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朱牙皂,猪牙皂 中药

tamoadmin 成语故事 2024-06-19 0
  1. 古代人应该也有很多得痔疮的啊,他们不能手术,只能用中药吧,请大虾推荐古代治疗痔疮的妙法,不胜感激。
  2. 皂荚丸简介
  3. 肥皂果树又叫什么树

药物名称:天丁

异名皂荚

药理 体外实验具抗癌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中药朱牙皂,猪牙皂 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药性 辛、温。归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败毒抗癌、消肿排脓、治风疗癣。

古代人应该也有很多得痔疮的啊,他们不能手术,只能用中药吧,请大虾推荐古代治疗痔疮的妙法,不胜感激。

中药方

风湿蕴毒

***症状皮损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皮纹增宽加深,色素沉着、苔藓样明显,瘙痒无度,色薄白苔少,脉细数。 ***治法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按语方中全虫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经,走而不守,能息内外表里之风;能息内外表里之风;皂刺幸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藓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粉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祛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佐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阴虚湿盛

***症状***日久,反复发作,肤色暗褐,表皮粗糙,覆有干痂皱皮,刺痒,搔抓处糜烂渗水,形体羸弱,肌肤干燥先润,口干饮水不多,舌质红绛而少津,脉沉细滑无力。 ***治法滋阴除湿 ***方药生地3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玄参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藓皮10克,蛇床子10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腥发之物 ***按语此型为慢性***的临床表现。慢性***大多由急性***反复发作而来,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极为复杂,阴虚湿盛尤为棘手难愈。滋阴扶正则有助湿恋邪之虑;利湿伐邪。则有伤正之虞。故以滋阴除湿较为妥当。方中以生地、元参、丹参、当归等滋阴养血合营,补阴血之不足,防渗利诸药之伤阴;茯苓、泽泻利湿健脾,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脾湿去而无伤阴之弊,羽复而无助湿之嫌;白藓皮、蛇床子祛湿止痒。

湿热浸*

***症状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方药燥湿解毒汤 地肤子30克,白藓皮30克,赤小豆30克,蚕砂12克,紫花地丁30克,黄花地丁30克,金银花30克,大青叶30克,川萆解30克,土茯苓30克,硫黄1.5克,蝉蜕5克 用法水煎一茶杯,分四次凉服。忌食辛辣 ***按语此型为湿毒过盛所致,湿为阴邪,非阳不化。硫黄大热纯阳,为火之精,专补命门真火且有疗疮疖杀虫之功,故用以助阳化湿。然大热有毒之品,非有清热解毒之味佐之,则将成无制之师矣。故用金银花、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大青叶清热解毒以监制之;地肤子、白藓皮、蚕砂、赤小豆、蝉蜕祛皮肤风热、疗湿毒疥癣;川萆解、土茯苓导湿下行。 ***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一旦身体接触过敏物质,或者有某些诱因都有可能导致***的发作,所以***患者在选择药物上一定要谨慎。不要使用激素类的药物,因为激素会导致病情加重,还会引起别的皮炎。 辨证风湿热毒,郁结肌肤。 治法祛风湿,解热毒。 方名皮肤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6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天雄方。

编辑本段其它疗法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 ①急性***急性发作,初起时局限于某一部位,很快发展成对称性,严重时可扩展全身。损害多形性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由于搔抓,可见糜烂、渗液、化脓、结痂等改变,但渗出明显。自觉搔痒,尤以夜间为明显,病程一般为l-2周,易于复发,倾向慢性。 ②亚急性***在急性发作后,红肿、渗出减轻,有少量小丘疹、丘疱疹起伏,伴有糜烂、结痂和鳞屑病程可达数周。 ③慢性***从急性***发展而来,或开始即为慢性***。损害边缘较清楚,有明显浸润和肥厚。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常好发于某些部位,如面部、耳后、阴囊、小腿等处,多对称发病。

