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的意思,无稽之谈勿听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20 0
  1. 尚书《大禹谟第三》译文与赏析
  2.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激励
  3. 悟古代先贤们的“说辨”智慧,需要把握“言”与哪些之间的关系
  4. 企业文言文
  5. 四书五经中哪些重要内容需要牢记,甚至是熟背
  6. 至理名言是什么意思?

1. 关于尚书的诗句

关于尚书的诗句 1.尚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 (1)永:咏,意思是吟唱。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的意思,无稽之谈勿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

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

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 (1)万邦:指周边国家 (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 (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 (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不被歌***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

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周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

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

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 10、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 (1)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2.有尚书两个字的诗词

始出尚书省诗

南北朝

谢朓

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

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

宸景厌昭临。昏风沦继体。

纷虹乱朝日。浊河秽清济。

防口犹宽政。餐荼更如荠。

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

青精翼紫{车犬}。黄旗映朱邸。

还覩司隶章。复见东都礼。

中区咸已泰。轻生谅昭洒。

趋事辞宫阙。载笔陪旌棨。

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零落悲友朋。欢娱燕兄弟。

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

因此得萧散。垂竿深涧底。

3.尚书的名句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选自《尚书· 尧典》。克:能,能够。

俊:才智。德:美德,道德。

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睦:和睦。

平:分辨。章:彰明。

百姓:百官,周朝之前普通平民有名无姓 。协:协和。

万邦:众民族。译文公正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

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

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选自《尚书· 尧典》。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

庸:用。滔:通“慆” ,怠慢。

象恭:外表好象恭敬。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 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 选拔人才态度

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3、无稽之言勿听……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稽:考证,验证。

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庸:用。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赏析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不实之言所蛊惑,不会因刚愎自用而决策导致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赏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

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注释选自《尚书·太甲中》。

惟,唯;明,目明,喻监察是非;聪,闻审谓之聪,听到的都思辨之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赏析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

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 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得事业的成功。6、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注释选自《尚书·盘庚上》。纲:网的总绳。

紊:乱。若:像, 好像。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赏析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

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主次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主次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

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

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赏析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

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注释选自《尚书· 周官》。允:诚信,信实。

怀:归向。译文用公正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

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4.尚书中的励志名言

1、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尧典2、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尧典3、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4、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舜典5、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舜典6、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大禹谟7、惠迪吉,従逆凶,惟影响。

——大禹谟8、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于乐。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

——大禹谟9、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大禹谟10、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大禹谟11、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大禹谟12、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大禹谟1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 ——大禹谟14、满招损,谦受益 。——大禹谟15、知人则哲,能官人。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虞书。

皋陶谟16、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皋陶谟(即著名的九德}17、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夏书。五子之歌18、天道福善祸* 。

——尚书。汤诰19、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

—商书。伊训20、三风十过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风。 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

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商书。

伊训21、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商书。伊训22、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商书。

太甲中23、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商书。

太甲下24、慎终于始。 —商书。

太甲下25、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

—商书。太甲下26、天难谌,命靡常。

常厥德,保厥位。 —商书。

咸有一德27、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商书。

咸有一德28、无启宠纳侮,***过作非。 ——商书。

说命中2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周书。

泰誓中30、五事:一曰貌(态度),二曰言(言论),三曰视(观察),四曰听(听闻), 五曰思(思考)。 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恭作肃,従作乂,明作哲 ,聪作谋,睿作圣。 ——周书。

洪范31、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周书。

洪范28、、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周书。

洪范33、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周书。

洪范34、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 。

周书。旅獒3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周书。旅獒36、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周书。旅獒37、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

——周书·蔡仲之命3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_周书·周官39、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周书·周官 40、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周书·周官41 、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 —周书·周官42、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 。

—周书·周官43、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周书·毕命44、骄*矜侉,将由恶终。

——周书·毕命。

尚书《大禹谟第三》译文与赏析

1、知人则哲

本句大意是:能识别人就是聪明。

人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人,识别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有才能的人,哪些是平庸的人,就是聪明。

2、政贵有恒

本句大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

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3、习与性成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我们的老祖宗造就把这些说明白了。

4、作德,心逸日休

积德作好事的人,心地坦然,无虑。事情一天比一天顺心。

《尚书·周官》还有“作伪。心劳日拙”一句。意思是:弄虚作***干坏事的人,用尽心机,藏*饰伪。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困难。两句从一正一反立意,可用以劝善戒恶,教育人们多做好事,不干坏事。

