之方中,教国子弟习乐之时,又使之在舞位之前行而处上头,亲为舞事以教之。此贤者既有大德,复容貌美大俣俣然,而君又使之在宗庙、公庭亲为《万》舞,是大失其所也。○郑以为,卫君择人兮,择人兮,为有方且祭祀之时,使之当为《万》舞。又日之方中,仲春之时,使之在前列上头,而教国子弟习乐。为此贱事,不当用贤,而使大德之人,容貌俣俣然者,於祭祀之时,亲在宗庙、公庭而《万》舞。言择大德之人,使为乐吏,是不用贤也。○传“以干羽”至“四方”。○正义曰:《万》,舞名也。谓之“万”者,何休云:“象武王以万人定天下,民乐之,故名之耳。”《商颂》曰:“《万》舞有奕。”殷亦以武定天下,盖象汤之伐桀也。何休指解周舞,故以武王言之。《万》舞之名,未必始自武王也。以《万》者,舞之总名,干戚与羽籥皆是,故云“以干羽为《万》舞”,以祭山川宗庙。宜干、羽并有,故云“用之宗庙山川”。由山川在外,故云“於四方”,解所以言四方之意也。《周礼》舞师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则山川与四方别。此言山川,而云四方者,以《周礼》言“天子法四方为四望”,故注云:“四方之祭祀,谓四望也。”《大司乐》注云:“四望,谓五岳、四镇、四渎。”然则除此以外,乃是山川也,故山川与四方别舞。诸侯之祭山川,其在封内则祭之,非其地则不祭,无岳、渎之异,唯祭山川而已,故以山川对宗庙在内为四方也。此传干羽为《万》舞,宗庙、山川同用之,而《乐师》注云“宗庙以人,山川以干”,皆非羽舞,宗庙、山川又不同。此得同者,天子之礼大,故可为之节文,别祀别舞。诸侯唯有时王之乐,礼数少,其舞可以同也。○笺“简择”至“干舞”。○正义曰:以下云“公言锡爵”,当祭末,则“公庭《万》舞”是祭时。此方论择人为《万》舞,故为且祭祀也。传亦以此推之,故用之宗庙、山川为祭也。知《万》舞为干舞,不兼羽籥者,以《春秋》云“万入去《籥》”别文。《公羊传》曰:“《籥》者何?籥舞。《万》者何?干舞。”言干则有戚矣,《礼记》云“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言籥则有羽矣,《籥师》曰“教国子舞羽吹籥”。羽、籥相配之物,则羽为《籥》舞,不得为《万》也。以干戚武事,故以万言之;羽籥文事,故指体言籥耳。是以《文王世子》云“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注云:“干戈,《万》舞,象武也。羽籥,《籥》舞,象文也。”是干、羽之异也。且此《万》舞并兼羽籥,则硕人故能《籥》舞也。下二章论硕人之才艺,无为复言“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也。明此言干戚舞,下说羽籥舞也。以此知《万》舞唯干,无羽也。孙毓亦云:“《万》舞,干戚也。羽舞,翟之舞也。”传以干羽为《万》舞,失之矣。○传“教国”至“为期”。○正义曰:知教国子弟者,以言“在前上处”。在前列上头,唯教者为然。祭祀之礼,旦明而行事,非至日之方中始在前上处也。此既为乐官,明其所教者,国子也。国子,谓诸侯大夫士之适子。言“弟”,容诸侯之庶子,於适子为弟,故《王制》云“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土之适子”。彼虽天子之法,推此诸侯亦有庶子在国学,故言国子弟也。传言“日中为期”,则谓一日之中,非春秋日夜中也。若春秋,言不当为期也,故王肃云“教国子弟,以日中为期,欲其遍至”,是也。○笺“在前”至“合舞”。○正义曰:《公羊传》曰:“诸侯四佾,则舞者为四列。”使此硕人居前列上头,所以教国子诸子学舞者,令法於己也。《周礼》者,皆《春官·大胥职》文也。彼注云:“学士,谓卿大夫诸子学舞者。版,籍也。大胥主此版籍,以待当召聚学舞者。卿大夫之诸子,则案此籍以召之。”又云“春,入学”者,

《礼记》礼记·明堂位

戚的拼音是qī qi,本义,斧子。戚这个汉字的部首是戈,总笔画是11画,部首之外的笔画是7画。

戚组词:戚继光、戚家军、亲戚、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戚戚、干戚、外戚、悲戚、皇亲国戚、休戚、走亲戚、宁戚、戚容、戚懿、哀戚、自贻伊戚、忧戚、戚然、戚里、亲戚朋友、戚属、自诒伊戚、同休共戚、干戚舞、四姻九戚、戚欣、戚家、悲悲戚戚、鼓盆之戚、内戚、戚言、戚戚具尔、戚族、贵戚、戚扬、玉戚、戚畹、王公贵戚、戚施。