编辑本段治疗步骤

1、寻找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接触,禁食酒类及易过敏、辛辣***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不外用***性止痒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疗:西药以止痒抗过敏为主,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中药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3、特效疗法:局部使用纯中药乳膏力湿宁,一天3次,20天一个疗程,病情严重者搭配口服清热利湿凉血的中药内调,疗效更加独特。 中医在临床上将***分:湿热症,血虚风燥症。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 偏湿者皮肤的水泡较多,搔后泡破渗出黏体,患者会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状,中医以除湿止痒汤治疗。 慢性***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的问题,病情日久,患者皮肤会呈现暗淡不红、渗液少、有淡**的脱屑或结痂的斑片,脸色也较苍白,胃口不好、腹胀、排便稀软,中医多***用除湿胃苓汤治疗。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患者属于“血燥”型,皮肤会变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肤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医建议,***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患了慢性***,都会因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冼局部,更不能用那些***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⑵尽可能地了解慢性***、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⑶避免食用一些***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皂荚丸简介

秦艽白术丸(东垣) 治痔并漏有脓血,大便燥硬,作痛不可忍。

秦艽(去芦) 桃仁(去皮尖,另研) 皂角仁(去皮,烧存性。各一两) 当归梢(酒洗) 泽泻 枳实(麸炒黄) 白术(各五钱) 地榆(三钱)

上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芡实大,令药光滑,焙干。每用五七十丸,空心服,少时以美膳压之。忌生冷硬物冷水菜之类,并湿面及五辛辣热大料物,犯之则药无验矣。

秦艽苍术汤(东垣)

秦艽(去苗) 桃仁(去皮尖,另研) 皂角仁(烧存性,末) 苍术(制。各一钱半) 防风 黄柏(酒洗,五分。若大肠头沉重者,湿胜也,更加之。如天气大热,或病患燥热喜冷,以意加之。) 当归梢(酒洗) 泽泻(各一钱) 梭身槟榔(五分,末) 大黄(少许。虽大便过涩,亦不宜多用。)

上除槟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外,余药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滓,入槟榔等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候宿食消尽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也。服药日忌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大料物、干姜之类,犯之其药无效。如有白脓,如白葵花(五朵去萼),青皮(半钱,不去白,) 入正药中同煎。又用木香(三分,)

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人治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若病大者,再服而愈。

红花桃仁汤(东垣)

黄柏 生地黄(各一钱半) 猪苓 泽泻 苍术 当归梢 汉防己 防风(各一钱) 麻黄红花 桃仁(各半钱)

水三盏,煎一盏,稍热食前服。

秦艽当归汤(东垣)

大黄(煨,四钱) 秦艽 枳实(各一钱) 泽泻 当归梢 皂角仁 白术(各五分) 桃仁(二十枚) 红花(少许)

水三盏,煎一盏,食前稍热服。

当归郁李仁汤(东垣)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钱) 枳实(七分) 秦艽 麻仁(各一钱半) 当归尾 生地黄 苍术(各五分) 大黄(煨) 泽泻(各三分)

上除皂角仁别为末外,余药用水三盏,煎一盏,去渣,入皂角仁末,空心食前服。

秦艽羌活汤(东垣)

羌活(一钱二分) 秦艽 黄 (各一钱) 防风(七分) 升麻 炙甘草 麻黄 柴胡(各五分)本(三分) 细辛 红花(各少许)

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服。

七圣丸 治大肠痛不可忍。(见大便不通。)

搜风顺气丸 治痔漏,风热秘结。

车前子(一两五钱) ***子(微炒)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牛膝(酒浸) 郁李仁 菟丝子(酒浸) 枳壳 山药(各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汤下。

秦艽防风汤 治痔漏,每日大便时发疼痛,如无疼痛者,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秦艽 防风 当归身 白术(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 泽泻(各六分) 黄柏(五分) 大黄(煨)橘皮(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桃仁(三十个) 红花(少许)

水三盏,煎一盏,稍热空心服。

〔牡痔〕

乳香散

乳香 猪牙皂角 鲮鲤甲(各二两) 箬叶(去头粗梗,锉,四两) 蛇蜕(一条,头尾俱全者) 黄牛角尖(长二寸者一对,锉)

上入砂罐内,盖口,盐泥固济晒干,用炭十斤 ,候碧焰出,去火放冷,取出研细。

每服二钱匕,以胡桃肉一枚,细研拌药,空心酒调下。

猪蹄灰丸

猪悬蹄甲(烧存性,研,一两) 水银(三大豆许)