5、满招损,谦受益

这两句大意是:自满招来损害,谦虚使人得益。

这两句上古传下来的训诫,言筒意赅,对比鲜明,表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至今仍使人受益不浅,可用作座右铭。

6、诗言志,歌永言

诗用来表连人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7、作伪,心劳日拙

弄虚作***的人费尽心机,处境越来越困窘。

现实生活中,确也有些人弄虚作***,机关算尽,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见这两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特别是后一句“心劳日拙”,现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意思是耍尽小聪明,使尽坏心眼,最后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处境反而越来越糟。

8、树豫务滋,除恶务本

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培养高尚的品德,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不断提高;铲除*必须雷厉风行,果断坚决,除恶务尽。

“除恶务尽”已成成语,说明打击*势力,清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力争从根本上消灭之。

9、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不注重小节,最终必然累及立身的大德。

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括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

10、罔游于逸,罔*于乐

不可游荡于安逸,不可过分地享乐。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不可过分沉溺于安乐。

人活着总要有所事事,生活才有意义;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安乐,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毫无价值,同时也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1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堆造九仞之高的高山,因只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这是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不能完成。

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切莫*蛇尾;某些事情接近成功,最后的一步也许是困难的。

1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

古人也有不耻下问的训诫,就是说不好以向别人请教问题为耻辱,哪怕是职位比自己低的人。

1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这两句大意是:一时过失,虽大也可以宽恕,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

14、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任用贤才不能三心二意,废除*邪不可举棋不定。

任贤有贰心则如无任,去邪有犹豫则如不去,结果,贤者不能真正起到作用,*邪反而更为猖獗。

15、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猜疑积蓄得多了就会败坏预先的谋划,怠惰疏忽就会荒废国家的政事。

一件事情谋划好了,就要有信心去办,切莫在办的过程中猜疑犹豫,否则就可能无所成就。

1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能够辛勤地为国效力,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

成语“克勤克俭”就本于此,意思是又勤劳,又节俭。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7、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这两句大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

这两句可供引用形容或描写有些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孜孜不倦,辛勤努力。

18、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1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2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

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

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21、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

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养生、工作等都要尽早发现祸患,治于未乱。

2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2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用。

24、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蹈虎尾和涉春冰,都是比喻身临险境的。心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老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行走一样。

两个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可引用表现人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心情,也可以说与《论语》中“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相通;也可引用形容人们身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自然界发生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避了。

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的话。后人引这几句常用以说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26、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27、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要打击那些首要的罪犯,被胁追、受引诱而跟人作坏事的人,可以从轻惩处或不予惩处。

28、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那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令人生厌。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情人眼里的“人”未必是个美人,但在有情者眼里就像西施一样地美丽。

俗话也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个仇人眼中的“仇人”未必是个坏人,但在仇人看来就特别感到憎恶和可恨。

29、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久染恶习而本无恶心的人,都可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激励

大禹谟第三

大禹谟第三

原文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1***]敷于四海[198],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199]。黎民敏德[200]。”帝曰:“俞[201]!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益曰[202]:“都[203],帝德广运[204],乃圣乃神,乃武乃文[205]。皇天眷命,奄有四海[206],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207],从逆凶,惟影响。”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208],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209]。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210]。无怠无荒,四夷来王。”禹曰:“于[211]!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212]。九功惟叙[213],九叙惟歌[214]。戒之用休,董之用威[215],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216],万世永赖,时乃功。”

