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荒谬绝伦闫主任表情包,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1 0
  1. 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坚持不懈,不管是产品、课程还是我们自己
  2. 三国史上第一杀妻案:猎户竟然杀死老婆招待刘备
  3. 猫头鹰的叫声描述一下!
  4. 为什么会有人说《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是伪物女王?
  5. 匹克威克外传的人物形象
  6. 《银河补习班》教导主任的行为有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吗?
  7. 为孩子读书之《约翰?克里斯朵夫》11

猫头鹰曾是一种倍受人歧视的鸟,至少在我们老家是那样。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说法叫做:夜猫子(也就是猫头鹰)进宅,凶多吉少。可实际上猫头鹰是一种对人类环境有着保护作用的益鸟。说它是田园卫士一点也不过分。

小时候只是听老人们那么说,我也从来没见过这种猫头鹰,只是夜间听到过它那奇特的“咕咪、咕咪”的叫声,感觉怪吓人的。尤其在夜色弥漫的时候,听着叫人浑身上下起鸡皮疙瘩,头发都会直立起来。要是一个人走在一片树林里,突然猫头鹰在那树丛中叫上那么一声,肯定会吓出一身冷汗的。这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它进行恶意描绘造成的恶果。其实猫头鹰的样子很温顺的,我这还是在最近才看到的。

那一天,我去赶集,看到有一个人提着一个尼龙网兜儿,里面装着一个胖胖的鸟儿,很多人正在围着看。我过去看了一下,只见那鸟儿羽毛丰满,头有点圆,两只小耳朵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着有点似猫非猫,眼睛很大很圆的,却人们吵闹声吓得不敢睁开,只是偶尔睁开便很快赶紧闭上。我听旁边的人讲,这是一只猫头鹰。啊,这就是从小就听老人讲咕的猫头鹰啊!我当时感到很惊异,这么一只小鸟怎么叫出那么宏大而粗犷的叫声呢?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闫主任表情包,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鸟人说这的确是一只是猫头鹰,是他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才用网捕捉到的,他指望能卖个好价钱。我看那只猫头鹰可怜巴巴地萎缩在网兜里,一点没有了我印象当中的威风。这就是那***憎恶的猫头鹰吗?看它也不是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啊。进而,我又想人们为什么要抓它啊,就是为了让它的叫声进自己的宅吗?他们就不怕给自己带来凶恶之运吗?

据教科书讲,猫头鹰,又叫鸮(猫头鹰、夜猫子都是它的俗称),属于鸮形目夜行性猛禽,共有18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超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头。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种类,它们的听力十分的敏锐,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出的声音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动物为食。猎物的大小视猫头鹰的体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虫,大到兔子都有。

我想猫头鹰只所以落了下个恶名,可能与它深夜出来觅食,又有着奇怪的叫声有关,当然更多的是来自人们代代相传的偏见有关。据《周公解梦》称:梦见猫头鹰是不祥之兆,孩子会遗失。未婚男子梦见猫头鹰,会娶一个好斗的妻子。已婚女人梦见猫头鹰,会对丈夫的病忧心忡忡。未婚女子梦见猫头鹰,是不好的兆头,意味着要嫁到低等家族。梦见猫头鹰落在自己的屋顶上叫声不断,会家破人亡。梦见猫头鹰从自己的头顶飞过。不久就要命归西天。梦见走路时碰上猫头鹰,会一事无成。梦见打猫头鹰,是吉兆,工作上一切障碍都能清除。而且目的一定能达到。梦见向仇人赠送猫头鹰肉,仇人会被消灭。梦见猫头鹰的叫声十分刺耳,家人要患重病。囚犯梦见猫头鹰朝自己飞来,会被判为***。梦见捕捉猫头鹰,一定能打赢官司。正是这种种的荒谬绝伦的奇谈怪论,使得猫头座鹰背了那么多的骂名。其实,人们往往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好恶来评价事物的,包括鸟也一样,因为自己的不喜欢,或者不了解,就可以随意将好的说成坏的,这在动物界也不只是猫头鹰一种鸟,比方麻雀就是一例,本来是益鸟却长期被当成“四害”之一。猫头鹰的被错误贬低,更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仅仅因为人们代代相传的口头传说吗?

好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猫头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在不断在改变。不瞒你说,现在我们家宿舍楼旁边的水塔上就居住着一只猫头鹰,我就是夜夜听着那“咕咪、咕咪”的叫声入睡。猫头鹰与我们和谐相处,也不见得有什么凶事发生,相反人们的工资照样长,生活照样过得很温馨很幸福。这只猫头鹰似乎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有时候大白天也不怕人就睡在楼顶上,任凭人们伸头探脑地仔细观看,它照样安然如故地做它的白日梦。我搬到这楼上想来也有十五六个年头了,自打来的第一晚上就是听着猫头鹰的叫声入睡的。时间长了,这都形成习惯了,猫头鹰的叫声简直就成了我的催眠曲。如果出发在外听不到猫头鹰那“咕咪、咕咪”的叫声,我反倒睡不着觉呢。

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坚持不懈,不管是产品、课程还是我们自己

这个太多了,一个一个说吧。

1.原著甄嬛是吏部侍郎之女,入宫后受封莞贵人。电视剧甄嬛是大理寺少卿之女,入宫后受封莞常在。

2.原著中选秀刁难安陵容的叫夏月菁,是大将军的女儿,后来落选了;入宫后屡屡刁难安陵容且后来被赐一丈红的是梁才人,电视剧合并成夏冬春。

3.原著华妃叫慕容世兰,皇后叫朱宜修,端妃叫齐月宾,敬妃叫冯若昭,祺嫔叫管文鸳,欣贵人叫吕盈风,贞嫔叫穆景秋。电视剧华妃叫年世兰,皇后叫乌拉那拉氏宜修,祺贵人叫瓜尔佳文鸳,端妃敬妃欣贵人贞嫔名字未提到。

4.原著余氏是被甄嬛勒死的,电视剧改成了安陵容。

5.原著安陵容喜欢甄嬛的哥哥,后来甄嬛给甄嬛的哥哥赐婚,安陵容才死了这条心。之前还有一段:安陵容的父亲出事了,甄嬛和眉庄怎么求皇帝也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反倒是皇后去劝了劝皇帝就赦免安陵容的父亲了。这段情节让安陵容认为甄嬛是靠不住的,加上甄嬛给甄嬛的哥哥赐婚,使安陵容嫉恨甄嬛。个人认为原著安陵容黑化较为牵强,电视剧更合情合理。