上先取水银,用蒸枣肉二枚研匀,次入猪蹄灰和为丸,如芡实大。先以盐汤洗下部,纳一丸,夜卧再用,以瘥为度。

〔牝痔〕

槟榔散 治风气稽留下部,结成牝痔,生疮下血,肿痛。

槟榔(锉,炒) 泽泻(酒浸) 瞿麦 甜葶苈(隔纸炒) 防己 本(去苗土) 陈皮(去白,炒) 郁李仁(同陈皮炒) 滑石(各半两) 芫花(醋拌炒黄)木香(各一两) 干漆(炒烟尽,一钱二分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日三。

藤散 治痔下血不止,生疮肿痛。

藤子(取仁) 龟甲(醋炙) 黄 槐子(炒) 川大黄(炒) 蛇蜕(烧灰。各一两) 本 桂心(各半两) 当归(锉,炒) 蜂房(炙,各七钱半) 猪后悬蹄甲(七枚,炙焦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

麝香散 治牝痔及一切内外痔,疼痛不可忍。用新黄大栝蒌一枚,以刀开下顶子,不去瓤,选不蛀皂角子填满,以开下顶盖合,别用纸筋泥固济,约三指浓,以炭火簇合烧令红,放一地坑内出火毒,一宿取出,入麝香末一钱,研令极细,以瓷盒盛,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

〔酒痔〕

赤小豆散

赤小豆(炒熟) 生地黄 黄 (各一两) 赤芍药 白蔹 桂心(各半两) 当归(微炒) 黄芩(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槐子煎汤调下。

干葛汤

干葛 枳壳(炒) 半夏(姜制) 生地黄 茯苓 杏仁(各一钱半) 黄芩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盅,黑豆一百粒,姜五片,白梅一个,同煎至一盅,食前服。

〔气痔〕

橘皮汤

橘皮 枳壳(炒) 槐花(炒) 川芎(各一钱半) 桃仁(去皮,炒) 木香 槟榔 紫苏茎叶香附 甘草(炙。各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前服。

威灵仙丸 治气痔,大便涩。

威灵仙(去土) 乳香(另研) 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粟米饭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米饮送下,日三服。

熏熨方 治气痔脱肛。

枳壳(麸炒) 防风(各一两,去杈) 白矾(枯,二钱五分,另研)

上 咀拌匀,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热熏之,仍以软帛蘸汤熨之,通手即淋洗。

〔血痔〕

地榆散 椿皮丸 猪脏丸(俱下血。)

〔肠痔〕

皂角煎丸 治内痔,肠头里面生核,寒热往来。

满尺皂角(三挺,去弦核,醋炙) 白矾( ) 刺 皮(炙黄) 薏苡仁 白芷(各一两) 桃仁(去皮,炒) 甜葶苈(炒) 川芎 桔梗(各半两) 猪后蹄垂甲(十枚,烧存性)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桑白皮煎汤下。

治肠痔,鳖甲丸

鳖甲 刺 皮(炙焦黑) 穿山甲(炙焦) 白矾(枯) 附子 猪牙皂角(各半两,炙焦,存性二分)

上为细末,研匀,蒸饼丸,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食前日三服。

又方槐花(炒) 白矾(枯。各一两) 附子(五钱)

上为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日三服。

〔脉痔〕

皮丸 治诸痔出血,里急疼痛。

皮(一两,炙焦) 槐花(微炒) 艾叶(炒黄) 白芍药 枳壳(炒) 地榆 川芎 当归 白矾( )黄 贯众(各半两) 头发(三钱,烧存性) 猪后悬蹄垂甲(十枚,炙焦) 盈尺皂角(一挺,去弦核,醋炙黄)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桑木耳散 治痔疾,肛边痒痛。

桑木耳(炙) 槐木耳(炙) 皮(炙黄) 羌活 当归(炒。各一两) 枳壳(二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

〔风痔〕

治风痔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

藜芦(烧灰) 天麻(各五钱) 皂角针(去皮条,炒,二钱) 干姜(半两) 莲子草 明矾 硫黄(各一两) 大苦栝蒌(一枚) 麝香(五分)

上将栝蒌开一孔,入矾并硫黄在内,孔如小钱大,就将元掩合定,绵纸糊却,用瓦罐子盛,坐瓶上,炭火 令烟尽为度,候冷取出研细,同前六味药末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三日效。忌油、面、 藏牛马肉、鱼腥、生冷、行房、行远劳力一切等事。