注释

[1***]曰若:发语词。《尧典》作“粤若”,《周书》作“越若”,意义相同。文命:大禹的名字。

[198]敷:治理。

[199]乂(yì):治理。

[200]黎民:众民。敏:勉,勉力。

[201]俞:对。

[202]益:伯益,舜的大臣。

[203]都:叹词。

[204]广运:广远。

[205]乃:如此,这里四个“乃”字都是此义。

[206]奄:同,尽。

[207]惠迪:惠,顺;迪,道。

[208]虞:误,失误。

[209]志:念虑。熙:广。

[210]咈(fú):违背。

[211]于:叹词。

[212]和:当读为宣,宣扬。

[213]九功:九事。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合称九功。

[214]九叙:指六府三事之功都有次序。

[215]董:督。

[216]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

译文

皋陶、伯益、后稷***大禹治水成功,虞舜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命史官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稽考古事。大禹名叫文命,他对四海进行治理之后,又敬慎地***帝舜。他说:“君主能够知道做君主的艰难,臣下能够知道做臣下不容易,政事就能治理,众民就能勉力于德行了。”舜帝说:“对!真像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之外没有被遗忘的贤人,万国之民就都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以依从众人,不虐待无辜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尧帝能够这样。”伯益说:“啊!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是上天顾念,使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像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于逸豫,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行,各种思虑应当广阔。不要违背治道来取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来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禹说:“啊!您真是深谋远虑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生活资料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大事应当宣扬,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件事理顺了应当歌颂。要用休庆规劝臣民,用威罚监督臣民,用九歌勉励臣民,使政事不会败坏。”舜帝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和三事办好了,是万世***的事业,这是您的功勋。”

原文

帝曰:“格汝禹[217]!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218],耄期倦于勤[219]。汝惟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220],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221],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222]。汝作士[223],明于五刑[224],以弼五教[225]。期于予治[226],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227],时乃功,懋哉[228]!”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229];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注释

[217]格:来。

[218]朕:我。宅:居。

[219]耄(mào)期:老耄。

[220]皋陶:舜的大臣。迈:通励,勤勉。种:树立。

[221]念兹在兹……四句:兹,此。释,通怿,喜悦。名言,称述。出,推行。每句前一个兹字,指德;后一个兹字,指皋陶。

[222]干予正:干,犯。正,通政。

[223]士:古代主管刑狱的官。

[224]五刑:墨、劓(yì)、剕(fei)、宫、大辟五种刑罚。

[225]五教: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26]期:当,合。

[227]中:平,公平。

[228]懋(mào):美好。

[229]刑故:故,故意犯罪。刑故,处罚故意犯罪。

译文

舜帝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领我的民众。”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呀!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宣扬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舜帝说:“皋陶!这些臣民没有人敢犯我的政事,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五常之教,合于我们的治道。有节制地使用刑罚,最终达到无刑而治的地步,人民都能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呀!”皋陶说:“帝德没有失误。用简约治民,用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扩大到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就从轻,功可疑时就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原文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帝曰:“来,禹!降水儆予[230],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231],惟汝贤。汝惟不矜[232],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233],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234],汝终陟元后[235]。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36]。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237]。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238],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239],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240],昆命于元龟[241]。朕志先定,询谋佥同[242],鬼神其依,龟筮协从[243],卜不习吉[244]。”禹拜稽首,固辞[245]。帝曰:“毋!惟汝谐。”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246],率百官若帝之初。

注释

[230]降水:洪水,大水。

[231]满***:满,盈满;***,大。

[232]矜:自以为贤。

[233]伐:自夸有功。

[234]历数:指帝王相继的次序。

[235]陟(zhì)元后:陟,升。元,大。后,君。大君,指天子。

[236]人心四句:危,险。微,精微。精,精研。一,专一。

[237]询:问。庸:用。

[238]出好兴戎:赏善伐恶。好谓赏善,戎谓伐恶。

[239]枚卜:历卜,逐个地卜。

[240]蔽志:蔽,断,断定。蔽志,断定其志。

[241]昆:后。

[242]佥:都。

[243]龟筮:古代占卜用物。龟,问龟,指卜。筮,筮草,即卜筮。

[244]习吉:重复出现吉兆。卜筮之法,前卜已吉,不待重复出现吉兆。

[245]辞:再辞。

[246]神宗:宗,宗庙。

译文

舜帝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四方人民群起响应是您的美德。”舜帝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又要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期望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民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舜帝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商量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也协和依从,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禹跪拜叩首,再辞。舜帝说:“不要这样!只有你合适啊!”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舜帝的任命,像舜帝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

原文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247],汝徂征[248]。”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249],咸听朕命。蠢兹有苗[250],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251]:“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252],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253],于父母,负罪引慝[254]。祗载见瞽叟[255],夔夔斋栗[256],瞽亦允若[257]。至诚感神,矧兹有苗[258]。”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259]。帝乃诞敷文德[260],舞干羽于两阶[261],七旬有苗格[262]。