6.原著华妃进位后是晳华夫人,罚跪甄嬛后被降为慕容妃。电视剧是华贵妃,罚跪甄嬛后被降为年妃。

7.原著华妃复宠后举荐颂芝上位,因为原著是第一人称所以并没有交代华妃是如何吃醋的。电视剧因为是第三人称所以就交代了。

8.原著有明确交代颂芝跟华妃一起进冷宫了,电视剧没有提及。

9.原著襄贵嫔曹琴默之死是甄嬛设计的,电视剧改成了太后赐死。个人认为这点电视剧更合理,因为当时甄嬛和曹琴默都是贵嫔平起平坐,甄嬛不可能轻而易举就毒死了曹琴默。而且当时曹琴默的主治太医不是温实初,温实初也不好对曹琴默下手。总之原著这段写的莫名其妙,电视剧改了就合情合理多了。

9.原著和甄嬛相恋的王爷叫玄清,封号是清河。电视剧叫允礼,封号是果。

10.原著敦亲王正妃结局还算圆满,电视剧则是被废为庶人。

11.电视剧甄嬛出宫是多方面原因,比如甄远道收集年羹尧诗集,甄嬛为汪景启说话,甄嬛不敬皇后(请安来迟)等,原著甄嬛出宫则仅仅是误穿纯元故衣,加上甄家被陷害。私以为这段电视剧改的好。

再说下甄家被冤这件事,电视剧甄家被冤是因为甄远道为汪景琪说话,惹怒皇帝被皇帝处罚。原著则是很长一大段:首先,甄嬛的庶出妹妹玉姚(电视剧删了这个人物)和祺贵人的哥哥有过婚约,祺贵人的哥哥就欺骗玉姚的感情,打探甄家的底细。玉姚没什么心眼,就把甄家的底细向祺贵人的哥哥全盘托出,这是其一;其次,甄嬛的哥哥当年为了扳倒慕容氏(年氏,电视剧这个家族姓慕容),做了一场戏,让外界都以为他喜欢一个,好让慕容氏和汝南王(电视剧是敦亲王,原著是汝南王)放松警惕。结果这个就爱上甄嬛的哥哥了。。。后来这个发现甄嬛的哥哥实际上只是利用自己,就又恨上了甄嬛的哥哥(甄嬛的哥哥好倒霉),就把甄家的很多事告诉了祺贵人的兄长,后来祺贵人的兄长就借机陷害了甄家(具体怎么样我也不记得了)个人认为原著这段更好,电视剧甄家倒台太突兀了。

12.原著甄嬛回宫被封为莞妃,电视剧是熹妃。原著甄嬛出宫期间皇帝得了新宠“傅如吟”,后来被安陵容害死了。电视剧没有这段。

13.原著还有个徐婕妤,和甄嬛同时有了身孕,和甄嬛因为出身相当所以比较投缘。后来安陵容带麝香香囊接近徐婕妤,被甄嬛识破告发皇帝。但那香囊是杨梦笙(电视剧删了这个人物)送给安陵容的,所以安陵容就恰巧栽赃给了杨梦笙。后来杨梦笙***了,电视剧删了这段。

14.原著和槿汐对食的太监叫李长,是皇帝身边的内监总管。

15.原著李长和槿汐对食***是徐婕妤劝皇帝才让皇帝回心转意,甄嬛还在徐婕妤宫里的内室偷听了。电视剧则是端妃劝皇帝,甄嬛也没有偷听。

16.原著徐婕妤生下二皇子册为贞妃,甄嬛生下三皇子和灵犀帝姬册为淑妃。电视剧删了徐婕妤这个人物。

17.原著还有个胡蕴蓉,穿了凤凰衣裳僭越皇后被废为良娣(相当于电视剧里的常在)。后来胡蕴蓉当场证明了清白,所以就没有被废。电视剧删了这段。

18.原著滴血验亲抱得是贞妃生的二皇子,电视剧改了。

19.原著温实初是当着众位嫔妃的面自宫,宫里老多嫔妃都吓疯了,甄嬛也差点神志不清。沈眉庄看到了当场晕厥难产了。电视剧因为不能真的让太医演员自宫,所以就改了。

20.原著安陵容因为冒犯玄凌名讳被赐名“安鹂容”,后来安陵容有孕皇帝赐的鹂因此就算不得封号了。电视剧因为皇帝不叫玄凌了所以安陵容就没有改名。

原著安陵容有孕好像不是皇后用药催孕的,是正常怀孕,后来甄嬛就用鹅梨帐中香+依兰花打了安陵容的胎。电视剧则是皇后强行催孕,也就是安陵容这一胎本来就保不住。毕竟原著是第一人称,如果写皇后如何指使安陵容强行有孕的话很难写(除非让安陵容死前见一回甄嬛,坦白这一胎本来就是皇后让她强行催孕的,可惜后面去看安陵容的是甄嬛哥哥)。

21.原著安陵容死前是甄嬛的看的,并且让甄嬛的哥哥转告了一句“皇后杀了皇后”,电视剧改成甄嬛自己去看,毕竟电视剧删了甄嬛哥哥这个人物。

22.原著甄嬛有孕小产嫁祸皇后***,胧月大魔王说的是“母后在锤莞母妃的肚子”,因为当时甄嬛是在床上把自己的胎捶了下来嫁祸皇后,电视剧是“皇额娘推了熹娘娘”,是甄嬛事先服了滑胎药,当时在***装摔倒嫁祸皇后,私以为电视剧更合理。

23.宜修倒台。原著宜修倒台是这样的:胡蕴蓉在玄凌面前无意说起芭蕉和桃仁伤胎,孕妇服用此物生下的孩子将会身带青斑,引起玄凌疑心。宜修遭到甄嬛陷害禁足凤仪宫,甄嬛摄六宫事,查出凤仪宫的剪秋,江福海等人***一事,以此为由将剪秋和江福海打入慎刑司拷问,剪秋受不过酷刑,招认出了宜修当年谋害纯元一事。电视剧剪秋是没有招认,而是江福海“招了个干净,正应了丽贵嫔那句“太监都是没跟儿的东西”~

原著给甄嬛和三皇子予涵(电视剧的六阿哥弘曕)下毒的是荣嫔,华妃的妹妹。电视剧改成了剪秋。私以为这段原著更合理。

24.原著磨格求取熹贵妃 也就是甄嬛,甄嬛是真的去和亲了。后来果郡王(原著叫玄清)带兵追上了磨格,和磨格比战胜了磨格(原著果郡王武功高强,是个武林高手级别的。)甄嬛于是就回到宫里了。