〔痛甚〕

能消丸

威灵仙(一名能消,去苗土,四两) 卷柏(去根) 皮(烧灰存性) 防风(去杈) 阿胶(炙燥。各半两)糯米(炒,一合)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用人参汤送下,日二服。

试虫散

臭椿皮 景天(阴干,即慎火草) 地骨皮(各二两) 马牙硝(一两)

上为细末,用精猪肉一大片,掺药末三钱匕在肉上,就上坐一二时,起看有虫即出,无即已。

龙脑散 治痔疮热痛。

鲫鱼(一条,去肠肚,入壳精草填满,烧存性)

上为末,入龙脑少许,蜜调敷之。

白金散 治久新痔痛如神。

上用海螵蛸,去粗皮,为细末,每用二三钱,生麻油调成膏,以鸡翎拂上,每日夜用之,日久自消。

烟熏方 治痔漏痛。

白鳝鱼骨 熟艾(各等分)

上锉碎和匀,用新盆子一个,盛药在内,用纸封盆口上,通一窍,以火烧药,候烟出窍上,坐熏之,烟尽即止。

黑玉丹 治新久肠风痔痿,着床疼痛不可忍者,服此药不过三四次,便见功效。初得此疾,发痒或疼,谷道周回多生梗核,此是痔,如破是 ,只下血是肠风。皆酒、色、气、风、食五事过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医涂治,病在肠,自有虫,若不去根本,其病不除,此药真有奇效。

刺 皮 槐角(各三两) 猪后悬蹄甲(四十九枚) 牛角腮(锉) 乱发(皂角水,洗) 败棕(各二两,以上六味,俱装锅内烧存性) 苦楝皮(一两二钱半) 芝麻(生) 雷丸(各一两) 乳香(五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八粒,先嚼胡桃一枚,以温酒吞下,或海藻煎酒吞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切忌别药,不过三五日,永除根本。

地榆散 治痔疮肿痛。

地榆 黄 枳壳 槟榔 川芎 黄芩 槐花 赤芍药 羌活(各一钱) 白蔹 蜂房(炒焦) 甘草(炙。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痒〕

秦艽羌活汤(见前。)

皂刺丸 治痔漏而复痒。

皂角刺(二两,烧烟尽存性) 防风 槐花(各七钱半) 蛇床子 白矾( ) 枳壳 白蒺藜(炒,去刺) 羌活(各半两) 蜂房(炒焦) 五倍子(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醋调绿豆粉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苦楝根煎汤送下。

仍用热童便入白矾末,淋洗***。

蒲黄散 治痔漏。

蒲黄 血竭(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患处。

斗门方 治痔有头如鸡冠者。用黄连末敷之,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黄连,木香末敷妙。)

〔下血不止〕

芎归丸 黑丸子 臭樗皮散 二矾丸(并下血。)

槐角地榆汤 治痔漏,脉芤下血者。

地榆 槐角 白芍药(炒) 栀子(炒焦) 枳壳(炒) 黄芩 荆芥上入生地黄,水煎服。

槐角枳壳汤 治痔漏下血。

槐角(炒) 枳壳(炒) 黄连 黄芩 当归 白芍药 赤茯苓 甘草 乌梅(烧存性)

上入生地黄煎服。

〔气滞〕

荆枳汤

荆芥穗 枳壳(炒) 槐花 紫苏茎叶 香附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血瘀〕

逐瘀汤 通利大小便肠,取下恶物。

川芎 白芷 赤芍药 干地黄 枳壳 阿胶 茯苓 五灵脂 蓬术 茯神 木通甘草(生。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炒) 大黄(各一钱半)

上作二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蜜三匙,同煎,食前服,以利为度。

〔血虚〕

黑地黄丸(见虚劳。)

加味四君子汤 治五痔下血,面色痿黄,心忡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参 白术 茯苓 白扁豆(蒸) 黄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一方,有五味子,无甘草。