注释

[247]咨:嗟,叹词。有苗弗率:有苗,苗民。率,依从。

[248]徂征:徂,往。徂征,前往征伐。

[249]济济:众多的样子。

[250]蠢:动。

[251]赞:见。

[252]历山:河东县,约在今山西永济。

[253]旻天:秋天,这里泛指上天。

[254]慝(tè):咎恶。

[255]瞽瞍(gǔsǒu):舜的父亲。

[256]夔夔(kuí)斋栗:夔夔,恐惧的样子。斋,庄敬。栗,战栗。

[257]允若:信顺,信任顺从他。

[258]矧(shěn):何况。

[259]班师振旅:班师,还师。

[260]诞敷:诞,大。敷,布,指施行。

[261]干羽:干,盾;羽,翳(yì);都是舞蹈工具。

[262]格:来。

译文

舜帝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禹于是会合诸侯,告诫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协力,就能有功。”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伯益会见了禹,说:“施德可以感动上天,远人没有不来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舜帝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庄敬瞽瞍。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还师回去后,舜帝于是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亲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便不讨自来了。

解析

《大禹谟》叙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舜、禹、皋陶、伯益开会交流政治见解,近似于今人常说的理论务虚会。其时,禹已处于摄政地位,但舜仍位居天子之尊。皋陶则是***官

他们三人的讨论由禹开始,以舜对禹的赞赏而告终。禹发言三次,其政见可以概括为:在政治***方面,无论君臣,都要尽职尽责;在政治原则方面,要顺道而行,祛恶扬善;在政治事务方面,要做好各种事务。前两点务虚,后一点务实,虚实结合,建构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施政纲领。这个纲领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汇入到有史以来的中国政治信条中了,譬如恪尽职守、正身以德、厚生养民,等等。相对于禹的正面立论,伯益的两次发言各有特色:第一次发言主要在于颂扬尧的美德,为舜和禹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政治榜样。第二次发言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为政之禁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父亲是皋陶,伯益在舜、禹主导的政治体系中,享有比较特殊的话语权。这也许是他可以在舜、禹面前放言高论的原因。这个原因,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舜与禹之间的对话,他可以参与并自由发言。至于舜的两次发言,都是对禹的认同,体现了长者的宽容与鼓励,至于他的个人观点,则不甚突出,主要是野无遗贤、舍己从众、救济贫苦,等等。

《大禹谟》叙述的第二件事,是讨论舜、禹之间的帝位禅让问题,参与讨论的也是三人,除了舜、禹之外,还有伯益的父亲皋陶。这次会议,不再“务虚”,而是一场实质性的政治决断,再现了舜、禹之间的禅让过程。此情此景,仿佛尧、舜之间禅让过程的再现。

《大禹谟》记载的第三件事,是舜让禹去征讨苗民,理由是苗民不大驯服。禹带领各路诸侯,经过30天的征伐,苗民还是不服。苗民的理由是:尚未晓之以理,便胁之以兵,这属于以力服人,当然不服。正在僵持之际,皋陶的儿子伯益出面劝说禹:“施德可以感动上天,无论多么偏远的人都会受到感召。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之常道。遥想舜帝当年,面对父之恶,他常常向上天号泣,向父亲号泣,克己自责,不责于人。他总是恭敬地对待父亲,终于感化了父亲。只要怀着一颗至诚之心,神明都可以感动,何况这些苗民呢。”禹认为伯益说得对,于是班师还朝。撤兵之后,舜大兴文德之教,并编出象征文德的舞蹈。果然,过了70天后,苗民主动前来朝拜。

这件事有些蹊跷。其一,苗民之君已成邪恶的象征,上天已经为他定了罪,禹的讨伐属于代天而罚。但是,义正词严的“天罚”,却是征而不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僵持不下,只好收兵。这就说明,奉上天讨伐、奉舜帝讨伐的正当性依据是有疑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兵就是对“天降之罪”、“代天而罚”的否定。其二,通过武力不能征服苗民,在自家门前跳上70天“文舞”就让苗民心悦诚服,似乎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要说施文德之教,这本来就是舜的拿手好戏。舜之为君,本来就是以德正身,以德治国。换言之,注重文德之教,乃是舜的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任何时候都没有间断。

对于这一点,苗民想必是清楚的。但苗民并没有因此而归顺。苗民为什么长期抗命、军事征伐也不服,待人家编排“文舞”之后就服了呢?如果苗民在此时此刻的归顺确有其事,那么,在施文德之教与跳文教之舞以外,一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只是这些原因,我们不甚清楚而已。

