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筲之人是什么意思,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8 0
  1. 斗筲什么意思
  2. 手指上的斗和簸箕代表什么意思?
  3.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4. 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为贬义词汇,意思是“报复心重;过分计较小事;和斗篱一样,总要和别人争个高低的人。要远离这样的人!”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应该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斤斤计较,争吵,报复,这样的行为是没有益处的,只会让自己的心情越来越糟糕,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幸福。

斗筲什么意思

该语句是形容性格过于固执的人,听不进其他人的建议。

该成语出自《儒学笔记》:这样一个人就应属于董仲舒所说的斗筲之人,属于那种油盐不进、不可教化之人。

斗筲之人是什么意思,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样的人从来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处事方式。有人提出建设性意见也不会***纳,正常的人会欣然接受。但油盐不进的人通常不会***纳,依然会按照错误方式进行。

手指上的斗和簸箕代表什么意思?

斗筲的解释

[oversensitive;rice basket]

筲:一种竹器,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 比喻 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 家贫无斗筲之储者,难责以交施矣。?《论衡?定贤》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详细解释 (1).斗与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皆量小的容器。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 :“这非是衾裯不许他人抱,道的咱量似斗筲。” (2).喻些微;微小。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 :“百姓或无斗筲之储,官奴累万金。”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坐中若有 杜十娘 ,斗筲之量饮千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 千字文 》 :“﹝ 顾蒙 ﹞困於旅食,至书 《千字文》 ,授於聋俗,以换斗筲之资。” (3).喻低微、卑贱。 《后汉书·郭太传》 :“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 林宗 曰:‘大 丈夫 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 晋 潘岳 《闲居赋》 :“太 夫人 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 膝下 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 《旧唐书·文苑传上·崔信明》 :“昔 申胥 海畔渔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 (4).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 《论语·子路》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 元年 》 :“斗筲 小人 ,依凭 世戚 ,附托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 《东周列国志》 第七六回:“ 囊瓦 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 (5).指才识短浅的人。 晋 陆机 《豪士赋》 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 清 顾炎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沾方读<盐铁论>》 诗:“片言折斗筲,笃论 垂青 史。” (6).谦辞。 《汉书·谷永传》 :“ 永 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南朝峭汉》 :“ 弼 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

词语分解

斗的解释 斗 ǒ 中国 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 形容 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小 东西 的大:斗胆。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 筲的解释 筲 ā 一种盛饭用的竹筐:筲箕。斗(弖 )筲(喻才短量浅)。 水桶:水筲。一筲水。 部首 :竹。

硁硁然小人哉---什么意思?

手指斗,又称手指螺,是指手指上的指纹旋涡成有规律的圈。另一种称为簸箕,表现为无规则图案。十个手指上的斗的数量因人而异。在手相学里面也有一定的讲究。民间谚语:“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

手指的指纹为“斗”,具体表现为圆圈形状 的指纹条纹,而且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组成,大多呈椭圆形等不规则、封闭形状的圆形。

如果手指头的指纹为“簸箕”,不同于“斗的特征,指纹的形状大多像簸箕的形状一样,呈现的是开放性波浪形的线条。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的手指头上的指纹,是既有“斗”,又有“簸箕”,个数不等,而像满手全是“斗”,或者全是“簸箕”就比较稀少了。

各地关于斗和簸箕的口诀

建邺区流传的“数手箩”:“一箩巧,二箩好,三箩四箩背稻草,五箩穷,六箩富,七箩八箩开当铺,九箩是秀才,十箩中状元”。

秦淮区流传的“数箩歌”:“一箩巧,二箩拙,三箩四箩会插舌,五箩六箩骑花马,七箩八箩中状元,九箩缺一十箩全,全箩上天会神仙”。

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是什么意思

士的标准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释

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读解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 识分子相近。在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春秋时代,则 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 他本人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页。所以,他和他的学生们对士有过各种论述。比较著名的如《里仁》篇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如《泰伯》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这些论述,都近似于我们今天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样, 对“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赋予了社会历史的重任。在本篇中, 孔子又与子贡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士的标准。

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一个层次的士是参与国家大事的“入仕”的士,或者说是“用之则行”,“达则兼善天下”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士是在乡赋闲,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士,或者说是“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三个层次的士是拘泥固执,不知通权达变的“硁硁然小人哉”的士,这种士是勉强可以称得上的,实际上不太够格的士。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质。不少格言、 座右铭一类的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而加以传播推广,可孔子却明明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说得更为清楚:“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孟的论述一反一正而现 点却一脉相承,都是反对一味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惟义所在”,一切用“义”来衡量。只要合乎“义”,也就‘唁不必信,行不必果”了。这种通权达变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面,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孟子也说这:“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孔子、孟子对“信”的论述都是 很多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不能拘泥固执于“信”上而不知变 通。这正如孔子与叶公谈论关于“直”的问题一样。叶公认为父 亲偷羊儿子告发是“直”,孔子却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才是“直”。这是用孝、慈的礼数来变通。同样的,在“信”的 问题上也一样,应不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要用“义”来变通。 比如说你对你的敌人也讲信用,那岂不是太书呆子气了吗?

所以,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 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权达变的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也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在内。

1、释义: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2、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3、注释

①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②果:果断、坚决。

③硁硁(kēnɡ):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④斗筲(shāo)之人:器量狭小的人。

4、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