〔积滞〕

治痔方神妙当归 川芎 黄连 全蝎 三棱 蓬术 羌活 独活 山茱萸(去核。各半两) 枳壳(去瓤,十二两) 商陆(白者,一两) 巴豆(去壳,不拘数) 木香 甘草节 鼠粘子(炒) 苦参 本猪牙皂角(去皮弦净) 柴胡 刺 皮(炒。各一两)

上将巴豆二粒或三粒,入枳壳内,线扎定,却用醋煮烂吃,冷水洗净,去巴豆不用,晒焙干,入前药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醋汤下。更用五倍子、羌活、独活煎汤洗。如大便燥结,用煮过巴豆六七粒,加入同丸。一方,加白术、半夏、荆芥、薄荷、槟榔各一两。

肥皂果树又叫什么树

目录 1 拼音 2 皂荚丸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圣惠》卷六十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十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4 《圣惠》卷六十六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圣惠》卷四十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惠》卷二十四 16.1 方名 16.2 皂荚丸的别名 16.3 组成 16.4 功效 16.5 主治 16.6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6.7 制备方法 16.8 附注 17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惠》卷九十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圣惠》卷七十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惠》卷二十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圣惠》卷十七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圣惠》卷十二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金匮》卷上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5.6 皂荚丸的临床应用 25.7 各家论述 25.8 附注 26 《圣惠》卷三十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圣惠》卷三十一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主治 27.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8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9 《圣济总录》卷一***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主治 2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29.5 制备方法 30 《普济方》卷三二一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0.5 制备方法 31 《张氏医通》卷十五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1.5 制备方法 32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2.5 制备方法 33 《圣惠》卷四十九 33.1 方名 33.2 皂荚丸的别名 33.3 组成 33.4 主治 33.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3.6 制备方法 33.7 附注 34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34.1 方名 34.2 组成 34.3 主治 3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4.5 制备方法 35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35.1 方名 35.2 组成 35.3 主治 3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5.5 制备方法 36 《圣济总录》卷十二 36.1 方名 36.2 组成 36.3 功效 36.4 主治 36.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36.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皂荚丸 1 拼音

zào jiá wán

2 皂荚丸的别名

皂角丸(《医方集解》)。

3 处方

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4 制法

上一味,研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6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以枣膏和汤服3丸,日三夜一服。

7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8 《圣惠》卷六十 8.1 方名

皂荚丸

8.2 组成

皂荚10梃(不蛀、肥长1尺者,汤浸,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黄耆(锉)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麝香半两(细研入),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槐耳1两(微炒),槐子1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白矾2两半(烧灰),猬皮1两(炙令黄焦),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槟榔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8.3 主治

痔疾,肛边生鼠乳,及大腹疼痛,坐卧不得。

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济总录》卷十三 9.1 方名

皂荚丸

9.2 组成

皂荚木白皮(去粗皮,酥炙令黄)1两,天南星(炮)1两,白附子(炮)1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1两,白矾(细研,熬令汁尽)1两。

9.3 主治

劳风,心脾宴滞,痰诞多,喉内隘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

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以温水下10丸,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姜外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10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10.1 方名

皂荚丸

10.2 组成

皂荚(去皮子弦,蜜炙)2钱,明矾1钱,杏仁1钱,白丑(头未)1钱,紫菀2钱,炙甘草2钱,桑皮2钱,石菖蒲2钱,半夏2钱,胆星1钱半。

10.3 主治

久哮。

1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百部1两2钱煎膏,丸前药。

11 《圣济总录》卷一○○ 11.1 方名

皂荚丸

11.2 组成

猪牙皂荚(去黑皮,酥炙,研)2钱,白马夜眼(炒令黑色,研)2钱,安息香(炒令黑色,研)2钱,斑蝥(以糯米炒令米黑色,去米并翅足不用,余即研之)2钱,蜈蚣1条(炙令**),蛇蜕1条(炒令黑焦,研),粉霜2钱(面2钱,水滴和为饼子,煨令**,研),雄黄(研)1钱,丹砂(研)1钱,硇砂(研)1钱,牛黄(研)1钱,犀角屑1钱,胡黄连1钱。

11.3 主治

诸注。

1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四更尽,以桃仁煎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令匀,以黄狗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别以丹砂为衣。