最后我再评价一下原著吧,我觉得流潋紫是一个特别擅长谋篇布局的作家,整部《甄嬛传》构思特别巧妙。虽然流潋紫可能下笔比较匆忙,很多地方写的不够好,但框架拉的很好,也挺有格局。“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和权力带给人的枷锁”,流潋紫算是表达明白了。虽然流潋紫编的很多情节都莫名其妙,但流潋紫框架拉的是真的好。电视剧之所以经典,也是有原著的框架做底子。虽然很多人说电视剧比原著好,但电视剧的成功,流潋紫也是有一定功劳,不能对流潋紫的功劳全盘否定。而匪我思存,格局太小,所有***都一个套路,而且写的特别虚。

因为《甄嬛传》涉嫌抄袭的原因去看了《冷月如霜》,写的莫名其妙,真的很莫名其妙,涵妃这个人物塑造的莫名其妙,慕如霜恨的莫名其妙,总之就是莫名其妙,荒谬绝伦,写的一塌糊涂。《冷月如霜》要是拍成电视剧,估计远远不如《甄嬛传》经典,甚至得被人骂s。真的,匪我思存这些年一直不火,真的是有原因的。而且匪我思存这人,人品一言难尽。调色盘上的很多都不是《甄嬛传》的,而是《后宫?琳妃传》里面摘抄下来的。匪我思存这般污蔑流潋紫,心机可见一斑。

其次,我不认为流潋紫抄袭。按照法律规定,全书30%旁的***雷同才算是抄袭。而《甄嬛传》全书100万字,所有调色盘字数加起来都不及全***1%,这算是抄袭?我看了调色盘,很多关于《甄嬛传》的调色盘都是莫须有,如果个别词句雷同都算抄袭的话,那以后写***干脆都别写了,自己造字吧。而且《冷月如霜》全书就是小情小爱,莫名其妙,不知道匪我思存是怎么得出《甄嬛传》抄袭《冷月如霜》这个结论的。是仗着我们懒得读她的***?反正我是闲着没事读了一遍,根本看不出抄袭。

第三,流潋紫《如懿传》写的失败,但不能归咎到《甄嬛传》身上。毕竟流潋紫野心太大了,从写深宫女子悲剧写到帝王婚姻围城,而流潋紫的能力架不住她的野心,其实《甄嬛传》表达“封建制度对人性腐蚀”的主题就略有失败之处。而帝王婚姻围城,即使是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巨匠都未必能写的完美,更别提流潋紫了。

三国史上第一杀妻案:猎户竟然杀死老婆招待刘备

刚刚在上看到一个标题党的文章,说的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淘汰绩效好的员工,和淘汰绩效差的员工,哪个更合理?

答案说是要淘汰前者,这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后面倒是抓回来了,其实说的是要淘汰当前的明星产品,而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上不断迭代更新,站住脚跟。这似乎有些道理。

如果真的是要淘汰绩效好的员工才合理,那只能说,要么是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要么就是管理者的脑子进水了。

一个人为什么绩效好,在绩效考核制度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而且制度的制定和公司的目标紧密相关的情况下,最大的可能是该员工的工作符合公司的要求,并且为公司获得了很高的收益和利润。

能够获得好的绩效,对于一个人来说,运气当然是需要的,可能是分到了好的地域,好的市场份额,好的客户等等,另外也和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责任感,主动性,自主性都是分不开的,如果把这样的员工开除,而去保留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滥竽充数的人,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也有人可能会说,高绩效的人工资也高啊,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有这样的思想的话,那么这家公司估计离倒闭就不远了。

算一笔账,高绩效的员工能够为公司赚到100W,工资10W;低绩效员工能够为公司赚十万,工资1W。你要留下哪个?开除哪个?如果数学水平能够小学毕业的话,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吧。

不知不觉就对标题党吐槽了500多字,回过头来说产品,哈哈哈哈。

对于产品来说,有时候就是需要居安思危,对当前最赚钱的产品,不要固守,甚至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挑战已有的明星产品,那样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占领领先的地位。

比方说大家所熟知的QQ和微信,QQ当初是腾讯的明星产品,开发微信无异于革自己的命,然而,腾讯就是这样做了,而且做的相当成功,并且在做到了之后,甚至成功找到了二者之间的不同点,针对的不同人群,表面上好像QQ的收入减少了,但新产品的推出,对于整个公司来说,反而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儿,这就看领导者的格局有多大了。

反过来看柯达,不知道那篇文章中为什么还把柯达列到了淘汰自己明星产品的列表里面,这家公司最失败的一点,就是固守着自己的胶卷业务,而不去开发数码相机市场,这也是它从王者地位一路低到谷底的原因。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可以不断把自己的明星产品干掉,涅槃之后才能够重生

比方说我的管理3.0课程,从开始讲到现在,一直在不断革新,从形式到内容到时长,每次课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有些变化不合适,就再次改掉,有些好的地方,就一直保留,正因为如此,每次来复训的同学都会说,最近这一年来,这个课程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好像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一样。

而且,即便是对这个课程,其实也应该在几年之后会被另外的课程替换,我也不希望自己死守着这个标签不变,而且,这件事其实已经在进行时了。

对于自己这个人,如果也是一个产品的话,也要不断改变和创新

从毕业到现在这么多年里面,最初是程序员,变成编辑,变成培训师,每次都是全新的职业,但全新的职业会带来全新的体验,不变的是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一件事专注研究的工匠精神。接下来可能还会有职业的变化,谁知道呢?

玩的东西也一直在变化,从帆船,到桌游,从阿瓦隆到剧本杀,而且,每年的全国巡游,都会有很多好玩儿的新东西给到大家,这是自己对大家的承诺,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接下来玩什么,也会有变化,谁知道呢?

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停下变化的脚步,真的,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坚持不懈。

猫头鹰的叫声描述一下!