总结《大禹谟》记载的三件事,可以发现,舜、禹交替时期的朝政,很可能是“三驾马车”的状态:舜是资深的政治领袖,禹是候补的政治领袖,但皋陶、伯益家族同样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记录这些言行的人,有可能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否则,《大禹谟》中的人物,就不会如此安排了。

当然,作出这样的推断,是***定《大禹谟》与《尧典》、《舜典》一样,都出自虞舜时代的史官。如果它真是后人伪造的,虽然上文的主要结论依然可以成立,但就不能说记录这些言行的人,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了。

悟古代先贤们的“说辨”智慧,需要把握“言”与哪些之间的关系

尚书中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 若保赤字。

出自《尚书·周书·康诰》。赤字:刚出生的婴儿。要想爱自己的婴儿一样,爱护自己的子民。

2. 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尚书·大禹谟》。骄傲一定会招来损失,谦虚也一定会获得好处。这两句话流传极为广泛,即便是在现在,作为一条人生格言,仍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3.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有一天,帝舜召见大臣,与他们共同讨论政事,而舜、禹和皋陶等对国家大计进行了详细地讨论,而史官则对此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作成《皋陶谟》一文,收录于《尚书》之中。本句正是出自于此,讲述的是安民的重要主张。“惠”是仁爱宽厚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能够使得人民的生活安定下来,就能受到百姓的拥戴与怀念。

4.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出自《尚书·商书·咸有一德》。任用官员,一定要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贤者;君王身边要只有这样的人。

5. 德惟治,否德乱。

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下》。唯有推行仁德,天下才能够长治久安;天下如果不推行德行,一定会大乱。

6. 有容,德乃大。

出自《尚书·周书·君陈》。容:度量。有宽恕容人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同其他人有磕磕碰碰,发生矛盾摩擦。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很可能会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致剑拔弩张,演变成重大的***。

企业文言文

《尚书》10句名言,言简意赅,感悟古圣先贤的智慧!

国学杂谈

2022年10月13日18:09河北

关注

《尚书》,也称《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宫廷文献,也是儒家的一部重要典籍。这部经典,主要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帝王与大臣们的言行,因其年代久远,记录的都是上古时期的事情,所以称为《尚书》。

一、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尚书.大禹谟》

简评:凡是随顺正道的,就会吉利;凡是违背正道而行的,就会遭遇凶险,其效果就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一样,一切祸福,都会感召而来。

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简评:人的贪欲无穷,人心变幻莫测,所以是最危险的; 发于道义***的心,是最为微妙的,所以最难让人明了;只有勇猛精进,专一修学,才能不偏不倚,把握好中庸之道。

三、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尚书.牧誓》

简评:自古以来,就没有母鸡打鸣的,如果母鸡代替公鸡早晨打鸣,那这个家庭就会败落了。比喻一个国家如果让后宫操纵了政务,那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了。

四、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简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不要听;没有征求过他人意见的谋略,也要不用。既不能道听途说,也不能独断专行,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五、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大禹谟》

简评:骄傲自满,就会受到众人的厌弃,招致损害;谦虚恭敬,就会受到众人的信任和拥戴,得到益处,这是永恒不变的天道规律。

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简评:得人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只有顺应民心,把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七、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尚书.太甲下》

简评:如果有人说的话,违逆了你的意思,一定要从道义的角度去衡量他的用心,不要轻易地拒绝;如果有人说的话,合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违背道义的角度去推断,看他是不是为了阿谀逢迎,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八、天难谌,命靡常。——《尚书.咸有一德》

简评:世间没有一定的事情,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之中,所以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相信天命,因循退缩。

九、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泰誓》

简评:如果顺应民心,能够安抚百姓,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就是明君;如果虐待百姓,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就是人民的仇敌。

十、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尚书.大禹谟》

简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任用了贤德的人,就不要再怀疑人家;要想铲除奸佞,就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内心犹豫不决,即使再好的谋略,也不会成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广告?

血糖7.0以上,饭前用它,有效改善血糖困扰!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血糖7.0以上,饭前用它,有效改善血糖困扰!