12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12.1 方名

皂荚丸

12.2 组成

猪牙皂荚(去皮子)1两,虾蟆1个(要青**,胁畔有斑纹如金色者,去肛肠,阴干,炙,为末),麝香(研)1钱。

12.3 主治

急劳。

1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空心熟水送下。服讫,盖衣被,良久泻出血,并汗出愈,即去衣被将息。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拌匀,用大羊肠盛药末令尽,两头系定,于碗内用大麦麸衬,安饭甑内,蒸一炊久,取出研细为丸,约分作200余粒。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13.1 方名

皂荚丸

13.2 组成

皂荚(不蛀者,去黑皮并子,涂酥炙)1两,肉苁蓉(酒浸1宿,薄切,焙干)1两,白芷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13.3 功效

进食化痰,解风秘。

13.4 主治

寒癖虚冷,久积成块;关格,服暖药不得者。

13.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熟水任下。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惠》卷六十六 14.1 方名

皂荚丸

14.2 组成

皂荚4两(去黑皮,涂醋炙黄焦,去子),干蝎半两(微炒),干薄荷4两,白僵蚕半两(微炒),天麻半两,牛黄半两,(细研),夜明砂1两(微炒),鹁鸽粪2两(微炒),蓬莪术1两,麝香1分(细研)。

14.3 主治

风毒气盛,项边生瘰疬,结硬或赤肿疼痛。

1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夜临卧时以薄荷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麝香、牛黄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圣惠》卷四十六 15.1 方名

皂荚丸

15.2 组成

皂荚3梃(长大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旋覆花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15.3 主治

咳嗽上气,痰唾稠粘,坐卧不得。

1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煮枣粥饮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圣惠》卷二十四 16.1 方名

皂荚丸

16.2 皂荚丸的别名

皂角丸

16.3 组成

皂荚20梃。

16.4 功效

宣泻。

16.5 主治

大风疾。

16.6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得利后,方可别服治大风丸散。

16.7 制备方法

上药以10梃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捣罗为末;10梃去皮子,捶碎,以水5升,煎碎皂荚至1升后,以生布裹,挼滤去滓,重煎成膏,和入皂角末,丸如梧桐子大。

16.8 附注

皂角丸(《直指》卷二十四)。《直指》本方用法:将二十条皂角先炙透,去皮弦核,多用酒,慢火煎稠粘,滤出清稠者,候冷,入雪糕,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饥不饱时,用酒送下。

17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17.1 方名

皂荚丸

17.2 组成

皂荚(不蛀者,去黑皮)1两,半夏1两,甜葶苈(炒)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半两(以上4味,用醋1升煮干,慢火炒令焦,为末),巴豆21个(去皮心腹,用醋1盏煮令紫黑色,水洗,焙干,细研),槟榔半两(为细末)。

17.3 主治

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17.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腊茶送下;生姜汤亦得。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18.1 方名

皂荚丸

18.2 组成

皂荚(炙黄,去皮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1两。

18.3 主治

心痛如虫咬。

1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发时以粥饮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先将皂荚为末,次与杏仁相和,捣为丸,如小豆大。

19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19.1 方名

皂荚丸

19.2 组成

皂荚2梃(去皮子,慢火炙黑),大黄半两(生用),槟榔(锉)1分,木香1分。

19.3 主治

伤寒,发汗下利不解,心中躁闷,复发壮热,大肠不通,咽中干痛,变成狐惑。

1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1日2次,生姜茶清送下,不拘时候。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圣惠》卷九十 20.1 方名

皂荚丸

20.2 组成

皂荚8两(不蛀者,水浸1宿,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薄荷5两,荆芥5两,雄黄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

20.3 主治

小儿瘰疬难消。

2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薄荷汤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都研令匀,用白羊肉4两,去筋膜,细切,以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21 《圣惠》卷七十 21.1 方名

皂荚丸

21.2 组成

皂荚1两(去皮子,涂酥,炙令焦黄),五灵脂1两,蜀桑根1两(以上为细末),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别捣如膏),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21.3 主治

妇人咳嗽久不止。

2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后以紫苏子汤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药相和,以枣肉及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2 《圣惠》卷二十三 22.1 方名

皂荚丸

22.2 组成

皂荚10梃(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羌活2两,防风3两(去芦头),桂心3两,附子2两,干薄荷4两。