导读: 中国人之善良和平,谦恭仁爱,在这个世界上,是数得着的。但某个皇帝,某个军阀,或某个什么也不是,手中有之权柄,一旦暴虐起来,那份残忍之心,也着实可怕。古代在刑法中,有一条凌迟罪,那简直比医科大学里的解剖课还麻烦。行刑的时候,刽子手要将一刀一刀地割切,用刀必须达到三千多次,还要保证罪犯不能马上毙命,所以,凌迟一个罪犯,常常要两天工夫。这种处决的方式,已失去任何惩罚的意义,而是人类最丑恶的变态心理的残酷发泄而已。

在中国旧***中,有许多血淋淋残忍的描写。《水浒传》里那十字坡孙二娘开的黑店,如何将人肢解,肥的当馅,瘦的当臊,著书人一点也不觉得多么不妥地津津乐道。武松为张团练所害,返转来进行报复,不但将仇人的脑袋砍掉,连无辜的家属,使女,也一并杀死,著书人描写时,可谓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等到李逵劫法场去救宋江,挥开两把板斧,逢人就砍,许多看热闹的群众,也成了刀下之鬼。扬州说书中,光这一段***无辜的场面,能说上好几天。这种以血腥为乐,以杀戮为快的残忍心理,很足以表现人类潜意识中的恶本质的。

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杀管粮官,杀吉平,杀贵妃……充满了血腥气。而那个猎户刘安,杀了自己的妻子,挂在厨房里,将她臂上的肉割下来,炒出几盘菜肴来,供刘备食用,则是尤为令人发指的残忍。这是刘备被吕布赶出了小沛,匹马逃难,且投曹操途中发生的事情。因为途次绝粮,夜宿一个猎户家求食,此人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作者以平淡的笔墨,写这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面不改色心不动,实在是很可怕的。

因仇立意杀妻者,有之,无心误伤杀妻者,也有之。像刘安这样把妻子当成一只羊,一口猪,杀了待客,还说是狼肉,自有人类以来,大概也少见的。虽然,在此之前,杀了亲生儿子,烹制成一道菜呈给君王者,在此之后,杀了自己的爱妾与部下将士共餐者,这种人性泯灭的事,也并不乏见。无论如何,只是因为寻不着野味,而把老婆宰了拿她的肉来顶替,除非此人丧心病狂,是疯子,实在是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不能接受的。上帝在伊甸园里,赋予亚当、夏娃那种男女情爱的本能,正是人类于摇篮中就有的最基本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子孙繁衍,才有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姑且撇开这些不言,作为人,一个生命载体,有她几乎是本能的求生欲望,只是为了贵客盘中的一道菜,就给杀了。而视他的妻子,如同栏中圈养的猪羊鸡鸭的这个丈夫,做出这种绝对是反人类的罪行,姑且把他当作神经上的不正常。但写书的人写了,不以为荒谬绝伦,评书的人评了,漠然不动感情,真是令人骇异。

毛宗岗评到这里,曰:“刘备以妻子为衣服,此人以妻子为饮食,更奇。”只是有一点点不以为然的意思。李卓吾在回目后曰:“刘安杀妻,固非中道,犹胜吕布因妻而杀身者也。”虽然有否定之意,但觉得他杀妻杀对了,至少比吕布强。这位在当时属于思想解放一流的李贽先生,竟不 *** 一声,就有些莫名其妙了。由此可见,人道主义,在古老的中国历史的残暴和愚昧中,是无法植根的。另一位《三国演义》的评点家李渔,可能有些看不过去了,此公是特别钟情女性的。所以他从创作这个角度,发表议论:“欲以感切之事形容受之者之好处,不知言之太过,反成惨毒。文字不可太过,于此可见。”

愚昧和残暴是一对孪生子,只要有愚昧,就有非人的暴行。时至二十世纪末的文明世界,不把人当人,尤其不把女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当然,中国史书上杀妻的有不少,最有名的当属“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杀妻已经相当黑了,但出发点是为了避嫌,而刘安杀妻的动机实在值得怀疑。要说真的崇拜刘备吧,象介子推一样割自己身上的肉给刘备吃嘛!当时虎背熊腰的关羽、张飞也不在场,刘备和书生孙乾两人的饭量会有多大?割个大腿够吃了吧(当然也是不对的),犯得着吗?如书中所写,“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可见刘备吃了只胳膊,剩下的估计是刘安自己享用的。

为什么会有人说《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是伪物女王?

猫头鹰的叫声如同鬼魅一般。下面介绍一下猫头鹰的叫声:

1、夜猫子叫声

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当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

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猫头鹰由于嗅觉灵敏,能够闻到病入膏肓的人身上的气味,并且会发出笑声,在很多地方在听到猫头鹰叫声后数日之内会死人确实不是迷信,所以猫头鹰被叫做报丧鸟;

2、鬼哭狼嚎

猫头鹰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使人更觉恐怖,古时称它为“恶声鸟”,《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

此外,猫头鹰昼伏夜出,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也使对其行为不甚了解的人们很容易产生了种种可怕的联想。

西方人喜欢猫头鹰的叫声

这种互相矛盾的概念,在莎士比亚那时也可以找到。他在《尤利乌斯·凯撒》和《马克白斯》剧作中用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死亡;而在《爱的徒劳》剧作中,猫头鹰却唱出“欢乐的歌声”。

在东西方文化里,猫头鹰代表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中国民间认为猫头鹰叫声不好听,而且在夜间活动,是不吉之物。但在西方文化里,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哈利·波特》中用来送信的信使就是猫头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猫头鹰

匹克威克外传的人物形象

因为结局乱得要死,最后一集政宗搞什么人道主义啊,对方都做得这么过分了还帮,这好人做过头了,就不能来个不失气度又能帮人的做法吗?那个胖子也没有个交代,仅仅透露了她是个骗子,剧情细节到处缺漏,书信怎么来的?她怎么得到政宗爷爷的笔迹的?她家不是很穷吗?她怎么会去参加那种豪华宴会并结识秘书呢? 都没说清楚。

女主这死傲娇的性格,虽说是一大亮点,但也得有个度吧。一会娇羞,一会翻脸不认人。胖子出场后对政宗就态度大转变,还有就一眼就认为胖子是政宗?眼力是真的好。

而且就认了是未婚夫啦?哇,接受能力是真的强。那政宗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被当作小丑啦?真是有够搞人心态的。

那三人组的近卫队——三个憨憨(说憨憨算是保持理智的了),几句好话就上钩了,真没见过这么秀的。而且,为了自己那点私欲就去滥用私权(学生会副会长)甚至政宗搞垮B班。

最后明明是自己先出的手还怪政宗破坏她们的***,莫名其妙,荒谬绝伦。那件事都过去了还想着搞政宗难堪。

至于吉乃,整部番由她而起。若是当年她没有这样搞,男女主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吉乃自愿帮政宗,嘴上说是帮女主。

难道就不是对自己当年干的好事赎罪吗?别把自己包装在“是为了大**才这么做”的外皮下,虚伪了。唯有自己真心想去做了,那才算帮助男女主二人。

《***补习班》教导主任的行为有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吗?