广告

长兴

意见反馈

举报中心

隐私政策

Copyright? 1998-2022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四书五经中哪些重要内容需要牢记,甚至是熟背

1. 适合做企业文化的古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可总结为敏于行慎于言 语出《论语》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译文为: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中庸》名句如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诗经名句如下: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尚书》名句如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2. 适合做企业文化的古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可总结为敏于行慎于言 语出《论语》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译文为: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中庸》名句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诗经名句如下: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尚书》名句如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3. 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古文名句

没有……也不可能有

古代,商是末民,垫底的

偶然看到两则典故,一则说孔子的一个学生颜回,因为安贫乐道、恪守本份而得到孔子的赏识;而他的另一个学生樊迟由于向孔子请教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而被孔子斥为“小人”;另一则说孔子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严格地“因才施教”,不同“级别”学生间的交流也不多。

孔子“ 明贵贱、贬同异”的等级思想可见一斑。在他眼中,人与人是有严格的身份差别的,每个人安分守己,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不至于陷入混乱。这使我想起了美国哲学家Ch"W"Morris,他在《记号、语言与行为》一书中说,身份,作为人类社会组织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符号。我习惯将此作为关于身份的中性诠释。那么,孔子显然就有些偏“左”了。

一个社会成员存在的意义与行为方式,虽然与其所处的阶层相关,但是如果把对一个符号的认识,与对个大活人相对等,虽然是有失妥当的。回首中国民营企业主的身份与心路历程,可谓艰辛有加。多少年前当他们还是广受批判的对象时,社会对其的认识,便是从符号的角度出发的,如今他们被视为中国经济核心力量的群体,则更多的是从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参与角度来说的。

当从一种符号、一个标签、一副脸谱的阴霾里走出来,民营企业家可以与社会各个阶层相互辉映与交融,可以当选为两会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可以像广东中山的何伯权、梁伯强、胡文章一样站到大学讲坛上慷慨陈词,更可以到农村投资建厂与农民兄弟同甘共苦,与社会学家孙立平所提到的中国社会“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不同,这更是一种社会共融的标志。

如果孔子在世,且恰有机会作一次儒商、改行过一把民营企业家的瘾的话,我想“孔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与规则肯定将是非常完善、异常条理的,至少激励与制惩措施清晰有加——好员工会被孔老板称为“君子”,而“不安分”的员工则会被骂为“小人”,然而也正是这种中规中矩,将扼杀企业的生命力,因为一个闭门造车、等级森严且寡于与社会各阶层交流的企业,很难想像能熟悉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

笔者自然不敢像前些天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的“惊世名言”一样拿孔子开涮(当然张颐武也可能是被抓了小辫子);既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物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很难跳出“以名为首”和“使名自命”的囹圄,我想表达的与倡导的是,企业界、学界、社会公众之间有无一个促膝交融的一个互动机制,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

这一互动与共融的“度”的把握,却也不失为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大考验。在美国,有人将社会上形形 *** 的不同行业和职业概括为红、黄、黑三道。红代表即官道;黄代表商道;黑代表学道。三道泾渭分明,互不攀比,即使中途改道,也将严格恪守新道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不少中国民企业主三道都想试水,结果“弄湿了鞋”,得不偿失,甚至锒铛入狱。

孔子作为“学而优则仕”的鼻祖,身上这一习气自然更浓。他原先一门心思从政,正如宋代张横渠所言,孔子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当他仁途不畅,人老而梦不能圆时,毅然弃政从教,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境中颐养天年。这当中客观的成份虽然不小,但仍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学习——虽要与社会各阶层相互交融,但不宜舍本逐末、这山望着那山高。

4. 哪些古文适合企业早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至理名言是什么意思?

建议先熟读背诵“四书五经”中精华的句子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 我是分隔线 ———————————————————

《中庸》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 我是分隔线 ———————————————————

《论语》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了?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 我是分隔线 ———————————————————

《孟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身体感到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 我是分隔线 ———————————————————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左传》

《诗经》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年!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 我是分隔线 ———————————————————

《尚书》

■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 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 我是分隔线 ———————————————————

《礼记》

■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 我是分隔线 ———————————————————

《易经》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 我是分隔线 ———————————————————

《左传》

■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至理名言释义: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至理名言:zhì lǐ míng yán

1、字词释义:至:最;名:有名声的。

2、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二 : “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3、示例: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4、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金玉良言(jīn yù liáng yán)

1、解释: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2、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金玉之言,小生铭之肺腑。"?

3、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反义词:无稽之谈(wú jī zhī tán?)

1、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2、出自:《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译文: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

3、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