22.3 主治

中风,偏枯不遂,行立艰难。

2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酒、或薄荷酒送下,日3次。常于患处有汗为效。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圣惠》卷十七 23.1 方名

皂荚丸

23.2 组成

皂荚1两半(去黑皮,涂酥,炙微黄),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研如膏),甘草3分(炙微赤,锉),麻黄3分(去根节),甜葶苈1两(熬令黑,捣如泥)。

23.3 主治

热病,肺壅喘急。

23.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郁李仁、葶苈,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圣惠》卷十二 24.1 方名

皂荚丸

24.2 组成

百合1两,皂荚5梃(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贝母1两(煨令微黄),甘草1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皂荚半斤(不蛀者,以童便3升浸3日,挼汁去滓,于银器中熬如膏)。

24.3 主治

伤寒,气壅咳嗽,咽喉胸膈不利,喘息急。

2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金匮》卷上 25.1 方名

皂荚丸

25.2 组成

皂荚8两(刮去皮,用酥炙)。

25.3 主治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2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枣膏和汤送下,日3夜1服。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6 皂荚丸的临床应用

哮喘:患者女,50岁,1***6年10月6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40余年,入冬即发,咳嗽气急,咯痰色白粘稠,咳不畅,夜不能平卧,听诊两肺哮鸣音蜜布,脉细滑,舌苔白腻,用红枣500g隔水蒸熟,去皮,核捣成泥,炙皂荚90g研细末,和入作丸绿豆大,焙干。日服三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一周后哮喘渐平,咳痰均减,3个月服完2料后诸症皆除。随访2年未复发。

25.7 各家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皂荚性能驱浊,其刺又能攻坚,且得直达患处,用意神巧。

2.《金匮要略释义》:方中皂荚以涤痰去垢,佐以蜜丸枣青兼顾脾胃,使痰除而不过伤正气。

25.8 附注

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皂角丸”。

26 《圣惠》卷三十四 26.1 方名

皂荚丸

26.2 组成

猪牙皂荚3枚(去皮子),汉椒7个(去目),莽草半两。

26.3 主治

齿风痛,或虫痛不可忍,根下有孔。

26.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纳蛀孔中。有涎即吐却。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芥子大。

27 《圣惠》卷三十一 27.1 方名

皂荚丸

27.2 组成

皂荚57片,皂荚树白皮棘刺57片。

27.3 主治

骨蒸,传尸鬼气。

27.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泻下劳虫即愈。如未利,即加丸服之,以利为度。

27.5 制备方法

上药各烧为灰,水淋取汁,将汁更于灰上再淋,如此35遍,即煎成霜,取2两,入麝香3分,同细研,用软饭为丸,如小豆大。

28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28.1 方名

皂荚丸

28.2 组成

皂荚5梃(去皮,用酥2两旋涂炙),干薄荷叶2两,大黄(锉)2两,防葵2两,腻粉(研)少许,鸡子2个(煮熟用黄)。

28.3 主治

瘰疬。

28.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2次,食前米饮送下。

2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别将皂荚5梃,生捶碎,以水1斗,揉取汁,羯羊肉半斤,去筋膜,以皂荚水熬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29 《圣济总录》卷一*** 29.1 方名

皂荚丸

29.2 组成

皂荚7梃(不蛀者,水浸,挼取汁,滤去滓),丁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诃黎勒(炮,取皮)10个,杏仁80个(去皮尖双仁,炒)。

29.3 主治

产后咳嗽痰盛,头目不利。

29.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乌梅汤送下,不拘时候。

29.5 制备方法

上五味,将四味捣为细末,以皂荚水就银石铫内煎如膏,即将药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30 《普济方》卷三二一 30.1 方名

皂荚丸

30.2 组成

皂荚子300个(破作片子,慢火燥甚,即入酸枣大,又炒燥,又入醋,至焦黑)。

30.3 主治

风入脚气,虚人老人大便或秘或利。

30.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蒺藜、酸枣仁汤送下。两时久未利,再进1服,渐加至100丸不妨,以通为度。

3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1 《张氏医通》卷十五 31.1 方名

皂荚丸

31.2 组成

蛇蜕(酥炙)7条,蝉蜕两半,元精石两半,穿山甲(炮)两半,当归两半,白术(生)两半,茯苓两半,谷精草两半,木贼两半,白菊花两半,刺猬皮(蛤粉炒)两半,龙胆草两半,赤芍两半,连翘两半,獖猪爪30个(蛤粉炒),人参1两,川芎半两。