***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人物方面有马车夫、穷学生、仆人、流氓、狱吏、房东、牧师、绅士、律师、主笔、政客、法官等,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物。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匹克威克虽然是位老绅士,但他不清世事、打抱不平、助人为乐,是作者有意把他塑造成仁慈和博爱的典型。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尽力渲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处处碰壁。匹克威克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客观上他具有小人物的品格,是平民的化身。

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他出身贫苦人家,是在城市下层人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他通晓世故,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

***中凡写到与法律有联系的人,不是被金钱收买,就是罪犯。匹克威克被一心想嫁给他的房东巴德尔太太莫名其妙地***子虚乌有的毁弃婚约,匹克威克因拒付赔偿费入狱,而律师由于因此无法从赔偿费中拿酬金,就把巴德尔太太也抓进监狱。这真是极其荒诞不经的审判。对于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的场景和人物的描绘,让人觉得那简直是人间地狱。这些荒诞的情节是对法庭和监狱的极端挖苦和嘲讽。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伊倾斯威镇荒谬绝伦的选举场面,镇上两个敌对的党派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相互攻击,弄得镇上居民也兴奋到发狂的境地,结果在选民中晕病大流行,许多人毫无知觉地躺在人行道上。对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和民主选举如此丑化***化,是对当时英国政治制度最辛辣的嘲讽。

作者怀着鲜明的爱憎,运用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精彩无比的喜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不仅给正面人物都敷上一层喜剧色彩,而且对反面人物和丑恶现象也都***用喜剧的艺术手段,加以夸张、***化,令人看到他们可鄙又可笑,达到尖刻嘲讽和愤怒谴责的艺术效果。

为孩子读书之《约翰?克里斯朵夫》11

就说教导主任,感觉是为了树立一个反面,就强行让他所有的行为都针对父子俩,根本不考虑这个行为是否符合一个人正常行为,人物很扁平。

那个疯儿子的设定感觉貌似是设立一个应试教育的反面,也让教导主任这个人物有点深度,但疯儿子蓬头垢面没有人管的样子,是想表达儿子没有达到父亲的预期跳楼变疯后,作为父亲的教导主任就收回了所有父爱,对他不管不顾让他自生自灭,连基本的生活都不管了??

难道教导主任不应该是痛心疾首(儿子最终没有达成他的期望),外加愧疚(如果他不是把儿子拒之门外,儿子可能也不会跳楼变疯),至少照顾儿子日常,但把他藏起来,拒绝任何人提起儿子。这样设定是不是更好?

片中的教导主任就是应试教育体制的代表,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上名校,用尽各种手段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标准的题海战术、压制管理,让学生固定思维、墨守成规。

在期末考试时,带着对马飞的偏见竟将孩子极富想象力、善于思考、有宽度、有深度的作文打零分,这不仅是老套顽固的教育思想的呈现,也是对国家在不同时期一直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理念的亵渎。

其中,父亲马浩文在对于阎主任给孩子的评价“莫名其妙、荒谬绝伦”“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的偏见中,用孔老夫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予以强烈反驳。是呀,任何时期的教育不都应该是让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而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鄙视,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让学生自尊自信地学习吗?

“有教无类”虽在影片中提出,实则是通过影片反映当今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病”,如,说着“为了一切孩子”“因材施教”“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却用语言或者眼神中的“软暴力”让所谓的“学渣”孩子更加的厌恶学习,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吗?着实发人深省!

到德国巡回表演的一个法国戏班子,要在小城演出三天。曼海姆和他的朋友们为这件事兴奋激动,热烈地谈论着巴黎,赞美着巴黎。不过,曼海姆称赞的效果却是:不是闹革命,就是寻欢作乐,是一群荒唐胡闹的疯子,没有一本正经的时间。耳闻如此,克里斯朵夫心里便瞧不起那些放浪的法国人,对他们的演出也不屑一顾。不过,对法译本《哈姆莱特》这出戏,他有点动心想看,正在犹豫的时候,曼海姆把一个挺好的包厢的戏票硬塞给了他。因为要在家里招待不速之客,曼海姆只好不情愿地将戏票送人,本来是送其他人,可巧遇到克里斯朵夫,便送给了他。

母亲不想看戏,克里斯朵夫一时也想不出请谁一同去,只好一个人前往。在戏院门口,一位没买到票的姑娘徒羡他人,舍不得离开。她个头中等,着朴素的黑衣,瘦瘦的脸很秀气。克里斯朵夫有点冒昧地邀请她,姑娘再三的谢绝,最后,看到他神气那么善良,坦白,一时便接受了他的盛情。

包厢在戏院中央,毫无隐蔽。姑娘正襟危坐,羞得连头都不敢转动一下。旁人露骨的目光注视着他俩,大惊小怪,议论纷纷。姑娘羞得可怜,克里斯朵夫便不同她说话,只各自看戏。

饰演哈姆莱特的是戏班子的头号女戏子,她的声音让克里斯朵夫怒不可遏。而饰演奥菲利娅的无名女戏子的声意却让他惊为天籁。他着迷于那神奇的声音,纯粹,温暖,醇厚。每个字都像一个美丽的***。女戏子极有生气,高大,壮健,身段窈窕,是个美丽的姑娘。

幕间休息时,他才又注意到眼前萍水相逢才几个小时的姑娘,如此拘谨的姑娘。原来她是法国人,来这里作家庭教师。他跟她只短暂的交流且心不在焉,一则因为隔壁包厢的人偷听他们,另外他脑子里全是奥菲利亚的形象。以后的几幕,他被完全抓住了。她的演唱让克里斯朵夫惊心动魄,快要放声大哭了。他逃了,从包厢走了出去,剧中的悲伤和欢乐沉浮于心。回到家里,他完全忘了丢在包厢内的姑娘,连她的姓名也没知道。

他到一家三等旅馆访问奥菲利娅。杂乱的小客厅,开着的钢琴上放着残余的早餐,发夹,乐器又脏又破烂。克里斯朵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在隔壁屋里叽叽喳喳,无所顾忌,又是吼又是唱。她无拘无束,没有客套,自来熟。聪明活泼,想什么说什么,直爽。动作,态度,很自然,不做作不扭捏。有天分,没教育,一个很有平民气息的南方女子。第一次见面,两人都很新鲜,有说不完的话。高丽纳是她在戏班的名字。

在以后的接触中,高丽纳极高的音乐鉴赏天分,让克里斯朵夫惊讶不已。

陪着高丽纳逛街,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在这位俏皮活泼的法国女子眼里,有趣的事情太多了。看到理发店里的蜡人头,好笑。画片铺子里的各种滑稽,更为之笑倒。挖苦搞怪街上行人可笑的地方。总有那么多让她可乐的事。被挂住的裙摆,直接撕破,就行了。