“戚”原为象形字。甲骨文“戚”字像边缘带齿状装饰的斧钺,商代金文也是如此。《礼记》载:“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意思是拿着红色的盾、玉制的戚跳舞——可见这是一种比一般斧钺更华丽的戚,是作为一种高规格的礼器使用的。

金文见于西周戚姬簋。字形由“尗(shū)”和“戈”构成,这个“戚”字以“戈”为形旁,“尗”为声旁,是形声字(按:有论文显示,戚姬簋释文为“戚姬乍宝?。?。”从使用上看,西周“妇人称姓”,这个金文用在姓字“姬”前,应是此妇的氏名,不能提供释“戚”的证据。

哪一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罍,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夫赞君,命妇赞夫人,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

 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

 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

 山节藻梲、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

 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夏后氏骆马黑鬣,殷人白马黑首,周人黄马蕃鬣。

 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牝,周骍刚。

 泰,有虞氏之尊也。山罍,夏后氏之尊也。着,殷尊也。牺象,周尊也。

 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

 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

 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士鼓,蒉桴,苇钥,伊耆氏之乐也。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頖宫,周学也。

 祟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

 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璜。

 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棋,周以房俎。

 夏后氏以揭豆,殷玉豆,周献豆。

 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君臣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

六代乐舞的六舞

哪一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介绍如下:

周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天子用“八佾”(64人的舞阵)的规格标准。六部乐舞的大部分由所传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所以又叫“六代之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数兄蔽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代由周公(也有说武王)新创编的《大武》。

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所代表的各代,都是由禅让得的天下,所以称“文舞”,舞时左手执龠(形状像排箫的乐器),右手秉翟(用野鸡尾装饰的道具)。而《大濩》和《大武》所表现的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君主,叫做“武舞”舞者手里拿着朱干(盾)玉戚(斧)。

到了后代,“六舞”就都被称做“先王之乐”,成了神圣的“雅乐”。它们的影响波及到后世数千年

六小舞

“六小舞”则是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有时也用于某些祭祀场合。周代“乐师”的任务薯州就是“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六小舞”包括有《帗舞》(执长柄饰五彩丝绸的舞具而舞)、《羽舞》(执鸟羽)、《皇舞》尘迟(执五彩鸟羽)、《旄舞》(执旄牛尾)、《干舞》(又叫《兵舞》,执盾)、《人舞》(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

多大年岁学什么舞,什么身份学什么舞,何人负责教授,何时组织会考,对不用功者如何笞罚,对成绩优异者怎样任官封爵等等,都有细致严密的规定。

有关斧头的成语

“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表演的场合隆重,人数众多,天子用“八佾”(64人的舞阵)的规格标准。六部乐舞的大部分由所传周代以前各代的代表性乐舞整理增删而成,所以又叫“六代之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代由周公(也有说武王)新创编的《大武》。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所代表的各代,都是由禅让得的天下,所以称“文舞”,舞时左手执龠(形状像排箫的乐器),右手秉翟(用野鸡尾装饰的道具)。而《大濩》和《大武》所表现的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君主,叫做“武舞”舞者手里拿着朱干(盾)玉戚(斧)。到了后代,“六舞”就都被称做“先王之乐”,成了神圣的“雅乐”。它们的影响波及到后世数千年。

戚的组词和拼音和部首

鼻垩挥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出处: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处:《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鲁斤燕削 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宋斤鲁削 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出处: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运斤成风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执柯作伐 执:拿着;柯:斧头柄;伐:***伐。手执斧头去***伐。指给人做媒。

出处:《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戚的组词和拼音和部首如下:

1、部首:戈。

2、拼音:qī。

3、组词:相戚、忻戚、乡戚、休戚、隐戚、右戚、玉戚、躁戚、族戚、欢戚、后戚、婚戚、豪戚、桂戚、瓜戚、含戚、草戚、长戚、惨戚、悲戚、四戚、遽戚。

戚的具体释义如下:

“戚”原为象形字。甲骨文“戚”字像边缘带齿状装饰的斧钺,商代金文也是如此。《礼记》载:“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意思是拿着红色的盾、玉制的戚跳舞——可见这是一种比一般斧钺更华丽的戚,是作为一种高规格的礼器使用的。

金文见于西周戚姬簋。字形由“尗(shū)”和“戈”构成,这个“戚”字以“戈”为形旁,“尗”为声旁,是形声字,从使用上看,西周“妇人称姓”,这个金文用在姓字“姬”前,应是此妇的氏名,不能提供释“戚”的证据。

据古文字字形,“戚”中所从似不为“尗”,故宜存疑。战国文字承袭甲骨文,形体略有变化,以戈代替斧钺形。秦文字两侧扉棱相连。

小篆的“戚”变为由戉(钺的古字)与尗结合而成的形体,这一字形受了秦文字体影响,“戚”与“尗”古音又接近,因此许慎认为“戚”是从戉尗声的形声字。隶书和楷书沿袭小篆。汉代“戚”字或赘加“人”旁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