31.3 主治

目内外一切障膜,翳嫩不宜针拨者。

31.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空心、食前杏仁汤送下。一半入仙灵脾1两,每服3钱,用猪肝3片,劈开夹药煎熟,临卧细嚼,用原汁送下。此丸与生熟地黄丸并进。

3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一半入牙皂12梃,烧存性和匀,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2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32.1 方名

皂荚丸

32.2 组成

皂荚2梃(不蛀者,酥炙,去皮子,锉),桂(去粗皮)、干姜(炮)、贝母(去心)各等分。

32.3 主治

肺积息贲,上气。

32.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日午用生姜汤送下。

3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圣惠》卷四十九 33.1 方名

皂荚丸

33.2 皂荚丸的别名

消癖丸

33.3 组成

猪牙皂荚4两(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硼砂半两(用酒1盏浸,火熬成膏)。

33.4 主治

癖气结硬不消,胸胁胀闷。

33.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3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用硼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33.7 附注

消癖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34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34.1 方名

皂荚丸

34.2 组成

肥皂荚2梃(锉,去黑皮),好酥1两。

34.3 主治

咳嗽喘急,喉中作呀呷声。

34.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34.5 制备方法

将皂荚于慢火上炙,以好酥细细涂之,数数翻覆,以酥尽为度,炙令焦黄,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5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35.1 方名

皂荚丸

35.2 组成

皂荚(如猪牙者,去黑皮,涂酥炙)1两,防己1两,葶苈(隔纸微炒)1分。

35.3 主治

肺气喘急,面目浮肿。

35.4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3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36 《圣济总录》卷十二 36.1 方名

皂荚丸

36.2 组成

皂荚(实肥者)半斤,甘草1两(于罐器内,同皂荚烧,不令烟出),芎?4两,恶实(微炒)2两,蒺藜子(炒去角)2两,菊花(微炒)4两,马牙消(研)4两,玄参(晒干)1两,甘松(去土)1两,藿香叶1两,零陵香1两,龙脑(研)1钱。

36.3 功效

凉心膈,润肺脏。

36.4 主治

风热痰壅,面发热,皮肤痛。

36.5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食后临卧茶酒任下。

3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古籍中的皂荚丸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内障

嫩不可拨者。只与用药。治法纵各不同。大意不出乎皂荚丸、生熟地黄丸。其间虚实寒热。轻重随证出入。活法...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外障

羚羊角散。翳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有留积也。皂荚丸。倪仲贤云。风热不制之病曰翳。如云雾。如丝缕。...

《高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一也。十三条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上一...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今未有之奇矣。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注咳逆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是寒饮冲...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五首

肥皂果树一般也叫做皂角树、皂荚,它的中药名字一般叫做皂角子或者是皂角刺,一般可以缓解牙痛或者是中暑等症状,且肥皂果树属于是豆科皂荚属的植物,它的品种有山皂荚、日本皂荚、猪牙皂、野皂荚等,一般在每年的2月份到3月份之间种植肥皂果树是最合适的。

肥皂果树别称

肥皂果树一般也叫做皂角树、皂荚,它的中药名字一般叫做皂角子或者是皂角刺,一般可以缓解牙痛或者是中暑等症状。

肥皂果树属于是豆科皂荚属的植物,它的品种有山皂荚、日本皂荚、猪牙皂、野皂荚等,一般在每年的2月份到3月份之间种植肥皂果树是最合适的。

肥皂果树长什么样子

肥皂果树是有淡淡的清香的,一般它的树枝比较粗壮,颜色一般是红褐色的,分枝相对比较多,一般叶子的形状是卵形的,它开花的时间是5月份左右。

肥皂果树生长习性

肥皂果树一般是喜欢半阴的环境的,它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在种植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疏松肥沃的土壤来种植,这样能对它的生长有一些帮助。

肥皂果树生长地方

肥皂果树适合在平原或者是山谷里生长,一般在温暖的地区都适合它的生长,常见的产地有山东、河南、甘肃、河北、内蒙古、浙江、贵州、陕西、江西、云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