高丽纳介绍的巴黎和法国人:***自由,***聪明,不干预他人,也不受他人干预。法国人豪侠大度,人情温厚,醇朴。让克里斯朵夫听得直出神。虽然两人在一起很开心,可高丽纳的调情,克里斯朵夫不会配合。因为他对高丽纳只是热烈的友谊。凡事认真的他不会玩没有爱情的爱情游戏。

专程跑到法兰克福,看完高丽纳在德国的最后演出,克里斯朵夫就和这位阳光,纯朴,活泼的法国姑娘拥抱告别了。

? 巧的是,搭火车回家的途中,他与那个陪他看《哈姆莱特》的害羞的法国少女又见面了。他们在反向行驶的两列靠站的火车上,隔着双重的车窗,面对面望着,四只眼睛碰在一起。很快,车子开动了,咫尺,天涯。像两个流浪的星球,走近了一下,又在无垠的太空分开了。

这位姑娘害羞严肃,高丽纳则活泼开放,克里斯朵夫看到了法囯的双重性格。想起这位姑娘,他才明白她是离开德国,一去不回的,隐约有点伤感。

? 克里斯朵夫邀请姑娘看戏的好心,却办了坏事。姑娘被她做家庭教师的人家辞退了,因为她被人家认定她是克里斯朵夫的。克里斯朵夫自以为害了人,悔恨不已,他发誓要找到她。

尽管和高丽纳联系很少,但她的印象还新鲜。另外,高丽纳流水似的,纯净和谐的声音,和着旋律,其歌声变得更自由更流畅。克里斯朵夫看到了一种新艺术的美。他打算写一阕戏剧音乐给高丽纳去演。这种艺术需要诗人,艺术家,演员,三方面非常协调的共同努力。可克里斯朵夫只懂音乐,对诗歌戏剧他没有底气选择,只能闭着眼睛接受那些他以为诗歌方面更在行的人的推荐。他自顾着音乐,不喜欢且弄不懂别人选定的诗歌,也不想为诗歌放弃自己的音乐个性,排演结果可想而知,他的音乐和诗歌彼此不谐,他和那个诗人互相批评对方。演员们对它们都不了解,只想卖弄自己的特长,他们和音乐各自为政,也不想配合适应作品的情调和节奏。要不是怕引***讼,克里斯朵夫真想放弃这个戏,太失望了。

戏上演的前两天,他和杂志方面的人闹翻了。曼海姆篡改克里斯朵夫文字的把戏被拆穿了。因为被他痛骂过的人一而再地向他道谢,让他好生纳闷。买份杂志看看怎么回事,谜底揭开了,一顿恶吵自是不可避免。从此,克里斯朵夫与杂志断绝了关系,他失去了别人以为的他的一个发声阵地,一个自卫的武器。

戏目公演完全失败,人们只管痛快地批评和挖苦他,因为他已没有还手之力。唯一的顾忌是他背后大公爵有名无实的官方支持。可这最后的靠山,他也要亲自毁掉。

几个月的杂志评论,对他人无情揭露,讽刺,批评,使得克里斯朵夫养成了坏习惯,遇到攻击就要还手。他现在犹如一头被激怒的公牛,只管闭着眼往前冲。不甘心恶评的围攻,他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力量如此悬殊,以卵击石也要出击。丑诋对手的文章被两家正统派的报馆退回。他慌不择路,找到一份社会党的报纸,他和他的文章都大受欢迎。结果,扔出的炮弹却将自己伤的不轻。

抛开所有的烦恼,去乡间散步,大自然的春之乐章,一切音乐中最美的音乐,正在上演,喁喁细语的森林唱出奇妙的歌声,胸中美丽的调子也随之蹦呀跳的,好似水里的鱼儿。克里斯朵夫驾着音乐的翅膀回到家中,爵府派人送来的信等着他。

赶到爵府,迎接他的是公爵的厉声斥责。原来那份社会党报纸经常攻击,侮辱公爵,而克里斯朵夫不明就里,竟然为跟爵爷捣乱的报纸写文章。面对公爵的盛怒,他脸色发青,羞愤交迸,凶争恶吵,申诉自已的权利和自由,生气到语无伦次,失去知觉。最后被永远赶出了爵府的大门。

? 仰仗多年的,高高在上的公爵把他一脚踢翻在地,羞辱和无助使他透不气来,他哆嗦,发抖,竟脱不了衣服。一天一夜独自困居屋内:他忽冷忽热,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冲动着爬起来,想去杀死大公爵。恨与羞折磨着他,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内心暴风雨肆虐,外则无声无息,波平浪静。打落牙齿和血吞。

精神受了重伤的克里斯朵夫依然天真莽撞。社会党报纸的编辑来找他,想打探他和公爵的那件事情的更多细节。他以为人家是为安慰同情他而来,真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把心头的话全倒给了这位编辑之后,他才知道人家是要给他和公爵的关系火上浇油,写出骇人听闻的文章。尽管和公爵已一拍两散,他也绝不会暗箭伤人。结果,再求那位编辑不要写,也只是徒费口舌。文章卑鄙而激烈,把大公爵和宫廷骂得个淋漓尽致。因为文章是在他的独家报料上添枝加叶而成,看成是他的手笔也在情理之中。当他痛责记者的行径,否认文章所讲,与他们决绝时,他这个“奴才”就遭到了讽刺挖苦。

孤家寡人的克里斯朵夫落水里了。以前被他中伤过,批评过的人们,都在拼命往水底按他。能够制人死命的批评界更是不遗余力地诬蔑他的交响曲,他的艺术,他的评论。他的作品被否决,被退回。最难堪的打击来自一个叫于弗拉脱的指挥。这位曾被克里斯朵夫痛诋过的先生表示很愿意演奏他的作品,人家的大度让他真有点感动。可是,作品试奏出来的却是一种无名的,不成形的混沌。乐队恶俗的演奏在极力展现作品的荒谬绝伦。台下的群众终于捧腹大笑了。于弗拉脱指挥不惜费时费力设下圈套,劳驾整个乐队,丑化克里斯朵夫的作品,然后再让大众来公断一下被动了手脚的作品,以众人的嘘叫和喝倒彩,达到其侮辱克里斯朵夫的震撼效果。真是位有心计又有耐心的指挥。

他愤慨狂怒到大声吼叫,像一个疯子。不明白为什么意见分歧那么多的人们却一致联合起来侮辱他压迫他,歪曲,诬蔑他的思想,把他变成小丑来制他死命。他嚎啕大哭,觉得自己完了。他想投水***一死了之。

恰斯时也,却有那么多美好的生命旋律萦绕耳边心中:枝头小鸟的歌唱;水的喁语;簌簌作响的麦秆,萧萧白杨;蜜蜂散布的芬芳的音乐;坐在墙沿上幻想的天使一般的小姑娘。这些生灵的和平与欢乐的气息感染了他,他快乐之极的笑了。浸润在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温情中,他与自己达成了和解。放过人类的丑恶吧。无论如何,即使受苦,他也要拥抱生命,热爱生命,不会跟它分离了。

周遭了人们那么多的阴暗,丑恶和虚伪,克里斯朵夫真诚坦荡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几乎被打翻在地的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成不了救世主,天真地想纠正人们的偏见和愚味,那只是蚍蜉撼树式的妄想。冲动热情的他冷静了几分,他要鼓起勇气重新工作。远离彼此生厌的人们,也不必再受拘于宫廷,他要安心于这孤立的自由,去实现他的事业。他意识到“他们总不能使我不成其为我”。自我意识开始真正萌芽。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了精神内视,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强大的人。

妈妈鲁意莎赞成他的意见。她没有什么野心,也不在乎儿子成就什么功名,更不希望儿子以痛苦为代价换取名利。

一心一意浸在创作里,有工作可做时,心中便没有了痛苦的席位。当旧作已完,新作还没在心中抽芽的期间,他又会彷徨四顾,形影相吊。超拔脱离烦恼痛苦,哪有那么容易。人们总在幻想,寄希望于下一个节点痛苦不再,结果到了下一个节点,新的烦恼依旧等着你,复又对下下一个节点充满幻想。克里斯朵夫还处在幻想的年龄,又怎么能真正认识清楚自己?他生命元气十足,顽强执着,又怎么会当一个遁世者,仅仅自满自足于把玩自己的作品?从他生命中繁衍出来的东西,只要没印出来,没演奏过,不能独立生存之前,就压迫着他。它们想脱离他,想像活泼的***一样乘着风势周游全世界。他要想法解放他的这些思想上的婴儿。

演奏这条出路已断绝,只能想办法将作品出版。拙于求人,又不愿看人脸色,找不到出版商,他要举债自己印刷,不考虑目前收入来源断绝的实际而一意孤行。克里斯朵夫是远离地面,生活在云端的一类人。在音乐艺术的理想国,他们才华横溢,游刃有余。而一面对现实的生活,他们就***般的束手无策。可是没有生活现实的支撑,事业理想怎么去实现?

拿去问世的是一批最有个性,他自己最重视的作品。钢琴曲目之间衔接很自然,一组或悲或喜的印象。它们描写了他一天的情绪,反映心灵的自由活动,还有他内心的梦。因此,他把集子题作:《一日》。

这些作品之外,还选了三十阕歌,也是自已最喜欢,群众最不喜欢的。歌的词句取材于十七世纪西里西亚诗人的作品。

诗人保尔?弗莱明是一位流浪者,经万般苦难,仍保有一颗纯洁,慈悲,恬静的灵魂。他的情诗像鲜花一样柔和,像群星旋舞似的,清明欢悦的心的舞曲。

天才约翰?冈特抑郁痛苦,沉湎酒色,佯狂玩世。他的诗是反抗压迫的挑战的呼声,是巨人被困时狂怒的诅咒,把雷电霹雳回击上天的号叫。

保尔?格哈特的乐天气息,使人在悲哀之后得到一种安息。

? 他只是为自己出版自己喜欢的作品,不想着如何讨大众欢心,意识中也几乎没有销路这个问题。

乐谱付印了。出版商能力不足,出版延期,费用超出预算,又不善推销。而克里斯朵夫则说好的作品本身就是广告。他好一个一厢情愿。就这样,六个月中一部也没卖掉,在栈房的尽里头好好保存着。

对经济方面一塌糊涂的克里斯朵夫,生活又到捉襟见肘时。现在的他犹如大众的一位弃儿,没有学生可教。

向生活低头吧。他在一所带点宗教气息的学校谋到一个教职。精明的校长和颜悦色,给没有了官衔的克里斯朵夫很低的报酬。

他愿意坦诚待人,认真做事。若敷衍糊弄,于他是一种痛苦。他想让孩子们认识并且爱好纯正的音乐,而学校只是要让家长们以为他们的子弟会弄音乐,使学生也自以为会弄音乐。学校给他的任务是教孩子们能在各种典礼中登台唱歌。一个创造力十足的音乐家,要来迁就无知的小学生,他缺少这份耐性。面对一个蠢得像驴子似的学生,或是拿一段无聊的合唱一遍遍地教学生,心中只有怒火和痛苦。可为糊口,只能忍受。

克里斯朵夫不会口是心非,花言巧语。他觉得除了关心本行,便不知别的天地的同事们狭隘闭塞,跟他们没什么话说。拜访他们简直堵得受罪,也就仅勉强拜访了两位同事。他们不满意他,觉得受了侮辱,心里轻视他,认为他整个的不行。他们双方互不接纳。

克里斯朵夫尽量避免和同事在一起。而校长一月一次的招待会是躲不过的。他厌烦至极,听着各位同事和他们的太太的教学法以及烹饪秘诀。不过,这次聚会,他遇到一个同类,一个没人理睬的**,她是教员莱哈脱的妻子丽丽?莱哈脱。她性情直爽,态度举动随便,老带着天真的笑容。不会看人说话,经常说些不分场合时候的话,遭人家背后取笑,也结了许多冤家。她也最怕拜访同事这样的苦役。她和克里斯朵夫很相投。她的丈夫奇丑无比,可温和谦恭。夫妻两人很相爱,结婚才几个月。他们虽然不大聪明,可都是老实殷勤的好人。能认识他们,孤独的克里斯朵夫很高兴。认识的当晚他们就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们聊到法国人。凑巧的是,丽丽?莱哈脱的一位知心朋友,安多纳德?耶南,一个法国女孩,正是曾经被克里斯朵夫邀请至戏院包厢看戏的那位拘谨害羞的女孩,曾经与克里斯朵夫隔着两层火车车窗四目相望又转眼离开的女孩。克里斯朵夫了解到,这位女孩只有弟弟一位亲人,她为补助弟弟的学费而来德国此地作家庭教师。她回法国以后的情况,丽丽也不知道。克里斯朵夫仿佛又看到那张凄凉的脸在黑夜中不见了。

两位从他生活中倏忽而过的法国姑娘,演员高丽纳和丽丽的这位法国好朋友,留给他一个法兰西之谜。丽丽告诉他许多法国的事情,并且允诺他,他们的法语藏书尽可以拿去看,能籍此一窥他极想知道又完全不知道的法国,他得了宝贝似的高兴。

打开这不太多的法语书,克里斯朵夫走进了法国。他拜访了很多一流名家,像雨果,伏尔泰,卢梭等,也登门了许多不入流不知名的作家。徜徉于诗歌的花园里他不辨东西,又走入散文的青草地。法语程度不高的他有点头昏脑涨,还觉得莫名其妙。不过,就在这一片混沌中,也看到了一些闪烁的光明,击触的刀剑,喑恶叱咤的字眼。他体会到法国人自由洒脱的精神,敢于指责自己,颂扬敌人。作家们藐视一切,无所不被其刻薄。莫里哀对什么都不留情。拉?封丹嘲笑一切。布瓦洛呵斥贵族。伏尔泰痛骂战争,羞辱宗教,谑弄祖国。***学家,作家,写讽刺文章的,骂人文章的,皆是嘻笑怒骂,无所顾忌。他感觉着法国人的放肆和他们的犯上作乱的劲头。虽说法国***轻松快乐,而大革命的浓烈粗犷的味道不时地也会从书本中一阵阵传出。

克里斯朵夫夜以继日,读书很用功。明白不明白的,他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吞下去了。他和莱哈脱夫妇,三个真正的德国人,却也分成拥法和拥德两派辩论。

? 克里斯朵夫经常到这对新朋友家去谈天,吃饭,和他们一起散步。丽丽?莱哈脱为他做很好的饭菜,给他做蛋糕庆生。至诚的夫妇二人还瞒着克里斯朵夫给他推销歌集。社会对歌集的冷淡,二人只悄悄地伤心失望,却怕因此增加他的痛苦而没有告诉他。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克里斯朵夫的歌集已经迈开小步,踏进了少数人士的心坎,只是没给他回复信号。不过,在莱哈脱寄出集子三个月后,克里斯朵夫收到署名彼得?苏兹博士的一封信,他是一位大学教授兼音乐导师,客气又热烈地抒写歌集带给他的感动。三人一起读信,高兴。可是当看到这位博士把他的歌比之于勃拉姆斯的歌时,克里斯朵夫又生气了。最后只冷淡勉强复信。很快,这件事就过去了。

克里斯朵夫感激他的两位朋友,又别无所长,便几小时的弹琴给他们听。偶而耍弄一下两位不懂音乐的朋友,他们就一起傻笑。他们眼里的克里斯朵夫,忠厚老实,有点疯癫,诚恳,有朝气。不管他人怎么说,他们凭自己的头脑判断,克里斯朵夫是个不懂世故的大孩子,吃了坦白的亏。

克里斯朵夫知道两位新朋友永远不能了解自已最深刻的一面,觉得不胜怅惘。可现在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苛求。他们对自己的喜欢,已经使他感激不尽了。想起以前对待可厌而善良的于莱一家那么严厉,不禁又后悔又好笑。

他希望有个懂他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可也知道这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想想那些伟大的心灵,即使身处战乱,家破国亡,整个民族都心灰意懒时,他们心头仍希望不灭,为了自己和信仰而写作,也不苛求人们真的了解他们。如此一想,他更喜欢朴实善良的莱哈脱夫妇了。

已经被打倒的克里斯朵夫,现在只是自顾自地偏安一隅苟活,不惊扰他人。可小城无聊的人们没有忘记他。看到他跟新朋友在一起那么快活,他们心头就不快活了。莱哈脱太太居然不顾全城的清议而公然结交克里斯朵夫,简直就是最可恶的挑衅。

于是乎,一支支暗箭离弦而去。一封封匿名信到了他们手里,卑鄙龌龊地说克里斯朵夫是莱哈脱太太的情夫。他们先是各自躲在一边局促不安,不敢说话。措辞下流的匿名信不断到来,不堪忍受的痛苦。说出来之后,才知他们三人都有份。虽如此,内心却有了阴影。明知是有人阴损,不应该猜疑却不由自主地猜疑。他们的友谊受到了影响,关系变得难堪,继续不下去了。只好分手了。

城里无聊的人们大可得意了。这一回克里斯朵夫真的孤独了。

妈妈曰:

克里斯朵夫混成了孤家寡人。人们或许会说他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且看性情直爽坦诚的他,莽撞易冲动,不会隐忍,不会委婉,不讲方法,自不量力,有勇无谋,……,说不完的缺点不足,真是自毁长城,怨不得别人。

如果他如人们希望的那样,机巧隐忍,该怎么做呢?不会逢场作戏,做不到亦步亦趋,随声附和,他至少得保持沉默,才有可能不被视为异类,也就不会招来那么多的攻击和敌视。可他的思想,见解,他的创造该怎么表达?什么时候展现?还能不能展现?

不同于习惯和传统的声音,什么时候发出都是不同,人们一时的侧目和排斥,似也不可避免。既如此,如果你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在自己的领域脚踏实地探索,发现了独到的风景,你要勇敢发声。茫茫沙漠中,寻找绿州水源的人群,正背绿州而执著前行,而你独具慧眼知道绿州所在,即使身为一无名小卒,你也要不惧人们的质疑和呵斥,据理力争告诉人们真相。如果你发现如羊群般的人群正走向绝壁断崖,你要毫不犹豫发声。面对黑暗中昏昏然寻找光明无所适从的人们,如果你知道光明之所在,你要担当,你要发声,人们不信任的目光,怀疑,苛责,都不能使你退缩。

人类文明的大大小小的领头雁,带领人们挣脱愚味无知,走出黑暗冷漠,来到光明,温暖的繁华锦绣地。在义无反顾的前行之路上,他们不断享受着人们予以的礼遇:敌意,侮辱,唾骂,攻击,折磨,甚至酷刑。他们浴火重生。

耐不住痛苦的煎熬,怎能破茧成蝶?

曼海姆的捉弄,让克里斯朵夫怒不可遏。被公爵赶出家门,他如坠深渊。指挥于弗拉脱的报复侮辱,使他绝望到想要***。这些如狂风暴雨般抽打着他的神经,几乎崩溃。

为谋生糊口,无条件向生活投降。无趣乏味的教学折磨得他苦不堪言。同僚们的无聊俗气闭塞,让他不胜其烦。友好的莱哈脱夫妇思想平庸,不能了解自己最深刻的一面,让他遗憾。无聊的人们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侮辱亵渎他的友谊,夺去他心中仅有的温情。生活中每天的琐碎的不愉快,象鞋里的石子天天磨损着他。

多少人被这水滴石穿的功夫,于悄无生息中,温水煮蛙般无知无觉变得麻木,变得不知所以然的不愉快,成了整天牢骚不断,抱怨一切的怨妇形象,淹没在生活的平凡中。

疾风知劲草,

平凡见不凡

2020.08.05